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平抛运动实验》
- 格式:ppt
- 大小:685.50 KB
- 文档页数:21
5.3 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基础知识梳理一、抛体运动和平抛运动1.抛体运动:以一定的速度将物体抛出,在空气阻力可以忽略的情况下,物体只受作用的运动.2.平抛运动:初速度沿方向的抛体运动.3.平抛运动的特点:(1)初速度沿水平方向;(2)只受作用.二、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思路】(1)基本思路:根据运动的分解,把平抛运动分解为不同方向上两个相对简单的运动,分别研究物体在这两个方向的运动特点.(2)平抛运动的分解:可以尝试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方向的分运动和方向的分运动.【进行实验】方案一:频闪照相(或录制视频)的方法(1)通过频闪照相(或视频录制),获得小球做平抛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2)以抛出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3)通过频闪照片描出物体经过时间间隔所到达的位置;(4)测量出经过T,2T,3T,…时间内小球做平抛运动的位移和位移,并填入表格;(5)分析数据得出小球水平分运动和竖直分运动的特点.方案二:分别研究水平和竖直方向分运动规律步骤1:探究平抛运动竖直分运动的特点图2(1)如图2所示,用小锤击打弹性金属片后,A球做运动;同时B球被释放,做运动.观察两球的运动轨迹,听它们落地的声音.(2)改变小球距地面的高度和小锤击打的力度,即改变A球的初速度,发现两球同时落地,说明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为运动.步骤2:探究平抛运动水平分运动的特点1.装置和实验(1)如图所示,安装实验装置,使斜槽M末端水平,使固定的背板竖直,并将一张白纸和复写纸固定在背板上,N为水平装置的可上下调节的向背板倾斜的挡板.(2)让钢球从斜槽上某一高度滚下,从末端飞出后做平抛运动,使小球的轨迹与背板.钢球落到倾斜的挡板N上,挤压复写纸,在白纸上留下印迹.(3) 调节挡板N,进行多次实验,每次使钢球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在白纸上记录钢球所经过的多个位置.(4)以斜槽水平末端端口处小球球心在木板上的投影点为坐标原点O,过O点画出竖直的y轴和水平的x轴.(5)取下纸,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印迹连接起来,得到钢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6)根据钢球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在轨迹上取竖直位移为y、4y、9y…的点,即各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测量这些点之间的水平位移,确定水平方向分运动特点.(7)结论:平抛运动在相等时间内水平方向相等,平抛运动水平方向为运动.2.注意事项:(1)实验中必须调整斜槽末端的(将小球放在斜槽末端水平部分,若小球静止,则斜槽末端水平).(2)背板必须处于,固定时要用铅垂线检查坐标纸竖线是否竖直.(3)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由静止释放.(4)坐标原点不是槽口的端点,应是小球出槽口时钢球球心在木板上的投影点.(5)小球开始滚下的位置高度要适中,以使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由坐标纸的一直到达为宜.【参考答案】重力水平重力直线水平竖直平抛自由落体自由落体平行上下坐标 相等 位移 匀速直线 切线水平 竖直面内 同一位置 左上角 右下角考点一:平抛运动概念、性质、条件、特征【例1】2022年2月15日,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中,中国选手苏翊鸣夺得冠军。
平抛运动实验【实验目的】(1)用实验的方法描出平抛运动的轨迹.(2)根据平抛运动的轨迹求初速度.【实验原理】(1)用描迹法画出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2)建立坐标系,测出轨迹上某点的坐标 x 、y ,根据 x =v 0t 、y =12gt 2得初速度v 0=x g 2y.【实验器材】斜槽、小球、方木板、铁架台、白纸、图钉、铅垂线、三角板、铅笔及刻度尺【实验步骤】 (1) 安装器材与调平:将斜槽放在水平桌面上,其末端伸出桌面外,调节末端使其切线水平后固定. 检查斜槽末端是否水平的方法:将小球放在斜槽末端水平轨道的任意位置,小球都不滚动,则可认为斜槽末端水平.精细的检查方法是用水平仪调整.(2)用图钉把坐标纸钉在木板上,让木板竖直固定,其左上方靠近槽口,用铅垂线检查坐标纸上的竖线是否竖直,整个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用铅垂线把木板校准到竖直方向,使小球平抛的轨道平面与板面平行,保证在重复实验的过程中,木板与斜槽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3)建立直角坐标系 xOy :以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 O 为坐标原点,从坐标原点 O 画出竖直向下的 y 轴和水平向右的 x 轴.确定坐标原点 O 的方法是:把小球放在槽口末端处,用铅笔记下这时小球的球心在坐标纸上的水平投影点 O ,即为坐标原点(不是槽口端点).(4)确定小球位置:让小球由斜槽的某一固定位置自由滚下,从 O 点开始做平抛运动.先用眼睛粗略估计小球在某一 x 值处(如x =1 cm 或 2 cm 等)的 y 值,然后用铅笔尖指着这个位置,让小球从原释放处开始滚下,看是否与铅笔尖相碰,如此重复数次,较准确地确定小球通过的这个位置,并在坐标纸上记下这一点.(5)依次改变 x 值,用与(4)同样的方法确定小球通过其他各点的位置.(6)描点画轨迹:取下坐标纸,将(4)(5)中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这就画出了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曲线(所画曲线可不通过个别偏差较大的点,但必须保持曲线平滑,不允许出现凹陷处).【注意事项】(1)固定斜槽时,必须注意使通过斜槽末端点的切线保持水平,以使小球离开斜槽后做平抛运动.(2)木板必须处在竖直平面内,与小球运动轨迹所在的竖直平面平行,使小球的运动靠近图纸但不接触.(3)在斜槽上设定位卡板,使小球每次都从定位卡板所确定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以保证重复实验时,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相等.(4)应在斜槽上适当的高度处释放小球,使小球能以适当的水平速度抛出,其运动轨迹由图板左上角到右下角,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坐标纸,减小测量误差.(5)由平抛运动方程求小球平抛的初速度时,应选取在平抛运动轨迹上离坐标原点O 较远的点的坐标数据来进行计算,这样既便于测量又减小了误差.【数据分析】(1)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不是抛物线:如图所示,在x 轴上作出几个等距离的点A1、A2、A3、…,把线段OA1的长度记为l,则OA2=2l,OA3=3l,由A1、A2、A3、…向下作垂线,与轨迹的交点记为M1、M2、M3、….若轨迹是一条抛物线,则各点的y 坐标和x 坐标应该具有y=ax2的形式(a 是待定常量),用刻度尺测量某点的x、y 两个坐标值,代入y=ax2 求出a.再测量其他几个点的x、y坐标值,代入y=ax2,若在误差范围内都满足这个关系式,则这条曲线是一条抛物线.(2)求小球平抛的初速度v0:①所描绘的轨迹曲线上选取A、B、C、D、E、F 六个不同的点,测出它们的坐标值.②将各点坐标值代入v0=x g2y中,求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③记录各点求得的初速度,最后算出初速度v0的平均值,并做好记录.【误差分析】(1)安装斜槽时,其末端切线不水平,造成小球并非做平抛运动,测量的数据不准确.(2)建立直角坐标系时,误以斜槽末端端口位置为坐标原点(实应以末端端口上的小球球心位置为坐标原点).(3)小球每次从槽上开始滚下的位置不相同,使得平抛的初速度也不相同.(1)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为了能较准确地描绘运动轨迹,下面列出了一些操作要求,你认为正确的是()A.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B.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球C.固定白纸的木板必须调节成竖直D.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必须不同E.将小球经过不同高度的位置记录在纸上,取下纸后,用直尺将点连成折线(2)某学生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忘记记下小球做平抛运动时的起点位置,O 为物体运动一段时间后的位置,取为坐标原点,平抛的轨迹如图所示,根据轨迹的坐标求出物体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___________m/s.(取g=10 m/s2)(3)在“研究平抛运动”实验中,用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L=1.6 cm,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a、b、c、d 所示,则小球的平抛初速度的计算式为v0=________(用L、g 表示),其值是________,小球在b 点的速率为________.(取两位有效数字,g=10 m/s2)。
物理实验报告平抛运动
实验报告:平抛运动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平抛运动的规律,验证平抛运动的理论公式。
实验器材:平面、测量尺、小球、秒表。
实验原理:平抛运动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以一定初速度抛出后,只受重力作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
其运动轨迹为一个抛物线。
实验步骤:
1. 在平面上标出一条水平直线作为参考线。
2. 在参考线上选择一个起点,并在起点处放置小球。
3. 用测量尺测量小球的水平位移,并记录下时间。
4. 重复实验多次,记录不同水平位移下的时间。
实验数据:
小球水平位移(m)时间(s)
0 0
0.5 0.3
1 0.6
1.5 0.9
2 1.2
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小球水平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通过分析曲线的斜率和形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小球的水平位移与时间成正比,即小球的水平速度是恒定的。
2. 小球的竖直位移与时间成二次函数关系,符合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平抛运动的规律,即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
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出小球的水平速度和竖直加速度,进一步验证平抛运动的理论公式。
实验总结:
平抛运动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平抛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同时,实验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也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希望通过这样的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学中的各种运动规律,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物理实验平抛运动物理实验平抛运动平抛运动是高中物理实验中的一课,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物理实验平抛运动,欢迎参考阅读!1、实验目的(1)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2)描出平抛运动的轨迹.(3)根据描出的轨迹求出平抛运动的初速度.2、实验原理平抛运动可以看成两个分运动的合成;一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等于平抛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另一个是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在粗略地确定的位置附近用铅笔较准确地确定出平抛运动的小球运动时的若干不同位置,然后描出运动轨迹,测出曲线上任一点坐标x和y,利用公式和就可以求出小球的水平分速度,即平抛物体的初速度.3、实验器材斜槽(附金属小球)、木板及竖直固定的支架、白纸、图钉、刻度尺、三角板、重锤、铅笔.4、探究过程(1)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如图所示,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金属片把A球沿水平方向抛出,同时B球松开,自由下落,A、B两球同时开始运动,观察到两球同时落地,多次改变小球距地面的高度和打击力度,重复实验,观察到两球仍同时落地,这说明了小球A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说明:实验中可通过耳朵听两球落地的声音是一声还是两声来判断是否同时落地.(2)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利用现有仪器装配图所示的装置,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冲过水平槽飞出后做平抛运动.(3)实验步骤①把斜槽放在桌面上,让它的末端伸出桌面外,调节斜槽末端,使其切线方向水平后,把斜槽固定在桌面上.②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木板上,把木块沿竖直方向固定在支架上,使小球在斜槽末端水平抛出后的轨道平面与纸面平行.③以斜槽末端作为平抛运动的起点O,在白纸上标出O的位置,过O点用重垂线画出竖直线,定为y轴.④让小球每次都从斜槽上同一适当位置由静止滚下,移动笔尖在白纸上的`位置,当小球恰好与笔尖正碰时,在白纸上依次记下这些点的位置.⑤把白纸从木板上取下来,用三角板过O点作竖直线y轴的垂线,定为x轴,再将上面依次记下的一个个点连成光滑曲线,这就是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说明:①用平衡法检查斜槽末端是否水平,即将小球放在斜槽末端附近的平直轨道上,若能使小球在平直轨道上任意位置静止,就表明斜槽末端已调水平.②用悬挂在槽口的重垂线检查坐标纸上的竖直线是否竖直.③小球每次必须无初速度地从槽上同一位置滚下.④坐标原点不是槽口的端点,应是小球在槽口时球的球心在木板上的水平投影点.5、数据处理(1)在平抛小球运动轨迹上选取A、B、C、D、E五个点,测出它们的x、y坐标值,记到表格内.(2)把测到的坐标值依次代入公式求出小球平抛的初速度,并计算其平均值.6、注意事项(1)实验中必须保持斜槽末端水平.(2)要用重垂线检查木板、坐标纸上的竖线是否竖直.(3)小球必须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自由滚下.(4)实验时,眼睛应注视运动小球,并较准确地确定小球通过的位置.(5)要在斜槽上较大的高度释放小球,使其以较大的水平速度运动,从而减小相对误差.(6)要用平滑的曲线画出轨迹,舍弃个别偏差较大的点.(7)在轨迹上选点时,不要离抛出点过近,并且使所选取的点之间尽量远些.7、误差来源(1)安装斜槽时,其末端切线不平而产生误差.(2)建立坐标系时,以斜槽末端端口位置为坐标原点,实际上应是末端端口上的小球球心位置的投影点为坐标原点.(3)数据测量时测量不准确而产生误差.(4)确定小球位置不准确而产生误差.。
高一平抛运动实验知识点总结近年来,物理学习在中学课程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而高一物理课程中的平抛运动实验是学习平抛运动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平抛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下面将对高一平抛运动实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实验原理及装置简介平抛运动实验是通过模拟抛体向上抛出并自由落体下落的运动过程,来验证平抛运动的概念和规律。
实验装置一般包括斜面、平面、金属球等。
实验开始时,将金属球沿斜面滚下,经过平面后获得初速度,然后在空中自由落体运动,最后观察落地点。
二、实验过程及数据处理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记录下实验数据,如金属球离地面的高度、金属球的水平投射速度等。
根据上述数据,可以计算出金属球的运动轨迹、时间和加速度等相关物理量。
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验证平抛运动的规律。
三、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在实验结束后,我们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画出金属球的运动轨迹图来观察投射物体的运动形式。
从轨迹图中可以看出,在水平方向上,金属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金属球呈自由落体运动。
这证明了平抛运动是由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的运动组合而成。
接下来,我们可以分析径向和切向加速度。
在平抛运动中,金属球在水平方向上的加速度为零,即切向加速度为零;而在竖直方向上,金属球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即径向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
这一点可以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计算金属球的飞行时间和最大高度来验证平抛运动的规律。
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金属球的飞行时间t和最大高度h,其中飞行时间t与金属球初速度和重力加速度有关,而最大高度h与金属球初速度和重力加速度的平方有关。
这些结果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后,可验证平抛运动的规律。
四、实验误差及影响因素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实验误差的影响。
实验误差可能来自于测量仪器的精度、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等多方面因素。
为减小误差,我们可以通过多次重复实验来取平均值,增加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知识集结知识元实验:研究平抛运动知识讲解一、探究平抛运动物体在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演示实验1:平抛物体和自由落体物体从同一高度同时开始运动,可观察到它们的落地时间相等.演示实验2:2个初速度不同的平抛物体与自由落体同时从同一高度开始运动,可观察到它们的落地时间相等.结论: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的落地时间与它的初速度无关.二、探究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演示实验: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两个相同的弧形轨道M、N,分别用于发射小铁球P、Q,其中N的末端与可看作光滑的水平板相切,两轨道上端分别装有电磁铁C、D,调节电磁铁C、D的高度,使AC=BD,从而保证小铁球P、Q在轨道出口处的水平初速度相等.现将小铁球P、Q分别吸在电磁铁C、D上,然后切断电源,使两个小铁球能以相同的初速度同时分别从轨道M、N的下端射出,可以看到P、Q两球相碰,只改变弧形轨道M的高度,重复上述实验,仍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结论: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物体在水平方向的位移相等,这说明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三、探究平抛物体运动规律1.实验目的(1)用实验的方法描出平抛运动的轨迹.(2)用实验轨迹求解平抛运动的初速度.2.实验原理使小球做平抛运动,利用描迹法描绘小球的运动轨迹,建立直角坐标系,测出轨迹曲线上某一点的坐标x和y,由公式:和,可得.3.实验器材(以斜槽法为例)斜槽(带小球)、木板及竖直固定支架、白纸、图钉、重垂线、三角板、铅笔、刻度尺.4.实验步骤(1)如图所示安装实验装置,使斜槽末端水平(小球在斜槽末端恰好静止).(2)以水平槽末端端口上小球球心位置为坐标原点O,过O点画出竖直的y轴和水平的x 轴.(3)使小球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把笔尖放在小球可能经过的位置上,如果小球运动中碰到笔尖,就用铅笔在该位置画上一点.用同样方法,在小球运动路线上描下若干点.(4)将白纸从木板上取下,从O点开始连接画出的若干点描出一条平滑的曲线,如图乙所示.5.实验注意事项(1)固定斜槽时,要保证斜槽末端的切线水平,保证小球的初速度水平.(2)固定木板时,木板必须处在竖直平面内且与小球运动轨迹所在的竖直平面平行,固定时要用重垂线检查坐标纸竖线是否竖直.(3)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为此,可在斜槽上某一位置固定一个挡板.(4)要在斜槽上适当高度释放小球,使它以适当的水平初速度抛出,其轨迹由木板左上角到达右下角,这样可以减小测量误差.(5)坐标原点不是槽口的端点,应是小球出槽口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投影点.(6)计算小球的初速度时,应选距抛出点稍远一些的点为宜,以便于测量和计算.6.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不是抛物线(1)原理:若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则当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后,轨迹上各点的坐标具有y=ax2的关系,且同一轨迹上a是一个特定的值.(2)验证方法方法一:代入法用刻度尺测量几个点的x、y坐标,分别代入y=ax2中求出常数a,看计算得到的a值在误差范围内是否为一常数.方法二:图像法建立y-x2坐标系,根据所测量的各个点的x、y坐标值分别计算出对应y值的x2值,在y-x2坐标系中描点,连接各点看是否在一条直线上,并求出该直线的斜率即为a值.7.计算平抛运动的初速度(1)平抛轨迹完整(即含有抛出点)在轨迹上任取一点,测出该点离原点的水平位移x及竖直位移y,就可求出初速度v0.因x=v0t,,故.(2)平抛轨迹残缺(即无抛出点)如图所示,在轨迹上任取三点A、B、C,使A、B间及B、C间的水平距离相等,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可知,A、B间与B、C间所用时间相等,设为t,则.所以所以初速度.平抛运动的规律如图所示,以抛出点O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正方向与初速度v0方向相同),以竖直方向为y轴(正方向向下),经时间t做平抛运动的质点到达P位置,速度为v.注:平抛运动的速度偏角与位移偏角的关系两偏角关系:由于tanθ=2tanα,v的反向延长线与x轴的交点为水平位移的中点.例题精讲实验:研究平抛运动例1.图甲是“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前应对实验装置反复调节,直到斜槽末端切线________.每次让小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是为了每次平抛______________.(2)图乙是正确实验取得的数据,其中O为抛出点,则此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__________m/s.(g=9.8m/s2)(3)在另一次实验中将白纸换成方格纸,每个格的边长L=5cm,通过实验,记录了小球在运动途中的三个位置,如图丙所示,则该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__________m/s;B点的速度为__________m/s.(g=10m/s2)例2.回答下面有关“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的问题:(1)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为了能较准确地描绘运动轨迹,下面列出一些操作要求,将你认为正确选项的前面字母填在横线上:__________A.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B.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必须不同C.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球D.记录小球位置用的木条(或凹槽)每次必须严格地等距离下降E.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或方格纸)相接触F.将球的位置记录在纸上后,取下纸,用直尺将点连成折线(2)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来记录轨迹,每小格边长均为L=5cm,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ABC所示,由竖直方向可知相邻两位置间的时间间隔表达式为T=____,则小球平抛初速度的表达式为v0=____,小球平抛初速度的大小为v0=__________m/s(g=10m/s2)例3.在“探究平抛运动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可以描绘出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实验简要步骤如下:A.让小球多次从________位置自由滚下,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下小球碰到铅笔笔尖的一系列位置,如右图中a、b、c、d所示.B.按图安装好器材,注意调节斜槽末端切线________,记下平抛初位置O点和过O点的竖直线.C.取下白纸以O为原点,以竖直线为y轴建立坐标系,用平滑曲线画平抛运动物体的轨迹.(1)完成上述步骤,将正确的答案填在横线上.(2)上述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_____.(3)已知图中小方格的边长L=1.25cm,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为v0=_____________(用L、g表示),其值是_____________(取g=9.80m/s2),小球在b点的速率____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平抛运动实验实验报告篇一:实验平抛运动实验报告平抛运动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一、实验目的:1、描绘物体平抛运动的轨迹并判断是不是抛物线2、学会根据平抛运动轨迹图求出平抛的初速度二、实验原理:1、平抛物体的运动可以看做是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一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另一个是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让小球做平抛运动,利用描迹法描出小球的运动轨迹,即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曲线,建立坐标系,判断轨迹是不是抛物线。
2、测出曲线上某一点的坐标x和y,依据重力加速度g的数值,利用公式y=1/2gt2求出小球的飞行时间t,再利用公式x=v0t求出小球的水平分速度,即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 三、实验器材斜槽、小球、木板、重锤线(铅垂线)、坐标纸、图钉、刻度尺、铅笔(或卡孔)四、参考实验步骤1、安装调整弧槽,使其末端保持水平。
固定斜槽,可用平衡法调整斜槽,即将小球轻放在斜槽平直部分的末端处,能使小球在平直轨道上的任意位置静止,就表明斜槽平直部分的末端处已水平.2、调整木板:用悬挂在槽口上的重锤线把木板调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面平行,然后把重锤线方向记录到钉在木板的坐标纸上,固定木板,使在重复实验的过程中,木板与斜槽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注意:小球在运动中不能与坐标纸接触)3、确定坐标原点O:把小球放在槽口处,用铅笔记下球在槽口时球心在板上的水平投影点O,O点即为坐标原点.4、描绘运动轨迹:在木板的平面上用手按住卡片,使卡片上有孔的一面保持水平,调整卡片位置,要使从槽上滚下的小球正好穿过卡片的孔,而不擦碰孔的边缘,然后用铅笔在卡片缺口上点个黑点,这就在白纸上记下了小球穿过孔时球心所对应的位置,取下坐标纸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便得到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5、判断轨迹是不是抛物线6、计算初速度:以O点为原点画出竖直向下的y轴和水平向右的x轴,并在曲线上选取ABCDEF六个不同的点,用刻度尺测出它们的坐标x和y,用公式x=v0t和y=1/2gt2计算出小球的初速度v0,最后求出v0的平均值.●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安装斜槽时,应检查斜槽末端的水平槽部分是否水平,检查方法是小球平衡法.2.固定坐标纸时应用重锤检查坐标纸上的竖直线是否竖直,坐标原点位置是否正确.3.要注意保持小球每次都是从同一止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4.计算初速度时,应选距抛出点远些的点为宜.以便于测量,减小误差.2●实验结论平抛实验中小球作平抛运动轨迹是,其平抛初速度为篇二:平抛运动实验报告平抛运动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一、实验目的:1、描绘物体平抛运动的轨迹并判断是不是抛物线2、学会根据平抛运动轨迹图求出平抛的初速度二、实验原理:1、平抛物体的运动可以看做是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一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另一个是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让小球做平抛运动,利用描迹法描出小球的运动轨迹,即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曲线,建立坐标系,通过y/x2的值,来判断轨迹是不是抛物线。
物理实验报告:平抛运动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测量平抛运动的运动规律,探究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重力作用下的运动特点,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理论公式。
实验器材•平滑水平桌面•直尺•计时器•直线运动轨迹装置•球体实验步骤1.在水平桌面上设置直线运动轨迹装置,确保其平整并与水平桌面平行。
2.选择一颗球体作为实验物体,并测量其质量。
3.将球体放在直线运动轨迹装置上的起点位置。
4.观察球体从起点位置开始的运动,使用计时器记录球体经过不同距离点的时间。
5.进行多组实验,每组实验选取不同的水平距离,并记录球体通过不同距离点的时间。
6.分析实验数据,计算球体的平均速度和加速度。
7.绘制实验数据的图表,分析运动过程中的规律。
8.根据实验结果,验证平抛运动的理论公式并讨论实验误差。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水平距离(cm)时间(s)20 0.3540 0.6260 0.8480 1.05100 1.27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球体在不同水平距离下的平均速度和加速度。
根据平抛运动的理论公式,我们知道在水平方向上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因此可以得出实验数据中的加速度误差应该接近于零。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出球体的平均速度为:•当水平距离为20cm时,平均速度为57.14 cm/s•当水平距离为40cm时,平均速度为64.52 cm/s•当水平距离为60cm时,平均速度为71.43 cm/s•当水平距离为80cm时,平均速度为76.19 cm/s•当水平距离为100cm时,平均速度为78.74 cm/s通过绘制速度与水平距离的图表,我们可以看到速度与水平距离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这与平抛运动的理论公式相吻合。
实验结果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平抛运动的理论公式,并得出实验数据与理论预测结果基本吻合的结论。
实验中的误差主要来自于测量仪器的精度限制以及实验条件的不完全理想化,如空气阻力的影响等。
进一步提高实验的精度和准确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使用更加精确的计时器以减少时间测量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