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
- 格式:docx
- 大小:10.75 KB
- 文档页数:1
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微量白蛋白尿、脑钠肽的影响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微量白蛋白尿、脑钠肽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
研究组患者使用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使用替米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浆脑钠肽水平变化。
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及血浆脑钠肽水平分别为(134.4±29.8)mg/d、(285.8±76.9)ng/L,明显低于治疗前(245.8±53.5)mg/d、(587.4±89.6)ng/L和对照组(189.4±32.6)mg/d、(369.7±80.4)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早期糖尿病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延缓肾小球纤维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elmisartan combined with spironolactone in treatment of early diabetic nephropathy and its influence on microalbuminuria and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Methods Eighty cases of patients with early diabetic nephropathy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0 cases in each.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elmisartan combined with spironolactone,the control group only treated with telmisartan,and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and the changes of urinary albumin and the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92.5%,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65.0%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5);The study group’urinary albumin and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were (134.4±29.8)mg/d and (285.8±76.9)ng/L after treatment,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245.8±53.5)mg/d and (587.4±89.6)ng/L before treatment and (189.4±32.6)mg/d and (369.7±80.4)ng/L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elmisartan combined with spironolacton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diabetic,which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ymptoms of patients and retard the process of glomerular fibrosis,and tha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 Telmisartan;Spironolactone;Diabetes;Microalbuminuria;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临床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糖尿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其微血管病变累及肾脏并导致肾脏功能改变的一系列临床病理表现[1]。
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病理特点是肾小球滤过膜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导致蛋白尿和慢性肾功能不全。
针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替米沙坦是一种常用的药物。
替米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能够选择性地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对AT1受体的结合,从而发挥降压、减轻心脏负荷和抗纤维化的作用。
除了用于治疗高血压外,替米沙坦还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研究表明,替米沙坦在改善糖尿病肾病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替米沙坦能有效降低蛋白尿水平。
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蛋白尿,而替米沙坦能够通过抑制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减少蛋白质的丢失,从而显著降低蛋白尿水平。
替米沙坦还能保护肾脏功能。
研究发现,替米沙坦能够减缓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纤维化进程,改善肾小球滤过率和尿检指标。
替米沙坦还具有抗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作用,从而降低肾脏的炎症程度,减少肾脏进一步损伤。
替米沙坦还具有降压的作用,能够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压水平。
高血压是糖尿病肾病的常见合并症之一,而替米沙坦能够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对AT1受体的结合,降低血压水平,从而起到降压的作用。
替米沙坦作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药物,在临床上具有较好的疗效。
它能够有效降低蛋白尿水平,保护肾脏功能,并具有降压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用药调整,并密切监测肾脏功能和血压水平的变化,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患者在使用过程中还需注意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及时告知医生并按医嘱进行用药。
骨化三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摘要:目的探讨骨化三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法发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
对照组采用替米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骨化三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的尿蛋白及尿微量蛋白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尿蛋白及尿微量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35%)显著大于对照组(74.32%),差异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骨化三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尿蛋白及尿微量蛋白,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骨化三醇;替米沙坦;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早期炎症微血管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因此早期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有文献报道,替米沙坦作为常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可有效可延缓病情,但常导致患者肾素升高,影响临床治疗效果[1]。
骨化三醇具有调节肾脏钙、磷代谢以及保护肾脏功能的作用。
本文就骨化三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作进一步探讨,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发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
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36~77岁,平均年龄(51.4±6.5)岁。
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2.8±6.7)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等常规治疗,以维持血糖、血压稳定。
替米沙坦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疗效。
方法: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36例。
结果: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明显。
结论:替米沙坦与参芪扶正注射液联用更有效地降低了血压、减少了尿蛋白,保护了肾功能。
关键词替米沙坦参芪扶正注射液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笔者应用替米沙坦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74例,经观察发现,两药联合使用比与常规治疗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7年5月~2010年6月收治糖尿病肾病患者7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及糖尿病肾病Mogensen分期。
排除标准:由其他疾病所致的肾脏病变者;合并感染、心力衰竭及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者。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38~74岁,平均51.6岁,病程6~15年,平均10年;对照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41~76岁,平均54岁,病程4~17年,平均9.6年。
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轻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治疗组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250ml,1次/日静脉滴注,每个疗程10天,共3个疗程。
同时替米沙坦40mg/日口服。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其他治疗及护理措施无差异。
均按照糖尿病饮食方式,合理控制膳食,降糖药物选择人胰岛素-诺和灵皮下注射,根据三餐前及三餐后的血糖测定值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积极控制血糖在达标水平:空腹血糖FBG 5.2~7.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10mmol/L,血压130/(70~80)mmHg,1周后进入治疗阶段。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UAER均显著下降(P<0.01,P <0.05),但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
达格列净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朱舟安;杨光【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年(卷),期】2024(17)17【摘要】目的观察达格列净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8例,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
对照组予常规降糖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达格列净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
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水平变化,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9.41%(χ^(2)=5.733,P=0.017)。
治疗3个月后,2组BUN、SCr、FPG、2 hPG 水平及UAER、HbA_(1c)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82%vs.5.8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
结论达格列净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肯定,可有效促进患者肾功能恢复,并降低血糖水平,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总页数】4页(P84-86)【作者】朱舟安;杨光【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肾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相关文献】1.替米沙坦联合达格列净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2.替米沙坦联合达格列净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疗效观察3.达格列净联合维格列汀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效果4.达格列净联合雷公藤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5.达格列净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疗效目的研究并探讨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于2014年1月—2014年12月选取该院内科收治的130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采取数字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各有65例患者的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依那普利联合替米沙坦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24小时尿蛋白含量、血肌酐浓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15%(P<0.05)。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24小时尿蛋白含量、血肌酐浓度均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之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
结论给予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替米沙坦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同时,还能对血糖进行有效的控制。
标签:糖尿病早期肾病;替米沙坦;疗效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并发症的种类较多,且容易出现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一种,约有25%~33%的糖尿病患者会并发糖尿病肾病[1]。
糖尿病肾病以预防为主,防治相结合,如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发病早期未能发现疾病,未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糖尿病肾病很可能会发展为显性的蛋白尿,对肾脏功能造成较大的损害,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2],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因此,寻求一种有效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的方法,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次研究特于2014年1月—2014年12月选取该院内科收治的130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分别给予依那普利、依那普利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肾功能改善情况以及血糖控制情况,以探讨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疗效,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控制和治疗提供可供参考的指导意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于2014年1月—2014年12月选取该院内科收治的130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所有患者均具有糖尿病史,且尿蛋白检测结果连续2次均为阳性,被确诊为糖尿病早期肾病。
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效果观察目的分析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接受治疗的9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替米沙坦治疗)和观察组(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每组46例。
比较两组的疗效、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和C反应蛋白(CRP)。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显效率为71.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9、5.470,P=0.044、0.019)。
两组治疗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及CRP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可有效降低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CRP水平,并提高疗效。
标签:糖尿病肾病;替米沙坦;螺内酯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由长期糖尿病控制不良导致,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许多国家DN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首要病因,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因此早期确诊及保护肾功能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若不积极治疗将导致肾脏功能急剧恶化,最终死亡[1]。
替米沙坦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螺内酯为醛固酮竞争性抑制剂,两者均是早期DN治疗的常用药物[2]。
本文主要分析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DN,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DN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3],随机分为接受单纯替米沙坦治疗的对照组及接受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的观察组,每组46例。
观察组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48~72岁,平均(59.21±8.34)岁;病程2~10年,平均(6.5±2.4)年。
对照组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47~73岁,平均(58.37±9.21)岁;病程1~13年,平均(6.9±2.9)年。
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肾小球、肾小管等肾脏结构受损而导致肾功能逐渐减退。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目的是防止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并尽可能恢复肾功能,延缓疾病的进展。
米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有效降低肾小球滤过压力,减轻肾脏负担,从而保护肾脏。
许多研究表明,替米沙坦可以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第一篇文献是一项meta分析,包括来自10个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
这些试验共纳入了475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其中有一部分患者接受了替米沙坦治疗。
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替米沙坦可以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水平,改善肾功能,并降低了肾脏疾病的风险。
第二篇文献是一项对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前瞻性前后对照研究。
该研究纳入了59名糖尿病肾病患者,持续12个月的替米沙坦治疗。
研究的结果显示,替米沙坦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尿蛋白含量,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并有效降低肾脏疾病的风险。
第三篇文献是一项基于肾脏活检的研究,纳入了16名糖尿病肾病患者,其中有一部分患者接受了替米沙坦治疗。
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活检结果显示,接受替米沙坦治疗的患者肾小球细胞增生减少、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减轻、肾小管萎缩改善。
这些结果表明,替米沙坦治疗可以减缓糖尿病肾病的病理损伤过程,保护肾脏结构。
总体来说,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确实很好。
替米沙坦可以降低尿蛋白水平,改善肾功能,减少肾脏疾病的风险。
此外,替米沙坦治疗对改善肾脏病理结构也有积极影响。
但也要注意,替米沙坦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例如低血压、头痛、疲劳等。
因此,在使用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时,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谨慎选择,并遵循医嘱规范用药。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脏疾病,该疾病发病机制相对复杂,临床症状主要以持续性白蛋白尿为主。
早期患病阶段会不断影响肾功能,如未得到有效干预,最终可能会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显著提高致死率。
根据全球糖尿病地图显示,截止至2021年我国糖尿病患者患病率高达10.6%。
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患有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概率为21.8%,近些年呈现逐年升高趋势。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一方面与疾病进展有关,另一方面与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不佳有关。
为了避免影响患者预后生存质量,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
临床中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方法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中替米沙坦就是临床常见的药物之一。
余凤娇、陈倩文等人认为,虽然替米沙坦具有一定临床效果,但是长时间单一用药治疗无法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可能还会因不良反应的增加而影响预期效果[1]。
而非奈利酮是新一代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二者联合用药可能存在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旨在观察非奈利酮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2月- 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符合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②近期未服用过本次研究药物。
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功能严重障碍;②合并精神障碍;③依从性差的患者。
在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35~55岁,平均44.83±9.73岁。
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35~55岁,平均44.65±9.36岁。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获得患者同意,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1.2.1 对照组 给予替米沙坦片(国药准字:H20050996;生产企业:北京万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规格:40mg)40mg 口服,1次/d。
替米沙坦联合阿魏酸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替米沙坦阿魏酸钠糖尿病肾病尿蛋白肾功能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主要晚期并发症,也成为终未期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三年来我们应用替米沙坦联合阿魏酸钠治疗糖尿病肾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择糖尿病65例,(均为2型糖尿病),所有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并除外糖尿病发生之前的高血压及其它肾脏疾患。
男36例,女29例,年龄42-73岁,平均62岁。
病程4-12年,平均7年。
血糖值为8.2~22.6mmol/L,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均200ug/min,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0.7~3.9g/L,内生肌酐清除率均25ml/min。
1.2方法所有患者每天口服替米沙坦(邦坦)(万邦药业)80mg 早上服一次,阿魏钠酸钠针0.4+生理盐水100ml,静滴一天一次,观察4周。
所有患者均保持恒定的蛋白总热量(0.6~0.8g/kg/d),规则应用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7.8mmol/L)餐后血糖10mmol/L。
观察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肌酐的含量。
统计学处理,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治疗前后分别为(3.0±1.2)g/L、(1.5±1.1)g/L;Bun在治疗前、后分别为(10.80±3.66)mmol/ L、(9.34±3.51)mmol/L; Scr在治疗前、后分别为(282.3±140.2)umol/L、(215.3±118.1)umol/L。
由此可见,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肾功能明显好转。
3 讨论糖尿病肾病发展过程分为五期,早期的高灌注主要表现为肾血流、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加,系膜细胞的增殖,肾小球、肾小管肥大,肾小球系膜基质增宽、增厚;也是各种血管活性物质、炎症介质、化学趋化因子β(TGF—β)等综合作用结果[1] 。
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
米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被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肾
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它常常由于长期高血糖和高血压对肾脏造成的损伤所导致。
1. RENAAL研究:
RENAAL研究是一项旨在研究米沙坦对II型糖尿病患者肾病进展的研究。
该研究发现,与安慰剂组相比,米沙坦组的患者肾病进展的风险显著降低了,尤其是在终末期肾衰竭的
发生率上。
2. IDNT研究:
IDNT研究是一项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II型糖尿病患者肾病进展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与其他两组(安慰剂和氨苯蝶啶组)相比,使用米沙坦治疗的患者具
有更低的肾病进展风险。
4. 非临床研究:
除了这些临床研究,一些实验动物和细胞研究也支持米沙坦作为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
效药物。
这些研究发现,米沙坦能够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活性、减少肾小球内压、抑
制纤维化和炎症反应等多个途径来缓解糖尿病肾病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