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样脱髓鞘病变影像特征以及鉴别诊断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6.80 MB
- 文档页数:54
别诊断♒瘤样脱髓鞘病变(TDLS),既往也称为瘤样炎性脱髓鞘病或脱髓鞘假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一种相对特殊类型的免疫介导的炎性脱髓鞘病变,被定义为较大的(通常>2cm)类似脑肿瘤的脱髓鞘病变。
♒介于典型的多发性硬化和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之间的特殊类型♒近年研究认为TDLs与多发性硬化、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等发病机制类似,在临床上部分有交叉,可能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疾病实体♒对激素治疗敏感♒男女患者比例基本相当,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以中青年为多♒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绝大多数脑内受累,少数脊髓受累♒多数临床症状明显,表现为头痛、视盘水肿、恶心、偏瘫、局灶性癫痫、共济失调、走路不稳、言语障碍、双下肢截瘫、尿失禁等较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主要取决于累及的部位及范围)病理♒血管周围“套袖样”淋巴细胞浸润(C图)♒渗出细胞以T淋巴细胞为主♒有大量吞噬髓鞘碎片的CD68阳性泡沫巨噬细胞(F图)♒不同程度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多数可见散在分布的肥胖型星形胶质细胞( Creutzfeuldt细胞)(B图)♒增强部分平扫CT绝大多数为低密度,极少数为等密度♒边界清楚♒强化多不显著♒以白质受累为主,可累及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可单发或多发,病灶双侧受累较为常见♒额叶最多见,其次颞叶、顶叶,基底节区与胼胝体及半卵圆中心受累也较常见♒可分为3型(1)弥漫浸润样病灶:T2WI示病灶边界不清,可呈不均匀强化,弥漫浸润样生长;(2)环样病灶:病灶形态为圆形或类圆形,可呈闭合环形及开环形强化(3)大囊样病灶:T1WI、T2WI病灶均呈高信号,边界清楚,可呈环形强化,此型较为少见MRI表现♒显示病灶一般较CT显示范围大,水肿也更明显♒T1WI、T2WI多为高信号,部分伴T2WI低信号边缘♒多有占位效应,但多不及脑肿瘤明显,病灶大小与占位效应不匹配♒急性(起病≤3周)或亚急性期(起病4-6周),以细胞毒性水肿为主,DWI多为高信号, ADC明显降低♒增强呈结节样、闭合环样、开环样、火焰状等不同形式强化,其中开环样强化最具特征,开口朝向皮质,中心未强化区提示慢性炎症♒“梳齿征”:增强MRI示侧脑室旁病灶内可见梳齿样排列的扩张静脉影浸润样TDLs环样TDLs 开环样强化大囊样TDLs“梳齿征”磁共振波谱(MRS)♒MRS可反应病变组织的代谢情况,对TDLs与脑胶质瘤和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鉴别有一定的临床价值.♒TDLs的主要表现为:胆碱峰(Cho)升高,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减低,部分伴有一定程度乳酸(Lac)峰升高♒尽管脑肿瘤也有类似表现,但后者Cho峰升高、NAA降低程度更为显著,一般Cho/NAA多≥2TDLs,Cho/NAA=1.28间变性星形细胞瘤Ⅲ级,Cho/NAA=3.72淋巴瘤,Cho/Cr=8.0Lip峰Cho:胆碱;Cr:肌酐;NAA:N-乙酰天门冬氨酸;Lac:乳酸;Lip:脂质♒可用来评价病灶内的血流灌注情况♒主要有需静脉团注外源性对比剂的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SC)方法和完全无创的动脉自旋标记(ASL)方法♒肿瘤新生血管多,往往呈高灌注♒TDLs一般为低灌注胶质母细胞瘤瘤样脱髓鞘病变男性,25岁, 言语不流利10天Cho/NAA=1.74男性,65岁,双下肢无力3个月余,反应迟钝2天左枕叶术后病理证实:TDL女性,50岁,言语含糊10天,右上肢无力6天治疗 1个月后,前后对比男性,44岁,病理证实TDL国内一项60例TDLs大样本研究结果表明,TDLs的MRI增强扫描的病灶形态可随TDLs临床病程按一定规律演变:(1)急性期(起病≤3周),以斑片状或结节状强化为主(2)亚急性期(起病4-6周),则逐步演变为“开环样”、“闭合环样”或“花环样”,同时也可合并斑片状强化(3)慢性期(起病≥7周),除仍可表现为开环或闭合环形,原有增强信号逐渐变淡呈斑片状或消失发病第8天发病第35天女性,51岁,TDLs1.临床症候持续>24h,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性加重,有或无神经功能缺损2.首先是占位性病变,临床符合TDL特点A.TDL标准: ①T2WI最大病灶的最长直径≥2cm;②具有占位效应B.占位效应程度分级:①轻度:脑沟消失;②中度:脑室受压;③中线移位,或出现钩回疝、大脑镰下疝C.病灶周围水肿带程度分级:①轻度:<1cm;②中度:1-3cm;③重度:>3cm3.病灶以脑白质受累为主4.头颅CT示病灶为:低密度或稍高密度5.其他颅内占位性疾病不能更好解释患者的临床症候、实验室及影像学指标[1]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委会神经内科学专业委员会神经免疫学组.中枢神经系统瘤样脱髓鞘病变诊治指南[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7,24(5):305-317.DOI:10.3969/j.issn.1006-2963.2017.05.001.1.临床症候学:符合下列3条即可:①中青年起病②急性、亚急性起病③头痛起病④病情严重程度与影像学平行对应2.常规实验室指标:符合下列3条即可:①颅内压正常或轻度增高(一般≤240mmH2O,1mmH2O=9.807Pa)②CSF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多(一般≤ 50个/mm3)③CSF蛋白水平正常或轻、中度增高(一般≤ 1000mg/dL)④CSF-OB阳性和/或MBP升高⑤血清AQP4抗体阳性3.普通影像学指标,符合下列1条即可:1)病灶单发或多发,可累及双侧半球,但非粟粒性;2)病灶边界相对清楚(有时伴T2WI低信号边缘)4.不同时期(<3周、4-6周、≥7周)其增强MRI特点按一定规律动态演变:同一病灶具有从“结节样”或“斑片样”强化向“环形”(或“开环样”、“花环样”、“火焰样”)强化逐渐消退演变特点5.环形强化,且须符合以下1条:①环壁不规则、欠光滑②欠连续,有1个或数个缺口,呈开环样、C形、反C形6.“梳齿征”阳性:增强MRI示侧脑室旁病灶内可见梳齿样排列的扩张静脉影3.T2WI示病灶边界模糊不清4.病灶内显著出血、坏死;或DWI示病灶呈低信号或混杂信号5.增强MRI:病灶呈规则、光滑、闭合环形6.MRS:病灶内感兴趣区Cho/NAA≥2,或出现高大的Lip峰7.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病情缓解后3月内,病情很快复发加重1.临床特点具有以下情况之一:①首次发病年龄>60岁②隐匿起病,病程迁延>1年③与影像学相比,临床症候较少,病情较轻④病程中出现显著的脑膜刺激征⑤病程中出现>24小时的发热,且用其他病因难以解释2.以癫痫起病1.脑脊液细胞学:肿瘤细胞2.头颅CT:病灶高密度(除外钙化与出血)3.增强MRI示:⑴典型的PCNSL征象,如:均匀团块状强化、缺口征、握拳征;⑵典型的脑胶质瘤征象,如:脑干基底动脉包绕征等⑶其他肿瘤或非肿瘤占位性疾病的典型征象4.ASL或PWI显示:病灶局部明显高灌注5.PET-CT示:病灶局部高代谢6.明确诊断非炎性脱髓鞘病变,如:颅内肿瘤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血管炎等综合诊断标准1.病理确诊的TDLs:无排除指标,且脑活检出现TDLs典型病理学改变2.临床确诊的TDLs:同时具备以下几条:1)无排除指标;2)符合所有基本标准;3)至少符合4条支持指标;4)无警示指标3.临床可能的TDLs:同时具备以下几条:1)无排除指标;2)符合所有基本标准;3)至少符合4条支持指标;4)有警示指标存在,需有支持指标对冲平衡:①1个警示指标,必需至少有1个支持指标;②2个警示指标,必需有2个支持指标;③不允许>2个警示指标存在鉴别诊断-星形细胞瘤♒头颅CT示:超过半数脑星形细胞瘤病灶呈高密度或等密度,强化部分CT不是低密度♒MRI示:T1WI呈稍长或等信号为主,而T2WI示病灶边界多模糊不清♒占位效应、水肿更显著♒部分脑星形细胞瘤:时间↑DWI信号↑,而TDLs:时间↑DWI↓♒脑星形细胞瘤随不同病理学分型及WHO分级,强化影像表现各异,强化影像表现各异,主要呈结节状、团块状或花环状强化,胶质母细胞瘤易出现囊变、出血、坏死♒部分胶质瘤病灶呈高灌注,对于高级者更甚,TDLs呈等或低灌注♒脑桥的“基底动脉包绕征”高度提示星形细胞瘤胶质瘤2级PCNSL基底动脉包绕征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突变型,IDHWHO Ⅲ级女性,48岁,头痛20余年,4月来发作意识障碍2次女性,31岁,头痛1月余弥漫型星形细胞瘤,-突变型,IDH WHO Ⅱ级鉴别诊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平扫CT示:多数病灶呈高密度或等密度♒MRI示T1WI与灰质信号相似,T2WI呈等稍高信号♒明显均匀强化、缺口征、握拳征♒弥散明显受限♒PWI低灌注♒MRS无Glx峰、可见Lip峰♒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病情缓解后3月内,病情很快复发加重,强化方式变化男性,52岁,头痛2个月,加重伴左侧肢体无力1周2017-01-032017-03-292017-08-152017-12-27女性,24岁,反复头晕1年余,右侧小脑占位术后病理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鉴别诊断-脑转移癌♒原发肿瘤病史♒皮髓质交界区、多发♒水肿显著(血管源性水肿)♒结节或环形强化♒边界征:强化病灶平扫T1WI轮廓光整,边界清楚,周围可有低信号间隙男性, 69岁,咳嗽、咳痰6月余,CT提示肺癌鉴别诊断-脑脓肿分期1.急性期:不规则稍长T1稍长T2信号,可不强化,3-7天2.化脓期:脓肿壁形成,脓肿壁不规则,不规则强化,1-2周3.包膜形成期:壁厚薄均匀,环形强化,DWI高信号,ADC低信号男性,51岁,反复头痛1月余小结♒中青年多见♒增强部分平扫头颅CT呈低密度♒以白质受累为主,低灌注♒可有水肿及占位效应,程度不及肿瘤,病灶大小与占位效应不匹配♒可有3型:弥漫浸润样病灶;环样病灶,大囊样病灶♒TDLs的MRI增强扫描的病灶形态可随TDLs临床病程按一定规律演变♒增强呈结节样、闭合环样、开环样、火焰状等不同形式强化,其中开环样强化最具特征♒“梳齿征”:增强MRI示侧脑室旁病灶内可见梳齿样排列的扩张静脉♒对激素治疗敏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