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制统治的措施
废行省 设三司
15省 府 州 县
布政使司
民政、财政 军政
省
都指挥使司
提刑按察使司
监察、司法
作为中央差遣的巡抚和总督
专制统治的措施
北平行都指挥使司夜巡铜牌
专制统治的措施
军事制度
卫、所制度 一般5600人设一卫,长官为指挥使,下辖5千户所; 每千户1120人,长官为千户,下辖10百户所。 卫所制有唐府兵制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色彩。
三、在西南地区
设立了乌斯藏和朵干两个都司,宗喀巴在西藏 创立格鲁派,他们戴黄帽,俗称黄教,它主张 严守戒律,禁止喇嘛娶妻生子,崇尚苦修,学 行并举,不与世俗争权,成祖时征宗喀巴,他 派弟子释迦也失赴京朝见,成祖封他为“大国 师”,其两大弟子被追称为一世达赖和一世班 禅。 明初在云贵地区,实行了改土归流。
专制统治的措施
内阁制度与宦官专权
仁宗、宣宗以后,担任阁臣者,地位渐高。内 阁票拟逐渐成为制度。 票拟制的实行,使内阁从制度上获得了普遍与 闻朝政的权力,基本上打破了“诸司奏事不相 关白”的限制。内阁通过拟旨可以影响和左右 皇帝的决策。
票拟:一切内外章奏送到内阁,由阁臣先看,并提出 处理意见,写在纸条上,与章奏一道呈给皇帝。票拟 成为内阁最重要的职掌。
与汉、唐相比,明代宦官数量庞大,机构发达, 权力广泛。
明朝宦官机构非常庞大,重要的有十二监、四 司、八局,合称“二十四衙门”。 明太祖时,曾铸铁牌臵宫门内: “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
明代中期的危机与改革
七、西方传教士的东来
最著名的传教士是意大利人利玛窦,熊 三拔和德人汤若望 。 给当时腐朽没落的中国社会吹进了新鲜 的空气,使人耳目一新,他们努力介绍 传播西方文化,对中西方文化交流起了 很大有作用,如利玛窦同徐光启合译了 欧里几得的《几何原本》,汤若望著有 《远镜说》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