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艺术概论04视觉艺术
- 格式:pptx
- 大小:1.64 MB
- 文档页数:41
新媒体艺术专业学什么简介新媒体艺术专业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艺术学科,它结合了艺术和科技的元素,主要研究多媒体、交互性、网络技术和数字艺术等内容。
新媒体艺术专业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这里,我们将介绍新媒体艺术专业需要学习的内容和重点。
1. 视觉艺术基础作为一门艺术学科,新媒体艺术专业首先需要学习视觉艺术的基础知识。
这包括色彩学、构图、透视、比例和形态等内容。
通过学习视觉艺术基础,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艺术表达手段,并在创作中注重美感和视觉效果。
2. 数字媒体技术新媒体艺术专业离不开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
学生需要学习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3D建模和动画制作等技术。
这些技能对于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们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数字工具和软件进行创作和编辑。
3. 交互设计新媒体艺术专业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交互设计。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设计和构建基于用户体验的交互界面和互动系统。
这包括用户研究、界面设计、信息架构和用户测试等方面的知识。
交互设计的目标是让用户在使用数字媒体作品时获得良好的体验和互动感。
4. 网络技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新媒体艺术也与网络技术密不可分。
学生需要学习网络概念、协议和服务器管理等知识。
他们还需要掌握Web开发技术和网络安全等内容,以便在创作中融入网络元素和开展互联网相关的艺术实践。
5. 理论与批评学习新媒体艺术不仅要掌握实践技能,还要了解相关的理论和批评。
学生需要学习新媒体艺术发展的历史、理论框架和相关文献。
他们还需要学会批判性思考并进行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
6. 跨学科合作新媒体艺术专业不仅注重学科内的知识和技能,还强调与其他学科的合作和交流。
学生需要与设计、计算机科学、传媒等学科的学生和专业人士合作,并加强跨学科的学习和实践。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创作能力。
结论新媒体艺术专业是一个融合了艺术与科技的创新领域,学生在学习这个专业时需要掌握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广东省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艺术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50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作曲家_____的《第七交响曲》音乐形象、精神内容既反映卫国战争时期列宁格勒被围困及英雄城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同时又对光明、理性与黑暗的斗争作了高度概括。
(D)A、柴可夫斯基B、肖邦C、施特劳斯D、肖斯塔科维奇2、根据_____的不同,把艺术形态划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艺术。
(C)A、符号体系B、感知方式C、物化结构D、艺术语言3、聆听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就不难体会艺术家直面外在世界所要展示的(C)A、音乐世界B、生活世界C、内在世界D、自然世界4、舞蹈的三个要素是姿势、_____、动作(C)A、表情B、韵律C、结构D、节奏5、“表现说”以美国美学家_____为代表(D)A、弗洛伊德B、格罗塞C、科林伍德D、苏珊·朗格6、《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是(A)A、希腊史诗B、希腊神话C、希腊悲剧D、希腊喜剧7、在易卜生的代表作《娜拉》中,道德内容是作品的(A)A、主题B、语言C、情节D、形式8、艺术作品的_____一般是由具体可感、自身完整的艺术形象构成的(B)A、结构B、内容C、形式D、意境9、内容与形式两者达成_____是艺术创作的重要原则(A)A、和谐统一B、相互同一C、差异对立D、相互独立10、建筑_____是在三度空间中存在的,其体现主要在体、面、空间等因素(D)A、结构B、内容C、风格D、语言11、艺术家的共同特征主要具有三个特点,即_____、情感性和创造性(C)A、客体性B、丰富性C、主体性D、敏感性12、艺术家应其有_____、丰富的知识修养和高超的艺术技能(D)A、坚强的内心世界B、充沛的聪明才智C、健康的身体体魄D、卓越的艺术素质13、艺术家艺术个性的成熟外化于艺术作品就形成了艺术家的(B)A、艺术追求B、艺术风格C、艺术理念D、艺术特点14、艺术家的地位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变化的,其地位形成是个_____过程(A)A、历史的B、政治的C、商业的D、客观的15、开创“法国现实主义两派”的最重要的代表之一,是19世纪中叶巴比仲画家_____,被称为“写实主义巨子”(B)A、库尔贝B、米勒C、安格尔D、德拉克洛瓦16、顾恺之_____意像如梦,展现的是一个空灵悲幻的爱情世界和精神历程(A)A、《洛神赋》B、《韩照载夜宴图》C、《簪花仕女图》D、《淮南子》17、蒙德里安被认为是_____的代表(C)A、“热抽象”B、“符号创作”C、“冷抽象”D、“符号魔术师”18、_____和艺术创作同样是人类高级的、复杂的、特殊的精神活动(C)A、艺术批评B、艺术制作C、艺术欣赏D、艺术体验19、从_____的角度来说,音乐被称之为听觉艺术;美术与音乐相对,被称之为视觉艺术。
新媒体艺术概论新媒体艺术是指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结合计算机、网络和互动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创作的艺术形式。
它以数字媒体为媒介,将传统艺术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
新媒体艺术的特点之一是互动性。
通过计算机与观众之间的交互,艺术家可以使观众成为作品的一部分。
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屏、体感设备、虚拟现实眼镜等方式与作品进行互动,改变作品的形态和内容,融入到艺术创作的过程中。
这种互动形式使观众不再是被动接受艺术作品,而是能够主动参与其中,体验到前所未有的艺术享受。
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多媒体性。
新媒体艺术往往利用了多种媒体形式,如音频、视频、图像、动画等,将不同的媒介进行融合和交叉。
这种多媒体的形式使得艺术作品更加丰富多样,增加了艺术家表达的自由度,也丰富了观众的感官体验。
新媒体艺术还注重跨界合作。
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经常需要与程序员、设计师、工程师等多种专业领域的人员合作。
他们共同研究和开发科技工具,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方法。
跨界合作极大地推动了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也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新媒体艺术在传播上具有天然的优势。
凭借互联网的普及,艺术作品可以通过网络迅速传播,与更广大的观众群体进行互动和分享。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艺术网站和艺术活动等渠道,新媒体艺术作品可以跨越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使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欣赏到艺术的魅力。
总体来说,新媒体艺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通过互动、多媒体和跨界合作等方式,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
它打破了传统艺术的边界,将科技和艺术相结合,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感受。
新媒体艺术无疑是当今艺术创作领域中的一股重要力量,为艺术的发展和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媒体艺术是当代艺术领域最具创新力和发展潜力的艺术形式之一。
它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结合计算机、网络和互动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创作,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出来。
新媒体艺术不仅在艺术创作方面探索了新的可能性,同时也在观众的参与和互动中提供了新的感受和体验。
新媒体艺术概论视觉艺术引言新媒体艺术是指以科技与数字媒介为基础,通过艺术创作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
在新媒体艺术中,视觉艺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图像、色彩和形式等视觉元素来传达信息和激发观众的感官体验。
本文将介绍新媒体艺术的概念以及视觉艺术在其中的角色和表现形式。
新媒体艺术的概念新媒体艺术是近年来随着科技和数字媒介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结合了传统艺术和科技的特点,通过利用计算机、互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来进行艺术创作和表达。
新媒体艺术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艺术表达的可能性,使艺术家能够更加自由地创作,并与观众互动。
视觉艺术在新媒体艺术中的角色视觉艺术在新媒体艺术中起着重要的角色,它通过图像、色彩、形式等视觉元素来传达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
视觉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桥梁,它能够激发观众的感官体验,给予他们独特的艺术享受。
视觉艺术在新媒体艺术中的角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视觉元素的运用视觉艺术在新媒体艺术中通过丰富多彩的视觉元素来引起观众的注意。
艺术家可以运用图像、色彩、形式等元素来创造独特的艺术形象,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
视觉元素的运用能够吸引观众的目光,并引发他们对作品的思考和反思。
2. 虚拟现实的体验新媒体艺术中的虚拟现实技术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艺术家可以构建出超现实的世界,使观众感觉自己置身其中。
观众可以通过头戴式显示设备或者交互式装置来与虚拟现实作品进行互动,这种体验让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3. 互动性的体验新媒体艺术强调与观众的互动,视觉艺术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屏、手势识别等手段与艺术作品进行互动,改变其形象、颜色或者音效等。
这种互动性的体验增强了观众对作品的参与感和沉浸感,使视觉艺术真正融入到观众的生活中。
4. 数字媒介的创新视觉艺术在新媒体艺术中通过数字媒介的创新来实现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视觉影像艺术在新媒体发展中的作用摘要:视觉影像艺术在数字信息时代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开创了新媒体时代信息供给的新形式,有力的满足了人们的信息获取需求。
应当基于全息投影、VR等新型视觉影像艺术形式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用户体验,将视觉艺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本文从视觉影像艺术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视觉影像艺术对新媒体的影响,探讨视觉影像艺术在新媒体行业的发展定位。
关键词:视觉影像艺术;新媒体;发展定位;主要作用视觉影像艺术以视觉图像的形式进行艺术创作,融入了绘画、颜色、平面设计等二维或三维空间的影像表现形式,从而满足受众对信息的直观感知需求。
视觉影像艺术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是信息技术与视觉艺术的有机结合体。
随着新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视觉影像艺术发生了显著变化,提供了独特使用方式。
一、视觉影像设计的内涵分析信息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日益离不开信息媒体技术的支持,人们处在信息的包围当中。
新媒体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较大影响。
互联网的普及给视觉影像的表现手法提供了多种可能,视觉影像艺术与新媒体的结合具有更强的便捷性、直观性。
视觉影像艺术日益成为新型公共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其表现方式更为复杂多元,可以区别于传统的单纯依靠文字、语言或图像进行视觉表达,实现了现代信息社会艺术表达的重大变革。
当代视觉影像艺术主要采用了全息投影、AR、3D等设计手段,可以给人们带来良好的艺术体验,有助于增强人们的审美意识,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赋予人们视觉想象的空间。
随着新媒体与视觉影像艺术的深度结合,视觉影像艺术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它更贴近人们日常生活,成为人们接受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
二、视觉影像艺术对新媒体发展的影响1.创新了信息传播的方式视觉影像艺术进一步转变了信息供给的方式,极大的突破了传统信息呈现方式的局限性。
通过视觉影像艺术可以构建立体化的信息传播体系,提高了信息供给的效率,满足了人们视听多方面需要,提高了影像艺术的真实性和虚拟性。
《新媒体概论》课程笔记第一章:新媒体导论1.1 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
新媒体具有以下特点:1. 互动性:用户可以参与内容创作、分享和评论,实现用户与内容、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双向互动。
2. 即时性:信息传播速度快,可以实现实时更新和传播。
3. 多样性:新媒体内容形式多样,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
4. 个性化:根据用户需求和偏好提供个性化内容和服务。
5. 普及性:新媒体设备普及,用户基数庞大。
1.2 新媒体的历史1. 新媒体的起源:新媒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开发了ARPANET网络,这是互联网的前身。
2. 新媒体的发展阶段:a) 萌芽阶段(1960s-1990s):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标志,出现了电子邮件、BBS等早期网络应用。
b) 成长阶段(1990s-2000s):互联网商业化,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等开始流行。
c) 爆发阶段(2000s-2010s):社交媒体、博客、视频分享网站的兴起,用户生成内容成为主流。
d) 移动阶段(2010s至今):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推动新媒体向移动端转移。
第二章:新媒体与社会的关系2.1 技术决定论1. 技术决定论的定义:技术决定论是一种理论观点,认为技术发展是社会变迁的主要驱动力,技术的进步决定了社会结构、文化和个人行为的变化。
2. 技术决定论的主要观点:a) 技术是自主的,其发展遵循自身的逻辑和规律。
b) 技术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技术进步推动社会进步。
c) 技术的发展不受社会因素的限制,社会因素往往适应技术变化。
3. 技术决定论的批评:a) 忽视了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对技术发展的影响。
b) 过分强调技术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和社会结构的作用。
什么是新媒体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等传统媒体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新媒体特征1.数字化是新媒体的显著技术特征2.交互性是新媒体的本质传播特征3.超时空是新媒体的外部效果特征4.数字化与多媒体交互性与共享性超时空与即时性碎片化与社交化分众化与个性化精准化与智能化新媒体主要类型/形态1.门户信息型(雅虎、新浪)2.搜索信息型(谷歌、百度)3.社交分享型(脸书、微博)4.智能推送型(今日头条)Web1.01994年,杨致远和大卫费罗创办了“网页目录”Yahoo网景公司:互联网繁荣的开始(1995)Netscape 全球第一个大规模运用的商业浏览器1996年,全球首个门户网站“雅虎”上市。
1997年,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创建Google(谷歌)2001年,李彦宏和徐勇创建百度(baidu)。
中国互联网三大门户:新浪、搜狐、网易瀛海威启蒙中国互联网BAT 百度阿里腾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TMD 美团字节跳动滴滴出行中国于1994年正式完成接入互联网,成为全球接入互联网第77个国家作为互联网雏形的阿帕网(ARPA)于1969年诞生于美国。
1983年,互联网的TCP/IP协议被指定为互联网标准协议,是互联网技术的第一次飞跃。
1989年,英国人蒂姆·博纳斯·李提出了万维网(WORLD WIDE WEB,即WWW)的技术构想。
美国保罗. 巴兰发明了“渔网理论”,主要特征是去中心化和扁平化,又被称分布式通讯系统理论。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调查报告》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55亿Web2.0 社交网络时代博客、微博兴起1998年克林顿与莱温斯基(德拉吉报道)2001年美国“911”事件博客(Blogger)引起关注2002 方兴东在中国推广博客创建“博客中国”2006年博客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推出Twitter服务2007年微博在中国兴起由用户主导生成内容(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互联网产品模式。
視覺藝術高級程度宗旨與目標1.1測驗考生的一般創作能力。
1.2測驗考生在美術、設計或有關科目的應用上,對媒介、物料及技巧的運用所顯示出的視覺表達能力。
1.3測驗考生在美學、歷史及當代的環境各方面對美術、設計和建築的知識及欣賞能力。
考試形式2.1本科考試分三部,全部必答。
在第二部內,考生須從四卷中選答兩卷。
學校考生可申請以一創作計劃代替所須選答的每一卷。
或申請以兩個創作計劃代替所須選答的兩卷。
這類計劃可包括任何不常被考核的科目或技巧,如陶藝、攝影、版畫、雕塑等(上述只是一些例子而已)。
考生須明白以個別計劃應考,並不一定獲得批准。
對不獲接納的計劃建議,主考將作出解釋,之後,考生只可補交該修訂建議一次。
假如補交計劃建議不被接納,考生須從四卷中選考一卷。
考生的計劃大綱獲得批准後便不得更改。
考生應儘早在上一年的十月十五日前,向主考呈交計劃大綱,以便審批。
在一般情況下,考生將會在十月三十一日前獲得通知大綱是否已被接納。
大綱須包括下列各項資料﹕甲、計劃之內容及目的的說明,作品件數,規模等,乙、選擇這項計劃的理由,丙、與計劃有關的製作經驗,丁、所需的材料和設備,及戊、可供使用適當設備的途徑。
主考可視乎計劃的性質,會晤考生或在考試前實地觀察考生的工作進展。
凡學校擬首次保送學生選考創作計劃,須於會考前一年之十二月一日前,即會考前十六個月向考評局秘書長提出申請。
2.2每部之分數比重為﹕第一部﹕25%第二部﹕25%x2第三部﹕25%2.3有關物料、媒介和工具的資料,考生須仔細閱讀附件(第九段)。
附件 (第九段)亦適用於高級補充程度視覺藝術科考試。
2011-AL-V ARTS考試範圍第一部素描3.1本部只設一卷(卷一)。
本卷目的在於考驗考生在素描方面的一般能力,卻特別著重考生在下列各方面的表現﹕甲、觀看的方式,與觀察、紀錄和表達的能力,乙、媒介的選擇與技巧及材料的運用,及丙、構圖的經營與透過畫面的空間處理以示其特質。
卷一(三小時)考生須考第一節及第二節。
艺术概论视觉艺术名词解释一、视觉艺术视觉艺术是一种通过视觉感知和艺术表达来呈现的艺术形式。
它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等,以图像和形态为基本元素,通过色彩、线条、形状、质感等艺术语言来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
二、艺术语言艺术语言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特定表现方式和方法,包括色彩、线条、形状、质感、空间等元素。
这些元素在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中被赋予特定的意义和情感,以表达作品的主题和内容。
三、艺术表现艺术表现是艺术家运用各种艺术语言和技巧来呈现自己的审美体验和思想感情的过程。
它是艺术家创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表现作品的主题和内容,使观众产生共鸣和审美体验。
四、艺术形象艺术形象是艺术家通过创作所塑造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它可以是具体的物象,也可以是抽象的意象。
艺术形象是艺术家审美体验和思想感情的物化形式,是观众感知和理解作品的重要途径。
五、艺术风格艺术风格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特点,它反映了艺术家的审美观念、思想感情和创作技巧。
不同的艺术家和流派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它是艺术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
六、艺术流派艺术流派是指一群有着共同审美观念和创作风格的艺术家所形成的团体或派别。
不同的艺术流派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风格,它们反映了艺术家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的创作活动和思想倾向。
七、艺术史艺术史是研究艺术发展历程的学科,它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的艺术作品、艺术家、流派、风格等进行研究和分析,揭示艺术的演变和发展规律。
艺术史对于理解艺术作品的背景和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八、艺术批评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进行理性分析和评价的活动,它通过对作品的主题、形式、技巧、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揭示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艺术批评对于提高观众的审美能力和理解作品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