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春 新制度经济学导论第2讲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31
新制度经济学导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经济学最为令人瞩目的发展之一就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被誉为“哥白尼式的革命”。
●2001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里茨认为,二十一世纪将是新制度经济学繁荣发达的时代。
第一节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新制度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背景(一)时代背景1.19世纪末至20世纪30 年代的两次企业合并浪潮:●既然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最好机制,为什么还出现企业和企业合并?●既然企业合并可以节省交易费用,为什么还有市场交易?2.公共产品与外部性问题●要求清楚界定权利(产权)●例子:“公地悲剧”、环境污染等3. 凯恩斯主义引发的问题●过多政府干预、管制,国有企业绩效低下4.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各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绩效的差异●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国家●全球化(二)理论背景主流经济学发展脉络:从斯密的古典经济学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凯恩斯宏观经济学,标志着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已经成为主流经济学。
●亚当·斯密:(1723-1790)1776年出版代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的诞生●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42-1924) :1890年出版代表著《经济学原理》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的诞生●约翰·梅纳·凯恩斯(1883- 1946):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诞生主流经济学发展的局限性:●制度既定的假设前提使经济学远离现实(信息费用、不确定性、交易费用都不存在)●“为经济学而经济学”的形式主义●经济学数学化倾向日益严重斯密两个伟大的思想:二、新制度经济学产生和发展(一)产生阶段(20 世纪30 年代到60 年代)●科斯:《企业的性质》(1937)、《社会成本问题》(1960)(二)发展阶段(20 世纪70 年代至今)1.交易费用理论:阿罗、威廉姆森、诺思等2.产权理论:斯蒂格勒、阿尔钦、德姆塞茨等3.企业理论:科斯、阿尔钦、德姆塞茨、格罗斯曼、哈特等4.制度变迁理论:诺思、戴维斯、福格尔等(三)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科斯Coase R.H(1910—)新制度经济学的鼻祖,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
第二讲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I:交易费用范式发布日期: 2006-05-31 15:20:14目的和要求:(1)掌握交易费用的含义及其存在的原因;(2)弄清交易费用的测量问题,(3)理解分析范式的交易费用理论及其应用。
教学手段:多媒体、案例分析及师生互动。
通过互动形成课堂高潮。
为什么说交易费用理论和产权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工具?第一,交易费用范式构成了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没有交易费用就没有新制度经济学。
第二,按照产权经济学的看法,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不是商品买卖,而是权利买卖。
在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中,产权都是重要的变量。
所以从交易成本、产权入手是我们理解制度运行和制度构成的关键。
第一节、交易费用的含义及其存在的原因讲解要点:交易的一般化概念、不同学者对交易费用的界定、交易费用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交易费用的含义(一)制度经济学“交易”的一般化近代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康芒斯将“交易”概念一般化了(盛洪,1990)。
按照他的划分,“生产”活动是人对自然的活动,“交易”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
“生产”活动和“交易”活动共同构成了人类的全部经济活动。
这种“交易”活动被康芒斯视为“制度”的基本单位,也就是说,“制度”的实际运转是由无数次“交易”构成的。
在其《制度经济学》中,康芒斯将“交易”分为三种基本类型:(1)买卖的交易,即平等人之间的交换关系;(2)管理的交易,即上下之间的交换关系;(3)限额的交易,主要指政府对个人的关系。
这三种交易类型覆盖了所有人与人之间的经济活动。
康芒斯的伟大贡献在于,将过去人们认为不相干的一些事情,通过“交易”这个一般化的概念联系和归纳在一起。
不同的经济制度不过是这三种交易类型的不同比例的组合。
把制度运作与交易联系在一起是康芒斯对经济学发展的一个重大贡献。
但是康芒斯在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并不是经济学的方法,而主要是哲学、法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方法。
(二)交易费用的含义1、科斯对交易费用的界定交易费用的思想最早来自科斯(参见《企业的性质》(1937),《社会成本问题》,教科书P35)科斯认为在成功地进行一项交易之前,要花代价做这些“事前的工作”,交易费用越低,交易就容易进行;反之,“交易费用过高会使交易无从发生”。
新制度经济学讲义新制度经济学讲义第⼀章⼊门知识⼀、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新制度经济学是196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门新兴经济学分⽀。
以制度作为其研究对象的经济理论。
诺思认为,“制度经济学的⽬标是研究制度演进背景下⼈们如何在现实世界中作出决定和这些决定⼜如何改变世界。
”([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2页)当代制度经济学应从⼈的实际出发研究⼈,实际的⼈在由现实制度所赋予的制约条件中活动(科斯,1990,中译本)。
⾃亚当斯密以来,德国历史学派、美国的早期制度学派(以凡勃伦、康芒斯为代表),以及现代制度学派(加尔布雷斯为代表)the neo-institutional school of economics,均以经济组织和制度结构为研究主题。
the NIE和以前的经济学理论最⼤的不同在于运⽤边际分析⽅法研究制度的内⽣化及其对经济绩效的影响。
沿⽤和承袭了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假定、稳定偏好和均衡分析。
也就是说,现代制度经济学运⽤新古典经济理论来解释制度安排的运⾏和演化。
扩展价格理论,使之⼀般化,并将其应⽤于经济与政治制度研究。
拓宽了微观经济学的适⽤范围,提⾼了其预测能⼒。
新古典模型建⽴在零交易费⽤、完全个⼈理性和外⽣的给定制度结构的假定上。
新古典经济学的脆弱性体现在制度中性分析⽅法上,没有严格地考虑制度约束和交易费⽤。
因此,只能在⾼度抽象的意义上⽤来分析资源配置问题。
由于制度是不重要的,或者制度可以被⽆成本的⽣产与选择,因此,不需要专门的制度理论。
To distinguish it from the “old” institutional economists such as Thorsten Veblen, John R. Commons, Wesley Mitchell, and Clarence AyresThe old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was economics with institutions but without theory; standard neoclassical economics is economic with theory without institutions; and the NIE is attempting to provide economics with both theory and institu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