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解决问题——串珠子)
- 格式:ppt
- 大小:3.83 MB
- 文档页数:11
1.小学一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
计算:21+22+23+24+25+26+27+28+29的和等于多少?
解答:21+22+23+24+25+26+27+28+29
=21+29+22+28+23+27+24+26+25
=50+50+50+50+25
=225
【小结】对于这类题目要注意观察数字的规律和符号的规律。
2.一年级奥数题:找规律巧填空
找规律填一填。
串珠子,想一想方格里应串上:
(1)( )个黑珠;
(2)( )个白珠。
【详解】:白珠和黑珠的排列规律是:1个黑珠1个白珠,1个黑珠2个白珠,1个黑珠3个白珠,……(黑珠始终是1个,白珠是以1、2、3、4……的规律递增)。
所以方格里应该接着是5个白珠,1个黑珠,6个白珠,一共1个黑珠,11个白珠。
3. 一年级奥数题:如何巧分苹果
奶奶拿来16只苹果,说:“把它分成三份,然后再吃。
元元的要比倩倩的少3个,却比尧尧多2个。
谁算好了,谁先拿走”。
元元不会分,倩倩也不会分,最后还是尧尧给分好了。
你知道应该怎么分吗?
【解析】:根据奶奶的要求,倩倩比元元多3个,元元比尧尧多2个,则倩倩比尧尧多5个。
以尧尧作标准,从总数去掉2+5=7(个 ),余下的除以3便是尧尧应分的苹果。
所以,尧尧得:[16-(2+5)]÷3=3(个)
元元得:3+2=5(个)
倩倩得:5+3=8(个)。
第53课时找规律解决问题学习内容课本第88页例5,第90页练习二十第7~10题。
学习目标会运用“找规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文讲解例5,解决问题。
其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不计算也不数数,而是“找规律”,运用规律来解决。
第一步,在“阅读理解”中发现珠子的排列规律。
第二步,用继续穿珠子的方法解决问题,或者从左侧穿,或者从右侧穿,或者两侧各穿1颗。
第三步,以操作的方式进行检验,丰富了孩子检验与回顾的方法。
“做一做”,巩固练习。
与例题相似。
运用“找规律”的方法,不计算不数数而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课的新知。
辅导精要例5,整体浏览,孩子首先能找到解决问题的“三步骤”,并具体地读一读。
让孩子读题目,可以用手链的实物给他看,这对男生来说很重要。
第一步,知道了什么。
让孩子观察插图,把珠子分组,即2颗黄珠和1颗蓝珠。
再读题,在条件“按规律”、“掉了2颗珠子”和问题“掉的是哪2颗”下划线。
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说手链穿珠子的排列规律,读一读女生的话,把“2颗黄珠、1颗蓝珠,2颗黄珠、1颗蓝珠……”下划线,并与插图的分组、题目的“按规律”连线;“掉了□颗珠子”与条件连线,再填数。
第二步,怎样解答。
引导孩子说说穿珠子的规律,进一步分析:掉了2颗,必须继续穿上这2颗,才会是完整的一串手链。
从左侧穿2颗,先1颗蓝珠,再1颗黄珠。
想像:把绳子打结,再说说珠子的排列规律。
从右侧穿2颗,先1颗黄珠,再1颗蓝珠。
从两侧穿珠,左边穿1颗蓝珠,右边1颗黄珠。
所以掉了1颗黄珠子,1颗蓝珠了。
第三步,解答正确吗?有条件的家庭,可让孩子动手操作穿手链,观察其规律,所穿的手链能符合规律的,解答正确。
也可以让孩子用彩笔画圆表示穿手链。
反思:没有计算,也没有数数,我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孩子可能说:这是运用“找规律”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用规律的重复部分就能轻松地解答了。
“做一做”,读题,让孩子说说穿手链的规律,想像穿出完整的手链,所以掉了1颗蓝珠子,2颗红珠子。
二年级下册数学串珠子的题一、按规律串珠子(图形规律)1. 观察下面珠子的排列规律,接着画下去。
- 白、黑、白、黑、白、()、()。
- 解析:这组珠子是按照白、黑交替排列的规律,所以后面两个珠子依次是黑、白。
2. 按照规律串珠子,下一颗珠子应该是什么颜色?- ●○●●○●●●○()- 解析:观察发现,黑色珠子每次多1个,然后串1个白色珠子,前面已经有1个白珠子,3个黑珠子,下一个应该是黑珠子。
3. 串珠子的规律是3个白色珠子后面跟着2个黑色珠子,按照这个规律,第10个珠子是什么颜色?- 解析:一组珠子有3 + 2=5个。
10÷5 = 2(组),刚好2组,所以第10个珠子是这一组的最后一个珠子,是黑色珠子。
4. 珠子的排列顺序是:□△□□△□□□△(),下一个图形应该是什么?- 解析:正方形每次多1个,然后串1个三角形,下一个应该是正方形。
5. 有一串珠子按以下规律排列:☆☆★☆☆★☆☆★……第15个珠子是什么形状?- 解析:每3个珠子一组,15÷3 = 5(组),所以第15个珠子是这一组的最后一个,是★。
二、按数量规律串珠子。
6. 串珠子,第一颗珠子上写1,第二颗写2,第三颗写3,依次类推,第12颗珠子上写的数字是多少?- 解析:按照自然数的顺序串珠子,第12颗珠子上写的数字就是12。
7. 珠子按照1、3、5、7……这样的奇数顺序串起来,第8个珠子上的数字是多少?- 解析:这组奇数的规律是第n个数为2n - 1。
当n = 8时,2×8 - 1=15,所以第8个珠子上的数字是15。
8. 有一串珠子,上面的数字依次是2、4、6、8……第10个珠子上的数字是多少?- 解析:这是一组偶数,规律是第n个数为2n,当n = 10时,2×10 = 20,所以第10个珠子上的数字是20。
9. 串珠子时,数字按照9、8、7、6……的顺序,第11个珠子上的数字是多少?- 解析:这是从9开始依次递减的数列,第n个数为10 - n(当n≤9时),当n = 11时,10 - 11=- 1(这里是按照规律延续,实际意义上珠子上的数字最小是1,所以这个数列到1就停止了,第11个珠子上的数字是1)。
《找规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88页例5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巩固已学过的各种规律及找规律的方法,能灵活运用发现的规律与所学的知识进行推理,确定后续或缺失的图形。
2.熟练掌握并运用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发现规律,解决问题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起点,方向观察,找到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创设情境:1.复习旧知:课件出示复习题(猜猜星星后面藏着谁?)(让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加以引导与整理。
)2.情境创设:看来大家对我们学习的找规律的知识已经基本掌握了,那么,你能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帮助小红解决她遇到的难题呢?(课件呈现例5的手链图。
)(二)引入课题: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规律——穿珠子。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同时设置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一)阅读理解:完整呈现例51.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让学生与同伴先说一说。
2.你认为在这个题目中,哪个词语最关键?3.师:对,关键词就是“按规律”,那她是按什么规律来穿的呢?学生可能会说出:(1)这串手链是用2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为一组,依次重复穿出来的。
(2)这串手链是用1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1颗黄珠子,为一组,依次重复穿出来的。
对于学生所发现的规律,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说出:第一种规律是从左往右观察得到的。
第二种规律是从右往左观察得到的。
3.题目让我们帮小红解决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说出:手链断了,掉了两颗珠子,问掉的是哪2颗珠子。
(二)分析解答1.我们刚才找到的规律是什么?那我们能不能利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来解答呢?2.引导:你从哪边开始看?(左边)所以找到的规律是黄黄蓝为一组重复排列。
掉的珠子应该是1颗蓝色的,1颗黄色的。
(课件演示,圈一组)3.你还有不同的发现吗?从右边开始看,发现的规律是黄蓝黄为一组重复排列,掉的珠子应该是1颗蓝色的,1颗黄色的。
二年级串珠子数学题串珠子是一种常见的数学学具,可以帮助孩子进行数学计算和思维训练。
下面是一些二年级串珠子数学题的相关参考内容。
1. 数字串珠练习:在串珠子上穿线组成不同的数字。
例如,让孩子用串珠子串起数字10,可以用一根线穿过1个珠子和0个珠子。
然后可以让孩子串其他数字,例如15、20、25等等。
通过这样的练习,孩子可以熟悉数字的组成和顺序。
2. 数的分解:给孩子一串数字串珠,例如12个珠子,让他们将其分解成不同的组合,例如可以分解成2和10、3和9等等。
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孩子理解数的分解和组合,以及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3. 数的大小比较:给孩子两串数字串珠,例如一串有8个珠子,另一串有6个珠子,让他们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
通过比较串珠子的长度,孩子可以学会比较大小,并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4. 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让孩子用串珠子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例如,给孩子一串有5个珠子的数字串珠,然后再给他们一串有3个珠子的数字串珠,让他们计算两个数的和。
通过实际操作串珠子,孩子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5. 数的排列组合:给孩子一些数字串珠,例如1、2、3,让他们尽可能多地排列出不同的数。
例如,可以排列出12、21、31等等。
这样的练习可以培养孩子的组合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6. 数字的变换:让孩子通过串珠子进行数字的变换。
例如,给孩子一串有4个珠子的数字串珠,让他们通过改变珠子的顺序,尽可能多地组成不同的数字。
例如,可以组成4、14、24等等。
通过这样的练习,孩子可以理解数字的可变性。
7. 数的分数表示:让孩子用串珠子表示简单的分数。
例如,给孩子一串10个珠子的数字串珠,让他们用珠子串成3/10这个分数。
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总之,通过串珠子进行数学练习可以帮助孩子直观地理解数字和运算的概念,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这些练习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操作和游戏来进行,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小班数学:串珠子设计意图:鉴于大班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经常能碰到分类排序组合,以及颜色不同的组合问题,尽管多数幼儿都能完成简单的串珠子任务,但这往往都局限于老师的吩咐与要求,因而想通过这样一个有趣活动让幼儿能主动探索到可以根据珠子的不同的颜色进行分类与组合练习学习各种排序方法,时还能了解到不同颜色珠子之间存在不同的串法,可以锻炼幼儿手指小肌肉的发展,同时这个游戏有很多的玩法,不同的玩法适合不同的年龄段的孩子,是一个益智活动,可以最大限度的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
活动目标:1. 在活动中主动探索发现排序的方法。
2. 学会用多种排序的方法的串法。
3. 训练幼儿的分类排序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1. 教具:颜色不同的珠子若干盒,串绳若干2. 学具:幼儿人手一盒珠子盒若干绳子3. 衣服形状的图卡一张。
4. 分类操作盘幼儿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一、导入主题,激发兴趣。
1.出示各种颜色的珠子,请大家一起来说一说你看到有几种颜色的珠子?珠子中间是不是有洞啊?教师介绍珠子的特征。
2.出示我们预先画好的不同的珠子串法的图片,请幼儿根据不同组合的串法来进行操作。
3.幼儿操作,在一盒珠子中我们可以先进行颜色分类,再进行操作时就会顺利多了。
4.在教师的要求下,幼儿先按颜色这一特征对珠子进行分类。
然后按不同的顺序进行串连,幼儿操作,教师随机巡视指导。
二、游戏活动:串上不同颜色组合的珠子1.拿起几个不同颜色的珠子串起来,老师问:你们说我这样串好看吗?你们想怎么个串法2.游戏:找规律串珠子。
老师:“让我们边做游戏边串出好看又有规则的珠子好吗?。
”(以游戏活动的方式激起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教师讲述游戏要求:不同颜色珠子的排序要有规律,有序3.老师示范活动:教师手拿两个黄色和两个蓝色的珠子说:“先串两个黄色的,然后串两个蓝色的,像这样就可以了,只要有两个相同颜色的就够了,颜色之间的组合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
三、教师小结师:不同珠子之间的组合可以按照不同颜色来排序,也可以按照数字递增的方式来串,要求是它们之间要有规律,小朋友可以看图片来做,发现并找出规律,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可以启发孩子探索问题的能力。
找规律(穿珠子)【教学内容】教材第88页例5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的第9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已经学过的各种规律和找规律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能运用所学习的各种规律和找规律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学习用具】多媒体课件学习卡片学习用具。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1、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大家想不想听一个有趣的故事呢?(生回答,想。
)好,那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邵亚楠小朋友给大家讲一个《两个和尚》的故事。
听完这个故事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就是你听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呢?(同学们畅所欲言。
)2.出示下面两串珠子。
(1)教师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两串珠子,发现有什么规律呢?(2)教师指名4位学困生回答,其他学生判断正误。
(3)师生集体点评,优等生李家兴小老师讲解疑难问题。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情境,课前通过学生讲故事,启迪学生思维,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里注重对学困生知识的考察,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其教学效果较理想。
)3、.揭示课题:学习新课(出示课题)。
二、【新课讲授】出示例5,观察、理解题意。
小红按规律穿了一串手链,但掉了2颗珠子,掉的是哪两颗珠子?1.教师引导学生先自学,你们发现了什么?生1:这串手链上有黄色和蓝色两种珠子。
(颜色方面)生2:这串手链是用2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又2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重复穿起来的。
(数量及颜色)生3:这串手链掉了2颗珠子。
师:题目问的问题是什么呢?(教师的引导)生:掉的是哪2颗珠子?2 .引导探究解答方法。
小朋友们仔细想一想,怎样才能知道这串手链掉的是哪2颗珠子呢?(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一下。
四人小组内由大组长组织利用自己手中准备的各色卡片珠子动手操作摆放,通过亲自操作找出规律,找到所掉的珠子。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 2018年第11期课程教育研究穿珠子的学问———用规律解决问题董文英(武汉理工大学附小湖北武汉430000)【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134-01设计说明:《用规律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第88页例5,是教材新增加的内容。
怎样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探索、领悟、创造规律,将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心理特点扬长避短地进行教学,是我这节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推理等学习活动,能正确运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帮助学生积累找规律、用规律的活动经验,感悟有序推理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找规律、用规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运用找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简单语言表达规律和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发现提出问题微视频导入:同学们,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进入了第七单元《找规律》的学习。
我们理解了规律的含义、图形和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和数组的规律(例4)。
今天是妈妈的生日,小红按学过的有关规律的知识为妈妈穿了一串手链,哟!手链断了,一不小心掉了2颗珠子,唉,掉的是哪2颗呢?(1)小红遇到了什么问题?(引出例5)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主动探索,分析解决问题1.知道了什么?(1)师:仔细观察这道题,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出示:知道了什么?信息:掉了2颗珠子问题:掉的是哪2颗?(2)题目中说这串手链是按规律排列的,那你从哪里能找到它的规律呢?请同学们找一找,想一想,观察一下。
汇报、交流。
(3)想一想:为什么同样一串手链却有不同的规律呢?师总结:看来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所找到的规律是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