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粗大运动发育规律教学内容
- 格式:ppt
- 大小:553.00 KB
- 文档页数:47
儿童粗大运动发育规律一、仰卧位姿势发育规律:1.头向一侧或正中、屈曲(1个月)2.头向一侧或回旋、伸展(2个月)3.非对称伸展、翻身(3~4个月)4.屈曲、手口眼协(5~6个月)5.四肢自由伸展(8~9个月)二、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②抗重力伸展发育③由低爬向高爬的发育俯卧位姿势发育规律1.TLR姿势,瞬间抬头(1个月)2.臀头同高,TLR姿势,瞬间抬头(2个月)3.抬头45度,两肘支撑(3个月)4.抬头45度~90度,胸离床(4个月)5.抬头90度两手支撑(5~6个月)6.腹爬(8个月)7.四爬(10个月)8.高爬(11个月)14月:手膝关爬楼梯2台阶15-16:倒爬楼梯3台阶三、坐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①全前倾→半前倾→扶腰坐→拱背坐→直腰坐→扭身坐②与平衡反应密切相关③是抗重力伸展以及相关肌群发育的过程坐位姿势发育规律1.全前倾(1个月)2.半前倾(2~3个月)3.扶腰坐(4~5个月)4.拱背坐(6个月)5.直腰坐(7个月)6.扭身坐(8个月)7.坐位自由玩(9个月)9月:坐位自由玩,臀移(向前移动),坐位转圈90度(两侧)11月:坐位转圈180度四、立位姿势运动发育10个阶段阳性支持反射→不能支持体重→短暂支持体重→足尖支持体重→立位跳跃→扶站→抓站→独站→牵手走→独走1.阳性支持反射(1个月)2.不支持(2个月)3.短暂支持(3个月)4.尖足支持(4个月)5.立位跳跃(5~6个月)6.扶站(7~8个月)7.独站(10个月)8.牵手走(11个月)9.独走(12个月)具体每月表现:2月:扶站,足底放平,膝关节屈曲,支持体重3s.9月:扶物站起。
10月:小儿握住大人的食指屈膝跳三次;扶物侧向迈步,扶物下蹲到坐位且不跌倒;扶小儿腋下能够两脚交替原地踏步或者向前走4步;独站保持平衡3秒11月:握住小儿一只手,能够两脚交替原地踏步或者向前走4步;独站保持平衡5秒12月:坐位站起;握住小儿一只手,交替迈步走2米;独走5步13月:捡起玩具,站起来继续走三步,保持平衡;14月:窄基底面支持,跟-趾步态走3米,至少一半路程有手交叉15-16月:扶物上4个台阶17-18月:快走;倒退走(拉或者不拉玩具车);拉手指下楼梯(四个台阶)19-20月:向前跑3米;双脚一前一后站在线上,两脚之间距离小于8cm;21-22月:侧向走3米;走直线(1.8米);23-24月:向前跳(10厘米,保持平衡)双脚起跳向上跳5厘米;向下跳;独上楼梯(四个台阶);25-26月:下楼梯(无辅助);倒走三米(足跟不碰足尖);27-28月:双手叉腰向前走直线(3步);扶墙或者栏杆,一步一台阶,上四个台阶;向下跳(40厘米台阶);29-30月;双手叉腰踮脚走5步;快跑;31-32月:向前跳(0.6米,双足同时起跳与落地);向下跳(0.6米,双脚同时起跳与落地)33-34月:跳跃障碍;双手叉腰踮脚走3米35-36月:独上楼梯39-40月:向前跳70厘米,双足同时起跳与落地41-42月;正确跑步姿势(前后横跨躯干的摆动,躯干前倾)43-44月:单脚跳15厘米;45-46月:跑步两步之内停下,不跌倒;倒退走直线1.2米,脚跟不碰脚趾47-48月:向前跳75厘米;单脚跳五步,换另一只脚跳3-5步51-52月:倒退走直线5步;前翻滚;马步跳走;53-54月:向前跳87厘米;转身跳;单脚跳回;57-58月:踮脚跳59-60月:侧向跳(三个回合)61-62月:交替单脚跳五、步行姿势运动发育婴幼儿特点8项(1)由两脚分开大足距向两脚并拢小足距发展(2)由上肢上举到上肢下降发展(3)由无上肢的交替运动到有上肢的交替运动(4)由肩与骨盆的无分离运动,到有分离运动(5)由小步跑,步幅不一致,到迈大步、有节律的步态发展(6)由缺乏骨盆的回旋到加强骨盆的回旋(7)足尖与足跟接地时间短,主要为脚掌着地(8)站立位的膝过伸展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特点(表格)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7个月8个月9个月10个月11个月12个月15个月18个月2岁双手或前臀支撑,抬头90度,手、口、眼协调随意运动增多,抬头>90度双手或单手支撑,支撑向后成坐位胸部离床手或肘支撑,腰部离床翻身至侧位仰卧位翻身至俯卧位俯卧位至仰卧位扶腰坐独坐手支撑直腰坐扭身坐坐位自由交换体位足尖支持跳跃肘爬,扶站腹爬后退移动、抓站四爬、独站高爬.牵手走跪立位前移、独走独走稳、蹲着玩拉玩具车走、爬台阶跑步、跳踮着足尖走或以足跟走,双足交替下桂。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顺序的规律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的规律是指小儿发育的运动技能和发展步骤,由
大到小,由普通到精细,包括以下内容:
一、体前屈曲的发育
1. 几个月大的宝宝能够在母亲的膝枕中尝试自己的体前屈,两膝上举,屁股直起,脚尖着地,头颈抬起。
2. 五个月大的宝宝能够坚持地在母亲膝枕上放松体前屈,两膝上举,
扶着母亲双手支撑,头可以抬起。
3. 八个月大的宝宝可以自行进行体前屈运动,腹部和胸部离开床底,
头和脖子偏向前方。
二、胯部躯干支撑的发育
1. 九个月大的宝宝可以坐稳,偶尔会拉到胯部躯干,双手手肘不断的
利用躯干支撑。
2. 十一个月大的宝宝可以用两膝和膝盖支撑自己稳定的站立,两肘扶
住床边,双手拉住躯干。
3. 四岁左右的宝宝可以独立站立,双手拿着小玩具,双脚十字平行,
稳定可靠。
三、行走的发育
1. 八个月大的宝宝可以利用椅子,家具和母亲手臂的支撑开始行走。
2. 十个月大的宝宝已经能独立行走,双脚之间保持不懈的支撑,运动仍然僵硬,行走速度缓慢。
3. 两岁左右的宝宝已逐渐掌握走路的技能,双腿可以持续支撑,走起路来稳定可靠,行走速度越来越快。
四、跳跃的发育
1. 十一个月大的宝宝可以利用物体或人们的支撑,慢慢地尝试向上跳跃,贴地跳跃,仍然是半跳半落状态。
2. 两岁左右的宝宝可以拉地板上的椅子,独自跳起,双腿可以协调配合,弹跳的高度和重复的次数比以前有了进步。
3. 三岁以上的宝宝可以拉着另外一个小朋友,双腿落地时可以稳定支撑自己,并且可以比较灵活地跳跃。
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发展心理学》第四章第二节,主要讲述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特点和指导方法。
内容包括:婴幼儿粗大动作的四个阶段、动作发展的关键因素、促进动作发展的有效指导策略。
二、教学目标1. 了解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点。
2. 掌握促进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关键因素和指导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婴幼儿提供有针对性的动作发展指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关键因素及其指导方法。
教学重点: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图谱、教学视频、卡片。
2. 学具:婴幼儿动作发展观察记录表、指导策略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观察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点,介绍关键因素和指导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设计针对不同阶段婴幼儿的动作发展指导策略。
6.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分享观察记录表,互相交流指导策略。
六、板书设计1. 板书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2. 板书内容:a. 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四个阶段b. 动作发展的关键因素c. 促进动作发展的有效指导策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知识,为一名2岁的婴幼儿设计一个促进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方案。
2. 答案要求:包括婴幼儿的基本情况、动作发展现状、指导目标、具体措施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深入了解婴幼儿心理发展规律,提高指导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中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点。
2. 教学目标中掌握促进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关键因素和指导方法。
幼儿园粗大动作教案小班前言粗大动作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帮助幼儿发展身体协调性和大肌肉群的运动能力。
对于小班的幼儿园教师来说,如何设计一份有效的粗大动作教案非常关键。
本文将向您介绍一份适用于小班幼儿园的粗大动作教案。
教案内容基本信息•年龄段:3-4岁•班级人数:15人•教学时间:每周2次,每次40分钟教案目标1.帮助幼儿增强肌肉力量和身体协调性。
2.提高幼儿的大肌肉群运动能力。
3.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4.促进幼儿对身体活动的兴趣和主动参与。
教案内容活动1:跳绳比赛•目标:锻炼幼儿的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步骤:1.给每个幼儿分发一根跳绳。
2.介绍跳绳比赛的规则,例如比赛时间、目标次数等。
活动2:运动场上的大步走•目标:提高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和大肌肉群运动能力。
•步骤:1.在运动场上划出一个直线,让幼儿在直线上进行大步走练习。
2.引导幼儿保持身体平衡,提醒他们保持挺胸、直立等正确姿势。
活动3:套圈游戏•目标: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步骤:1.在操场上放置几个不同大小的圈圈。
2.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套圈游戏。
3.引导幼儿互相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活动4:爬绳子挑战•目标:增强幼儿的肌肉力量和身体协调能力。
•步骤:1.在操场上设置一个稍微倾斜的爬绳子区域。
2.引导幼儿一个接一个地爬上绳子,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和挑战自己。
教案总结通过以上的教案内容,可以帮助小班幼儿园的教师有效地指导幼儿进行粗大动作的训练。
这些活动既能提高幼儿的肌肉力量和协调性,又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实施教案时,教师还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有益的锻炼和成长。
希望本文提供的教案对您有所帮助,祝您的教学工作顺利!。
展能班学年度第学期教学内容教学点第周第课时一、教学领域粗大动作二、教学内容1、训练学生能独立往前跑、跑时转弯,沿线跑、追逐跑、直线跑三、训练目的1、初步学会跑的正确方法与正确姿势。
2、发展学生跑的能力,提高机体的协调性、平衡性,锻炼身体,增进健康。
3、作好补偿教育、锻炼学生敢于运用自己身各个部位来探索不同动作,从中体验运动的快乐。
四、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1、讲清跑(各种跑要求、准备、整理动作)的动作要领。
2、跑前做好基本功,针对每个学生精心设计练习。
3、做好安全保护工作和防范措施。
(2)训练过程:1、讲解各种跑的基本步骤并示范①、独立往前跑:上体稍微向前倾,两臂自然地在体侧前后摆动,两腿自然抽前迈步跑动,向正前方独立自然快跑。
②、直线跑:同①方法,先在地面上画好直线,弱智生沿着直线行跑。
③、跑时转弯:同①方法,围着教室墙内(或操场)向右转,训练学生在跑时转弯。
④、沿线跑:同①方法,在地面上画好所跑的线路,对准目标站立,然后沿线跑到目标跟前。
2、学生模仿练习教师指定模仿的动作跑,不示范,由学生自己去练习。
3、集体训练训练时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不要过分强调技术,要注意趣味性,运动技术由易到难,运动负荷由小到中,防止运动负荷过大,以逐渐提高机体适应能力。
4、个别训练针对生个性差异,严格实行区分对待,使教学满足不同学生需要,吸收到预期的效果。
5、趣味比赛学生分组进行比赛,注意能力好的学生搭配能力差的学生,激发学生兴趣。
展能班学年度第学期教学内容教学点第周第课时一、教学领域粗大动作二、教学内容1、训练学生能换物跑、原地抬高脚跑、障碍跑、跑时转弯三、训练目的1、初步学会跑的正确方法与正确姿势。
2、发展学生跑的能力,提高机体的协调性、平衡性,锻炼身体,增进健康。
3、作好补偿教育、锻炼学生敢于运用自己身各个部位来探索不同动作,从中体验运动的快乐。
四、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压脚、踢脚2、各种跑法训练(一)、换物跑规则:学生手持一轻物跑步,到达规定点,将手中物体按规定放下,同时换拿另一物跑回原地。
简述0~3岁学前儿童粗大动作发展规律
0~3岁学前儿童的粗大动作发展规律如下:
1. 自上而下的发展:从头、颈、腰部的掌握开始,到逐渐掌握上肢和下肢的运动。
2. 发展过程中的运动演变:婴幼儿初期的运动是泛化牵连和多余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能够通过抑制多余运动来实现对特定肌肉群的控制。
例如,初期行走时双手高举、身体前倾,但熟练行走后,双手可以自由活动,身体保持平衡。
3. 运动协调的发展:婴幼儿从最初分离的运动开始,逐渐发展出多组肌肉的协调运动能力。
例如,在行走时双手自然下垂,进一步发展为快跑时双臂协调地摆动。
4. 先取后舍的原则:婴幼儿在粗大动作发展过程中常常先取得某项技能,然后才逐渐学会放弃之前习得的技能。
例如,先能拉着床栏站起来,然后才能从站立位坐下;先能抓取物体,然后才能放下。
婴幼儿粗大动作练习一.婴幼儿粗大动作的范围:0--3 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基本包括抬头、翻身、爬、坐、走、跑、跳、攀登、平衡、投掷等。
二.婴儿粗大动作练习的意义:1.强婴幼儿的体质和机能:能促进婴幼儿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等生理功能,增强人体健康。
2.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助于婴幼儿的骨骼生长。
充分利用阳光和空气的自然因素,能有效的促进婴幼儿的骨骼强壮,身体长高。
3.展婴幼儿的认识潜能、社会行为和良好性格:鼓励婴幼儿坚持参加动作练习,在玩的过程中,小伙伴相互模仿,共同活动,并不断尝试各种活动方式。
三.培养目标:1.学会抬头、翻身。
2.学会四肢协调爬行。
3.学会直立和行走。
4.学会跑。
5.学会跳越。
6.学会攀登。
7.学会玩球类游戏。
四.婴幼儿粗大动作练习的原则:1.循序渐进原则:婴幼儿粗大动作练习要按粗大动作发展的时间顺序和粗大动作技能发展程度有序进行,无法随意选择,更不会跳跃式进行。
2.适宜性原则:婴幼儿处于发育阶段,精力有限,练习时间过长容易疲劳,收效不好。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一次练习5-10min, 以后逐渐增加时间,最多不超过 30min。
3.趣味性原则:婴幼儿粗大动作技能练习时,要努力创造一种快乐的气氛,使婴幼儿感受到运动的乐趣。
4.安全性原则:育婴师要始终全身心的参与、观察、照顾婴幼儿,确保环境的安全、运动设施的安全、游戏方法的安全,切实保障婴幼儿在动作练习过程中的安全。
婴幼儿粗大动作发育规律:运动项目月龄粗大动作发育新生儿俯卧位能抬头 1-2 °抬头 3 月抬头较稳4 月抬头很稳,并能自由转动5 月从仰卧翻到俯卧翻身6 月从俯卧翻到仰卧5 月靠背坐时腰能伸直6 月两手向前撑住后能坐坐7 月独坐时身体略向前倾8 月独坐稳,并能左右转身手支撑胸腹,使身体离开床面并能7-9 月原地转动爬8-9 月用上肢向前爬10-12 月爬时手膝并用8 月搀扶时能站立片刻立11 月独立站立片刻10 月扶着两手向前走走15 月独走很稳18 月跑、倒退走、爬楼梯24 月并足跳,单足独立 1--2s 跳30 月单足跳 1--2 次。
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主要针对03岁婴幼儿的粗大动作发展进行指导,以帮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好地发展粗大动作能力。
教材涵盖了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理论基础、实践操作和家庭指导等方面内容。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婴幼儿掌握粗大动作的基本技能,如爬行、站立、行走、跳跃等;2. 培养婴幼儿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3. 使家长了解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规律,掌握正确的引导和培养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婴幼儿粗大动作的基本技能训练和家庭指导方法的掌握;难点:婴幼儿粗大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婴幼儿运动器材(如滑梯、跳床等)、家庭指导教材;2. 学具:家长笔记、手机或相机(用于记录婴幼儿表现)。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婴幼儿运动器材,引导家长了解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意义;2. 理论讲解:介绍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规律和重要性,讲解家庭指导方法;3. 实践操作:指导家长进行婴幼儿粗大动作训练,如爬行、站立、行走、跳跃等;4. 家庭指导:教授家长如何在家庭环境中培养婴幼儿的协调性和灵活性;5. 随堂练习:家长带领婴幼儿进行粗大动作训练,教师现场指导并纠正错误;6. 作业布置:要求家长在家庭中持续进行婴幼儿粗大动作训练,并记录进展;六、板书设计1. 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重要性;2. 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规律;3. 家庭指导方法与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婴幼儿粗大动作训练计划;答案:根据家长笔记记录的婴幼儿表现,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
2. 作业题目:家庭指导方法实践;答案:家长在家庭中运用所学指导方法,拍摄婴幼儿训练视频,与教师交流反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探讨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相关研究领域,如心理学、生理学等;3. 下次教学准备:根据本次教学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家庭指导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具与学具准备方面,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准备相应的器材和教材,确保婴幼儿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
1岁到一岁半岁粗大动作游戏活动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教育教材《幼儿动作发展与健康》第三章“12岁儿童动作发展”,聚焦1岁到1岁半幼儿粗大动作游戏活动。
详细内容包括基本动作模式建立、动作控制与协调能力培养,着重通过游戏活动提升幼儿爬行、站立、走步等基本动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在游戏中自然地发展基本粗大动作技能。
2. 培养幼儿空间感和身体协调性。
3. 通过集体游戏活动,增强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动作协调性与平衡能力培养。
教学重点:爬行、站立、走步等基本动作模式正确建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彩色软垫、平衡木、大小不同球类、音乐播放器。
2. 学具:每位幼儿一套动作发展玩具包,包括小型滑梯、摇摇马、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开场与幼儿问好,简短介绍今天主题。
通过音乐引导幼儿做简单身体拉伸运动。
2. 游戏活动一:快乐爬爬乐(10分钟)在设有障碍场地上,引导幼儿进行爬行比赛,培养爬行动作及空间感。
3. 例题讲解(5分钟)讲解站立、走步正确动作要领,并进行示范。
4. 游戏活动二:平衡木冒险(10分钟)让幼儿尝试在平衡木上练习站立和走步,锻炼平衡能力。
5.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球类传递游戏,练习投掷和接球动作,加强手臂力量和协调性。
6. 游戏活动三:音乐与动作(10分钟)通过音乐律动游戏,让幼儿随节奏做动作,提升动作协调性。
六、板书设计1. 爬行动作要点:身体贴地,手脚并用。
2. 站立与走步:脚掌平放,身体直立,双眼平视前方。
3. 动作协调性:配合音乐,随节奏做动作。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做“家庭快乐运动时光”,每天至少进行10分钟基本动作练习。
爬行:穿越“枕头障碍”。
站立与走步:练习沿直线走。
投掷与接球:与家长相互投掷小软球。
2. 答案:作业答案以家长观察记录为主,记录幼儿完成动作情况及表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活动中对动作技能掌握情况,针对个别幼儿进行针对性指导。
粗大动作领域活动教案一、引言粗大动作指的是儿童运动中涉及到较大肌肉群和整体身体协调的运动技能。
粗大动作领域活动是学校体育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帮助儿童培养身体协调性、灵敏性和力量,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粗大动作领域活动的教案,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达到身体协调发展的目标。
二、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对粗大动作的兴趣,愿意积极参与粗大动作领域活动。
2.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敏性,培养其良好的运动技能。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通过集体活动促进相互合作和沟通。
4.发展学生的力量、耐力和速度,提高整体身体素质。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本教案将根据学生的年级和程度,设计不同的粗大动作领域活动内容。
每个活动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介绍活动、示范动作、练习活动、巩固活动、总结反思。
1. 活动一:跳绳比赛介绍活动:老师向学生介绍跳绳比赛的规则和要求,让学生了解比赛的流程和评判标准。
示范动作:老师和学生助教进行跳绳示范,展示跳绳的基本技巧和动作要领。
练习活动:学生进行跳绳比赛,分组进行比赛,每个人轮流跳绳。
巩固活动:学生进行自由跳绳,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兴趣进行跳绳练习。
总结反思: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跳绳活动的收获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和进一步提高的建议。
2. 活动二:足球射门训练介绍活动:老师向学生介绍足球射门训练的目的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进行射门。
示范动作:老师进行足球射门示范,展示正确的站位和踢球的技巧。
练习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足球射门训练,每组轮流进行射门练习。
巩固活动:学生进行自由射门训练,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水平进行射门练习。
总结反思: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足球射门训练的经验和教训,提出进一步提高的方法和建议。
3. 活动三:篮球运球比赛介绍活动:老师向学生介绍篮球运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让学生了解比赛的流程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