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四季更替》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2
《四季更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对四季更替的形成原因进行猜测;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流,并能对别人的研究结论提出质疑。
2.保持和发展想要了解新事物、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
3.知道四季的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一、教学重难点重点:层层揭示四季更替的形成原因。
难点:理解四季变化与地球公转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你知道一年有哪几个季节吗?没错!春夏秋冬(出示图片),四个季节。
春天过后是哪个季节?对,夏季。
夏季过后呢?秋季,秋季过后呢?没错!冬季。
一年又一年,四个季节循环往复的出现,我们把它叫做四季更替。
同学们你知道为什么一年会有春夏秋冬,想知道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四季更替是怎样形成的。
(课题)(二)猜测推断1.你们都亲身经历过春夏秋冬,在探究它们的形成原因之前,请同学们说一说四季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没错是温度。
正是因为一年四季温度高低的变化导致了四季四季景观的不同。
那同学们,想一想,温度的高低变化与什么有关系呢?刚才同学们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还有了解的一些科学知识做出了猜想,我们一起来看正北小学的同学是怎样想的呢?(播放视频两个)(1)太阳温度升高导致地球温度升高。
(2)地球离太阳的远近所致刚刚两位同学的想法正确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播放视频1)看来第一问同学的猜想不正确,在探究第二位同学之前,我想了解一些太阳的地球的相关知识(播放视频2)通过视频,我们发现第二位同学的想法也是不正确的。
那一年四季温度的高低到底与什么有关呢?我们一起来看几个现象。
(播放直射与斜射实验)通过视频,你发现了什么?原来地球上的温度与阳光的直射和斜射有着密切联系。
阳光直射,地面获得热量大,温度就高,阳光斜射我们,地面获得热量就小,温度就低。
所以说,正是因为一年中太阳的照射发生变化才使得地面温度发生高低变化。
16. 四季更替-青岛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四季的来龙去脉,明确四季更替的原因;2.掌握表示时间的方法,了解地球公转、自转的概念;3.了解气候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关注天气的好习惯;4.能够用自己的话正确地陈述天气现象,形象地描绘四季的感受和变化。
二、教学重点1.认识四季和四季变化的原因;2.掌握四季的特征和表示时间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明确地球公转自转的概念;2.学会根据温度、天气、植物等变化判断季节。
四、教学内容1. 学习四季更替的原因1.地球的公转和自转。
–阐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2.地球的倾斜和不同地区的位置。
–通过实验或图像,让学生明确地球的倾斜对季节的影响。
–比较不同地区在同一时间的温度、阳光照射和白天时长等情况,了解季节的不同。
2. 季节的特征和表示时间的方法1.春季。
–特点:气温逐渐回暖,植物开始发芽生长。
–表示时间的方法:2月至4月。
2.夏季。
–特点:天气变得炎热,雷雨频繁。
–表示时间的方法:5月至8月。
3.秋季。
–特点:气温开始下降,植物开始生长,果实成熟。
–表示时间的方法:9月至11月。
4.冬季。
–特点:天气寒冷,阳光照射时间短。
–表示时间的方法:12月至1月。
3. 气候与生活1.天气和生活的关系。
–讲述天气变化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培养关注天气的好习惯。
2.气温和植物的关系。
–比较不同季节的植物生长情况,了解植物对气候的适应和影响。
4. 四季变化的感受和变化1.不同季节的感受和变化。
–让学生形象地描述四季变化的感受和变化,启发学生用多元化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五、教学方法1.教学法。
–结合图像、实物或实验,生动形象地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四季更替的原因和特点。
–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合作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力。
2.学情调查法。
–通过问卷、访谈、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对季节、天气和生活的关系的理解和认知。
六、教学评估1.进行学生诊断,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难点。
《科学》四年级下册《四季更替》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一)引导经历“四季更替”成因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方法,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四季循环的变化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四季循环的模拟实验,并学会对自己的思考进行反思。
(二)体会宇宙间的天体都是运动的,而且运动是有规律的。
在探究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乐于和同学交流合作。
(三)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理解四季的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层层揭示四季更替的形成原因教学难点:理解四季变化与地球公转之间的关系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呼啦圈、铁架台、手电筒等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一年有哪几个季节?学生说完春夏秋冬后,师出示图片。
问春天过后是?夏天过后是?----一年又一年,四个季节循环往复的出现又叫四季更替。
2.小结:四个季节循环往复的出现又叫四季更替。
屏幕出现课题。
(二)提出问题关于四季更替这一自然现象,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吗?刚才这位同学说了,想知道为什么一年会有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现象,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四季更替是怎样形成的,这个问题研究明白了,就可以解答其他同学的问题了。
师出示黑板上的标题。
(三)猜测推断同学们四季更替是怎样形成的呢?你能不能先来猜想一下?刚才这些同学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还有了解的一些科学知识做出了猜想,那他们的猜想测到底对不对呢,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踏上探究的旅程,研究四季更替的形成原因,相信同学们很快就知道答案了。
〔设计意图〕前三个环节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初始环节,对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维训练,能从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四季更替这个每个孩子亲身经历的自然现象提出问题。
并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猜测,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经历猜想、表达、倾听、交流的科学学习过程。
(四)探究四季更替产生的原因〔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也可以说是从结果入手探究成因,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去推理:层次一:体会温度高低变化引起四季景观的不同。
小学科学11四季更替(教案)小学科学教案:四季更替一、教学目标:1. 了解四季更替的原因和特征;2. 掌握四季更替的周期和顺序;3. 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学生对不同季节的认知和感知能力。
二、教学准备:1. PPT或课件;2. 图片或实物展示四季的变化;3. 地球仪或模型;4. 学生绘画用纸和颜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展示春夏秋冬的图片,询问学生这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四季”,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每个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2. 探究四季更替(20分钟)2.1 师生共同观察和讨论教师出示地球仪或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地球的形状和旋转。
引导学生发现地球旋转引起了太阳的照射角度的改变,从而导致了四季的变化。
2.2 PPT展示教师用PPT或课件展示四季更替的图片,并解释每个季节的特征和变化原因。
同时,与学生一起讨论每个季节适合进行的户外活动和穿着衣物的变化。
3.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每个小组选择一季进行展示,包括这个季节的气温、天气、植物和动物的变化等。
鼓励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和分享,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实践活动(30分钟)4.1 春季活动:播种和观察教师向学生介绍春季的特点,包括气温回升、万物复苏等。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别用土壤和种子种植一种植物,并在教室内或校园里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
4.2 夏季活动:观察夏天的天气教师向学生介绍夏季的特点,包括高温、多雨等。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夏天的天气现象,比如阳光强烈、雷雨等。
学生可以通过绘画或拍摄照片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4.3 秋季活动:采集和比较叶子教师向学生介绍秋季的特点,包括气温下降、树叶变色等。
引导学生到校园或周边的公园采集各种不同颜色的叶子,并将它们带回教室进行比较和观察。
学生可以用画笔和颜料绘制叶子的颜色,培养他们的观察和绘画能力。
4.4 冬季活动:雪花观察教师向学生介绍冬季的特点,包括气温低、下雪等。
四季更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四季的不同特征。
(2)知道四季的变化与地球的倾斜、公转有关。
(3)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为一年。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提问“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四季循环的现象提出问题。
(2)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四季循环的变化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3)会想办法做四季循环的模拟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运用已有知识对四季更替的形成原因进行猜测,能选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流。
(2)保持和发展想要了解新事物、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是四季形成的主要原因。
2.教学难点:理解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是四季形成的主要原因。
三、教学准备地球仪、手电筒、搜集有关四季形成的视频,四季更替带来的变化等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中有几个季节?分别是那几个?2.四季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明年呢?后年呢?3.讲述:春、夏、秋、冬循环出现也叫做四季更替。
(板书课题)四季更替是怎样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它的形成原因解决同学们的疑惑。
(二)四季更替带来的变化1.你们认为四季有什么区别呢?2.每年春季生机勃勃、夏季骄阳似火、秋季硕果累累、冬季白雪茫茫,我们在欣赏四季不同的美景感受冷暖差别的同时,你有没有考虑过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四季的变化,四季的形成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有知道的请你告诉大家,如果不知道请你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大胆的做出猜测。
学生自由发言。
(与地球公转有关、与地球自转有关、与太阳的远近有关、与地轴倾斜有关……)(三)四季更替是怎样产生的(验证)师:同学们当中出现了这么多看法,到底谁说的对呢?我们要想得到一个准确的结论应该怎么办呢?1.备材料。
师:做这个实验需要准备哪些实验材料呢?分别用来模拟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年 月 日 ( 宋庄 )小学(六)年级学科:科学 主备教师: 课题:四季更替 课型:新授教材分析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星空和动植物随季节变化的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在前面学的两课中,学生也了解了地球的自转及自转引起的昼夜交替现象,对地球的运动有了初步的了解。
之一切都更利于几分学生研究地球运动的兴趣,让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活动对地球公转及公转引起的四季变化形成整体的、宏观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对自己更替的形成进行猜测,学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经获得的科学资料。
2.通过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能保持和发展相邀了解新事物、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逐步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
3.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愿意合作,能选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流,并能对别人的研究结果提出质疑、自己的见解。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活动,使学生知道四季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活动认识四季变化与地球的公转。
学习难点:学生认识地球公转与四季更替变化关系的学习活动。
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星空和动植物随季节变化的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在前面学的两课中,学生也了解了地球的自转及自转引起的昼夜交替现象,对地球的运动有了初步的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 ◇◇◇◇◇◇◇◇◇◇◇◇◇◇◇◇◇◇◇◇◇◇◇◇◇◇◇◇◇◇◇◇◇◇◇◇◇◇◇◇◇◇◇◇◇◇◇◇◇◇◇◇◇◇◇◇◇◇◇◇◇◇◇◇教 学 程 序一、导入新课:教师与学生谈话交流直接引入本课学习活动。
二、学习新课:1.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活动,交流学生实际观察发现四季的变化,在深入交流中提出问题“那些是由四季更替引起的变化”,使学生回顾和认识更多事物随季节变化的特点。
2.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四季更替的原因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形成的。
教师引导学生在交流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四季更替可能是……”的猜想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大胆、科学、合理的想象,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对猜想和认识达成共识——四季的更替与地球公转有关。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四季更替》教案第一篇: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四季更替》教案《四季更替》教案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太阳地球月亮”中的第3课《四季更替》教学目标:1、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对四季更替的形成原因进行猜测;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经获得的科学资料;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流,并能对别人的研究结论提出质疑。
2、保持和发展想要了解新事物、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在生活中愿意合作与交流。
3、知道四季的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教学重难点:启发学生回忆太阳高度与气温的关系;探究四季的变化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四季更替的资料教师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多媒体教学课件、有关四季更替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模拟四季更替的原因。
教学难点: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倾斜着身子造成的阳光直射位置的变化一、谈话导入:出示四季的图片,观察图片,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一年有4个季节,哪四个季节?为什么大家习惯说春夏秋冬呢?(春天完了是夏……)冬天以后呢?(又是春天)也就是一年四季在不断地?(循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不断循环,四季在不断更替,可以这样理解吗?(同学们的这个发现挺有趣。
)二、探究活动:(一)提出问题:1、师:关于四季更替你有哪些想研究的问题?2、师小结: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这都是和四季有关。
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解决了四季是怎么形成的这个问题,其他问题会不会能迎刃而解?那我们就来研究四季是怎么形成的?(二)大胆猜测:师:同学们都经历过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你们能不能结合自己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大胆地猜测一下四季是怎么形成的?(三)探究四季更替的原因1、学生交流猜测结果。
预设学生猜测的结果:第一种:与地球离太阳的距离有关。
第二种:与地球自转有关。
第三种: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2、自主解疑解疑一:四季的形成与地球距太阳的距离没有关系。
《四季更替》教学设计即墨市第二实验小学:索德金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中的第三课,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星空和动植物随季节变化的特点有了一定的研究,而且在前面两课的学习当中,学生也了解了地球的自转及自转所引起的昼夜更替现象,对地球的运动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一切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研究地球运动的兴趣,让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活动对地球公转及公转所引起的四季变化形成整体的、宏观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对四季更替的形成原因进行猜测;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流,并能对别人的研究结论提出质疑。
2、保持和发展想要了解新事物、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
3、知道四季的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三、教学重点:知道四季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的公转形成的,掌握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难点:明确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是四季形成的主要原因。
五、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观察、记录星空和动植物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并整理有关资料2、搜集地球公转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2、四季成因演示材料。
(手电筒)三球仪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5分钟)1、师出示同一场景一年四季的图片,请学生观察。
思考: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思考后交流。
3、师问题引领:刚才我们欣赏的是同一个地方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
那现在我们这儿是什么季节?接下来是什么季节?谈谈你的发现。
(春夏秋冬周而复始)4、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学习,关于四季的变化你想知道什么问题?预设:1、四季的形成原因2、四个季节是怎么划分的3、每个季节有什么特点4、其他5、确定探究主题,导入新课:刚才,大家提出了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
今天,我们就从这些问题中选取一个进行探究——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四季更替》教案【教材简析】《四季更替》是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太阳地球月亮”中的第3课。
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地球的自转、对地球的运动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再通过逻辑推理和模拟实验对地球公转所引起的四季变化形成整体、宏观的认识。
【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的公转带来四季的变化。
2.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对四季更替的形成原因进行推理、假设;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经获得的科学资料;能设计四季更替的模拟实验。
3.保持和发展想要了解新事物、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能选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流,并能对别人的研究结论提出质疑。
【教学重、难点】1.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对四季更替的形成原因进行推理、假设。
2.能设计四季形成的模拟实验。
【教师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多媒体教学课件、有关四季更替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出示生活现象,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这儿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季)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看日历表,看天气预报,看温度,看果园,通过一年四季的顺序,看人们穿得衣服,看一些植物。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图片,你猜猜这些图片分别代表着什么季节好不好?生:夏季。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师:我们这儿一年有几个季节?(四个)他们出现的顺序怎样?(出示春夏秋冬四个字及箭头)师:冬天完了又是什么季节?年复一年,循环出现。
我们就叫四季更替。
(老师板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6课《四季更替》)师:关于四季更替,你们有疑问吗?生:。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好不好。
师: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你知道的知识,回忆一下,在不同的季节,各种事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以同一种事物为例,说说它在不同的季节是怎样变化的)生:植物的生长周期、温度、天的长短,日出时间、正午时分太阳高度的变化等等。
师:在这些变化中,是不是都因为四季的更替啊。
也就说我们知道了四季的更替原因,就知道答案啦?那同学们猜想一下,为什么会有四季的更替呢?二、猜测假设师:(让学生讨论)课前老师已经让你们去收集一些关于四季更替的资料了。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四季更替》教案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1、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对四季更替的形成原因进行猜测。
2、能选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流,并能对别人的研究结论提出质疑。
3、会查阅、整理资料,能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科学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大胆想象,乐于合作与交流。
2、保持和发展探索地球奥秘的欲望,体会到带球有规律的运动的美和宇宙的神奇。
科学知识:
1、知道一年四季的不同特征。
2、知道四季更替是由于地球公转形成的,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公转周期为一年。
教学重点:知道四季更替与地球公转有关。
教学难点:做模拟实验,验证四季成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手电筒。
学具准备:每组一个地球仪,一个手电筒。
课前交流:
同学们,紧张吗?我给你们讲个笑话吧!我看到每个组桌子上都有一个地球仪,我就讲一个关于地球仪的故事吧!
在一个偏远的学校,来了一个教育检查团,检查团的人来到一个班,指着班里的地球仪问一个学生:这地球仪为什么是斜着的?“不是我弄得。
”学生怯怯的说。
再问另一个学生也说不是他弄得。
这个班的老师来了,听说了这个问题,他认真地对检查团的人说:“确实不是我弄得。
”后来校长知道了,就对检查团说:“我们学校经费有限,所以买来一个次品。
”
笑话讲完了。
我们开始上课吧!
一、上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片吧。
在欣赏的过程中,要养成思考的习惯。
看完之后,你想对大家说什么呢?
对,这幅图片从时间上表现了一年四季的变化。
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每个季节的特点吗?
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真棒,冬天过去了,春天又来了。
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就是这样按照规律不停的循环着,周而复始,这也叫更替。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四季更替。
(板书:四季更替)
二、探究四季成因
1、提出问题,明确探究方向
师:那么关于四季更替,你想了解什么呢?
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那个组的同学先来汇报?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研究价值。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回答这些问题,只要了解了四季更替的形成原因,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猜想与交流
牛顿说呀:没有大胆的想象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
现在老师也给你们一次机会,那你们就大胆的猜测一下,四季更替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大胆猜测。
教师适当板书。
自由辩论。
看来在科学课上仅有猜想是远远不够的,建议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来推理一下,咱们这里的四季最明显的不同是什么?温度不同可能是谁造成的?引导学生用太阳和手电筒的例子解释。
3、认识地球公转
刚才有同学提到了地球的公转。
那么关于地球的公转,你都了解哪些内容呢?询问学生。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段视频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播放课件)
教师讲解:这是一个椭圆形轨道,地球绕着太阳在转动。
我记得小时候学过一首儿歌: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
说的就是这种现象,也叫地球的公转。
我们再来看一下:地球公转的方向是怎样的?(自西向东)
地轴是怎样的?(倾斜的)
它总是指向哪个方向?(北极星附近)
4、探究四季成因
既然大家认为四季更替与地球公转有关系,那么,地球公转是怎样形成了四季更替呢?科学家们为了弄明白一个事物的真相和原理,就要不断地做实验,直到弄清楚为止。
我们也可以学学他们。
我们怎么做合适呢?(模拟实验)
先在小组里设计一下实验方案。
学生汇报实验方案。
学生开始模拟实验。
教师课件展示实验注意问题。
师生交流:刚才通过模拟实验,地球公转的时候,南北半球受阳光的照射一样吗?(不一样)什么原因造成了有时候南半球受光面积大,有时候北半球受光面积大?(公转、倾斜)
6、课件展示地球公转与四季更替的关系
同学们真棒,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资料:(课件展示)
师:地球在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地轴总是倾斜的,并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由于地轴的倾斜,当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南北半球接受阳光的照射程度也不断地变化,有时候南半球多,有时候北半球多,从而形成了寒来暑往的四季。
同学们想一下,假如地轴不是倾斜的,而是垂直的,那又会怎样呢?想不想模拟一下?
(学生模拟)
师:对,如果地轴倾斜了,地球上就没有四季变化了,只有春天或秋天了。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坐上地球船。
我们一起绕太阳转吧。
做好了,地球船要走了。
三、拓展活动
我们中国是一个古老而文明的国家,古代劳动人民不仅勤劳而且智慧,他们根据经验,把四季分成了二十四个节气。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教师播放《二十四节气歌》
关于这方面更多的知识,以及地球运转的更多奥妙,还等着咱们同学继续去研究、去发现。
好了,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