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不分类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2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8 V o1.18 No.39134投稿邮箱:sjzxyx88@126.com0 引言贝克曼LH750在检测白细胞分类时是先在双试剂系统的作用下,用红细胞溶解剂通过渗透压差溶解红细胞和溶解终止液令白细胞恢复到“接近原态”大小[1]。
然后再用贝克曼LH750分类白细胞的方法为VCS技术。
VCS技术是运用V、C、S三种探针,在流式通道的某一位点,对通过的单列白细胞,进行逐个的、同时的、三重的检测,以及三维分析,以确定其亚群性质。
V-低频波,分析细胞体积;C-高频波,分析细胞核型;S-激光,分析细胞的颗粒特性。
在流式通道中检测8千多个细胞,并用相应的分类规则进行白细胞分类[2]。
影响白细胞不分类的原因有很多种,下文分别阐述。
1 标本原因在标本采集过程中,按照血液采集抗凝剂管先后顺序,血常规管一般放在最后。
遇到患者血管不太好采集时,标本可能会出现采集量不够、采集时间较长的可能,或者采集血液不顺利的情况都会干扰白细胞的分类。
可能出现下面的情况包括:(1)出现采集标本不够或者太少,那抗凝剂比例就会过高,可能会使白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干扰白细胞分类。
如果采集标本抗凝剂比例偏低或者采集时间过长或者没有及时摇匀,那可能出现少量不易发现的血小板的聚集,聚集的血小板会干扰白细胞检测。
(2)如果出现标本溶血,那么破碎的红细胞碎片可能会干扰白细胞检测。
(3)黄疸和脂血的患者标本,黄疸和脂血的标本会干扰溶血剂破坏红细胞的过程和白细胞溶解终止液,使白细胞恢复类原始状态。
(4)特殊患者的标本,例如高凝的孕妇标本,血液透析的病人,白血病以及其他白细胞相关疾病的患者标本,这些标本也会出现干扰白细胞分类。
(5)标本中白细胞较少或者血色素比较低。
这类标本由于仪器检测白细胞数目低于八千多,仪器一般不会给出结果。
2 实验室环境原因实验室在冬天时温度可能会偏低,偏低的温度对试剂干扰比较大。
Xs-800i血液分析仪白细胞不分类和分类不全原因的探讨余红;李强【摘要】目的探讨Sysmex Xs-800i血液分析仪检测标本出现白细胞不分类或不全分类的原因,及复检和复片的必要性.方法应用Sysmex Xs-800i血液分析仪检测182 692例抗凝血标本,其中有86例白细胞不分类标本经重新抽血复检仍有68例不分类,对仍不分类的进行复片分类.结果复片结果异常有32例,阳性率为47.1%(32/68);3 317例白细胞不全分类标本经复检有2 793例仍不全分类,对分类不全的进行复片分类,复片结果异常有520例,阳性率为18.6%(520/2793).结论对Sysmex Xs-800i血液分析仪出现不分类或分类不全的标本应进行人工复片分类.【期刊名称】《临床输血与检验》【年(卷),期】2011(013)001【总页数】3页(P51-53)【关键词】Xs-800i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作者】余红;李强【作者单位】224400,江苏省阜宁县人民医院检验科;224400,江苏省阜宁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1.1+42Sysmex Xs-800i血液分析仪具有分析速度快、检测项目多、标本用量少、试剂消耗低、操作简便、进样方式灵活等优点。
但这类仪器也有不足之处,特别是在鉴别细胞形态和结构方面[1],当遇到异常细胞时会出现白细胞不分类或白细胞分类不全(只分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或只分出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或只分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
笔者对这类标本进行复检和复片分类,并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1 仪器和试剂 Sysmex Xs-800i血液分析仪与其配套试剂(日本希森美康株式会社),Olympus显微镜(日本奥林巴斯光学工业株式会社),瑞氏染液(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公司)。
2 标本来源 2007年5月~2010年4月来本院就诊的182 692例门诊与急诊患者血液标本。
白细胞的分类及分类的功能白细胞(Leukocytes)是血液中的一类无色的细小细胞,它们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保护机体免受感染和疾病侵袭的关键作用。
根据其形态和功能的不同,白细胞可以分为五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每一类白细胞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下面将对它们的分类及相关功能进行详细介绍。
一、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中性粒细胞是最常见的一类白细胞,约占总白细胞数量的60-70%。
它们具有多形核,核内有粗状细胞颗粒。
中性粒细胞在机体免疫防御中起到关键作用。
它们能通过吞噬和消化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清除机体内的病原体。
此外,中性粒细胞还能释放化学物质来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吸引其他免疫细胞参与到感染的清除过程中。
二、淋巴细胞(Lymphocytes)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另一类重要细胞,它们占据总白细胞数量的20-30%。
淋巴细胞主要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可以分为辅助T细胞、细胞毒T细胞和调节T细胞等多个亚类,它们在维持免疫平衡、调节免疫应答和杀伤异常细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B淋巴细胞则是主要负责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可以特异性地识别和结合外来抗原,从而介导病原体的排除。
三、单核细胞(Monocytes)单核细胞是一类大型、具有单个蓝色核的白细胞。
它们约占总白细胞数量的3-8%。
一旦进入组织,单核细胞就会分化为巨噬细胞或树突状细胞,发挥吞噬、清除病原体和呈递抗原的重要功能。
此外,巨噬细胞还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反应的过程。
四、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嗜酸性粒细胞是一类具有双叶核和呈现酸性颗粒的白细胞,其数量通常占总白细胞数量的1-4%。
嗜酸性粒细胞主要参与过敏反应和抗寄生虫作用。
当机体受到过敏原刺激时,嗜酸性粒细胞会释放大量的肥大细胞介质,导致组织炎症反应,从而引起过敏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还能吞噬和消化寄生虫,保护机体不受寄生虫感染的侵害。
各类白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白细胞,也被称为白血球,是我们体内重要的免疫细胞,担负着保护身体免受疾病侵袭的重要任务。
白细胞按照细胞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多个类型,包括嗜中性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
每种白细胞在形态结构上有其独特特点,下面将分别介绍各类白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
一、嗜中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嗜中性细胞是最常见的白细胞类型,其形态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细胞核:嗜中性细胞的核呈多形核,通常有2-5个分叶,形状不规则,细胞核内有颗粒状染色质。
2. 细胞质:嗜中性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许多特殊颗粒,这些颗粒在染色中呈现暗紫红色,并且容易吞噬、消化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3. 大小和形状:嗜中性细胞的大小约为10-14微米,形状通常为多角形或卵圆形。
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细胞,其形态结构特点如下:1. 细胞核:淋巴细胞的核一般为圆形,核内的染色质较为均匀,核的大小相对较大。
2. 细胞质:淋巴细胞的细胞质较少,呈现出较窄的胞质环。
3. 大小和形状:淋巴细胞的大小约为6-9微米,形状通常为圆形或略呈椭圆形。
三、单核细胞单核细胞是一类常见的白细胞,常驻于组织和血液中,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
其形态结构特点如下:1. 细胞核:单核细胞的核形态为卵圆形或肾形,核内的染色质分布较为均匀。
2. 细胞质:单核细胞的细胞质富含胞质器,呈现出丰富的浆液质。
3. 大小和形状:单核细胞的大小约为12-20微米,形状通常为圆形或豆状。
四、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是一类与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相关较多的白细胞,其形态结构特点如下:1. 细胞核:嗜酸性粒细胞的核形态通常为双叶核,核内有细长的细纤维。
2. 细胞质:嗜酸性粒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大量的嗜酸性颗粒,这些颗粒可被染色剂特异性染色,呈现出红色或橙色。
3. 大小和形状:嗜酸性粒细胞的大小约为8-12微米,形状多样,常呈现出类似椭圆形或肾形。
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不准确的因素分析摘要】目的:对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不准确的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2015年3月1日~6月30日在我院进行白细胞分类150例,分别应用迈瑞BC-538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和手工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对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手工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显著高于血液分析仪,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血液分析仪不准确主要为两种情况,第一为白细胞分类比例不准确;第二为白细胞完全不分类,同时血液标本离心后,单核细胞比例明显增加;同时重症肾病、肝病、脂质代谢异常及新生儿进行检测中,白细胞不分类的比例显著增加,在进行稀释处理后再进行检测,结果同手工检测结果相近。
结论:在应用血液分析仪进行白细胞分类时应注意患者的疾病情况,在应用血液分析仪时影响白细胞分类不准确的因素,为重度疾病、化疗、放疗、药物影响因素,如对白细胞分类有影响情况下应采用手工检测,减少误差,为临床提供准确的依据。
【关键词】血液分析仪;手工检测;白细胞分类【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2-0344-02白细胞分类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血液检测,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和意义,近些年来伴随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自动化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但存在一定的误差[1-2]。
本文中对我院白细胞分类检测150例均进行血液分析仪和手工检测,旨在对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不准确的因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3月1日~6月30日在我院进行白细胞分类150例,分别应用迈瑞BC-538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和手工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对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血液样本全部来自于门诊诊疗的患者。
1.2 仪器与试剂迈瑞BC-538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稀释液型号:M-5D 血液分析仪、显微镜、EDTA-真空采血管、血液分析仪的校正品和质控物。
白细胞不分类的常见原因白细胞是身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机制,它们负责识别和摧毁细菌、病毒和其他有害物质。
白细胞在许多方面来说都非常重要,但是有时候它们可能无法按照分类来正常工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可能导致白细胞不分类的常见原因。
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种白细胞异常增生的疾病。
在这种情况下,身体产生的白细胞不像正常状态下那样分类和分布。
白血病通常分为某一类型的白细胞过多和白细胞数量过少两种情况,并可能导致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
感染当身体感染时,白细胞会高度活跃,并向感染部位聚集。
在这种情况下,白细胞不可能按照分类来工作,因为它们需要快速而有效地对抗感染。
炎症当身体受到损伤或感染时,白细胞的数量可能会增加,从而导致炎症。
这种炎症可能会导致白细胞不像正常状态下那样分类。
遗传因素白细胞的不分类也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的。
例如,伴有某些遗传疾病的人可能会产生不同种类的白细胞,从而导致白细胞数量不均衡。
暴露于有害物质在某些情况下,白细胞不分类也可能是由于暴露于有害物质而导致的。
例如,某些毒素、化学物质和放射性物质可能会对白细胞的分类和数量产生影响。
药物不良反应一些药物引发过敏反应,可能导致白细胞不正常工作,从而导致它们不按照分类来分布。
例如,抗生素、化疗药物等药物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并对白细胞产生影响。
总之,虽然白细胞异常分类可能是由于许多原因导致的,但它可能与某些严重的健康问题相关。
如果您担心自己的白细胞数量或分类不正常,那么我们建议您立即咨询医生,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最后,与您的医生密切合作并遵守治疗方案也是十分重要的。
白细胞分级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保护我们免受疾病侵袭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根据功能和形态的不同,白细胞可以被分为五个主要类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这些细胞在人体抵御病原体、恢复组织损伤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
1.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是最常见的白细胞类型,占据着总白细胞数的绝大部分。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吞噬和消化病原体,如细菌和真菌。
当中性粒细胞遇到病原体时,它们会释放出一系列的酶和化学物质,以消灭并清除病原体。
中性粒细胞的形态特征是含有多个核状结构。
2.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员,它们在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
淋巴细胞分为T细胞和B细胞两种类型。
T细胞负责调节和协调免疫反应,而B细胞则负责产生抗体以中和病原体。
淋巴细胞的形态特征是圆形或椭圆形的细胞核。
3.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是一类大型细胞,它们主要存在于组织中,而不是循环系统中。
单核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它们在清除病原体、促进伤口愈合和调节免疫反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单核细胞的形态特征是单个、大而不规则的细胞核。
4.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是一类与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相关的白细胞。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通过释放酸性颗粒来摧毁寄生虫。
嗜酸性粒细胞还参与过敏反应,通过释放化学物质引起炎症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的形态特征是细胞质内含有特殊的酸性颗粒。
5. 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也与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相关。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通过释放碱性颗粒来杀死寄生虫。
与嗜酸性粒细胞相似,嗜碱性粒细胞也参与过敏反应。
嗜碱性粒细胞的形态特征是细胞质内含有特殊的碱性颗粒。
总的来说,白细胞分级是根据细胞功能和形态特征的不同来进行的。
它们各自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共同保护我们的身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了解白细胞分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为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指导。
血细胞分析仪未检出白细胞五分类的原因分析摘要】目的: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未检出白细胞五分类的标本进行原因分析,为临床实验室分析血细胞结果制定复检依据,提供准确数据。
方法: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未检出白细胞五分类的标本,采用与临床沟通,多次上机复查涂片观察细胞的大小、数量、聚集等,对该标本进行原因分析。
结果:在100例未检出白细胞五分类的标本中,24例(24%)是由于采血量少,多见于婴幼儿及老年病人,43例(43%)可见于标本凝固,18例(18%)见于白细胞形态及分类异常,15例(15%)无明显原因。
对各类原因的标本重新采血并复检,80%的标本检验出结果,结果与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结果又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未检出白细胞五分类的原因有标本凝固、血量偏少与抗凝剂比例不当、产生气泡、白细胞形态异常、聚集等,应进行复检,为临床提供可靠、准确的数据。
【关键词】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五分类;凝固【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1-0056-02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具有白细胞五分类功能的仪器,因其检测方便快捷、重复性好、结果准确标准化高的优点被广泛应用[1]。
白细胞五分类是通过对白细胞形态进行分类,分为中性粒细胞占50%~70%,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3%~8%,嗜酸性粒细胞占1%~5%,嗜碱性粒细胞不超过1%。
由于现代仪器的快速发展,白细胞五分类不仅是对白细胞各形态百分比进行分析,更对其含量进行分析。
白细胞分类的原理是根据仪器瞬间形成的脉冲个数与振幅来表示血细胞的体积与数量[2],所以在检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标本无异常、无特殊病例的标本结果准确可靠,但对于血量少、形态异常的标本难以计数,鉴于白细胞五分类在判断炎症、感染、白血病、组织损伤、外伤、手术后、急性失血、中毒、恶性肿瘤等疾病中重要作用[3],将对100例血细胞分析仪未检出白细胞五分类的原因进分析。
白细胞是体内的重要免疫细胞,也称为白血球。
它们主要存在于血液,但也可以存在于淋巴组织和其他组织中。
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和外界有害物质的侵害。
根据外观和功能的差异,白细胞可以分为五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1. 中性粒细胞:也称为“中性白细胞”,占所有白细胞的绝大多数,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吞噬和消化细菌和其他病原体,并释放酶来杀死病原体。
如果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浓度会升高。
2. 淋巴细胞:也称为“淋巴球”,占所有白细胞数的25%左右。
它们是免疫细胞中最重要的一种,可以分为T细胞和B细胞两类。
T细胞能够杀死感染细胞、病毒细胞、肿瘤细胞等,而B细胞则能产生抗体,帮助机体抵御病原体。
3. 单核细胞:又称为“单核白细胞”,占所有白细胞数的5%左右。
它们主要清除血液中过多的脂肪和碎片等,还可以分化为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参与抗感染、抗肿瘤、免疫监视等。
4. 嗜酸性粒细胞:它们的主要功能是针对过敏和寄生虫感染,参与敏感反应和细胞损伤的清理,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杀。
5. 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很少,仅占所有白细胞的1%左右。
它们最主要的功能是在过敏性感染中对抗寄生虫感染。
从上面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白细胞都具有不同的功能,不同的白细胞通过协同作用,保护机体维持免疫平衡。
人
体免疫系统非常复杂,对机体健康显著影响,关于白细胞的研究已经成为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一部分。
在这种背景下,研究白细胞生物学和功能以及白细胞在相关疾病中的功能异常将是白细胞研究的热点。
白细胞分类不一样。
三分类把白细胞分成:中性粒细胞(大细胞) 、淋巴细胞(小细胞)、其它白细胞(中间细胞)。
五分类把白细胞分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
三分类便宜,一般如有需要再做五分类。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上最常做的检验项目,我在这里介绍一下其临床的应用及结果评价。
目前医院所做的血常规检验以三分类与五分类为主,这对于白细胞分类来说的,三分类的仪器可将白细胞大体的分为大细胞(中性粒细胞)、中间细胞(其它白细胞)、小细胞(淋巴细胞)三类。
五分类的仪器可将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五类。
红细胞和血小板系统各类仪器差别不大。
当然有些仪器甚至还可分出幼稚的白细胞,而在一些医院还在使用手工分类的方法。
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上可随时检验,用血量不多,但是还是推荐使用静脉采血,并与合适量的抗凝剂混合使用。
常规检验主要有以下项目:1、白细胞计数(WBC)参考值:临床意义:增高:发热、各种炎症、白血病、出血、溶血、肿瘤等,如>30×1011/L有白血病的可能;减少:流感、非典、伤寒、粒减、粒缺、脾亢、再障、长期X线照射等结果评价:主要为中性粒细胞:(1)增高:生理性增高如新生儿、经期、妊娠末期、饭后、剧烈运动后、酒后、冷浴后、分娩、下午较上午高、应用如肾上腺素等。
(2)减少:致白细胞生成减少如应用烷化剂(氮荠、环磷酰胺、苯丙氨酸、消瘤荠、噻替哌、白消安、乌拉坦、甲基苄肼、多潘等)、有丝分裂抑制剂(长春新碱、长春花碱、秋水仙碱)、抗抑郁药(丙米嗪、去甲苯米嗪)、利尿剂(乙酰唑胺、氯噻嗪衍生物、利尿酸、汞剂)、抗生素(氨苄青霉素、甲氧苄青霉素、氯霉素、头孢霉素、庆大霉素、林可霉素、链霉素、瑞斯托霉素、放线菌素K、两性霉素)、抗颠痫药(苯巴比妥、三甲双酮、乙琥胺)、其它(扑尔敏、二硝基苯酚、苯、砷等);致白细胞破坏增多如应用解热镇定剂(阿斯匹林、醋氨酚、氨基比林、消炎痛、保泰松)、抗甲状腺药物(甲疏咪唑、丙硫氧嘧啶)、抗生素(苯唑青霉素、双氧青霉素、万古霉素、庆大霉素、先锋霉素、氯霉素)、抗疟药(奎宁、扑疟奎、辛可芬)、抗心律失常药及强心药(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安定、地高辛)、其它(氯丙嗪、呋喃妥因、苯妥英钠、别嘌醇、潘生丁等)。
白细胞的分类及各自特点白细胞是人体中的一类重要血细胞,它们在免疫系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根据其形态特点、细胞功能以及出现的数量,白细胞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型。
以下是对不同类型白细胞的分类和各自特点的详细介绍。
一、中性粒细胞(嗜中性细胞)中性粒细胞是最常见的白细胞类型,约占总白细胞数量的60-70%。
它们具有多形核,嗜酸性和嗜碱性染料都能对其进行染色。
中性粒细胞主要通过飞行到感染部位来消灭病原体,并释放细胞毒素。
它们对于细菌和真菌感染具有重要的杀菌作用。
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占总白细胞数量的20-30%。
它们具有圆形或近似圆形的单个核,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角色。
淋巴细胞分为B细胞和T细胞两种类型。
B细胞可以产生抗体,对抗病原体的入侵;而T细胞则可以分为辅助T细胞、杀伤T细胞和记忆T细胞,分别在免疫应答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三、单核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单核细胞与其前体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它们占总白细胞数量的3-8%。
单核细胞具有单个、大而豆状的细胞核,巨噬细胞则具有更大和更多的细胞质。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吞噬和消化病原体、细胞残骸和废物,清除感染部位的炎症。
四、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在总白细胞数量中占比较小,通常为1-3%。
它们具有双叶片核,容易通过酸碱染色发现。
嗜酸性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在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们通过释放组胺和其他细胞毒素来引起炎症反应,对抗外部寄生虫。
五、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在总白细胞数量中也占比较小,通常为0-1%。
它们具有双叶片核,容易通过碱性染料着色。
嗜碱性粒细胞在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其具体作用尚不完全清楚。
综上所述,白细胞可以根据其形态特点和功能进行分类。
中性粒细胞主要对抗细菌和真菌感染,淋巴细胞参与免疫应答,单核细胞及其前体细胞与清除炎症有关,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则在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中发挥作用。
了解不同类型白细胞的特点和功能,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机型:贝克曼库尔特HMX血液分析仪分析仪故障:白细胞不分类
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生产的HMX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具有分析速度快、检测项目多、结果准确、重复性好、性能稳定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医院检验科,但在日常工作中常遇到白细胞不分类的现象,HMX 血液分析仪进行白细胞分类是采用VCS技术,是从体积、核质比、颗粒特性、膜特性和形态等方面对白细胞综合分析,在分类中涉及两种试剂:一种是五分类溶血剂;另一种是稳定剂,稀释液(IS0T0N I)作为鞘液,当全血进入混匀池时,五分类溶血素(低渗)首先将细胞胀大,但由于红细胞膜比较薄,很快就胀破,只剩下胀大的白细胞,这时稳定剂(高渗)注入混匀池,使白细胞恢复到原态,混匀后的样品在样品压力与鞘流的作用下,在流式通道内作单细胞排列,进行三种参数的同时测量,然后经过计算得出结果,现将造成白细胞不分类的原因及排除方法介绍如下:
一、温度问题:按照分析仪使用说明,要求温度控制在:20~29℃,但有文献报道:妇最佳温度控制在25℃左右,因为溶血剂中的表面活性剂能与细胞膜作用,破坏脂质双层结构在细胞膜表面的表面活性剂,利用流体动力聚集细胞形成由密到疏的表面活性剂层,由于其疏水基团较大为不良导体,加之膜结构疏松肿胀从而使粒细胞在分析仪上的表现体积变大。
倘若温度太低,会使溶血剂溶解红细胞的能力减弱,使红细胞不能完全溶解,从而干扰白细胞的分类计数。
分析仪故障排除方法:室内温度未达到要求时,应采用空调或取暖器将温度控制在2O℃以上,最好在25℃左右。
二、试剂配比问题:血液、溶血剂、稳定剂三者之比为:28:300:133,若该比例失衡则导致溶血不充分或溶血过度,以致于大量红细胞或很少细胞进入流式通道内,因此导致白细胞分类不正常。
分析仪故障排除方法:可通过调节液流比例相应参数加以纠正。
三、标本的问题:
1、部分血液病、肿瘤化疗病人等出现不分类;因为这些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的药物使红细胞的抗溶能力增强,使红细胞不能完全溶解,还有部分化疗后白细胞总数很低,使分析仪在规定的时间内很难测到足够量的白细胞,从而导致白细胞分类不准确或不分类,甲亢病人的白细胞不分类也有可能与药物影响有关。
分析仪故障排除方法:对于已确诊的病人且进行治疗观察的标本应做复片即用显微镜进行检查确认。
2、有报道黄疸、高血脂(血浆乳浊)、孕妇以及新生儿标本部分不分类,其原因是红细胞碎片难于溶解所致。
分析仪故障排除方法:将标本稀释使标本浓度降低,溶血剂浓度相对增高,可使红细胞破坏完全,将分析仪由全自动状态进入半自动状态便可进行测试,取百分比作为结果,绝对值采用总数乘以百分比。
3、标本的采集时间,最好在24h内完成分析,因为细胞离体后,很快会衰老死亡也会干扰白细胞分类计数。
总之,血细胞分析仪在临床检验科的广泛应用,给常规检验带来了方便和快捷,但在细胞分类中还存在有一些样品分不出的问题,因此必要时应该进行人工复片。
实际上,分析仪作为一种初筛试验,并不能代表最终的结果,特别是对于那些肿瘤科病人,细胞形态本身已经改变了,用任何一种仪器测量均有它的局限性(有时即使镜检,也很难分辨它是何种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