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电视文艺专题片的创作
- 格式:doc
- 大小:73.00 KB
- 文档页数:12
电视栏目与频道策划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电视的本质特征是( )A.服务性B.互动性C.综合性D.直观性2.狭义电视节目策划的主体一般是( )A.栏目制片人B.栏目编导C.策划方案D.个体的策划者3.电视新闻中,对新闻事实作详尽的有深度的报道被称为( )A.消息类新闻B.专题类新闻C.言论类新闻D.突发类新闻4.下列栏目不属于电视文艺节目的是( )A.《非常6+1》B.《影视同期声》C.《面对面》D.《开心辞典》5.提出信息传播循环的模式理论的传播学者是( )A.香农B.丹斯C.拉斯维尔D.施拉姆6.充分利用倾斜政策,以点带面,耕耘标准样板田的制片人模式被称为( )A.特区制B.频道制C.中心制D.双轨制7.作为技巧的蒙太奇实际上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 )A.音响控制B.画面剪辑C.音乐配置D.同期声效果8.电视观众收视群体的分散指的是( )A.电视观众年龄层次的分散B.电视观众学历层次的分散C.电视观众职业分布的分散D.电视观众时间、空间分布的分散9.电视文艺专题片在拍摄中应注意( )A.抓大放小,不需要注意细节B.要时刻记住渲染感情C.特别注意画面,声音可以忽略D.和新闻节目一样需要注意同期声采访10.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为了保证播出效果,栏目的时长越长越好B.栏目的标示与包装片头无关紧要C.栏目的播出时间要相对固定D.栏目不需要确定相对固定的主持人,这样可以风格多变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中外关于策划的众多观点,大体上可以界定为以下几种?( )A.事前行为说B.事后行为说C.选择决定说D.思维程序说E.管理行为说12.频道与栏目形象的调查方法中,直接调查法具体有哪些?( )A.媒介研究B.个人接触法C.深度访问法D.公众座谈会E.民意测验13.从电视新闻节目的定义和新闻的五要素研究和分析出发,电视新闻被分为:( )A.消息类新闻B.专题类新闻C.言论类新闻D.新闻资讯类报道节目E.阐述类新闻报道节目14.电视文艺专题片在实际的创作拍摄与编辑中主要有哪几种开头的方式?( )A.开门见山,直接入题B.由远及近,间接入题C.寓意式D.强调式E.介绍式15.电视制片人应该具备和加强的意识主要有:( )A.导向意识B.审美意识C.经济意识D.服务意识E.电视意识三、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12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广播文艺节目编辑与制作复习资料单项选择题1.世界上第一个创办彩色电视的国家是(A )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2.世界电视文艺和中国电视文艺分别诞生在年。
(C )A.1936和1956B.1946和1956C.1936和1958D.1946和19583.在进行电视综艺晚会节目策划时,一般要遵循唯一性、和权威性这三项原则。
(C )A.主题性B.排他性C.思想性D.艺术性4.电视文艺专题片的策划包括前期的框架策划和(A )A.后期的编辑策划B.具体的制作策划C.后期的拍摄策划D.拍摄前的案头策划5.电视文艺专题片的编导在创作节目时,要注意艺术表现问题、、精品创作问题以及市场与资金这四方面的问题。
(B )A.关注生活问题B.节目思想的健康问题C.关注文化问题D.节目的技术质量问题6.越剧的拍摄,标志着“电视戏曲”的“真正”电视化。
( D)A.《武松打虎》B.《三岔口》C.《三醉酒》D.《桃子风波》7.芭蕾舞最早出现于世纪。
(B )A.14B.15C.16D.178.下面的四个选择中,不是音乐电视的特征。
(C )A.画面依赖于声音而存在B.画面讲究创意C.画面构图讲究均衡D.画面表现音乐多采用意画对位方式9.歌手形象是音乐电视主要的形象,歌手的形象最重要的是歌手的(D )A.外表形象B.声音形象C.表演形象D.公众形象10.广播剧导演在选择剧本时,对社会上的来稿特别要坚持内容标准、艺术标准和这三个方面的标准。
(A )A.技术标准B.思想标准C.审美标准D.创意标准填空题1、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文学作品《神曲》的作者是___但丁______2、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___诗经____3、创作了《老人与海》、《永别了,武器》等作品的文学家是____海明威____4、诗句“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描绘的历史人物是__西施____5、诗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作者是__辛弃疾____简答题1、简述广播电视新闻语言表达的基本原则答:(1)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明白通畅,易于接收、接受。
电视文艺专题片的审美特征
电视文艺专题片是通过电视媒介传播艺术和文化的一种形式,它具有以下审美特征:
1. 强调艺术性:电视文艺专题片通常会选取一种特定主题或故事,通过影像、音乐、剧情等艺术手法进行叙述,力求达到审美效果。
2. 追求真实性:电视文艺专题片追求真实反映和表达现实生活,通过对人物、事件、环境等的真实再现,使观众能够从中感受到真实的情感和意义。
3. 注重创作技巧:电视文艺专题片注重创作技巧和艺术表达手法,如镜头运用、剪辑处理、画面构图、音乐运用等,通过这些技巧来营造各种艺术效果。
4. 强调思想性:电视文艺专题片往往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内涵,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来传达一定的思想、价值观念和审美观。
5. 追求情感共鸣:电视文艺专题片通过情节的设置和表演的方式,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使观众产生共鸣和思考。
6. 社会关怀:电视文艺专题片通常会关注社会问题和现实生活中的困境,通过艺术表现形式,表达对社会问题和困境的关注和思考。
7. 多元性:电视文艺专题片形式多样,可以是影集、纪录片、戏剧等,这种多元性也反映在审美特征上,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审美特点。
2011 秋中国传媒大学班级课表行政班:2008导演(剪辑艺术与技术方向)2011 秋中国传媒大学班级课表行政班:2008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方向)2011 秋中国传媒大学班级课表行政班:2008录音艺术(音响导演方向)2011 秋中国传媒大学班级课表行政班:2008录音艺术(音响工程方向)2011 秋中国传媒大学班级课表行政班:2008摄影-电影电视剧摄影2011 秋中国传媒大学班级课表行政班:2008摄影-图片摄影2011 秋中国传媒大学班级课表行政班:2008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场景2011 秋中国传媒大学班级课表行政班:2008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形象2011 秋中国传媒大学班级课表行政班:2008戏剧影视文学2011 秋中国传媒大学班级课表行政班:2008音乐学(电子音乐制作)2011 秋中国传媒大学班级课表行政班:2008音乐学(音乐编辑)2011 秋中国传媒大学班级课表行政班:2009表演2011 秋中国传媒大学班级课表行政班:2009导演2011 秋中国传媒大学班级课表行政班:2009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方向)2011 秋中国传媒大学班级课表行政班:2009录音艺术(音响导演方向)2011 秋中国传媒大学班级课表行政班:2009录音艺术(音响工程方向)2011 秋中国传媒大学班级课表行政班:2009摄影(电影电视剧摄影方向)2011 秋中国传媒大学班级课表行政班:2009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电影美术2011 秋中国传媒大学班级课表行政班:2009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人物造型2011 秋中国传媒大学班级课表行政班:2009戏剧影视文学2011 秋中国传媒大学班级课表行政班:2009音乐学(音乐传播)2011 秋中国传媒大学班级课表行政班:2009音乐学(电子音乐制作)2011 秋中国传媒大学班级课表行政班:2009音乐学(音乐编辑)2011 秋中国传媒大学班级课表行政班:2010表演2011 秋中国传媒大学班级课表行政班:2010导演(剪辑艺术与技术方向)2011 秋中国传媒大学班级课表行政班:2010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方向)2011 秋中国传媒大学班级课表行政班:2010录音艺术(音响导演方向)2011 秋中国传媒大学班级课表行政班:2010录音艺术(音响工程方向)2011 秋中国传媒大学班级课表行政班:2010摄影(电影电视剧摄影方向)2011 秋中国传媒大学班级课表行政班:2010摄影(图片摄影方向)2011 秋中国传媒大学班级课表行政班:2010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电视美术2011 秋中国传媒大学班级课表行政班:2010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人物造型2011 秋中国传媒大学班级课表行政班:2010戏剧影视文学2011 秋中国传媒大学班级课表行政班:2010音乐学(电子音乐制作)2011 秋中国传媒大学班级课表行政班:2010音乐学(音乐编辑)2011 秋中国传媒大学班级课表行政班:2010音乐学(音乐传播)2011 秋中国传媒大学班级课表行政班:2010照明艺术2011 秋中国传媒大学班级课表行政班:2011表演2011 秋中国传媒大学班级课表行政班:2011导演2011 秋中国传媒大学班级课表行政班:2011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综艺节目编导方向)2011 秋中国传媒大学班级课表行政班:2011录音艺术(音响导演方向)2011 秋中国传媒大学班级课表行政班:2011录音艺术(音响工程方向)2011 秋中国传媒大学班级课表行政班:2011摄影(电影电视剧摄影方向)2011 秋中国传媒大学班级课表行政班:2011摄影(图片摄影方向)2011 秋中国传媒大学班级课表行政班:2011戏剧影视美术设计2011 秋中国传媒大学班级课表行政班:2011戏剧影视文学2011 秋中国传媒大学班级课表行政班:2011音乐学。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试题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世界上第一个创办彩色电视的国家是( )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2.世界电视文艺和中国电视文艺分别诞生在年。
( )A.1936和1956B.1946和1956C.1936和1958D.1946和19583.在进行电视综艺晚会节目策划时,一般要遵循唯一性、和权威性这三项原则。
( )A.主题性B.排他性C.思想性D.艺术性4.电视文艺专题片的策划包括前期的框架策划和( )A.后期的编辑策划B.具体的制作策划C.后期的拍摄策划D.拍摄前的案头策划5.电视文艺专题片的编导在创作节目时,要注意艺术表现问题、、精品创作问题以及市场与资金这四方面的问题。
( )A.关注生活问题B.节目思想的健康问题C.关注文化问题D.节目的技术质量问题6.越剧的拍摄,标志着“电视戏曲”的“真正”电视化。
( )A.《武松打虎》B.《三岔口》C.《三醉酒》D.《桃子风波》7.芭蕾舞最早出现于世纪。
( )A.14B.15C.16D.178.下面的四个选择中,不是音乐电视的特征。
( )A.画面依赖于声音而存在B.画面讲究创意C.画面构图讲究均衡D.画面表现音乐多采用意画对位方式9.歌手形象是音乐电视主要的形象,歌手的形象最重要的是歌手的.( )A.外表形象B.声音形象C.表演形象D.公众形象10.广播剧导演在选择剧本时,对社会上的来稿特别要坚持内容标准、艺术标准和这三个方面的标准。
( )A.技术标准B.思想标准C.审美标准D.创意标准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依据电视节目的实用性,可以将全部电视节目分作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分别是一般型、综合型和( )A.专题型B.文艺型C.对象型D.新闻型E.娱乐型2.编剧与编辑岗位职责的一般要求包括( )A.反映时代要求B.积极的创作态度C.较高的文学修养D.开拓新鲜题材E.注重艺术真实3.综艺晚会节目的结构包括等五种结构形式。
电视文艺节目:是以文学艺术和文艺演出作为创作原始素材,或基本构成元素,在保留艺术创作表达方式和思路的基础上,运用电视视听语言进行二度创作,具有较高艺术欣赏性和审美价值的电视节目类型.分类:模糊性差异性。
音乐电视:是运用电视技术手段,以音乐语言为抒情表意方式,以画面语言为烘托的辅助表现形态,给观众以音乐审美感的电视艺术片种。
电视音乐节目的界定:是音乐形态与电视媒介结合而形成的文艺样式,即以音乐为基础(节目核心),利用电视化手段配以画面形成的电视音乐节目.主要特点是既可看也可听。
电视音乐节目分类:欣赏类,普及类,专题访谈类,互动参与类,信息服务类,真人秀类,电视舞蹈节目:概念:电视舞蹈节目是电视与舞蹈相结合的电视文艺样式,…是以舞蹈为核心,借助电视化手段对舞蹈进行二度创作,以影像形式塑选荧屏舞蹈艺术。
舞蹈根据不同风格特点可分为:古典舞,芭蕾舞,民间舞,现代舞。
电视文学节目,概念:广义上的电视文学不仅包括电视屏幕上的一切文学形式,甚至应该包括电视专题片等样式内部构成中的文学部分。
狭义上即文学的电视化,主要指依据文学的创作规律,文学的审美特征,通过电视艺术手段表现出来的文学,充满了强烈的文学氛围,给观众以审美情趣的视觉艺术。
分类:电视小说,电视散文,电视诗歌,电视报告文学电视小说:将以文字为传播手段的小说,通过电视化的处理,转化为声画结合的电视作品。
电视散文:是采用电视艺术手法重现散文那种形散神聚以小见大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电视散文是以抒情写意为主的电视文学样式。
电视散文和电视诗歌的创作特征:1。
电视叙事和抒情类的散文诗歌都有一定的情节,镜头语言上纪实镜头和表演镜头相结合,注重镜头的章法,有一个主题或统一的中心思想贯穿始终。
2.镜头不能太实,一般空镜头景深镜头比较多,特写镜头比较少,要适当征用留白,虚假焦前景遮挡,光景对比等构图技巧。
3.画面构图讲究均衡平衡画框一般与地平行线平行,构图注意黄金分割,力求精美。
56艺术论丛纪实性电视文艺专题片的创作王飞安阳县广播电视总台摘要:目前,在电视文艺节目中,纪实性电视文艺专题片深受欢迎。
如何创作纪实性电视文艺专题片,至关重要。
本文对如何创作纪实性电视文艺专题片进行思考,笔者认为创作纪实性电视文艺专题片可从前期的框架策划、拍摄前的案头策划、拍摄过程中的策划和节目后期的编辑四个方面着手,以期待对纪实性电视文艺专题片的创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纪实性电视文艺专题;创作;策划;编导纪实性电视文艺专题片,凸显文艺节目的特性,深受观众的喜爱。
电视文艺专题片具有目的明确、思想性、知识性和艺术性的特点,围绕某一特定的主题,采用写实的手法进行创作。
纪实性电视文艺专题片的并没有统一的界定范围,可从管理、策划或者内容题材的角度进行界定。
本文对如何创作纪实性电视文艺专题片进行思考,笔者认为创作纪实性电视文艺专题片可从前期的框架策划、拍摄前的案头策划、拍摄过程中的策划和节目后期的编辑四个方面着手,以期待对纪实性电视文艺专题片的创作有所裨益。
一、前期的框架策划前期的策划至关重要,节目的选题是前期框架策划的依据。
前期的框架策划中,应重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明确节目的主题或者节目要反映的中心问题。
与其他类电视节目一样,纪实性电视文艺专题片也要思考和回答节目要谈什么问题,节目的主题是什么等问题。
(2)节目的选题或主题是否新颖。
与其他类电视节目相比,思考纪实性电视文艺专题片的不同之处、可取之处和可看之处在哪里。
(3)确定节目的风格和形式。
拍摄对象的要求和后期编辑与节目的风格、形式息息相关。
(4)确定节目的主要传播对象。
节目的主要传播对象不同,目的不同,影响着策划编导拍摄和编辑的思路。
(5)创作实施过程中,运用何种技术手段。
明确后期制作的技术保障,单机还是多机拍摄,是否需要同期录音等问题。
(6)摄制组的组成人员。
摄制组人员的数量、是否需要灯光师和录音师等问题。
(7)节目拍摄制作的时间安排。
拍摄制作的时间安排分为三部分:案头策划的时间安排、拍摄的时间安排和后期编辑的时间安排。
第一章电视文艺的初创与成型第一节电视文艺节目的初创与成型(1958-1965)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开始试播,1958年5月1日19点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和电视报道剧的诞生,1958年6月15日第一次剧场文艺实况转播是1958年6月26日的残废军人的文艺演出。
第一次大规模文艺实况转播是1959年10月1建国十周年大庆的天安门文艺晚会实况。
第一次在电视上举办综艺晚会是1960年的春节,有诗朗诵、相声、歌舞等。
第一个电视文艺专栏是1960年1月1日北京电视台试行的固定节目,已经设置了新闻、少儿、艺术、科技、体育等方面的十几个专栏节目,与文艺相关的曾有《电视台的客人》、《美术爱好者》、《摄影爱好者》等节目。
第一个大型电视文艺节目《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1961年4月20日节目内容与镜头的总体设计是黄一鹤,邓在军负责镜头切换,沈力解说,中央广播乐团管弦乐队演奏。
第一个专业晚会《笑的晚会》播出,1961年8月30日,内容全是相声第二节文革期间文艺节目的状况1969年7月1日起每周都用一定的时间反复播放京剧《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海港》,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交响乐《沙家浜》等八个“样板戏"71年起又陆续播出京剧《龙江颂》、《杜鹃山》,舞剧《沂蒙颂》等。
70年11月18日还开始播出“教唱‘革命样板戏’选段”节目。
娴熟的现场切换技巧以及与其他工种的默契配合也是电视文艺编导的基本功和重要的工作特点。
1973年5月1日,彩色电视试播,并在10月1日正式播出,转播了国庆白天的部分活动和晚上的焰火晚会实况.此时中国也已经有了自己的彩色电影。
专场录像专场录像是导演对作品进行精心的电视加工所采取的方式导演对镜头进行认真设计,演出者专门为电视录像而进行表演.录像过程中为配合镜头拍摄,表演进程要经常被中断或打乱。
第二章电视剧的巨大发展第一节电视剧的快速复兴第一部电视剧《三家亲》(许欢子、蔡晓晴导演)是我国第一部外景制作的电视剧。
吉林大学广播电视专硕历年真题2011年336一、单项选择题1.哥特式艺术出现在________初期的欧洲A、12世纪至16世纪B、14世纪至15世纪C、14世纪至16世纪D、17世纪至18世纪2.芭蕾舞起源于________A、法国B、匈牙利C、意大利D、英国3.世界电影诞生于________A、1895B、1896C、1905D、19064.广播电视作为电子媒介,以________为表现形式A、新闻B、文艺C、栏目D、节目5.影视剧中的“主观镜头”指的是________A、摄影机的视角B、导演的视角C、角色的视角D、观众的视角二、简答题1.戏剧动作及分类2.美术的构图3.舞蹈起源的几种4.电视的剪辑技巧5.中国戏曲的综合性6.电影声音中的旁白7.电影运动的几种基本形式三、论述题1.谈谈你对电影声画关系的理解2.如何理解电视时空3.什么是蒙太奇,如何理解蒙太奇的几种类型功能960一、名词解释1.小城之春2.商业大片3.格式塔心理学4.电视谈话类节目5.长镜头6.文化产业简答题1.简述电视纪录片及基本类型2.简述中国早期'影戏'主流电影的特点3.如何看待电视节目中的泛娱乐化现象论述题1.结合实际谈主持人应具备的专业素养2.第五代导演的主要创作及其在电影史的意义3.法国新浪潮与“左岸派”电影在艺术倾向上有哪些共同之处2012(题目存在空缺性,参考性不大)336长镜头戏曲的特征镜头构图喜欢的导演和他的作品960一、论述题1.从《小城之春》看费穆电影的基本特点2.第五代早期电影的特色及其意义3.阐释电视文化的功能4.影视艺术的假定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5.简述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影响2013960一、简答题1.电视媒介的社会责任表现在哪几方面2.郑正秋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3.以“新德国电影”为例,谈一下全球化过程中影视艺术的民族性问题二、论述题1.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的走红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2.谢晋电影的艺术成就3.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及其在影视剧中的表现2014336一、名词解释1.喜剧2.长镜头3.舞蹈4.黄金分割二、简答题1.巴洛克艺术2.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3.舞蹈起源的几种论说4.音乐的特性5.电影艺术的“声画对位”论述题1.以你所喜欢的某部电视剧为例,谈谈它的成功之处所在2.电影画面有哪些不同景别,试一一说明960一、简答题1.与报纸广播相比较,电视新闻的传播特点有哪些2.电视节目的基本拍摄方法主要有哪几种3.简析抗战题材影视剧泛化的原因及利弊二、论述题1.结合实际谈一下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批判的主要内容及意义2.电视作为文化创意的主要载体其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简述戏剧化电影的主要特征2015336一、选择题1.人们公认的中国话剧的发韧之作是________A、《升官图》B、《名优之死》C、《黑奴吁天录》D、《雷雨》2.欧洲古典交响乐的奠基人是________A、贝多芬B、柴可夫斯基C、维尔瓦第D、海顿3.杂剧《赵氏孤儿》的作者是________A、关汉卿B、纪君祥C、林兆华D、唐进之4.唐代绿水青山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A、李思训B、吴道子C、王伟D、李唐5.1924年,法国作家安德烈布勒东在巴黎发表了________A、《超现实主义宣言》B、《现实主义宣言》C、《未来主义宣言》D、《表现主义宣言》多选题艺术学的选择天堂之门作者董西厢王西厢那题。
第七讲电视文艺专题片创作第七讲电视文艺专题片的创作教学目标:1、知道电视专题片与电视纪录片的概念和区别2、知道电视专题片和电视文艺专题片的概念3、了解电视文艺专题片的类型4、掌握电视文艺节目创作流程5、知道电视解说词与画面之间的关系6、了解解说词的主要作用教学重点:电视文艺节目创作流程教学难点:电视专题片与电视纪录片的区别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p 法、讨论法、自学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新课教学第一节电视专题片与电视纪录片“电视文艺专题”这种称呼是中国艺术创作领域一大特色,国外没有“电视文艺专题”这个词。
电视文艺专题这种题材形式形成时间应该是在20世纪70年代,它直接来于电视专题。
70年代,专题片这种形式已成为各电视台一种主要的创作手段,在当时制作的大量专题片中涌现出不少文艺类专题节目。
在探讨电视文艺专题之前,有必要先探讨同属于纪实作品的电视专题片与电视纪录片之间的关系。
一、电视纪录片与电视专题片的概念“电视纪录片”来于“电影纪录片”。
电影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艺术形式。
电影纪录片是与电影故事片相对应的一种电影形态。
这一概念引入电视界之后,就成了电视纪录片,构成了电视屏幕上以真实纪录现实生活为己任的电视节目形态。
“电视专题片”,是电视所特有的概念,甚至是中国所特有的要领。
电视专题片是集中对某一社会现象和人生课题给予深入的、专门的报道和反映的电视节目形态。
它是电视屏幕上大量存在的综合性电视节目形态相对应的。
二、电视纪录片与电视专题片的区别尽管它们都取材于真实的现实生活,采用纪实创作手法,但它们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创作者思想观点的表达方式不同,电视纪录片创作者的观点较为隐蔽,让事实本身说话,而电视专题片允许创作者在作品中直接阐述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主张。
电视纪录片与电视专题片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七讲电视文艺专题片的创作教学目标:1、知道电视专题片与电视纪录片的概念和区别2、知道电视专题片和电视文艺专题片的概念3、了解电视文艺专题片的类型4、掌握电视文艺节目创作流程5、知道电视解说词与画面之间的关系6、了解解说词的主要作用教学重点:电视文艺节目创作流程教学难点:电视专题片与电视纪录片的区别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自学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新课教学第一节电视专题片与电视纪录片“电视文艺专题”这种称呼是中国艺术创作领域一大特色,国外没有“电视文艺专题”这个词。
电视文艺专题这种题材形式形成时间应该是在20世纪70年代,它直接来源于电视专题。
70年代,专题片这种形式已成为各电视台一种主要的创作手段,在当时制作的大量专题片中涌现出不少文艺类专题节目。
在探讨电视文艺专题之前,有必要先探讨同属于纪实作品的电视专题片与电视纪录片之间的关系。
一、电视纪录片与电视专题片的概念“电视纪录片”来源于“电影纪录片”。
电影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艺术形式。
电影纪录片是与电影故事片相对应的一种电影形态。
这一概念引入电视界之后,就成了电视纪录片,构成了电视屏幕上以真实纪录现实生活为己任的电视节目形态。
“电视专题片”,是电视所特有的概念,甚至是中国所特有的要领。
电视专题片是集中对某一社会现象和人生课题给予深入的、专门的报道和反映的电视节目形态。
它是电视屏幕上大量存在的综合性电视节目形态相对应的。
二、电视纪录片与电视专题片的区别尽管它们都取材于真实的现实生活,采用纪实主义创作手法,但它们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创作者思想观点的表达方式不同,电视纪录片创作者的观点较为隐蔽,让事实本身说话,而电视专题片允许创作者在作品中直接阐述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主张。
电视纪录片与电视专题片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点表达不同电视纪录片,是社会生活的客观的再现,主要是再现生活的具体情境,较多地彩用长镜头和同期声展现生活的真实,不允许创作者主观意识的真接表露,主体意识要尽量隐蔽,让事实本身说话。
因此,电视纪录片是一种“以事信人”的电视节目形态。
电视专题片反映社会生活的时候,具有较强主体意识的渗透,较多地使用解说词,直接表现创作者对生活的看法和主张,允许采用表现的手段,艺术地表现社会生活。
因此,电视专题片是一种“以理服人”的电视节目形态。
2、时空处理不同电视纪录片,在时空的处理上,一般是“现在进行时”,也就是纪录“正在发生的生活”,甚至是未知最终生活去向的生活。
所以,有人说,纪录征是:跟随、跟随、再跟随。
也就是跟随正在发生中的事件。
电视专题片,在时空的处理上,比较自由,它既可以表现现在时,也可表现过去时,甚至可以表现将来时。
3、镜头运用不同电视纪录片更多地属于新闻的范畴,所以纪实手法较为单一,主要以新闻镜头纪录社会生活,运用跟拍、抓拍、偷拍等拍摄方式。
电视专题片由于表现生活的需要,允许较多地运用象征、隐喻、联想、对比、渲染等艺术手法表现社会生活,根据特殊的创作需要,甚至允许在一定程度上的扮演、补拍、追述和摆拍。
4、结构形态不同电视纪录片的结构,一般是以“时间”变化为依据的“纵向结构”;电视专题片,一般是以“空间”变化为依据的“横向结构”。
前者,要纪录生活的流程,故而多以时间为序;后者,因为以思想阐释为主,故而是依据思想的需要而选材,材料与材料之间,都是断裂的、不连贯的材料组合,故而采用的是以空间变化为依据的横向结构。
5、审美方式不同电视纪录片和电视专题片创作的以上不同点,集中体现在创作的审美方式不同。
电视纪录片的基本审美方式是展现生活,纪录片的思想是渗透在对生活的展现之中。
俄国著名作家、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关于“美是生活”的美学思想,正适用于纪录片创作的指导原则。
电视专题片的审美方式是揭示思想,专题片的生活是被思想统帅着的,一切生活画面都是为说明某种思想服务的。
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著名的对美的论断“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正适合于专题片的指导原则。
第二节电视文艺专题片的概念和类型一、电视文艺专题片的概念电视专题片是指主题相对统一的电视节目。
也就是说,专题片是指围绕某个主题作较全面、较详尽、较深入表述的节目。
由于专题片节目可以运用电视所提供的各种手段、技法进行节目制作,因而被认为是一种较能发挥电视优势的节目形式。
电视专题片就其题材而言,可以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艺术、体育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中国电视专题节目创作实践中,电视专题节目常常是围绕某一个对象,如单位、事件、景区、人物、物品来安排内容、展现主题。
按其表现内容的的不同,电视专题节目又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新闻性专题、政论性专题、知识性专题、教育性专题、文艺性专题、服务性专题等。
电视文艺专题片是电视专题片中的一个分支,是指运用电视视听语言进行艺术创作,以反映文化艺术信息、活动、人物,分析评介展示文艺作品为主要内容的电视专题节目。
电视文艺专题中的“文艺”,指的是电视文艺专题内容题材上指向和集中在文艺活动、文艺人物、文艺作品。
同时“文艺”还指通过对文化艺术内容的反映和表达,电视文艺专题片自身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性。
因此,电视文艺专题也是电视文艺节目中的一个分支。
电视文艺专题在反映以文化艺术为主的社会生活时,并不是机械、呆板地再现,而是艺术地再现和表现。
它必须以审美功能为基础,追求一种精神的升华,显示一种审美的愉悦。
二、电视专题片的类型电视文艺专题节目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每种类型大致是以片中表现的内容来划分,即人物类、作品类、活动(现象)类和作品串编类。
1、人物类文艺专题节目中的人物类,是指以艺术家个人为拍摄对象的片子。
这类片子在文艺专题中数量很多为,如中央电视台的《歌坛长青树——李光羲》、《与吴冠中对话》、《祖国大地的儿子——作曲家李焕之》、《中国之悲鸿》、《永恒的瞬间——记沙飞》、《雕塑家李焕章》等。
在人物类文艺专题片中,也有以某几个人物为表现对象的,比如上海东方电视台拍摄的反映电影导演汤晓丹、其夫人和两个儿子汤沐海、汤沐黎的《汤氏人家》。
也有以某一个团体为表现对象的,如中央电视台的《北京人艺45年》,是反映北京人民艺术剧院45年来的创作道路和艺术成就的。
这类片子的共同特点是,选择的往往是艺术上有成就的艺术家,以其生命中某一个阶段或某一个或几个作品为主,串起艺术家整个的人生,让观众在了解其艺术作品的时候,了解艺术家高尚的人格和精神追求。
人物类电视文艺专题片相当于一部艺术家的微型个人传记,在创作中通常要将历史资料和对主人翁的采访相结合,以解说员的画外解说和主人公面对镜头讲述历史相结合,运用音乐、音响等综合手段讲述一个人的故事。
人物类文艺专题片的特点是以艺术家为中心人物,以展示他的人生道理和人格魅力为主要内容。
在这类片子中,他的艺术作品只是其人生的一部分,而他的生活、感情、家庭等也都是其人生的重要部分,这类片子的特点往往有一定的故事性,是一部讲述艺术家及其人生和艺术的故事。
2、作品类文艺专题片中的作品类,是指以艺术作品为主,通过对某些艺术作品的展示、介绍、赏析,引出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同时让观众得到艺术的欣赏。
在文艺专题片中,作品类也有相当数量。
如中央电视台的《特殊航空件——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就是介绍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于卫国战争时期的一部交响乐名作;浙江电视台的《鹧鸪飞》是介绍江南地区广为流传的著名笛子曲《鹧鸪飞》等。
除了单个作品以外,从艺术史的角度介绍艺术作品的专题节目,也属于作品类的文艺专题节目。
如对一种艺术流派、某个时期的艺术作品,或某种艺术形式的发展历史作介绍。
如《中国电影》介绍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及代表作品;《中国京剧》介绍我国的国粹京剧的发展历史和剧种特点;《西方艺术的里程碑》则是全面介绍文艺复兴时代的整个西方绘画。
作品类文艺专题片的特点是,片子的中心内容是某一个或某一些具体的艺术作品,同进,围饶具体作品展开叙述和评论。
一般来说,如果是单个作品,片子中除了谈其思想性艺术性之外,往往会讲述一些有关这部作品的相关故事;如果是某个历史时期或某种艺术流派的艺术作品,片子对作品的叙述会更偏向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等方面。
3、活动(现象)类文艺专题节目中的活动(现象)类,是指以某项文艺活动或某种文艺现象为内容的片子。
可以是一次文艺演出活动,也可以是一个作品的创作过程。
如山东电视台拍摄的《三千里路情与歌》,是表现总政艺术团离休干部艺术团到山东老区义务演出这件事;上海东方电视台的《一部巨片的诞生》,是表现谢晋导演影片《鸦片战争》的一些幕后戏和内幕的专题片。
活动类(现象)类文艺专题片的特点是,以艺术活动或艺术创作现象为中心进行拍摄,并通过事件透视出事件的意义,或对事件加以分析,使其上升到文艺的层面。
4、串编类文艺专题节目中的串编类是指运用剪辑及其他手段对某些成品电视节目进行内容和结构的重组,以形成新的作品,或将已经播出过的节目经过重新编排和包装,变成新节目再次播放。
如中央电视台曾将1983年到2002年这20年春节晚会的演出节目重新串编,加上对当事人的采访而成为一部作品,放在综艺频道以《春节联欢晚会精粹》的名目再次播放。
串编类电视文艺专题片优点是,对观众来说,可以看到自己喜欢的老节目,对于电视台来说可以做到节目资源的充分利用,而且由于串编节目不需要重新拍摄,可以节约大量的制作经费,所以从制作上说,串编节目是一种低成本、高回报,具有重大价值的节目类型。
第三节电视文艺专题片的创作流程通常,根据节目制作过程的不同特点和性质,把电视节目制作流程分为三个大的环节:前期准备阶段、采访拍摄阶段、后期制作阶段。
一、前期准备阶段电视文艺专题片创作的前期准备阶段,包括深入生活、了解文化艺术生活实际、了解观众需求、积累素材,形成选题;对选题涉及内容和对象进行初步采访,以确定主题;写出初步创意脚本方案和拍摄计划草案;与拍摄对象协商拍摄计划,最后确定拍摄计划。
1、深入生活、形成选题;初步采访、确定主题。
文艺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人的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是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电视文艺专题的创作者,需要从生活中获得一切题材、主题、内容和形式的原料,充实自己的心智,汲取激情和灵感。
我们要使得电视文艺专题节目具有独特的视角和气质,以亲和的心态、平视的眼光来看待题材、人物,没有生活的历练也是难以达成的。
电视人的工作性质是大众传播,它决定了我们必须善于和人打交道。
因为采访的主体是人,善于和人打交道的记者和编导,采访一定会成功。
我们应该注意,在你接触被采访对象时,尤其是前期准备的采访,应当注意交流,拉近与被访对象的距离,建立融洽的关系,以便我们摸清对方的性格、思想,调动被采访者积极配合采访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