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公开课一等奖
- 格式:ppt
- 大小:380.50 KB
- 文档页数:11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一等奖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3篇(一)教学设计: 皇帝的新装目的:1. 理解并理解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2. 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表演技巧以及团队合作才能。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 向学生介绍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
2. 故事讲解- 向学生详细讲解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的情节,包括皇帝的虚荣心、小孩子的直率和智慧等。
- 引导学生考虑关于虚荣、直率和智慧的含义,并与他们的日常生活联络起来。
3. 角色分配- 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来扮演,例如皇帝、小孩子、骗子等。
- 提醒学生要仔细观察选定的角色在故事中的行为和言语,以便更好地表演。
4. 分组讨论和演练- 让每个小组根据故事情节进展讨论和排练,确保每个角色都可以理解并准确表达其角色的特点和情感。
-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表演方式和声音,以增加戏剧的吸引力和表现力。
5. 表演展示- 每个小组在班级面前表演他们的角色和故事情节,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参与观看和给予反应。
- 为每个小组的表演提供积极的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6. 总结反思- 与学生一起总结他们对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的理解和体会。
- 引导学生反思故事中的教训和价值观,并与他们的生活经历相联络。
- 鼓励学生考虑虚荣心和老实度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关的实例以加深理解。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表演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力。
2. 搜集学生的反应和考虑笔记,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体会。
3. 向学生提供时机分享他们对课堂活动的总结和反思。
教学资:1. 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的文本材料。
2. 角色扮演服装和道具,以增加表演的真实性和乐趣。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个独立的故事情节,并进展表演。
2. 鼓励学生从其他文化中寻找并分享类似的故事,以促进多元化的理解和尊重。
第22课《皇帝的新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皇帝的新装》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童话的特点,积累生字词。
2. 学习快速阅读,在短时间内迅速浏览全文,了解主要内容。
3. 调动自己的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作者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4.分析人物形象,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5. 深入理解童话的讽刺意蕴和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领会童话的讽刺意蕴。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2. 体会文章所揭示的社会现实。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童话——《皇帝的新装》。
在童话王国的皇家执法部接到了一起报案,报案人称案件的真凶隐藏在这个故事中。
现在,我们有机会化身大侦探,借助这个故事来揭开案件的真相。
大家准备好一起破案了吗(二)预习检测1. 走近作者安徒生(1805—1875),全名是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
他出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 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2.字词积累投影出示以下词语,让学生认读:(1)滑稽(jī) 陛下(bì) 头衔(xián) 骇人听闻(hài)(2)钦差大臣(qīn) 随声附和(hè) 御聘(yùpìn) 勋章(xūn)(3)称职(chèn) 愚蠢(chǔn) 妥当(tuǒ) 炫耀(xuàn)(4)呈报(chéng) 赏赐(cì) 爵士(jué) 滑稽(jī)(三)课文教学学习任务一:梳理案件信息1. 提问:本次案件的线索是什么请在文中标出涉案人员,说说这些人物和“新装"的关系本次案件的线索是“皇帝的新装”,涉案人员有皇帝、两个骗子、老大臣、官员、随员、骑士、百姓、小孩子。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9《皇帝的新装》微型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皇帝的新装》微型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文章的大意。
2、体会语言描写的精妙,品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的内涵。
3、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实事求是、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体会语言描写的精妙,品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分)由评论家张秋生的话:“5岁的孩子倾听安徒生;15岁的少年阅读安徒生;25岁的青年品味安徒生;45岁、55岁的人回味安徒生……这大概就是安徒生永恒的魅力" 老师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皇帝的新装》有新的收获,有更深入的思考。
二、快速读课文,整体感知(4分)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本文主要讲了一个愚蠢的皇帝上当受骗的事。
2、你能把文章的内容凝练成一个字吗?骗3、骗子是怎么骗的?他为什么能够成功行骗?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三、品读人物(10分)我们总是说“言为心声”,面对骗子,这群受骗的的人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想的?明确:心理、语言描写刻画了老大臣、官员的自欺欺人,口是心非,愚蠢无知的丑态要求:1、选取你们组认为最精彩的地方加以赏析2、抓住动作、语言及心理描写分析人物形象3、按照你们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重点赏析语段:“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
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第21、22段)对比阅读:“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重点赏析“哎呀"四、探讨主旨(2分)1、上至皇帝大臣,下至黎民百姓他们为什么不敢说真话?保全皇位,保全官职或者是怕招来杀身之祸。
引用安徒生的话:“这是一个不堪一击的悲剧,谁都看得出,可是谁也不愿意说,可怕,可悲。
第22课《皇帝的新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写法,理解词语的含义。
2. 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从多角度复述故事。
3.分析人物形象,理解童话的讽刺意蕴和现实意义。
4.学习夸张和想象的写作手法,体会其在文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从多角度复述故事。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童话的讽刺意蕴和现实意义。
2.教学难点学习夸张和想象的写作手法,体会其在文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童话故事是我们童年的美好回忆,它们陪伴我们成长,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启示。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世界,学习他的经典作品《皇帝的新装》。
(二)字音教学1. 教师板书重点字词,如:炫耀(xuàn yào)、称职(chèn zhí)、愚蠢(yúchǔn)、妥当(tuǒdàng)。
2.学生齐读字词,教师纠正读音。
3.教师讲解字词的含义,如:“炫耀"是指从各方面特意强调自己,略带夸大自己,看轻别人的意思;“称职”是指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
4.学生分组朗读字词,每组朗读一行,如:滑稽(huájī)、陛下(bìxià)、爵士(juéshì)、头衔(tóu xián)勋章(xūn zhāng)、袍子(páo zi)、不可救药(bùkějiùyào)、骇人听闻(hài rén tīng wén)随声附和(suíshēng fùhè)、忙忙碌碌(máng máng lùlù)、无缘无故(wúyuán wúgù)(三)整体感知1.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这篇童话围绕“新装"写了哪些内容明确:这篇童话围绕“新装”写了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君臣看新装、皇帝展新装、小孩揭新装等内容。
第22课《皇帝的新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童话的文学常识,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讽刺意义。
3. 体会童话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的艺术特色。
4.培养学生敢于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梳理故事情节,理解文章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的讽刺意义。
2. 教学难点:(1)体会童话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的艺术特色。
(2)理解作品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说真话的勇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虚假的事情,有些人会选择视而不见,有些人会选择随声附和,而有些人则会勇敢地站出来揭露真相。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皇帝的新装》就是一个关于虚假与真实的故事。
(2)展示一些与童话相关的图片,如《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作者简介(1)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2)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充满了对人性的关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背景资料(1)本文写于1837年,当时的社会背景对安徒生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2)丹麦人民深受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剥削,而封建统治阶级却穷奢极欲。
四、检查预习(1)字音字形出示词语:笨(bèn) 、赐(cì) 、聘(pìn) 、炫(xuàn) 、称(ch èn) 、蠢(chǔn) 、款(kuǎn)、妥(tuǒ)、智(zhì) 、呈(chéng)、钦(qīn) 、稽(jī) 、圈(quān)、狡猾(jiǎo huá)、陛(bì) 、爵(jué) 、衔(xián) 、勋(xūn) 、袍(páo) 、不可救药(jiù) 、骇(hài) 、和(hè)。
第22课《皇帝的新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讨论人物形象。
2.品读课文,赏析句子,学习塑造人物的描写手法。
3.跳读课文,结合关键词句,分析归纳人们对待新装的态度。
4.悟读课文,反观社会,培养学生坦诚的品质和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情节,体会作者对虚假人物的塑造。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借新装揭露当时丑恶社会现实的深刻用意,鼓励人们审查听闻,尊重事实。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趣谈——快乐导入常言道: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今天我们将要欣赏一出精彩的戏,演员阵容庞大,上至皇帝,下至百姓,个个演技精湛,剧情倒是家喻户晓,一切都得从那个爱新装的皇帝说起。
相信同学们已经猜到了今天的戏了,那就是《皇帝的新装》。
(教师书写课文标题。
)二、速读——梳理内容1.快速阅读课文,争取每分钟400字左右,记录第一次阅读所用的时间。
读后,想想影响阅读速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速读之后圈画关键词句。
2.扫除障碍。
称职(chèn) 钦差(qīn chāi)头衔(xián) 随声附和(hè) 3.这场戏其实就是一场骗局,说说这场骗局的主要情节并复述。
(1)主要情节预设:这部戏讲的是一位昏庸的皇帝非常喜欢新衣服,请两个织工为他织一件奇特的衣服,其实这是骗子的诡计,那件衣服根本不存在。
皇帝派两位诚实的大臣去看新衣的制作情况,但都不敢说实话,最后被一个小孩子说出来了。
(2)复述技巧如果课文写的是一件事情的话,需要体现出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也就是说出记叙文的六大要素。
如果课文介绍的是一个人,需要概括人物的主要事迹及性格品质。
如果课文介绍的是一个物或一处景,需要概括景或物的特点、用处等。
4.理清结构1段:引子——皇帝爱新装2-4段:开端——骗子织新装5-23段:发展——君臣看新装24-33段:高潮——游街展新装34-37段:结局——小孩揭新装行文线索:新装三、品读——感知人物1.这场荒诞的骗局,剧情简单,演员却不一般,他们“演技精湛"。
第22课《皇帝的新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品味细节描写,以朗读加深对人物的理解;2. 体会作品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通过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讽刺意义。
2.难点:引导学生领悟文章所蕴含的哲理,培养学生说真话的品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 展示图片,让学生看图猜故事,如《坚定的锡兵》《丑小鸭》《海的女儿》等,引出安徒生的童话作品。
2.介绍安徒生,他是19世纪丹麦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代表作有《坚定的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
(二)体裁介绍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
童话具有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的特点。
童话常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等生命,使其拥有人的思想感情。
(三)写作背景18世纪末19世纪初,丹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封建统治阶级则挥霍无度。
面对这样的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的民间故事改编,创作了本文。
(四)正音辨义1. 展示词语:炫耀(xuàn) 、称职(chèn) 、滑稽(jī) 、陛下(bì) 、头衔(xián) 、骇人听闻(hài)、钦差大臣(qīn chāi)、随声附和(fùhè)、御聘(yùpìn)、爵士(jué)。
2. 解释词语: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已也跟着说什么,形容毫无主见,一味盲从。
(五)整体感知1. 快速阅读课文,力争每分钟不少于400字,本篇课文共2789字,阅读需7分钟,阅读时,尽量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一边读,一边找出课文的线索与主要人物,试着复述故事的内容。
第19课《皇帝的新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9《皇帝的新装》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作者,了解文体知识。
2.复述故事情节,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1.了解文体知识。
2.复述故事情节,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诗意的童话装点着我们幸福的记忆,欣赏下面几幅优美的图画,看看熟悉吗?(出示幻灯片)生回答:《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师评价:同学们回答得很好,现在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世界,一起分享《皇帝的新装》给我们带来的艺术感受。
二、课文讲授(一)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安徒生(1805-1875)全名:汉斯·克利斯坦·安徒生,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童话作家。
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
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2.文体知识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3.创作背景本文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叶君健译。
有改动。
《皇帝的新装》写于1837年,改编自西班牙的一则民间故事。
当时的丹麦,劳动人民深受本国封建势力和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双重压迫,生活极为艰苦,而统治阶级却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这篇童话将锋芒直指统治阶级,无情地嘲讽了他们的愚昧无知、虚荣腐败,深刻地批判了当时社会的病态。
4.扫清字词障碍。
愚蠢___滑稽___陛下赏赐___爵士___头衔御聘___钦差___勋章称职___称赞___炫耀骇人听闻随声附和辨析词义:称职: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
第22课《皇帝的新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2课《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2024)【教学说明】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想象",《皇帝的新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经典童话。
本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深入研读,感受童话的魅力,领悟其深刻的寓意。
在教学过程中,将以情节梳理、人物分析和寓意探讨为重点,让学生自主探究童话的特点,如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以及鲜明的寓意等。
同时,通过情景化任务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皇帝的新装》是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篇童话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学生大多较为熟悉。
作者通过离奇的想象和夸张的描写,揭示了鲜明的主题,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
本单元的课文体裁多样,包括童话、诗歌、神话、寓言等,对于这类富有想象力的文学作品,应引导学生品味其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深入挖掘文章的多重主题。
【素养目标】1.梳理童话的情节脉络,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了解童话的文体特质。
2.通过分析童话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感受背后的深刻寓意。
3.从不同角度分析“皇帝”“骗子"等人物形象,深刻理解童话主题。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1.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夸张、想象的作用。
2.引导学生领悟童话的寓意,培养说真话的品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情境教学法。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把握故事内容,积累文学常识。
2.阅读课文,梳理故事内容和情节脉络。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展示图片:播放《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等童话故事的图片。
2.提问引导:请同学们说说这些分别是什么童话故事结合这些作品,说说在你们心目中童话有什么特点3.学生回答:学生举手抢答,分享自己对童话特点的理解,如语言生动、情节吸引人、有美好寓意、充满想象和夸张等。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2《皇帝的新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2 皇帝的新装教学目标1.学习快速阅读。
在短时间内迅速浏览全文,了解主要内容。
2.调动学生自己的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作者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重点:学习童话运用想象和夸张手法达到讽刺效果的写法;把握作品的思想意义,培养不慕虚荣、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难点:透过课文中的对比描写和心理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大家以前读过哪些童话?你知道哪些著名的童话形象吗?预设:《海的女儿》中那位为了爱情牺牲自己的美人鱼,《卖火柴的小女孩》中那个在寒冷冬夜寻找温暖的女孩,《丑小鸭》中历经挫折最终变成美丽天鹅的小鸭子,还有《拇指姑娘》那个勇敢坚强的小小女主角。
这些故事都来自我们熟悉的《安徒生童话》。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安徒生的奇幻世界,探索一个新的故事——《皇帝的新装》。
这个故事将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和乐趣呢?让我们一起来发现吧!二、预习检测1.文体知识。
童话和一般的故事有什么区别?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童话的语言通俗、生动,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
童话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以及家具、玩具等都可被赋予生命,注入人的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2.走近作者。
安徒生,丹麦19世纪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代表作有《坚定的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
3.写作背景。
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那时的丹麦还是个君主立宪制国家,丹麦人民深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
4.字词积累(见PPT)三、新课教学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1.这则童话全文约2700字,按照初中生阅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400字的要求,同学们应在7分钟(左右)读完全文。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9《皇帝的新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快速默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感知童话的故事性。
2.通过解说直播画面,分析人物形象,感受童话的趣味性。
3.探究童话主题,理解童话的现实意义,体会童话的讽刺性。
教学重点1.快速默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感知童话的故事性。
2.通过解说直播画面,分析人物形象,感受童话的趣味性。
3.探究童话主题,理解童话的现实意义,体会童话的讽刺性。
4.分析人物形象,感受童话的趣味性;探究童话主题,体会童话的讽刺性。
教学过程一、感知童话,导入新课1、请指出下列图片的出处,并说说他们的共同之处。
2、介绍童话3、作者(安徒生)简介二、创设情境,布置任务1、在童话王国里,有一位酷爱新衣服的皇帝,这天,皇帝请来了两个人为他编织这世上最美的衣服。
为了能够炫耀他的新衣服,皇帝聘请我们班同学作为直播团队,策划一场“皇帝的新装"直播活动,让所有人见证新衣的诞生。
请同学们一起参与这场直播活动。
2、活动任务:①设计直播环节,梳理故事情节;②解说直播画面,分析人物形象;③开启直播访谈,感悟童话主旨。
三、设计直播环节,梳理故事情节;1、快速默读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2、本文的题目是“皇帝的新装”,文中写了哪些与“新装"有关的事?请各用一个字将横线处补充完整。
引子:皇帝爱新装开端:骗子织新装发展:君臣看新装高潮:皇帝展新装结局:小孩揭新装3、从“大臣看新装”“官员看新装"皇帝看新装”几个直播画面中任选一个,撰写解说文案设计并直播。
温馨提示:解说内容时从人物做/看、想、说等方面解说,要有适当的语气;解说人物形象分析运用了什么手法。
4、找出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四、解说直播画面,分析人物形象1、游行大典正式开始,直播引起了上万人的围观。
第19课《皇帝的新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复述《皇帝的新装》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文本分析的方法,深入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故事情节与人物关系的理解: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清晰把握人物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
难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如何引导学生跳出故事表面,运用批判性思维深入分析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和社会现象,如虚伪、欺骗、权力等。
三、教学准备:学生提前思考讨论以下问题1.骗子的起源与动机何在?他们为何选定皇帝作为行骗对象?这背后是否有更庞大的策划者在操控?又是何种原因促使他们构想出如此狡诈的骗局?2.这两个骗子究竟凭借何种手段能够成功地欺骗了众多的人?3.是什么因素让国王如此轻易地落入了骗子的陷阱?未来,是否会有更多的不法之徒瞄准这位国王,企图行骗?4.为何国王对这两位所谓的“功臣"没有产生丝毫的怀疑?5.经历了这次事件后,皇帝是否还会保持每天更换新衣的习惯?而那两名骗子是否会再次现身,企图故技重施?6.在事件的尾声,国王最终会选择惩罚说出真相的小孩、附和的大臣,还是那两位狡猾的骗子?7.在这位国王的治理下,虚伪之风是否会逐渐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一种普遍现象?8.文中第1段、第12段和第36段在整体结构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们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或深化主题有何重要意义?四、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导入:随着秋凉桂香,光明中学即将举办第二届文化艺术节。
七年级文艺部计划以《皇帝的新装》为表演节目,但面临挑战。
我们需助力他们,从角色、服装到剧情,精心策划,让经典故事焕发新生,为艺术节增添光彩。
环节二、教学过程任务一、我是小编剧指导老师王老师正向所有的学生征集剧本《皇帝的新装》。
4、皇帝的新装的教案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的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整个事件的脉络。
2、情感目标:深刻领悟全文的主旨,体会本文的寓意。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体会人物形象,体会寓意三、教学方法:1、自主性学习2、合作性学习3、研究性学习四、教学手段:多媒体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我国古代一些昏庸帝王的,流传至今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故事,导入《皇帝的新装》。
(二)、整体感知1、学生快速跳读全文一遍,给本文加一个副标题“——记一位××的皇帝”。
2、简要复述整个童话故事,理清事件的脉络。
(根据提示)(三)、局部分析,细致品味。
1、看似简单的骗局为什么能得逞呢?(从施骗者、受骗者、行骗道具——新衣三个角度考虑。
)2、能否想一个更好的手段来行骗呢?为什么?3、分析人物形象。
(四)、拓展延伸。
1、让学生给文章结局进行续写或给文章补写一个具体情节。
(培养想象力、联想力)引述爱因斯坦的名言:“没有想象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引导学生去体会这样一个虚构的故事背后所隐含的意义,从而以一种全新的眼光或思路去重新理解自己以前所看过的童话故事。
2、让学生讨论:应该批判谁?应该学习谁?3、本文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自由发言)4、教师归纳、总结。
本文通过一个昏庸无能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出丑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以皇帝为代表的反动统治阶级的虚伪与愚蠢。
同时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5、皇帝的新装的教案一等奖【教学目的】通过品味语言,培养学生创新阅读能力和听说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能力,曲折地表现生活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品味语言入手,理解作品深刻的内涵和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学定向(出示小黑板,学生诵读)。
第22课《皇帝的新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童话的文学常识,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内容。
2. 分析皇帝、大臣、骗子等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讽刺意义。
3. 品味文章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的艺术特色,提高阅读童话的能力。
4. 培养学生敢于说真话的良好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童话的故事情节,把握文章的主题。
(2)分析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讽刺意义。
(3)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童话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新装"的象征意义,深入领会作品的主题。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童话的寓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投影出示:童话里的故事,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但没有别人的提醒,我们察觉不到!同学们,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看看这个故事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二)作者简介投影出示:安徒生(1805~1875),丹麦作家。
代表作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我们在阅读他的作品时,不仅能感受到童话的奇妙,还能从中领悟到许多人生的道理。
(三)童话简介投影出示: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
童话是一种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文学形式,它能够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多彩。
(四)字音教学1. 投影出示:炫耀(xuàn) 称职(chèn) 滑稽(jī) 陛下(bì) 头衔(xián) 御聘(pìn) 骇人听闻(hài) 随声附和(hè)2.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字音,强调重点字音的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