解剖学基础--绪论汇总
- 格式:ppt
- 大小:2.00 MB
- 文档页数:51
绪论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地位二、人体解剖学的分科三、人体器官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四、人体解剖学发展史五、解剖学的学习方法六、解剖学姿势和常用术语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地位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
属于生物科学的形态学(morphology )范畴,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医学的部分基础学科形态(morphosis)功能(function)正常(Normal) 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 生理学(Human Physiology)异常(Abnormal) 病理解剖学(pathological anatomy) 病理生理学(pathologic physiology)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是研究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是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重要基础课、必修课。
医学中1/3以上的名词来源于解剖学,故该学科也是医学各学科的先修课。
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就在于使医学生理解和掌握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知识,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基础。
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
二、人体解剖学的分科广义的解剖学(generalize)可分为巨视解剖学(肉眼)和微视解剖学(显微镜)。
巨视觉解剖学人体解剖学又可分为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
系统解剖学systematic anatomy按人体功能系统阐述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科学称系统解剖学,一般而言的解剖学就是指系统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regional anatomy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按人体结构的部位,由浅入深侧重研究各局部组成结构的形态及毗邻关系的科学称局部解剖学。
微视解剖学包括组织学histology、细胞学cytology和胚胎学embryology。
由于研究的角度、手段和目的不同,人体解剖学又可分出若干门类。
如临床解剖学,X解剖学,断层解剖学,运动解剖学,生长(或年龄)解剖学,艺术解剖学等。
解剖绪论知识点总结解剖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及其组织构成、内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和功能。
它通过对人体的解剖学知识进行学习可以帮助医学生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解剖学的相关知识点。
一、解剖学的基本概念1. 解剖学的定义和意义解剖学是一门科学,它研究人体的内外形态结构及其变异规律,并探讨其生物学意义。
解剖学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深入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为临床医学、医学研究及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知识。
2. 解剖学的分类根据研究的内容不同,解剖学可分为整体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
整体解剖学研究人体的整体结构和器官系统,而局部解剖学则研究人体的局部结构和器官。
3. 解剖学的研究方法解剖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尸体解剖、显微解剖和病理解剖等。
其中尸体解剖是解剖学研究最主要的手段,通过对尸体的解剖,可以直观地观察和研究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二、人体结构的组织学基础1. 人体的器官系统人体的器官系统主要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等。
每个器官系统都由特定的器官和组织构成,它们相互协同工作,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2. 人体的细胞结构人体的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是构成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基本元素。
细胞结构主要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部分,它们共同参与维持细胞的生存和功能。
3. 人体的组织结构人体的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不同种类的组织在人体中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它们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各种器官和系统。
三、解剖学的基本术语和定位1. 解剖学的基本术语解剖学的基本术语主要包括上、下、前、后、内、外、左、右等方位性术语,以及头、颈、胸、腹等部位性术语。
掌握解剖学的基本术语是学好解剖学知识的基础。
2. 解剖学的定位方法解剖学的定位方法主要包括解剖标志、解剖平面、解剖方向和解剖位点等。
掌握好解剖学的定位方法可以帮助医学生更准确地了解人体结构和相互关系。
大一解剖知识点总结大一解剖学是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解剖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的结构和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
下面是我对大一解剖学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的总结。
第一章绪论解剖学的定义: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及其关系的基础医学科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解剖学的分类:解剖学可以分为人体解剖学和动物解剖学。
解剖学的研究方法:解剖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解剖、解剖剖检和解剖切片等。
第二章组织学细胞的结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主要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组织的分类:组织可以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组织学常用染色技术:常用的组织学染色技术有苏木精-伊红染色、卡姆斯基染色和铬铁酸铅染色等。
第三章骨骼系统骨骼系统的构成:骨骼系统由骨骼、关节和韧带组成,主要功能是支撑和保护身体器官。
骨骼系统的分类:骨骼系统可以分为躯干骨骼和末梢骨骼。
骨骼系统的主要骨骼:人体骨骼系统包括颅骨、脊椎骨、胸骨、肋骨、上肢骨和下肢骨等。
骨骼系统的生理功能:骨骼系统除了支撑和保护作用外,还参与新陈代谢、造血和储存矿物质等生理功能。
第四章肌肉系统肌肉的分类:肌肉可以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骨骼肌的结构与功能:骨骼肌主要连接骨骼,起到运动和维持体位的作用。
平滑肌的结构与功能:平滑肌存在于内脏器官中,具有调节器官蠕动和腔体容积的作用。
心肌的结构与功能:心肌是心脏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循环。
心脏的结构:心脏由心房、心室、心瓣膜和心包等组成。
循环系统的分类:循环系统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心血管系统主要负责输送氧气和养分到全身组织,并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第六章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系统的功能:呼吸系统主要负责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呼吸道的分类:呼吸道可以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
第七章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
护理专业解剖学基础笔记一、绪论。
1. 解剖学的定义与分科。
- 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 按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不同,可分为系统解剖学(按人体器官功能系统阐述正常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位置毗邻关系)和局部解剖学(按人体的某一局部,如头部、颈部、胸部等,由浅入深地研究其器官或结构的形态、位置、毗邻关系等)。
- 从研究的角度还可分为大体解剖学(用肉眼观察的方法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包括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组织学(借助显微镜研究正常人体的微细结构)和胚胎学(研究人体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变化规律)等。
2. 人体的组成与分部。
- 组成。
- 细胞是构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许多形态相似、功能相近的细胞,借细胞间质结合在一起构成组织。
人体有四种基本组织,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 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器官,如心、肝、肺、肾等。
- 若干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起来,共同完成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构成系统。
人体有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九大系统。
- 分部。
- 人体从外形上可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四大部分。
- 头部又可分为颅部和面部。
- 躯干部包括胸部、腹部、盆部和会阴。
- 四肢分为上肢和下肢,上肢分为肩、臂、前臂和手;下肢分为臀、大腿、小腿和足。
3. 解剖学姿势与常用方位术语。
- 解剖学姿势。
- 身体直立,双眼向前平视,双脚并拢,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
解剖学姿势是描述人体结构的基础标准姿势。
- 方位术语。
- 上和下:靠近头部为上,靠近足部为下。
- 前和后:靠近腹侧面为前(腹侧),靠近背侧面为后(背侧)。
- 内侧和外侧:靠近身体正中矢状面为内侧,远离身体正中矢状面为外侧。
- 内和外:用于描述空腔器官,靠近内腔者为内,远离内腔者为外。
- 浅和深:靠近体表或器官表面为浅,远离体表或器官表面为深。
目录医学基础——解剖学 (2)课程导入 (2)第一章绪论 (2)第二章运动系统 (3)第一节骨和骨连结 (3)第二节肌学 (11)第三章消化系统 (12)第一节消化管 (13)第二节消化腺 (18)第三节腹膜 (19)第四章呼吸系统 (20)第五章泌尿系统 (21)第六章生殖系统 (22)第一节男性生殖系统 (22)第二节女性生殖系统 (24)第七章脉管系统 (24)第一节心血管系统 (24)第二节淋巴系统 (25)第八章感觉器官 (25)第一节视器 (25)第二节前庭蜗器 (27)第九章神经系统 (27)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 (27)第二节周围神经系统 (29)真题链接 (30)医学基础——解剖学课程导入解剖学特点(1)记忆性学科(2)描述形态学内容较多,需要建立较强的立体和形象思维能力(3)分值比例小,多与临床科目结合、内化解剖学学习方法(1)背诵、记忆(2)对标志性解剖结构以及与临床内容结合比较紧密的解剖结构重点记忆(3)结合相关科目学习效果加倍,勿单独复习第一章绪论(一)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两脚并拢,手掌和足尖向前的姿势称为解剖学姿势在描述人体结构时,无论标本或模型以何种方式放置,均应以解剖学姿势为基准(二)方位对人体内部结构及其位置的描述,一律使用下列方位术语1.上、下: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2.前、后:近腹侧面者为前,又称腹侧;近背侧面者为后,又称背侧3.内侧、外侧:近正中矢状面者为内侧;远离正中矢状面者为外侧4.内、外:凡有空腔的器官,近腔内者为内;远离腔内者为外5.浅、深:近体表者为浅;远离体表而距人体内部中心近者为深(三)轴人体共有3种相互垂直的轴1.垂直轴呈上下方向,与人体长轴平行,与地平面垂直的轴2.冠状轴呈左右方向,与地平面平行,与人体长轴垂直的轴3.矢状轴呈前后方向,与地平面平行,与人体长轴垂直的轴(四)面1.矢状面沿前后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左右两部分,即矢状面。
解剖学第一章绪论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间质:细胞之间一些不具细胞形态的物质。
人体的九个系统: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循环、内分泌、感觉器、神经。
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两足并拢,足尖向前,两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前、后:近腹者为前,也称腹侧;近背者为后,也称背侧。
内侧、外侧:近正中矢状面者为内侧;远离正中矢状面为外侧,前臂内侧称为尺侧外侧称为桡侧;小腿内侧称为胫侧外侧称为腓恻。
冠状面也称作额状面第二章基本组织组织:由结构和功能相同(或相似、或相关)的一类细胞及其周围的细胞间质所组成。
1.上皮组织:由排列紧密、形态规则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结构特点:(1)细胞多,排列紧密,细胞外基质少(2)有明显的极性,分为游离面、基底面、侧面(3)一般无血管,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被覆上皮:覆盖于除关节腔软骨面以外的所有腔囊器官内表面、体腔面和体表面上皮。
功能:保护、吸收、分泌、排泄腺上皮:腺细胞组成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
分为有管腺(外分泌腺)、无管腺(内分泌腺)2.结缔组织:由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分布广泛。
功能:连接、支持、防御、保护、运输和营养。
结构特点:细胞间质多由基质纤维构成,成分复杂功能多样。
分类:胶体状的固有结缔组织、固体状的固体结缔组织(软骨和骨组织)、液体状的液态结缔组织(血液)3.肌组织:由肌细胞组成。
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心肌。
骨骼肌和心肌属于横纹肌,心肌和平滑肌属于不随意肌。
4.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有支持、绝缘、保护、营养和修复的功能,数量为神经元的10到50倍。
神经元分为胞体和突起。
胞体是神经元的营养和代谢中心。
神经元可分为多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假极神经元也可以分为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第三章运动系统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颅骨29块、躯干骨51块。
总共206块。
骨按形态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解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重庆市育才职业教育中心 何雪梅第一章 绪论1、解剖学基础是介绍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生长发育规律的学科。
2、人体的构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整体。
细胞:组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人体的四类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人体的九大系统: 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脉管(循环)、感觉器、神经、内分泌。
3、内脏:人体九大系统中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系统的大部分器官位于胸腔、腹腔和盆 腔内,并有孔道与外界想通,故总称为内脏。
4、人体的分部:头、颈、躯干、四肢。
5、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上肢自然下垂与躯干两侧,手掌和足尖向前的 姿势。
6、人体常用方位术语 腹侧(前)——近腹面背侧(后)——近背面下(尾侧)——近足 外侧——距正中面较远 外——远离内腔 深——距体表较远 远侧——远离躯干7、根据标准姿势,人体可有互相垂直的三种类型的轴。
矢状轴:由前f 后,与身体长轴和冠状轴相垂直的轴。
冠状轴:由左f 右,与身体长轴和矢状轴相垂直的轴。
垂直轴:由上f 下,与身体长轴平行的轴。
8、人体的切面矢状面:以前后方向将身体分成左右两部的纵切面。
冠状面:以左右方向将身体分成前后两部的纵切面。
水平面:与垂直轴相垂直,将身体分为上、下两部的断面。
9、石蜡切片是研究人体组织学及胚胎学最常用的标本,基本程序是取材、固定、脱水、包 埋、切片、染色和封片,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又称HE 染色。
第二章 细胞1、细胞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人体最大的细胞:卵细胞;最小的细胞:小淋巴细胞。
3、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上(颅侧)——近头 内侧——近正中面 内——近腔内 浅——近体表 近侧——近躯干细胞膜:包绕在细胞表面的一层薄膜,又称质膜。
细胞质:是细胞膜与细胞核之间的部分,包括:基质、细胞器、细胞骨架和包含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