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J10A精细化工导论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2
精细化⼯概论最终版⼀、名词解释:1、表⾯活性剂:是指加⼊少量能使其溶液体系的界⾯状态发⽣明显变化的物质。
2、结构两亲性:表⾯活性剂⼀般都是线性分⼦,其分⼦同时含有亲⽔性的极性基团和亲油性的⾮极性疏⽔基团,因⽽使表⾯活性剂具有双亲性。
3、CMC: 表⾯活性剂分⼦在溶剂中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4、浊点:对于⾮离⼦型表⾯活性剂,其亲⽔性作⽤依赖于醚氧或其他氧氮等杂原⼦与⽔的极性相互作⽤或氢键相互作⽤温度的升⾼溶解度降低⾄⼀定温度以上,⾮离⼦表⾯活性剂⽔溶液将分离出表⾯活性相,外观由清亮变浑浊,这个开始变浑浊的温度就称为浊点。
5、克拉夫脱点:离⼦型表⾯活性剂⼀种特性常数,离⼦型表⾯活性剂在⽔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慢慢增加,但达到某⼀温度以后溶解度迅速增⼤,这⼀点称为临界溶解温度,也叫作Kafft点,Tk或Kp表⽰。
6、HLB:表⾯活性剂分⼦中亲⽔和亲油基团对油或⽔的综合亲和⼒称为亲⽔亲油平衡值.7、精细化率:精细化⼯产品的总值/化⼯产品的总值×100%8、热塑性树脂:是具有受热软化、冷却硬化的性能,⽽且不起化学反应,⽆论加热和冷却重复进⾏多少次,均能保持这种性能。
9、胶黏剂:凡是能将同种或不同种的固体材料粘接在⼀起的物质。
10、ADI(⽇允许摄⼊量):是指⼈⼀天连续摄⼊某种添加剂,⽽不致影响健康的每⽇最⼤摄⼊量,以每⽇每公⽄体重摄⼊的毫克数表⽰。
mg/kg ADI=MNL(最⼤⽆作⽤剂量)× 1/10011、涂料:是涂覆在被保护或被装饰的物体表⾯,并能与被涂物形成牢固附着的连续薄膜。
(指特定的施⼯⽅法涂覆在物体表⾯后,经固化在物体表⾯形成有⼀定强度的连续保护膜,或者形成具有某种特殊功能涂膜的⼀种精细化⼯产品。
)12、两性离⼦表⾯活性剂:指分⼦中同时具有阴离⼦和阳离⼦基团的表⾯活性剂。
主要有咪唑啉型、甜菜碱型、氨基酸型、磷酸脂型。
13、⽯油化学品:在⽯油开采及其制品的⽣产中,需添加多种化学品,这些化学品对提⾼采油率,改进⽣产⼯艺,改善燃料油和润滑油的重量具有重要作⽤。
精细化工导论(Introduction of fine chemical engineering)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263J10A学分数: 3.0 总学时:51 学时分配:讲课34/自主学习17适用专业:应用化学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二、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对精细化工领域的概况有所了解,基本掌握各种精细化工产品的合成及配方原理,了解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和作用机理,能够应用精细化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课堂讲授的知识,打好基础,而且应特别种注重参考和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拓宽知识面。
要求学生将已学过的各科知识融入本课程,以期在广泛汲取的前提下向知识的深化迈进。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1、前言(2学时)了解:《精细化工导论》的整体内容,明确学习本课程的方法、意义、目的。
2、各部分精细化工产品的分类、特点、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46学时)(1)香料与香精(6学时)了解:各类香料及其分类,性质,生产工艺,应用范围,未来发展趋势。
(2)表面活性剂和合成洗涤剂(6学时)了解:各类表面活性剂及日用洗涤剂的分类、基本性质、制备工艺、应用、发展趋势。
(3)食品添加剂和饲料添加剂(6学时);了解:各类添加剂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4)造纸化学品与皮革化学品(6学时)了解:各类造纸化学品与皮革化学品助剂的分类、性质与用途及发展方向。
(5)合成材料加工助剂(8学时)掌握:加工助剂分类及原理;了解:各类合成加工助剂基本性质、应用与发展方向。
(5)功能高分子(6学时)掌握:功能高分子的分类及功能原理;了解:各类功能高分子的性质、用途与发展趋势。
(6)其它精细化工产品(8学时)掌握:胶粘剂、涂料使用原理;了解:胶粘剂、涂料、染料、油墨的分类、性质、用途与发展趋势。
3、考试(3学时)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采用讲授、引导、启发、讨论、讲授、自学多种方式结合的方法,使该课程对学生真正有益,为学习精细化工工艺学和精细化学品化学奠定基础。
《精细化工概论》教案课程代码:课程名称:精细化工概论/ Fine Chemistry Introduction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先修课程: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物理化学、化工原理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开课部门:班级:教师:单位:邮编:电话:Email: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本科学生。
精细化工工艺课程是工科高等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精细化工)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精细化工工艺学是指从初级原料到精细化工产品的加工方法和过程。
其方法和过程可以采用化学反应,也可采用复配技术。
本课程重点讲述食品添加剂、胶粘剂、涂料、油墨、部分日化产品等的原料、合成原理、工艺过程、主要操作技术和产品的性能、用途等。
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和新品种的开发奠定必要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内容1.1 精细化学品的定义1.2 精细化工的分类1.3 精细化工和精细化工产品的特点1.4 精细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5 精细化工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教学要求: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及其在培养材料专业工程技术人才中的地位、作用;了解精细化工的形成与发展。
掌握精细化工定义、分类与特点。
重点:精细化工分类、特点及精细化工工艺学的内涵。
《精细化工概论》教案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表面活性剂(6学时)2.1 表面活性剂基本概念2.2 表面活性在溶液中的性质2.3 表面活性剂物性常数2.4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2.5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2.6 两性表面活性剂2.7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2.8 特种表面活性剂教学要求:了解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定义、分类、性质。
重点:各类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及合成。
《精细化工概论》教案第二章表面活性剂(1)《精细化工概论》教案第二章表面活性剂(2)《精细化工概论》教案第二章表面活性剂(3)教学内容及参考学时(第3章)第3章日用化学品(2学时)教学内容3.1 洗涤剂3.2 化妆品教学要求:了解化妆品和洗涤剂的基本组成,掌握化妆品和洗涤剂生产的基本工艺。
精细化工导论教学设计1. 课程背景介绍精细化工是化学工程和材料科学领域的重要分支,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包括化学工程、材料科学、物理学等。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介绍精细化工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现代化工技术。
同时,通过探究实际应用案例,鼓励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2.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1.理解精细化学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精细化学品的常见生产工艺和技术。
3.了解精细化学品在工业应用中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4.发展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教学内容和方法本课程涵盖了以下主要内容:1.精细化学品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精细化学品的应用范围和工艺流程。
3.常见的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和设备。
4.精细化学品在制药、医疗、化妆品、食品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5.精细化学品的市场前景和发展趋势。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课堂讲授和PPT展示的方式,介绍精细化学品的基本概念、应用工艺、设备和市场前景等内容。
2.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和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企业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4.讲座: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向学生介绍生产工艺、工业应用和市场前景等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4. 教学评估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将采用以下教学评估方法:1.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反映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作业评分:评估学生提交的作业和实践报告,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
5. 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本课程所需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如下:1.教师:应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
2.学生:应具备基础的数理化知识和一定的英语水平,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和实践课程。
《精细化工导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31013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时/学分:16/1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精细化工方向)一、课程简介本课程简单介绍精细化工所涉及的产品领域、特点以及相关的基础知识。
对相关的学科、本科专业及研究生专业、社会对本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毕业生从事的行业、课程设置、精细化工的产品分类及在国民经济与人民生活中的作用进行介绍,对胶粘剂、涂料、香料、化妆品、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造纸化学品、助剂等学科研究特色领域进行详细讲解。
The particular property,the related product fields and the basic knowledge of fine chemical engineering are introduced simply in this course,which include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for the related disciplines,the undergraduate and master students, and the community.In addition,the industries the graduates engaged in,the curriculums,the fine chemical product classification and its role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s are also introduced.The research features of different disciplines are explained in detail such as adhesives, paints,perfumes,cosmetics,organic solvents,surfactants,paper chemicals,et al.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目的是为化学工程与工艺(精细化工)专业的新生进行专业介绍,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及积极性。
2014---2015学年第1学期课程名称精细化工概论任课教师王开明授课班级煤炭121煤炭121授课时间第1周第2周第周第周第周第周星期四星期一星期星期星期星期第3、4节第1、2节第节第节第节第节9月25日9月29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授课课题第二章无机精细化学品第1节超细化教学目的1.了解超细颗粒的种类和特点;2.掌握超细化工艺流程;3.熟悉几种超细化的应用举例。
教学重点超细颗粒的分类,超细化工艺种类。
教学难点超细化工艺流程教学用具备注第1页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超细颗粒特性超细颗粒制备途径及优缺点超细化之气相法由于中超细颗粒和小超细颗粒很难制得,所以本节所述的超细颗粒材料均是指大超细颗粒。
超细颗粒与一般颗粒相比,由于“表面效应”和“体积效应”,具有熔点低、化学活性高、磁性强、热传导好、对电磁波的异常吸收等奇特性质,为其广泛应用开辟了美好的前景。
超细颗粒的粒径越细,熔点降低越显著。
如金、银、WC、SiC、BN等,在超细颗粒状态下烧结,可以节省能耗、降低制造工艺的难度,更可以获得优异性能。
超细颗粒的直径越小,其总表面积就越大,表面能相应增加,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可以作为化学反应的高效催化剂,也可以用于火箭固体燃料的助燃添加剂。
如Ni和Cu-Zn合金、铝粉或镍粉等。
目前,超细颗粒的制备途径大体上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机械力将常规粉末材料进一步超细粉化;一是借助于各种化学和物理的方法,将新形成的分散状态的原子或分子逐渐生长成或凝聚成所希望的超细颗粒。
前者难以得到微米级以下的粉末,这有待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来实现;后者是当今超细化的主要方法,其最大优点是容易制得超细粉末,具体方法很多,若按原料物质的状态分,可分为气相法、液相法和固相法。
优点缺点固相法(逐渐被淘汰)简单易行,成本低粒径大,粒度和组成不均匀,易混入杂质气相法(难以推广)产品粒径小,粒度和组成均匀,纯度高设备庞大,操作复杂,成本高液相法设备简单,易于操作,成本低产品质量的某些方面赶不上其他方法气相法目前分为:物理气相沉积(PVD)法和化学气相沉积(CVD)法两种。
《精细化工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Generality of Fine Chemicals课程类型:专业技能课课程要求:选修学时/学分:32/2适用专业:煤化工技术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进入21世纪,信息与微电子、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自动化、航空航天及海洋开发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为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和课题,各种精细化学品生产新技术、新概念不断产生,新型精细化学品不断面世。
而当今社会不论是一般的工农业生产、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高新技术领域都已离不开精细化学品,都与精细化工有着密切的相互促进和发展的关系。
因此,为了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特地为煤化工技术专业学生开设了《精细化工概论》这门专业技能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初步了解精细化学品的概念、分类、特点及国内外发展现状;理解和掌握表面活性剂、日用化学品、胶黏剂、涂料、染料与颜料、功能高分子材料、食品添加剂和助剂等精细化学品的分类、性能及作用机理;了解和掌握各种精细化学品的制备及应用,以便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全面的化工专业人才。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在《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化工过程与设备》、《化工工艺设计》等课的基础上开课。
三、课程教学目标1.掌握精细化学品的定义、分类、特点,了解精细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国内外发展状况,具有初步分析和选用精细化学品的能力;2.通过对表面活性剂、日用化学品、胶黏剂、涂料、染料与颜料、功能高分子材料、食品添加剂和助剂等精细化学品性能、生产及应用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精细化学品工业生产的基本理论依据和工艺操作流程;3.通过学习胶黏剂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和工艺,熟悉国家对化工生产、设计、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化工装置工艺与设备的设计方法,具备对现有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实际操作和革新改造的能力;4.通过撰写小论文的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文献检索、中英文资料查询获取有关技术资料等方式,培养学生使用现代工具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5.了解精细化学品的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精细化工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精细化工概论英文名称:Fine Chemicals Industry课程编码:0801047B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总学时:32总学分:2适用专业:化学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基础二、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精细化工概论》课程是化学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化工基础等专业课知识后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课程介绍了传统精细化学品,如表面活性剂、食品添加剂、胶黏剂、涂料、染料等在当今的发展和作用,也介绍了精细化学品在生物、信息、航空航天、自动化、能源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必要的专业训练,使学生了解各类精细化学品的定义、分类、典型品种,熟悉各类精细化学品的用途,理解各类精细化学品的作用原理;掌握各类精细化工产品的化学结构特征、理化性质、代表性合成方法与生产工艺、用途;培养学生具备查阅文献、研究开发精细化学品的思路和方法,为学生将来从事精细化学品生产的常规工艺、常规管理打下初步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一)教学目的使学生熟悉各类精细化工产品的定义、分类、品种;理解各类精细化工产品的作用原理;掌握各类精细化工产品的代表物的结构、制备、性质、用途;了解各类精细化工产品的发展趋势。
(二)教学要求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理解精细化工的概念、特点及分类;精细化工所涉及的领域,精细化工生产的特点;精细化工的经济特性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循序渐进、少而精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着重各类精细化工产品的定义、分类、作用原理;掌握各类精细化工产品的代表物的结构、制备、性质、用途;本课程以课堂讲授教学为主,教学环节还包括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习题,答疑、期末考试等。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教学目标:精细化学品的含义、范畴;精细化学品的特点2、教学要求:理解精细化学品的含义,了解精细化学品与专用化学品的区别;掌握中国对精细化学品的定义、范畴、分类及特点。
精细化工工艺学(Techniques of fine chemical engineering)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262J12A学分数:3.0 总学时:51 学时分配:讲课34/自主学习17适用专业:应用化学先修课程:《精细化工导论》、《精细化学品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二、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课程的基本内容,重点以几大精细化工品的制备原理,合成工艺为实例,将各部分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讲述它们的合成原理、原料消耗、工艺过程、主要操作技术和产品的性能用途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1、绪论(2学时)了解:《精细化工工艺学》的整体内容,明确学习本课程的方法、意义、目的。
2、各部分精细化工产品的工艺学及技术开发(46学时)(1)精细化工工艺学基础及技术开发(4学时)了解:精细化工的生产特点、技术开发的步骤、发展战略。
(2)表面活性剂(6学时)掌握: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及原理;了解:各类表面活性剂及日用洗涤剂的基本性质与合成工艺,以及应用。
(3)合成材料助剂(10学时)掌握:增塑剂、阻燃剂、稳定剂等的制备方法及原理;了解:各类合成加工助剂的基本性质、合成与应用。
(4)粘合剂(6学时)掌握:粘合剂的制备方法及原理;了解:各类粘合剂的分类、性质以及用途。
(5)涂料(8学时)掌握:涂料的制备方法及原理;了解:各类涂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
(6)染料和颜料(8学时)掌握:染料的制备方法及原理;了解:各类染料的结构、性质及用途。
(6)精细化工发展新动向(4学时)了解:各类精细化工产品的未来发展新方向。
3、考试(3学时)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采用讲授、启发、讨论、自学多种方式结合的方法,通过具体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培养学生从事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和新产品的开发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期末考试形式:论文。
精细化工导论(Introduction of fine chemical engineering)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263J10A
学分数: 3.0 总学时:51 学时分配:讲课34/自主学习17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对精细化工领域的概况有所了解,基本掌握各种精细化工产品的合成及配方原理,了解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和作用机理,能够应用精细化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课堂讲授的知识,打好基础,而且应特别种注重参考和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拓宽知识面。
要求学生将已学过的各科知识融入本课程,以期在广泛汲取的前提下向知识的深化迈进。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
1、前言(2学时)
了解:《精细化工导论》的整体内容,明确学习本课程的方法、意义、目的。
2、各部分精细化工产品的分类、特点、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46学时)
(1)香料与香精(6学时)
了解:各类香料及其分类,性质,生产工艺,应用范围,未来发展趋势。
(2)表面活性剂和合成洗涤剂(6学时)
了解:各类表面活性剂及日用洗涤剂的分类、基本性质、制备工艺、应用、发展趋势。
(3)食品添加剂和饲料添加剂(6学时);
了解:各类添加剂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4)造纸化学品与皮革化学品(6学时)
了解:各类造纸化学品与皮革化学品助剂的分类、性质与用途及发展方向。
(5)合成材料加工助剂(8学时)
掌握:加工助剂分类及原理;
了解:各类合成加工助剂基本性质、应用与发展方向。
(5)功能高分子(6学时)
掌握:功能高分子的分类及功能原理;
了解:各类功能高分子的性质、用途与发展趋势。
(6)其它精细化工产品(8学时)
掌握:胶粘剂、涂料使用原理;
了解:胶粘剂、涂料、染料、油墨的分类、性质、用途与发展趋势。
3、考试(3学时)
四、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采用讲授、引导、启发、讨论、讲授、自学多种方式结合的方法,使该课程对学生真正有益,为学习精细化工工艺学和精细化学品化学奠定基础。
五、考核方式
期末考试形式:论文。
结合平时成绩(50%)与期末成绩(50%)评定学期综合成绩。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沈一丁,《精细化工导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
参考书目:钱旭红,《精细化工概论》,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
陈开勋,《新领域精细化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