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湿地博物馆
- 格式:doc
- 大小:811.00 KB
- 文档页数:12
中国湿地博物馆结构类型首先,展示型湿地博物馆是以展示和展览为主要功能的博物馆。
这类博物馆通常会将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植物、地貌和文化等进行系统地陈列展示,通过各种展品和展览形式,向观众展示湿地的多样性和美丽之处。
展览中的标本、模型、图片和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可以直观地展示湿地生物、湿地景观的特点和变化。
同时,展示型湿地博物馆还会通过丰富多样的展览活动,如举办主题展览、讲座和教育活动等,吸引公众的关注和参与,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其次,交流型湿地博物馆是以交流和互动为主要功能的博物馆。
这类博物馆注重观众参与,通过展示和互动性质的活动,使观众更好地了解湿地生态环境和动植物资源,从而引发他们对湿地保护的兴趣和关注。
交流型湿地博物馆通常会提供给观众一些互动设施和体验项目,如模拟湿地环境的VR体验、触摸展区、实地考察等,使观众能够亲身参与和感受湿地的魅力。
此外,交流型湿地博物馆还会开展一些社会教育活动,如举办湿地文化节、科普讲座和亲子活动等,以此促进公众的参与和互动。
最后,研究型湿地博物馆是以研究和学术交流为主要功能的博物馆。
研究型湿地博物馆通常会设立一些专门的研究部门,吸引和培养专业人才进行湿地科研工作。
这类博物馆会有相应的实验室、研究设施和数据库等,用于开展湿地生态学、地质学、生物学和环境科学等方面的研究。
同时,研究型湿地博物馆还会主办学术会议、研修班和培训课程等活动,为湿地保护和研究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
综上所述,中国湿地博物馆的结构类型主要包括展示型、交流型和研究型等几种类型。
这些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尽管在功能和形式上有所差异,但都致力于推动湿地保护和湿地科普工作的开展,为公众提供了学习、了解和参与湿地保护的平台。
黄海湿地博物馆景点
黄海湿地博物馆是一个集展览、科普、研学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型湿地博物馆,它位于中国江苏省盐城市。
以下是关于黄海湿地博物馆的一些详细介绍:
1. 建筑特点:该博物馆建筑面积约为16000平方米,特别之处在于它是由中国国内较为少见的火车站旧址改造建成的。
屋面采用了七榀钢管桁架结构,这样的设计不仅具有现代感,还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相融。
2. 自然遗产:博物馆所在的区域是中国第54处世界遗产,也是国内首个滨海湿地型世界自然遗产地。
这里的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潮间带滩涂,对于保护濒危物种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3. 生态价值:黄海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关键枢纽,这一路线上的鸟类受威胁程度非常高,因此保护工作尤为关键。
该地区还是全球数以百万计候鸟的重要停歇地和繁殖地。
4. 文化意义:黄海湿地博物馆不仅是一个自然生态的展示窗口,更是诠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文化空间。
通过参观博物馆,游客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黄海湿地博物馆是一个值得一游的景点,不仅可以观赏到独特的建筑设计,还能深入了解湿地生态的重要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中国湿地博物馆观后感500【最新版3篇】目录(篇1)一、引言1.简述参观中国湿地博物馆的目的和背景。
2.引出该博物馆作为了解湿地知识和文化的重要场所。
二、博物馆的展品及内容1.介绍博物馆内的展品及其重要性。
2.详细描述湿地生态系统展示区,包括水生植物、水禽、鱼类等。
3.介绍中国湿地保护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4.讲述参观者可以参与的互动活动,如VR体验、讲座等。
三、参观者的体验和感受1.描述参观者在博物馆内的体验,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感受。
2.讲述参观者在参观过程中所受到的启发和教育。
3.分析参观者对博物馆的评价和改进建议。
四、结论1.总结参观中国湿地博物馆的主要收获和感受。
2.强调该博物馆在推广湿地知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正文(篇1)在参观中国湿地博物馆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湿地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湿地对于人类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目录(篇2)一、引言1.简述中国湿地博物馆的位置和特点。
2.引出对于博物馆参观后的感受和体验。
二、参观体验1.介绍博物馆内的各个展览区域。
(1)生态保护主题区:包括珍稀物种、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等。
(2)历史文化主题区:展示湿地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如古代水利工程、诗词等。
(3)科技互动区:通过VR、AR等技术,让观众深入了解湿地知识。
2.描述参观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如展品、图片、视频等。
3.讲述参观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博物馆氛围和氛围,如生动、有趣、震撼等。
三、思考与启示1.探讨参观博物馆后对于湿地生态保护和人类文明关系的认识和思考。
2.分析参观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和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3.总结参观博物馆的收获和启示,以及对于未来的展望和期待。
正文(篇2)中国湿地博物馆位于杭州市西湖区,是一座以湿地为主题的博物馆。
该博物馆通过各种展品、图片、视频等手段,生动地展示了湿地生态系统和人类文明的密切关系。
在参观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博物馆的生动和有趣。
中国湿地博物馆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为加强我馆科研经费管理,保证经费有效合理的开支和使用,鼓励专技人员积极承担科研项目,多渠道申请科研经费,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馆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条本办法所称科研经费是指从外部引进并承担和完成各类市级及以上科研任务和技术服务性工作而获得并用于开展科研和技术工作的经费。
第二条科研经费管理使用原则1、坚持专款专用;2、坚持款项使用与项目计划进度相结合;3、在规定的开支允许范围内项目负责人可调配使用经费。
第三条经费到帐后,科研项目所在科室根据项目立项批准通知或合同建立专题经费本并按课题类别编号,财务室根据课题类别及编号建立明细帐户。
第四条科研项目经费使用范围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如下:实验材料费、仪器设备费、差旅费、学术会议费、图书资料费、印刷费、测试、计算分析费、版面费、协作费、查新检索费、实验室改装费等。
具体项目的经费使用范围应按照项目任务书或合同书的预算计划执行。
其中人员费用经课题负责人签字后,须报分管领导审批。
实验材料费包括原材料、试剂、药品等消耗品购置费、实验动物的购置、养殖费、标本、样品的采集加工费和包装运输费等;实验室改装费:为改善资助项目研究的科研条件,对所在实验室进行简易改装所开支的费用。
第五条科研经费的使用应认真执行项目申请书、任务书、合同书所列的经费使用计划,试剂、动物费、小型仪器设备费,都应按计划使用所列支的经费。
第六条我馆对于科研经费提取5%的组织管理费,经费支出按合同约定执行,同时应符合有关财务管理制度,合同未约定的则参照上述规定的范围使用经费。
第七条为促进经费的专款专用,便于管理和监督,每一项课题建立独立帐本或帐页,不同的课题分别以不同的符号标识,A——国家级课题;B——省级课题;C——市级课题。
科研课题所在部门负责将该课题的经费预算方案报财务室,财务室根据预算支出方案分项记帐与决算。
第八条科研项目结束或中止、撤消后,均应根据任务下达单位和项目合同书的要求,由课题负责人会同财务室、办公室等部门进行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决算,并上报相关报表。
中国黄海湿地博物馆结构设计
徐晓明;张士昌;史炜洲;潘钦;倪萍;侯双军;崔家春;巫燕贞
【期刊名称】《建筑结构》
【年(卷),期】2023(53)1
【摘要】中国黄海湿地博物馆在原盐城火车站基础上进行改建,下部结构采用框架+BRB结构,上部屋盖采用大跨度桁架加强网壳结构。
对大跨度屋盖选型优化进行了简化模型对比分析,对格构柱底铰接、刚接方案进行了讨论,对超限判断和应对措施、钢屋盖整体稳定和抗连续倒塌能力、下部主体结构加固方案进行了介绍。
结果表明:桁架加强网壳结构结合了桁架和网壳结构的优势,钢屋盖整体稳定性能和抗连续倒塌性能均较好。
马鞍形屋面相比平屋面,竖向和水平刚度均大很多,结构设计时充分利用桁架加强网壳结构和马鞍形造型的优势,实现了用较小的结构高度实现大跨空间。
【总页数】7页(P29-35)
【作者】徐晓明;张士昌;史炜洲;潘钦;倪萍;侯双军;崔家春;巫燕贞
【作者单位】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318
【相关文献】
1.基于融合性的盐城黄海湿地博物馆展示设计策略研究
2.湿地主题展览策划:以中国湿地博物馆
"湿地红色印记"展为例3.更新中的创新:中国黄海湿地博物馆及盐城国际会议中心(上)4.中国黄海湿地博物馆——现代火车站的活化更新5.更新中的创新:中国黄海湿地博物馆及盐城国际会议中心(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湿地博物馆鸟类物种名录表含全部种类的湿地水鸟:潜鸟目、目、鹳形目、雁形目、鸻形目含部分种类的湿地水鸟:鹈形目、鹤形目、佛法僧目经常栖息在湿地的鸟类:鹃形目、鸮形目、鴷形目、雀形目序号中文名学名英文名潜鸟目GAVIIFORMES潜鸟科Gaviidae (4)1 红喉潜鸟Gavia stellata Red-throated Diver2 太平洋潜鸟Gavia pacifica Pacific Diver3 黑喉潜鸟Gavia arctica Black-throated Diver4 白嘴潜鸟Gavia adamsii White-billed Diver目PODICIPEDIFORMES科Podicipedidae (5)5 小Tachybaptus ruficollis Little Grebe6 角Podiceps auritus Horned Grebe7 黑颈Podiceps nigricollis Black-necked Grebe8 凤头Podiceps cristatus Great CrestedGrebe9 赤颈Podiceps grisegena Red-necked Grebe鹱形目PROCELLARIIFORMES信天翁科Diomedeidae(2)10 短尾信天翁Diomedea albatrus Short-tailedAlbatross11 黑脚信天翁Diomedea nigripes Black-footed Albatross鹱科Procellariidae(8)12 暴风鹱Fulmarus glacialis Pacific Fulmar13 白额鹱Puffinus leucomelas White-frontedShearwater14 曳尾鹱Puffinus pacificus Wedge-tailed Shearwater15 灰鹱Puffinus griseus Grey Shearwater16 短尾鹱Puffinus tenuirostris Short-tailedShearwater17 钩嘴圆尾鹱Pterodroma rostrata T ahiti Petrel黑冠虎斑鳽小苇鳽栗苇鳽[黑头]白鹮彩鹮环颈鸻灰燕鸻。
百科名片:近11平方公里的西溪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国内第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也是国家4A级景区。
建于西溪湿地内的中国湿地博物馆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是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娱乐于一体的专业性博物馆。
馆内情况:中国湿地博物馆是国家林业局批复同意建设的中国唯一的一座国家级的湿地博物馆,馆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主入口东南角紫金港服务区内,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计划投资3亿元人民币,已经于2009年11月2日正式对外开放。
中国湿地博物馆不但是国家林业局对外宣传交往的一个重要窗口,更是展示中国湿地保护成果、普及湿地科普知识的重要场所,也是进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导览和序厅。
她的出现,不但与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组成室内与室外、实景与虚景、历史与现代相结合的湿地生态科普科研基地,也能起到更加深入地探索湿地与人类的关系、诠释湿地的多元价值等多方面的作用。
中国湿地博物馆的建设目标定位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第一标志性建筑,并力争成为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国家级科普性湿地专业博物馆,成为中国开放性湿地研究中心和以湿地为主题的科普教育中心。
其主要功能定位为:宣传、引导、培养和增强人们“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增强受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向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普及和传播湿地科学知识,增强人们对湿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引导人们自觉地去爱惜和维护湿地资源;促进中国湿地生态文化建设,进一步推动中国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
中国湿地博物馆展示内容主要由序厅、中国湿地展馆和西溪湿地展馆三大块组成,其中,序厅介绍湿地基本知识和世界经典湿地;中国湿地展馆是湿地博物馆的最主要部分,主要介绍中国湿地的类型、特点、国内重要湿地及我国开展湿地保护工作的成果等;西溪湿地馆重在突出西溪湿地的个性—城市湿地、次生湿地、人工湿地和人文湿地,主要阐述西溪湿地的历史变迁及其文化,西溪湿地资源状况等。
中国湿地博物馆的受众主要是普通市民和广大游客,在内容的选择和解读、展览的形式表现上,追求的是通俗易懂和轻松愉快。
杭州湿地博物馆简介
杭州湿地博物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路18号,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建筑面积3150平方米,展览面积2000平方米。
杭州湿地博物馆是国内首家以湿地为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
它是展示湿地自然生态景观的窗口,是游客了解湿地知识、提高保护意识的科普场所,也是进行生态旅游的重要景点。
博物馆内设有“杭州湿地”、“水乡风貌”、“植物景观”、“历史文化”等展区,并有多媒体互动设施、多媒体画屏、视频展示系统等。
杭州湿地博物馆以中国传统园林造景手法为基础,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景观,运用现代建筑材料和园林工艺,从建筑与景观设计上形成有机整体。
博物馆采用了半露天的开放式参观方式,用中国传统园林造景手法对室内空间进行处理,营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
博物馆室内空间为上下两层,其中一层为展厅和办公区;二层为展区和娱乐区。
整个展馆按照“生态湿地——人文水乡——历史文化”三大主题设计,分为三个展厅:第一展厅展示自然湿地景观;第二展厅展示人文水乡;第三展厅展示历史文化。
—— 1 —1 —。
参观湿地博物馆湿地是自然界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生态环境,不仅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地,还能够净化水质、调节气候、保持水源和产生氧气等重要功能。
为了更好地保护湿地资源,提高公众对湿地生态环境的认识,各地纷纷建设了湿地博物馆,其中以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的中国湿地博物馆最为知名和具有代表性。
中国湿地博物馆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紫荆山旅游风景区内,是中国首家以湿地为主要主题的博物馆,是一个集展示、研究、教育和保护为一体的综合性湿地博物馆。
博物馆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整个博物馆面积达到了13,000多平方米,展现了湿地生态、文化、历史以及研究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获得了广大游客和科研人员的高度赞誉。
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水面和一条木栈道,仿佛身处于湿地中。
走过木栈道,进入“湿地之春”展厅,这里主要介绍了湿地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以及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等内容。
这一展厅采用了多媒体、声光电等科技手段,让游客身临其境地体验和了解湿地生态环境的特殊性。
接着,是“湿地之美”展厅,这里展示了湿地多彩的风景和壮丽的景致,以及湿地与人类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引领游客走进湿地的美丽之境。
“湿地历史文化”展厅,介绍了湿地相关的历史文化和地理信息。
同时,不少历史文物也被展示在这里,这些文物如古陶器、古钱币、古籍等等,让游客对湿地的历史文化背景有一个更加深入而全面的了解。
除了以上的三个展厅,博物馆的“湿地研究”、“湿地多媒体”、“湿地环保”、“湿地艺术”等多个主题展厅,通过不同的展览形式,呈现了湿地多个方面的精彩内容。
除了常规展览内容外,博物馆还为游客提供了很多互动和寓教于乐的活动,比如观察湿地生态实验、体验湿地文化活动、参加湿地保护志愿者活动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的科普演讲和讲解活动。
博物馆的专家学者会通过讲解和演讲等形式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湿地生态现状和湿地保护策略等内容。
正如中国湿地博物馆的口号“爱护湿地,共建美丽中国”,该博物馆为游客提供了了解湿地保护知识,在实践中积极参与湿地保护的平台。
中国湿地博物馆1. 因为()对二氧化硫比较敏感,花的颜色可随周围空气二氧化硫含量的多少而有所改变,所以称之为敏感植物。
(单选题) (5分)B.海棠花C.月季花D.野菊花)两大类。
(单选题) (5分)B.湖泊湿地和人工湿地C.滨海湿地和人工湿地D.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规定,居住区、文教机关区昼间不超过55分贝,夜间不超过()分贝。
(单选题) (5分)A.30B.40 D.504.( ) (单选题) (5分)A.植物 C.动物脂肪 D.碳水化合物5. ()是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红树林生态系统。
红树林因有防风消浪,固沙保堤的作用而被誉为“海岸卫士”。
(单选题) (5分)B.广西山口红树林湿地C.泰国南部的攀牙湾D.杭州西溪湿地6.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单选题) (5分)B.环境保护部门C.利害关系人D.公民)。
(单选题) (5分)B.从上游到下游,湿地连着你和我C.湿地,我们共同的家园D.湿地与旅游8.以下哪些不属于西溪湿地的民俗活动()。
(单选题) (5分)B.龙舟盛会、民俗野餐D.龙舟盛会探梅赏雪湿地之水,水之湿地。
(单选题) (5分)B.2003年C.2008年D.2012年10. ()是在联合国环境署推动下制定并于1992年6月通过的旨在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资源的法律文件。
(单选题) (5分)A.《人与生物圈计划》B.《巴塞尔条约》 D.《湿地公约》11.)而造成的。
(单选题) (5分)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 D.氮氧化物12. 可能来源于()的无色、无臭的氡气,吸附在空气的尘埃上,人易吸进入肺中,在肺部组织上形成放射性内照射,破坏肺细胞,导致肺癌。
(多选题) (5分)D.木地板)?(单选题) (5分)B.竹基鱼塘C.柿基鱼塘D.桑基鱼塘(单选题) (5分)B.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C.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D.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15. 新疆巴音布鲁克湿地是我国著名的大天鹅种群繁殖地,另外湿地中还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中国湿地博物馆观后感500(最新版3篇)目录(篇1)1.概述:中国湿地博物馆的简介和印象2.博物馆的布局与展示内容3.湿地生态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4.观后感想: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思考5.总结:推荐游览中国湿地博物馆正文(篇1)中国湿地博物馆位于我国湖南省长沙市,是一家以湿地生态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的大厅和精美的湿地生态展示区,让人感受到浓厚的科学氛围和艺术气息。
博物馆的布局合理,展示了湿地生态的丰富多样性。
从湿地的形成、演化到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都做了详细的介绍。
此外,博物馆还通过模拟湿地环境,展示了各种湿地植物和动物的生活状态,让人们能够近距离感受湿地的魅力。
在参观过程中,我对湿地生态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重功能。
同时,湿地也是众多动植物的栖息地,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因此,保护湿地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维护地球生态平衡。
参观完中国湿地博物馆,我深感保护湿地的重要性。
作为人类,我们应该珍惜湿地资源,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湿地保护的投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地球上这片珍贵的湿地资源。
总之,中国湿地博物馆是一个非常值得一游的场所,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能激发人们对湿地保护的使命感。
目录(篇2)1.概述中国湿地博物馆2.展示中国湿地博物馆的亮点3.体验中国湿地博物馆的互动项目4.感受中国湿地博物馆的教育意义5.总结:值得一游的博物馆正文(篇2)中国湿地博物馆位于我国湖南省长沙市,是一家以湿地生态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丰富的湿地生态展区,包括淡水湿地、海洋湿地、城市湿地等多个区域,展示了中国湿地生态的多样性。
博物馆的亮点之一是它的展览内容,涵盖了湿地生态、湿地动植物、湿地环境问题以及湿地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中国湿地博物馆游记
我来到中国湿地博物馆,这是一个集展览、研究、保护和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湿地博物馆。
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宽广的水域,湿地上生长着茂密的芦苇和其他湿地植物。
我感受到了湿地独特的气氛和湿地生态的丰富多样性。
博物馆内分为多个展区,让人们全面了解湿地的特点、形成过程以及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模型,我了解到湿地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栖息地之一,它们不仅可以净化水质,还是众多鸟类和其他动物的栖息地。
博物馆还展示了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通过展示湿地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我明白了保护湿地需要政府、科研机构、NGO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在参观过程中,我还参加了一个互动体验活动,通过模拟湿地保护区的管理,我深刻体会到了保护湿地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在博物馆的周围,还有一片自然保护区,我去那里散步,欣赏湿地的美景。
我看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鸟类在湿地上飞翔,还有一些水生动物在水中活动。
这里的湿地生态系统得到了良好的保护,给人一种宁静和和谐的感觉。
参观完中国湿地博物馆,我对湿地保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保护湿地不仅仅是为了保护自然生态,也是为了人类的福
祉和可持续发展。
我决心将这个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共同为湿地保护事业做出贡献。
中国湿地博物馆近11平方公里的西溪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国内第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也是国家4A级景区。
建于西溪湿地内的中国湿地博物馆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是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娱乐于一体的专业性博物馆。
馆内情况中国湿地博物馆是国家林业局批复同意建设的中国唯一的一座国家级的湿地博物馆,馆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主入口东南角紫金港服务区内,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计划投资3亿元人民币,已经于2009年11月2日正式对外开放。
中国湿地博物馆不但是国家林业局对外宣传交往的一个重要窗口,更是展示中国湿地保护成果、普及湿地科普知识的重要场所,也是进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导览和序厅。
她的出现,不但与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组成室内与室外、实景与虚景、历史与现代相结合的湿地生态科普科研基地,也能起到更加深入地探索湿地与人类的关系、诠释湿地的多元价值等多方面的作用。
中国湿地博物馆的建设目标定位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第一标志性建筑,并力争成为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国家级科普性湿地专业博物馆,成为中国开放性湿地研究中心和以湿地为主题的科普教育中心。
其主要功能定位为:宣传、引导、培养和增强人们“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增强受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向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普及和传播湿地科学知识,增强人们对湿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引导人们自觉地去爱惜和维护湿地资源;促进中国湿地生态文化建设,进一步推动中国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
中国湿地博物馆展示内容主要由序厅、中国湿地展馆和西溪湿地展馆三大块组成,其中,序厅介绍湿地基本知识和世界经典湿地;中国湿地展馆是湿地博物馆的最主要部分,主要介绍中国湿地的类型、特点、国内重要湿地及我国开展湿地保护工作的成果等;西溪湿地馆重在突出西溪湿地的个性—城市湿地、次生湿地、人工湿地和人文湿地,主要阐述西溪湿地的历史变迁及其文化,西溪湿地资源状况等。
中国湿地博物馆的受众主要是普通市民和广大游客,在内容的选择和解读、展览的形式表现上,追求的是通俗易懂和轻松愉快。
形式表现主要达到:强化故事性和情节性、理性材料与感性手段有机结合、创造临场逼真的体验、强化观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并利用高科技手段增强展览的表现力度。
博物馆特色这座投资3亿元的博物馆以“绿丘”为主要意象:完全用绿色植被覆盖的建筑主体几乎埋入人工山丘中,矗立其上的观光标志塔则与“绿丘”呼应,面朝湿地、斜向挑出的圆盘高30多米,既能俯瞰西溪湿地全景,又隐喻为大自然中迸出的新芽。
据介绍,博物馆采用动植物标本与景观、互动技术、特效、影院和实验、演示装置等多元化手段进行展示。
馆内538平方米的科普中心以及4D影院,光电声像技术手段的运用,让湿地与人类的主题变得生动而有童趣。
博物馆分设序厅、湿地与人类厅、中国厅、西溪厅4个主题展厅。
中国厅的设计尤为值得一提——以“浸入式”的场景体验为特色,通过开放式展厅及160度环幕影院等多媒体技术,介绍了中国湿地资源状况、特征及湿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参观者可以沿着广西山口红树林、上海崇明东滩、江西鄱阳湖、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新疆巴音布鲁克及塔里木河胡杨林、青海三江源、云南哈尼梯田7类中国湿地的复原场景,进行湿地的生态之旅。
通过逼真的复原,红树林湿地特有的泌盐和植物胎生现象、三江平原从“北大荒”变身“北大仓”的历史,以及候鸟迁徙的习性、人工湿地与自然湿地间的不同风景等,都可以得到形象认知。
中国湿地博物馆建成开馆设有四个主题展厅作者: 发布日期:2009-11-05 10:26:52 查看次数:452 次摘要:11月2日,位于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的中国湿地博物馆建成开馆,免费接待海内外观众参观。
该馆建筑面积20200平方米,是一家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娱乐于一体的国家级现代化专业博物馆,馆内分设序厅、湿地与人类厅、中国厅和西溪厅四个主题展厅。
中国湿地博物馆建成开馆。
11月2日,位于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的中国湿地博物馆建成开馆,免费接待海内外观众参观。
该馆建筑面积20200平方米,是一家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娱乐于一体的国家级现代化专业博物馆,馆内分设序厅、湿地与人类厅、中国厅和西溪厅四个主题展厅。
中国湿地博物馆投标方案(有大师方案)5月12日,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同意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建立中国湿地博物馆;昨天,中国湿地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评审会又在黄龙饭店紫荆厅举行。
经过22位国内顶尖级专家评审表决,参加中国湿地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竞赛的4个设计方案终于排出了得分名次:日本矶崎新工作室方案排名第一,西班牙C&P国际建筑设计事务所方案排名第二,浙江南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方案排名第三,瑞士马里奥·博塔建筑设计事务所方案排名第四。
根据评选办法,日本矶崎新方案、西班牙C&P方案成为优胜方案。
参加评审会的专家阵容强大。
原建设部副部长周干峙,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时龄分别担任评审组正、副组长。
还有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人大常委毛昭晰,《湿地公约》秘书处亚太区域高级顾问雷光春,原国家文物局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吕济民,中国工程院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主任石玉林,中国建筑设计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崔恺,中国工程勘探设计大师、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沈济黄,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时代建筑》杂志社主编支文军,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韩继红,中科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刘兴土,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博物馆学会会长陈文锦,原市政协副主席、高级工程师卜昭晖,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系教授陆健松,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陆健健,浙江自然博物馆馆长康熙明,浙江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华晨,浙江大学建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余健,杭州市交通研究中心主任陈茜,浙江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副站长、高级工程师韩英,杭州师范学院教授、区域文化研究所所长周少雄,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与管理中心副主任严承高等20位专家学者参加评审。
市领导王国平、许勤华、翁卫军、顾树森、何关新、张建庭、董建平出席了评审会。
评审活动严格按评选办法进行,充分体现了公正、公平、公开原则。
上午,日本矶崎新、浙江南方建筑设计、西班牙C&P、瑞士马里奥·博塔4家设计单位依次作了方案陈述,回答了专家们的提问。
下午,22位专家各抒己见,对4个设计方案逐一进行了点评。
随后,专家们填写了评选意见表,并对4个方案进行了打分。
统计汇总后,评审组当场公布了得分结果,两个优胜方案浮出了水面。
专家们在评审中一致认为,建设中国湿地博物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东南部的西溪旅游服务中心建设中国湿地博物馆,选址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4个设计方案各有长处、各具特色,应充分吸取各个方案的精华,形成一个更加完善、更高水平、更具特色的设计方案,使中国湿地博物馆真正做到“国内领先、世界一流”。
评审结果产生后,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代表市四套班子和全市666万人民,对出席评审会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感谢。
他说,这么多顶尖级、重量级专家学者参加评审会,充分体现了大家对杭州发展的关心、对杭州人民的厚爱。
杭州有一个水域达6.5平方公里的西湖,又有一块面积近11平方公里的西溪湿地,这是大自然对杭州的照应,是老祖宗对杭州的厚爱。
保护好西湖这个“城市之魂”、西溪这个“城市之肾”,是杭州市委、市政府第一位的责任,是每一位杭州人应尽的义务。
我们将在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和各位专家的关心支持下,以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的胆略、气魄、决心和努力,实施好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真正把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打造成为以自然生态为基础,以人文生态为精髓,以休闲旅游为载体,以湿地展示、科普、研究为特色的“世纪精品、传世之作”,成为“湿地天堂、天堂湿地”,为杭州打响一张“金名片”,为人民种下一棵“摇钱树”。
王国平指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要成为湿地展示、科普、研究中心,就必须建好中国湿地博物馆。
我们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集思广益,精益求精,努力把中国湿地博物馆建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湿地博物馆,真正用好中国湿地博物馆这张“金字招牌”。
王国平要求进一步加强对中国湿地博物馆建设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抓紧向社会公开展示4个设计方案,广泛征集市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进一步优化完善设计方案,尽快制订博物馆内部陈设方案,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切实把中国湿地博物馆建设好。
4家国内外知名建筑设计公司参与竞标,22位国内顶尖、重量级的专家学者集中会审,这在杭州的建筑史上并不多见。
在中国湿地博物馆的建设中,杭州正动用了如此强大的阵容。
有位专家说,湿地博物馆很特殊,它不仅要能集中展现湿地文化,其本身也该成为湿地景观和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于是,比起之前落户在杭州的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等“国字号”博物馆,中国湿地博物馆在建筑形态、功能设置和文化元素等方面,都必须有其独特的一面,要有与周围湿地景观有机相融的一面。
为此,我市于昨日召开了中国湿地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评审会,邀请周干峙、毛昭晰、雷光春、吕济民等建筑以及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对四家入围竞标单位提供的方案进行了评审。
经过整整一天的“把脉”,专家们通过投票方式,选出了自己心中最满意的答案。
不过,市委、市政府曾许下承诺,建成后的中国湿地博物馆将是“人民的”,因此也希望能在优化设计方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听取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
据了解,四套方案的公开征集意见活动将于近日安排。
本报今日刊出四套方案的精华部分以及专家点评,关注西溪湿地的读者们,不妨先来议一议。
日本矶崎新方案设计者:矶崎新,日本建筑大师,作品包括日本京都音乐厅、德国慕尼黑近代美术馆、意大利佛罗伦萨时尚纪念馆等。
设计理念:博物馆主体是个“山丘”,几乎整个博物馆被埋入有机形的山丘中,并在其表面设有洞穴似的采光井;山丘内部呈空洞形,通过壳体结构形成大空间;观光标志塔叫“挑盘”,40米高度能轻易俯瞰西溪湿地全景,同时象征大自然孕育出生机勃勃的新芽。
观光标志塔通过螺旋坡道和自动扶梯连通博物馆主体。
整个博物馆由游客中心、展示空间、游船码头、电瓶车服务站、观光标志塔组成,展厅部分由壳体结构形成整体大空间,可根据展览需要,在其间灵活组合。
设计概况博物馆主体的设计以“山丘”作为表现。
几乎整个博物馆埋入有机形的山丘中,洞穴似的采光井将光线引入山丘内。
山丘内部呈空洞型,通过壳体结构形成大空间。
观光标志塔的形象与山丘表面的洞穴刚好相反,似向湿地斜向挑出的圆盘以其独特的造型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40米的高度上能够轻易俯瞰西溪湿地的全景,隐喻代表过去和现状的大自然上蹦出活力无比的新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