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73.97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课业论文题目:《浅谈“心理免疫”》

课程名称:遗传免疫与人类健康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论文成绩:

二〇一四年五月二十八日

浅谈“心理免疫”

【摘要】心理免疫系统是健康的心理保护系统。心里免疫系统结构包括认知、情绪、人格和行为应对结构。本文对心理因素与人体免疫功能关系方面的部分研究结果进行了回顾,试图了解心理干预与免疫调节功能之间的关系,了解心理因素对健康人群、患有不同疾病患者的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关键词】心理免疫;心理因素;健康;疾病

心理和躯体健康之间存在联系的观点已有久远的历史。然而心理究竟是如何影响躯体健康,如何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至今仍不清楚。免疫系统是机体的一个重要功能系统,担负着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的功能。过去我们以为免疫系统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孤立系统,但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发现人脑能够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这就意味着,人体对各种病症的抵抗力,将会受到心理情绪因素的影响。

一、心理免疫系统的概念

(一)心理免疫系统的含义

吉尔伯特等人认为心理免疫系统的由一系列认知防御机制组成的心理保护系统[1]

诸如自我防御、合理化、减少失调、动机性推理、积极错觉、自利归因、自我欺骗、自我提升、自我肯定、自我调节等。心理免疫系统帮助人们把逆境变成顺境,让人们记住自己的成功,忘记过去的失误,为自己的成功而自豪,为失败找到合理的借口。这样可以使人们保持相对的健康幸福,避免过度的忧伤或病态心理。根据吉尔伯特等人界定的心理免疫系统概念,那些有利于个体远离不健康、不平衡的心理状态的认知策略、有利于人们心理适应的自我调节机制都是心理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研究表明,生物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

也有利于个体心理免疫[2]

,但心理免疫系统的概念只从个人内部水平上定义心理免疫的成

分。

(二)心里免疫系统的表现

心理免疫要求人在无病时要保持乐观豁达的良好心态,在患病时要树立战胜疾病的坚定信心和提高心理的抗争能力[3]。心理免疫,其关键在于对待各种应激事件的态度和采取的措施,遇事不慌,沉着冷静,恰到好处地应对处理;不大喜大悲,面对现实,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把握好自己的言行,这就是良好的心理免疫的表现。

(三)对免疫系统产生影响的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对免疫系统产生影响的主要有应激、情感、人际关系、人格[4]

。 二、心理因素对免疫调节疾病的影响

病菌侵入并不必然导致疾病,只有当人的防御系统缺乏抵抗力或不能识别出外来有害物质时,疾病才会出现。心理免疫是生理免疫的“促进剂”,生理免疫又是心理免疫的“保护神”。健康的心理,不仅能有效地增强肌体各个系统的机能,促进免疫球蛋白及其他免疫因子数量增加和活力增强,提高淋巴细胞的功能和巨细胞的吞噬能力,还能使大脑合成更多的神经系统驱动性的“药物”指令,“唤醒”肌体免疫机制,调节内环境平衡,从而激发生命活力,达到健身防病、抗衰延寿的目的

[5]。这就是为什么心理变量影响免疫从而

影响免疫系统调节的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 1.传染病

以艾滋病为例,并非所有接触HIV 病毒的人都会被感染。从感染HIV 病毒到出现临床症状的年数及严重程度受许多因素影响。心理因素可通过改变相关的行为及内分泌免疫环境对抗HIV 病毒。[6]Kemeny 等(1995)研究发现,HIV 阳性的男子,如果近来失去一个亲密伙伴,AIDS 表现出在疾病发展免疫指标增加以及淋巴细胞对PHA 的增殖反应加快,那些缺少情感支持的人比那些受到强烈情感支持的人辅助T 细胞数降低更多。另一些研究(Burack,1993,Ironson,1994)表明,HIV 阳性的男性压抑组比非压抑的控制组在随后的5年期间辅助T 细胞数降低,那些否认HIV 阳性的人比接受这一结果的人在随后1年中疾病进展较快,对PHA 的增殖反应和辅助T

2.自体免疫疾病

自体免疫疾病有许多种,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简称RA)、胰岛素依赖的糖尿病、红斑狼疮等。在这类疾病中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不能对细胞进行识别,导致对自身正常的组织细胞和器官的攻击[7]。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包括应激生活事件、支持氛围在自体免疫疾病中重要作用,其中研究最多的是RA 病人。

3.癌症

癌症的疾病特征是细胞恶性增殖。免疫系统在监视和阻止肿瘤的扩展和转移方面起关键作用,心理因素正是通过免疫系统的活动来影响癌症产生和发展的进程[8]。

英国皇家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曾对475名癌症手术后患者进行追踪调查,发现其中注意精神调节、想念自己能战胜疾病者,10年以上存自学成才率达71%;而那些精神沮丧甚至绝望者,绝大多数在手术后死亡。有关专家指出,患病后讲究心理免疫的人,之所以能战胜疾病获得康复,是因为精神因素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研究表明,神经系统可通过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对免疫器官产生支配作用,积极的心理状态能使这种支配作用增强,从而使抗体增多。另外,还可通过神经内分泌激素起作用,其中主要是肾上腺皮质激素。而病中精神颓废的人,可反馈性地使血液中T 淋巴细胞减少,且会抑制β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作用,此种改变则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事实说明,在病魔面前,心理防线一旦崩溃,则会成为疾病的牺牲品。

免疫模型

4.心理疾病

生理疾病讲究预防,这是人所共知的,心理疾病也讲究预防,关于这一点,许多人不知道,大量的事实说明:心理疾病不是一下子形成的,它是心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它有一个量变的过程,如果在这过程中,及时预防,及时解决,就不会出现心理问题。如果真的有心理问题,不应该拖延,否则,会越来越严重,以至于造成严重后果,而有的人发现自己有心理问题,积极地寻求心理咨询专家的帮助,却逐渐克服了心理障碍,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心理活动的形成过程 我们常说的“要把一切隐患灭杀在萌芽状态”这句话也适用于心理疾病的预防,即心理免疫。免疫心理常见的方式:(1)锻炼身体,增强体质。(2)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避免形成心理过程障碍和人格障碍。例如:迷信、法轮功等。(3)循序渐进: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4)要学会沟通(例如: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家长与老师)。(5)角色互换思考。(6)心理咨询。(7)心理辅导,心理调查。(8)稳定情绪,学会调节,建立乐观情绪,正确面对现实等。(9)增强适应能力和应付紧张刺激的能力。

三、心理免疫系统需要注意的问题

1.心理疲劳

什么是心理疲劳?我们把人的劳动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两大类。体力劳动主要是以肌肉活动为主,脑力劳动则是以大脑神经活动为主。当然,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不能截然分开,二者有密切的联系。肌肉活动是大脑神经活动指挥下进行的,脑力劳动也不完全排斥肌肉活动的参与。体力劳动是偏重于生理活动的,而脑力劳动是偏重于心理活动。体力劳动在一定条件下可产生疲劳,主要变现为肌肉酸痛、体乏无力等,称为生理疲劳。脑力劳动在一定条件下也产生疲劳,主要表现为厌倦、心情烦躁、注意力分散、思维迟钝、反应迟钝,称为心理疲劳[9]。 心理疲劳不仅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而且对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长期的心理疲认识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