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19课)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9课《指偶剧场》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指偶剧场的概念,培养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
2. 通过制作指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指偶剧场的概念及历史2. 指偶的制作方法3. 指偶剧场的表演技巧4. 指偶剧场的创新设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指偶的制作方法和表演技巧。
2. 教学难点:指偶的创新设计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指偶剧场视频、教学示范指偶。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指偶剧场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了解指偶剧场的概念及历史。
2. 新课讲解:讲解指偶的制作方法和表演技巧,示范制作过程。
3.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指偶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创新设计: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独特的指偶角色和剧情。
5. 表演展示:学生分组进行指偶剧场表演,互相观摩学习。
6. 总结评价: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和表演,总结课程内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指偶剧场》2. 教学目标3. 教学内容4. 教学重点与难点5. 教学过程七、作业设计1. 制作一个指偶角色,要求造型独特、色彩丰富。
2. 编写一个简短的指偶剧本,要求情节生动、富有创意。
3.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指偶剧场表演,录制视频。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指偶剧场的兴趣是否得到充分激发?2. 学生在制作和表演过程中,是否能够发挥创意?3.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需要调整?4. 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是否得到提高?5. 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创新、展示等环节,使学生了解指偶剧场的概念,掌握制作方法和表演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案标题:第19课面具(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面具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在艺术中的表现形式。
2. 培养学生对面具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材料创作面具,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面具的历史与文化背景2. 面具的艺术表现形式3. 面具的制作方法与技巧4. 面具创作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面具的历史与文化背景、面具的艺术表现形式、面具的制作方法与技巧。
2. 教学难点:面具的制作方法与技巧、面具创作实践。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面具的相关资料、制作面具所需的材料与工具。
2. 学生准备:收集面具的相关资料、准备制作面具所需的材料与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面具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面具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20分钟)(1)面具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介绍面具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世界各地的分布,让学生了解面具的丰富内涵。
(2)面具的艺术表现形式分析面具在绘画、雕塑、戏剧等艺术领域中的表现形式,引导学生欣赏面具的艺术美。
(3)面具的制作方法与技巧介绍面具的制作材料、工具及基本步骤,让学生掌握面具的制作方法。
3. 实践环节(25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面具的设计方案。
(2)学生动手制作面具,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交流。
4. 总结与拓展(10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面具艺术的价值。
(2)布置作业:让学生以“面具”为主题,创作一幅绘画作品,下节课展示。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面具的历史与文化背景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面具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学生动手制作面具的能力和创造力。
4.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9课图画文字|苏少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图画文字的概念,学会用图画表达文字的意义,并创作出具有创意的图画文字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培养学生运用图画表达文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教学内容1. 图画文字的概念:介绍图画文字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图画文字的创作方法:学习如何用图画表达文字的意义,掌握图画文字的创作技巧。
3. 图画文字的创意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图画文字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用图画表达文字的意义,创作出具有创意的图画文字作品。
2. 难点:如何巧妙地将图画与文字结合,使作品既有艺术性又有创意。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画文字的相关图片、课件、示范作品等。
2. 学具:绘画纸、彩笔、水粉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画文字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授:讲解图画文字的概念、创作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习。
3.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图画文字的创意实践。
板书设计1. 图画文字的概念:图画文字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图画文字的创作方法:用图画表达文字的意义,创作技巧。
3. 图画文字的创意实践: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图画文字作品。
作业设计1. 必做题:运用图画文字的创作方法,创作一幅图画文字作品。
2. 选做题:研究图画文字在生活中的应用,写一篇小短文。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展示与评价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图画文字的概念、创作方法和技巧,并能够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图画文字作品。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对图画文字的理解不够深入,部分作品创意不足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更多的创作机会,以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9课光的魅力》人教版教学内容《第19课光的魅力》是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的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光与物体之间的关系,学会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光感,进而创作出具有立体感和生动感的美术作品。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光的基本特性,学会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光感,培养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1. 光与物体之间的明暗关系。
2. 线条和色彩的运用。
3. 立体感和生动感的营造。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投影仪、光与物体关系的图片、优秀美术作品。
2.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彩色铅笔、水粉颜料、画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光与物体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光的特点。
2. 新课内容:讲解光的基本特性,演示线条和色彩表现光感的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合作,观察实物,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实践。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相互评价,教师点评并给予建议。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光与物体之间的关系及表现方法。
板书设计1. 课题:《第19课光的魅力》2. 教学目标:掌握光的基本特性,学会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光感,培养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
3. 教学难点:光与物体之间的明暗关系,线条和色彩的运用,立体感和生动感的营造。
4. 教学内容:观察分析光的特点,学习表现光感的方法,实践绘画。
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光感,创作一幅具有立体感和生动感的美术作品。
2. 家庭作业:观察生活中的光现象,用绘画形式记录下来,下次课分享。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光的基本特性有了深入了解,能较好地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光感,作品具有一定的立体感和生动感。
2. 存在问题:部分学生在表现光感时,对明暗关系的处理不够自然,需进一步加强指导。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9课《过年啦》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感受节日的喜庆氛围。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1.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2. 色彩知识3. 制作新年贺卡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春节的来历和习俗,学习色彩知识,制作新年贺卡。
难点:如何运用色彩表达过年的喜庆氛围,创新设计贺卡。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示范作品、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等。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等。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述春节的来历和习俗,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色彩知识:讲解色彩的搭配和运用,让学生了解如何用色彩表达过年的喜庆氛围。
3. 示范制作新年贺卡:教师现场演示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学习制作方法。
4.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
板书设计1. 《过年啦》2. 课题:一年级上册美术第19课3. 教学目标:了解春节的来历和习俗,学习色彩知识,制作新年贺卡。
4. 教学重点:如何运用色彩表达过年的喜庆氛围,创新设计贺卡。
5. 教学难点:色彩搭配和创新设计。
作业设计1. 制作一张新年贺卡,要求运用所学色彩知识,表达过年的喜庆氛围。
2. 家长参与评价,给予孩子鼓励和建议。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春节的来历和习俗,让学生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色彩知识的学习中,学生掌握了色彩的搭配和运用,提高了审美情趣。
在制作新年贺卡的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创新设计,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课堂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同时,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美术学习中,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尤其是学生实践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