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生理学第七版课后答案

植物生理学第七版课后答案

植物生理学第七版课后答案
植物生理学第七版课后答案

植物生理学第七版课后答案

【篇一:植物生理学_第七版_潘瑞炽_答案】

t>1.将植物细胞分别放在纯水和1mol/l蔗糖溶液中,细胞的渗透势、压力势、水势及细胞体积各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在纯水中,各项指标都增大;在蔗糖中,各项指标都降低。

2.从植物生理学角度,分析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的道理。答:水,孕育了生命。陆生植物是由水生植物进化而来的,水是植物的一个

重要的“先天”环境条件。植物的一切正常生命活动,只有在一定的

细胞水分含量的状况下才能进行,否则,植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

受阻,甚至停止。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在农业生产上,水

是决定收成有无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很大,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 水分

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细胞质的含水量一般在70~90%,使细胞质呈溶胶状态,保证了旺盛的代谢作用正常进行,如根尖、茎尖。如果

含水量减少,细胞质便变成凝胶状态,生命活动就大大减弱,如休

眠种子。

? 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

物质合成和分解的过程中,都有水分子参与。

? 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一般来说,植物不能直接

吸收固态的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只有在溶解在水中才能

被植物吸收。同样,各种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也要溶解在水中

才能进行。

? 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由于细胞含有大量水分,维持细胞

的紧张度(即膨胀),使植物枝叶挺立,便于充分接受光照和交换

气体。同时,也使花朵张开,有利于传粉。

3.水分是如何跨膜运输到细胞内以满足正常的生命活动的需要的? ? 通过膜脂双分子层的间隙进入细胞。

? 膜上的水孔蛋白形成水通道,造成植物细胞的水分集流。植物的

水孔蛋白有三种类型:质膜上的质膜内在蛋白、液泡膜上的液泡膜

内在蛋白和根瘤共生膜上的内在蛋白,其中液泡膜的水孔蛋白在植

物体中分布最丰富、水分透过性最大。

4.水分是如何进入根部导管的?水分又是如何运输到叶片的?

答:进入根部导管有三种途径:

? 质外体途径: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

? 跨膜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要两次通过质膜,还要通过液泡膜。

? 共质体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

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这三条途径共同作用,使根部吸收水分。

根系吸水的动力是根压和蒸腾拉力。

运输到叶片的方式:蒸腾拉力是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使水分在茎

内上升到达叶片,导管的水分必须形成连续的水柱。造成的原因是:水分子的内聚力很大,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从

而使水分不断上升。

5.植物叶片的气孔为什么在光照条件下会张开,在黑暗条件下会关闭?

? 保卫细胞细胞壁具有伸缩性,细胞的体积能可逆性地增大

40~100%。

? 保卫细胞细胞壁的厚度不同,分布不均匀。双子叶植物保卫细胞

是肾形,内壁厚、外壁薄,外壁易于伸长,吸水时向外扩展,拉开

气孔;禾本科植物的保卫细胞是哑铃形,中间厚、两头薄,吸水时,横向膨大,使气孔张开。

保卫细胞的叶绿体在光下会形成蔗糖,累积在液泡中,降低渗透势,于是吸水膨胀,气孔张开;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

机物,升高了渗透势,于是失水,气孔关闭。

6.气孔的张开与保卫细胞的什么结构有关?

? 细胞壁具有伸缩性,细胞的体积能可逆性地增大40~100%。 ? 细

胞壁的厚度不同,分布不均匀。双子叶植物保卫细胞是肾形,内壁厚、外壁薄,外壁易于伸长,吸水时向外扩展,拉开气孔;禾本科

植物的保卫细胞是哑铃形,中间厚、两头薄,吸水时,横向膨大,

使气孔张开。

9.设计一个证明植物具有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

10.设计一个测定水分运输速度的实验。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1.植物进行正常生命活动需要哪些矿质元素?如何用实验方法证明

植物生长需这些元素?

答: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种:

? 大量元素:c h o n p s k ca mg si

? 微量元素:fe mn zn cu na mo p cl ni

实验的方法:使用溶液培养法或砂基培养法证明。通过加入部分营

养元素的溶液,观察植物是否能够正常的生长。如果能正常生长,

则证明缺少的元素不是植物生长必须的元素;如果不能正常生长,

则证明缺少的元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元素。

2.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如何鉴别发生缺氮、磷、钾现象;若发生,

可采用哪些补救措施?

缺氮:植物矮小,叶小色淡或发红,分枝少,花少,子实不饱满,

产量低。

补救措施:施加氮肥。

缺磷:生长缓慢,叶小,分枝或分蘖减少,植株矮小,叶色暗绿,

开花期和成熟期都延迟,产量降低,抗性减弱。

补救措施:施加磷肥。

缺钾:植株茎秆柔弱易倒伏,抗旱性和抗寒性均差,叶色变黄,逐

渐坏死,缺绿开始在老叶。

补救措施:施加钾肥。

4.植物细胞通过哪些方式来吸收溶质以满足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

(一) 扩散

1.简单扩散:溶质从高浓度的区域跨膜移向浓度较低的邻近区域的

物理过程。

2.易化扩散:又称协助扩散,指膜转运蛋白易让溶质顺浓度梯度或电

化学梯度跨膜转运,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二) 离子通道:细胞膜中,由通道蛋白构成的孔道,控制离子通过

细胞膜。

(三) 载体:跨膜运输的内在蛋白,在跨膜区域不形成明显的孔道结构。

1.单向运输载体:(uniport carrier)能催化分子或离子单方向地顺着电化学势梯度跨质膜运输。

2.同向运输器:(symporter)指运输器与质膜外的h结合的同时,又与另一分子或离子结合,同一方向运输。

3.反向运输器:(antiporter)指运输器与质膜外侧的h结合的同时,又与质膜内侧的分子或离子结合,两者朝相反的方向运输。

(四) 离子泵:膜内在蛋白,是质膜上的atp酶,通过活化atp释放

能量推动离子逆化学

势梯度进行跨膜转运。

(五) 胞饮作用:细胞通过膜的内陷从外界直接摄取物质进入细胞的

过程。

7.植物细胞通过哪些方式来控制胞质中的钾离子浓度?

? 钾离子通道:分为内向钾离子通道和外向钾离子通道两种。内向

钾离子通道是控制胞外钾离子进入胞内;外向钾离子控制胞内钾离

子外流。

? 载体中的同向运输器。运输器与质膜外侧的氢离子结合的同时,

又与另一钾离子结合,进行同一方向的运输,其结果是让钾离子进

入到胞内。

8.无土栽培技术在农业生产上有哪些应用?

? 可以通过无土栽培技术,确定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元素和元素

【篇二:植物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t>1.将植物细胞分别放在纯水和1mol/l蔗糖溶液中,细胞的渗透势、压力势、水势及细胞体积各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在纯水中,各项指标都增大;在蔗糖中,各项指标都降低。

2.从植物生理学角度,分析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的道理。

答:水,孕育了生命。陆生植物是由水生植物进化而来的,水是植

物的一个重要的“先天”环境条件。植物的一切正常生命活动,只有

在一定的细胞水分含量的状况下才能进行,否则,植物的正常生命

活动就会受阻,甚至停止。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在农业生

产上,水是决定收成有无的重要因素之一。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

的作用很大,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 水分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细胞质的含水量一般在70~90%,使

细胞质呈溶胶状态,保证了旺盛的代谢作用正常进行,如根尖、茎尖。如果含水量减少,细胞质便变成凝胶状态,生命活动就大大减弱,如休眠种子。

? 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一般来说,植物不能直接

吸收固态的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只有在溶解在水中才能

被植物吸收。同样,各种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也要溶解在水中

才能进行。? 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由于细胞含有大量水分,维持细胞的紧张度(即膨胀),使植物枝叶挺立,便于充分接受光

照和交换气体。同时,也使花朵张开,有利于传粉。

3.水分是如何跨膜运输到细胞内以满足正常的生命活动的需要的? ? 通过膜脂双分子层的间隙进入细胞。

? 膜上的水孔蛋白形成水通道,造成植物细胞的水分集流。植物的

水孔蛋白有三种类型:质膜上的质膜内在蛋白、液泡膜上的液泡膜

内在蛋白和根瘤共生膜上的内在蛋白,其中液泡膜的水孔蛋白在植

物体中分布最丰富、水分透过性最大。

4.水分是如何进入根部导管的?水分又是如何运输到叶片的?

答:进入根部导管有三种途径:

? 质外体途径: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 ? 跨膜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

一个细胞,要两次通过质膜,还要通过液泡膜。

? 共质体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

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这三条途径共同作用,使根部吸收水分。

根系吸水的动力是根压和蒸腾拉力。

运输到叶片的方式:蒸腾拉力是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使水分在茎

内上升到达叶片,导管的水分必须形成连续的水柱。造成的原因是:水分子的内聚力很大,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从

而使水分不断上升。

5.植物叶片的气孔为什么在光照条件下会张开,在黑暗条件下会关闭?

? 保卫细胞细胞壁具有伸缩性,细胞的体积能可逆性地增大

40~100%。

? 保卫细胞细胞壁的厚度不同,分布不均匀。双子叶植物保卫细胞

是肾形,内壁厚、外壁薄,外壁易于伸长,吸水时向外扩展,拉开

气孔;禾本科植物的保卫细胞是哑铃形,中间厚、两头薄,吸水时,横向膨大,使气孔张开。

保卫细胞的叶绿体在光下会形成蔗糖,累积在液泡中,降低渗透势,于是吸水膨胀,气孔张开;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

机物,升高了渗透势,于是失水,气孔关闭。

6.气孔的张开与保卫细胞的什么结构有关?

? 细胞壁具有伸缩性,细胞的体积能可逆性地增大40~100%。

? 细胞壁的厚度不同,分布不均匀。双子叶植物保卫细胞是肾形,

内壁厚、外壁薄,外壁易于伸长,吸

水时向外扩展,拉开气孔;禾本科植物的保卫细胞是哑铃形,中间厚、两头薄,吸水时,横向膨大,使气孔张开。

9.设计一个证明植物具有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

10.设计一个测定水分运输速度的实验。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1.植物进行正常生命活动需要哪些矿质元素?如何用实验方法证明植物生长需这些元素?

答: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种:

? 大量元素:c h o n p s k ca mg si

? 微量元素:fe mn zn cu na mo p cl ni

实验的方法:使用溶液培养法或砂基培养法证明。通过加入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观察植物是否能够正常的生长。如果能正常生长,则证明缺少的元素不是植物生长必须的元素;如果不能正常生长,则证明缺少的元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元素。

2.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如何鉴别发生缺氮、磷、钾现象;若发生,可采用哪些补救措施?

缺氮:植物矮小,叶小色淡或发红,分枝少,花少,子实不饱满,产量低。

补救措施:施加氮肥。

缺磷:生长缓慢,叶小,分枝或分蘖减少,植株矮小,叶色暗绿,开花期和成熟期都延迟,产量降低,抗性减弱。

补救措施:施加磷肥。

缺钾:植株茎秆柔弱易倒伏,抗旱性和抗寒性均差,叶色变黄,逐渐坏死,缺绿开始在老叶。

补救措施:施加钾肥。

4.植物细胞通过哪些方式来吸收溶质以满足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

(一) 扩散

1.简单扩散:溶质从高浓度的区域跨膜移向浓度较低的邻近区域的物理过程。

2.易化扩散:又称协助扩散,指膜转运蛋白易让溶质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跨膜转运,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二) 离子通道:细胞膜中,由通道蛋白构成的孔道,控制离子通过细胞膜。

(三) 载体:跨膜运输的内在蛋白,在跨膜区域不形成明显的孔道结构。

1.单向运输载体:(uniport carrier)能催化分子或离子单方向地顺着电化学势梯度跨质膜运输。

2.同向运输器:(symporter)指运输器与质膜外的h结合的同时,又与另一分子或离子结合,同一方向运输。

3.反向运输器:(antiporter)指运输器与质膜外侧的h结合的同时,又与质膜内侧的分子或离子结合,两者朝相反的方向运输。

(四) 离子泵:膜内在蛋白,是质膜上的atp酶,通过活化atp释放

能量推动离子逆化学

势梯度进行跨膜转运。

(五) 胞饮作用:细胞通过膜的内陷从外界直接摄取物质进入细胞的

过程。

7.植物细胞通过哪些方式来控制胞质中的钾离子浓度?

? 钾离子通道:分为内向钾离子通道和外向钾离子通道两种。内向

钾离子通道是控制胞外钾离子进入胞内;外向钾离子控制胞内钾离

子外流。

? 载体中的同向运输器。运输器与质膜外侧的氢离子结合的同时,

又与另一钾离子结合,进行同一方向的运输,其结果是让钾离子进

入到胞内。

8.无土栽培技术在农业生产上有哪些应用?

? 可以通过无土栽培技术,确定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元素和元素的需

要量,对于在农业生产中,进行合理的施肥有指导的作用。

? 无土栽培技术能够对植物的生长条件进行控制,植物生长的速度快,可用于大量的培育幼苗,之后再栽培在土壤中。

10.在作物栽培时,为什么不能施用过量的化肥,怎样施肥才比较合理?

过量施肥时,可使植物的水势降低,根系吸水困难,烧伤作物,影

响植物的正常生理过程。同时,根部也吸收不了,造成浪费。

合理施肥的依据:

? 根据形态指标、相貌和叶色确定植物所缺少的营养元素。

? 通过对叶片营养元素的诊断,结合施肥,使营养元素的浓度尽量

位于临界浓度的周围。

? 测土配方,确定土壤的成分,从而确定缺少的肥料,按一定的比

例施肥。

11.植物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有什么关系?是否完全一致?

关系:矿质元素可以溶解在溶液中,通过溶液的流动来吸收。

两者的吸收不完全一致

相同点:①两者都可以通过质外体途径和共质体途径进入根部。

②温度和通气状况都会影响两者的吸收。

不同点:①矿质元素除了根部吸收后,还可以通过叶片吸收和离子交换的方式吸收矿物质。

②水分还可以通过跨膜途径在根部被吸收。

12.细胞吸收水分和吸收矿质元素有什么关系?有什么异同?

关系:水分在通过集流作用吸收时,会同时运输少量的离子和小溶质调节渗透势。

相同点:①都可以通过扩散的方式来吸收。②都可以经过通道来吸收。

不通电:①水分可以通过集流的方式来吸收。

②水分经过的是水通道,矿质元素经过的是离子通道。

③矿质元素还可以通过载体、离子泵和胞饮的形式来运输。

13.自然界或栽种作物过程中,叶子出现红色,为什么?

? 缺少氮元素:氮元素少时,用于形成氨基酸的糖类也减少,余下的较多的糖类形成了较多的花色素苷,故呈红色。

? 缺少磷元素:磷元素会影响糖类的运输过程,当磷元素缺少时,阻碍了糖分的运输,使得叶片积累了大量的糖分,有利于花色素苷的形成。

? 缺少了硫元素:缺少硫元素会有利于花色素苷的积累。

? 自然界中的红叶:秋季降温时,植物体内会积累较多的糖分以适应寒冷,体内的可溶性糖分增多,形成了较多的花色素苷。

14.植株矮小,可能是什么原因?

? 缺氮:氮元素是合成多种生命物质所需的必要元素。

? 缺磷:缺少磷元素时,蛋白质的合成受阻,新细胞质和新细胞核形成较少,影响细胞分裂,生长缓慢,植株矮小。

? 缺硫:硫元素是某些蛋白质或生物素、酸类的重要组成物质。 ? 缺锌:锌元素是叶绿素合成所需,生长素合成所需,且是酶的活化剂。

? 缺水:水参与了植物体内大多数的反应。

15.引起嫩叶发黄和老叶发黄的分别是什么元素?请列表说明。 ? 引起嫩叶发黄的:s fe,两者都不能从老叶移动到嫩叶。

? 引起老叶发黄的:k n mg mo,以上元素都可以从老叶移动到嫩叶。

? mn既可以引起嫩叶发黄,也可以引起老叶发黄,依植物的种类和生长速率而定。

16.叶子变黄可能是那些因素引起的?请分析并提出证明的方法。

? 缺乏下列矿质元素:n mg f mn cu zn。证明方法是:溶液培养法

或砂基培养法。

分析:n和mg是组成叶绿素的成分,其他元素可能是叶绿素形成

过程中某些酶的活化剂,在叶绿素形成

过程中起间接作用。

? 光照的强度:光线过弱,会不利于叶绿素的生物合成,使叶色变黄。

证明及分析:在同等的正常条件下培养两份植株,之后一份植株维

持原状培养,另一份放置在光线较弱的条件下培养。比较两份植株,哪一份首先出现叶色变黄的现象。

? 温度的影响:温度可影响酶的活性,在叶绿素的合成过程中,有

大量的酶的参与,因此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从而影响了叶色。

证明及分析:在同等正常的条件下,培养三份植株,之后其中的一

份维持原状培养,一份放置在低温下培养,另一份放置在高温条件

下培养。比较三份植株变黄的时间。

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1.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碳反应是在细胞的哪些部位进行的?为

什么?

答:光反应在类囊体膜(光合膜)上进行的,碳反应在叶绿体的基

质中进行的。

原因:光反应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的,是由光引起的光化学反应,

类囊体膜是光合膜,为光反应提供了光的条件;碳反应是在暗处或

光处都能进行的,由若干酶催化的化学反应,基质中有大量的碳反

应需要的酶。

2.在光合作用过程中,atp和nadph是如何形成的?又是怎样被利

用的?

答:形成过程是在光反应的过程中。

? 非循环电子传递形成了nadph:psii和psi共同受光的激发,串

联起来推动电子传递,从水中夺电子并将电子最终传递给nadp+,

产生氧气和nadph,是开放式的通路。

? 循环光和磷酸化形成了atp:psi产生的电子经过一些传递体传递后,伴随形成腔内外h浓度差,只引起atp的形成。

? 非循环光和磷酸化时两者都可以形成:放氧复合体处水裂解后,

吧h释放到类囊体腔内,把电子传递给psii,电子在光和电子传递

链中传递时,伴随着类囊体外侧的h转移到腔内,由此形成了跨膜

的h浓度差,引起atp的形成;与此同时把电子传递到psi,进一步

提高了能位,形成nadph,此外,放出氧气。是开放的通路。

利用的过程是在碳反应的过程中进行的。

c3途径:甘油酸-3-磷酸被atp磷酸化,在甘油酸-3-磷酸激酶催化下,形成甘油酸-1,3-二磷酸,然后在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作用下

被nadph还原,形成甘油醛-3-磷酸。

c4途径: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草酰乙酸经过nadp-苹果酸脱氢酶作用,被还原为苹果酸。c4酸脱羧形成的c3酸再运回叶肉细胞,在叶绿体中,经丙酮酸磷酸双激酶催化和atp作用,生成co2受体pep,使反应循环进行。

3.

4.光和作用的氧气是怎样产生的?

答:水裂解放氧是水在光照下经过psii的放氧复合体作用,释放氧气,产生电子,释放质子到类囊体腔内。放氧复合体位于psii类囊

体膜腔表面。当psii反应中心色素p680受激发后,把电子传递到脱镁叶绿色。脱镁叶绿素就是原初电子受体,而tyr是原初电子供体。

失去电子的tyr又通过锰簇从水分子中获得电子,使水分子裂解,同

时放出氧气和质子。

6.光合作用的碳同化有哪些途径?试述水稻、玉米、菠萝的光合碳

同化途径有什么不同?

答:有三种途径c3途径、c4途径和景天酸代谢途径。

水稻为c3途径;玉米为c4途径;菠萝为cam。

7.

8.从光呼吸的代谢途径来看,光呼吸有什么意义?

光呼吸的途径:在叶绿体内,光照条件下,rubisco把rubp氧化成

乙醇酸磷酸,之后在磷酸酶作用下,脱去磷酸产生乙醇酸;在过氧

化物酶体内,乙醇酸氧化为乙醛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变为洋气,乙醛酸形成甘氨酸;在线粒体内,甘氨酸变成丝氨酸;过氧化物酶

体内形成羟基丙酮酸,最终成为甘油酸;在叶绿体内,产生甘油-3-

磷酸,参与卡尔文循环。

? 在干旱和高辐射期间,气孔关闭,co2不能进入,会导致光抑制。光呼吸会释放co2,消耗多余的能量,对光合器官起到保护的作用,避免产生光抑制。

? 在有氧条件下,通过光呼吸可以回收75%的碳,避免损失过多。 ? 有利于氮的代谢。

9.卡尔文循环和光呼吸的代谢有什么联系?

? 卡尔文循环产生的有机物的1/4通过光呼吸来消耗。

? 氧气浓度高时,rubisco作为加氧酶,是rubp氧化,进行光呼吸;co2高时,rubisco作为羧化酶,使co2羧化,进行卡尔文循环。 ? 光呼吸的最终产物是甘油酸-3-磷酸,参与到卡尔文循环中。

10.通过学习植物水分代谢、矿质元素和光合作用知识之后,你认为

怎样才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 合理灌溉。合理灌溉可以改善作物

各种生理作用,还能改变栽培环境,间接地对作用发生影响。 ? 合

理追肥。根据植物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确定追肥的种类和量。同时,为了提高肥效,需要适当的灌溉、适当的深耕和改善施肥的方式。

? 光的强度尽量的接近于植物的光饱和点,使植物的光合速率最大,最大可能的积累有机物,但是同时注意光强不能太强,会产生光抑

制的现象。

? 栽培的密度适度的大点,肥水充足,植株繁茂,能吸收更多的

co2,但同时要注意光线的强弱,因为随着光强的增加co2的利用率增加,光合速率加快。同时,可通过人工的增加co2含量,提高光

合速率。 ? 使作物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栽植,使作物体内的酶的活

性在较强的水平,加速光合作用的碳反应过程,积累更多的有机物。【篇三:植物生理学第七版潘瑞炽编课后习题答案 2】

t>?

?

?

? 水势:水溶液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

积所得商。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

系统移动的现象。根压:由于水势梯度引起水分进入中柱后产生的

压力。蒸腾作用: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

叶子),从体内散失到体外

的现象。

? 内聚力学说: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

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

分上升原因的学说。

? 水分临界期:植物对水分不足特别敏感的时期。

3.水分是如何跨膜运输到细胞内以满足正常的生命活动的需要的?答:通过膜脂双分子层的间隙进入细胞。膜上的水孔蛋白形成水通道,造成植物细胞的水分集流。植物的水孔蛋白有三种类型:质膜

上的质膜内在蛋白、液泡膜上的液泡膜内在蛋白和根瘤共生膜上的

内在蛋白,其中液泡膜的水孔蛋白在植物体中分布最丰富、水分透

过性最大。

5.植物叶片的气孔为什么在光照条件下会张开,在黑暗条件下会关闭?答:保卫细胞细胞壁具有伸缩性,细胞的体积能可逆性地增大

40~100%。保卫细胞细胞壁的厚度不同,分布不均匀。双子叶植物

保卫细胞是肾形,内壁厚、外壁薄,外壁易于伸长,吸水时向外扩展,拉开气孔;禾本科植物的保卫细胞是哑铃形,中间厚、两头薄,吸水时,横向膨大,使气孔张开。保卫细胞的叶绿体在光下会形成

蔗糖,累积在液泡中,降低渗透势,于是吸水膨胀,气孔张开;在

黑暗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升高了渗透势,于是失水,气孔关闭。

6.气孔的张开与保卫细胞的什么结构有关?答:细胞壁具有伸缩性,细胞的体积能可逆性地增大40~100%。细胞壁的厚度不同,分布不

均匀。双子叶植物保卫细胞是肾形,内壁厚、外壁薄,外壁易于伸长,吸水时向外扩展,拉开气孔;禾本科植物的保卫细胞是哑铃形,中间厚、两头薄,吸水时,横向膨大,使气孔张开。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 矿质营养: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

? 大量元素:植物需要量较大的元素。

? 选择透性:细胞膜质对不同物质的透性不同。

? 被动运输:转运过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不需要代谢供给能量。 ? 主动运输:转运过程逆电化学梯度进行,需要代谢供给能量。

? 生物固氮:某些微生物把空气中的游离氮固定转化为含氮化合物

的过程。

? 诱导酶:是指植物本来不含某种酶,但在特定外来物质的诱导下

生成的酶。

? 生物膜:细胞的外周膜和内膜系统。

1.植物进行正常生命活动需要哪些矿质元素?如何用实验方法证明

植物生长需这些元素

答: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种:大量元素:c h o n p s k ca

mg si ,微量元素:fe mn zn cu na mo p cl ni ,实验的方法:使

用溶液培养法或砂基培养法证明:通过加入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

观察植物是否能够正常的生长。如果能正常生长,则证明缺少的元

素不是植物生长必须的元素;如果不能正常生长,则证明缺少的元

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元素。

2.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如何鉴别发生缺氮、磷、钾现象;若发生,

可采用哪些补救措施?缺氮:植物矮小,叶小色淡或发红,分枝少,花少,子实不饱满,产量低。补救措施:施加氮肥。缺磷:生长缓慢,叶小,分枝或分蘖减少,植株矮小,叶色暗绿,开花期和成熟

期都延迟,产量降低,抗性减弱。补救措施:施加磷肥。缺钾:植

株茎秆柔弱易倒伏,抗旱性和抗寒性均差,叶色变黄,逐渐坏死,

缺绿开始在老叶。补救措施:施加钾肥。

4.植物细胞通过哪些方式来吸收溶质以满足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

(一) 扩散:1.简单扩散:溶质从高浓度的区域跨膜移向浓度较低的

邻近区域的物理过程。

2.易化扩散:又称协助扩散,指膜转运蛋白易让溶质顺浓度梯度或

电化学梯度跨

膜转运,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二) 离子通道:细胞膜中,由通道蛋白构成的孔道,控制离子通过

细胞膜。

(三) 载体:跨膜运输的内在蛋白,在跨膜区域不形成明显的孔道结构。

1.单向运输载体:(uniport carrier)能催化分子或离子单方向地顺着电化学势梯度跨质膜运输。

2.同向运输器:(symporter)指运输器与质膜外的h结合的同时,又与另一分子或离子结合,同一方向运输。

3.反向运输器:(antiporter)指运输器与质膜外侧的h结合的同时,又与质膜内侧的分子或离子结合,两者朝相反的方向运输。

(四) 离子泵:膜内在蛋白,是质膜上的atp酶,通过活化atp释放

能量推动离子逆化学势梯度进行跨膜转运。

(五) 胞饮作用:细胞通过膜的内陷从外界直接摄取物质进入细胞的

过程。

11.植物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有什么关系?是否完全一致?答:

关系:矿质元素可以溶解在溶液中,通过溶液的流动来吸收。两者

的吸收不完全一致

相同点:①两者都可以通过质外体途径和共质体途径进入根部。

②温度和通气状况都会影响两者的吸收。

不同点:①矿质元素除了根部吸收后,还可以通过叶片吸收和离子

交换的方式吸收矿物质。②水分还可以通过跨膜途径在根部被吸收。

12.细胞吸收水分和吸收矿质元素有什么关系?有什么异同?答:关系:水分在通过集流作用吸收时,会同时运输少量的离子和小溶质

调节渗透势。相同点:①都可以通过扩散的方式来吸收。②都可以

经过通道来吸收。不同点:①水分可以通过集流的方式来吸收。②

水分经过的是水通道,矿质元素经过的是离子通道。③矿质元素还

可以通过载体、离子泵和胞饮的形式来运输。

15.引起嫩叶发黄和老叶发黄的分别是什么元素?请列表说明。

答:引起嫩叶发黄的:s fe,两者都不能从老叶移动到嫩叶。

引起老叶发黄的:k n mg mo,以上元素都可以从老叶移动到嫩叶。 mn既可以引起嫩叶发黄,也可以引起老叶发黄,依植物的种类和

生长速率而定。 9,根部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途径和动力、、、、答;通过共质体和质外体运输,韧皮部是运输养料矿质元素的。通

过蒸腾作用产生蒸腾拉力促使他们运输的。。

第三章植物的光和作用

?

?

?

?

?

?

?

?

?

吸收光谱:经过叶绿素吸收后,在光谱上出现黑线或暗带。碳反应:在暗处或光处都能进行的,由若干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聚光色素:没有光化学活性,只有收集光能的作用,将光能聚集起来传给反应

中心色素。包括绝大多数的色素。原初反应:指光和作用中从叶绿

素分子受光激发到引起第一个光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希尔反应:

在光照下,离体叶绿体类囊体能将含有高铁的化合物还原为低铁化

合物并释放氧。光和链:在类囊体摸上的psii和psi之间几种排列

紧密的电子传递体完成电子传递的总轨道。同化力:由于atp和nadph用于碳反应中co2的同化,把这两种物质合称为同化力。卡

尔文循环:co2的受体是一种戊糖,co2的固定的出产物是一种三碳化合物。

? 景天酸代谢途径:植物在夜间气孔开放,利用c4途径固定co2,形成苹果酸,贮存在

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将夜间固定的co2释放出来,再经c3途径固定co2的过程。 ? 增益效应(爱默生效应):如果在远红光(大于685nm)照射下补充红光(650nm),量

子产额大增,比单独用这两种波长的光照射时的总和还要高,这种效应称为增益效应。

1.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碳反应是在细胞的哪些部位进行的?为什么?

答:光反应在类囊体膜(光合膜)上进行的,碳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的。原因:光反应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的,是由光引起的光化学反应,类囊体膜是光合膜,为光反应提供了光的条件;碳反应是在暗处或光处都能进行的,由若干酶催化的化学反应,基质中有大量的碳反应需要的酶。

2.在光合作用过程中,atp和nadph是如何形成的?又是怎样被利用的?

答:形成过程是在光反应的过程中。

1) 非循环电子传递形成了nadph:psii和psi共同受光的激发,串联起来推动电子传递,

从水中夺电子并将电子最终传递给nadp+,产生氧气和nadph,是开放式的通路。

2) 循环光和磷酸化形成了atp:psi产生的电子经过一些传递体传递后,伴随形成腔内外

h浓度差,只引起atp的形成。

3) 非循环光和磷酸化时两者都可以形成:放氧复合体处水裂解后,吧h释放到类囊体腔

内,把电子传递给psii,电子在光和电子传递链中传递时,伴随着类囊体外侧的h转移到腔内,由此形成了跨膜的h浓度差,引起atp 的形成;与此同时把电子传递到psi,进一步提高了能位,形成nadph,此外,放出氧气。是开放的通路。

利用的过程是在碳反应的过程中进行的。

c3途径:甘油酸-3-磷酸被atp磷酸化,在甘油酸-3-磷酸激酶催化下,形成甘油酸-1,3-二磷酸,然后在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作用下

被nadph还原,形成甘油醛-3-磷酸。

c4途径: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草酰乙酸经过nadp-苹果酸脱氢酶作用,被还原为苹果酸。c4酸脱羧形成的c3酸再运回叶肉细胞,在叶绿体中,经丙酮酸磷酸双激酶催化和atp作用,生成co2受体pep,使反应循环进行。

用,释放氧气,产生电子,释放质子到类囊体腔内。放氧复合体位

于psii类囊体膜腔表面。当psii反应中心色素p680受激发后,把

电子传递到脱镁叶绿色。脱镁叶绿素就是原初电子受体,而tyr是原

初电子供体。失去电子的tyr又通过锰簇从水分子中获得电子,使水

分子裂解,同时放出氧气和质子。

6.光合作用的碳同化有哪些途径?试述水稻、玉米、菠萝的光合碳

同化途径有什么不同?答:有三种途径c3 途径、c4 途径和景天酸

代谢途径。

7.一般来说,c4植物比c3植物的光合产量要高,试从它们各自的光

合特征以及生理特征比较分析。

8.从光呼吸的代谢途径来看,光呼吸有什么意义?答:光呼吸的途径:在叶绿体内,光照条件下,rubisco把rubp氧化成乙醇酸磷酸,之后在磷酸酶作用下,脱去磷酸产生乙醇酸;在过氧化物酶体内,

乙醇酸氧化为乙醛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变为洋气,乙醛酸形成

甘氨酸;在线粒体内,甘氨酸变成丝氨酸;过氧化物酶体内形成羟

基丙酮酸,最终成为甘油酸;在叶绿体内,产生甘油-3-磷酸,参与

卡尔文循环。

在干旱和高辐射期间,气孔关闭,co2不能进入,会导致光抑制。

光呼吸会释放co2,消耗多余的能量,对光合器官起到保护的作用,避免产生光抑制。

在有氧条件下,通过光呼吸可以回收75%的碳,避免损失过多。

有利于氮的代谢。

9.卡尔文循环和光呼吸的代谢有什么联系?

答:卡尔文循环产生的有机物的1/4通过光呼吸来消耗。氧气浓度

高时,rubisco作为加氧酶,是rubp氧化,进行光呼吸;co2高时,rubisco作为羧化酶,使co2羧化,进行卡尔文循环。光呼吸的最

终产物是甘油酸-3-磷酸,参与到卡尔文循环中。

10.通过学习植物水分代谢、矿质元素和光合作用知识之后,你认为

怎样才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答:合理灌溉。合理灌溉可以改善作物各种生理作用,还能改变栽

培环境,间接地对作用发生影响。

合理追肥。根据植物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确定追肥的种类和量。

同时,为了提高肥效,需要适当的灌溉、适当的深耕和改善施肥的

方式。

光的强度尽量的接近于植物的光饱和点,使植物的光合速率最大,

最大可能的积累有机物,但是同时注意光强不能太强,会产生光抑

制的现象。

栽培的密度适度的大点,肥水充足,植株繁茂,能吸收更多的co2,但同时要注意光线的强弱,因为随着光强的增加co2的利用率增加,光合速率加快。同时,可通过人工的增加co2含量,提高光合速率。使作物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栽植,使作物体内的酶的活性在较强的

水平,加速光合作用的碳反应过程,积累更多的有机物。

答:水分的缺失。水分是植物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的基础。

矿质元素的缺失。有些矿质元素是叶绿素合成的元素,有些矿质元

素是叶绿素合成过程

中酶的活化剂,这些元素都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出现叶子变黄。

光条件的影响。光线过弱时,植株叶片中叶绿素分解的速度大于合

成的速度,因为缺少叶绿素而使叶色变黄。

温度。叶绿素生物合成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酶的参与,过高或过低

的温度都会影响酶的活动,从而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叶片的衰老。叶片衰老时,叶绿素容易降解,数量减少,而类胡萝

卜素比较稳定,所以叶色呈现出黄色。

13.高o2浓度对光合过程有什么影响?答:对于光合过程有抑制的

作用。高的o2浓度,会促进rubisco的加氧酶的作用,更偏向于进

行光呼吸,从而抑制了光合作用的进行。

15.“霜叶红于二月花”,为什么霜降后枫叶变红?答:霜降后,温度

降低,体内积累了较多的糖分以适应寒冷,体内的可溶性糖多了,

就形成较多的花色素苷,叶子就呈红色的了。

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

? 呼吸作用: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质,通过氧化还原而产生co2同

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 有氧呼吸:指生活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把

某些有机物质彻底氧化分解,放出co2并

形成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 无氧呼吸:指在无氧条件下,细胞把某些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

能量的过程。

? 糖酵解:胞质溶胶中的己糖在无氧状态或有氧状态下均能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

? 三羧酸循环:糖酵解进行到丙酮酸后,在有氧条件下,通过一个包括三羧酸和二羧酸的

循环而逐步氧化分解,直到形成水和co2为止。

? 呼吸链:呼吸代谢中间产物的电子和质子,沿着一系列有顺序的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

传递途径,传递到分子氧的总过程。

? 呼吸商:植物组织在一定时间内,放出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与吸收氧气的物质的量的比

率。

? 交替氧化酶:抗氰呼吸的末端氧化酶,可把电子传给氧。

? 巴斯德效应:氧可以降低糖类的分解代谢和减少糖酵解产物的积累。

? 能荷:就是atp-adp-amp系统中可以利用的高能磷酸键的度量。物质相关:中间产物交替使用。光合的o2用于呼吸;呼吸的co2用于光合。

磷酸化的机制相同:化学渗透学说。

植物生理作业答案(09生本)

植物生理学作业 绪论 一. 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包括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物质与能量转化、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等3方面内容。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一. 名词解释 ①质外体途径:是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方式,阻力小,水分移动速度快。 ②共质体途径:是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③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④水分临界期:指植物对水分不足特别敏感的时期。 二. 思考题 1. 将植物细胞分别放在纯水和1 mol·L-1蔗糖溶液中,细胞的渗透势、压力势、水势及细胞体积各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渗透势是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降低了水的自由能;而压力势是指细胞的原生质体吸水膨胀,对细胞壁产生一种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由于细胞壁压力的存在而增加水势的值;水势是衡量水分反应或做功能量的高低,是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所以: (1)将植物细胞放入纯水中,由于纯水的浓度比细胞内液的浓度低,因此,纯水会向细胞质移动,引起细胞被动吸水,原生质体吸水膨胀,细胞的渗透势升高,压力势是增大,从而细胞的水势上升。 (2)而将植物细胞放入1 mol·L-1蔗糖溶液时结果则相反,植物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胞内的离子浓度升高,细胞渗透势下降,压力势减少,即细胞水势明显降低。 4. 水分是如何进入根部导管的水分又是如何运输到叶片的 答:根系是陆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它从土壤中吸收大量水分,以满足植物体的需要。植物根系吸水主要通过质外体途径、跨膜途径和共质体途径相互协调、共同作用,使水分进入根部导管。 而水分的向上运输则来自根压和蒸腾拉力。正常情况下,因根部细胞生理活动的需要,皮层细胞中的离子会不断地通过内皮层细胞进入中柱,于是中柱内细胞的离子浓度升高,渗透势降低,水势也降低,便向皮层吸收水分。根压把根部的水分压到地上部,土壤中的水分便不断补充到根部,形成了根系吸水的动力过程之一。蒸腾作用是水分运输的主要动力。正常生理情况下,叶片发生蒸腾作用,

植物生理学模拟试题

一、名词解释(分/词×10词=15分) 1.生物膜 2.水通道蛋白 3.必需元素 4.希尔反应 5.糖酵解 6.比集转运速率 7.偏上生长 8.脱分化 9.春化作用 10.逆境 二、符号翻译(分/符号×10符号=5分) 1.ER 2.Ψw 3.GOGAT 4.CAM 5.P/O 6.GA 7.LAR 8.LDP 9.SSI 10.SOD 三、填空题(分/空×40空=20分) 1.植物细胞区别于动物细胞的三大结构特征是、和。 2.由于的存在而引起体系水势降低的数值叫做溶质势。溶质势表示溶液中水分潜在的渗透能力的大小,因此,溶质势又可称为。溶质势也可按范特霍夫公式Ψs=Ψπ=来计算。 3.必需元素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可以概括为三方面:(1) 物质的组成成分,(2) 活动的调节者,(3)起作用。 4.类囊体膜上主要含有四类蛋白复合体,即、、、和。由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是在类囊体膜上进行的,所以也称类囊体膜为膜。 5.光合链中的电子传递体按氧化还原电位高低,电子传递链呈侧写的形。在光合链中,电子的最终供体是,电子最终受体是。 6.有氧呼吸是指生活细胞利用,将某些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形成和,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中被氧化的有机物称为。 7.物质进出质膜的方式有三种:(1)顺浓度梯度的转运,(2)逆浓度梯度的转运,(3)依赖于膜运动的转运。 8.促进插条生根的植物激素是;促进气孔关闭的是;保持离体叶片绿色的是;促进离层形成及脱落的是;防止器官脱落的是;使木本植物枝条休眠的是;促进无核葡萄果粒增大的是。 9.花粉管朝珠孔方向生长,属于运动;根向下生长,属于运动;含羞草遇外界刺激,小叶合拢,属于运动;合欢小叶的开闭运动属于运动。 10.植物光周期的反应类型主要有3种:植物、植物和植物。 11.花粉的识别物质是,雌蕊的识别感受器是柱头表面的。 四、选择题(1分/题×30题=30分) 1.一个典型的植物成熟细胞包括。 A.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B.细胞质、细胞壁和细胞核 C.细胞壁、原生质体和液泡 D.细胞壁、原生质体和细胞膜

植物生理学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_(大题目)

植物生理学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大题目)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1.将植物细胞分别放在纯水和1mol/L蔗糖溶液中,细胞的渗透势、压力势、水势及细胞体积各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在纯水中,各项指标都增大;在蔗糖中,各项指标都降低。 2.从植物生理学角度,分析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的道理。 答:水,孕育了生命。陆生植物是由水生植物进化而来的,水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的“先天”环境条件。植物的一切正常生命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细胞水分含量的状况下才能进行,否则,植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阻,甚至停止。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在农业生产上,水是决定收成有无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很大,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水分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细胞质的含水量一般在70~90%,使细胞质呈溶胶状态,保 证了旺盛的代谢作用正常进行,如根尖、茎尖。如果含水量减少,细胞质便变成凝胶状态,生命活动就大大减弱,如休眠种子。 ●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质合成和分解的过程 中,都有水分子参与。 ●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一般来说,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固态的无机物质和 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只有在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同样,各种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也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 ●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由于细胞含有大量水分,维持细胞的紧张度(即膨胀), 使植物枝叶挺立,便于充分接受光照和交换气体。同时,也使花朵张开,有利于传粉。 3.水分是如何跨膜运输到细胞内以满足正常的生命活动的需要的? ●通过膜脂双分子层的间隙进入细胞。 ●膜上的水孔蛋白形成水通道,造成植物细胞的水分集流。植物的水孔蛋白有三种类型: 质膜上的质膜内在蛋白、液泡膜上的液泡膜内在蛋白和根瘤共生膜上的内在蛋白,其中液泡膜的水孔蛋白在植物体中分布最丰富、水分透过性最大。 4.水分是如何进入根部导管的?水分又是如何运输到叶片的? 答:进入根部导管有三种途径: ●质外体途径: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 快。 ●跨膜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要两次通过质膜,还要通过液泡膜。 ●共质体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 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这三条途径共同作用,使根部吸收水分。 根系吸水的动力是根压和蒸腾拉力。 运输到叶片的方式:蒸腾拉力是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使水分在茎内上升到达叶片,导管的水分必须形成连续的水柱。造成的原因是:水分子的内聚力很大,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从而使水分不断上升。 5.植物叶片的气孔为什么在光照条件下会张开,在黑暗条件下会关闭?

川农《植物生理学(本科)》19年6月作业考核1答案

《植物生理学(本科)》19年6月作业考核-0001 试卷总分:80 得分:0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从原叶绿酸脂转化为叶绿酸脂需要的条件是 A.K+ B.PO43- C.光照 D.Fe2+ 正确答案:C 2.促进筛管中胼胝质的合成和沉积的植物激素是 A.ETH B.IAA C.GA3 D.IAA和GA3 正确答案:A 3.在豌豆种子发育过程中,种子最先积累的是 A.蛋白质 B.以蔗糖为主的糖分 C.脂肪 D.淀粉 正确答案:B 4.培养植物的暗室内,安装的安全灯最好选用 A.红光灯 B.绿光灯 C.蓝光灯 D.白炽灯 正确答案:B 5.春天树木发芽时,叶片展开前,茎杆内糖分运输的方向是 A.从形态学上端运向下端 B.从形态学下端运向上端 C.既不上运也不下运 D.无法确定 正确答案:B 6.一分子的乙酰CoA,经TCA循环一圈,可产生的NADH分子数为

A.1 B.2 C.3 D.4 正确答案:D 7.通常每个光合单位包含的叶绿体色素分子数目为 A.50—100 B.150—200 C.250—300 D.350--400 正确答案:C 8.磷酸戊糖途径在细胞中进行的部位是 A.线粒体 B.叶绿体 C.细胞质 D.内质网 正确答案:C 9.叶片衰老时,植物体内的RNA含量 A.显著下降 B.显著上升 C.变化不大 D.不确定 正确答案:A 10.α-淀粉酶又称内淀粉酶,该酶活化时需要 A.Ca2+ B.Mg2+ C.K+ D.Mn2+ 正确答案:A 11.在提取叶绿素时,研磨叶片时加入少许CaCO3,其目的是 A.使研磨更充分 B.加速叶绿素溶解 C.使叶绿素a、b分离 D.保护叶绿素

《植物生理学》试题A

《植物生理学》试题A卷(2015-2016-2) 开卷()闭卷(√)适用专业、年级:农学(本硕)、种子、园艺(本硕)、园艺、园艺(教育)、茶学、资环(本硕)、资环、生态、草学,2014级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座位号 本试卷共6大题,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1.答题前,请准确、清楚地填写各项,涂改及模糊不清者,试卷作废。 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 选择题答案表 判断题答案表 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入试卷前选择题答案表中。(本大题20小题,共20分) 1.下列现象能反应植物生长季节周期性的是: A.气孔开闭B.小叶运动 C.树木年轮D.种子萌发 2.在植物开花调控中,暗期光间断采用的最有效的光是: A.红光B.蓝紫光C.远红光D.绿光 3.以下物质中,不属于第二信使的是: A.钙离子B.cAMP C.DAP D.ATP 4.植物衰老过程中其活性降低的酶是:

A.LOX B.蛋白酶C.SOD D.核酸酶 5.催化淀粉降解为糖使甘薯块根、果实、蔬菜变甜的酶是: A.α-淀粉酶B.β-淀粉酶 C.α和β淀粉酶D.淀粉磷酸化酶 6.对农作物喷施B9等生长延缓剂可以: A.增加根冠比B.降低根冠比 C.不改变根冠比D.与根冠比无关 7.银杏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是: A.有抑制物质的存在B.种皮限制 C.胚未发育完全D.种子未完成后熟 8.温度升高时,种子贮藏要求的安全含水量应该: A.升高B.降低C.保持不变D.先升高后降低9.植物组织从缺氧条件转入有氧条件下,呼吸速率减慢,A TP形成速率:A.加快B.减慢C.不变D.变化无常10.玉米进行光合作用初次固定CO2的最初受体是: A.3-PGA B.RuBP C.PEP D.OAA 11.在植物的光周期反应中,对光感受的器官是: A.根B.茎C.叶D.根、茎、叶12.花生、棉花等含油较多种子,萌发时较其他种子需要更多的: A.水分B.矿质元素C.氧气D.激素 13.光合作用中,电子传递发生在: A.叶绿体被膜上B.类囊体膜上 C.叶绿体间质中D.类囊体腔中 14.已形成液泡的成熟细胞,其衬质势通常忽略不计,原因是: A.衬质势不存在B.衬质势等于压力势 C.衬质势绝对值很大D.衬质势绝对值很小 15.植物吸收矿质与吸水之间的关系是:

最新植物生理学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植物水分生理 一、名词解释(写出下列名词的英文并解释) 自由水free water:不与细胞的组分紧密结合,易自由移动的水分,称为自由水。其特点是参与代谢,能作溶剂,易结冰。所以,当自由水比率增加时,植物细胞原生质处于溶胶状态,植物代谢旺盛,但是抗逆性减弱。 束缚水bound water:与细胞的组分紧密结合,不易自由移动的水分,称为束缚水。其特点是不参与代谢,不能作溶剂,不易结冰。所以,当束缚水比率高时,植物细胞原生质处于凝胶状态,植物代谢活动减弱,但是抗逆性增加。 生理需水:直接用于植物生命活动与保持植物体内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称为生理需水 生态需水:水分作为生态因子,创造作物高产栽培所必需的体外环境所消耗的水 水势Water potential:水势是指在同温同压同一系统中,一偏摩尔体积(V)溶液(含溶质的水)的自由能(μw)与一摩尔体积(V)纯水的自由能(μ0w)的差值(Δμw)。 Ψw=(μw /V w) -(μ0w/V w) =(μw-μ0w)/V w=Δμw/V w 植物细胞的水势是由溶质势、压力势、衬质势来组成的。 溶质势Solute potential、渗透势Osmotic potential :由于溶质的存在而降低的水势,它取决于细胞内溶质颗粒(分子或离子)总和。和溶液所能产生的最大渗透压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压力势pressure potential:由于细胞膨压的存在而提高的水势。一般为正值;特殊情况下,压力势会等于零或负值。如初始质壁分离时,压力势为零;剧烈蒸腾时,细胞的压力势会呈负值。 衬质势matric potential:细胞内胶体物质(如蛋白质、淀粉、细胞壁物质等)对水分吸附而引起水势降低的值。为负值。未形成液泡的细胞具有明显的衬质势,已形成液泡的细胞的衬质势很小(-0.01MPa左右)可以略而不计。 扩散作用diffusion:任何物质分子都有从某一浓度较高的区域向其邻近的浓度较低的区域迁移的趋势,这种现象称为扩散。 渗透作用osmosis:指溶剂分子(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 半透膜semipermeable membrane:是指一种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膜,如动物膀胱、蚕豆种皮、透析袋等。理想的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而不允许其它的分子通过。 吸胀作用Imbibition:是亲水胶体吸水膨胀的现象。只与成分有关:蛋白质>淀粉>纤维素> >脂类。豆科植物种子吸胀现象非常显著。未形成液泡的植物细胞,如风干种子、分生细胞主要靠吸胀作用。 代谢性吸水Metabolic absorption of water :利用细胞呼吸释放出的能量,使水分通过质膜而进入细胞的过程——代谢性吸水。 质壁分离Plasmolysis:高浓度溶液中,植物细胞液泡失水,原生质体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 质壁分离复原Deplasmolysis:低浓度溶液中,植物细胞液泡吸水,原生质体与细胞壁重新接触的现象。

第六版植物生理学课后习题名词解释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水势:(water potential)水溶液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 摩尔体积所得商。 ●渗透势:(osmotic potential)亦称溶质势,是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降低了 水的自由能,因而其水势低于纯水水势的水势下降值。 ●压力势:(pressure potential)指细胞的原生质体吸水膨胀,对细胞壁产生一 种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引起富有弹性的细胞壁产生一种限制原生质体膨胀的反作用力。 ●质外体途径:(apoplast pathway)指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 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 ●共质体途径:(symplast pathway)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 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根压:(root pressure)由于水势梯度引起水分进入中柱后产生的压力。 ●蒸腾作用:(transpiration)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 子),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蒸腾的水量。 ●蒸腾比率:(transpiration ratio)光合作用同化每摩尔CO2所需蒸腾散失的水 的摩尔数。 ●水分利用率:(water use efficiency)指光合作用同化CO2的速率与同时蒸腾 丢失水分的速率的比值。 ●内聚力学说:(cohesion theory)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 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 ●水分临界期:(critical period of water)植物对水分不足特别敏感的时期。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矿质营养:(mineral nutrition)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 ●大量元素:(macroelement)植物需要量较大的元素。 ●微量元素:(microelement)植物需要量极微,稍多即发生毒害的元素。 ●溶液培养:(solution culture method)是在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中 栽培植物的方法。 ●透性:(permeability)细胞膜质具有的让物质通过的性质。 ●选择透性:(selective permeability)细胞膜质对不同物质的透性不同。 ●胞饮作用:(pinocytosis)细胞通过膜的内陷从外界直接摄取物质进入细胞的 过程。 ●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转运过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不需要代谢供给 能量。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转运过程逆电化学梯度进行,需要代谢供给能 量。 ●转运蛋白:(transport protein)包括两种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 通道蛋白:横跨两侧的内在蛋白,分子中的多肽链折叠成通道,内带电荷并充满水。 载体蛋白:跨膜的内在蛋白,形成不明显的通道,通过自身构象的改变转运物质。 ●单向运输载体:(uniport carrier)能催化分子或离子单方向地顺着电化学势梯

《植物生理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水势:水溶液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商。 ●渗透势:亦称溶质势,是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降低了水的自由能,因而其水势低于纯水水势的水势下降值。 ●压力势:指细胞的原生质体吸水膨胀,对细胞壁产生一种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引起富有弹性的细胞壁 产生一种限制原生质体膨胀的反作用力。 ●质外体途径:指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 ●共质体途径: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 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根压:由于水势梯度引起水分进入中柱后产生的压力。 ●蒸腾作用: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子),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蒸腾速率: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蒸腾的水量。 ●蒸腾比率:光合作用同化每摩尔CO2所需蒸腾散失的水的摩尔数。 ●水分利用率:指光合作用同化CO2的速率与同时蒸腾丢失水分的速率的比值。 ●内聚力学说: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 ●水分临界期:植物对水分不足特别敏感的时期。 1.将植物细胞分别放在纯水和1mol/L 蔗糖溶液中,细胞的渗透势、压力势、水势及细胞体积各会发生什么变化?答:在纯水中,各项指标都增大;在蔗糖中,各项指标都降低。 2.从植物生理学角度,分析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的道理。答:水,孕育了生命。陆生植物是由水生植物进化而来的,水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的“先天”环境条件。植物的一切正常生命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细胞水分含量的状况下才能进行,否则,植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阻,甚至停止。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在农业生产上,水是决定收成有无的重要因素之一。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很大,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水分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细胞质的含水量一般在70~90%使细胞质呈溶胶状态,保证了旺盛的代谢作用正常进行,如根尖、茎尖。如果含水量减少,细胞质便变成凝胶状态,生命活动就大大减弱,如休眠种子。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质合成和分解的过程中,都有水分子参与。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一般来说,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固态的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只有在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同样,各种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也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由于细胞含有大量水分,维持细胞的紧张度(即膨胀),使植物枝叶挺立,便于充分接受光照和交换气体。同时,也使花朵张开,有利于传粉。 3.水分是如何跨膜运输到细胞内以满足正常的生命活动的需要的?答:通过膜脂双分子层的间隙进入细胞。膜上的水孔蛋白形成水通道,造成植物细胞的水分集流。植物的水孔蛋白有三种类型:质膜上的质膜内在蛋白、液泡膜上的液泡膜内在蛋白和根瘤共生膜上的内在蛋白,其中液泡膜的水孔蛋白在植物体中分布最丰富、水分透过性最大。 4.水分是如何进入根部导管的?水分又是如何运输到叶片的?答:进入根部导管有三种途径:质外体途径: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跨膜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要两次通过质膜,还要通过液泡膜。共质体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这三条途径共同作用,使根部吸收水分。根系吸水的动力是根压和蒸腾拉力。运输到叶片的方式:蒸腾拉力是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使水分在茎内上升到达叶片,导管的水分必须形成连续的水柱。造成的原因是:水分子的内聚力很大,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从而使水分不断上升。 5.植物叶片的气孔为什么在光照条件下会张开,在黑暗条件下会关闭?答:保卫细胞细胞壁具有伸缩性,细胞的体积能可逆性地增大40~100%。保卫细胞细胞壁的厚度不同,分布不均匀。双子叶植物保卫细胞是肾形,内壁厚、外壁薄,外壁易于伸长,吸水时向外扩展,拉开气孔;禾本科植物的保卫细胞是哑铃形,中间厚、两头薄,吸水时,横向膨大,使气孔张开。保卫细胞的叶绿体在光下会形成蔗糖,累积在液泡中,降低渗透势,于是吸水膨胀,气孔张开;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升高了渗透势,于是失水,气孔关闭。 6.气孔的张开与保卫细胞的什么结构有关?答:细胞壁具有伸缩性,细胞的体积能可逆性地增大40~100%。细胞壁的厚度不同,分布不均匀。双子叶植物保卫细胞是肾形,内壁厚、外壁薄,外壁易于伸长,吸水时向外扩展,拉开气孔;禾本科植物的保卫细胞是哑铃形,中间厚、两头薄,吸水时,横向膨大,使气孔张开。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矿质营养: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

植物生理学1、2章试题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代谢 二、填空 1、在干旱条件下,植物为了维持体内的水分平衡,一方面要求根系发达,使之具有强大的吸水能力,另一方面要尽量减少蒸腾,避免失水过多导致萎蔫。 2、水分沿着导管或管胞上升的下端动力是根压,上端动力蒸腾拉力。 由于水分子内聚力大于水柱张力的存在,保证水柱的连续性而使水分不断上升。这一学说在植物生理学上被称为内聚力学说。 3、依据 K+泵学说,从能量的角度考察,气孔张开是一个主动过程;其 H+ /K+泵的开启需要光合磷酸化提供能量来源。 4、一般认为,植物细胞吸水时起到半透膜作用的是: 细胞质膜、细胞质(中质)和液泡膜三个部分。 5、水分经小孔扩散的速度大小与小孔(周长)成正比,而不与小孔的(面积)成正比;这种现象在植物生理学上被称为(小孔扩散边缘效应)。 6、当细胞巴时, =4 巴时,把它置于以下不同溶液中,细胞是吸水或是失水。(1)纯水中(吸水);(2) =-6 巴溶液中(不吸水也不失水);(3)=-8 巴溶液中(排水),(4) =-10 巴溶液中(排水); (5)=-4 巴溶液中(吸水)。 7、伤流和吐水现象可以证明根质的存在。 8、水分在植物细胞内以自由水和束缚水状态存在;自由水、束缚水比值大时,代谢旺盛。反之,代谢降低。 9、在相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一个系统中一偏摩尔容积的水与一偏摩尔容积纯水之间的自由能差数,叫做水势。 10、已形成液泡的细胞水势是由(渗透势)和(压力势)组成,在细胞初始质壁分离时(相对体积=1.0),压力势为零,细胞水势导于-。当细胞吸水达到饱和时(相对体积=1.5),渗透势导于,水势为零,这时细胞不吸水。 11、细胞中自由水越多,原生质粘性越小,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弱。 12、未形成液泡的细胞靠(吸胀作用)吸水,当液泡形成以后,主要靠(渗透性)吸水。 三、问答题 1、土壤里的水从植物的哪部分进入植物,双从哪部分离开植物,其间的通道如何?动力如何? 水分进入植物主要是从根毛——皮层——中柱——根的导管或管胞——茎的导管或管胞——叶的导管或管胞——叶肉细胞——叶细胞间隙——气孔下腔——气孔,然后到大气中去。 在导管、管胞中水分运输的动力是蒸腾拉力和根压,其中蒸腾拉力占主导地位。在活细胞间的水分运输主要靠渗透。 2、植物受涝后,叶片为何会萎蔫或变黄? 植物受涝后,叶子反而表现出缺水现象,如萎蔫或变黄,是由于土壤中充满着水,短时期内可使细胞呼吸减弱,根压的产生受到影响,因而阻碍吸水;长时间受涝,就会导致根部形成无氧呼吸,产生和累积较多的乙醇,致使根系中毒受害,吸水更少,叶片萎蔫变质,甚至引起植株死亡。 3、低温抑制根系吸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近点的名词解释生理学

近点的名词解释生理学 生理学的意思是什么呢?怎么用生理学来造句?下面是为你整理生理学的意思,欣赏和精选造句,供大家阅览! 生理学的意思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研究生物功能活动的生物学学科,包括,个体、器官、细胞和分子层次的生理活动研究,以及实验生理学、分子生理学和系统生理学等。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生理学是研究活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生物学分支学科。活机体包括最简单的微生物到最复杂的人体。 生理学造句欣赏 1 人的大脑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是所有的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都承认的。如果人的大脑的潜力都能充分发挥的话,每一个大脑都能装相当于上亿册书的图书馆这样的知识量。大家都应该坚信,自己能够掌握许多知识,能够谈成一个有丰富知识的人。 2 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也是传统心理学领域之外而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曾荣获诺贝尔奖。 3 在有机物和机器的混合物中,生理学总是略胜一筹。

4 本文试图在前人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借鉴现代心理学、生理学、医学各方面的知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写作自疗这个课题进行尝试性的研究。 5 他对生理学发展的新贡献获得高度赞赏. 6 一些运动生理学家的答案并非如你所想。 7 动物生理学家对这一感觉系统进行了完善的解剖研究。 8 这是张卡通图画,实际上描绘了一个由生理学家,所做过的经典实验,出于某种原因,他们切开一只狗的大脑,对不同的大脑区域进行电击。 9 出汗是那些看似简单的生理机能之一,但生理学家仍然没有充分理解它,至少在为什么性别会影响出汗这个问题上。 10 应用电生理学技术结合行为学方法,探查了大鼠在明暗分辨学习后额叶皮层的突触效能变化。 11 其中就业培训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疾病的性质和声学原理。 12 萨尔斯顿爵士于200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3 首先从生理学的角度分析了肌肉疲劳和精神疲劳,研究了驾驶疲劳的生理学机理。 14 通过观察动物的神经行为学、脑电生理学及病理形态学变化情况,对该模型的可靠性进行客观评价。

《植物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1.将植物细胞分别放在纯水和1mol/L蔗糖溶液中,细胞的渗透势、压力势、水势及细胞体积各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在纯水中,各项指标都增大;在蔗糖中,各项指标都降低。 2.从植物生理学角度,分析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的道理。 答:水,孕育了生命。陆生植物是由水生植物进化而来的,水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的“先天”环境条件。植物的一切正常生命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细胞水分含量的状况下才能进行,否则,植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阻,甚至停止。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在农业生产上,水是决定收成有无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很大,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水分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细胞质的含水量一般在70~90%,使细胞质呈溶胶状态,保证了旺盛的代谢作用正常进行,如根尖、茎尖。如果含水量减少,细胞质便变成凝胶状态,生命活动就大大减弱,如休眠种子。 ●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质合成和分解的过程中,都有水分子参与。 ●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一般来说,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固态的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只有在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同样,各种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也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 ●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由于细胞含有大量水分,维持细胞的紧张度(即膨胀),使植物枝叶挺立,便于充分接受光照和交换气体。同时,也使花朵张开,有利于传粉。 3.水分是如何跨膜运输到细胞内以满足正常的生命活动的需要的? ●通过膜脂双分子层的间隙进入细胞。 ●膜上的水孔蛋白形成水通道,造成植物细胞的水分集流。植物的水孔蛋白有三种类型:质膜上的质膜内在蛋白、液泡膜上的液泡膜内在蛋白和根瘤共生膜上的内在蛋白,其中液泡膜的水孔蛋白在植物体中分布最丰富、水分透过性最大。 4.水分是如何进入根部导管的?水分又是如何运输到叶片的? 答:进入根部导管有三种途径: ●质外体途径: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 ●跨膜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要两次通过质膜,还要通过液泡膜。 ●共质体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这三条途径共同作用,使根部吸收水分。 根系吸水的动力是根压和蒸腾拉力。 运输到叶片的方式:蒸腾拉力是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使水分在茎内上升到达叶片,导管的水分必须形成连续的水柱。造成的原因是:水分子的内聚力很大,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从而使水分不断上升。 5.植物叶片的气孔为什么在光照条件下会张开,在黑暗条件下会关闭? ●保卫细胞细胞壁具有伸缩性,细胞的体积能可逆性地增大40~100%。 ●保卫细胞细胞壁的厚度不同,分布不均匀。双子叶植物保卫细胞是肾形,内壁厚、外壁薄,外壁易于伸长,吸水时向外扩展,拉开气孔;禾本科植物的保卫细胞是哑铃形,中间厚、两头薄,吸水时,横向膨大,使气孔张开。 保卫细胞的叶绿体在光下会形成蔗糖,累积在液泡中,降低渗透势,于是吸水膨胀,气孔张开;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升高了渗透势,于是失水,气孔关闭。 6.气孔的张开与保卫细胞的什么结构有关? ●细胞壁具有伸缩性,细胞的体积能可逆性地增大40~100%。 ●细胞壁的厚度不同,分布不均匀。双子叶植物保卫细胞是肾形,内壁厚、外壁薄,外壁易于伸长,吸

植物生理学题库

植物生理学题库 1、1917年,钱崇澍在美国的《植物学公报》(Batanical Gazette)发表了“钡、锶、铈对水绵属的特殊作用”一文,这是中国人应用近代科学方法研究植物生理学的第一篇文献。 2、“南罗北汤”是两位著名的中国植物生理学家。他们是上海的罗宗洛和北京汤佩松。 3、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特别是高等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和机理的科学,属于实验生物学范畴,因此,其主要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4、1882萨克斯(Sachs)编者的“植物生理学”讲义问世。随后费弗尔(Pfeffer)发表一部三卷本“植物生理学”使植物生理学成为一门具完整体系的独立学科。 5、被认为是现代植物生理学的二位主要创始人。A 、J、 B、van Helmont和J、Woodward B、J、Sachs和W、Pfeffer C、S、Hales和N、T、de Saussure D、O、R、Hoagland和D、Arnon B 6、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三位植物生理学家。A 钱崇澍、张珽和李继侗 B、罗宗洛、汤佩松和殷宏章 C、吴相钰、曹宗巽和阎龙飞 D、汤玉玮、崔澄和娄成后 A 7、《论气》这部学术著作成书于1637年。在其“水尘”一章中提出了“人一息不食气则不生,鱼一息不食水则死”的著名

论断,并生动地描述了得出这一结论的事实根据。因此,我国学者认为世界上最早进行呼吸实验的是我们中国人,也就是《论气》一书的作者。A 、宋应星 B、沈括 C、贾思勰 D、李时珍A 8、1648年,将一棵5lb( 2、27kg)重的柳树栽种在一桶称量过的土壤中,每天除了给柳树浇灌雨水外,不再供应其他物质。5年后,这小树长成一棵重达169lb(7 6、66kg)的大树,土壤的重量只减少了2oz(5 6、7g)。由此,他合乎逻辑地、但是错误地得出结论:柳树是由水构成的。A 、J、B、van Helmont B、W、Pfeffer C、J、Sachs D、N、A、Maximov A 9、矿质营养学说是由德国的1840年建立的。A 、J、von Liebig B、J、B、van Helmont C、W、Knop D、J、Sachs A10、1771年,英国牧师兼化学家用蜡烛、老鼠、薄荷及钟罩进行试验,结果发现植物能释放氧气,并能气经过动物呼吸后的污浊空气更新。A 、J、Ingenhouse B、J、Priestly C、J、Sachs D、N、T、de Saussure B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代谢 1、在干旱条件下,植物为了维持体内的水分平衡,一方面要求根系发达,使之具有强大的吸水能力;另一方面要尽量减少蒸腾,避免失水过多导致萎蔫。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3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3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 C02补偿点 2. 植物细胞全能性3、氧化磷酸化 4、源-库单位 5. 乙烯的三重反应6、P680; 7、PEP;8、RQ 9、逆境蛋白 10、冻害与冷害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RUBP羧化酶具有______ 和______ 的特性。 2.赤霉素和脱落酸生物合成的前体都是甲瓦龙酸,它在长日照下形成______ ,而在短日照下形成______ 。 3.细胞分裂素主要是在______ 中合成。 4.土壤中可溶性盐类过多而使根系呼吸困难,造成植物体内缺水,这种现象称为______ 。5.植物感受光周期的部位是______,感受春化作用的部位是______ 。 6.促进器官衰老、脱落的植物激素是_____ 和______ 。 7.光合作用中,电子的最终供体是______ ,电子最终受体是______ 。 8.根系两种吸水动力分别是______ 和______ 。 9.光敏素最基本的光反应特性是照射______ 光有效,______ 光即可消除这种效果。 10、组成呼吸链的传递体可分为______ 传递体和______ 传递体。 11、植物光周期现象与其地理起源有密切关系,长日照植物多起源于高纬度地区;在中纬度地区______ 植物多在春夏开花,而多在秋季开花的是______ 植物。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果胶分子中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A、葡萄糖; B、果糖 C、蔗糖; D、半乳糖醛酸; 2、C4途径中CO2受体是()。 A、草酰乙酸; 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天冬氨酸; D、二磷酸核酮糖; 3、光呼吸是一个氧化过程,被氧化的底物一般认为是( )。 A. 丙酮酸 B. 葡萄糖 C. 乙醇酸 D.甘氨酸 4、下列波长范围中,对植物生长发育没有影响的光是()。 A、100~300nm; B、500~1000nm; C、300~500nm; D、1000~2000nm; 5、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内的某些氨基酸含量发生变化,其中含量 显著增加的氨基酸是()。 A、脯氨酸; B、天冬氨酸; C、精氨酸; D、丙氨酸 6、促进叶片气孔关闭的植物激素是()。 A、IAA; B、GA; C、CTK; D、ABA; 7、植物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分化根或芽取决于培养基中下列哪 两种激素的比例()。 A、CTK/ABA B、IAA/GA C、CTK/IAA D、IAA/ABA 8、叶绿体色素中,属于作用中心色素的是( )。

植物生理学各年考试试题(真题)

名词解释 渗透作用 .渗透势 . 蒸腾作用 .气孔蒸腾 . 水分临界期 再度利用元素 . 矿质营养 . 同向运输器 . 反向运输器 . 生物固氮 .硝酸还原作用 平衡溶液单盐毒害 光合作用光合磷酸化原初反应光合反应中心光饱和现象光合速率光呼吸暗呼吸Rubisco:光补偿点光饱和点 PQ穿梭:PQ为质体醌,是光合莲中含量最多的电子递体,既可传递电子也可传递质子,具有亲脂性,能在类囊体膜内移动.它在传递电子时,也将质子从叶绿体间质输入类囊体内腔,PQ在类囊体上的这种氧化还原反复变化称PQ穿梭。 氧化磷酸化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氧化磷酸化生物氧化末端氧化酶系统末端氧化酶呼吸链细胞色素氧化酶 植物信号受体信号受体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 ACC 三重反应植物生长物质 4. 生长素极性运输自由生长素束缚生长素光形态建成 植物细胞全能性脱分化生长大周期生长的温周期性生长最适温度协调最适温度春化作用光周期诱导光周期现象临界暗期短日植物长日植物临界日长临界夜长临界暗期呼吸骤(跃)变跃变型果实非跃变型果实 寒害冻害抗性锻炼交叉适应抗性锻炼 1. 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影响气孔开闭的因子主要有_光照温度 CO2_和激素ABA等。 2. 诊断作物缺乏某种矿质元素的方法有:化学分析__诊断法和病症诊断法。 3. 植物缺氮的生理病症首先出现在老叶叶上,植物缺钙严重时生长点坏死。 6. 常用于研究有机物运输的方法有:同位素示踪法、蚜虫吻刺法和环割法。可证明有机物运输是由韧皮部担任。运输的有机物形式主要为蔗糖。 9. 促进植物茎伸长的植物激素是.赤霉素(GA) 10. 已知植物体内至少存在三种光受体,一是_光敏色素,感受红光和远红光区域的光;二是隐花色素;三是UVB受体。 13.. 植物对逆境的抵抗主要包括避逆性和耐逆性两个方面,前者是指植物对不良环境在时间或空间上躲避开;后者是指植物能够忍受逆境的作用。 ()1.调节植物叶片气孔运动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 B.湿度 C.氧气 D.二氧化碳 ()2、离子通道运输理论认为,离子顺着()梯度跨膜运输。 A.水势 B.化学势 C.电势 D.电化学势 ()3.光合产物主要是糖类,其中以蔗糖和淀粉最为普遍。一般认为()合成。 A.蔗糖和淀粉都在叶绿体中 B. 蔗糖在叶绿体中和淀粉在胞质溶胶中 C. 蔗糖和淀粉都在胞质溶胶中 D. 蔗糖在胞质溶胶中和淀粉在叶绿体中 ()4.植物体内的末端氧化酶是一个具有多样性的系统,最主要的末端氧化酶是()。 A.在胞质溶胶中的抗坏血酸氧化酶 B. 在线粒体膜上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 C. 在线粒体膜上的交替氧化酶 D. 在胞质溶胶中的酚氧化酶 ()5. 外界刺激或胞外化学物质被细胞表面受体接受后,主要是通过膜上G蛋白偶联激活膜上的酶或离子通道,产生(),完成跨膜信号转换。 A.细胞信使 B. 胞外信使 C.胞内信使 D. 级联信使 ()6.当土壤水分充足、氮素供应多时,植株的根冠比()。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大起大落 ()7. 植物的形态建成受体内外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是最重要的外界因子。 A.光照 B. 水分 C. 温度 D. 植物激素

植物生理学考试题

植物生理学考试题 (20分) 蒸腾单盐毒物植物激素代谢库分化顶优势春化集体效应后熟冻害2,填空(30分,(每空0.5分) 1。诱导大麦糊粉层α-淀粉酶形成的植物激素是 延缓叶片衰老的植物激素;促进瓜类植物多雌花的植物激素是,促进瓜类植物多雄花的植物激素是,促进植物茎伸长的植物激素是,促进植物生根的植物激素是;促进水果成熟的植物激素有:打破土豆和洋葱休眠的植物激素有:促进橡胶分泌乳汁的植物激素有:促进菠萝开花的植物激素有 2.亚硝酸盐还原成氨的过程是由位于叶肉细胞中的酶催化的 3。种子在发芽之初呼吸,然后呼吸4.种子休眠是由……引起的。活性氧种类包括、、和6.干旱可分为_ _ _ _ _ _干旱、干旱和_ _ _ _ _ _干旱。7.植物生命活动必需的微量元素 包括、、、、 8。少施氮肥的旱地能促进花的分化;氮肥和土壤中充足的水分可以促进花的分化。 9。为了使果树种子完成生理后熟,种子可以在贮藏期间用该方法进行处理。 10。(NH4)2SO4是一种生理盐;硝酸钾是一种生理盐。NH4NO3是一种生理盐 11。中国北方果树小叶病是由元素缺乏引起的12.当细胞的初始质壁

分离时,细胞的水势等于,而压力势等于 13。常用的蒸腾指标有、和14.在光合作用中,淀粉在培养基中形成,蔗糖在培养基中形成 15。植物中水和矿质元素的运输主要是在:光合产物的运输主要是在CO2补偿点 16。C4植物高于C3植物;群体植物的光饱和点高于个体植物CO2受体 17。C3途径是,C3途径中CO2固定的初始产物是 18。植物细胞吸收矿物元素的方式有、和19.呼吸效应包括两种主要类型 20。植物根系吸收水分的主要方式有前者受以下因素驱动:后者受以下因素驱动21.细胞信号转导系统中主要的第二信使 是,,,三、选择题(10分) 1。在强光下,降低二氧化碳浓度下列哪种作物的光合速率下降较快? (1)棉花(2)玉米(3)高粱(4)小麦 A(1)和(3)B(1)和(4)C(2)和(3)D(2)和(4) 2。光合水光解所必需的两种矿物元素是()A.Ca2+和C1-B2 . Mn2+和Ca2+C2 . Mn2+和C1-D2 . Mg2+和C1-5..将植物细胞放入纯水中,当水吸收达到平衡时 a .ψm =ψP b .ψs =ψp c .ψw =ψm d .ψs =-ψp 9。在啤酒生产中用来代替大麦芽以完成糖化过程的植物激素是()a.iaab.ga c.ctkd.aba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10及答案

1、乙烯的三重反应2、光周期3、细胞全能性 4、生物自由基5、光化学烟雾 1、植物吸水有三种方式:____,____和____,其中____是主要方式,细胞是否吸水决定于____。 2、植物发生光周期反应的部位是____,而感受光周期的部位是____。 3、叶绿体色素按其功能分为____色素和____色素。 4、光合磷酸化有两种类型:_____和______。 5、水分在细胞中的存在状态有两种:____和____。 6、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大致可分为三大过程:⑴_____,它的任务是____;⑵________,它的任务是_________;⑶________,它的任务是_________。 7、土壤水分稍多时,植物的根/冠比______,水分不足时根/冠比_____。植物较大整枝修剪后将暂时抑制______生长而促进______生长。 8、呼吸作用中的氧化酶_________酶对温度不敏_________酶对温度却很敏感,对氧的亲和力强,而______酶和______酶对氧的亲和力较弱。 9、作物感病后,代谢过程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概括起来 ⑴_________,⑵__________, ⑶_________。 1、影响气孔扩散速度的内因是()。 A、气孔面积B、气孔周长C、气孔间距D、气孔密度 2、五大类植物激素中最早发现的是(),促雌花是(),防衰保绿的是(),催熟的(),催休眠的是()。 A、ABAB、IAAC、细胞分裂素D、GAE、乙烯 3、植物筛管中运输的主要物质是() A、葡萄糖B、果糖C、麦芽糖D、蔗糖 4、促进需光种子萌发的光是(),抑制生长的光(),影响形态建成的光是()。 A、兰紫光B、红光C、远红光D、绿光 5、抗寒性较强的植物,其膜组分中较多()。 A、蛋白质B、ABAC、不饱和脂肪酸D、饱和脂肪酸 四、是非题:(对用“+”,错用“-”,答错倒扣1分,但不欠分,10分)。 ()1、乙烯利促进黄瓜多开雌花是通过IAA和ABA的协同作用实现的。 ()2、光合作用和光呼吸需光,暗反应和暗呼吸不需光,所以光合作用白天光反应晚上暗反应,呼吸作用则白天进行光呼吸晚间进行暗呼吸的节律变化。 ()3、种子萌发时,体积和重量都增加了,但干物质减少,因此种子萌发过程不能称为生长。 ()4、细胞分裂素防止衰老是在转录水平上起作用的。 ()5、在栽培作物中,若植物矮小,叶小而黄,分枝多,这是缺氮的象征。 五、问答题(每题10分,30分) 1、试述植物光敏素的特点及其在成花过程中的作用。 2、水稻是短日植物,把原产在东北的水稻品种引种到福建南部可以开花结实吗?如果把原产在福建南部水稻品种引种到东北,是否有稻谷收获,为什么? 3、植物越冬前,生理生化上作了哪些适应准备?但有的植物为什么会受冻致死?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