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外科常用分型分级分类
- 格式:doc
- 大小:153.00 KB
- 文档页数:8
骨折经常用到AO分型,AO分型是一种临床常用的骨折分型方法,下面介绍一下具体划分方法:骨折AO分类由5位诊断数码组成,前两位表示部位,后三位表示形态特点部位编码:1肱骨,2尺桡骨,3股骨,4胫腓骨,5脊柱,6骨盆,7手,8足,髌骨,锁骨,肩胛骨,92下颌骨,93颅面骨骨干骨折分型:A简单骨折,B楔形骨折,C复杂骨折骨端骨折分型:A关节外骨折,B部分关节内骨折,C完全关节内骨折前两位数分别表示骨折的部位以及节段从上至下分为三个节段(骨干骨折分型是指的图中各骨的2的部分)第三位数表示形态特点:骨干骨折分为3型,A简单骨折,B楔形骨折,C复杂骨折各型根据严重程度分为3组,成为第四位数,以1、2、3表示对于C组骨折,根据严重程度又可分为3个亚组,成为第五位数,用1、2、3表示以上是骨干骨折的分型下面是干骺端的骨折的分型(同样的前两位数分别表示骨折的部位以及节段):A关节外骨折,B部分关节内骨折,C完全关节内骨折而干骺端骨折又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在各型又分为3组,以1、2、3表示根据损伤的程度,AO分类系统将肱骨近端骨折分为A、B、C三种类型。
A型骨折是关节外的一处骨折。
肱骨头血循环正常,因此不会发生头缺血坏死。
A1型骨折是肱骨结节骨折。
再根据结节移位情况分为三个类型。
A1-1:结节骨折,无移位。
A1-2:结节骨折,伴有移位。
A1-3:结节骨折,伴有盂肱关节脱位。
A2型骨折是干骺端的嵌插骨折(外科颈骨折)。
根据有无成角及成角方向也分为三个类型。
A2-1型:冠状面没有成角畸形。
侧位前方或后方有嵌插。
A2-2型:冠状面有内翻成角畸。
A2-3型:冠状面有外翻成角畸形。
A3型是干骺端移位骨折,骨端间无嵌插。
可分为三个类型。
A3-1型:简单骨折,伴有骨折块间的成角畸形。
A3-2型:简单骨折,伴有远骨折块向内或向外侧的移位,或伴有盂肱关节脱位。
A3-3型:多块骨折,可有楔形骨折块或伴有盂肱关节脱位。
B型骨折是更为严重的关节外骨折。
关节功能分级咱今儿个就来说说关节功能分级这档子事儿。
你想想看啊,咱的关节就好比是机器里的零部件,得好好运转才行呢!关节功能分级呢,就像是给这些零部件划分个等级,看看它们工作得咋样。
一级那就是超级棒的啦,就像新出厂的零件,啥毛病没有,活动自如,能跑能跳,干啥都不耽误。
你说这多好呀,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能不开心嘛!二级呢,就有点小状况了,但也还能将就着用。
就好比那零件有点小磨损,但还能凑合着运转,就是不能像一级那么厉害咯。
可能跑跳没那么利索了,但日常活动还是没啥大问题的。
三级可就不太妙喽,就像是零件磨损得比较厉害了,活动起来不太顺畅啦。
这时候可能就得小心点咯,不能太逞强,不然说不定啥时候就出问题啦。
四级那简直就是糟糕透顶啦,就如同那零件彻底报废了一样。
关节基本上都动不了啦,这得多难受呀!咱可不能小瞧了这关节功能分级呀!这就好比咱过日子,得心里有数不是?要是咱自己或者身边的人关节出了问题,咱得知道是个啥情况呀。
要是一级,那就放心大胆地去玩去闹呗。
要是二三级,那可得注意保养啦,别累着关节。
要是四级,那可得赶紧找医生帮忙啦,可不能拖着呀!你说这关节要是不好使了,那得多不方便呀!走路都不利索,还咋出去玩呀,还咋享受生活呀!所以呀,咱平时就得好好爱护咱的关节。
别老是做那些伤关节的事儿,像什么过度劳累呀,运动不当呀。
咱得像爱护宝贝一样爱护它们。
就拿膝盖来说吧,那可是很重要的关节呢。
咱要是经常爬楼梯、爬山啥的,就得悠着点,别给它太大压力。
不然时间长了,它能吃得消嘛!还有呀,冬天的时候可得注意保暖,别让关节冻着啦。
咱可不能等到关节出问题了才后悔呀!就像那车子,你平时不好好保养,等出问题了再去修,那得多麻烦呀!而且还不一定能修好呢。
咱的身体也是一样的道理呀,平时就得好好照顾,别等出了问题才着急。
总之呢,关节功能分级这事儿咱可得重视起来。
咱要让咱的关节一直保持在良好的状态,这样咱才能开开心心、健健康康地生活呀!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呀!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双侧髋关节graf分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双侧髋关节graf分型是指两侧髋关节骨折在Graf分型标准下的分类。
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之一,它支撑着整个身体重量,因此髋关节骨折是一种严重的损伤,需要及时治疗和恢复。
Graf分型是一种常用的髋关节骨折分类方法,根据骨折的位置和程度将其分为不同类型,有助于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双侧髋关节graf分型主要分为四种类型:类型I、类型II、类型III 和类型IV。
类型I骨折位于髂骨前点以下,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类型II骨折位于髂骨前点以上,也比较常见;类型III骨折涉及到髂骨和坐骨的连接处,是比较少见的一种类型;而类型IV骨折则是最为复杂的一种类型,涉及到整个骨盆环的破裂。
治疗双侧髋关节graf分型骨折的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对于类型I和类型II的简单骨折,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包括休息、病情观察和物理治疗等措施。
而对于类型III和类型IV复杂骨折,则需要手术干预,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内固定术、外固定术和人工关节置换术等。
在术后康复阶段,患者需要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以恢复髋关节的功能和稳定性。
康复训练包括关节功能锻炼、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等,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患者可以尽快恢复活动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双侧髋关节graf分型是一种严重的骨折类型,需要及时治疗和恢复。
医生根据骨折的类型和程度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患者要积极配合治疗,并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双侧髋关节graf分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助于大家更好地保护自己的髋关节健康。
第二篇示例:双侧髋关节graf分型是指一种骨科疾病,通常由创伤引起,导致髋关节的不稳定性和髋骨头坏死。
这种疾病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疼痛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双侧髋关节graf分型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症状:双侧髋关节graf分型的主要症状包括髋关节疼痛、僵硬和肌肉无力。
关节功能障碍评定分级一、关节功能障碍的定义及重要性关节功能障碍是指关节活动范围减少或运动无力不能满足正常功能的需要,常见于骨骼、关节、肌肉、血管神经损伤后。
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
因此,对关节功能障碍进行科学、合理的评定分级至关重要,以便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二、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功能障碍的分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节功能障碍可分为四级。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四个级别:1. 一级:能照常进行日常生活和各种工作。
2.二级:可进行一般的日常生活和某种职业的工作,但参与其他活动可能会受限。
3. 三级:能进行一般的日常生活,但参与某种职业工作或其他项目活动受限。
4. 四级:日常生活的自理和参与工作的能力均受限。
三、治疗方案及建议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旨在控制病情,降低关节功能障碍的程度。
针对不同级别的关节功能障碍,有以下治疗建议:1. 一级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需注意预防疾病恶化,定期进行体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2.二级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应早期治疗,采用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控制病情发展。
药物治疗包括阿司匹林、西乐葆等止痛药物,以及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柳氮磺嘧啶、羟氯喹等抗风湿药物。
非药物治疗方面,加强休息、关节制动、物理疗法和理疗等均有一定改善作用。
3. 三级关节功能障碍:治疗重点是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在二级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或添加其他药物。
此外,康复训练和心理支持也十分重要。
4. 四级关节功能障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受到严重影响,需长期接受综合治疗。
治疗目标是通过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和心理支持等手段,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
总之,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功能障碍的分级,有助于为患者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在早期阶段,通过积极的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降低关节功能障碍的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病情恶化时,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建议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对延缓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肢骨折股骨颈骨折的分型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按骨折部位分为:头下型、经颈型和基底型2.按骨折线的方向分型外展型:Pauwels角<30度,股骨头向外翻,外侧骨皮质有嵌插,为稳定型中间型:30度<Pauwels角<50度,为不稳定型内收型:Pauwels角>50度,为极不稳定型3.按骨折移位程度的分型(Garden分型)GardenI型:不完全性骨折GardenII型:完全骨折,无移位GardenIII型:有部分移位GardenIV型:完全移位关于GardenIII型和GardenIV型,其主要区别是看髋臼骨小梁与股骨头骨小梁有无移位。
临床上还有一个鉴别方法:GardenIII型股骨头往往低头,即内翻畸形;GardenIV型股骨头完全移位,骨小梁力线与髋臼骨小梁重排,侧位x片上可见IV型往往伴有较明显的前后移位。
1.AO/OTA分型A1 转子间简单骨折A1.1沿转子间线A1.2经大转子部A1.3经小转子下方A2 经转子部多块骨折A2.1有一内侧骨折块A2.2有数块内侧骨折块A2.3延伸至小转子下超过1cmA3转子间骨折A3.1反向简单骨折A3.2横行简单骨折A3.3粉碎骨折2.Jensen-Evans分型(由Jensen 于1975年通过改良Evans分型而来)基于大、小粗隆是否受累及骨折是否稳定首先分为顺粗隆间骨折和逆粗隆间骨折两类,前者分为五型I型:两骨折块,骨折无移位II型:两骨折块,骨折有移位,大小粗隆完整III型:三骨折块,有大粗隆骨折Iv型:三骨折块,有小粗隆骨折V型:大、小粗隆同时骨折,为III型和Iv型的合并R型:逆转子间骨折,骨折线自大转子下外方斜向小转子内上方股骨粗隆下骨折的分型以Seinsheimer分类较为常用,它按骨折块数目、骨折线部位和形状,将其分为五型:I型:骨折无移位,或移位<2mmII型:骨折移位为两个骨折块IIA:横行两骨折块IIB:螺旋形两骨折块,小转子与近骨折端相连IIc:螺旋形两骨折块,小转子与远骨折端相连III型:三骨折块IIIA:螺旋形骨折,小粗隆为第三块骨折块IIIB:螺旋形骨折,外侧蝶行骨片为第三块骨折块IV型:粉碎性骨折,骨折块4块或以上V型:粗隆下骨折伴有粗隆间骨折I、II型及IIIB型属于稳定性骨折,复位后内侧及后侧骨皮质相接触,固定后相对牢固IIIA、IV、及V型属于不稳定骨折,即使复位后也无法使骨折块达到稳定的接触,抗压应力落到内固定器上,容易造成骨折处畸形或内固定失败。
膝关节骨软骨损伤的诊治(二)(ICRS分级)
2013年01月27日· 来自专栏医学科普
--------- X线及关节镜下软骨损伤分级
1 X线分级:按照Kellgren-Lawrence (K-L)分级标准进行分级
0级:正常;
I级:关节间隙无变窄,可疑骨赘或微小骨赘;
Ⅱ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有明显的轻度骨赘;
Ⅲ级:关节间隙明显狭窄,骨质有硬化性改变,中度多发骨赘形成;
Ⅳ级:关节间隙明显狭窄,严重硬化性改变及明显关节畸形,有大量骨赘形成。
2 关节镜下分级
(1)Outerbridge分级
I度:表面轻度的水泡(软化和肿胀);
II度:直径小于1cm的毛糙和浅表溃疡、纤维化;
III度:损伤直径大于1cm深溃疡,无软骨下骨暴露;
IV度:全厚撕裂合并软骨下骨暴露。
(2)国际软骨修复协会软骨损伤分级系统(ICRS)
I度:表浅的、钝性的缺口和表浅的开裂;
II度:损伤<软骨厚度一半;
III度:损伤≥软骨厚度的一半但未达到软骨下骨;
IV度:全厚撕裂合并软骨下骨暴露。
骨折经常用到AO分型,AO分型是一种临床常用的骨折分型方法,下面介绍一下具体划分方法:骨折AO分类由5位诊断数码组成,前两位表示部位,后三位表示形态特点部位编码:1肱骨,2尺桡骨,3股骨,4胫腓骨,5脊柱,6骨盆,7手,8足,91.1髌骨,91.2锁骨,91.3肩胛骨,92下颌骨,93颅面骨骨干骨折分型:A简单骨折,B楔形骨折,C复杂骨折骨端骨折分型:A关节外骨折,B部分关节内骨折,C完全关节内骨折前两位数分别表示骨折的部位以及节段从上至下分为三个节段(骨干骨折分型是指的图中各骨的2的部分)第三位数表示形态特点:骨干骨折分为3型,A简单骨折,B楔形骨折,C复杂骨折各型根据严重程度分为3组,成为第四位数,以1、2、3表示对于C组骨折,根据严重程度又可分为3个亚组,成为第五位数,用1、2、3表示以上是骨干骨折的分型下面是干骺端的骨折的分型(同样的前两位数分别表示骨折的部位以及节段):A关节外骨折,B部分关节内骨折,C完全关节内骨折而干骺端骨折又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在各型又分为3组,以1、2、3表示根据损伤的程度,AO分类系统将肱骨近端骨折分为A、B、C三种类型。
A型骨折是关节外的一处骨折。
肱骨头血循环正常,因此不会发生头缺血坏死。
A1型骨折是肱骨结节骨折。
再根据结节移位情况分为三个类型。
A1-1:结节骨折,无移位。
A1-2:结节骨折,伴有移位。
A1-3:结节骨折,伴有盂肱关节脱位。
A2型骨折是干骺端的嵌插骨折(外科颈骨折)。
根据有无成角及成角方向也分为三个类型。
A2-1型:冠状面没有成角畸形。
侧位前方或后方有嵌插。
A2-2型:冠状面有内翻成角畸。
A2-3型:冠状面有外翻成角畸形。
A3型是干骺端移位骨折,骨端间无嵌插。
可分为三个类型。
A3-1型:简单骨折,伴有骨折块间的成角畸形。
A3-2型:简单骨折,伴有远骨折块向内或向外侧的移位,或伴有盂肱关节脱位。
A3-3型:多块骨折,可有楔形骨折块或伴有盂肱关节脱位。
骨折分类参照表上肢骨折锁骨远端骨折——Neer分型菱形韧带以远的骨折:Ⅰ型:菱形韧带和锥形韧带均完整,并仍附着在骨折近端,骨折稳定;Ⅱ型:喙锁韧带断裂,骨折明显移位。
锁骨中段骨折——Craig分型Ⅰ型:很小移位;Ⅱ型:有移位;Ⅲ型:关节内骨折;Ⅳ型:骨骺分离;Ⅴ型:粉碎性骨折肩锁关节脱位——Allman分类法Ⅰ度:肩锁关节扭伤,没有明显脱位;Ⅱ度:肩锁关节部分脱位;Ⅲ度:肩锁关节完全性脱位。
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类(四部分类)第1部分:肱骨头关节面,轻度移位骨折。
第2部分:包括肱骨大结节及其附着的肌肉和肌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
第3部分:包括小结节和其附着的肩胛下肌。
第4部分:包括结节下或肱骨外科颈部的肱骨干。
肱骨远端骨折——AO分类A关节外骨折A1骨突撕脱:a外上髁;b内上髁,无箝卡型;c内上髁,箝卡型;A2单纯干骺部骨折:a斜行向内向下型;b斜行向外向下型;c横行;A3干骺部多块骨折:a楔形骨块相连;b粉碎的楔形骨块;c复合型;B部分关节骨折B1外侧矢状位:a肱骨小头;b单纯经滑车型;c经滑车多块骨片型;B2内侧矢状位:a单纯经滑车型,经过内测;b单纯经滑车型,经滑车沟;c经滑车多块骨片型;B3冠状位:a小头;b滑车;c小头加滑车C全关节型骨折C1单纯关节类,单纯干骺部型:a轻度移位型;b重度移位型;c骨骺部T型骨折;C2单纯关节类,骨骺部多块骨片型:a横行骨片相连;b多块横行骨片型;c复合型;C3多块骨片型:a单纯干骺部型;b干骺部横行骨块;c干骺部复合型肱骨小头骨折——Bryan-Morrey分类I型:小头完全骨折;II型:小头部分骨折;III型:小头粉碎骨折。
尺骨鹰嘴骨折——Colton分型Ⅰ型:撕脱骨折Ⅱ型:斜行骨折Ⅲ型:横行骨折Ⅳ型:斜行伴有粉碎骨折Ⅴ型:粉碎性骨折Ⅵ型:骨折脱位尺骨冠状突骨折——Regan-Morrey分型Ⅰ型:单纯的冠状突尖端撕脱;Ⅱ型:简单或粉碎性骨折,伤及冠状突少于50%;Ⅲ型:简单或粉碎性骨折,伤及冠状突的50%以上。
关节分类
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连接的地方,起到连接、支持和运动的作用。
根据关节的运动方式和结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 纤维关节:又称不动关节,由致密结缔组织连接相邻的骨,没有关节腔,活动范围很小或不能活动。
例如头颅骨之间的连接。
2. 软骨关节:又称微动关节,由软骨组织连接相邻的骨,有一定的活动范围。
这种关节常见于幼年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软骨关节会逐渐骨化,成为纤维关节。
例如胸骨和肋骨之间的连接。
3. 滑膜关节:又称可动关节,是骨连接的最高分化形式,由关节囊和关节腔包裹,关节面上有关节软骨覆盖。
滑膜关节具有较大的活动范围,是人体最常见的关节类型。
滑膜关节根据其运动轴的数量和关节面的形态可以进一步分类:
- 单轴关节:只能在一个平面上做前后或左右的运动,包括滑车关节(如指间关节)和车轴关节(如桡尺近侧关节)。
- 双轴关节:可以在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上运动,包括椭圆关节(如腕关节)和鞍状关节(如拇指腕掌关节)。
- 多轴关节:可以在多个平面上做复杂的运动,包括球窝关节(如肩关节)和平面关节(如骶髂关节)。
关节的分类有助于理解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对于医学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不同类型的关节在运动和保护方面也有其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锻炼关节。
四大关节伤残鉴定标准
四大关节伤残鉴定标准一般指膝关节、肘关节、臀关节、踝关节的伤残鉴定标准,具体如下:
1. 膝关节伤残鉴定标准:根据膝关节的活动度、肌肉功能、持续性疼痛等因素进行评估,分为一级至十级。
其中,一级为正常,十级为完全失能。
2. 肘关节伤残鉴定标准:根据肘关节的活动度、肌肉功能、失去的力量等因素进行评估,分为一级至十级。
其中,一级为正常,十级为完全失能。
3. 臀关节伤残鉴定标准:根据臀关节的活动度、肌肉功能、持续性疼痛等因素进行评估,分为一级至十级。
其中,一级为正常,十级为完全失能。
4. 踝关节伤残鉴定标准:根据踝关节的活动度、肌肉功能、持续性疼痛等因素进行评估,分为一级至十级。
其中,一级为正常,十级为完全失能。
以上标准根据具体情况可能会略有不同,鉴定时需根据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骨折及关节功能障碍参考评级表一、引言骨折与关节功能障碍是常见的骨科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不同类型的骨折及关节功能障碍,医学界制定了一系列的评级表,用于判断患者的病情和指导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骨折及关节功能障碍参考评级表,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二、骨折参考评级表2.1 AO骨折分类及评级表AO骨折分类及评级表是骨折领域中最常用的评级表之一。
它根据骨折的类型、骨折部位、软组织损伤程度等因素,将骨折分为不同的类型,并对每一种类型进行评级。
根据评级结果,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骨折情况,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2.2 Gustilo-Anderson开放性骨折分级系统Gustilo-Anderson开放性骨折分级系统用于评估开放性骨折的严重程度及其治疗难度。
根据软组织受损的程度将开放性骨折分为三个级别,分别为I、II、III。
该分级系统的使用可以帮助医生评估骨折的愈合前景以及开展相应的治疗措施。
2.3 Winquist-Hansen关节骨折分级系统Winquist-Hansen关节骨折分级系统是用于评估骨折紧贴关节面的程度。
根据骨折线与关节面之间的距离,将关节骨折分为五个级别。
该评级系统可以辅助医生判断关节骨折的严重程度,并且对于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三、关节功能障碍参考评级表3.1 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是用于评估膝关节功能的常用工具。
该评分量表包括8个项目,涉及到膝关节的疼痛、肿胀、不稳定感、活动受限等方面。
医生根据患者在每个项目上的表现进行评分,最终得出一个综合评分,以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好坏。
3.2 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是用于评估髋关节功能的标准化工具。
该评分量表包括10个项目,包括疼痛、活动范围、步态等方面。
根据患者在每个项目上的表现进行评分,最终得出一个综合评分,以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好坏。
DDH的分型1. Crowe分型目前国外有关DDH的文献中引用最多的分型标准是1979年由Crowe等提出来的,他们认为正常髋关节的股骨头颈交界的下缘与两泪滴点下缘连线的垂直距离接近0,当此垂直距离为骨盆高(髂棘最高点至坐骨结节下缘的高度)的10%时,就可以认为髋关节不全脱位50%。
从而根据髋关节不全脱位的程度将发育不良的髓关节分成四型I型:不全脱位小于50%;II型:不全脱位50%一75%;III型:不全脱位75%-100%;IV型:不全脱位大于100%,即完全脱位.2.Hartofilakidis分型将成人DDH分为三型I型:发育不良,虽有不同程度的不全脱位,但股骨头仍包含在真臼中;II型:低位脱位,股骨头已位于假臼中,但假臼仍有部分与真臼相接,术中真臼很容易被忽略;III型:高位脱位,股骨头向后上方移位,假臼位于真臼后上方骼骨翼上且真假臼不相接。
此分类方法在临床运用中较Crowe分型实用3.Campbell’s 骨科手术学将髋关节发育不良分为三型,股骨头半脱位(部分脱位)、髋臼发育不良和股骨头完全从真臼脱位。
A半脱位股骨头上移,部分仍在真臼;B髋臼发育不良髋臼变浅,斜度变大,但股骨头仍在真臼内;C完全脱位股骨头脱位上移,形成假臼。
4.Perner分型成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的Perner分型I度:轻度髋臼发育不良。
股骨头覆盖虽不完全,但仍位于轻度不良髋臼的中心,CE 角在11-35度之间II度:中度髋臼发育不良。
股骨头尚位于中心,CE 角在0-10度之间。
III度:重度髋臼发育不良。
股骨头向上外侧移位,病损髋臼相应变浅变平,CE角成负角。
IV度:完全性髋关节脱位。
股骨头位于髋臼外缘,患肢明显短缩。
该分型仅是对头臼的对应关系进行分度,而对髋臼的倾斜、股骨近端的发育畸形以及头臼的继发病理改变未能体现。
5吕厚山等编著的《人工关节外科学》依据X 片中CE角将DDH 分为四度。
Ⅰ:轻度髋臼发育不良,股骨头覆盖虽不完全,但仍位于轻度发育不良髋臼的中心,CE 角11o ~35o之间;Ⅱ:中度髋臼发育不良,股骨头尚位于中心,CE 角在0o~10o之间;Ⅲ:重度髋臼不良,股骨头向上外侧脱位,病损髋臼相应变浅变平,CE 角呈负角;Ⅳ:完全性髋关节脱位,股骨头位于髋臼外缘,患肢短缩.6. a.同心圆型轻型:CE角>10度或AHI≥75%;中型:CE角<10度、>0度或AHI<75%、>65%;重型:CE角≤0度,AHI≤65%。
第一节肿胀分度Ⅰ度:皮纹存在,轻微肿胀;Ⅱ度:皮纹消失,但无水泡形成;Ⅲ度:有张力性水泡出现,静脉回流受阻或栓塞时,组织肿胀明显,皮纹消失,甚至出现张力性水泡。
第二节美国压疮咨询委员会(NPUAP)2007年压疮分期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有紫色水疱、淤青,但皮肤完整。
Ⅰ期:皮肤完整,血管受损,有不退色发红。
Ⅱ期:浅表溃疡,无腐肉。
皮肤破损、疼痛、无坏死、但未超过真皮、可出现水泡。
Ⅲ期:全层溃疡,但未见肌腱、骨膜。
表皮和真皮完全受损,基底无疼痛感、深达皮下组织,没有影响筋膜和肌肉层,可出现坏死组织、渗液和凹洞。
Ⅳ期:全层溃疡,可见肌腱、骨膜、骨外露等。
深至筋膜、肌肉和骨头、伤口穿透皮下组织、有广泛坏死。
第三节开放性骨折一、开放性骨折Gustilo-Anderson分型Gustilo-Anderson开放性骨折分型骨折类型损伤情况Ⅰ度:皮肤撕裂伤<1cm,伤口干净,绝大多数是由于骨折由内向外穿透皮肤所致。
轻微肌肉挫伤。
骨折为简单的横行骨折或短斜形骨折Ⅱ度:皮肤撕裂伤>1cm,并伴有广泛的软组织损伤,或者皮肤脱套伤。
轻到中度的挤压伤。
简单的横行或短斜形骨折伴轻度粉碎Ⅲ度:包括肌肉、皮肤和神经血管结构的广泛软组织损伤,通常的暴力损伤伴有严重的挤压伤ⅢA度:广泛的软组织撕裂伤,但骨组织有较好的覆盖。
阶段性骨折,枪弹伤ⅢB度:广泛的软组织损伤伴有骨膜剥离骨质外露。
通常为重度污染ⅢC度:伴有需要修复的血管损伤另外还有AO/ASIF分类、Tscherne和Lange分类二、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治疗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急性期处理第二阶段:针对开放性骨折后遗症。
如骨不愈合、感染、畸形愈合等重建处理第三阶段:康复阶段急性期处理包括:①现场的初步抢救和处置;②伤员伤情的全面评判,包括开放性骨折和威胁生命的损伤;③适当的抗生素治疗以预防感染;④伤口的彻底清创和伤口的覆盖;⑤骨折固定;⑥自体骨移植和其他出尽骨愈合的方法的采用;⑦早期关节功能活动和康复。
骨关节炎的临床分期方法及标准一、膝关节OA影像学分期分级标准1.膝关节OA X-ray表现(David区分法)a) 0 未见关节有异常;b) I 可疑关节内骨赘,关节间隙正常;c) II 肯定关节内骨赘,可疑关节间隙狭窄;d) III 少量关节内骨赘、硬化、囊性变,关节间隙狭窄;e) IV 关节内多发骨赘、硬化、囊性变,关节间隙严重狭窄或消失2. Kellgren & Lawrence分级标准分为5级:a) 0 级:无改变 b) I 级:轻微骨赘c) II 级:明显骨赘,但未累及关节间隙 d) III级:关节间隙中度变窄e) IV级:关节间隙明显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对OA的x线表现进行分期有助于我们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3.膝骨性关节炎放射学分类(Holden)a) I 级:关节间隙轻度变窄,很小的骨赘形成和轻微硬化 b) II 级:关节间隙中度变窄,中度的骨刺形成和中度硬化 c) III级:伴有硬化的骨对骨改变但没有骨缺失 d) IV级:严重硬化,关节间隙消失4.从X线片上可以将骨关节炎分为4期:a) 第一期:只有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并不狭窄,说明关节软骨的厚度没有改变;b) 第二期:除有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外,还有关节间隙变窄,说明由于磨损,关节软骨正在逐渐变薄;c) 第三期:除有上述变化外,还有软骨下囊性变,说明软骨下骨板亦因疾病的进展而累及。
软骨下囊性变可有程度上差别;d) 第四期:关节已经毁坏,出现屈曲挛缩,X形腿或O形腿,并有不同程度的骨缺损。
划分疾病的早中晚期,可参照X线片上的表现。
可以认为第一期属于早期病变,第二期与第三期的早期尚处于病变的中期,而第三期的后期与第四期处于病变的晚期。
*注:应该指出,X线分期往往轻于手术时发现,说明疾病的实际情况要比X线表现重些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临床上将其分为四期(一)关节炎的发生前期,关节在活动后稍有不适,活动增加后伴有关节的疼痛及肿胀,在X线及CT检查上看不到明显软骨损害迹象。
关节外科常用分型分级分类————————————————————————————————作者:————————————————————————————————日期:ﻩDDH的分型1.Crowe分型ﻫ目前国外有关DDH的文献中引用最多的分型标准是1979年由Crowe等提出来的,他们认为正常髋关节的股骨头颈交界的下缘与两泪滴点下缘连线的垂直距离接近0,当此垂直距离为骨盆高(髂棘最高点至坐骨结节下缘的高度)的10%时,就可以认为髋关节不全脱位50%。
从而根据髋关节不全脱位的程度将发育不良的髓关节分成四型ﻫI型:不全脱位小于50%;ﻫII型:不全脱位50%一75%;III型:不全脱位75%-100%;IV型:不全脱位大于100%,即完全脱位.ﻫ2.Hartofilakidis分型ﻫ将成人DDH分为三型ﻫI型:发育不良,虽有不同程度的不全脱位,但股骨头仍包含在真臼中;ﻫII型:低位脱位,股骨头已位于假臼中,但假臼仍有部分与真臼相接,术中真臼很容易被忽略;ﻫIII型:高位脱位,股骨头向后上方移位,假臼位于真臼后上方骼骨翼上且真假臼不相接。
ﻫ此分类方法在临床运用中较Crowe分型实用ﻫ3.Campbell’s骨科手术学将髋关节发育不良分为三型,股骨头半脱位(部分脱位)、髋臼发育不良和股骨头完全从真臼脱位。
♣ A半脱位股骨头上移,部分仍在真臼;ﻫ♣ B髋臼发育不良髋臼变浅,斜度变大,但股骨头仍在真臼内;ﻫ♣ C完全脱位股骨头脱位上移,形成假臼。
4.Perner分型成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的Perner分型♣ I度:轻度髋臼发育不良。
股骨头覆盖虽不完全,但仍位于轻度不良髋臼的中心,CE角在11-35度之间ﻫ♣ II度:中度髋臼发育不良。
股骨头尚位于中心,CE 角在0-10度之间。
♣ III度:重度髋臼发育不良。
股骨头向上外侧移位,病损髋臼相应变浅变平,CE角成负角。
ﻫ♣ IV度:完全性髋关节脱位。
股骨头位于髋臼外缘,患肢明显短缩。
ﻫ该分型仅是对头臼的对应关系进行分度,而对髋臼的倾斜、股骨近端的发育畸形以及头臼的继发病理改变未能体现。
ﻫ5吕厚山等编著的《人工关节外科学》依据X片中CE角将DDH 分为四度。
♣Ⅰ:轻度髋臼发育不良,股骨头覆盖虽不完全,但仍位于轻度发育不良髋臼的中心,CE 角11o ~35o之间;ﻫ♣Ⅱ:中度髋臼发育不良,股骨头尚位于中心,CE角在0o~10o之间;ﻫ♣Ⅲ:重度髋臼不良,股骨头向上外侧脱位,病损髋臼相应变浅变平,CE角呈负角;♣Ⅳ:完全性髋关节脱位,股骨头位于髋臼外缘,患肢短缩.ﻫﻫ6.a.同心圆型轻型:CE角>10度或AHI≥75%;ﻫ中型:CE角<10度、>0度或AHI<75%、>65%;ﻫ重型:CE角≤0度,AHI≤65%。
ﻫ b.非同心圆型外翻型:中立位关节面对应不良,内翻位关节面对应良好,病理形态在内翻位可得到明显改善,股骨头实际上处于外翻位;ﻫ内翻型:中立位关节面对应不良,外展位关节面对应良好,病理形态在外展位可得到明显改善,股骨头实际上处于内翻位;不定型:任何肢位时对应关节面接触不良或均无改善。
该分型方法对髋关节静态和动态的X线表现进行分型,较以往的分型更加符合该病的病理,较为实用。
但对继发的病理改变如OAH缺乏分期描述。
ﻫ7.Staheli病理分型根据股骨头、髋臼的形态和相容性分为4型:Ⅰ型:髋臼和股骨头均失去正常形态,但其大小和形态相符,包容良好;Ⅱ型:股骨头变宽变扁平,髋臼塑形能力差,仍保持球窝形;Ⅲ型:球形相容,指正常发育的髋关节;8.OAH分期ﻫ1.津山直一将DDH继发OAH分为4期: V型:球形不相容,股骨头向外上方移位,髋臼直径大于股骨头直径,髋臼外上缘应力过于集中。
ﻫﻫ前期:髋臼角异常增大,CE角<20度,关节间隙正常,负重区硬化;初期:髋关节间隙变窄,负重关节面硬化,骨刺形成,髋臼与股骨头匹配差;进展期:关节面增生,关节间隙明显狭窄,股骨头向外移位,负重区骨硬化、囊性变;晚期:髋关节间隙消失,股骨头塌陷、变形、磨损、向外上移位,髋臼外侧缘明显增生、硬化。
该分型对头臼的静态及继发的病理改变分期较为详细,为多数学者所接受,但缺乏动态和股骨近端的病理改变的描述。
Anderson骨科研究所骨缺损分型(AORI分型)Ⅰ型缺损: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干骺端骨皮质完整,仅有轻度骨缺损,股骨及胫骨假体均无下沉。
不需要填充块,结构植骨等,在缺损<1 0mm时,可以用骨水泥或自体骨填充。
Ⅱ型缺损:干骺端骨皮质缺损,股骨假体下沉,胫骨假体下沉至腓骨头或低于腓骨头水平。
Ⅲ型缺损:干骺端节段性缺损累及大部分股骨髁或胫骨平台,股骨假体下沉至内外上髁水平,胫骨假体下沉至胫骨结节水平,有时还可累及侧副韧带或髌腱的附着处。
膝外翻分型Krackow分型Krackow KA et al. Primary total kneearthroplastyin patients with fixed valgus deformity.CORR, 1991,273:9-18Type I wasdefined asvalgusdeformity secondaryto bone loss in thelateral compartmentand soft-tissue contracture withmedial softtissues intact;Type IIwas definedasobvious attenuationofthe medial capsular ligament complex;Type IIIwas defined as severevalgus deformity with valgus malpositioning ofthe proximal tibial joint line after overcorrected proximal tibia losteotomy.Keblish分级正常5°~7°;轻度<15°; 中度15°~ 30°;重度>30°Emerson异体骨板整合X线分期Emerson将组织学研究与X线表现相对应,提出了异体骨板整合的X线分期,从而指导临床医师判断异体骨整合情况。
根据X线表现分为5期:1ﻫ、磨圆期(Roundoff):此期开始于7个月时,异体皮质骨板近端和远端变圆钝。
虽然此时在异体骨与宿主骨间已有新骨形成,但此期主要是骨吸收的表现。
骨板长度无明显改变。
ﻫ2、扇边期(Scakkoping):此期开始于7.7个月时,其表现大致与磨圆期相同,但发生在异体骨软组织一侧,可看到不规则局部骨丢失。
此期骨板宽度无改变。
3、桥接期(Bridging):当出现50%以上或完全桥接,即可肯定已有骨愈合。
可分为部分桥接期——8个月时可看到不完全桥接,在宿主骨和异体骨介面局部区域模糊,是桥接的骨小梁所致;完全桥接期——12.5个月时可看到完全桥接,宿主骨和异体骨介面广泛模糊,只要近端或远端出现肯定的桥接,即可说明异体骨已愈合。
4、松质骨化期(Cancekkization):即异体骨内开始出现骨小梁,此期影像学表现为异体骨内广泛密度减低。
26.8个月时可有22%异体骨被松质骨化。
宿主骨与异体骨之间已没有界线。
松质骨化虽不能作为完全整合的标志,但至少可表明已有再血管化发生。
5、吸收期(Resorption):此期吸收程度各异,但骨板长度无明显丢失。
ﻫ骨关节炎Kellgren-Lawrence影像学分级0级正常Ⅰ级和Ⅱ级看有无骨赘Ⅱ级和Ⅲ级看有无关节间隙狭窄Ⅲ级和Ⅳ级看有无关节畸形假体周围骨折Vancouver分型A型:骨折位于假体近端,大粗隆)或小粗隆骨折。
对于假体无松动的A型骨折,要根据骨折的病因选择治疗方法。
如为单纯的撕脱骨折,骨折线未延伸到近端股骨皮质,不影响假体的稳定性,可以采用卧床、限制活动并密切观察。
如骨折是因为严重骨溶解造成的,应行翻修术,必要时可同时翻修髋臼假体。
Mont等对26篇文献的487例病人进行总结,证明此型骨折非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B型:骨折发生在假体柄周围或刚好在其下端。
B1型:假体固定牢固。
最理想的治疗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一般可采用钢丝钢缆、钢板螺丝钉、异体皮质骨板。
B2型:假体松动,无明显骨量丢失。
B3型:当假体松动并有严重的骨量丢失,不论是由全身性骨质减少或骨溶解引起,还是由严重的粉碎性骨折引起,都归为此型。
对于B2、B3型骨折(假体松动),宜选用长柄非骨水泥型远端固定型假体联合异体皮质骨板来处理。
C型:骨折发生于距假体尖端较远的部位。
对于假体稳定的C型骨折,因骨折距假体比较远隆可同一般骨折的处理方法。
可以采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髋人字石膏固定、牵引、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考虑到现在处理一般股骨干骨折和髁上骨折的原则,建议对此型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如果假体已松动,可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处理骨折,待骨折愈合后再行翻修术。
慢性支气管炎分期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一)慢性支气管炎可分为单纯型和喘息型两型。
1、单纯型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2、喘息型除有咳嗽、咳痰外尚有喘息,伴有哮鸣音,喘鸣在阵咳时加剧,睡眠时明显。
(二)慢性支气管炎按病情进展可分为三期:1、急性发作期指在一周内出现脓性或粘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加,或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或咳、痰、喘等症状任何一项明显加剧。
2、慢性迁延期指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症状迁延一个月以上者。
3、临床缓解期经治疗或临床缓解,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轻微咳嗽少量痰液,保持两个月以上者心功能分级一、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1928年提出的一项分级方案,主要是根据患者自觉的活动能力划分为四级:ﻫI级: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II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一般体力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III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的症状。
IV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
休息状态下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二、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分级1994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对NYHA的心功能分级方案再次修订时,采用并行的两种分级方案。
第一种即上述的四级方案,第二种是客观的评估,即根据客观的检查手段,如心电图、负荷试验、x射线、超声心动图等来评估心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分为A、B、C、D四级:ﻫA级:无心血管疾病的客观依据;ﻫ B级:客观检查示有轻度的心血管疾病;C级:有中度心血管疾病的客观依据;D级: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