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小儿自闭症的思路
- 格式:pdf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3
福建中医药2024 年1 月第55 卷第1期Fujian Journal of TCM January 2024,55(1)从肠道菌群-肠-脑轴调控角度探讨针刺长强穴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机制卜婉萍1,林栋2*(1.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福建泉州 362011;2.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福建福州 350122)摘要:近年来研究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发病机制与肠道菌群有关,肠道菌群可通过肠-脑轴对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产生多途径调控作用,ASD患者常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影响机体的神经发育及行为认知。
针刺长强穴具有醒脑开窍、安神定志之功,可改善ASD患者的学习、记忆能力等。
笔者基于“肠脑同治”中医理论,从肠道菌群-肠-脑轴调控角度分析认为针刺长强穴治疗ASD的具体调节途径分别为:参与调节肠脑神经通路、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肠道菌群-肠-脑轴;长强穴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属于复杂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随着生活节奏及大环境的改变,患有ASD的人群日益攀升。
美国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ASD的发病率约2.3%[1],最新数据显示我国ASD的发病率也达到1%左右[2]。
然而对ASD发病机制的认识并不清楚,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其病因与遗传及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相关[3]。
罹患ASD给患儿的生活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ASD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长强穴作为督脉上的起始穴位,是督脉经气初始的地方,具有醒脑开窍、安神定志的功效,常被用于ASD的相关治疗[4]。
既往对其针刺效应的研究多着眼于脑功能效应,鲜有关注肠道菌群-肠-脑轴与其针刺效应的关系。
相关研究表明消化道相关疾病作为儿童ASD占比最高的共患病,在ASD儿童中占23%~70%[5],因此越来越多学者开始关注肠道菌群与肠-脑轴之间的关系及对ASD发病机制的影响。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可以影响γ-氨基丁酸、多巴胺等大脑神经递质的合成与调节,对大脑调控情绪、认知、学习能力及注意力等方面至关重要[6]。
中医治疗自闭症及辨证要点自闭症儿、在过去被认为是不治之症,任由其发展,失去了康复机会,以致部分病儿由轻症发展为重病,甚至终生需人照料,给家庭、个人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及痛苦。
随着医学事业的飞速发展,小儿自闭症儿的康复有了新的突破。
总之,早期开始治疗是自闭症儿康复成功的先决条件。
除严重病例外,大部分自闭症儿患儿经合理治疗,症状可有不同程度改善,部分患儿可接近正常或恢复正常。
因此,对自闭症儿患儿应尽量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
孩子好动华中医院小儿脑病治疗中心宗祖锋主任,在八十年代初首创中医药治疗小儿脑瘫,发育迟缓,自闭症等小儿,已使国内外十余万例小儿重获新生。
儿童自闭症也称儿童孤独症,是一类起病于3岁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
(1)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 ,(2)语言障碍比较突出,(3)兴趣很狭窄,行为动作刻板重复,喜欢呆在一个固定的环境下,环境维持不变。
(4)智力发育落后,不均衡,大多智力发育落后,甚至出现弱智等。
任何疾病都需要治疗,孤独症当然也不例外,医学界并非不主张治疗,而是没有找到一种好的治疗方法,所以目前仍然停留在训练是最好的方法之一的认识上。
老百姓有句话叫“西医救命、中医治本”,一点也不错。
中医看什么病最有优势?一个是各种慢性病;一个是西医治疗确实到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的,比如说糖尿病的肾病、尿蛋白、尿血,但是肾功还可以,西药就没有什么好的药,就只有吃中药。
肾功有一点不好,通过中药的治疗就不会发展到尿毒症,防止他最后造成中华小儿脑病网肾功能衰竭要透析的弊端。
再一个就是糖尿病的并发症、视网膜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这个中医都有很好的疗效。
再比如各种慢性的胃炎、结肠炎,我们说西医不可能天天吃抗生素,这个用中药治疗也非常好,另外脑瘫,脑发育不全,智力障碍的孩子,当前在西医界没什么好的办法,都是注射一些营养大脑的针剂或者叫康复训练,甚至一些没经过批准就拿患者做实验的所谓手术,但是中医从滋补肝肾,熄熄风止痉,养心安神等方面调理,效果都很快的。
2021,Vol.24No.1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自闭症是儿童神经系统的难治性疾病之一,其三大核心症状为语言交流障碍、社交障碍和行为异常,常见伴随症状有遗尿、睡眠障碍、不良饮食习惯、脾胃功能紊乱等[1]。
现代医学认为自闭症是一种脑功能障碍的表现。
《灵枢·脉度》曰:“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
”中医认为其属于“无慧”“语迟”“胎弱”等范畴,其病位在脑,与心、肝、肾密切相关[2]。
自闭症的病因病机有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心失所养、肝失疏泄和阴阳失调等,其证型可分为心肝火旺、痰蒙心窍、肾精亏虚、肝郁气滞[3],其中肝郁气滞型与心肝火旺型最常见,约占65%,表明自闭症与肝关系密切[4]。
笔者发现针刺治疗自闭症从肝论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其机理浅析如下。
1自闭症与“肝”的关系1.1自闭症的病因病机与“肝”的关系自闭症的病因病机与“肝”生理功能异常有关。
《素问·玉机真藏论》曰:“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
”张氏云:“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萌发于肝。
”肝为元气萌芽之脏,是万物生命活力的体现,是元气强健的关键[5]。
自闭症发病的根源可能在“肝”,肝功能异常可使心、脾、肾等脏受累,最终损伤大脑[6]。
肝主升发,具有协助各脏生长发育的功能,若肝失条达、升发不利,五脏失于濡养,则会造成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影响脑和神经的发育。
肝主疏泄,具有疏通畅达等功能,肝失疏泄或疏泄过度则会使脏腑机能紊乱,从而导致儿童身心发育异常。
“肝为生命之本”,是调节生命活动的纽带,自闭症可能与先天肝失疏泄有关[7]。
明代万全《育婴家秘》中提到“小儿肝常有余”,此“有余”于患儿来讲,即为肝升发、疏泄过度。
疏泄异常会导致气血运行紊乱,情志致病的主要机制是气机逆乱、气血失调,故肝疏泄过度的异常多表现在情志上,相当多的自闭症患儿婴幼儿期情绪变化大、多动和睡眠少,且情志的异常最容易引起的也是“肝”的病症[6]。
中医药在自闭症谱系障碍行为症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自闭症谱系障碍行为症(ASD)是一种神经发育性疾病,其特点是社交交往与沟通困难、刻板重复性行为、兴趣狭窄等。
虽然目前尚无明确的治愈方法,但中医药在ASD的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潜力。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ASD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一、中医药理论对ASD的解释中医药理论认为,ASD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紊乱所引起的。
中医师可以通过辨证施治的方法来恢复患者的阴阳平衡,并修复脏腑功能。
例如,采用中药疗法来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改善脑神经功能,以及提高免疫功能等。
二、中医药在ASD治疗中的具体应用1. 中药汤剂中药汤剂是中医常用的治疗ASD的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的病情,中医师可以选择不同的中药组合来调节患者的体质,改善其自闭症症状。
一些研究表明,患者在服用中药汤剂后,出现了行为改善、社交能力增强等积极变化。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在ASD的治疗中也显示出一定的效果。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针灸可以平衡患者的能量,调节身体的功能。
一些针灸疗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减少焦虑和冲动行为等症状。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药的常用方法之一,它可以通过调整患者的经络系统,促进气血循环,改善自闭症症状。
一些研究显示,通过推拿按摩可以减少ASD患者的刻板行为、增强社交能力,并改善其注意力和集中力。
三、中医药治疗ASD的优势1. 个体化治疗中医药治疗ASD的一个重要优势是其个体化的特点。
中医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论治,选用适合患者的中药和疗法,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这种个体化的治疗方法有助于更好地应对不同患者的不同症状。
2. 综合调理中医药治疗ASD强调整体调理,尊重人体自身的自愈能力。
与西医的药物干预相比,中医药常常通过调整患者的饮食、情绪、生活习惯等方面来改善患者的整体状态,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四、中医药治疗ASD的挑战与研究方向目前,中医药在ASD治疗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例如缺乏系统的功效评估,在治疗效果验证方面存在局限性。
自闭症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自闭症的治疗方法,治疗自闭症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自闭症应该吃什么药。
*自闭症怎么治疗?*一、西医自闭症的治疗一般说来,孤独症患儿的预后好坏与发现疾病苗头早晚、疾病严重程度、早期言语发育情况、认知功能、是否伴有其它疾病、是否用药、是否训练等多种因素有关。
心理学研究发现,孤独症的实质的损害是认知障碍,表现在早期的分享性注意和扮演行为上。
分享性注意是指与他人共同分享对某种事物的兴趣,当孤独症面对一种物品时不是与他人分享兴趣,而是要得到它,这种障碍是孤独症的早期症状之一。
就象在前面第一部分中讲到的那样,不会进行扮演性游戏也是孤独症的早期表现之一。
如果能发现早期症状,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无疑会对预后产生积极而有效的影响。
独症患儿没有独立交往的能力,不会根据环境要求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来适应环境,这种障碍随着年龄增大显得更为突出。
伴有严重智力低下者,无任何言语功能、无法克制和难以治疗的尖叫、自伤等行为持续存在,直接威胁着生存,给教育和干预带来障碍,作为家长,是很容易辨认出孩子的这些异常的。
一部分患儿到青春期以后症状可有改善,古怪刻板的行为减少,社会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或多或少地提高。
但仍表现为与人交往困难,独来独往,回避他人;在不涉及社交能力时,也能干好某些简单、机械的事情。
早期或在确诊为孤独症之前已有较好的语言或言语功能者预后较好。
尽管疾病本身使他们发展语言的潜能受到限制,但他毕竟是具有这种潜能或基础,使用药物效果比较好。
观察到高功能水平孤独症预后较低功能水平为好,报道16名6岁以下,IQ大于65的孤独症患儿,有半数可完成大学学业,能独立生活。
即使是高功能水平孤独症儿童,其业余活动面或活动内容也是有限制的,不会做建设性的决策或提建设性意见。
伴有其它疾病者如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癫痫、肝肾损害、结节性硬化等预后较差,伴有听力受损、特殊生活技能问题者预后较差。
*二、中医中医:所采用的治疗方案主要有经络穴位按摩、针灸、中药等。
中医儿科:自闭症中医认为自闭症病位在脑,同心、肝、肾三脏有密切联系。
根据不同的辨证特点,分心肝火旺、痰迷心窍、肾精亏虚3型,在治疗方面以针灸、中药为主。
自闭症又叫孤独症(autism),是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一种类型[1-2],1943年由美国儿童精神病医生Kanner报道[3],以男性多见,男女比例为4~10∶1。
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
约3/4的患者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者在智力普遍低下的背景下,某一方面的智力相对较好或非常好[4]。
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孤独症的患病率比以往有明显增加,美国为每万名儿童4~10人[5],欧洲为2.0‰~6.0‰,中国为每万名儿童2~13人[6-7]。
因其病因不明确,目前无特效药,主要应用一些教育训练方法,收到较好的疗效。
国内外也有人探索应用中医针灸、饮食、动物辅助治疗等方法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治疗[8]。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中医对自闭症的认识与治疗研究进行综述。
1 病因病机中医古代文献无“自闭症”的病名,但综观古代医家的各种描述,儿童自闭症当属“童昏”“语迟”“清狂”“无慧”“胎弱”“视无情”“目无情”等范畴[9]。
中医理论认为自闭症病因病机为先天不足,肾精亏虚,心窍不通,神失所养,肝失条达,升发不利,其病位在脑,同心、肝、肾三脏有密切关系[10]。
脑居颅内,由髓汇集而成,《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诸髓者,皆属于脑。
”脑的功能正如《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所说:“头者,精明之府。
”古人早已经认识到脑与精神活动的密切关系,脑主宰生命活动,人的视、听、言、动及思维感觉记忆等均与脑的功能有关。
1.1 先天不足,肾精亏虚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
脑居颅内,由髓汇集而成。
《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
中医对孤独症儿童三大核心障碍的认识韩笑;林成仁;任钧国;付建华;刘建勋【摘要】孤独症(自闭症)是一种发生于儿童早期的广泛性发育障碍,至今病因不明,尚无特效药,目前该病的治疗以行为学塑造和矫正为主,成年后只有极少数人回归社会.语言交流障碍、社交障碍和行为异常是该病的三大核心症状.中医古籍对“自闭症”或“孤独症”没有明确的命名,但却不乏对孤独症核心症状的认识.自闭症患儿的个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分析病因病机,通过药物配伍、标本兼治,可使孤独症症状得到缓解和改善.因此,中医药治疗自闭症是一种可以做到个体化且非常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未来我们需加强中医药治疗自闭症的基础研究,明确药效机理和作用靶点.【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22)003【总页数】3页(P431-433)【关键词】孤独症;中医;辨证论治【作者】韩笑;林成仁;任钧国;付建华;刘建勋【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市中药药理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1;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市中药药理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1;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市中药药理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1;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市中药药理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1;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市中药药理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99人际交往障碍是儿童发展障碍的核心体现,主要表现为目不视人,目光回避,听而不闻,不愿交际,孤僻独行,退缩,自我封闭。
有研究者认为自闭症始于肝,累及心、脾、肾,最终伤及脑[2-6],认为肝失疏泄是造成患儿精神情志异常、内向孤独、自我封闭的原因[7]。
肝主疏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条畅,心情开朗。
肝失疏泄则肝气郁滞,精神抑郁,表情淡漠,闷闷不乐;病程日久,情志不遂,肝郁化火则性情急躁易怒;火热内扰心神则失眠甚则狂躁。
自闭症训练方法和技巧自闭症训练方法和技巧康复训练包括ABA教学方法,还有人际关系训练、技巧发展训练,主要分析如下:1、人际关系训练:理论基础是心理缺陷理论,自闭症儿童有共情缺陷,是自闭症患者的核心缺陷,其对他人的心理活动缺乏推测能力,注意缺陷使患者与正常人不同。
从婴幼儿时期开始,不能与养育者或者照料者形成共同注意某事的能力,故患者的社会参照能力比较差,不能与他人分享情感、感觉、经验,也不能和亲人建立亲情和友谊。
2、ABA教学方法:通过良好的行为强化和不良行为的消除,保留了好的行为,去除不好的行为,像攻击、自伤。
3、语言障碍训练:通过视觉、词语卡、情景卡片,结合语音辅导的方法,得到改善语言表达、语言应用能力、内在的思维能力。
4、药物治疗:如果合并精神症状,像焦虑、抑郁、强迫、多动等,可以使用精神科的药物治疗,改善相关症状。
主要是考虑系统的康复训练,比如常用的有言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可以多跟孩子沟通和交流,同时教育孩子学会表达、说话、叫人应物等等。
也可以考虑进行兴趣、爱好的训练,让自闭症的孩子多些兴趣、爱好,同时有针对性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尤其是发现孩子的特长以后,有目的的让孩子继续进行学习,不断培养孩子的特长,最终才有可能让孩子在长大以后有一定的一技之长甚至有一定的工作能力。
也可以考虑做感觉统合训练,才能够让孩子手眼并用,身体的各个器官比较协调。
只有综合去做才能够让自闭症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表达、学会与人交流,尤其是学会情感交流。
自闭症训练方法模仿能力训练模仿是孤独症儿童学习的重要课程。
在任何一个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模仿技能的发展都是一个必要的基本组成部分。
孤独症儿童学习模仿具有特殊的困难,因此必须从一开始就要教给他们模仿技能,从而把他们迟缓的或怪异的行为方式纳入正常的学习模式中,一步一步地引导他们发展出我们所需要的行为方式。
模仿能力训练的内容包括:操作物品模仿、动作模仿、声音模仿。
训练最好从粗大动作的模仿开始。
小儿轻度自闭症的表现及治疗自闭症患者很少会说话,更倾向于用手势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很多自闭症患者的病情发展到重度的原因,往往是因为不了解轻度自闭症的表现,也没有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从而使得病情恶化。
今天妈网百科就来跟大家科普一下轻度自闭症的表现。
【语言能力差,不善言辞】语言理解能力明显受损,常听不懂,不习惯表达自己的需要和痛苦,很少提问,对别人的话也缺乏反应,习惯于重复刻板动作或姿势,有时候过分依恋某些物品,并从中得到极大的满足。
【疏离人群,习惯做习惯的行为】自闭症是一种先天脑部功能受损伤而引起的发展障碍,通常在三岁以前就可以被发现。
自闭症患者从小开始便表现出语言理解及表达困难、难以与身旁的人建立感情、对各种感官刺激的异常反应,及一成不变固定的玩法与行为等与一般儿童不同的特征。
【情绪激动,伤害性行为多】由于沟通上有困难,加上未能适应转变,患者较容易受情绪或环境因素刺激,表现冲动或有伤害性的行为。
例如他们会过分活跃、四处走动、尖叫、跳跃或在心理、生理、环境、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下,感到特别烦闷或焦虑,以致有撞头、扯头发或咬手等自伤行为。
【喜怒无常,害怕时候情绪失控】自闭症病儿呈现情感平淡,或与境遇不相称的情感过分或不恰当。
他们常出现无理由的哭泣、大声啼哭,并且难以通过安抚使之平息。
也有的无故的咯咯笑。
对汽车、高楼和有毛动物等一般孩子所害怕的东西而无畏惧感。
病儿常出现旋转而不头晕,自伤行为多见。
癫痫发作可出现在儿童早期或少年期,以后者多见。
...成人轻度自闭症的表现自闭症常见于发生在孩子的身上,但是并不是说成年人就不会有自闭症,成人也是会有自闭症的,因为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竞争激烈,我们每个人头上都顶着各种压力在前进,如果不懂得如何和这个社会相处,或者是不知道如何和自己相处就会出现自闭症的情况,下面妈网百科给大家介绍成人轻度自闭症的表现:1、社会交流的障碍,常表现在不喜欢与他人进行交流,缺乏交流的技巧,同样,与父母之间也缺乏贴心依恋的感觉与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