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布西耶光辉城市案例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69 MB
- 文档页数:31
93ARCHITECTURAL JOURNAL 2012.11建筑学报作者单位:1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北京,100144) 2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100044)收稿日期:2012-09-25ABSTRACT/ Observing Laville Radieuse from angle ofthe system of Le. Corbusier’s writings and the concept of integral urban planning,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book aims at the origin of human habitation problems and bring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social development against the current of times, i.e. appealing the public to be content with “basic happy” on self-restraint and keeping one’s dignity. L aville Radieuse advocates a new city form, which is of cohesive type, high density and high efficiency. Starting from L e. Corbusier ’s pursuit of ideal personality,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cause why Le. Corbusier’s urban concept couldn’t be tolerated at that time.KEY WORDS/ L e Corbusier, L aville Radieuse, selfrestraint摘要/将《光辉城市》放入勒・柯布西耶整体城市规划理念和著述的谱系中去考察,指出《光辉城市》着眼于现代人居问题的根源,提出了逆时代的社会发展理念,即呼吁人们满足于克己的、有尊严的“基本的快乐”,并从这个立论出发,提倡一种内聚式的、高密度与高效的新城市形态,进而尝试从柯布的理想人格追求出发,分析其城市观念不见容于当世的原因。
93ARCHITECTURAL JOURNAL 2012.11建筑学报作者单位:1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北京,100144) 2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100044)收稿日期:2012-09-25ABSTRACT/ Observing Laville Radieuse from angle ofthe system of Le. Corbusier’s writings and the concept of integral urban planning,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book aims at the origin of human habitation problems and bring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social development against the current of times, i.e. appealing the public to be content with “basic happy” on self-restraint and keeping one’s dignity. L aville Radieuse advocates a new city form, which is of cohesive type, high density and high efficiency. Starting from L e. Corbusier ’s pursuit of ideal personality,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cause why Le. Corbusier’s urban concept couldn’t be tolerated at that time.KEY WORDS/ L e Corbusier, L aville Radieuse, selfrestraint摘要/将《光辉城市》放入勒・柯布西耶整体城市规划理念和著述的谱系中去考察,指出《光辉城市》着眼于现代人居问题的根源,提出了逆时代的社会发展理念,即呼吁人们满足于克己的、有尊严的“基本的快乐”,并从这个立论出发,提倡一种内聚式的、高密度与高效的新城市形态,进而尝试从柯布的理想人格追求出发,分析其城市观念不见容于当世的原因。
勒·柯布西耶,光辉城市方案,1930年法国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方案将所有结构物都升起在地面之上,由于把一切都支撑在托柱上,地表面就变成一个连续型的公园,行人可以自由散步。
在光辉城市最终形成之前,勒·柯布西耶还为里约热内卢和阿尔及尔市做出了旱桥式城市的概念规划:他为里约城画出的延伸方案采用一条海岸公路的形式,长约6公里,离地面100米高,在路面之下堆积了15层高的用作居住建筑的“人造场地”,从剖面图上看到整个巨型结构升起在原有城市的平均高度以上;而阿尔及尔市的方案则是一条汽车公路的巨型结构,沿其总长度设置一条同样壮观的“飞檐”,沿着海湾伸展的凹面犹如一个蚌壳的轨迹,房屋在路面下有6层,路面以上有12层,使“旱桥城市”的概念活生生体现出来,各层间隔为5米,每层都是一块“人造场地”,每个单独用户可以在其间随心所欲地建造双层单元。
这一设计既提供了公共的多样化的基础结构,又考虑了个人可以调整的空间。
法国人勒·柯布西耶将工业化思想大胆地带入城市规划.他提出了"光明城市"理论,描绘出城市生活的高级状态."光明城市"理论主张用全新的规划思想改造城市,设想在城市里建高层建筑,现代交通网和大片绿地,为人类创造充满阳光的现代化生活环境.他认为,大城市的主要问题是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过大;城市中机动交通日益发达,数量增多多,速度提高,但是现有的城市道路系统及规划方式与这种要求产生矛盾;城市中绿地空地太少,日照通风、游憩、运动条件太差.因此要从规划着眼,以技术为手段,改善城市的现有空间,以适应这种情况.他主张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建筑高度,想高层发展,增加人口密度.他还认为,交通问题的产生是由于车辆增多,而道路面积有限,交通愈近市中心愈集中,而城市因为是由内向外发展,愈近市中心道路愈窄.他主张中心空地,绿地要多,并增加道路宽度和停车场,以及车辆与住宅的直接联系,减少街道交叉口或组织分层的立体交通.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柯布西埃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是理性功能主义的规划思想,这种思想集中体现在由他主持撰写的《雅典宪章》(1933年)之中。
—希波丹姆斯模式与勒·柯布西耶的光明城市的分析—希波丹姆斯模式在古希腊的城市规划中除了光芒万丈的人文主义和自然主义布局手法以外随着古希腊美学观念的逐步确立和自然科学、理性思维发展的影响。
公元前 5世纪希腊建筑师希波丹姆规划的一种以棋盘式道路网为骨架的城市布局形式。
定义由“西方古典城市规划之父”希波丹姆提出的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与数的和谐,强调以棋盘式的路网为城市骨架并构筑明确、规整的城市公共中心,以求得城市整体的秩序和美的城市规划模式。
这种布局形式在公元前2000多年埃及的卡洪城、美索不达米亚的许多城市以及印度的摩亨朱·达罗城等的城市规划中已经应用。
并在重建希波战争中被毁的许多城市中付之实践,形成体系。
在此之前古希腊城市多为自发形成的,没有统一的规划,自此以后这种城市布局形式被奉为典范。
希波丹姆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图象和数的和谐以取得秩序和美。
城市典型平面为两条广阔并相互垂直的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大街的一侧布置中心广场。
街坊面积一般较小以他主持规划兴建的城市米利都为例最大的街坊仅宽30米、长52米。
希波丹姆根据古希腊社会体制、宗教和城市公共生活要求提出把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住宅区。
住宅区分三种、工匠住宅区、农民住宅区、城邦卫士和公职人员住宅区。
希波丹姆的规划形式主要体现在他本人的实践中。
如公元前475年左右他主持米利都城的重建工作;公元前446年左右规划了雅典附近海港城市庇拉优斯;公元前433年规划了塞利伊城在今意大利。
从那以后,古希腊城市特别是地中海沿岸的希腊殖民城市大都按希波丹姆规划形式建设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普南城。
在此之前古希腊城市多为自发形成的没有统一的规划自此以后这种城市布局形式被奉为典范。
希波丹姆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图象和数的和谐以取得秩序和美。
希波丹姆的规划形式主要体现在他本人的实践中如公元前475年左右他主持米利都城的重建工作;公元前446年左右规划了雅典附近海港城市庇拉优斯;公元前433年规划了塞利伊城在今意大利。
柯布西耶“光辉城市”案例分析9/4/2016成员介绍指导老师:祁丽艳小组成员:项凯潮 201203212张怿譞 201203209郑鲁飞 201203211班级:城规122班目录1理论分析1.1大师简介1.2光辉城市理论2案例分析2.1 昌迪加尔城市规划2.2 巴西利亚城市设计3总结1.1大师简介——柯布西耶PICTURE 勒·柯布西耶(法文:Le Corbusier,1887年10月6日-1965年8月27日,又译柯布西埃,原名Charles-édouard Jeanneret-Gris),法国建筑师、都市计划家、作家、画家,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
路德维格·密斯凡特罗以及弗兰克·洛依德·赖特并称为四大现代建筑大师,是现代建筑派或国际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
1887 出生于瑞士拉绍德封,钟表工人家庭1905~1908 在家乡的一所艺术学校学习,游历欧洲。
1908~1909 在法国建筑师贝瑞的事务所工作。
1910 加入贝伦斯的设计事务所。
1917 定居巴黎,与Ozenfant创始Purism。
1920 创办《新精神》杂志,宣扬抽象艺术1923 发表《走向新建筑》,宣扬现代主义是一种几何精神,一种构筑精神与综合精神,提出“房屋是居住的机器”.“现代社会已经达成这样一个结论,即,为人类建造一个新的家园将成为判定一个文明特性的决定性因素。
随着一种新的住宅形式的诞生,机器时代将迈入第二阶段。
1927 日内瓦联合国总部设计竞赛一等奖。
1929 在普瓦西设计萨伏伊别墅。
1929~1933 设计巴黎救世军收容所和巴黎大学瑞士学生宿舍。
年代不详佛莱别墅(Villa Fallet)1927年国际联盟总部设计方案1928年萨伏伊别墅(Villa Savoy)1930-1932年巴黎瑞士学生宿舍(Pavillion Suisse La Cite Universitaire A Paris)1936年巴西里约热内卢教育卫生部大楼1946-1957年马赛公寓大楼(L’unite d’Habitation ,Marseille)1950-1953年郎香教堂(La Chapelle de Ronchamp)50年代初印度昌迪加尔城市规划1.1.2 大师生平 1.1.3 柯布西耶主要作品1.2“光辉城市” 理论• 1.城市的无度扩张,郊区化“好像炸弹爆炸了,城市向各个方向喷射出去,城市被撕裂成碎块,每一块都毫无意义,散落在郊区的土地上。
柯布西耶的“光明城市”理论实践性思考摘要:本文梳理了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柯布西耶从20世纪初开始构想并不断演进的理想主义城市规划思想,探究光明城市在当时和当下的实践性价值。
关键词:光明城;城市规划;集中主义一、引言集中与分散是城市形态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20世纪30年代柯布西耶提出光明城市概念,极其形象与夸张地刻画了集中主义城市的形态,抛弃了历史与现状的包袱,彻底颠覆了古典城市范式,其影响力渗透到近90年后的今天。
尽管自出世以来便褒贬不一,但笔者认为,抛开社会、政治、文化等历史因素,光明城对城市形态发展方向的预言基本是正确的。
二、柯布的光明城2.1“变革动荡”背景世纪之交西方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生产技术革新导致社会组织方式的变化,引发传统城市与工业城市的矛盾冲突。
人口密度增大、出现工商业和交通枢纽为中心的格局、交通阻塞、环境污染,城市基本形态也不能满足社会生产的需求。
另外,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空前浩劫,欧洲大量城市损毁严重,百废待兴,大批难民难以安置,住房短缺问题亟待解决,这对大规模的城市更新和新建提出要求,现代主义规划理念得以找到付诸实践的机会。
2.2“理性秩序”准则柯布出生于瑞士拉绍德封的一个制表家庭,自幼接触机械技术,培养起了机械美学观点。
在工业革命的背景下,他积极拥抱新技术和大工业时代,提出了新建筑五点,概括了现代主义建筑原则。
用现代技术解决现代技术带来的问题,放大到城市,柯布西耶依然执着于秩序和统一,“当代城市”第一次描绘出理想城市的形态,抛弃历史,关注功能和效率,适应现代社会,城市按照社会阶级划分,提出精英摩天大楼、工人卫星城、公共绿地等构想。
接下来的光明城市,取消了阶级划分,彻底将所有居民混居在公寓里希望通过新的城市格局打破阶级隔离,在公寓中解决日常生活的一切需求。
【1】2.3“城市集中”观点城市必须集中才有生命力。
光明城的功能分区平行带将城市分为8个功能区域,住宅区是城市的几何中心。
勒·柯布西耶,光辉城市方案,1930年法国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方案将所有结构物都升起在地面之上,由于把一切都支撑在托柱上,地表面就变成一个连续型的公园,行人可以自由散步。
在光辉城市最终形成之前,勒·柯布西耶还为里约热内卢和阿尔及尔市做出了旱桥式城市的概念规划:他为里约城画出的延伸方案采用一条海岸公路的形式,长约6公里,离地面100米高,在路面之下堆积了15层高的用作居住建筑的“人造场地”,从剖面图上看到整个巨型结构升起在原有城市的平均高度以上;而阿尔及尔市的方案则是一条汽车公路的巨型结构,沿其总长度设置一条同样壮观的“飞檐”,沿着海湾伸展的凹面犹如一个蚌壳的轨迹,房屋在路面下有6层,路面以上有12层,使“旱桥城市”的概念活生生体现出来,各层间隔为5米,每层都是一块“人造场地”,每个单独用户可以在其间随心所欲地建造双层单元。
这一设计既提供了公共的多样化的基础结构,又考虑了个人可以调整的空间。
法国人勒·柯布西耶将工业化思想大胆地带入城市规划.他提出了"光明城市"理论,描绘出城市生活的高级状态."光明城市"理论主张用全新的规划思想改造城市,设想在城市里建高层建筑,现代交通网和大片绿地,为人类创造充满阳光的现代化生活环境.他认为,大城市的主要问题是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过大;城市中机动交通日益发达,数量增多多,速度提高,但是现有的城市道路系统及规划方式与这种要求产生矛盾;城市中绿地空地太少,日照通风、游憩、运动条件太差.因此要从规划着眼,以技术为手段,改善城市的现有空间,以适应这种情况.他主张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建筑高度,想高层发展,增加人口密度.他还认为,交通问题的产生是由于车辆增多,而道路面积有限,交通愈近市中心愈集中,而城市因为是由内向外发展,愈近市中心道路愈窄.他主张中心空地,绿地要多,并增加道路宽度和停车场,以及车辆与住宅的直接联系,减少街道交叉口或组织分层的立体交通.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柯布西埃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是理性功能主义的规划思想,这种思想集中体现在由他主持撰写的《雅典宪章》(1933年)之中。
柯布西耶“光辉城市”案例分析9/4/2016成员介绍指导老师:祁丽艳小组成员:项凯潮 201203212张怿譞 201203209郑鲁飞 201203211班级:城规122班目录1理论分析1.1大师简介1.2光辉城市理论2案例分析2.1 昌迪加尔城市规划2.2 巴西利亚城市设计3总结1.1大师简介——柯布西耶PICTURE 勒·柯布西耶(法文:Le Corbusier,1887年10月6日-1965年8月27日,又译柯布西埃,原名Charles-édouard Jeanneret-Gris),法国建筑师、都市计划家、作家、画家,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
路德维格·密斯凡特罗以及弗兰克·洛依德·赖特并称为四大现代建筑大师,是现代建筑派或国际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
1887 出生于瑞士拉绍德封,钟表工人家庭1905~1908 在家乡的一所艺术学校学习,游历欧洲。
1908~1909 在法国建筑师贝瑞的事务所工作。
1910 加入贝伦斯的设计事务所。
1917 定居巴黎,与Ozenfant创始Purism。
1920 创办《新精神》杂志,宣扬抽象艺术1923 发表《走向新建筑》,宣扬现代主义是一种几何精神,一种构筑精神与综合精神,提出“房屋是居住的机器”.“现代社会已经达成这样一个结论,即,为人类建造一个新的家园将成为判定一个文明特性的决定性因素。
随着一种新的住宅形式的诞生,机器时代将迈入第二阶段。
1927 日内瓦联合国总部设计竞赛一等奖。
1929 在普瓦西设计萨伏伊别墅。
1929~1933 设计巴黎救世军收容所和巴黎大学瑞士学生宿舍。
年代不详佛莱别墅(Villa Fallet)1927年国际联盟总部设计方案1928年萨伏伊别墅(Villa Savoy)1930-1932年巴黎瑞士学生宿舍(Pavillion Suisse La Cite Universitaire A Paris)1936年巴西里约热内卢教育卫生部大楼1946-1957年马赛公寓大楼(L’unite d’Habitation ,Marseille)1950-1953年郎香教堂(La Chapelle de Ronchamp)50年代初印度昌迪加尔城市规划1.1.2 大师生平 1.1.3 柯布西耶主要作品1.2“光辉城市” 理论• 1.城市的无度扩张,郊区化“好像炸弹爆炸了,城市向各个方向喷射出去,城市被撕裂成碎块,每一块都毫无意义,散落在郊区的土地上。
”• 2.地理空间上的贫富分化,阶级分层与社会不公“劳动阶层、公司职员和女店员都被城市扫地出门,送到铁路沿线的郊区去居住。
早晨、黄昏,劳动阶层、公司职员和女店员们坐在闷罐车厢的边缘昏昏欲睡,沿着铁轨去往城市地带,开始一天的艰辛劳作。
”(《光辉城市》p92)布依松的故事(《书信集》p172)• 3.过度聚集带来的问题:资源浪费,交通阻塞,更新困难新的城市在旧城上面叠床架屋,沿着街道两侧,旧日房屋已经壁立如同悬崖,新建房屋却在其上累加悬崖的高度。
街道生活令人倍感厌倦,吵闹、肮脏、危机四伏。
它们围绕庭院建造。
我的阳光在哪里?今日之日,人们非但没有享受到自由,所见惟有各种各样的奴役而已。
奇怪的是,这种奴役,当事人还纷纷表示赞成,而且已经没有任何限制。
(《光辉城市》p91)“光辉城市”(1930)理论主张用全新的规划思想改造城市,设想在城市里建高层建筑,现代交通网和大片绿地,为人类创造充满阳光的现代化生活环境。
他认为,大城市的主要问题是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过大;城市中机动交通日益发达车辆数量增多,速度提高,但是现有的城市道路系统及规划方式与这种要求产生矛盾;城市中绿地空地太少,日照通风、游憩、运动条件太差。
因此要从规划着眼,以技术为手段,改善城市的现有空间,以适应这种情况。
他主张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建筑高度,想高层发展,增加人口密度。
他还认为,交通问题的产生是由于车辆增多,而道路面积有限,交通愈近市中心愈集中,城市因为是由内向外发展,愈近市中心道路愈窄。
他主张中心空地,绿地要多,并增加道路宽度和停车场,以及车辆与住宅的直接联系,减少街道交叉口或组织分层的立体交通。
光辉城市方案将所有结构物都升起在地面之上,由于把一切都支撑在托柱上,地表面就变成一个连续型的公园,行人可以自由散步。
1.2.2“光辉城市” 理论内容1.2.1“光辉城市” 理论背景1.2.3 “光辉城市”理想面貌在1933年出版的同名著作中,柯布西耶描述了他所设想的“光辉城市”的终极面貌:这是一座完全消除了传统城市中的街区、街道、内院这样一些概念的城市。
12~15 层高的住宅楼以锯齿状蜿蜒盘旋在城市中。
高速公路以 400 米的间距呈网格状分布在楼宇之间,个别地方则穿楼而过。
所有的路口都采用立体交叉。
高速公路上每隔 100 米设有一个半岛式的停车场,与住宅楼直接相连。
从停车场乘坐电梯可以与住宅楼内的走廊式的街道相连,这些内部通道像细线一样把各家各户串联在一起。
住宅楼以相距 100 米的停车场和电梯间构成基本居住单位,每个停车场和电梯间服务2700个居民。
每个这样的居住单位都配备有各种与家庭生活直接相关的公共服务:社区中心、托儿所、幼儿园、公园中的露天活动场所、公园里的小学。
住宅楼里还设有专门的公共服务中心,采用集体经营模式,统一采买生活必需品,餐馆、商店、理发店一应俱全,“为本社区居民提供无微不至的日常活动”—— 就像泰坦尼克号这样的远洋油轮一样。
所有住宅楼底层全部架空,高速公路也全部建造在 5 米高的空中,整个地面100%都留给行人和绿地、沙滩——不对,不止 100%,实际上是 112%,因为住宅楼的屋顶也全都绿化和布满沙滩。
办公和商业区域与住宅区相分离,通过高速公路相连。
60层高的办公楼每隔400米布置一座,各个方向都与高速公路相连,每座楼可容纳 12000 个工作岗位。
办公楼的底层同样是架空的,把地面和屋顶全部留给绿地和沙滩。
工厂区分布在与商业区相对的方向上。
还有大学和体育场,它们被安排在另一条轴线的远端,远远离开城市。
所有这些都严格按照功能区分,全部都通过高架的高速公路、地面铁路和地下铁路联系在一起。
1.2.4 “光辉城市”存在于乌托邦在柯布西耶的世界里,人活着,就是为了能够吃饱饭,快速地到达工作岗位,高效率地工作,下班后去公园锻炼身体,回家睡上安稳觉,然后第 2 天继续吃饭、上班、锻炼、睡觉。
在柯布西耶看来,城市就是一种“生存空间”,“它涉及的无非是人的生理需求和感情需求。
”对于生理需求,他认为就是这么几方面:“隔声”、“日照”、“纯净空气的消耗”、“在家中克服疲倦所需的时间”、“体力与精力的恢复”。
对于感情需求,他认为就是两条:“视觉戏剧和建筑学” ——只要把那些他认为“不协调”的视觉因素消除了,人的感情需求就可以满足了。
他把城市生活的一切都看成是功能需要。
光辉城市以时代语言和机器美学来获得尺度和形式,通过这种形式,建立了一种克己奉公的组织模式和生存理想,提倡个人的尊严和自由,同时也暗示着社会公平不正义。
以批评和理性而开始计算,而计算而获得形式,由形式而建立秩序,这就是机器时代的新权威、哲人王。
光辉城市与花园城市不同,它是精英主义和决定论的生存理想。
这就是柯布的现代生活之梦。
•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城市规划五要点:• 1、功能分区明确• 2、市中心建高层,降低密度,空出绿地• 3、底层透空(解放地面,视线通透)• 4、棋盘式道路,人车分流• 5、建立小城镇式的居住单位在一个完美的城市形态中,形式=秩序,美学=伦理柯布的乌托邦在政治理想和经济制度方面有种种粗糙和简陋之处,但其最大的长处,与以往乌托邦不同之处,在于它提供了一套无中生有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从城市天际线、到功能布局、到交通组织、到建筑外观、到结构构造、到商态分布,甚至细到个别卧室的开间尺寸都毫不含糊,紧凑、自由、严谨、庄重、美轮美奂。
这一套形式感,不仅是一种全新的城市美学,也是一种全新的生存想象。
1.2.5 “光辉城市”规划要点 1.2.6 “光辉城市”的形式感2.1昌迪加尔城市设计PICTURE昌迪加尔秘书楼 设计师:柯布西耶印度东旁遮普邦首府昌迪加尔,是从平地兴建起来的新城市。
1951年法国建筑师勒 · 柯布西耶受聘负责新城市的规划工作。
他制定了城市的总体规划,并从事首府行政中心的建筑设计工作。
昌迪加尔定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干旱的平原上,占地约4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近期为15万人,远期为50万人。
图2.1.1.1 昌迪加尔早期鸟瞰图图2.1.1.2 昌迪加尔区位图昌迪加尔2.1.1 昌迪加尔概况及区位个有机体的规划思想,并以“人体”为象征进行城市布局结构的规划。
勒 · 柯布西耶把首府的行政中心当作城市的“大脑”。
主要建筑有议会大厦、高级法院等,布置在山麓下全城顶端,可俯视全城。
博物馆、图书馆等作为城市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附近,地处风景区。
全城商业中心设在作为城市纵横轴线的主干道的交叉处,象征城市的“心脏”。
大学区位于城市西北侧,好似“右手”;工业区位于城市东南侧,好似“左手”。
城市的供水、供电、通信系统象征“血管神经系统”;道路系统象征“骨架”;城市的建筑组群好似“肌肉”绿地系统象征城市的呼吸系统“肺脏”。
昌迪加尔的建议地点由政府选定在喜马拉雅山多岩的支脉山麓地带,在两条相距约 8Km的河流之间是一块略向西南倾斜的高地,平缓的地貌适合于任何规划体系,勒 · 柯布西耶的城市形态象征生物形体的构思构成了城市总图的特征。
图2.1.2.1 柯布西耶所绘制的昌迪加尔城市平面图勒 · 柯布西耶采用了他早年规划中特有的方格网道路系统,昌迪加尔的总平面不是棋盘方格,横向街道呈微弧度线型,增加了道路的趣味,所有道路节点设环岛式交叉口。
行政中心、商业中心、大学区和车站、工业区由主要干道连成一个整体,次要道路将城市用地划分为800m X 1200m的标准街区,在这样一个基本框架中布置了纵向贯穿全城的宽阔绿带和横向贯穿全城的步行商业街,构成了昌迪加尔总平面的完整概念。
图2.1.3.1 柯布西耶所绘制的昌迪加尔城市平面图昌迪加尔的建议地点由政店选定在喜马拉雅山多岩的支脉山麓地带,在两条相距约 8Km的河流之间是一块略向西南倾斜的高地,平缓的地貌适合于任何规划体系,勒 · 柯布西耶的城市形态象征生物形体的构思构成了城市总图的特征。
主脑是行政中心,设在城市的顶端,以喜马拉雅山脉为背景,商业中心犹如人的心脏,博物馆、大学区与工业区分别放在城市的两侧,似人的双手,道路系统构成了骨架,建筑物像肌肉一样贴附其上,水电系统似血管神经遍及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