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套
- 格式:ppt
- 大小:57.85 MB
- 文档页数:493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生物与生活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类与多样性2. 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器官与系统的协同作用3.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生物的生殖方式生物的发育过程4.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遗传的基本概念变异的原因与类型5.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环境保护的意义与措施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掌握生物的分类与多样性。
2. 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认识器官与系统的协同作用。
3. 掌握生物的生殖方式与发育过程,了解生物的适应性。
4. 理解遗传的基本概念,认识变异的原因与类型。
5. 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遗传的基本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 教学重点:生物的分类与多样性、生物的生殖与发育、环境保护的意义与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展示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结合实物模型进行讲解。
通过动画演示,讲解生物的生殖方式与发育过程。
结合实例,解释遗传的基本概念与变异的类型。
以生态系统为背景,讲解其组成与功能,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与讨论。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基本特征2.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3.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4. 遗传的基本概念与变异5.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列举生物的五个基本特征。
简述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描述一种生物的生殖方式与发育过程。
解释遗传的基本概念,并举例说明。
论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 答案:见附录。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学校岢岚二中班级 205班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备课教师科目生物课题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I、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讨论,理解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理解生物和非生物,会比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2、过程和方法:在观察、讨论和分析的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分析综合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了解我国生物资源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家乡、珍爱生命的情感和逐渐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II、教学重点:生物的概念和生物的基本特征。
III、教学难点:理解生物的特征并能力用利用生物的特征来分清生物和非生物。
IV、课前准备 :生物特征的相关图片~与生物特征相关的资料。
V、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1、情境导入(1)请每名学生说出一种自己熟悉的生物(不能重复)。
- 1 -(2)这些生物有什么共同特征,你们是怎样区分它们的,自然界有生物和非生物,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将不同的生物区分开来,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生物的特征(板书课题)2、明确任务,1) 通过观察、讨论,理解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理解生物和非生物,会比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2)在观察、讨论和分析的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分析综合的能力。
(3)在了解我国生物资源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家乡、珍爱生命的情感和逐渐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展示实物:鱼(在鱼缸里)、石头、菊花(带有枯枝)等。
2、提出问题:观察并区分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你总结出生物所具有的特征吗,3、设疑,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生物,(2)生物有那些共同特征,(3)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怎样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人是生物吗,珊瑚虫是生物吗,菊花的桔枝是生物吗, 拖把、扫帚是生物吗,粉笔是生物吗,(4)说一说观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必考知识点(全册)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必考知识点(全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如:植物通过吸收水分、无机盐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获得营养;动物通过捕食获得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
如: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是在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如:人可以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排出废物;植物的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如:猎豹追捕羚羊;含羞草受到碰撞会合拢;植物的向光性。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如:种子萌发;鳄产卵;虎、狼产子(6)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的遗传,同一株碧桃上不同颜色的花体现了变异(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分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和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2、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高山上不同动物的垂直漫衍说明的温度对动物漫衍的影响;戈壁上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才出现绿洲说明了水对动物漫衍的影响;“人世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温度对生物的影响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是经由过程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来影响的:生物与生物之间有:捕食、合作、竞争、寄生等关系。
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水稻和杂草争取阳光、养料和水分是竞争关系。
4、生物适应环境:如骆驼尿液很少是为了适应缺水的戈壁;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适应冰冷的环境等。
5、生物还能影响环境:“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蚯蚓松土”表现生物影响环境6、生态体系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规模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同一的团体。
一片森林、一片草原、一块农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体系。
7、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1、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区别是:有无生命。
①能呼吸 ②能生长 ③能繁殖后代 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⑤能遗传和变异 ⑥能进化说明:一般生物都具有上述特征,而非生物可能具有上述的一条或几条,不可能全部具有。
2、观察蜗牛:蜗牛的结构:蜗牛有壳、触角、眼点、口、足等结构。
蜗牛的足会分泌粘液且粘液是银白色的,所以蜗牛爬行时会留下银白色的痕迹。
蜗牛四处爬行的目的是为了寻找食物。
3、通过考察蜗牛的感觉器官发现:蜗牛具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四种感觉。
例1下列特征中,能作为生物与非生物的分类依据的有( C )①能否生长 ②能否呼吸 ③能否繁殖后代 ④对外界刺激能否作出一定的反应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例2下列诗句中,描写生物生长发育的是( A ) A.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B.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C.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D.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第二节:细胞1、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首先发现了细胞——主要看到的是细胞壁。
细胞的大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 。
2、细胞学说: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的”。
20年后,另一位德国科学家魏尔啸进一步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
三位科学家的研究与许多科学家的发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细胞学说: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3、细胞的结构特点: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及作用: 1、动植物细胞图4、显微镜的使用包括:a.安放: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镜筒在前,镜臂在后,放在左前方。
b.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同时睁开,调节反光镜,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c.放片和调焦距①把要观察的物体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要观察的物体要正对通光孔;②眼睛盯住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③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右眼张开,慢慢向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到物像,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学目标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难点和重点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实物、图片。
②教师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挂图。
学生:①学生观察生活环境,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②学生准备生物标本。
③有条件的地方,学生可去观察珊瑚。
课后作业《同步训练》教学反思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学目标①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
②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③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④通过本课的学习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加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
难点和重点重点:①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②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难点:①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态。
②能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调查表格,确定调查路线,(有条件的可带照相机,放大镜等)。
教师:帮助学生分组,确定调查范围。
了解要调查的生物状况,并查找相关资料。
课后作业《同步训练》教学反思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 生物圈教学目标①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②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③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
④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难点和重点重点:①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②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难点:收集和分析资料(因为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需要对图片、文字和数字资料进行分析)。
2024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一、生物和生物圈。
1. 生物的特征。
-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
- 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如动物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排出废物,植物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例如含羞草受到触碰会合拢叶片。
-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能够由小长大,并且产生后代。
-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亲子间的相似性是遗传,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是变异。
-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 调查的一般方法: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 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3. 生物圈。
- 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 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 生态系统的类型: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关联,一种生物可以通过不同的食物链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活动。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 结构:目镜、物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载物台、反光镜等。
- 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
-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细胞有)等结构。
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液泡内含有细胞液,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7年级生物上册重点知识梳理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知识点1 科学观察知识点2 生物的共同特征生物的特征特征解读生物现象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民以食为天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在生活过程中,身体内会不断产生多种废物, 并且能将废物排出体外大汗淋漓、植物落叶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朵朵葵花向太阳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 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种子萌发、鳄鱼产卵等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生物体的子代与亲代之间,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相同的特征(遗传),也有一部分特征并不相同(变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猪生九仔, 连母十个样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生物体由小到大,与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分不开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知识点1调查知识点2生物的归类依据归类举例形态结构动物鱼、鸟、牛、蚯蚓、蜜蜂、黑猩猩植物海带、苔藓、松树、桃树、玉米其他生物细菌、蘑菇、病毒、霉菌生活环境陆生生物玉米、松树、黑猩猩、牛水生生物海带、鲫鱼、鲸用途作物小麦、玉米、水稻家禽鸡、鸭、鹅家畜猪、牛、马、羊宠物狗、猫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知识点1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生态因素包含内容与生物的关系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环境影响生物;生物依赖一定的环境,还能适应和影响环境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知识点2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影响生物的主要非生物因素常见实例温度南橘北枳;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随海拔高度不同,植被类型不同水仙人掌的叶变成叶刺;沙漠上多不毛之地,近水处出现绿洲光不同深度的海洋中分布着不同的藻类植物;猫头鹰白天休息而晚上觅食知识点3 生物因素1.定义: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生物与自然界生物的特征与分类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2. 细胞与生命活动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代谢与生长3.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植物的器官与组织植物的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4. 动物的结构与功能动物的器官与组织动物的运动、消化与呼吸5. 人体与健康人体各大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疾病预防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掌握生物的分类和生态系统的概念。
2. 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掌握细胞代谢、生长和分裂的基本原理。
3. 掌握植物的结构与功能,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4. 掌握动物的结构与功能,了解动物的运动、消化和呼吸等生命活动。
5. 了解人体各大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疾病预防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植物的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动物的运动、消化和呼吸等生命活动。
2. 教学重点:生物的分类、生态系统的概念、细胞的基本原理、植物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人体各大系统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显微镜、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彩色笔、实验报告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观察身边的生物、探讨生态系统的现状等。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结合PPT课件、实物模型等,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等。
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置一定数量的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以第一章为例:1. 生物与自然界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分类生态系统的概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2)解释生态系统的概念,举例说明。
(3)分析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其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第一单兀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8个):(1) 生物生活需要 营养。
植物通过 光合作用得到,动物与人则通过取食来得到。
(2) 生物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 氧气,呼岀二氧化碳。
(3) 生物都能排岀体内产生的 废物。
如:人排汗、排尿等;植物的落叶。
(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 作岀一定的反应。
如:含羞草叶片受刺激会合拢;草履虫趋利避害。
(5) 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
(6) 除了 病毒 以外,生物都是由 细胞 构成的; (7)具有 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如:长的像父母为 遗传;长的与父母不同为 变异。
(8) 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 影响环境。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 1「、概念:地球上所有的 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的总称。
生物圈Y2、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3、为生物提供的生存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1、 大气圈的空气主要由: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等组成。
其中主要是能飞的 昆虫和鸟及细菌等生物2、 水圈包括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 。
但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中150米以内的范围。
3、 岩石圈的表面大多有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 立足点”人类可利用器具到达任何圈层。
影响时,变量是 光线。
而在探究水对鼠妇的影响时,除 干燥和潮湿 环境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 相同。
如图:为某兴趣小组在课下设计的探究环境中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的探究实验, 纸盒被分为4个相同大小的区域① ②③④。
先在左边①③区内放入干土, 再在右边②④区放入等量的湿土; 在①②区放一黑纸板遮光,在③④区放一 无色玻璃板。
把20只鼠妇放在盒子的中心,观察各区鼠妇的数量。
⑴图中共有4组对照实验,各区的环境特点为:⑵ ①③或②④对照得出的结论为: 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
①②或③④对照得出的结论为: 鼠妇喜欢潮湿的环境。
⑶你认为②区的鼠妇最多? 4组对照实验说明: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二、影响生物 「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等生活的环境因素L 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 其他生物。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基础全套知识点总结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的特征:动物吃食物,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植物通过气孔稀释氧气,排泄二氧化碳:(生物能展开体温);人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植物落叶:(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冲猎物,含差草叶片伸直:(生物能对外界提振作出反应);植物产生种子,动物产卵、产崽:(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就是由(细胞)形成的。
3.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这称为抽样调查。
4.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入(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也可以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还可以按照用(用途)将生物分成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5.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6.如果以(海平面)为标准去分割,生物圈向上仅约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上可以深入细致(10千米)左右的深处。
这个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含(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7.大气圈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8.水圈包含地球上(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
9.(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
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10.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存活所须要的基本条件就是一样的,它们都须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除了(适合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动物须要的营养物质就是(食物),植物须要的营养物质(即为肥料)就是(无机盐)。
1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如(草、细菌等)都可能是生物因素。
12.探究的通常过程从(辨认出问题、明确提出问题)已经开始的。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汇总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1.1 形形色色的生物一、生物的多样性1.物种多样性动物: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和被子)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2.遗传(基因)多样性在地球上,不同种生物体内所携带的基因是不同的,即使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基因也不尽相同。
如菊花有2万至2.5万个品种;同一头母猪却生下了一窝白猪、花猪和黑猪等不同毛色的小猪。
3.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和其生存环境组成。
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它又可划分为陆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都可称为一个生态系统。
二、生物的特征生物在表现为多样性的同时也具有共性: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生物才有生长、繁殖和应激性等生命特征。
(1)应激性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应激性。
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它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
如向日葵的花盘随着太阳转动;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等。
(2)生长生长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性,生物通过生长使体形增大,体重增加。
(3)繁殖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叫做繁殖。
如蜻蜓点水、母鸡生蛋等。
(4)新陈代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如汗液、尿液、二氧化碳等)。
动、植物的遗体,枯枝落叶等不是生物,因为它们不具有上述生物的几个基本特征。
§1.1.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生物的生存空间统称环境。
生物既适应环境,也影响和改变环境。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