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灰雀第一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2
三年级上册第26课《灰雀》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宁、胸”等10个生字,会写“郊、养”等12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3.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体会灰雀的惹人喜爱。
4.能找出体现列宁喜爱灰雀的语句,揣摩列宁的内心想法,尝试给对话加上提示语。
【教学重点】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体会灰雀的惹人喜爱,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教学难点】能找出体现列宁喜爱灰雀的语句,揣摩列宁的内心想法,尝试给对话加上提示语。
【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
二、初读课文,前学检测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检测生字词,自由读,开火车读(正音齐读),整体齐读3.选择生字词进行课文内容填空。
学生填,填好相互批改,批改时出示答案,有普遍性的错误进行指导书写。
有一年冬天,天气(),列宁在()()。
他经常给三只灰雀带来面包渣和()。
一天,一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经过交谈,()很(),主动改正错误,让鸟儿重得自由。
三、精读课文,品词析句。
(一)感受灰雀的惹人喜爱。
1.默读课文,找一找,哪儿让你感受到灰雀的惹人喜爱,用“——”画出来。
2.从描写灰雀的句子里,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里特别能感受到?(二)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1.再次默读第一自然段,用“~~~”画出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
2.从哪些词语中能感受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呢?(三)读对话,学加提示语,训练旁批1.读列宁和男孩的对话,找出列宁的话,从列宁的话中体会列宁的心情。
(四处找遍了也不见鸟儿踪影的列宁,此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什么样的心情呢?)2.尝试给列宁的话加上提示语。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着急地)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天气严寒,它怕冷。
”(伤心地)3.理解自言自语,想一想,列宁在自言自语时,他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4.分角色朗读对话,老师读男孩的话,学生读列宁的话,读出语气。
《灰雀》教材分析《灰雀》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习作的要求是:写一件简单的事情。
《灰雀》讲述了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
课文语言简洁,脉络清晰,先写列宁非常喜欢灰雀,接着写其中一只灰雀不见了,他通过与小男孩子的对话找回灰雀,最后他以打招呼的方式委婉地教育小男孩。
本篇课文没有直接写小男孩捉走了灰雀,部分学生的理解可能会出现偏差。
最吸引人的部分,是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在简短的对话中,包含着丰富的意思,能表现出细腻的人物内心活动,引导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重点所在。
课后习题练习是学生掌握、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技能的重要环节。
根据不同训练重点的作业用超市商品一样进行排列组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需要自选作业完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探索和实践,获得“我要学,我会学”的成功体验。
教学目标1.会认“宁、惹”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2个生字。
正确读写“郊外、散步、欢快、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信息,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1.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那些得体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抓住关键信息,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1.出示列宁的照片,学生谈谈对列宁的了解,教师简介列宁。
2.出示灰雀图,板书:灰雀。
我们来和这只灰雀打打招呼吧。
齐读课题三遍。
3.指导书空“雀”。
26 灰雀(第一课时)以文带文课型【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灰雀》,感知课文大意。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列宁尊重、爱护小男孩的高贵品质以及小男孩的诚实。
【教学内容】1.“一主”教材:《灰雀》。
2.《新主题阅读》:《李子核》。
【教学过程】一、看看,想想,说说(二)“看看,想想,说说”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1.出示图片,学生观察。
(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老师就带你们走进大自然和动物交朋友吧)2.指名自由说话。
(多美的灰雀呀!请你仔细观察用最美的语言来描述一下可爱的灰雀吧!)3.揭题《灰雀》,板书。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列宁和一个小男孩儿之间,因为灰雀而发生了一件温暖的事。
让我们一起走进26课《灰雀》)二、“一主”教材教学环节(二)“一主”教材教学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过渡:现在,我们一起看看文中的灰雀是怎样的?1.课件出示: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请你用活泼的语调,美美地读一读吧。
学生自由朗读。
)2.师生承接读。
(现在我们一起看一看文中的灰雀是怎样的。
老师想和你们一起来读一读,你们一定要注意读好变红的词语啊。
)师: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生: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颜色漂亮,歌声动听的灰雀,怎能不叫列宁喜爱呢。
3.出示自学提示:(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画出文中表现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灰雀的句子,用“△”画出关键词。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找到列宁喜欢这三只灰雀的句子了吗,请你来读一读。
我们一起读一读。
(4)老师和你们合作读,注意你们读的加上关键词的句子比老师读的句子可美多了。
(填关键词读)课件出示: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26《灰雀》(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认识“宁、胸”等10个生字,会写“雀”字.2. 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3. 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难点: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
三、教学准备:PPT演示文稿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进入案件。
今天我们要破的案件就与“灰雀”有关。
一探案件——识字写字,认读词语。
小朋友们你们会写雀这个字吗?——出示“雀”字。
1.聚焦“雀”字。
你觉得这个字怎么写?上面是个“小”,下面是个“隹”,通过字理识字,了解雀是“小+隹”,“隹”是短尾巴的鸟。
在写字的时候要把“隹”字单人旁的一撇写得长一点。
2.“雀”字的运用:平时积累了那些和“雀”有关的词语。
补充出示:“鸦雀无声、欢呼雀跃、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登鹳雀楼”3.学习单上写好“雀”字。
4.检查字词。
请你们读一读相关的词语,有点难的词语可以多读几遍。
胸脯仰望惹人喜爱婉转面包渣或者可惜诚实(二)梳理文章,触摸案件。
二探案件,梳理案情——默读,整体感知,概说大意。
1.好文章值得一读再读,请小朋友们再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这是一个怎样的案件?这次要比预习的时候更充分,更流利。
2.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小男孩抓走了灰雀,又把它放回来了。
)(三)默读课文,分析案情。
三探案件,深揪案情——初触语气,分角色朗读二年级上册开始我们就学着默读课文,这时要求我们不出声,到了二年级下册我们默读的时候不指读,今天我们就要来爬默读的第三层阶梯——带问题思考。
请小朋友们一边读一边思考:我们是怎么破解案情的?划一划李宁的话和男孩子的话。
1.划好了了吗?要破解谜题就要读好对话,有信心把对话读好吗?2.读好对话有秘诀。
分角色朗读,读出对话的语气。
(1)注意读好有提示语的句子。
找到有提示语的句子,读出语气。
试着给没有提示语的句子加上提示语,试着读出语气。
(2)关注标点符号读好句子的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