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电器设备的防爆原理(一)
- 格式:docx
- 大小:17.43 KB
- 文档页数:3
一、矿用钢丝绳1.钢丝绳钢丝绳使用要遵照《煤矿安全规程》第363条----第376条。
注:钢丝绳的安全系数是钢丝绳各钢丝拉断力的总和(不包括试验不合格的钢丝绳拉断力)与钢丝绳的计算的最大静拉力(包括绳端有重和钢丝绳悬垂长度的重量)之比。
1.1提升装置第381---388条2.钢丝绳的基本知识2.1、钢丝绳及其结构钢丝绳的三个基本元件:1、钢丝:A、光面钢;B、镀锌钢丝;2、绳芯:A、纤维绳芯;B、镀锌钢丝;3、股:A、点接触;B、线接触;C、面接触;2.2、钢丝绳的捻距钢丝绳的捻距是指股围绕芯旋转一周所前进的直线中离。
钢丝绳的实测距离应该:以绳头到少15m处量出连续5个捻距的总长度,取其平均值。
规定:全绳长度上捻距允许有不大于其实测平均捻距±3%的偏差。
2.3、钢丝绳捻向及捻法:A、右交互捻ZS,指钢丝绳右捻Z,其股左捻S;B、左交互捻SZ,指钢丝绳左捻S,其股右捻Z;C、右交互捻ZZ,指绳、股右捻Z;D、左同向捻SS,指绳、股左捻S;2.4、钢丝绳同向捻与互捻钢丝绳性能的比较:1.同向捻钢丝绳比交互捻钢丝绳抗弯曲、抗磨损、抗硬化能力强。
2.同向捻钢丝绳的局限性。
a.同向捻钢丝绳用于两端固定的场合,否则在受力时将会剧烈旋转。
b.它在卷筒上或滑轮上承受冲击载荷能力低,不能在小直径滑轮或卷筒上承受极限载荷,其搞挤压能力不及于交互捻钢丝绳。
3.钢丝绳的直径3.1钢丝绳直径的测量方法:A、在无张力的情况下,于绳端头15m以外的直线部位进行。
B、在相距至少1m的两个截面上并在同一截面相互垂直方向各测量一个直径,取四个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3.2钢丝绳允许直径偏差的范围(%)只允许有正公差,不允许有负公差,其具体数据见下表:外层股钢丝绳数量越多,抗疲劳性能越好,外层股钢丝绳越少越粗,抗磨损性能好。
4、钢丝绳的生产标准GB1102—74 GB8918—88 GB/T8918—96 APL—9AISO(国际标准组织)5、钢丝绳代号标记5.1、完整标记:18.5NAT6(9+9+1)NF1770ZS190GB1102产品标准代号最小破断拉力捻向:右交互捻钢丝公称抗拉强度纤维芯钢丝绳的结构型式钢丝绳的表面状态(光面)钢丝绳的公称直径简化标记:18.5NAT6×19S+NF1570ZS190或6×19S-18.5NAT+NF1570ZS1906、如何选择钢丝绳考虑其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强调使用线接触钢丝绳,推广使用面接触钢丝绳。
防爆电气设备一爆炸性危险场所中安装的电气设备主要有隔爆型、增安型、本质安全型、正压型、浇封型、充油型、充砂型、“n”型等。
一、隔爆型电气设备隔爆型电气设备,用符号“d”表示,是一种专门防爆型式电气设备。
广泛应用于存在各种各样的可燃性气体-空气混合物免爆炸性危险场所中。
(一)基本原理这种防爆型式的电气设备的防爆安全性能,主要是依靠一种被称作“隔爆外壳”的外壳来保证的。
所谓“隔爆外壳”是指这样一种外壳,它允许进入内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在外壳内发生燃烧爆炸,但是不允许爆炸生成物从外壳内部通过通往外壳外部的任何通道窜到外壳外部,点燃周围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电气设备有了这样的外壳,只要其外壳外表面的最高温度不超过相应的温度组别的温度值,就不会成为周围的爆炸件气体混合物的点燃源。
根据此防爆原理,隔爆型电气设备的外壳就必须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能够承受外壳内部爆炸时产生的爆炸压力,不发生严重的变形或损坏;外壳各零部件之间的缝隙,即从外壳内部到外部的各种通道,必须具有合适的机械尺寸,能够降低外壳内部爆炸生成物窜出外壳时所携带的能量,甚至阻止爆炸生成物窜出外壳,从而避免点燃设备周围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这种防爆型式的电气设备防爆安全性能可靠,而且制造技术成熟,使用寿命也比较长。
但是,由于隔爆结构的原因,这种电气设备的自身重量比较大,笨重,这是它的缺点。
(二)隔爆外壳的耐爆性隔爆外壳中产生的爆炸压力受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浓度、外壳的容积及形状、点火源的位置、接合面间隙、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初始压力及温度等的影响。
在低于最大爆压浓度时,爆炸压力与混合物的浓度成正比;当外壳的容积增大时,其热损失相对减少,爆炸压力相对增高;就外壳的形状而言,非球型容器比球型容器的爆炸压力要低;点火位置偏离中心,其爆炸压力会下降;接合面间隙增大,爆炸压力将下降;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初始压力及温度提高,爆炸压力将增大。
隔爆型电气设备爆炸时,其内部会产生0.5〜2.0MPa的爆压,将对壳壁产生冲击力。
防爆电气设备分类1.防爆电气设备分为两类:Ⅰ类:煤矿用电设备Ⅱ类:除煤矿外的其他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型式及防爆原理1.隔爆型电气设备“d”一种具有隔爆外壳的电气设备。
隔爆外壳能承受已进入外壳内部的可燃性混合物内部爆炸而不损坏,并且通过外壳上的任何接合面或结构孔不会引燃一种或多种气体或蒸气所形成的外部爆炸性环境的电气设备外壳。
2.增安型电气设备“e”一种对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电弧、火花的电气设备采取一些附加措施以提高其安全程度,防止其内部和外部部件可能出现危险温度、电弧或火花的电气设备。
3.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i”本质安全通常指某个系统,而不是指某一个设备。
人们通常说一个变送器或传感器是本质安全时,这是一种简化说法,实际上本质安全指变送器或传感器经电缆与关联设备(安全栅等)组成的本质安全系统。
本质安全系统框图示意如下:本质安全电路本质安全电路指在规定条件(包括正常工作和规定的条件)下产生的任何火花或任何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路。
本质安全设备本质安全设备指在其内部的所有电路都是本质安全电路的电气设备。
关联设备关联设备指内部装有本质安全电路和非本质安全电路,且结构使非本质安全电路不能对本质安全电路产生不利影响的电气设备。
关联设备在危险场所安装使用时,应加其他形式防爆外壳保护,例如隔爆型、正压型等;在安全场所安装使用时,其外壳可选用一般型。
在本质安全系统中与本质安全设备有电气连接,接口部分有限压,限流环节(限制能量)的电气设备可认为是关联电气设备,如齐纳安全栅、隔离式安全栅、本质安全电源、光电隔离接口电器等。
4.正压型电气设备“p”一种通过保持内部保护气体的压力高于周围爆炸性环境压力的措施来达到安全的电气设备。
5.浇封型电气设备“m”整台设备或其中部分浇封在浇封剂中,在正常运行和认可的过载或认可的故障下均不能点燃周围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
防爆标志举例如电气设备为Ⅰ类隔爆型,标志为ExdⅠ。
防爆电箱工作原理
防爆电箱是一种特殊设计的电气设备,用于防止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
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 防爆外壳:防爆电箱的外壳采用特殊的材料和结构,能够有效阻挡外部可燃气体的进入,并能够承受外部爆炸压力。
这样一来,即使电箱内部发生电弧或短路等异常情况,也能够防止外部可燃气体进入,从而减少了爆炸的可能性。
2. 防爆配件:防爆电箱内部的配件,如电路连接器、断路器、开关等,也需要采用防爆设计。
这些配件通常使用防爆材料制成,能够在发生异常情况时有效地控制电弧和温度上升,从而减少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3. 压力释放装置:防爆电箱还配备了压力释放装置,用于在发生内部异常情况时,将产生的压力及时释放出来,避免电箱因爆炸产生的危害。
压力释放装置通常采用可控制的排气阀门或爆破盖等形式,能够在压力达到一定水平时自动打开,从而摆脱压力积聚的危险。
4. 火花防护:防爆电箱内部的电气设备需要进行相应的火花防护措施。
这包括使用防爆型的开关元件、隔爆型的电缆和连接线等,能够在电路断开或短路时避免产生明火或电弧,从而减少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总体而言,防爆电箱通过防爆外壳、防爆配件、压力释放装置和火花防护等措施,综合保障了电箱的安全运行。
它能够有效
防止外部可燃气体进入,减少电弧和火花的产生,并在发生异常情况时及时释放压力,以确保电箱的稳定性和防爆性能。
这样就能够明显降低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率,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常识在某些工作场所(如化工、石油、煤矿等)中,由于存在可燃气体、蒸汽、粉尘等易燃易爆物质,电气设备必须具备防爆能力,以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防爆电气设备的一些防爆常识。
防爆等级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等级是指设备在特定环境中使用时的防爆性能指标。
防爆等级通常由两个数字组成,分别代表防尘等级和防爆等级。
•防尘等级:数字0代表没有防尘能力,数字1-4代表有不同防尘能力(数字越大,防尘性能越好)。
•防爆等级:数字0代表没有防爆能力,数字1-3代表有不同防爆能力(数字越大,防爆能力越强)。
例如,防爆等级为ExdIIBT4代表设备具备防尘等级4和防爆等级3的能力,能够在可燃气体环境下安全使用。
防爆原理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通常分为三种:液体隔离原理(Exd)该原理是将电气设备与环境隔离开来的方法。
设备内部的火花和高温气体不会接触到环境中的可燃气体,从而防止火源的产生。
压力抑制原理(Expx)该原理是通过安装压力抑制装置,在设备内产生可燃性混合物时,自动地将燃烧产物排出,防止产生爆炸。
粉尘层隔离原理(Extd)该原理适用于防爆电气设备在粉尘环境中使用时。
通过对设备表面覆盖一层绝缘材料,防止设备表面积聚粉尘形成火源。
使用常识在使用防爆电气设备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适当的设备不同的工作场所、环境需要选择不同的防爆等级和防爆原理的设备。
另外,还需要选择适当的设备型号和规格,以保障设备的正常使用。
安装正确安装防爆电气设备需要参照设备的说明书进行正确的安装和布线。
在安装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通风和散热等问题。
定期检查防爆电气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其防爆能力和工作状态。
另外,在设备出现问题时,应该及时停止使用,并联系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操作规范在操作防爆电气设备时,需要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进行正确操作,不得随意拆卸和修改设备。
另外,在设备内部进行维修或检查时,需要先切断电源,并在进行作业时佩戴防静电服等安全防护设备。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防爆原理范文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是一种特殊的电气设备,它采用了一系列的安全设计和防爆原理,以确保在危险环境中使用时不会引发火灾或爆炸。
本文将详细介绍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
一、隔爆原理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之一是隔爆原理。
根据这一原理,设备的所有易燃材料、电路和元件都被封装在密封的防爆壳体内,并且与外界隔离开来。
这种壳体通常由耐火材料制成,能够有效阻挡火焰和热量的传播。
此外,设备内部的电路和连接线材料也必须具有良好的隔爆性能,以防止火花和电弧的产生。
通过隔爆原理,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能够在危险环境中安全运行,避免火灾和爆炸的发生。
二、限流保护原理限流保护是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另一个重要防爆原理。
根据这一原理,设备的输入和输出电路都必须采用合适的限流装置,以限制电流的大小。
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电流不会超过限定值,从而避免了过大电流引发的火花和电弧。
当设备发生故障或异常时,限流装置会及时切断电流,以保护设备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通过限流保护原理,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能够有效防止过电流引发的火灾和爆炸。
三、能量限制原理能量限制是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另一个关键防爆原理。
根据这一原理,设备的电路设计和电气参数必须限制能量的大小,以防止能量积累到引发火灾或爆炸的程度。
具体来说,设备的电压、电流和功率必须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不能超出设定的限定值。
此外,在设备内部还会安装能量限制装置,例如过压保护器、过流保护器等,以及采用低能量的电路设计,进一步限制能量的释放。
通过能量限制原理,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能够有效避免能量积累引发的火灾和爆炸。
四、温度控制原理温度控制是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另一个重要防爆原理。
根据这一原理,设备的运行温度必须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避免过高温度引发火灾或爆炸。
具体来说,设备内部会安装温度探测器,监测温度的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温度。
此外,设备还会采用一系列的散热装置,例如散热片、风扇等,以有效降低温度。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防爆原理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是指在正常运行和预见的异常条件下,能够保证不引发可燃气体爆炸的电气设备。
本质安全防爆原理主要通过降低电气设备与周围环境产生的电火花或高温,以减少爆炸的危险。
一、电气设备的分类根据防爆原理的不同,电气设备一般分为两大类: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和隔爆型电气设备。
1.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是指在正常运行和预见的异常条件下,能够保证不引发可燃气体爆炸的电气设备。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主要特点是在设备内部采取了降低电火花或高温的措施,以确保在设备内部不会出现可燃气体爆炸的条件。
2. 隔爆型电气设备:隔爆型电气设备是指在正常运行和预见的异常条件下,能够将可燃气体与外界环境隔开,防止火花、火焰等引发可燃气体爆炸的电气设备。
隔爆型电气设备主要通过外部的防爆壳体、密封结构等措施来防止火花的外泄。
二、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原理1. 限制能量原理: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通过限制电气设备与周围环境接触的能量,降低电气设备可能产生的高温和电火花,减少爆炸的危险。
例如,在电路中限制最大电流、电压,限制电容器的能量储存等。
2. 液体浸泡原理: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将电气设备完全浸入绝缘或难燃液体中,可以有效地降低电气设备的温度和防止电火花的产生。
液体浸泡的作用是在电压升高或电气设备故障时,液体能吸收部分能量,抑制电火花的产生。
3. 限制电流原理: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通过限制电流的大小,并采用适当的电路设计和电器元件来降低能量的释放和电火花的产生。
通过限制电流,可以有效地降低电气设备的发热量和能量,减少爆炸的危险。
4. 隔离性原理: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通过采用适当的隔离结构和材料,将电气设备内部的可燃气体与外界环境隔离,防止火花、火焰的外泄。
通过隔离可燃气体,可以有效地防止爆炸的传播和扩散,降低爆炸的危险。
5. 限制能量溢出原理: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通过限制能量的溢出、范围和时间,降低电气设备产生的火花的能量和时长,减少爆炸的危险。
煤矿机电防爆电气设备防爆标准为加强矿井电气设备防爆管理,杜绝井下电气设备出现失爆现象,确保矿井供电安全,现编制煤矿防爆电气设备防爆检查标准。
一、井下防爆电气设备基础知识及相关标准(一)防爆电气设备标准防爆电气设备是指按国家标准设计、制造、使用的不会引起周围爆炸性混合物爆炸的电气设备。
现行的防爆电气设备国家标准是GB3836系列。
它的主要内容是把防爆电气设备分为隔爆型(d)、增安型(e)、本质安全型(i)、正压型(p)、充油型(o)、充砂型(q)、无火花型(n)、浇封型(m)、气密型(h)、特殊型(s)并对其防爆技术及试验方法进行了规定。
国家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电气设备的允许最高表面温度。
表面可能堆积粉尘时为150C , 采取防尘堆积措施时为450C,防爆电气设备的使用环境为-20 C- 40 Co2、电气设备与电缆的连接应采用防爆电缆接线盒,电缆的引入引出必须用密封的电缆引入装置,并应具有防松动、防拔脱措施。
3、对不同的额定电压和绝缘材料,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都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要求(详见附一)。
4、具有电气或机械闭锁装置,有可靠的接地及防止螺钉松动的装置。
5、防爆电气如果采用塑料外壳,须采用不燃性或难燃性材料制成,并保证塑料表面的绝缘电阻大于1*109Q,以防积聚静电,还必须承受冲击试验和热稳定试验。
6、防爆电气设备限制使用铝合金外壳,防止其与铁锈摩擦产生大量热能,避免形成危险温度。
7、防爆电气设备必须经国家认定的防爆试验单位鉴定。
(二)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1、隔爆型电气设备的原理是将正常工作或事故状态下可能产生火花的部分放在一个或几个外壳中,这种外壳除了将其内部的火花、电弧与周围环境中的爆炸性气体隔开外,还有当进入壳内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被壳内的火花、电弧引爆时外壳不被炸坏,也不致使爆炸物通过连接缝隙引爆周围环境中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2、增安型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是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电弧、火花和危险温度的矿用电气设备。
防爆电器原理
防爆电器是一种能够在爆炸危险环境下安全运行的电器设备。
它采取了一系列的防爆措施,以防止电器在爆炸性气体或蒸汽环境中引发火花或产生过热现象。
这些措施确保了电器设备在危险环境下不会引发爆炸或引燃可燃物质。
防爆电器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防封堵性能:防爆电器的外壳采用了特殊的材料和设计,以防止可燃气体进入电器内部。
这可以通过使用密封胶、防爆盖板等措施来实现。
2. 防爆结构:防爆电器采用了特殊的结构设计,以确保其内部的电路元件在爆炸环境中不会受到外界影响。
例如,电路板上的元件会采用防护罩进行封装,以防止火花的产生。
3. 防火花性能:防爆电器的电气连接部分采用了防火花设计,以防止在开关、插座等接触时产生电弧和火花。
这可以通过使用防爆开关、防爆插座、防爆接头等电器组件来实现。
4. 限制能量:防爆电器通常会限制能量的传输,以防止过热和引发爆炸。
例如,防爆灯具通常会限制电流和功率的输出,以确保其正常运行但不会产生过热。
总之,防爆电器通过一系列的防爆措施,在爆炸危险环境中保证电器设备的安全运行。
它的原理包括防封堵性能、防爆结构、
防火花性能和能量限制等。
这些原理的综合应用,确保了防爆电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煤矿井下电气设备防爆煤矿井下是一个危险的工作环境,存在着可燃气体和粉尘的严重污染。
在这样的环境下,电气设备的防爆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煤矿井下电气设备防爆的原理、技术和应用。
一、煤矿井下的爆炸危险性煤矿井下存在着可燃气体(如甲烷)和粉尘(如煤尘)两种主要爆炸危险源。
当可燃气体和粉尘与一定浓度的氧气混合时,只需有火源即可发生爆炸。
煤矿井下的爆炸危险性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1. 可燃气体的浓度:甲烷是一种常见的可燃气体,在煤矿井下的浓度通常在 0.5%-15%之间。
2. 氧气浓度:在煤矿井下,空气中的氧气浓度通常为20.8%-21%。
3. 火源的存在:火源可以是明火、电火花或高温表面。
4. 装置与环境的接触:电气设备需要与可燃气体和粉尘长时间保持接触。
5. 粉尘的浓度:煤尘是一种易燃粉尘,在井下的浓度通常在10-300 g/m3之间。
二、煤矿井下电气设备防爆的原理煤矿井下电气设备防爆的原理是通过限制火源的产生和传播,使设备在可燃气体和粉尘环境中安全使用。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 防止电火花的产生:采用防爆型的电气设备,如隔爆型电气设备和隔爆型开关设备。
这些设备能够限制电流和电磁场的产生,从而防止电火花的产生。
2. 防止高温表面导致的点燃:使用防爆型的材料和结构设计,能够防止设备表面的高温导致爆炸。
3. 阻止可燃气体和粉尘进入设备内部:通过设计密封结构和配置过滤器,阻止可燃气体和粉尘进入设备的内部,减少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4. 防止设备的外壳被击穿:采用抗爆型的外壳材料和设计,能够防止设备的外壳被击穿,从而防止可燃气体和粉尘进入设备的内部。
5. 防爆型的进出线和接头:采用防爆型的进出线和接头,能够有效地防止电流的逸散和电火花的产生。
三、煤矿井下电气设备防爆的技术煤矿井下电气设备防爆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隔爆型电气设备:隔爆型电气设备采用特殊的设计和材料,能够防止电火花的产生和传播。
电气防爆型式及原理全套常用的防爆型式有:隔爆型‘'d"、增安型、本质安全型■正压型”p〃、油浸型、充砂型"q".浇封型"m”."n”型、特殊型“s〃。
气体防爆电气设备有多种防爆的结构,主要是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防爆的目的:一种是采取有效的措施将电气设备可能产生的电火花、电弧和危险高温与爆炸性混合物隔离或相对隔离,避免应用环境的点燃爆炸;例如:隔爆型〃d〃、正压型〃p〃和浇封型等。
另一种是通过限制电路中的点燃能量来达到防止点燃的目的;例如:本质安全型。
还有一种是采取一系列措施避免电气设备或电路产生电火花、电弧和危险高温;例如:增安型〃e〃。
隔爆型“d”(也叫隔爆外壳)隔爆型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是:将电气设备的带电部件放在特制的外壳内,该外壳具有将壳内电气部件产生的火花和电弧与壳外爆炸性混合物隔离开的作用,并能承受进入壳内的爆炸性混合物被壳内电气设备的火花、电弧引爆时所产生的爆炸压力,而外壳不被破坏;同时能防止壳内爆炸生成物向壳外爆炸性混合物传爆,不会引起壳外爆炸性混合物燃烧和爆炸。
这种特殊的外壳叫〃隔爆外壳〃。
具有隔爆外壳的电气设备称为〃隔爆型电气设备〃。
隔爆型电气设备具有良好的隔爆和耐爆性能,被广泛用于煤矿井下等爆炸性环境工作场所。
隔爆性电气设备的标志为〃d〃。
隔爆型电气设备除电气部分外,主要结构包括隔爆外壳及一些附在壳上的零部件,如衬垫、透明件、电缆(电线)引入装置及接线盒等。
根据隔爆型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我们知道隔爆外壳应具有耐爆和隔爆性能。
所谓耐爆就是外壳能承受壳内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时所产生的爆炸压力,而本身不产生破坏和危险变形的能力。
所谓隔爆性能就是外壳内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时喷出的火焰,不引起壳外可燃性混合物爆炸的性能。
为了实现隔爆外壳耐爆和隔爆性能,对隔爆外壳的形状、材质、容积、结构等均有特殊的要求。
隔爆外壳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耐爆性:外壳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能够承受内部的爆炸压力而不损坏,也不产生影响防爆性能的永久性变形。
防爆电器设备的防爆原理范文一、概述防爆电器设备是为了在有爆炸危险的环境中使用而设计的电器设备。
在这些环境中,可能会存在引发爆炸的可燃气体、蒸汽、粉尘等物质,因此需要采取特殊的设计措施来防止这些物质进入设备内部,并能够承受外界的爆炸压力和温度变化。
二、防爆原理1. 安全阀防爆电器设备通常会配备安全阀,该阀能够在设备内部产生过高的压力时自动打开,释放内部压力,防止设备破裂引发爆炸。
安全阀的设计和选用需要考虑到所使用的介质的压力和温度范围,并确保阀门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不会误动。
2. 防爆壳体防爆电器设备的壳体通常采用特殊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防爆性能。
壳体的结构设计通常采用多层壳体结构,以提高防护能力。
此外,壳体的连接部分使用专用的密封结构,以防止可燃物质进入设备内部。
3. 防爆电缆和接头防爆电器设备的电缆和接头也是防爆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缆采用耐火、耐高温的材料制成,并配备隔离层和绝缘层,以防止电缆受损引发火灾。
接头采用特殊的设计,确保连接牢固可靠,并能够防止火花、电弧等危险物质的产生和扩散。
4. 防爆开关和控制装置防爆电器设备的开关和控制装置也需要符合防爆要求。
这些装置的选择和设计需要考虑到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爆炸危险,确保其能够正常操作并不会引发火花或电弧。
此外,还需要配备相应的防爆控制开关和信号装置,以及适当的防护装置,如防爆罩等。
5. 防爆灯具和显示装置防爆电器设备通常需要配备防爆灯具和显示装置,以提供适当的照明和指示。
这些灯具和装置也需要符合防爆要求,采用防爆材料制成,并具有防护等级和防爆等级。
其灯泡或发光元件也需要采用耐爆材料,并具有防护罩或防护网,以防止火花或电弧引发火灾或爆炸。
6. 防爆传感器和报警装置防爆电器设备还需要配备防爆传感器和报警装置,用于监测环境中的可燃气体、蒸汽、粉尘等物质的浓度,并在超过安全阈值时发出声光报警。
这些传感器和报警装置需要采用特殊的材料和设计,以防止火花或电弧引发爆炸。
矿用防爆开关原理
矿用防爆开关是一种用于矿井等爆炸危险环境中的电气设备。
其原理是利用特殊构造和材料,采取各种措施来防止电火花引发爆炸。
1. 隔爆原理:矿用防爆开关采用了隔爆结构,其外壳与开关内部之间的接触面采用特殊隔爆材料,避免了火花通过外壳,进入周围可燃气体中引发爆炸。
2. 导电件材料选择:防爆开关的触点和引线材料是选择导电性能好的金属材料,以确保电流流通时不产生过大的电火花。
3. 爆炸气体的排出:矿用防爆开关内部还设有气密结构,当有爆炸气体进入开关内部时,通过特殊的排气装置将其迅速排出,避免内部积聚的可燃气体引爆。
4. 温度控制:防爆开关还配备了温度控制装置,当开关内部温度过高时,会自动断开电源,避免过热导致可燃物质爆炸。
总之,矿用防爆开关通过隔爆结构、选用特殊材料、控制温度等多种方式来确保在爆炸危险环境中的安全使用。
这些措施有效降低了电火花引发爆炸的风险,保护了工人和设备的安全。
防爆电器设备的防爆原理(一)
防爆电气设备是按国家标准设计制造的不会引起周围爆炸性混合物爆炸的电气设备。
在煤炭、石油、化工及其他行业中,生产环境,爆炸物质不同,所采用的防爆措施也不同。
为了使防爆电气设备的设计、制造标准化,便于检验、使用和维修,我国已制订了完整的防爆电气设备的国家标准。
现行的防爆电气设备的国家标准是GB3836,它与IEC79标准基本对应。
根据所采取的防爆措施,GB3836把防爆电气设备分为隔爆型、增安型、本质安全型、正压型、充油型、充砂型、无火花型、浇封型、气密型和特殊型。
a.隔爆型电气设备
具有隔爆外壳的电气设备称为隔爆型电气设备。
隔爆外壳既能承受内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压力,也能阻止内部的爆炸向外壳周围爆炸性混合物传播。
该型设备的标准为GB3836.2─83《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隔爆型电气设备》。
b.增安型电气设备
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电弧、火花或可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高温的电气设备,在其结构上采取措施,提高安全程度,以避免在正常或规定的过载条件下出现电弧、火花或可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高温的电气设备,称为增安型电气设备。
该设备的标准为GB3836.3─83《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增安型电气设备》。
c.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全部电路均为本质安全电路的电气设备称为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所谓本质安全电路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在正常工作或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电路。
该型设备的标准为GB3836.4─83《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气设备》
d.正压型电气设备
具有正压外壳的电气设备称为正压型电气设备。
所谓正压外壳是指向外壳内通入保护性气体,保持内部保护性气体的压力高于周围爆炸性环境的压力,以阻止外部爆炸性混合物进入壳内的外壳。
该型设备的标准为GB3836.5─87《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正压型电气设备》。
e.充油型电气设备
将全部部件或可能产生电火花或过热的部分部件浸在油内,使其不能点燃油面以上或壳外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称为充油型电气设备。
该型设备的标准为GB3836.8─87《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充油型电气设备》。
f.充砂型电气设备
外壳内部充填砂粒材料,使其在规定条件下外壳内产生的电弧、传播的火焰、壳壁或砂粒材料表面的过热温度均不能引燃该型设备周围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称为充砂型电气设备。
该型设备的标准为GB3836.7─87《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充砂型电气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