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石拱桥》教案公开课刘阳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石拱桥的定义、结构特点及历史发展。
(2)掌握中国石拱桥的著名实例及其艺术价值。
(3)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直观地展示石拱桥的魅力。
(2)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石拱桥的结构特点和建造技术。
(3)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石拱桥的风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提高学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石拱桥的定义及结构特点:(1)介绍石拱桥的定义。
(2)讲解石拱桥的结构特点,如拱券、桥墩、桥面等。
2. 中国石拱桥的历史发展:(1)回顾中国石拱桥的发展历程。
(2)介绍著名石拱桥的建造时期及其背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石拱桥的结构特点及历史发展。
(2)中国石拱桥的著名实例及其艺术价值。
2. 教学难点:(1)石拱桥的建造技术及原理。
(2)如何评价和保护石拱桥这一文化遗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石拱桥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石拱桥的历史发展,引出本课主题。
2. 讲解:(1)详细讲解石拱桥的结构特点,如拱券、桥墩、桥面等。
(2)介绍中国石拱桥的著名实例,如赵州桥、卢沟桥等,并分析其艺术价值。
3. 案例分析:(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石拱桥案例,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石拱桥的建造技术及原理。
4. 实地考察:(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石拱桥的风采。
(2)引导学生关注石拱桥的保护现状,提高保护意识。
5.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讨论如何评价和保护石拱桥这一文化遗产。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课内所学,搜集其他中国石拱桥的资料,了解其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思考如何评价石拱桥的文化价值,并提出保护措施。
中国石拱桥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深入文本,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2.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发展。
【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课,引入新课上课节我们了解了中国石拱桥,认识了赵州桥和卢沟桥。
这节课,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发展。
(出示课件30)二、细读课文,精读细研教师:我国古代石拱桥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出示课件31)(学生默读课文,讨论分析归纳。
)学生1: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学生2: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的优良传统。
学生3:富有各种石料,就地取材。
教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拱桥有哪些新的发展?(出示课件31)学生:长虹大桥和双曲拱桥。
三、深读课文,合作探究教师:同学们读课文,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出示课件32)(学生默读课文,分析讨论回答。
)语句出示:(出示课件33)《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学生:“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有记载的”指出后面判断的根据,更增强了准确性。
语句出示:(出示课件34)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02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学生:“在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
语句出示:(出示课件35)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学生:数字具体,实事求是,该用“约”限制时,绝不“故作准确”;“几乎”强调了桥面与河面并非完全平行。
教师:赵州桥和卢沟桥都是中国石拱桥的杰作,为什么要先说赵州桥,再说卢沟桥?能不能先说卢沟桥?(出示课件36)(学生讨论分析,教师适时点拨。
)预设1:从时间上说,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其修建年代比卢沟桥早。
预设2:从形式上说,赵州桥是独拱石桥,只有一个大拱,结构较简单;卢沟桥是联拱石桥,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结构较为复杂。
《中国石拱桥》教学方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各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体会它们的作用。
2.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激发对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事业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1.了解各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体会它们的作用。
2.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激发对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事业的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节课后,我们阅读了两篇写卢沟桥的选段,大家阅读完有何感触?(教师分享阅读答案):1.《中国桥梁史料》选段集中介绍卢沟桥本身的情况,分桥拱、桥墩、桥面、桥栏等几个部位,列举大量数据与事实,一一介绍。
课文则重点介绍卢沟桥的结构特点、桥栏上的石狮子,也介绍卢沟桥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意义。
因为《中国桥梁史料》是一部桥梁学的专业著作,所以主要从学科专业的角度,介绍卢沟桥作为一座重要建筑物的技术细节;课文是一篇科普文章,要让普通读者在有限篇幅内比较全面地了解卢沟桥,自然不能过多聚焦技术细节,但又要让读者对卢沟桥的建筑特点有所了解,所以选择结构特点和最著名的石狮子作为说明重点。
2.《夜宿卢沟观晓月》是散文,主要写观赏“卢沟晓月”时的情景。
作者描写的重点是月光和桥下的流水,最后才烘云托月般地写到卢沟桥本身,有了前面的渲染,卢沟桥给读者留下美丽动人的印象。
而课文是说明文,基本上是客观而平实地介绍卢沟桥的特点,即使有描摹状貌之处,也是为了把相关内容说清楚,并不是为了写景抒情。
通过选段的阅读,我们感受到,说明文的语言与其他文体有所不同,而即使是同一说明对象,根据所要说明的特点和受众的不同,写法也有所差异。
那本文在语言和写法上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
设计意图:回顾作业内容,帮助学生对本节课学习重点有初步感知。
二、问题探究(一)自主探究1.探究任务本文运用哪些方法来说明两座桥的特点?2.探究方法(1)回顾所学知识,了解常见说明方法。
(2)默读2部分内容,圈画出相关语句,在旁边对齐说明方法及作业进行批注。
《中国石拱桥》教案(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综合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体会它们的作用。
2.品味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本文文体是说明文,作者茅以升。
2.本文先总说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接着举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说明,然后介绍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和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这是运用了由一般到特殊的逻辑顺序。
二、细读课文,分析说明方法1.本文在介绍中国石拱桥特点时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你能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吗?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明确:(1)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打比方,用“虹”“弓”作比,突出了石拱桥形式上的基本特征,富有形象性。
(2)如赵州桥:“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四)全桥结构匀称……”分类别,分类说明,条理分明,使读者对赵州桥的结构特点有了完整而清晰的印象。
(3)引资料。
如引用《水经注》里的“旅人桥”,说明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引用唐朝张嘉贞的话“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说明赵州桥设计施工的精巧;引用唐朝张的赞语“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说明赵州桥形式优美等等。
这些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4)如“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运用列数字,准确地说明了赵州桥的规模,给人以准确鲜明的印象。
(5)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运用作比较,以卢沟桥与两岸河堤相比较,充分说明了卢沟桥十分坚固。
(6)“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石刻狮子的各种情态,突出了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
(7)举例子。
作者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列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
中国石拱桥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说明文的基本文体知识。
2.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及其特点,学习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说明对象。
3.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快速概括、提取信息的能力。
4.仔细品读文章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
6.了解中国古代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仔细品读文章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法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我国素有“多桥古国之誉”,石拱桥作为我国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从古至今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中国石拱桥》。
二、课文研读(一)阅读卢沟桥部分1.卢沟桥的特点:惟妙惟肖联拱石桥(1)十一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很坚固。
(2)桥面用石板铺砌,平坦。
(3)石柱上雕刻有狮子,美观。
2.胜景:卢沟晓月卢沟晓月卢沟桥拂晓晨景,斜月低垂,晨霭苍茫,西山诸峰,笼罩轻烟,古桑干河,晓雾蒙蒙,如同一幅月色迷离的画境,故称“卢沟晓月”,卢沟桥的东头是宛平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即发生于此。
(二)卢沟桥与赵州桥有哪些异同?地点永定河(是比洨河更宽的大河)时间比赵州桥晚,但距今也有八百多年外形比赵州桥长得多,略窄,桥面更平坦结构11个长度各不相同的石拱相连——联拱石桥艺术价值在中外都享有盛誉纪念意义是抗日战争的纪念地1.中国的石拱桥很多,都有相同的特点,作者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说明的例子?因为赵州桥和卢沟桥历史悠久、气魄宏伟、驰名中外,有着中国石拱桥的典型特点,很有代表性。
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使读者对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认识更具体、更明确、更深刻。
2.既然赵州桥和卢沟桥都具有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作者为什么不选一个而要选两个呢?因为赵州桥和卢沟桥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中国石拱桥第2课时教学要点一、常用的说明方法。
二、说明文的基本特征;与记叙文的区别。
三、写说明文要准确运用语言。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提问:上一节课举例的五个句子用的是什么表述方法?回答,明确:1.运用比喻;2.引用古籍;3.用数字;4.解说;5摹写。
(板书)提问:文中还有与这些句子表述方法相同的句子吗?思考、议论,准备回答。
二、教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议论后,指导根据课文回答。
(板书)1.用数字:第四段,说明赵州桥历史悠久。
第五段,说明赵州桥的外形、规模。
第六段,说明卢沟桥的外形、规模。
第十段,说明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和石拱桥的发展。
2引用古籍;第七段,马可·波罗的游记,赞美卢沟桥,唐代张骂的《朝野企载》写卢沟桥的外形。
(这主要是引用,而引用的句子恰好是比喻句。
)唐代张嘉贞的《安济桥铭》写桥的设计。
3.比喻:第一段,写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4.解说;第二段,说明石拱桥的历史、形式、构造和作用。
第五段,先比喻赵州桥洞"像一张弓",然后作解说,两种方法结合,说明设计的效果。
小结:(一)用数字、引用有关资料、解说、比喻,都是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
引用和比喻原来属于修辞的范畴,而在说明文中引用起着"言之有据"的作用,比喻又能形象地说明介绍的对象,也就约定俗成地作为说明方法来看待了。
解说,是对事物作必要的阐述,也就是阐明事理(如本文的第二段)。
(二)说明方法,还有:判断,例如,本文中"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等句子。
判断要注意的是必须给人以明确的概念。
绘制图表,能使说明的对象有系统、有条理、一目了然(上一节课已实践过)。
比较,例如,第六段中写永定河水发,"来势很猛",常冲毁河堤,"但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这就使人印象鲜明。
17《中国石拱桥》(第二课时)教案大全第一篇:17《中国石拱桥》(第二课时)教案大全17.《中国石拱桥》(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知识与技能:①初步认识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②理清文章说明顺序和结构过程与方法:①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②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情感、态度价值观:①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认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清文章的结构;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2.难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①了解作者与说明文②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③了解石拱桥的总体特点④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的特点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征,理清了文章的结构,理解了说明顺序。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探究本文的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细读全文,理解作者是怎样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1.分四人小组,找出本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说说其作用。
预设:(1)、举例子: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举了两个例子,一个赵州桥,一个卢沟桥。
举例典型,很有代表性和说服力。
(2)、列数字:“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通过精确的数据,准确地说明了桥的规模,突出了赵州桥“雄伟”的特点。
(在说明卢沟桥的特点时也运用了这种说明方法)(3)、打比方:“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形象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形式上的基本特征。
(4)、摹状貌:“有的……有的……有的……”形象地描绘了狮子的生动姿态,显示了卢沟桥的艺术特色。
(5)、引资料:唐朝张嘉贞说它“创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突出了赵州桥构造的奇特。
张赞其“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表明其成就突出,堪称杰作。
(6)、作比较:“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河堤冲毁桥无恙两者相较,表明其结构坚固。
《中国石拱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中国石拱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石拱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课时主要学习内容: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思路,理解说明顺序。
2、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一、连问速答,整体感知,梳理思路,理解说明顺序。
(20分钟)1、发“导学案一”,学生在“问题串”的引导下默读理解课文,并在课本上简单批注。
2、组内质疑交流。
3、以小组为单位回答学案上的各串问题。
问题串1、①第1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句?②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进行说明?③把石拱桥的桥洞比做什么?有什么好处?④这段中还用了另一种说明方法,知不知道?问题串2、①第二段说明的事物是什么?②从第二段中找出点明石拱桥特点的词语③石拱桥包不包括中国石拱桥?④这段中所说的石拱桥的特点。
是不是中国石拱桥也具备?问题串3、①第三自然段说明的事物是什么?②从这段中你可以知道中国石拱桥的什么特点?③这段课文中举出旅人桥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串4、①第4、5段在说明什么事物?②赵州桥和中国石拱桥什么关系?问题串5、①从第6自然段往下看,课文用了几个自然段来说明卢沟桥?②卢沟桥和赵州桥在建筑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什么?③虽然一个独拱一个练功,但它们都是什么?④课文说明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目的是什么?⑤在课前提示中有一句话是这个问题的答案,能不能找出来?问题串6、①第9自然段是个设问式的段落。
那么这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②答案是什么?③你迅速找到答案的方法是什么?问题串7、①第10段在说明什么内容?②第10段的第一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设计说明:1、此学习环节使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了解各自然段说明的主要内容,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中国石拱桥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中国石拱桥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中国石拱桥]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中国石拱桥》第二学时Auron学案1.初步认识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2.厘清文章的结构,认知怎样把握住事物特征展开表明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介绍中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重新认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唤起爱国热情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厘清文章的结构;认知怎样把握住事物特征展开表明2.难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三、学时精心安排:2课时四、自学流程第二课时(一)备考引入1.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指名回答课文一、二自然段讲什么?(板书: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2.中国石拱桥具备哪些特点呢?文中又就是怎样了解的呢?(板书:中国石拱桥)(二)研读课文第3自然段1.指名同学朗读第3自然段2.思考回答:①这段带出了中国石拱桥的什么特点?本段与后文就是什么关系?②哪句话能够表明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这句中的“大约”、“可能将”若想换成?为什么?③哪句能说明分布广?这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④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用词怎样?(准确)⑤为了具体内容表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握了哪几个例子?(板书:赵州桥、卢沟桥)(三)研读课文4、5自然段1.恳请同学们韵头后面的课文内容,找到了解赵州桥河卢沟桥的段落2.恳请同学们总结一下4、5自然段。
说道说道赵州桥存有哪些特点?(板书:历史悠久、厚实美观、壮丽奇特)3.文中哪些语句介绍了赵州桥历史悠久而又坚固的?4.赵州桥不仅历史悠久、厚实美观又独具特色,文中怎样描绘它壮丽奇特的?这座桥的具体内容特点存有哪些?5.“这个创造性设计”指什么?为什么说它是创造性设计?6.文中引用张嘉贞和张鷟的话分别说明什么?7.为了表明赵州桥的这些特点,作者使用了哪些表明方法?8.哪位同学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和插画,图画出来赵州桥的示意图并标上适当的数据?(四)自学课文6、7、8段思考解答:1.卢沟桥有哪些特点?2.卢沟桥与赵州桥有哪些异同?3.这部分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五)归纳总结这两部分内容作者表明石拱桥的特点时握一个例子不更简洁吗?为什么必须握两个例子呢?(板书:单拱石桥杰作、联拱石桥典范)(六)学习第9自然段1.指名读第9自然段2.思索提问:中国石拱桥为什么能够获得如此光辉的成就?3.这三个原因顺序能够无法倒转?为什么?(板书:智慧的结晶)(七)自学第10自然段1.我国古代石拱桥取得了如此光辉的成就,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发展怎样呢?文中又举了哪些例子?(板书:桥梁事业的发展:长虹大桥,双曲拱桥)2.我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说明了什么?(八)总结全文1.师对照板书总结2.总结说明文语言特点,并王莎莎说道说道本文运用了哪些表明方法?(板书:说明文语言:简约、平静、精确、严格表明方法:打比方、列于数字、并作比较、飞白状貌)(九)布置作业:阅读课后练习三中的两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石拱桥的特点:形式迷人、结构厚实、历史悠久赵州桥坚固美观单拱石桥的特点中国石拱桥年代久远坚固美观联拱石桥的特点桥梁事业的发展:长虹大桥、双曲拱桥《中国石拱桥》课教谈人:汪2021年11月。
中国石拱桥两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特点和历史价值。
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直观感受石拱桥的美丽与坚固。
学习如何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建筑的热爱和自豪感。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特点和历史价值。
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和特点。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石拱桥的科技含量和艺术价值。
如何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座桥分别有什么特点吗?它们的历史价值如何?(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基本信息。
(三)课堂讲解1.讲解赵州桥的设计特点,如单孔石拱、拱券结构等。
2.讲解卢沟桥的历史背景,如七七事变等。
3.分析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和特点,如列数字、打比方等。
(四)课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所学,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特点。
2.让学生尝试运用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古建筑。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了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还有哪些著名的石拱桥吗?(二)课堂讲解1.讲解其他著名的石拱桥,如南京长江大桥、苏州宝带桥等。
2.分析这些石拱桥的设计特点和历史价值。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石拱桥的科技含量和艺术价值。
1.让学生选择一种石拱桥,用自己的语言介绍其特点和历史价值。
2.让学生尝试运用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古建筑。
四、课后作业五、教学反思1.在讲解石拱桥的设计特点时,要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2.在课堂讨论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石拱桥的科技含量和艺术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中国石拱桥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石拱桥的定义、结构特点及历史发展。
(2)掌握中国石拱桥的著名案例及其建筑特色。
(3)学会欣赏石拱桥的美学价值,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观察、分析石拱桥的结构特点。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调查、收集中国石拱桥的相关资料。
(3)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不同石拱桥的建筑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热爱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3)提高学生对传统建筑美学价值的认识,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石拱桥的定义、结构特点及历史发展。
(2)中国石拱桥的著名案例及其建筑特色。
(3)石拱桥的美学价值。
2. 教学难点:(1)石拱桥的结构原理及其设计。
(2)不同石拱桥建筑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石拱桥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相关的历史、建筑知识资料。
(3)划分学习小组,分配调查任务。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
(2)准备好调查、收集资料的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石拱桥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石拱桥的美。
(2)简要介绍石拱桥的历史发展,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石拱桥的定义、结构特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解答疑问。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石拱桥的结构原理及其设计。
(2)介绍中国石拱桥的著名案例,分析其建筑特色。
4. 小组讨论:(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石拱桥的美学价值。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5. 课后作业:(1)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选择一座中国石拱桥进行深入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八年级语文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01.学习目标1.筛选关键信息、学习概括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掌握说明方法及作用。
2.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说明方法,通过微写作练习、点评、修改等方式进一步理解并学会运用说明文相关知识。
3.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对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事业的自豪感。
02.教学重难点重点:筛选关键信息并学习概括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
难点: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说明方法,通过微写作练习、点评、修改等方式进一步理解并学会运用说明文相关知识。
03.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说明文,对常用的说明方法也有所了解。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抓住重点,以“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为核心来安排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把握说明文的特点,通过让学生阅读、比较,分析和领会几种基本的说明方法,学会阅读和写作说明文。
04.教学特色以小组团队pk争夺“旅游团”的方式,激活课堂氛围,主要了解说明对象,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掌握说明方法及作用,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拓展太原网红桥的相关知识,融合微写作导游词的练习与修改等,通过“导游王争霸赛”,实打实地让每个学生学会运用说明文相关知识进行写作。
05.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桥”的本义即“水梁也”,是实实在在的建筑物。
在诗人眼中,“桥”化身为情感的载体,“小桥流水人家”,给人以美感。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茅以昇的《中国石拱桥》,了解中国石拱桥独特的特点,感受其美感,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探究方法:分小组团队合作完成探究思考题。
全班分为两个团队,即龙团和虎团,开展团队pk赛,“龙争虎斗旅游团争霸”。
龙团负责探究“赵州桥”部分,“虎团”负责探究“卢沟桥”部分。
鼓励方式:加分制。
1.每团队完成一项任务,即加1分。
2.当龙团回答解答完,如果虎团有补充,则给虎团也加1分。
3.要求勾画相关语句并旁批于课本。
4.团队派代表上讲台板书写明并说明。
《中国石拱桥》教案教学目的:1、认识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2、理解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3、了解本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以及时间从先到后说明事物的顺序。
4、学习运用准确语言的特点。
教学设想:1、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以代表性事例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和准确运用语言的特点。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时间上则从先到后。
要学生理解这一点并不容易,要在理清全文结构层次的基础上层层深入地加以说明。
3、本文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必须结合课文有机地进行。
4、为增强感性认识,最好准备好赵州桥、卢沟桥的详细挂图,以便在课堂上边看图边分析。
5、布置预习,运用工具书弄懂生字词,阅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划分段落层次。
教学时数:二课时《中国石拱桥》第二课时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学习本文运用准确语言的特点;总结课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检查复习1. 提问: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略)2.提问:本文在介绍中国石拱桥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安排文章的结构的?归纳: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解放后兴建的各种拱桥二、学习新课1.研讨本文的说明顺序。
(1)指名读1、2段,讨论:本文主要写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为什么开头两段写一般石拱桥的特点?小结:开头第1段,一连几处以虹喻桥,写石拱桥的形式优美,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激发阅读兴趣。
第2段写石拱桥的结构坚固,这是石拱桥的又一特点。
这两个特点是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为下面写中国石拱桥作了铺垫,自然过渡到写特殊的石拱桥。
这是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
(2)默读4、5段,列出层次表,讨论: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赵州桥的?小结:第4段写赵州桥的地理位置、建造时间及解放后的修整。
第5段首先介绍赵州桥的长度、宽度、设计施工的精巧以及古人的赞誉。
中国石拱桥第二课时中国石拱桥第二课时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听读《中国石拱桥》中的一段话,该段话介绍的是赵州桥的特征。
“(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听后请同学们画出该桥的示意图,并体会加点词的准确性。
(准确的介绍了大拱的形状和小拱的数量及在大拱上的位置。
)然后明确本课的素质教育目标。
(一)明确目标1.复习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2.体会本文运用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征。
3.学习作者治学态度的严谨。
(二)整体感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感受文中的语言特色,找出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
语言特色:简朴。
简朴在遣词炼字方面很突出。
如介绍赵州桥的成就,用“最伟大”;介绍其历史,用“最古”;说明其外形,用“横跨”“雄伟”“雄姿”;介绍其施工技术,用“巧妙绝伦”,无一字不自然贴切。
简明朴实而妙趣横生,绰约多姿,准确和严密,这主要表现在运用词语、造句和组织句群上。
关于运用词语,如在第一段的三句话中,分别用了“桥”“拱桥”和“石拱桥”这样三个范围大小不同的词语。
在列数字说明时,数字准确,语气肯定,毫不含糊,这是准确的表现。
文中也用了一些“概数”,如“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路面平坦,几乎与桥面平行”,这些句中的“左右”“大约”“几乎”是表示约略的词语,用上这些词语反而起到了准确说明的作用,也正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
关于造句,如说旅人桥“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在这个句子中,用“可能”表示估计,用有记载表示确实存在,用“最早”表示程度,使全句的意思既准确又严密。
再如说赵州桥“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个复句极为准确而严密地说明了赵州桥的最伟大、最坚固和最古老。
关于组织句群。
如第九段对于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的分析,用“首先”“其次”“再其次”分条说明。
这三条由人到物、由主到次,既严密又全面。
中国石拱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雄伟、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
2.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整体感知文意,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3.把握说明顺序,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学法指导:自主、朗读、合作、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学: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比较”一词,去掉行吗?)2.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不但”“而且”能否删去?“结构坚固”“形式优美”能否调整顺序?)3.《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加线的词能否去掉?)4.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几乎”去掉行吗?)5.(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最长的石桥。
带点字能否删去?(3)“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四)全桥结构匀称……”(4)《水经注》里的“旅人桥”,唐朝X嘉贞的话“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唐朝X的赞语“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5)“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两端宽,中部略窄,宽9米。
”(6)“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
二、训练达标: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匀称.() 惟妙惟xiào()和谐.( )巧妙绝lún()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记载陡峭和谐匀称就地取才拱圈横跨攸久古朴交头接耳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和南极的原始冰川正在慢慢,海平面逐年上升,全球气候将受到极大影响。
(2)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语言幽默风趣,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
《中国石拱桥》第二课时教案(表格式)一、教学设计思路《中国石拱桥》八年级第三单元的第一篇。
第一谈谈我对这篇课文的明白得。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目的是让读者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有关知识。
本文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上的辉煌成就和新中国建立后的进展。
它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特点,并分析了缘故,介绍了进展状况,颂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慧才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学习本文,须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其特点;理清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既同意科学知识的熏陶,又学到写作说明文的技巧。
本文的语言的运用上专门杰出:简洁、平实、准确、周密。
语言风格与记叙文不同。
我上的那个课时是第二课时。
由于在第一课时,我给学生介绍了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同时在了解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画图弄清了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结构草图,学生大致明白了独拱石桥与联拱石桥的区别。
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说明文中举例子要有代表性的要求以及说明文的说明方法的作用。
二、教案课题中国石拱桥授课人?鲜红波学校?宜都市王畈中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白得课文内容,进一步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2、学习有关举例说明的知识。
3、说明文中说明方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1、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点,整体感知文意,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2、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明白得作者对事物的摸索方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重点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点,把握抓住特点说明事物的方法。
难点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明白得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问题探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导入:1、教师展现问题组:⑴《中国石拱桥》从文体上来说,属于什么问题?⑵中国石拱桥具有哪些特点?⑶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举了哪两个例子?⑷这种说明方法叫什么?⑸我们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⑹运用说明方法到底是起什么作用的??(二)说明方法的探究:1、教师提出第一个问题:课文中举了赵州桥、卢沟桥两个例子,说明中国石拱桥两个例子,说明中国石拱桥有的像赵州桥,有的像卢沟桥,只有这两种形式。
初二上册《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历史和特点;2.能够辨识中国石拱桥的外观和结构特点;3.能够描述中国石拱桥的地理分布和文化意义。
二、教学重点1.掌握中国石拱桥的外观和结构特点;2.理解中国石拱桥的地理分布和文化意义。
三、教学准备1.课前准备:复习教材中关于中国石拱桥的知识点;2.教学材料:教科书《中国石拱桥》、笔记本、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学的内容,询问学生对中国石拱桥的印象;(2)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这座桥的样式是什么?如何形容这座桥的外观特点?2. 学习新知(1)教师介绍中国石拱桥的历史和特点,包括石拱桥的起源、发展历程和不同地区的特色;(2)通过教材《中国石拱桥》中的文字描述和插图展示,让学生理解中国石拱桥的外观和结构特点;(3)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石拱桥图片,找出其中的共同特征;(4)教师讲解石拱桥的结构原理,简单介绍石拱桥的承重原理,并通过图示帮助学生理解。
3. 拓展延伸(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座中国著名的石拱桥,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等资源进行资料收集;(2)每组展示他们所选桥梁的地理位置、外观特点以及历史文化背景;(3)通过小组讨论,整理汇总各组所选桥梁的地理分布和文化意义,学生进行分享。
4. 检查与评价(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回顾和理解;(2)布置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写一篇小作文,表达他们对中国石拱桥的认识和体会;(3)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并指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石拱桥的相关知识。
五、板书设计中国石拱桥的结构特点:- 石拱桥的梁- 石拱桥的墩- 石拱桥的栏杆中国石拱桥的地理分布和文化意义:- 榆林桥(河北承德)- 汶阳桥(山东泗水)- 乌江桥(贵州纳雍)六、教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学习新知、拓展延伸等教学步骤,使学生对中国石拱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石拱桥的外观特点时,学生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发言。
《中国石拱桥》教案
班级:八(2)班授课时间:2017.11.8.9.1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生字词,掌握其读音和词义;了解说明文文体知识。
2.能力目标(1)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学习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2)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我国桥梁建设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勤劳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清文章的结构;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2.难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①了解作者与说明文
②理清文章结构,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③了解石拱桥的总体特点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指名回答课文一、二自然段讲什么?(板书: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2.中国石拱桥具有哪些特点呢?文中又是怎样介绍的呢?(板书:中国石拱桥)(二)研读课文第3自然段
1.指名同学朗读第3自然段
2.思考回答:①这段点出了中国石拱桥的什么特点?本段与后文是什么关系?
②哪句话能说明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这句中的“大约”、“可能”
能否去掉?为什么?
③哪句能说明分布广?这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④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用词怎样?(准确)
⑤为了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举了哪几个例子?(板书:
赵州桥、卢沟桥)
(三)研读课文4、5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后面的课文内容,找出介绍赵州桥河卢沟桥的段落
2.请同学们总结一下4、5自然段。
说说赵州桥有哪些特点?(板书:历史悠久、坚固美观、雄伟奇特)
3.文中哪些语句介绍了赵州桥历史悠久而又坚固的?
4.赵州桥不仅历史悠久、坚固美观又独具特色,文中怎样描写它雄伟奇特的?这座桥的具体特点有哪些?
5.“这个创造性设计”指什么?为什么说它是创造性设计?
6.文中引用张嘉贞和张鷟的话分别说明什么?
7.为了说明赵州桥的这些特点,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8.哪位同学能根据课文内容和插图,画出赵州桥的示意图并标上相应的数据?(四)自学课文6、7、8段思考解答:
1.卢沟桥有哪些特点?
2.卢沟桥与赵州桥有哪些异同?
3.这部分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五)归纳总结这两部分内容
作者说明石拱桥的特点时举一个例子不更简练吗?为什么要举两个例子呢?
(板书:单拱石桥杰作、联拱石桥典范)
(六)学习第9自然段
1.指名读第9自然段
2.思考回答:中国石拱桥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光辉的成就?
3.这三个原因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板书:智慧的结晶)
(七)学习第10自然段
1.我国古代石拱桥取得了如此光辉的成就,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发展怎样呢?文中又举了哪些例子?(板书:桥梁事业的发展:长虹大桥,双曲拱桥)
2.我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说明了什么?
(八)总结全文
1.师对照板书总结
2.总结说明文语言特点,并指名说说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板书:说明文语言:简洁、平淡、准确、严密
说明方法: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摹状貌)
(九)布置作业:
阅读课后练习三中的两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附:板书设计
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历史悠久
赵州桥 坚固美观
单拱石桥的特点
雄伟奇特
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
年代久远
卢沟桥 坚固美观 联拱石桥的特点
值得纪念
桥梁事业的发展:长虹大桥、双曲拱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