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惠更斯原理和波的叠加原理
- 格式:ppt
- 大小:377.00 KB
- 文档页数:12
波的特有现象——波的反射、波的折射、波的叠加原理〔独立传播原理〕、波的衍射、波的干预、多普勒效应一.波面和波线、波前波面:同一时刻,介质中处于波峰或波谷的质点所构成的面叫做波面.〔振动相位相同的各点组成的曲面。
〕波线:用来表示波的传播方向的跟各个波面垂直的线叫做波线.波前:某一时刻波动所到达最前方的各点所连成的曲面。
二.惠更斯原理荷兰物理学家 惠 更 斯1.惠更斯原理:介质中任一波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作发射子波的波源,而后任意时刻,这些子波在波前进方向的包络面便是新的波面。
2.三、波的特性:波的反射、波的折射、波的叠加原理〔独立传播原理〕、波的衍射、波的干预、多普勒效应〔一〕.波的反射1.波遇到障碍物会返回来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反射.•反射定律:入射线、法线、反射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线与反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角〔i 〕和反射角〔i ’〕:入射波的波线与平面法线的夹角i 叫做入射角.反射波的波线与平面法线的夹角i ’ 叫做反射角. · 平面波· · · ·u t 波传播方向•反射波的波长、频率、波速都跟入射波相同.•波遇到两种介质界面时,总存在反射〔二〕、波的折射1.波的折射: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波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的现象叫做波的折射.2.折射规律:(1).折射角〔r 〕:折射波的波线与两介质界面法线的夹角r 叫做折射角.2.折射定律:入射线、法线、折射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线与折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波在第一种介质中的速度跟波在第二种介质中的速度之比:•当入射速度大于折射速度时,折射角折向法线.•当入射速度小于折射速度时,折射角折离法线.•当垂直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属折射中的特例.•在波的折射中,波的频率不改变,波速和波长都发生改变.•波发生折射的原因:是波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不同.由惠更斯原理,A 、B 为同一波面上的两点,A 、B 点会发射子波,经⊿t 后, B 点发射的子波到达界面处D 点, A 点的到达C 点,21sin sin v v r i〔三〕波的叠加原理〔独立传播原理〕在两列波相遇的区域里,每个质点都将参与两列波引起的振动,其位移是两列波分别引起位移的矢量和.相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波在相遇区域里,互不干扰,有独立性.两列波叠加时,假设两列波振动方向相同,则振动加强,振幅增大;假设两列波振动方向相反,则振动减弱,振幅减小。
惠更斯原理知识要点归纳1.惠更斯原理的提出-惠更斯原理是由法国科学家惠更斯在17世纪末提出的,他认为光的传播是沿着波前传播的。
-波前是指在其中一时刻上,波动现象的波面所构成的空间形状,可理解为光波前沿。
2.波前的传播-根据惠更斯原理,光波的传播是沿着波前进行的,每个波前上的每一点都是次波的波源。
-这意味着波在传播过程中,每个波前上的每个波源都会向各个方向发射次波。
3.次波的传播-次波是指波的振动模式,它在波源附近的传播是球面波,也就是说次波沿着波源周围的球面向外传播。
-波源附近的球面波传播到远离波源很远的地方时,可以看作是平面波。
4.波的衍射-根据惠更斯原理,波在经过一个障碍物的时候会发生衍射现象。
这是因为每个波前上的每个波源都会向障碍物后方发射次波。
-这些次波在障碍物后方重新叠加形成新的波前,这种现象就是波的衍射。
5.波的折射-当波由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波的折射现象。
根据惠更斯原理,波通过介质界面上的每个点时,都会发射次波。
-这些次波在另一种介质中传播并重新叠加,形成新的波前。
折射的角度取决于两种介质的光密度比。
6.杨氏实验-杨氏实验是惠更斯原理的重要实验证据。
实验中,光通过一个狭缝后,形成衍射图案。
-这说明光波在通过狭缝时,会发生衍射现象,波前上的每个波源都会发射次波。
7.波的干涉-根据惠更斯原理,波在两个波面相交时会发生干涉现象。
在干涉现象中,两个波面上的每个波源都会向各个方向发射次波。
-这些次波在相交区域内重新叠加形成新的波前,干涉现象的结果可以是加强或者抵消。
8.波的衍射和干涉的应用-波的衍射和干涉是光的特性,也是光学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现象。
-在光学仪器中,可以利用波的衍射和干涉原理来进行测量、成像和分析等应用。
总结:惠更斯原理是关于光波传播的重要原理,它强调了波面上的每个点都是波源,波的传播是波阵面的传播,通过波的次波的叠加来形成新的波阵面。
根据惠更斯原理,可以解释波的衍射和干涉现象,这些现象在光学研究和应用中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