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学会运用工具(一年级上科学 粤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第4课“学会运用工具”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学会运用工具”是《科学》(粤教科技版)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中的第4课。
本课是在学生学会运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的基础上,提示学生借助工具能更细致地观察物体。
通过学会借助简单的工具进行观察,指导其了解和掌握初步的观察方法,并学会记录自己的发现,从而丰富学生科学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的习惯,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本课共由两个活动组成。
活动1“用放大镜观察”,帮助学生认识放大镜是生活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解决“放大镜应该怎么使用”与“使用放大镜的注意事项”两个问题。
活动2“边观察边记录”是在学习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基础上,养成边观察边记录的习惯,以此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学情分析在之前的科学活动中,学生了解自然世界的组成,对自然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能利用感觉器官进行有序的观察。
但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少运用工具进行观察,对观察工具能延伸人的感官作用的经验和认知则更缺乏。
因此,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对比只用肉眼观察和借助简单工具进行观察的差别,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放大镜,以便更好地观察到物体更多细微的特征。
三、教学策略1.从教的方面来说,在教师的鼓励和指导下,通过任务驱动情境提出认识和使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的任务,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主动积极地置身于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的活动中,以便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为保证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参考意见和方法指导等。
2.从学的方面来说,可分为两个部分:①利用有效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观察。
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观察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描述,并积极地与同学进行有效的讨论、交流和评价。
四、教学目标1.知道借助工具有助于观察和认识事物。
2.通过对比观察,感受肉眼观察与使用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
3.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节部分,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和记录观察所得到的信息。
学会运用工具设计思路:眼睛是人的主要观察工具,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五分之一毫米的微小物体。
多少年来,发明一种能看到更小物体的工具一直是人类的梦想。
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发明了放大镜。
今天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初次接触放大镜,但是我相信在生活中他们已经对放大镜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课在学生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加入观察、比较的基础,了解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在用肉眼和正确使用放大镜来对比观察科学课本上的照片以观察树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从而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是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教学目标:1.知道借助工具(放大镜)有助于观察和认识事物。
2.通过对比观察,感受肉眼观察与使用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
3.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节部分,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和记录所得的信息。
4.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不同事物。
5.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准备:PPT 、放大镜、平面玻璃、树叶、观察记录表、地图教学过程:一、导入:视力大考验师:上课……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课学会运用工具,翻开书本第九页,上课之前老师想跟你们玩个游戏。
1.先来个视力大考验,看看同学们的视力好不好。
(1)出示PPT图片(2)师:同学们,老师想请你们帮我找出七星瓢虫(在黑板圈其中一只瓢虫)请个别同学上来圈(3)师:我们来看看你们有没有找漏。
看来同学们的眼睛都非常厉害,那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些七星瓢虫很大,有些却很小,那这些很小的七星瓢虫怎么样才能看到呢?生:放大镜……二、认识放大镜1.师:好,我们今天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好朋友——放大镜(板书:放大镜)先来看看这个放大镜是由什么组成的,它是由镜柄、镜片和镜框组成的。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吗?生:太小的东西看不到用放大镜能把他放大师: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学习3.(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放大镜的特点是什么吗?我们现在分组用手摸一摸放大镜,思考一下放大镜的特点有哪些?(教师小组内巡回指导)师:哪些同学能举手告诉老师放大镜有哪些特点?生:滑滑的,硬硬的师:咦,你们都摸出来滑滑的硬硬的,我想看一下有哪位同学最善于观察的,放大镜摸上去是平的还是凸的?生:凸的!师:看来你们都是非常善于观察的同学,真棒!放大镜中间凸边缘薄,呈透明的。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1单元第4课学会运用
工具粤教版
第四课学会运用工具
【教学目的】
〔1〕知道借助工具有助于观察和看法事物。
〔2〕经过对比观察,感受肉眼观察与运用复杂仪器观察的不同。
〔3〕学会运用缩小镜观察物体的细节局部,能用复杂的词语描画和记载观察所得的信息。
〔4〕在教员指点下,能围绕一个观察主题尝试多角度、多方式停止观察。
〔5〕在观察的进程中,培育与他人协作的习气。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缩小镜,经过对比观察,感受肉眼观察与运用复杂仪器观察的不同。
【教学难点】运用缩小镜观察物体的细节局部,能用复杂的词语描画和记载观察所得的信息。
【教学预备】分小组预备、每人一份:缩小镜1个、花朵一支、较小物体一个、记载单一张。
教员预备资料:课件、花朵一支、缩小镜一个。
【教学进程】
板书设计:
学会用工具观察
镜片手柄更明晰缩小细节。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4课时学会运用工具》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认识大自然《第4课时学会运用工具》。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借助工具观察和认识事物的重要性,并通过对比肉眼观察和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使用工具的好处,并学会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和记录观察到的信息。
此外,学生还将围绕一个观察物体进行多角度、多方式的观察,并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借助工具有助于观察和认识事物。
2. 通过对比观察,感受肉眼观察与使用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
3. 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节部分,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和记录观察所得到的信息。
4. 在教师指导下,围绕一个观察物体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进行观察。
5. 在观察的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节部分,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和记录观察到的信息。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观察,感受肉眼观察与使用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并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和记录观察到的信息。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使用工具观察事物可能还不够熟悉。
他们对于放大镜的使用可能还不太了解,需要教师进行示范和引导。
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有限,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激发他们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门有趣的科学课程,主题是《认识大自然》。
在这门课里,我们将学习如何借助工具来观察和认识大自然中的事物。
请你们想一想,借助工具观察事物会有什么好处呢?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问题)教师:很棒!借助工具观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仔细地观察事物的细节,让我们对它们有更深入的了解。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肉眼观察和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方式,体验一下借助工具观察的不同。
2. 引入放大镜教师:请你们每个人都拿起一把放大镜,仔细观察你们周围的物体。
你们能否发现通过放大镜观察物体与肉眼观察有什么不同之处呢?举个例子来说明。
粤教粤科版科学一年级第一单元第4课时教学设计课题身边的物品单元一学科科学年级一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节部分,能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和记录观察所得的信息。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科学探究过程:1.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使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围绕一个观察主题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进行观察。
4.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的意义。
2.增强使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3.认识到可以运用工具帮助我们观察到用肉眼看不到的世界。
重点学会使用放大镜,通过对比观察,感受肉眼观察与使用简单仪器观察的区别。
难点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节部分,能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和记录观察所得的信息。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十二生肖邮票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追问:每一张邮票上的字太小了,我想看清楚,你有什么办法吗?观察邮票,说一说自己对邮票的认识学生回答:使用放大镜从解决简单的问题入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应用工具讲授新课一.用放大镜观察1.介绍放大镜的科学概念: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
2.引导学生观察放大镜纠正并特别强调放大镜的机构:透镜好镜柄两大部分3.深入科学了解放大镜透镜:一整块的透明或半透明物体。
1.从科学的角度定义放大镜的概念。
2.观察放大镜,并说出这种仪器有哪些部分组成3.观察放大镜的镜片和镜柄说出自己的发现和疑惑先从科学的角度介绍放大镜,让学生从意识上知道这是一种科学仪器。
内容的学习让学其折射面是两个球面,或是一个球面一个平面。
摸上去非常平滑,不会凹凸不平。
通常周围有物料围绕着。
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
镜柄:连着透镜。
样子并没有局限,最普遍的是柱状。
4.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观察非洲菊——用肉眼观察(1)我们用眼睛直接观察非洲菊,你发现了什么?(2)引导展示交流观察结果承接:有些同学说还有一些没有观察到,看不清楚。
学会运用工具一、教材剖析“学会运用工具”是一年级《科学》上册第1单元“认识大自然”单元中的4课。
经过第3课的学习,教科书指引学生认识我们的感觉器官,并试试用各样感觉器官感觉身旁的各样物体,而后再综合利用各个感觉器官进行察看,认识事物更多的外面形态特点。
在这节课中,教科书利用情境创建提示学生借助工具察看物体,这样能够察看得更仔细,再让学生试试利用放大镜察看物体,并学会记录自己的发现,丰富学生的察看技术和方法。
本课共由两个活动构成。
活动1是用放大镜察看。
本活动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以模拟的方式跟教师学习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并试试使用放大镜察看物体。
活动2边察看边记录,是指导学生经过使用放大镜察看一种物体,比较使用放大镜察看与肉眼察看的差别,并记录察看结果,培育学生察看、描绘和记录的能力。
察看是本单元的主要科学研究目标。
学生经过学会借助简单的工具进行察看和记录,这为后续科学的学习方法打下基础。
二、学情剖析持续上一课的内容,本节课活动主要的科学研究技术仍是察看,有所区其他是本课是运用工具(放大镜)进行察看。
关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听闻过放大镜,但使用放大镜的经验比较少,本课也是学生首次接触察看工具。
教师能够经过视频、演示等直观的方式展现放大镜的使用规范。
同时,学生刚才开始接触放大镜时会有比较浓重的兴趣,教师要注意重申“爱惜放大镜”以及“严禁用放大镜看太阳”等教育。
关于放大镜的作用,关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主要以体验活动为主,经过不停的使用意会到放大镜能够放大细节,察看物体更清楚等就能够了。
三、教课目的(1)知道借助工拥有助于察看和认识事物。
(2)经过对照察看,感觉肉眼察看与使用简单仪器察看的不一样。
(3)学会使用放大镜察看物体的细节部分,能用简单的词语描绘和记录观察所得的信息。
1(4)在教师指导下,能环绕一个察看主题试试多角度、多方式进行察看。
(5)在察看的过程中,培育与别人合作的习惯。
四、教课要点和难点教课要点:学会使用放大镜,经过对照察看,感觉肉眼察看与使用简单仪器察看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