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社会公德
- 格式:ppt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32
社会公德的名词解释什么是社会公德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指存在于社会群体中间的道德,是生活于社会中的人们为了我们群体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社会公德是指存在于社会群体中间的道德,是生活于社会中的人们为了我们群体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
社会公德的内容是对公共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出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主要包括:(1)懂文明讲礼貌,尊重他人,和谐相处。
(2)助人为乐,见义勇为。
在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3)爱护公物,不乱写乱画,不损坏公共物品。
(4)保护环境,环境直接影响着社会成员的身体健康,每个公民都应当讲究公共卫生,保护生活环境。
(5)遵纪守法,这是对每个公民的最低要求。
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文明成果的一种沉淀和积累。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基础性。
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在每一个社会都被看做是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是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2、全民性。
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最广泛的群众性和适用范围。
3、相对稳定性。
社会公德作为“多少世纪以来人们就知道的、千百年来在一切行为守则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是人类世世代代调整公共生活中最一般关系的经验的结晶。
4、简明性。
社会公德大多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和风俗习惯的提炼,往往不需要做更多的说明就能被人们理解。
5、渗透性。
社会公德具有广泛的渗透性,它作为调节公共生活的准则,包含着非常广泛的内容,诸如遵守公共秩序,保持公共卫生,敬老爱幼,尊师爱生,言而有信,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礼貌待人,互相谦让,济困扶危,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等等。
分章版本如意老师思修简答题+论述题总结(历年真题)第五章简答题1,简述社会公德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
答: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1)文明礼貌(2)助人为乐(3)爱护公物(4)保护环境(5)遵纪守法2,为什么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答:(1)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2)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人们社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3)有序的公共生活为人们创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4)有序的公共生活体现出人们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的提高,是国家现代化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3,简述职业道德的含义和主要内容答:职业道德的含义: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1、爱岗敬业。
2、诚实守信。
3、办事公道。
4、服务群众。
5、奉献社会。
4,简述形成良好个人品德的意义。
(1)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
(2)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夯实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
(3)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个体精神境界的提升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5,为什么公民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答:(1)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2)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3)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论述题(注:论述题背好关键词,切记结合实际进行扩充)1,什么是家庭美德?联系实际论述加强家庭美德建设的意义。
答:一、家庭美德是调节人们在家庭生活方面的关系和行为的道德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
二、加强家庭美德建设的意义有几个方面:1、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对个体人生的重要意义:(1)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建立美满温馨的幸福家庭,创造和睦的邻里生活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重点提示一、公共生活及其主要特点。
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百接或间接的关系,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为: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3.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二、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的前提;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保障。
三、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其基本特征: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有:1.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
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
2.助人为乐。
当一个人身处困境时,大家乐于相助,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给予热情和真诚的帮助与关怀,这就是助人为乐。
3.爱护公物。
每个有责任心的公民,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要珍惜和爱护,使社会的公用设施得到妥善保护并保持良好状态,这是使公共生活有序进行的基本保证。
4.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主要是指保护目然环境,诸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环境、矿产资源、动物资源等,也包括保护文物资源、文化资源、社会管理资源等人文环境。
5.遵纪守法。
即每个社会成员既要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也要遵守特定公共场所和单位的有关纪律规定。
四、大学生如何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1.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
有关社会公德的大学思修论文社会公德是我们在社会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最普通的行为准则。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公德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社会公德的论文篇一:《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探究》摘要:当代大学生是肩负推动社会发展使命的重要群体,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着重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观念及行为存在的不良现状和产生的原因,并就此提出了几点相应的改善方案。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俗话说,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2001年1月江泽民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以德治国”的科学论断,200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以德治国的思想写入了十六大报告,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德治提高到与法治并举的高度,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加强社会公德教育连续被写入了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和报告。
道德建设对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公德教育是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已经成为当前影响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而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当前中国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大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他们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热心公益活动,乐于助人,能够在行为层面上很好地践行社会公德,这是当代大学生的主流。
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甚至漠视社会公德,只讲个人享乐,无视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社会公德意识淡化有的学生对爱国、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观念不以为然,忽视自己的公共形象,缺乏应有的公德意识,如不注意公共卫生,乱扔废物;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吸烟、打架等也时有发生;上课交头接耳、谈恋爱、接打电话等现象也屡见不鲜;不珍惜公共财物甚至破坏公共财物现象也随处可见;参加集体活动时特立独行、滋扰活动秩序等等也时有发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适用全院所有专业院系(部)______经管艺术系____ __班级17级新闻、金融;会计1、2、3、4、5班;17级国商1、2班物流1、2、3班;酒管1、2班17级电商1、3、5班、艺术教师________ 张苗苗______ ___教案首页重点:1、大学生如何树立合理的就业观;2、大学生如何树立合理的创业观;难点:1、认清就业形势,做好充实准备;2、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思考题:1、面对当今的就业形势你打算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设计?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复习导入】复习上堂课重要内容,导入案例:中国----礼仪之邦,导出本堂课内容。
【告知目的】主要内容:一、社会公德;二、职业道德;教学目标:帮助当代大学生要充分认识法律在社会公德、职业与婚姻家庭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了解职业与婚姻家庭生活中主要法律规范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对于大学生顺利走进职业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课程新授】导入:案例:中国----礼仪之邦第一节社会公德【案例】:高中生接吻镜头被曝光,起诉学校:胜诉还是败诉?2003年某日晚自修,上海复兴中学某班魏杰和小云(化名)在有20多名学生上自修课的情况下,在教室后排发生的亲吻举止被学校监控摄影镜头摄下。
之后,上海复兴中学以《校园不文明现象》为题,集中播放摄录的包括以上行为片段在内的校园不文明现象。
2003年8月,魏杰和小云正式向法院起诉母校,认为上海复兴中学侵犯了其隐私权、名誉权、人格权。
学校认为:在校园公共区域(包括教室)安装监控设备,易于及时发现各类情况,解决问题,以履行其教育管理职责。
法院认为:被播放的二原告的亲昵动作,是在教室这一学校的公共场合中,且有20多位学生在场的晚自修时间内,公开和不避忌的情况下而发生的,原告自己已超越个人空间的领域,该行为不具备隐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