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岩石学》复习整理

《岩石学》复习整理

《岩石学》复习整理
《岩石学》复习整理

岩石学

1.岩石是由矿物和类似矿物的物质(如有机质、玻璃、非晶质)组成的固体集合体。

2.火成岩是由地幔或地壳的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形成岩浆冷却固结的产物。

3.熔体:岩浆中全部为液相的熔融物质称为熔体。

4.定向构造:岩石中的矿物平行某一平面或某一方向排列所形成的构造统称为定向构造。(如千枚状、片状、片麻状、条带状等构造)

5.岩石学是研究地壳、地幔及其他星体产出的岩石分布、产状、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成因演化等方面的科学。

6.岩相学是以研究岩石分类和描述岩石特征为主,立足于详细的野外及室内的观察与测试,如对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野外产状以及它们的化学成分做出研究,可以对各类岩石作出进一步的分类和命名。

7.岩理学则是将岩相学的知识与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结合,并通过归纳和演绎对有关各类岩石的成因、形成演化及构造背景进行研究。

8.地球在演化的过程中热能的来源:

(1)增生过程中外界行星物质对地球的撞击,动能转化为热能;

(2)地球本身的重力压缩导致体积缩小内部加热(在内部分异的过程中可导致位能转化为热能);

(3)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产生的热能。

9.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部地幔组成的构造层,它们具有刚性特征。

10.软流层:是具有高温塑性特征的圈层,它们之中不仅有固态的地幔岩石,而且含有地幔部分熔融的熔体,因此软流层具有低的地震波速。

11.岩浆是上地幔或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绝大多数岩浆成分以硅酸盐为主,含有挥发分,也可以含有少量固体物质,是高温粘稠的熔融体。

12.原生岩浆:是由地幔或地壳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成分未发生变异的岩浆。

13.母岩浆:能够通过各种作用(分异作用、同化作用、混合作用等)产生派生岩浆的独立的液态岩浆称为母岩浆。经分异作用产生的派生岩浆称为进化岩浆。

14.岩浆的形成:

(1)源区岩石

(2)热能积累(a.热流产生的热对流;b.放射性元素衰变c.地幔或地壳内部粘性剪切力的作用;d.外界行星的碰撞)

(3)压力降低

(4)挥发组分的加入

(5)时间的积累

15.了解岩浆源区岩石特征的途径:

(1)岩浆中的地幔捕虏体

(2)通过火成岩的化学特征反演源区状态

(3)通过高温高压试验研究。

16.岩浆分凝是指熔融的岩浆液滴从源区岩石的粒间分离集中的作用。

17.控制岩浆分凝的因素:

(1)熔体分数

(2)源区岩石的渗透性

(3)熔体与残留固体的密度差产生的浮力

(4)熔体与残留固体的流变性质

(5)源区岩石的范围

18.岩浆的上升:断裂上升和底辟状上升

19.岩浆的侵位:

(1)底辟作用:(底辟上升和底辟侵位是连续的过程)岩浆加热顶部围岩使其粘度降低,自身则因浮力上升,迫使围岩向下流动,并占据其腾出的空间。

(2)顶蚀作用:热的岩浆上升引起顶部围岩被挖蚀、炸裂,在顶部围岩炸裂块体下沉的同时,岩浆侵入到裂隙中,如此反复,岩浆实现向上迁移侵位。

(3)岩墙扩展作用:指的是岩浆在压力的驱使下注入围岩裂隙,并通过挤压围岩使其扩展成狭窄的岩浆通道(岩墙),并沿该通道上升。

(4)火口沉陷作用:在近地表地区,已就位的岩浆房因岩浆喷发作用而变得空虚,上部岩层就会断裂成块体发生沉陷,围岩中形成环状裂隙,岩浆则趁虚而入形成环状杂岩体。20.平衡浮力高度:当岩浆上升至与其密度相当的围岩时,岩浆体停止移动并形成侵入岩的位置成为平衡浮力高度。

21.中浮面:岩浆在地表下能够稳定停留的位置称为中浮面。

22.岩浆的性质:a.密度(影响因素:成分,温度,压力)、b.粘度(影响因素:成分,温度,压力,结构,挥发分)、c.温度(基性岩浆温度高,酸性岩浆温度低)、d.挥发分(影响结晶温度和岩浆喷出方式)

23.分异作用是指原来成分均匀的岩浆,在没有外来物质加入的情况下,依靠本身的演化,最终产生不同组分的火成岩的作用。

24.分异作用按结晶相与熔体相是否发生分离分为:扩散作用、熔离作用和分离结晶作用、气体搬运作用:

(1)扩散作用:岩浆体内温度不同,高熔点组分有高温区向低温区扩散,最后形成低温区高熔点组分集中的现象。

(2)熔离作用是指原来混熔的熔体因物理或化学的原因分离成不混熔或混熔程度低的两种熔体的过程。

(3)分离结晶作用是指岩浆在结晶作用阶段,早结晶的高熔点矿物因重力分异作用和流动分异作用而与熔体分离,并使残余岩浆的成分发生连续的变化。

(4)气体搬运作用:岩浆中含有一定的挥发组分,其中以H2O为主。岩浆在上升的过程中压力降低或结晶度增加,都会使挥发组分过饱和出溶,形成包括气相和热水溶液相的流体。流体携带部分易溶物质和密度小的组分向上迁移,在岩浆体顶部富集,完成气体搬运过程,并最终在此沉淀处所携带的组分而导致岩浆的成分分异。

25.同化混染作用:岩浆在上升或停留于岩浆房期间,除与围岩具有热交换外,还可能与围岩发生物质交换,其结果是熔化围岩和捕虏体,或与其发生反应,从而使岩浆的成分发生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被称为同化混染作用。

26.AFC模式:热的岩浆同化冷的围岩需要消耗大量的热能,使岩浆温度下降导致结晶作用,同时结晶作用又会释放出结晶潜热,为同化作用补充热能,一般认为,岩浆房中的岩浆演化,是同化混染作用和分离结晶作用同时进行的,这即是AFC模式。

27.岩浆混合作用是由两种不同成分的岩浆一不同的比例混合。产生一系列过度类型岩浆的作用。

28.岩浆混合作用收三个因素制约:

(1)两种岩浆的热状态;

(2)两种岩浆的相遇机制(a.新生岩浆从岩浆房底部注入与原驻留岩浆发生混合;b.深部岩浆进入不同成分的浅部岩浆房发生混合;c.层状岩浆房相邻熔体层之间因对流作用而产生混

合;d.火山通道内因岩浆喷发产生的上升惯性和粘滞力使相邻岩浆层进入发生混合);

(3)两种岩浆的密度差。

29.火成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形态、自形程度和矿物之间(包括玻璃)的相互关系。

30.脱玻化作用是指岩浆在快速冷却结晶时形成内部原子排列完全无序,具很高自由能的一种十分不稳定的固态物质——玻璃质。随着地质时代的增长和(或)挥发组分、温度和压力的参与下,玻璃质逐渐转变为稳定态的结晶质,这一过程称为脱玻化作用。

31.不等粒结构:岩石中同种主要矿物颗粒的大小不等。可分为斑状结构(岩石中矿物颗粒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称为斑晶,小的和不结晶的玻璃称为基质,且基质为隐晶质,斑晶与基质形成于不同世代)和似斑状结构(基质为显晶质,斑晶与基质形成于同一世代)。

32.斑晶的溶蚀结构:在地下深处生成的斑晶随岩浆上升到地表或浅处时,由于物化条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造成固相的熔点降低或者岩浆温度的升高,使已结晶的斑晶遭受溶蚀,形成斑晶的溶蚀构造。

33.暗化边结构:含挥发分的斑晶(角闪石、黑云母等),常因低压、高温氧化、脱水等原因,在斑晶的边部出现不透明的边缘,称之为暗化边结构。

34.矿物的自形程度主要取决于:(1)矿物的结晶习性,(2)岩浆结晶的物化条件,(3)结晶的时间及空间状态。

35.矿物的自形程度分为:自形粒状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基本上能按自己的结晶习性,发育成被规则晶面包围的晶体,即自形晶)、他形粒状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多呈不规则的他形晶,找不到完整规则的晶面)、半自形粒状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按结晶习性发育一部分规则的晶面,而其他的晶面发育不好呈不规则的形态,称为半自形晶)。

36.条纹结构:钾长石和钠长石有规律地交生称为条纹结构。其中,以钾长石为主晶的称为正条纹结构,反之,则称为反条纹结构。

37.文象结构:石英呈一定的外形有规律地镶嵌在钾长石中,称为文象结构。(正交偏光下石英同时消光;其中,肉眼可见的称为条纹结构,镜下可见的称为显微文象结构;基质具显微文象结构的斑状结构称为花斑结构;文象结构是石英和长石在共结点同时结晶形成的)38.蠕虫结构:石英形似许多细小的蠕虫状或指状穿插生长在长石中,称为蠕虫结构(其中,石英的消光位一致)

39.反应边结构:早生成的矿物或捕虏晶,与岩浆发生反应,当反应不彻底时,环绕早生成矿物形成一个新矿物边,称为反应边结构。

40.环带结构:固溶体矿物从中心向边缘具有不同的端元组成而形成环带,称为环带结构(环带结构发育于固溶体系列的矿物中,以斜长石最常见,镜下显示不同的消光位)。

41.包含结构(嵌晶结构):在较大的矿物颗粒中包含有许多较小的另一种矿物颗粒,称为包含结构。

42.填隙(间)结构:是指浅成相或喷出相火山岩基质中,由辉石等暗色矿物以及隐晶质、玻璃质充填与微晶斜长石粒间空隙形成的结构。

43.交织结构:喷出岩的基质中斜长石微晶呈交织状或半平行排列,称为交织结构。

44.粗面结构:喷出岩的基质中钾长石微晶呈平行排列,称为粗面结构。

45.辉长结构:是辉长岩的典型结构,表现为基性斜长石和辉石自形程度相近,均呈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

46.辉绿结构:是辉绿岩(浅成基性侵入岩)的典型结构,表现为斜长石和辉石颗粒大小相差不多,单个的他形辉石充填在自形斜长石间的近三角空隙中。

47.二长结构:表现为斜长石和碱性长石数量接近相等,斜长石的自形程度好,为自形-半自形结构,他形的钾长石充填在斜长石间隙中。

48.影响矿物晶体结晶程度和颗粒大小的因素有:冷却速率、成核密度、生长速度和冷却历史。

49.火成岩的构造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其他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填充方式等,它主要反映矿物集合体的形态特征和空间关系。

50.斑杂构造:岩浆的多次脉冲侵入或同化混染围岩物质,从而导致岩石不同部位的颜色、矿物成分或结构构造形成很大的差别,称为斑杂构造。

51.气孔构造:熔岩喷出地表,由于快速降压导致挥发组分的大量出溶,出溶的气体在熔岩流的内部尤其是上部上升汇集形成大量气孔,称为气孔构造。

52.流动构造:大部分喷出熔岩是在流动过程中冷凝固结的,造成岩浆内部不同组分的拉长定向,形成流动构造。

53.柱状节理构造:熔岩在均匀而缓慢冷缩的条件下可形成被冷缩裂隙分割开的规则多边形长柱体,称为柱状节理构造。

54.火山喷发的条件:上覆岩层的静水压力+岩浆房超压(岩浆浮力与岩浆体膨胀压力之和)>上覆围岩的抗张强度+岩浆通道的压缩应力,岩浆会继续上升,直至到达地表,产生喷发。

55.火山锥: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组成,中心为火山口或破火山口。

56.绳状熔岩是指在近火口处,半凝固状态的熔岩表壳,受下部熔岩流动的作用,可形成波状、绳状外表,称为绳状熔岩。

57.渣状熔岩是指在远离火口处,固结的熔岩表壳,受下部熔岩流的推挤,破裂成块状或渣状外表,称为渣状熔岩。

58.海相火山岩和陆相火山岩的区别:

(1)陆相火山岩与下伏地层常呈喷发不整合接触,风化壳发育;海相火山岩与下伏地层常为整合接触,风化壳不发育。

(2)陆相火山岩与陆相生物化石和沉积岩共生;海相火山岩与海相生物和沉积岩共生。(3)陆相火山岩成分变化大,柱状节理发育;海相火山岩成分变化小,常见枕状构造,中空骸晶发育。

(4)陆相火山碎屑物在水平方向上粒度变化显著;海相火山碎屑物在垂直方向上比重变化明显。

56.骸晶是指岩浆在快速冷却的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只有外形轮廓,内部尚未结晶的晶体,亦称中空骸晶。

57.火成岩的化学成分主要有:SiO2(划分火成岩的酸性和基性程度)、Na2O和K2O(合称为全碱Alk,其在地幔和地壳中含量差别显著,且又是主要元素中最易熔的组分)和Al2O3(岩浆中Al2O3的含量增加,则粘度加大,长石的含量较高)。火成岩中,MgO、FeOt的含量与SiO2成负相关;K2O、Na2O含量与SiO2成正相关;Al2O3和CaO与SiO2的关系从超基性岩到基性岩为正相关关系,其含量随酸度增加到最大值后,则会与SiO2成负相关关系。

58.火山岩分类步骤:首先根据SiO2-Alk图划分为碱性系列和亚碱性系列;亚碱性系列进一步用FeOt/(MgO-SiO2)划分为拉斑玄武岩系列和钙碱性系列。

59.标准矿物:标准矿物是一种理想矿物,是以无水岩浆中矿物结晶顺序的实验研究为依据,将火成岩化学成分中各主要氧化物依次按理想分子式配成的矿物。

60.标准矿物计算方法:通过统一的计算程序,利用化学成分计算火成岩中理想矿物组成及其含量的方法,称为标准矿物计算方法。

61.同位素分为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其中,稳定同位素因原子量不同造成质量差异而发生分馏,可以用来示踪;放射性同位素因放射性衰变产生各种子体同位素,可以用来测定年龄以及示踪源区。

62.火成岩中的矿物按成分可分为:硅铝矿物(浅色矿物)和镁铁矿物(暗色矿物);按成因可分为:原生矿物(在岩浆冷凝过程中结晶形成的矿物)、成岩矿物(在岩浆完全结晶后,由于外界物化条件的变化,使原生矿物发生转变而新形成的矿物)和次生矿物(在岩浆基本上冷凝成固相的岩石后,由于受残余挥发组分和岩浆期后流体的蚀变、交代和充填作用而生成的矿物)。

63.SiO2含量对火成岩中矿物共生组合的影响:当岩浆中SiO2过饱和时,岩石会出现SiO2饱和矿物(长石)与石英共生;当SiO2不饱和时,会出现SiO2不饱和矿物(副长石矿物,也叫似长石)而不出现石英;当SiO2饱和时,则仅出现SiO2饱和矿物。

64.火成岩按化学分类可分为:超基性岩(苦橄岩,橄榄岩)、基性岩(玄武岩,辉长岩)、中性岩(安山岩,闪长岩)和酸性岩(流纹岩和花岗岩);按矿物成分可分为:超镁铁岩(岩浆成因:橄榄岩类和辉石岩;非岩浆成因超镁铁岩即上地幔的变形橄榄岩)、镁铁质岩(辉长岩类和碱性辉长岩)、中性岩和长英质岩。

65.超镁铁岩的产出方式:

(1)呈层状产出于镁铁质杂岩体中;

(2)分布在超镁铁质-镁铁质杂岩体中心;

(3)作为基性碱性杂岩体的一部分产出;

(4)产在造山带的蛇绿岩套中;

(5)呈捕虏体(包体)的形式产出于玄武质火山岩和金伯利岩中。

66.镁铁质岩是由地幔岩(二辉橄榄岩)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经过上升侵位固结形成的,镁铁质基性原生岩浆经分异派生可产生层状或环状超镁铁质-镁铁质杂岩体。

67.堆晶结构是在粗大的、相互连接的自形-半自形晶体粒间冲天其他矿物的一种结构。

68.幔源捕虏体按成分特征可分为:原始地幔岩(又称饱和地幔岩,是未经过部分熔融和流体交代的地幔岩)、亏损地幔岩(又称残留地幔岩,是经过部分熔融出岩浆后的地幔残留的部分)和交代富集型地幔岩(是经过地幔流体交代的地幔岩)。

69.玄武岩的野外定名主要依据斑晶的成分和岩石的结构构造;室内定名一般以化学成分为准。

70.玄武岩是由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形成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温度的升高、压力的降低和挥发组分的加入都可能使位于固相线附近的橄榄岩发生部分熔融。

71.影响玄武岩成分的因素有:

(1)压力(熔融深度)的影响;

(2)部分熔融程度的影响;

(3)挥发组分的影响;

(4)上地幔成分差异的影响(地幔不均一性)

72.花岗岩类按SiO2的含量可分为中性岩类(钙碱性岩类:闪长岩;钙碱性-碱性岩类:正长岩)和酸性岩类(钙碱性系列:狭义的花岗岩;碱性系列:碱性花岗岩)。

73.花岗结构:亦称半自形粒状结构,是花岗岩的典型结构,其特征是暗色矿物自形程度较好,长石次之,石英呈他形充填在不规则的空隙中。

74.更长环斑结构:是更长环斑花岗岩的典型结构,表现为岩石具似斑状结构,钾长石大斑晶多成眼球状和卵球状,其外围有更长石(或中长石)的环边,形成更长环斑结构。

75.细晶结构是由细粒他形的长石和石英组成的细粒他形粒状结构,典型的是细晶岩。

76.花岗伟晶岩脉可划分出边缘带(细晶岩带)、外侧带、中间带和内核(主要矿物是石英,又称石英核)。

第十五章他生沉积岩

一、砾岩、角砾岩和沉积混杂岩

砾岩、角砾岩和沉积混杂岩合称为粗碎屑岩。粗碎屑岩是指砾级陆源碎屑的体积分数达到或超过30%的沉积岩类称为粗碎屑岩。

产状:粗碎屑岩在局部地域以透镜状或丘状等形态产出;

构造:岩石大多为块状层理构造,有时有交错层理或正反粒序层理;

特征:是重要的地下水储集岩,少数含动植物化石;

沉积组分(碎屑成分):由各种先成岩石(母岩)碎块形成的砾石,分为常见的砾石和较少见的砾石;

结构:所有的粗碎屑岩都具有砾状结构或角砾状结构;

成岩方式:粗碎屑岩的成岩方式以胶结为主,颗粒支撑的砾石可有一定程度的压溶;

岩石分类:粗碎屑岩有三种基本岩石类型,分别是:砾岩、角砾岩和沉积混杂岩,其中砾岩和角砾岩不含基质或只含以砂为主的混基,沉积混杂岩是含大量泥基的粗碎屑岩;三类粗碎屑岩可按主要砾石的粒度(巨、粗、中、细砾岩)和成分(单成分、复成分砾岩,以砾石中是否有体积分数超过75%的都为相同成分作为划分标准)作进一步的划分;

(主要类型)常见的类型有:石英岩砾岩、火山岩砾岩和复成分砾岩;

研究方法:粗碎屑岩的研究通常在野外露头上进行;

研究内容:包括砾石成分、结构特征、沉积构造、所含化石、成因类型和沉积环境。

二、砂岩

砂岩又称中碎屑岩,是指砂级陆源碎屑的体积分数达到或超过50%的沉积岩类称为砂岩。砂岩的产状多以稳定的层状产出,砂体外形可呈席状、丘垅状等;构造:砂岩沉积构造极为丰富各种层理、波痕构造非常常见;沉积组分主要是砂级陆源碎屑(以单晶碎屑和岩屑为主)和基质(以粘土为主,也有一些细粉砂级碎屑,即泥基和杂基),与石灰岩共生或过度时可含有一些方解石质自生颗粒;成岩方式以胶结为主,也有压实、压溶和溶蚀、交代,重结晶只发生在基质和胶结物中;结构是以砂状结构为主;岩石分类主要是按粒度(极粗、粗、中、细、极细砂岩)、基质含量(净砂岩和杂砂岩,以基质含量是否超过5%为界)和砂粒成分(先按石英、长石和岩屑三种成分的砂粒作为端元组分,再按它们的相对含量作三角划分)划分,也可以同时选用两种或三种作综合划分;(主要类型)常见的类型有: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三、粉砂岩

四、泥质岩

第十六章自生沉积岩

资料仅供参考,书本知识要扎实,预祝你初试顺利!

若有问题需要请教的可给我留言,能帮忙的事我不会推辞。

——2016年7月

(完整版)公共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1、市场经济的本质、市场失灵的表现形式及内涵 答:市场经济的本质:以价格作为资源配置基础的经济体制。 市场失灵的内涵:是指在原始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很难毫无缺陷的运转,受其内在机制的制约总在某些领域存在失灵。它的主要表现形式为:1.缺乏公共品(劳务)2.存在外部效应3.产生自然垄断4.信息不灵5.分配不公平 2、财政在国民经济循环中的调节作用是怎样实现的,怎样判断财政经济态势是否健康?答:作用:(一)财政在总供需平衡中的作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在于总供需的平衡,财政在总供需中占有重要地位。总供给=消费+储蓄+税收;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储蓄+政府税收=投资+政府支出。财政有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性支出、税收和转移支付来影响总供需。(二)国民收入分配中的财政:财政是以政府为主体为满足公共需求而参与国民收入所形成的分配关系,实质上是以分配实施着资源配置及收入调节等宏观功能:财产、行为流转税系与折旧直接参与国内生产总值分配,共同构成国民生产总值(要素分配);企业所得税、转移支付直接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初次分配);个人所得税、个人负担社会保障参与个人收入分配(再分配);政府采购与政府转移支付构成政府支出,参与整个总需求平衡的调节。判断标准:1.财政经济环境分析。消费、投资与进出口状态及递增速度;一、二、三产业发展态势;物价、就业状态;GDP增长状态;财政平衡与贸易平衡状态。2.财政基本形势。财政收支状况,财政政策取向及效果,财政收支结构;税收、公债状况;财政收支占GDP 比重及变化趋势,公债状况,财政秩序。 3、掌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财政改革的历史进程(重大事件) 经济改革:第一阶段,中国共产党执政到改革开放前,主要是围绕怎样看待市场的作用、怎样认识和对待商品货币关系、是否应该利用价值规律等问题展开;第二阶段,1978—1983年,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思想;第三阶段,1984—1987年,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第四阶段,1987—1992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第五阶段,1992年以后,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计划与市场经济都是经济手段”的重要论断。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进一步确认“建设有中国特色对的社会主义,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使市场经济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经济改革大事记: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允许对外贸易和外商投资1979年实行包产到户,鼓励乡镇企业发展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1984年鼓励个体经济发展(8人以下)1993年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加入WTO 财政改革:1976年围绕“对内搞活,对外开放”逐步推进改革。财政体制与预算:1980 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1985年实行“划分税种基础上总额分成”;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1992年实行复式运算;2007年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公债: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1991年采用承购包销制,1993年引进一级自营商制,1996年实行招标制发行公债。财政政策:1998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2003年实行稳健财政政策。财务、会计制度:1980年恢复注册会计师制度;1993年发布《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2007年实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4、根据公共品理论,政府与市场怎样划分调节领域 提供主体特性有效配置标准 公共品:政府效用不可分割受益非排他性消费非竞争性社会效益最大。 准公共品:政府或委托于市场 1.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俱乐部产品”(电影院、游泳池等)2.消费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资源”(教育、保健和图书馆)社会、经济效益兼顾。 私人品:市场效用可分割受益排他性消费竞争性经济效益最大 关系国计民生却具有垄断性、产业风险高私人经济不愿介入的领域由政府负担;而存在显著外部性、竞争性的行业及产业大多数由市场承担。 5、私人品供给与公共品供给的差异—鲍温模型P41 6、外部效应及调节途径 答:外部效应:指一个经济单位的活动产生了对其他经济单位的有利或有害的影响。外部效应可分为生产的外部正效应,生产的外部负效应,消费的外部正效应,消费的外部负效应。外部效应理论是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理论,也是财政分配的基本理论之一,它决定着财政职能的界限、政策选择及效率的调节。

岩石学试题库

岩石学试题库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岩石学试题库 一.不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岛状硅酸盐矿物的是() A石榴石 B辉石 C橄榄石 D石英 2、常见暗色矿物有() A橄榄石 B辉石 C普通角闪石 D黑云母 3、下列哪类岩石的斜长石含量最多() A.超基性岩 B.基性岩 C.中性岩 D.酸性岩 4、火山碎屑岩常见的结构() A.集块结构 B.火山角砾结构 C.凝灰结构 D.煌斑结构 5、碎屑物质被搬运后的沉积分异取决于() A.碎屑物自身的密度、体积和形态 B. 流体的流速和动能大小 C. 流体的化学性质 D.碎屑物的化学性质 6、层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到细而逐渐变化的结构称为()。 A交错层理 B单斜层理 C递变层理 D粒序层理 7、岩石中成分、颜色或粒度不同的矿物分别集中,形成平行相间的条带,称为()A片状构造 B斑状构造 C眼球状构造 D条带状构造 8、变质岩主要分布在()。 A大陆前寒武纪的基底 B造山带 C大陆裂谷 D大洋中脊 9、以下物质属于岩石的是() A.大理石 B. 石油 C. 混凝土 D. 汞 10、下面属于斜方晶系的有() A.十字石 B.石膏 C.正长石 D.钠长石 11、下列哪种表述是正确的() A.花岗岩是中性侵入岩 B.玄武岩是基性喷出岩 C.辉长岩是中性喷出岩 D.橄榄岩是超基性侵入岩 12、火成岩中常见的暗色造岩矿物有() A.辉石 B.角闪石 C.黑云母 D.橄榄石 13、以下的反应形式为化学风化的有() A.水化和水解 B. 去硅和硅化 C. 酸的作用 D.阳离子交换 . 14、接触热变质作用是指在火成侵入体侵入到围岩时由于岩浆的高温对围岩烘烤的影响而使岩石发生的()作用。 A变形 B破碎 C重结晶和变质结晶 D熔融 15、交错层理的特征是纹层向不同方向倾斜呈交错状,指示的沉积环境意义是()A静水 B微弱水流 C水介质波状运动 D水流介质的流动方向在不断变化 16、岩石中含大量片、柱状矿物且均呈平行排列是以下哪种构造的特点() A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片状构造 D条带状构造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 教案

认识小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会读、写小数。 2.初步理解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知道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 3.让学生通过参与学习过程,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读小数;正确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助学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学习数学离不开认数,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整数和分数。今天我们再来认识数家族的另一个成员——小数。(板书课题: 认识小数) 二、探究新知 1.认、读小数。 师: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老师搜集了一些材料,一起来看看。 师出示课件:①一本作文本的价钱是0.85元。

②一本书的厚度是3厘米。 ③一瓶矿泉水的价格是1.09元。 ④一口挂钟的价钱是285元。 ⑤一片创口贴的价钱是0.1元。 ⑥一本书的定价是25.25元。 师:读一读这些材料,你能找到小数吗?生:读材料找小数。 师:找到小数了吗? 生:学生读出小数 师:剩下的是什么数?(整数) (师操作课件把材料分成左右两部分) 小数整数 ①一本作文本的价钱是0.85元。②一本书的厚度是3厘米。 ③一瓶矿泉水的价格是1.09元。④一口挂钟的价钱是285元。 ⑤一片创口贴的价钱是0.1元。 ⑥一本书的定价是25.25元。 2、介绍小数点 师:同学们都认为像这样的数就叫小数,那这些小数与以前学习的整数有什么区别? 生:多了一个小圆点。 师:这个小圆点就叫小数点。(课件出示“小数点”)

师:就是这个小数点把小数分成了左右两部分。它可是小数的重要标志。 3、读小数 师:这些小数除了长得跟整数不太一样,还有什么区别?(或读起来有什么区别?) 生:读起来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读一读这些小数。 生:读小数。 师:也来读一读整数。读起来有什么区别? 生:小数点左边部分和以前学的整数读法一样,小数点读点,小数点右边部分按照顺序读出每个数字就可以了。(2—3人)师:小结。(例如:25.25读作:二十五点二五。) 师:会读小数了吧?那读出下面的小数P94①题 4、小数的意义(①以元为单位的) 师:这些小数都是表示价格的吧?你知道这些小数表示多少钱吗? 课件出示一本作文本的价钱是0.85元→()元()角()分一瓶矿泉水的价格是1.09元→()元()角()分 一片创口贴的价钱是0.1元→()元()角()分 一本书的定价是25.25元→()元()角()分 生:口答

(完整word版)岩浆岩岩石学试题(修改)

绪论 1. 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包括火山玻璃、生物遗骸、胶体〕组成的固态集合体 2. 岩浆岩,指主要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中形成的高温熔融的岩浆,在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却而形成的岩石。 3. 结晶岩地壳深处主要由岩浆岩、变质岩组成,它们又称为结晶岩。 4. 岩石学是地质学领域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是研究地壳、地幔及其它星体产出的岩石分布、产状、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成因,演化等方面的科学。 5.岩浆岩石学,是研究岩浆的起源,活动,演化,结晶及岩浆岩的组成,结构,构造,产状,分布,分类,命名,共生组合,成因机理及与构造,矿产关系等的一门独立学科。 第二章岩浆及岩浆岩的特征 1、岩浆是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炙热、粘稠、含有挥发份的熔融体。 2、原生岩浆:岩浆起源于上地幔和地壳底层,把直接来 自地幔或地壳底层的岩浆叫原生岩浆。 3、岩浆作用:地下深处形成的岩浆,在其挥发分及地质应力的作用下,沿构造脆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地表,岩浆在上升运移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又不断地自己的成分,最后凝固成岩浆岩,这一复杂过程的总体为岩浆作用。 4、熔岩;指火山宁静溢流出来的熔岩流,经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5、火山碎屑岩:指火山强烈爆发出来的各种碎屑物堆积而成的岩石。 二、填空 1、岩浆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岩浆的成分,岩浆的温度,岩浆的粘度。 3、喷出岩可分为熔岩和火山碎屑岩。 第三章岩浆岩的产状和相 1、岩浆岩的产状主要指岩体的形态、大小、和围岩的接触关系。 2、岩浆岩的相系指生成环境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岩石和岩体总的外貌和特征。 2、熔透式喷发是指喷自直径很大,形状不太规则的火山 通道。 4、裂隙式喷发指岩浆沿一个方向的大断裂或断裂群上升,喷出地表。有的从窄而长的通道全面上喷;有的火山呈一字形排列分别喷发,但向下则相连成为墙状通道。 5、中心式喷发是指岩浆沿颈状管道的一种喷发 6、熔岩流是指线形流动、分布的熔岩,其形状决定于地形 7、火山口指火山堆顶部中心常见圆形的漏斗状、盆状凹陷。8、破火山口是指经过破坏的火山口及其周围的洼陷。 9、岩盆是中央微向下凹的整合盆状侵入体。 10、岩盖是上凸下平的穹隆状整合侵入体。 11、岩床是厚薄均匀的近水平的整合的板状侵入体。 12、岩墙是一种厚度比较稳定近于直立的板状侵入体。 13、岩株是一种常见的侵入体,平面上近园形或不规则状,接触面陡立,似树干状延伸,又称岩干。 14、岩基是最大的巨型侵入体,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平面上通常呈长园形。 15.次火山岩:是与火山岩同源的、呈侵入产状的岩石。它与火山岩有“四同”:同时间但一般较晚;同空间但分布范围较大;同外貌但结晶程度较好;同成分但变化范围及碱度较大。侵入深度一般<3.0km,又可分为:近地表相0~0.5km;超浅成亚相0.5~1.5km;浅成亚相 1.5~3.0km。 二、填空 1、常见的喷发类型可划分为:熔透式,裂隙式,中心式。 2、火山锥依物质组成不同分为:碎屑锥,熔岩锥和混合锥等三种。 3、火山岩相主要有喷出相,火山通道相,次火山相和火山沉积相。喷出相又可分为溢流,爆发,侵出三个相。 第四章岩浆岩的物质成分 1、主要矿物;指在延伸中含量多,并在确定延伸大类名称上起主要作用的矿物。 2、次要矿物:指在岩石中含量少于主要矿物的矿物。 3、副矿物:指在岩石中含量很少,在一般岩石分类命名中不起作用的矿物。 4.矿物的成因类型及其概念? 原生矿物:是在岩浆冷凝过程中形成的矿物, 分为:正常矿物(直接从岩浆中结晶出来)、 残余矿物与反应矿物:(矿物从岩浆中结晶出来,因物化条件的变化,,使矿物受到部分反应 和分解,其中尚未遭受变化的残留部门叫残余矿物,而反应,分解所形成的新矿物叫反应矿物)5、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可分为:主要造岩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同位素。 第五章岩浆岩的结构构造 2、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形态,自形程度和矿物间相互关系。 3、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方式等。 4、斑状结构,岩石中矿物颗粒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为斑晶,小的及不结晶的玻璃质的为基质 5、似斑状结构外貌类似于斑状结构,只是基质为显晶质的。 6、反应边结构:在早生成的矿物外围完全或局部包围着另一种成分完全不同的新矿物,这种结构为反应边结构。

【精品】公共财政学复习思考题.doc

第一部分: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职能 1什么是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有哪些表现?请举例说明。(重点)由市场机制自身固有的缺陷而导致的不能发挥其产生效率的作用表现:市场机制无法有效提供公共物品 ?外部性导致产品过剩与短缺 ?收入分配的不均等 ?难以克服的经济波动 ?垄断造成效率低下(产出受到限制、管理松懈、R&D缩减、寻租行 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举例省略! 2市场失灵的原因是什么?(次重) 原因:1》公共物品:私人对公共物品提供的无效性(非排他性、非竞争性)2》外部性:资源配置低效率 3》垄断:对市场某种程度的(如寡头)和完全的垄断可能使得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 4》非对称信息:由于经济活动的参与人具有的信息是不同的,一些人可以利用信息优势进行欺诈,这会损害正当的交易。当人们对欺诈的担心严重影响交易活动时,市场的正常作用就会丧失,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也就失灵了3什么是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有哪些特征?准公共产品与纯公共产品的区别。请举例说明。(重点) 定义:指那些具务?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物品或劳务。 如:国防、公安、司法、防洪措施等。 特征: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2)受益上的非排他性如:国防、防洪设施等。 3)消费上的非竞争性 区别:根据公共品是否同时具有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划分; 1)纯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如国防、公安、司法、基础教育、防洪措施等。 2)混合公共产品:乂叫准公共产品。包括 ——俱乐部物品(或拥挤性物品)具有排他性与非竞争性。如桥梁、游泳池、公园等。 共同资源(或准公共物品)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河流、湖泊、森林等。 4什么是外部效应?政府对外部性产品或行为应采取什么措施?请举例说明。 (重点,措施只需记住大概条例) 定义:指某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了有利或有害的影响, 却没有为之获得应有的报酬或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的现彖 措施:公共对策」)征税(庇古税):对具有负外部性的产品,在效率产量水平上向污染者课征相当于边际外部成本的税收,使Z变成污染者的内部成本。 2)补贴:如:政府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发放特殊补贴;对见义勇为的行为不但进行精神奖励,还耍进行物质补偿。政府对实施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产业和金业进行税收优惠和补贴。 3)拍卖污染许可证(是一种排污权交易制度)

矿物岩石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岩浆岩:主要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中形成的高温熔融的岩浆,在侵入地下或 喷出地表冷却而形成的岩石。 2. 岩浆岩的产状:主要指火成岩岩体的形态,大小及其与围岩接触关系的总和。 可分为火山岩产状和侵入岩产状。熔透式(面式)喷发形成的产状 3. 斑状结构:岩石中矿物颗粒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称为斑晶,小的 及不结晶的玻璃质称为基质。其间没有中等大小的颗粒,可与连续不等粒结构相区别。 4.条带状构造:在变质岩中,指各种矿物成分分布不均匀,以石英、长石、方 解石等粒状矿物为主的浅色条带和以黑云母、角闪石、磁铁矿等为主的暗色条带,各以一定的宽度成互层状出现,形成颜色不同的条带状构造。 5.变质岩的结构:1、变余结构,2.、变晶结构,3、交代结构,4、变形结构。 6.花岗结构:是深成酸性岩的一种结构,常见于中酸性和酸性深成岩中,以花 岗岩中最为典型,故称花岗结构。 7.岩浆的结晶作用:当岩浆冷凝到一定程度时,达到了其中某一矿物的饱和点, 矿物就会从岩浆中结晶出来,这种元素聚合成矿物的过程称为岩浆结晶作用。 8. 气水热液变质作用:是由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和热液,与固态岩石发生 交代作用,使原来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一种变质作用 9.暗色矿物: 10. 岩浆:产生于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含挥发分的高温粘稠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石 的熔融物质称之为岩浆 11. 变质作用: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情况下,改造其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成为 一种新的岩石的转变过程。 12. 变晶结构:已生成岩石在固态下重新结晶,形成变质岩的作用 13.片状构造: 14. 侵入岩:指液态岩浆在造山作用下贯入同期形成的构造空腔内,在深处结晶 和冷凝而形成的火成岩 15. 辉绿结构:指斜长石和辉石颗粒大小相差不多,自形晶较好的斜长石之间形 成三角空隙,其中填充单个的他形辉石颗粒。 16. 脉岩:是常呈脉状或岩墙状产出的火成岩 17. 矿物:是指在各种地质作用中产生和发展着的,在一定地质和物理化学条 件处于相对稳定的自然元素的单质和他们的化合物 18. 岩石:由一种或通常由两种以上矿物所组成的固结或不固结的集合体 19.岩浆:产生于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含挥发分的高温粘稠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的熔融物质称之为岩浆 20.结构: 21.重结晶作用:在一定温度下的固态条件下,原岩中的细小颗粒重新结晶长成 较大晶体同种矿物的过程,叫重结晶作用 22. 色率:暗色矿物在火成岩中的含量(体积分数)通常称为色率 23. 光性均质体:介质的折射率不因光波在介质中的振动方向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其折射率值只有一个,此类介质属于光性均质体 24. 光率体:又称光性指示体,是播时,光波振动方向与相应折射率值之间关系

2020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认识小数 含答案

第1课时认识小数 1.读出或写出下面的小数。 (1)在波兰华沙市,有一个世界上最窄的房子,最窄之处仅有0.7米。读作:( ) (2)蜗牛的爬行速度缓慢,最高速度为每小时八点五米。写作:( ) (3)蜂鸟体形纤小,吸蜜蜂鸟重约1.80克,是世界上已知鸟类中最小的鸟。读作:( ) 2.填一填。 (1)9分米=( )/( )米,用小数表示是( )米。 (2)7角=( )/( )元,用小数表示是( )元。 (3)( )元 ( )元 ( )元 3.把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来。 4.在框里写出合适的小数。 ( ) ( ) ( ) ( ) ( ) ( ) ( ) 5.明明有3、5、8三张数字卡片和一张小数点的卡片,他可以摆出哪些一位小数? 7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认识小数 1.(1)零点七 (2)8.5 (3)一点八零 解析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写,如果整数部分是“零”,就直接写0;再在个位数字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最后依次写出小数部分每一位上的数字。小数的读法:从整数部分读起,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如果是0,也 必须读出来。

2.(1) 10 9 0.9 解析 1分米=101米,101还可以用小数O.l 表示;9分米是10 9米,用小数表示是0.9米。 (2)10 7 0.7 解析 1角=101元,101还可以用小数0.1表示;7角=107元,用小数表示是0.7元。 (3)0.6 7.6 70.6 解析 第一组是6角,不足1元,整数部分用0表示,是0.6元。第二组是7元6角,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时,整数部分是7,6角用元作单位是0.6元,合在一起是7.6元。第三组是70元6角,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时,整数部分是70,6角用元作单位是0.6元,合在一起是70.6元。 3.3 0.3 9 0.9 4 0.4 解析 三个图都是把整个图形平均分成了10份。十分之几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第一个图中 涂色部分是3份,用 103表示,写成小数是0.3;第二个图中涂色部分是9份,用10 9表示,写成小数是0.9;第三个图中涂色部分是4份,用104表示,写成小数是0.4。 4. 解析 每两个数字之间被平均分成了10段,每一段是10 1,即O.l 。如横线上面,第一个箭头指向的地方距离(刻度有2小段,就是0.2;第三个箭头指向的地方在1后面,应该是1点几,再看箭头与1之间有7小段,就是0.7,与1合在一起是1.7。以此类推,写出所有的小数。 5. 35.8 53.8 38.5 83.5 58.3 85.3 3.5 5.3 3.8 8.3 5.8 8.5 解析 如果只用2个数字,则可以摆出3.5、5.3、5.8、8.5、3.8、8.3。如果用3个数字,要组成一位小数,说明整数部分用了2个数字,按顺序写,可以保证不重复,不遗漏。把3和5放在整数部分,可以摆出35.8和53.8;把3和8放在整数部分,可以摆出38.5和83.5;把5和8放在整数部分,可以摆出58.3和85.3。一共是12个一位小数。

公共财政学复习提纲说课讲解

公共财政学复习提纲 一、亚当?斯密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被认为是财政学 的开山之作。 二、财政的含义:①财政从实际意义来讲,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 政部门,它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其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的职能。②从经济学的意义来理解,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三、财政的四个方面的特征:①弥补市场失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占主导地 位,当市场机制不能完全发挥作用时,政府借助公共权力强制实行相关的财政政策弥补市场损失。②财政政策必须体现其公平性。通过财政手段对社会资源进行再分配,从而实现比较公平的分配;财政政策要奉行一视同仁的原则,一视同仁的对待所有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③非营利性,政府作为国家的服务机构,应体现其非营利性的特点。④法制化,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国家的公共性在市场条件下表现为通过一定的民主政治秩序和法律体系对国家公共权力进行约束。 四、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是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它是指在不使其 他任何人境况变差的情况下,不能再改善某些人的处境。 五、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不需要外界的干涉, 市场资源配置就能够自动实现帕累托最优。 六、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在消费者个人效用为凸函数,生产函数也为凸函 数的情况下,任何帕累托最优状态都可以通过对初始资源配置的调整来完成。 七、影响公平的因素:效率。社会福利。分配。 八、基尼系数:①基尼系数为1,所有的国民收入都分配给了一个家庭,社 会收入的分配完全不平等。②0和1之间,越靠近0说明收入分配越均匀,社会越公平;越靠近1说明收入分配越不均匀,社会越不公平。 九、基尼系数为0.4被定为收入分配不均的警戒线。①如果基尼系数低于0.4, 社会收入的分配较为合理;②如果基尼系数超过0.4,收入分配的不平等超出了合理的范围。 十、有效市场:又称为完全竞争市场,有效市场不受任何因素阻碍和干扰市 场结构,自由的经济个体能在市场的作用下自发地对资源进行调节,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即帕累托最优效率。 十一、市场之所以能够产生经济上的高效率的两个主要因素:①竞争产生效率 ②价格引导配置。 十二、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市场失灵可分为资源配置领域的市场失灵、收入分配领域的市场失灵和宏观经济稳定层面的市场失灵。 ①经济体系中存在公共产品、外部效应、规模效应递增和信息不对称等情况,市场机制难以引导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⑴公共物品,市场价格无法将资源引入到公共物品生产领域,造成公共物品供给的市场失灵。⑵外部效应,现实经济中,经常会出现成本收益不对称的情况,导致外部效应的产生,人们会过多地从事成本外溢的活动而过少从事收益外溢的活动,从而损害资源配置的效率。⑶规

普通岩石学试题B卷

课程号:0104084 《岩石学(含晶体光学)一》期末考试试卷(B)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共24分,每小题3分) 1. 边缘和贝克线: 2. 光性方位: 3. 糙面: 4. 辉长结构: 5. 色率: 6. 块状构造: 7. 岩浆岩的相: 8. 原生岩浆和次生岩浆: 二、选择题(每个空格1分,合计15分,每个空格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空格处) 1. 以下的矿物中,是负高突起;是正高突起;是正极高突起;具有明显的闪突起。 A.锆石; B. 辉石; C. 方解石, D. 萤石 2. 脉岩是产状特殊的一种岩石,请指出下列那一种岩石为脉岩。 A. 正长岩, B. 细晶岩, C. 苦橄岩, D. 安山岩 3.岩浆的粘度与氧化物含量、挥发分和温度有关,其中挥发分含量越高,岩浆的粘度。A.越大; B. 越小; C.不变化 4.下面的侵入岩产状中,属于整合的产状、属于不整合的产状。 A.岩床; B. 岩脉; 5.在岩浆岩中,将矿物划分为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和副矿物。其中主要矿物是划分的依据,次要矿物是划分的依据。 A.岩石大类; B. 种属; C. 岩石种类 6.二轴晶矿物的不同切面表现的多色性不同,其中在切面,多色性最明显;在切面无多色性,其余方向切面, 多色性介于最强与无之间。 A.//光轴; B. ^光轴; C, 斜交光轴 7.在单偏光下观察薄片中矿物的边缘、贝克线、糙面和突起等现象,归根到底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矿物的。 A.折射率; B. 切面方向; C. 晶族 8.下列各项中,是火山岩的相,是侵入岩的相。 A.火山通道相; B. 深成相; C. 岩基 三、填空题(共31分,每空1分,请把正确答案直接填入空格处) 1.当二轴正晶的光率体中Nm=Np时,它与的光率体相同;当Nm=Ng时它与的光率体相同;当Ng=Nm=Np时,它与的光率体相同。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

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下册 7- 9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 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3.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知探索 (1)认识整数部分是的小数 1. 情境引入,借助长度单位认识小数 创设情境:小明想买一张合适的书桌,(出示例题图)。他需要的书桌是怎么样的?学生观察图片,说说书桌面的长和宽。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问:5分米是几分之几米?为什么是5/1 ? 4分米是几分之几米?为什么? 师要据学生的回答同时出示1米的纸片,演示: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 份,1份就是多少?也就是十分之几米?(引导学生说出1分米,师板书)所以5分米就是这样的5份,也就是5/1 米;4分米就是这样的4份,也就是4/1 米。 介绍:(板书)5/1 还可以写成这样的形式: .5 你以前见过这样的数吗?这样的数叫(板书:小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小数,看

谁先和小数交上朋友。 .5读作:零点五, .5米就表示5/1 米 .4米呢?它表示什么? 写了后,介绍小数各部分名称,正确板书小数的写法 学生在练习本是练写上面两个小数。 2、练一练: 想想做做的第1题 (指1分米的纸条)1厘米是哪一段长度?用米作单位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你还能照样子找一找、填一填吗? 学生独立填写,汇报交流:你为什么这样填? 3、比较: 仔细观察这些数量,横着看你发现了什么,竖着看又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 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零点几?零点几就表示什么? 小结:十分之几可以写成小数零点几,零点几就表示十分之几。 4、一位小数的读写 谁来把写成的小数读一读?同学们都会读了,写的时候,你觉得要注意什么? (小圆点的位置及写法)师范写一次 4、想想做做的第3题(小黑板出示图) 这里的正方形被平均分成了几份?根据图上提供的信息先写出分数,再写出相应的小数。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全班反馈。(鼓励学生一图两用,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涂色和没涂色的部分都能用分数和相应的小数表示。) (二)认识整数部分不是的小数 创设情境:小明买好了书桌后又选了两样学习用品(出示例图) 1、营业员正好在为这些新上架商品以元作单位标价,你能和营业员一起来正确标价吗?

矿物岩石学试题及答案2

矿物岩石学上网试题及答案B(红字体为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4分) 1 对称型:全部对称要素的组合。 2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着某一固定方向破裂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3 岩石的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结晶程度、粒度大小、形态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呈现的形貌特征。 4 正变质岩和副变质岩: 正变质岩:由岩浆岩变质形成的岩石; 副变质岩:由沉积岩变质形成的岩石; 5 重结晶作用:在一定温度下的固态条件下,原岩中的细小颗粒重新结晶长成较大晶体同种矿物的过程,叫重结晶作用。 二简答题(共20分,每小题4分) 1什么是晶体?晶体与非晶体有何本质区别? 晶体又被称为结晶质,指具有空间格子构造的固体。或者说,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态物质。 与非晶的区别:晶体具有空间格子构造,非晶不具备。 2为什么变质岩中的斜长石很少出现环带结构? 斜长石的环带构造一般是岩浆岩在结晶过程中,斜长石结晶时岩浆不断存在成分的变化,或者说晶体周围有持续的岩浆补给,使得斜长石出现由中心到边缘成分成不同的变化的环带。 变质岩的变质过程一般是在固态条件下进行,所以,斜长石变质没有外来组分的参与,一般不能形成还带结构。 3用以下几组数据确定侵入火成岩的名称: (1)暗色矿物 40%(单斜辉石 25%、紫苏辉石 10%、黑云母 5%),斜长石 60%。 苏长辉长岩 (2)暗色矿物 98%(橄榄石 65%、透辉石 20%、顽火辉石 13%),尖晶石 2%。 二辉橄榄岩 4、简述岩浆岩的块状构造和斑杂状构造成因? 块状构造岩石一般为全晶质结构,矿物结晶粒度、颜色、成分无明显的差异性变化,反映的是岩浆在相对稳定、缓慢降温条件下结晶的特点。

公共财政学复习思考题

公共财政学复习思考题 一简述题 第一部分: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职能 1 什么是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有哪些表现?请举例说明。 2 市场失灵的原因是什么? 3 什么是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有哪些特征?准公共产品与纯公共产品的区别。请举例说明。 4 什么是外部效应?政府对外部性产品或行为应采取什么措施?请举例说明。 5 什么是拍卖污染许可证?实行拍卖污染许可证有什么意义? 6什么是帕累托最优?什么是帕累托改进? 7 什么是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的含义是什么?基尼系数如何评判公平? 8如何理解公共财政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第二部分:公共财政支出 9 什么是财政支出?如何理解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呈上升趋势特征? 10 政府活动扩张论(或瓦格纳法则)的内容是什么? 11 梯度渐进增长论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12评价公共财政效益的方法主要有几种?它们各自适用的范围有什么不同。 13 什么是购买性支出?什么是转移性支出?它们的区别和主要功能是什么? 14 购买性支出包括哪些内容?它如何体现公共财政的职能。 15转移性支出包括哪些内容?它如何体现公共财政的职能。 16 社会保障支出的含义和主要表现形式。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及资金来源。 17社会保险的含义、特征及其内容。 18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部分积累制三种养老基金筹集方式的区别。 第三部分:公共财政收入 19公共财政收入的含义、主要来源。 20税收的含义及特征 21税制的基本要素和中心环节。 22税率的种类有哪些?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的区别。 23 什么是直接税?什么是间接税?它们各自包括哪些税种?这些税种有什么功能? 24什么是商品税?商品税有什么特征、包括哪些税种? 24 什么是所得税?所得税有什么特征、包括哪些税种? 25 什么是增值税?增值税的征收有几种方式?那一种对企业有利?为什么? 26 现代税收的原则有哪些/ 27 什么是税收中性和税收的超额负担? 28 什么是拉弗曲线?拉弗曲线的意义是什么? 29 什么税负转嫁?税负转嫁有几种方式?什么是税收归宿? 30 最适税制的概念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四部分财政不平衡公债 31什么是财政不平衡?什么是财政赤字?影响财政不平衡的因素有哪些?根据当前全球经

矿物岩石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岩浆岩:主要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中形成的高温熔融的岩浆,在侵入地下或喷出 地表冷却而形成的岩石。 2.岩浆岩的产状:主要指火成岩岩体的形态,大小及其与围岩接触关系的总和。可 分为火山岩产状和侵入岩产状。熔透式(面式)喷发形成的产状 3.斑状结构:岩石中矿物颗粒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称为斑晶,小的及不 结晶的玻璃质称为基质。其间没有中等大小的颗粒,可与连续不等粒结构相区别。 4.条带状构造:在变质岩中,指各种矿物成分分布不均匀,以石英、长石、方解石 等粒状矿物为主的浅色条带和以黑云母、角闪石、磁铁矿等为主的暗色条带,各以一定的宽度成互层状出现,形成颜色不同的条带状构造。 5.变质岩的结构:1、变余结构,2.、变晶结构,3、交代结构,4、变形结构。 6.花岗结构:是深成酸性岩的一种结构,常见于中酸性和酸性深成岩中,以花岗岩 中最为典型,故称花岗结构。 7.岩浆的结晶作用:当岩浆冷凝到一定程度时,达到了其中某一矿物的饱和点,矿 物就会从岩浆中结晶出来,这种元素聚合成矿物的过程称为岩浆结晶作 用。 8.气水热液变质作用:是由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和热液,与固态岩石发生交代 作用,使原来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一种变质作用 9.暗色矿物: 10.岩浆:产生于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含挥发分的高温粘稠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石的熔 融物质称之为岩浆 11.变质作用: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情况下,改造其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成为一种 新的岩石的转变过程。 12.变晶结构:已生成岩石在固态下重新结晶,形成变质岩的作用 13.片状构造: 14.侵入岩:指液态岩浆在造山作用下贯入同期形成的构造空腔内,在深处结晶和冷 凝而形成的火成岩 15.辉绿结构:指斜长石和辉石颗粒大小相差不多,自形晶较好的斜长石之间形成三 角空隙,其中填充单个的他形辉石颗粒。 16.脉岩:是常呈脉状或岩墙状产出的火成岩 17.矿物:是指在各种地质作用中产生和发展着的,在一定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处 于相对稳定的自然元素的单质和他们的化合物 18.岩石:由一种或通常由两种以上矿物所组成的固结或不固结的集合体 19.岩浆:产生于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含挥发分的高温粘稠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的 熔融物质称之为岩浆 20.结构: 21.重结晶作用:在一定温度下的固态条件下,原岩中的细小颗粒重新结晶长成较大 晶体同种矿物的过程,叫重结晶作用 22.色率:暗色矿物在火成岩中的含量(体积分数)通常称为色率 23.光性均质体:介质的折射率不因光波在介质中的振动方向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其折射率值只有一个,此类介质属于光性均质体 24.光率体:又称光性指示体,是播时,光波振动方向与相应折射率值之间关系 的一种立体图形

(完整版)公共财政学重点整理

1.为什么市场会存在缺陷和失灵? 1)市场缺陷:现实中市场充分竞争所需要的四个基本假设条件都是不充分的,或难以具 备,因而,在实际的资源配置过程中,市场本身出现低效率状态. 2)市场失灵:由于每个人只追求自我利益,那些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却无人 提供,由此必然使社会处于难以运转的状态. 2.为什么要有政府?政府存在的合理性依据是什么? 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必须矫正其固有的缺陷和弥补市场失灵,这就需要某种不同于自利主体的公共主体执行这一社会职能.这种公共主体就是国家及其政府. 3.为什么把市场失灵作为一种方法?主要运用在哪些方面? 1)通过市场实验或试错来验证市场机制失灵的领域,由此确定政府和公共部门进入领 域的合理范围. 2)通过市场失灵方法,证明某些具有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可以推向市场,政府应从该” 越位”领域退出,而某些服务则不能简单推向市场,否则,其公益性就会丧失.例如,医 疗体制改革. 4.财政模式与财政体制有怎样的关系? 财政模式是财政体制的上位概念,财政模式是抽象存在的,而我们在认识某一国家的财政时,所看到的是具体的财政体制,可以根据财政体制的本质特征和属性指出其属于哪种财 政模式. 5.你怎样理解公共财政模式及其特征? 公共财政模式是与市场经济社会相对应的财政模式.该模式要求从市场与政府关系界定财政职能. 公共财政模式的基本特征: 1)公共财政是纳税人的财政 2)公共财政以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基本职能 3)公共财政应向社会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 4)公共财政是民主财政 5)公共财政是法制财政 6.什么是财政伦理?应怎样认识公共财政的伦理价值标准? 1)财政伦理即关于财政在整个社会关系体系中进行活动应遵循的一系列价值标准或 道德标准. 2)公共财政的伦理从总原则上说,就是在市场经济中,全体纳税人将全部税收委托给政 府以用来弥补市场失灵,换言之,凡是用于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支出活动都是符合公 共财政的伦理的. 1.简析制约财政职能的因素 1)财政本质对财政职能的制约 职能是事物固有的功能,这种功能系事物本身的质所决定的.从这一角度看,财政本 质是决定财政职能最重要的因素.

《岩石学》试题库

岩石学试题库 一.不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岛状硅酸盐矿物的是() A石榴石B辉石C橄榄石D石英 2、常见暗色矿物有() A橄榄石B辉石C普通角闪石D黑云母 3、下列哪类岩石的斜长石含量最多() A.超基性岩 B.基性岩 C.中性岩 D.酸性岩 4、火山碎屑岩常见的结构() A.集块结构 B.火山角砾结构 C.凝灰结构 D.煌斑结构 5、碎屑物质被搬运后的沉积分异取决于() A.碎屑物自身的密度、体积和形态 B. 流体的流速和动能大小 C. 流体的化学性质 D.碎屑物的化学性质 6、层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到细而逐渐变化的结构称为()。 A交错层理B单斜层理C递变层理D粒序层理 7、岩石中成分、颜色或粒度不同的矿物分别集中,形成平行相间的条带,称为() A片状构造B斑状构造C眼球状构造D条带状构造 8、变质岩主要分布在()。 A大陆前寒武纪的基底B造山带C大陆裂谷D大洋中脊 9、以下物质属于岩石的是() A.大理石 B. 石油 C. 混凝土 D. 汞 10、下面属于斜方晶系的有() A.十字石 B.石膏 C.正长石 D.钠长石 11、下列哪种表述是正确的() A.花岗岩是中性侵入岩 B.玄武岩是基性喷出岩 C.辉长岩是中性喷出岩 D.橄榄岩是超基性侵入岩 12、火成岩中常见的暗色造岩矿物有() A.辉石 B.角闪石 C.黑云母 D.橄榄石 13、以下的反应形式为化学风化的有() A.水化和水解 B. 去硅和硅化 C. 酸的作用 D.阳离子交换. 14、接触热变质作用是指在火成侵入体侵入到围岩时由于岩浆的高温对围岩烘烤的影响而使岩石发生的()作用。 A变形B破碎C重结晶和变质结晶D熔融 15、交错层理的特征是纹层向不同方向倾斜呈交错状,指示的沉积环境意义是() A静水B微弱水流C水介质波状运动D水流介质的流动方向在不断变化 16、岩石中含大量片、柱状矿物且均呈平行排列是以下哪种构造的特点() A板状构造B千枚状构造C片状构造D条带状构造

公共财政学复习思考题.docx

公共财政学复习思考题 简述题 1什么是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有哪些表现?请举例说明。 2市场失灵的原因是什么? 3什么是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有哪些特征?准公共产品与纯公共产品的区别。请举例说明。 4什么是外部效应?政府对外部性产品或行为应采取什么措施?请举例说明。 5什么是拍卖污染许可证?实行拍卖污染许可证有什么意义? 6什么是帕累托最优?什么是帕累托改进? 7什么是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的含义是什么?基尼系数如何评判公平? 8如何理解公共财政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9什么是财政支出?如何理解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呈上升趋势特征? 10政府活动扩张论(或瓦格纳法则)的内容是什么? 11梯度渐进增长论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12什么是购买性支出?什么是转移性支出?它们的区别和主要功能是什么? 13评价公共财政效益的方法主要有几种?它们各自适用的范围有什么不同。 14购买性支出包括哪些内容?它如何体现公共财政的职能。

15转移性支出包括哪些内容?它如何体现公共财政的职能。 16社会保障支出的含义和主要表现形式。 17社会保险的含义、特征及其内容。 18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部分积累制三种养老基金筹集方式的区别。 19财政收入的含义、主要来源。 20税收的含义及特征 21税制的基本要素和中心环节。 22税率的种类有哪些?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的区别。 23什么是直接税?什么是间接税?它们各自包括哪些税种?这些税种有什么功能? 24什么是商品税?商品税有什么特征、包括哪些税种? 24什么是所得税?所得税有什么特征、包括哪些税种? 25什么是增值税?增值税的征收有几种方式?那一种对企业有利?为什么? 26现代税收的原则有哪些? 27什么是税收中性和税收的超额负担? 28什么是拉弗曲线?拉弗曲线的意义是什么/ 28什么税负转嫁?税负转嫁有几种方式?什么是税收归宿? 30什么是财政平衡?什么是财政赤字?影响财政不平衡的因素有

岩石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变质结晶作用:是指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在原岩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使旧矿物消 失、新矿物形成的一种变质方式, 2、特征变质矿物:是仅稳定存在于很狭窄的温度-压力范围内的矿物。 3、稳定矿物:又称为新生矿物,是指在一定的变质条件下原岩经变质结晶作用和重结晶作用形成的 矿物。 4、变晶结构:是岩石在固态条件下由重结晶和变质结晶作用形成的结构。 5、变成构造: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构造称为变成构造。 6、变质带是:变质作用过程中随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变质岩的矿物成分在空间上呈规律性的变化, 按变质强度带划分带通常称为变质带, 二、填空 1、根据变晶矿物的相对大小划分:等粒变晶结构;不等粒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 2、根据其颗粒的绝对大小可划分为:粗粒变晶结构;中粒变晶结构;细粒变晶结构。 3、变成构造主要有:斑点状构造;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条带状构造;眼 球状构造;块状构造。 4、接触变质相包括:钠长绿帘角岩相;普通角闪石角岩相;辉石角岩相;透长石相。 5、根据变质作用产生的地质背景,可以分出七大类型:区域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气-液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洋底变质作用;冲击变质作用等。 6、变质作用的方式是复杂多样的,主要有重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和变质反应、交代作用、变质 分异作用以及变形作用和碎裂作用等。 7、其中主要是温度、压力、具化学活动性的流体和时间等因素。 8、区域变质岩的主要类型有:板岩类,千枚岩类,片岩类,片麻岩类,长英质粒岩类,角闪质岩类, 麻粒岩类,榴辉岩类,大理岩类。 9、混合岩分为四大类:混合岩化变质岩;注入混合岩类;混合片麻岩类;混合花岗岩类。 10、泥质岩石的递增变质带共划分出六个带:绿泥石带;黑云母带;铁铝榴石 带;十字石带;蓝晶石带;;矽线石带。 三、判断正误 1、错; 2、错; 3、对; 4、对; 5、错; 6、错; 7、错、8错;9、对;10、错。 四、多项选择 1、根据变晶矿物的晶体习性划分:d 2、根据其颗粒的自形程度划分为:d 3、泥质岩石的递增变质带共划分为:c 4、斑点板岩属于 b 5、榴辉岩属于 a 6、蛇纹岩属于 d 7、角闪石片岩属于 a 8、千靡岩属于 c 9、透长石相属于 b 10、区域变质岩的主要类型有:b 五、简答 1、用吉布斯相律:P=C十2-f,解释SiO2和CaCO3系统中出现的矿物共生组合。 答:在这两种组分的系统中,组份数为2,可形成石英、方解石及其中间化合物硅灰石。 CaCO3+SiO2==CasiO3+CO, 根据吉布斯相律:当两种矿物共生时,其自由度f=2+2-2=2,如Cc+Wo和Q+Wo共生。当两种矿物共生时,其自由度f=2+2-3=1,如Q十Cc+Wo,故一般不共生。 2、简述片岩与片麻岩的区别 答:片岩主要由片状或柱状矿物和粒状矿物组成,其中片状或柱状矿物至少〉30%,粒状矿物中常以石英为主,长石含量〈25%。岩石表现为显晶质的均粒鳞片变晶结构或斑状变晶结构,具片状构造。 片麻岩主要由粒状矿物和片状或柱状矿物组成,其中粒状矿物大于50%或更多,且长石多于石英。是指具有中粗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条带状或条痕状构造并含长石较多的岩石, 4、绘图简述双变质带的分布(以日本为例)及成因 答:如图所示:双变质带为两个成对的变质带平行排列,一个是高压低温型的,常位于(高压)大洋的一侧;一个是低压高温型的,常位于高压型内侧靠大陆一边。有时这两个带都包有某些属于中压型的地区。两个带各具有不同的建造,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包括混合岩化作用和变形作用)的特点。 5、简述灰色片麻岩的基本特征 答:灰色片麻岩又称为变质长英质侵入岩,主要由斜长石、石英和铁镁矿物组成,钾长石含量很少,通常在5%±或更低一些。以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等岩石组成,常称为TTG岩系。 一、名词解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