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搜索教案《“虫虫特工队”——机器人仿生小探究》
- 格式:doc
- 大小:459.00 KB
- 文档页数:10
幼儿园仿生机器人教案设计思路一、教学目标:1.了解仿生机器人,明白仿生机器人与生物的相似之处;2.通过仿生机器人的制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3.学习简单的电路知识,了解基本的传感器原理;4.加强幼儿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综合训练。
二、教学内容:1.认识仿生机器人;2.仿生机器人制作过程;3.电路知识的引入;4.传感器及其原理的介绍。
三、教学步骤:1.认识仿生机器人(1)引导幼儿讨论生物的特点和机器的特点;(2)展示仿生机器人,并让孩子们观察研究,并分析仿生机器人与生物之间的联系。
2.仿生机器人制作过程(1)教师现场演示制作仿生机器人的过程,让幼儿们参与其中;(2)根据幼儿的年龄及个别情况,给予差异化指导,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完成。
3.电路知识的引入(1)介绍电路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导体、绝缘体、电流、电阻等;(2)让幼儿观察仿生机器人中的电路,并解释其作用。
4.传感器及其原理的介绍(1)介绍传感器的概念和作用;(2)让幼儿观察仿生机器人中的传感器,并解释其原理。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现场演示制作仿生机器人的过程激发幼儿制作兴趣;2.讨论教学法:通过引导幼儿思考,让他们领会生物与机器之间相似之处,增强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实验教学法:让幼儿亲手制作仿生机器人,运用动手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对电路知识和传感器原理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通过学习,让幼儿认识仿生机器人以及其与生物之间的联系;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3.初步了解电路知识和传感器原理;4.提高幼儿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幼儿园大班教案《机器人探密》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回顾机器人课程,加深对机器人的理解;2. 通过探究机器人的各个部件,增长对机器人构造的认得;3. 学习使用简单的机器人语言,并通过简单程序测试机器人;4. 提高孩子们的察看、思考、解决问题的本领;5. 培育孩子们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 机器人设备,包含主板、电机、传感器等;2. 课堂黑板、彩色笔、白板笔;3. 计算器;4. 集体合作需要的道具。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启动(10分钟)通过对上一次机器人探究的回顾,让孩子们发觉本身的成长和成就,以及更深刻的了解和认得机器人。
同时,给孩子们树立新的学习目标。
2. 探究机器人构造(40分钟)首先,把机器人部件摆放在桌子上,让孩子们自由察看,老师辅佑襄助引导他们从机器人的外观结构、部件、功能等方面认得机器人构造。
然后,老师介绍机器人的简单语言,并将其演示。
孩子们从中学习如何用简单的机器人语言,使机器人依照本身的意思行动。
同时,让孩子们体验通过简单分类和程序实现让机器人行动的乐趣。
最后,老师将机器人构造、语言和程序结合在一起,提出一个问题:如何让机器人穿过一堵墙?在孩子们自我探究和合作实践中,让孩子们带领机器人前行,发觉问题并解决问题。
3. 小结及反思(20分钟)通过对探究的小结,让孩子们回顾所学的内容,理清思维,总结阅历。
在此基础上,通过让孩子们讨论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引导孩子们能够在下一个探究活动中发挥本身的优势。
四、教学反思本课程紧要旨在让孩子们自我探究机器人的构造,并将机器人的构造、语言和程序结合在一起,从而培育孩子们的察看、思考、解决问题的本领,并提升孩子们团队协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孩子们年龄小,他们对于机器人构造还不谙习,老师需要花费确定的时间来感性化的引导孩子们认得机器人。
在探究过程中需要引导孩子们思维,由老师辅佑襄助完成;同时,为了激发团队合作精神,老师需要重视孩子之间的合作与讨论。
文章标题:幼儿园科技教育:小机器人探秘实验教案共享1. 引言在当今信息时代,科技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幼儿园的科技教育,尤其是小机器人探秘实验,对幼儿的认知发展和学习兴趣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共享一些关于幼儿园科技教育的小机器人探秘实验教案,希望能够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一些启发和帮助。
2. 幼儿园科技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科技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在幼儿时期,科技教育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基础的科学认知和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通过科技教育,幼儿可以在乐趣中学习,培养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小机器人探秘实验教案共享3.1. 准备工作在进行小机器人探秘实验之前,首先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老师需要准备好小机器人、电脑或平板电脑、教学PPT等教具,确保教学内容的准备充分。
3.2. 实验目的通过小机器人探秘实验,引导幼儿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构造和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
3.3. 实验步骤(1) 介绍小机器人: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形式,让幼儿们认识小机器人的外形和基本功能。
(2) 观察机器人:让幼儿们观察小机器人的动作、灯光、声音等,引导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机器人的特点。
(3) 亲自操作:给幼儿们每人分发一个小机器人,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比如按下按钮让机器人移动、发声等,从中体会机器人的各种特性。
(4) 小组合作:让幼儿组成小组,共同探讨小机器人的特点和功能,并尝试提出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案。
(5) 总结实验:在实验结束后,带领幼儿们一起总结实验过程,共享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3.4. 实验效果经过小机器人探秘实验,幼儿们对机器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增强了他们的科技认知,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幼儿园科技教育中,小机器人探秘实验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
幼儿园仿生机器人制作教案教案主题:幼儿园仿生机器人制作教案教学内容:设计和制作仿生机器人教学目标:1.了解仿生机器人的概念及特征;2.掌握简单的仿生机器人原理;3.学会通过模型设计制作出简单的仿生机器人。
教学过程:一、引入:(10分钟)1.教师通过讲解图片和实物让幼儿了解什么是仿生机器人;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仿生机器人的特征。
二、知识授予:(20分钟)1.教师通过幻灯片、示范及讲解,让幼儿了解仿生机器人原理的基本概念;2.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仿生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和简单电路,以此帮助幼儿理解。
三、模型制作:(50分钟)1.学生小组合作,自主设计制作仿生机器人模型;2.教师给予幼儿必要的指导和帮助;3.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设计,可以自己添加一些创意元素。
四、展示讲评:(20分钟)1.学生表演自己设计制作出的仿生机器人;2.其他学生及教师进行点评;3.分组讨论,总结制作的经验与教训。
五、拓展延伸:(20分钟)1.了解仿生机器人的实际应用领域及未来发展动态;2.观看现实应用视频,加强对仿生机器人的了解和认知;3.引导学生思考仿生机器人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可能的应用领域。
教学资源:1.图片、实物;2.幻灯片、电路图、结构示意图;3.仿生机器人模型制作材料。
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对仿生机器人的认知程度及学习情况;2.评估学生在模型制作中的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3.评估学生在展示讲评环节中的表现。
教学注意事项:1.仿生机器人模型制作需要使用电线等可危物品,教师要在旁边看护,确保学生的安全;2.模型设计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不要给予过多指导,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3.在评估过程中,要注重评价学生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幼儿园神奇的仿生机器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仿生机器人的概念及其应用;2. 学习机器人的基础构造和原材料;3. 探索机器人学以及创造力和多学科结合的实践能力。
课程安排:1. 介绍仿生机器人(10分钟)老师向幼儿园儿童简要介绍什么是仿生机器人、以及它的发展历程(保罗·马吉利斯)。
引导幼儿园儿童思考仿生机器人的意义和价值。
2. 认识仿生机器人基础构造和原材料(10分钟)老师介绍仿生机器人的基础构造和用到的原材料,如:摇臂、传动、运动和控制元件等。
通过图片和小模型体现出来,感性认识。
3. 制作仿生机器人(60分钟)计划一个简单的机器人制造过程,利用幼儿园中常见的原材料(如:卡纸、吸管、瓶盖等)制作仿生机器人。
对幼儿园儿童提出具体要求,例如:机器人必须能行动,必须是动画、电影人物等。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幼儿园儿童提供各种材料和手工工具,帮助孩子们切、剪、粘等动手制作。
4. 分享结果和反思(20分钟)各小组按照自己的创意,展示出自己的仿生机器人,并分享上述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老师与学生们共同探讨创新的方向和科技发展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
5. 结束课程(10分钟)授课结束,老师鼓励孩子们尝试用电子技术来制作复杂的机器人,并为将来的课程进行线索铺垫。
教学评估:本节课程的评估重点在于参与度和完成度,评估分为个人评估和团队评估。
在课程开始时,为了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仿生机器人能用在哪些领域?”等。
同时,在课程结束时,可以要求幼儿园儿童描述他们参与课程的感受和体验,以评估课程教学效果和推广的可能性。
拓展延伸:为了深入探索学生关于实践技能和科技探究的热情,可以在基础教学之外,组织一些机器人挑战赛或者表演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幼儿园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用实际行动来巩固和加强课上所学的知识。
幼儿园大班仿生机器人教案幼儿园大班仿生机器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仿生机器人的基本概念。
2.了解仿生机器人的使用方法和功能。
3.学习如何使用控制器编程仿生机器人动作。
4.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材料仿生机器人、控制器、电池、电阻器、LED灯、电线、课程教材。
三、教学过程1.简介仿生机器人(1)引导孩子们谈论自己的虚拟世界中电影、电视剧等中出现的仿生机器人,进而引入仿生机器人的基本概念。
(2)进行知识科普,向幼儿们介绍仿生机器人的定义、组成部分、使用方法和功能。
2. 示范操作仿生机器人根据幼儿的年龄、实际情况和特点,设置相应的小组,每个小组制作一台仿生机器人。
(1)为幼儿具体介绍和操作仿生机器人,并展示仿生机器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普遍应用。
(2)教授如何使用控制器对仿生机器人进行编程,演示关于各种动作控制的编程方法,如转向、前进、后退、乱动等。
(3)同时加强团队协作意识,让幼儿们找到自己的小组,每个小组制作一台仿生机器人,同时探讨如何团队协作完成制作。
3.实际操作察看效果(1)制作好仿生机器人并编程操作好,在室内或室外放置仿生机器人进行试跑,让幼儿们亲身体验。
(2)每个小组可进行演示、展示,为别的小组讲解自己制作的仿生机器人的特点和功能。
(3)鼓励幼儿们在制作和操作仿生机器人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总结1.复盘回放。
营造互动舒适环境,让孩子们讲述自己对于本次学习体验的感受和经历,回顾学习内容、方式,对本次活动内容或者操作中最倒霉的事情进行分析改进。
2.小结教学目标,让孩子们句数中掌握知识点,培养他们进一步探究和研究的能力。
3.评价孩子及参与小组,总结说仍需改进的问题,鼓励他们继续学习、探究,为以后学习和生活更多出色表现打下基础。
五、教学方式1.引入新知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与兴趣。
2.合作探究,拓宽孩子的学习视野,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3.互动学习,营造学习氛围,提高孩子们学习的参与度。
认识昆虫机器人教案教案标题:认识昆虫机器人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昆虫机器人,学生能够认识昆虫机器人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
2. 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他们对昆虫的认识和了解。
鼓励他们描述昆虫的特点和行为。
2. 提问学生,他们是否听说过昆虫机器人?了解昆虫机器人的定义和特点吗?知识讲解:1. 介绍昆虫机器人的定义:昆虫机器人是通过仿生学原理设计制造的机器人,模仿昆虫的外形、结构和行为。
2. 介绍昆虫机器人的特点:轻巧灵活、能够在狭小空间中穿行、具备感知环境和执行任务的能力。
3. 介绍昆虫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军事侦查、环境监测、救援任务、农业等。
案例分析:1. 展示一些昆虫机器人的案例,如蜘蛛机器人、蜜蜂机器人等。
让学生观察、分析这些机器人的外形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昆虫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小组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昆虫机器人案例进行深入研究。
2. 要求学生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等途径收集关于选定昆虫机器人的更多信息,包括设计原理、功能特点、应用案例等。
3. 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简短的报告,介绍他们选定的昆虫机器人,并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展示和讨论:1. 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回答其他同学的问题。
2. 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昆虫机器人的设计原理和应用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总结:1. 总结昆虫机器人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
2. 引导学生思考昆虫机器人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可能的应用领域。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更多关于昆虫机器人的信息,并写下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 邀请专业人士或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来学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和视野。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 评估学生的报告和展示,包括对昆虫机器人的认识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
一、教案主题:《探密》大班科学活动课的教案与反思二、教案目标:1. 让幼儿对有初步的认识,了解的外观和功能。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4. 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的外观和功能2. 的分类和应用3. 的制作和编程4. 的未来发展5. 伦理和教育四、教学准备:1. 模型或图片2. 相关视频或动画片3. 制作的材料和工具4. 伦理和教育相关资料5. 教学PPT或黑板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模型或图片,引发幼儿对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的外观和功能。
2. 主体活动一:观看相关视频或动画片,让幼儿了解的分类和应用,引导他们观察和描述的特点和功能。
3. 主体活动二:分组进行制作和编程活动,让幼儿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 主体活动三:讨论的未来发展,引导幼儿思考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5. 主体活动四:探讨伦理和教育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与人类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6. 总结与反思:通过教学PPT或黑板,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让幼儿回顾和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7. 作业布置: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查找更多关于的资料,了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完成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制作和编程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操作能力。
2. 记录幼儿在讨论和反思环节中的观点和思考深度。
3. 评估幼儿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和探索的奥秘。
2. 利用直观的教具和实物,增强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结合生活实例,让幼儿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制作比赛,让幼儿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设计和制作具有特定功能的。
幼儿园小班仿生机器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仿生机器人,了解其与生活的联系;2.培养幼儿对仿生机器人的兴趣,让幼儿体验操控机器人的快乐;3.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与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仿生机器人的认识及了解2. 操控模仿机器人实现简单的指令任务3. 完成小组合作任务三、教学重难点1. 幼儿对仿生机器人系统不了解,学习难度较大;2. 幼儿动手因素较多,需要老师严格监督。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老师提前准备好一只仿生机器人及课件图片等;2.幼儿围坐在地毯上,欣赏课件图片,并认真听老师介绍仿生机器人。
3.老师引导幼儿思考:仿生机器人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步骤二: 教学示范及操控(20分钟)1. 老师带领幼儿到操作区,向幼儿展示如何操控仿生机器人完成指定任务。
2.聆听 - 观察 - 播放三项固定的活动让幼儿看到了自己的反应对机器人的影响;对机器人的影响应该更加“设定”其他命令,探索操控机器人的乐趣。
3. 学生排队按照老师的指令一个一个去操作机器人完成不同的任务指令!步骤三: 小组合作任务(15分钟)1. 幼儿分安排组、规定起点和终点。
2. 幼儿进行小组合作任务,仿生机器人参与小组,友好合作一起实现小组合作任务。
步骤四:课堂讨论以及自由操作(10分钟)1. 老师和学生一起探讨操作仿生机器人中遇到的问题。
2. 开放时间,让学生们自由操作,练习更多体验仿生机器人的操作技巧。
五、教学流程-时间计划表:时间段教学内容5 min 导入:老师介绍仿生机器人并思考与生活的联系;20 min 展示及学生操控15 min 小组合作任务10 min 课堂讨论及自由操作六、教学评估评估方法:1.观察幼儿对於仿生机器人的姿态和表情,了解幼儿对上课情况的反应。
2.检查幼儿各自合作任务的成果。
反思及改进:1.视跑了时间来确定是否需要重组教学步骤的顺序、时间分配等。
2. 对于仿生机器人的学习内容,由于生动的教学方式,暂时没有有需要改进及调整之处。
“虫虫”特工队
——机器人仿生小探究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城区小学黄景华
一、引言
同学们,所谓的“仿生机器人”是指模仿生物、从事生物特点工作的机器人。
目前在西方国家,机械宠物十分流行。
你们是否也想拥有自己的一个机器宠物呢?让我们一起走机器人仿生的小世界!
二、任务
1、什么是仿生?(请利用网络做有关的资料收集)
“仿生”的含义:
/view/327479.htm
2、试举例身边常见的仿生现象(物品、工具……)
“仿生”的例子:
/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仿生
3、如何仿生?
昆虫的三大行为:爬行、避障、觅食……
/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t=12&word=昆虫仿生
三、过程
“您好,
欢迎进入机器人仿生探究的小天地。
在此之前,你是否做了充足的准备?你加入咱们的网络探究小组了吗?是否做过相关的信息收集?比如:你知道什么是仿生吗?生活中,仿生
的现象无所不在,你知道的有哪些?试举例,并与你身边的同学说说。
如果你能轻松回答上述的问题,老师相信你一定做了大量功夫,那么请你开始下面的活动吧。
”
机器人的判断:
四、评价
看看你能得到几颗星!
五、结论
同学们,在本探究活动中,我们通过仿生学习网、机器人虚拟构造、实体机器人现场展示等多个环节,大家合力营造了一个多层次的探究环境。
同学们自主协作、大胆探究、勇于创新、勤于实践的能力相当令人感动。
而最终实现的昆虫仿生三大行为:爬行、避障、觅食……这是对我们劳动成果的充分肯定!
老师让大家学习信息技术,学习机器人,并不要求大家将来都投身机器人开发行业。
但如果能通过这一活动,让同学们在玩中学,在做中学,这对自己的创意思维及实践能力绝对是一次重大的提升。
下面是几个相关的机器人网址,请大家在活动之余,也能进行更多探索与学习:*中国机器人网/
*广茂达/
*中鸣/
*乐高/
六、课外讨论区
“仿生学贴吧”/f?kw=仿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