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50金牛水泥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5-20mm)
- 格式:docx
- 大小:23.87 KB
- 文档页数:5
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一、设计依据1、依据JGJ55-2O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2、依据JTG/T3650-202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3、依据JTG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4、依据JTG3420-2020《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二、原材料1.水泥:***水泥,型号:P.O52.5R o2、粗集料:碎石产地:***;级配:5-20mm连续级配。
3、细集料:砂,产地:***砂厂;中砂。
4、水:饮用水。
5、外加剂:***高效减水剂,***公司。
掺量1%,减水率取21%β三、坍落度:施工部位为桥梁上部构造,坍落度为70~90mm o四、施工工艺:采用机械强制搅拌,采用机械振捣成型。
五、养护条件:温度20±2°C,湿度>95%.六、配合比设计(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根据混凝土强度fcu,k=50Mpa,按。
=6.0MPa,计算混凝土配制强度:fcu z0=fcu z k+1.645σ=50+1.645×6=59.9(Mpa)(2)计算水灰比1)按强度要求计算水灰比1.计算水泥实际强度根据P.O52.5普通硅酸盐水泥fce z k=52.5MPa,水泥富裕系数取Yc=1.00,水泥实际强度为:fce=γcχfce,k=:1.OOX52.5=52.5(MPa)2.计算混凝土水灰比根据混凝土配制强度fcu z0=59.9MPa,水泥实际强度fce=52.5MPa,查表碎石A=O.46,B=0.07z计算水灰比:W=0.46×52.5=0.39C=59.9+0.46×0.07×52.5根据施工能力取0.362)按耐久性校核水灰比根据混凝土所处环境条件,查表得允许最大水灰比为0.60。
按强度计算水灰比0.36,符合耐久性要求。
采用计算水灰比为0.36。
(3)选定单位用水量根据要20mm,查表选用混凝土用水量为215kg∕m3Mw0=215*(1.-21%)=170(kg∕m3)(4)计算单位用灰量1)按强度计算求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70-90mm,碎石最大粒径为单位用灰量根据混凝土单位用水量mwo=170kg∕m3,水灰比W∕C=0.36,混凝土单位用灰量为:mcθ=170/0.36=472kg∕m32)按耐久性校核单位用灰量根据混凝土所处环境条件,查表得最小水泥用量不低于300kg∕m3,按强度计算单位用灰量472kg∕m3,符合耐久性要求。
C50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1,设计依据及参考文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J64-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国内公路招标文件范本》之第二卷技术规范(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手册》——刘长俊主编,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确定钢纤维掺量:选定纤维掺入率P=1.5%,T0=(78.67*P)kg=78.67*1.5=118kg;3,确定水灰比取W/C=0.45 (水灰比一般控制在0.40-0.53);4,确定用水量:取W=215kg(用水量一般控制在180-220kg),施工中采用掺用UNF-2A型高效减水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减水率达10%,但考虑钢纤维混凝土的和易性较差,且施工中容易结团,故在试配中不考虑其减水效果,在试拌过程中观察其坍落度及施工性能。
5,计算水泥用量:C O=W O/(W/C)=215/0.45=478kg;6,确定砂率:取S P=65%(从强度和稠度方面考虑,砂率在60%-70%之间);7,计算砂石用量:设a=2V S+G=1000L-[(W O/ρw+C O/ρc+T O/ρt+10L*a)]=1000L-[(215/(1/L)+478/(3.1/L)+118/(7.85/L)+10L*2)]=1000L-404L=596Lkg;S O = V S+G * S P * ρs=596 * 0.65 * 2.67 = 1034kg;G O = V S+G * (1-S P)*ρs = 596*0.35*2.67kg/L=557kg;8,初步配合比:C O:S O:G O:T O:W O:W外= 478 : 1034 : 557 : 118 : 215 : 4.78 kg/m3= 1: 2.16 : 1.17 : 0.25: 0.45 : 1%9、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试拌材料用量为: 水泥:砂:碎石:钢纤维:水:减水剂= 11: 23.76: 12.87:2.75:4.95:0.11 kg;拌和后,坍落度为10mm,能符合设计要求。
c50钢纤维混凝土设计规范篇一:C50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1,设计依据及参考文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XX(J64-XX)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XX《国内公路招标文件范本》之第二卷技术规范(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手册》——刘长俊主编,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确定钢纤维掺量:选定纤维掺入率P=%,T0=(*P)kg=*=118kg;3,确定水灰比取W/C= (水灰比一般控制在);4,确定用水量:取W=215kg(用水量一般控制在180-220kg),施工中采用掺用UNF-2A型高效减水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减水率达10%,但考虑钢纤维混凝土的和易性较差,且施工中容易结团,故在试配中不考虑其减水效果,在试拌过程中观察其坍落度及施工性能。
5,计算水泥用量:CO=WO/(W/C)=215/=478kg;6,确定砂率:取SP=65%(从强度和稠度方面考虑,砂率在60%-70%之间);7,计算砂石用量:设a=2VS+G=1000L-[(WO/ρw+CO/ρc+TO/ρt+10L*a)]=1000L-[(215/(1/L)+478/(/L)+118/(/L)+10L*2)]=1000L-404L=596Lkg;SO = VS+G * SP * ρs=596 * * = 1034kg;第 1 页共 2 页GO = VS+G * (1-SP)*ρs = 596**/L=557kg;8,初步配合比:CO:SO:GO:TO:WO:W外 = 478 : 1034 : 557 : 118 : 215 : kg/m= 1: : : : : 1%9、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试拌材料用量为:水泥:砂:碎石:钢纤维:水:减水剂= 11: : ::: kg;拌和后,坍落度为10mm,能符合设计要求。
观察拌和物施工性能:棍度:中;保水性:少量;含砂:多;拌和物在拌和过程中比普通砼困难,较难搅拌,但经机械振捣易密实。
C50钢纤维砼配合比设计说明书之五兆芳芳创作一、设计目的:该配合比适用于k75+500-k94+900段桥梁伸缩缝等的施工.二、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①《公路工程国际招标文件范本》②《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 55—2011③《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办法尺度》 GB/T 50080④《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办法尺度》 GB/T 50081⑤《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办法尺度》GB/T 50082⑥《公路工程水泥及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E30-2005⑦《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 JTGE41-2005⑧《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E42-2005⑨《通用硅酸盐水泥》 GB175-2007⑩《公路桥涵施工技巧标准》 JTG/T F50----2011(11)《扶植用卵石、碎石》 GB/T 14685-2011(12)《混凝土外加剂》 GB8076-2008(13)《钢纤维混凝土》JG/T 472-20152、配合比设计公式选用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巧标准》 JTG/T F50—2011砼试配强度R下式确定:Fcu,o=f cu,kα其中o值按下表选用:三、C50砼配合比计较1、原资料:①水泥:柳州鱼峰水泥厂 P .O 52.5普通硅酸盐水泥.②砂:贝江砂场河砂,细度模数 2.72,表不雅相对密度2.654g/cm3.③碎石:神龙石场5~20mm,表不雅相对密度2.678g/cm3.采取4.75-9.5mm碎石和9.5-19mm碎石依照30:70的比例进行掺配.④钢纤维:河北衡水鑫归机械加工场,依照设计图纸每方掺量为60Kg⑤水:饮用水⑥外加剂:郑州市邦基建材有限公司BJ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减水率为28%,掺量为1.0%.⑦设计坍落度:130~170mm2、试配强度:f cu, o=f cu,k+1.645 σ=50+1.645×6=59.9 Mpa3、水泥强度:(充裕系数取1.0)f ce=52. 5Mpa4、确定水灰比:W/B=αa f ce/ (f,cu,o,+Q.×Q b×fce)=0. 53×52. 5/ (59. 9+0. 53×0.20×52.5)=0. 43按照施工经验选取水灰比0.32,校核混凝土耐久性和长期性能及情况要求,该水灰比满足相关要求.5、确定用水量:查表得每立方米用水量214Kg.采取广西郑州市邦基建材有限公司BJ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减水率为28%,掺量为1.0%.6、W o=214×(1-28%) =154Kg7、确定水泥用量:C o=M wo÷W/B=154÷0.32=481Kg经校核,胶凝资料用量满足标准对于混凝土耐久性和长期性能及情况的要求8、选定砂率:按照实际情况查表得S P=38%9、确定砂石用量:S P=S o/ (S o+G o)×100%C o+W o+S o+G o+F o+G X=2450S P=38% G X=60KgS o=665Kg G o=1085Kg10、基准组(B)每立方米混凝土资料用量:水泥:C o=481Kg 水:W o=154Kg砂子:S o=665Kg 碎石:G o=1085Kg钢纤维:G X=60Kg 减水剂:F o11、经试拌,基准组水胶比与砼坍落度及砼的和易性均满足标准及施工的要求,用水量不变,调整水灰比辨别增加和削减0.02,砂率对应增加削减0.01进行其他组的试配,砼坍落度及砼的和易性均满足标准及施工的要求,配合比设计结果如下表:12、经试配与调整,利用水胶比与强度曲线关系图计较后,选取B组配合比作为试验室配比,进行伸缩缝施工.另按上述资料用量得到的混凝土的容量实测值为2470Kg/m2,计较容量为2450Kg/m2,故得校正系数为:η=2470/2450=1.008,实测容重与计较容重的差值不超出2%时可不进行试配与调整.即C50钢纤维混凝土试验室配合比为:水泥:砂:碎石:钢纤维:水:外加剂= 481:665 : 1085:60:15现上报贵办,请予审批为盼!山东黄河工程团体中心试验室广西三江至柳州高速公路NO8合同段工地试验室二Ο一六年四月十七日。
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书一、试配强度:ƒcu.k=ƒcu.0+1.645σ=50+1.645×5=58.2Mpa二、设计依据:(一)使用部位预制梁、现浇梁。
(二)要求坍落度150-180mm。
(三)依据规标准1.《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
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2002。
3、《建筑用砂》GB/T14684—2001;《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01。
4、《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普通混凝土用卵石、碎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
5、《混凝土外加剂》:GB8076—1997。
6、《铁路桥涵施工规》:TB10203—2002。
7、《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5]101号。
8、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9、《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
1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11、《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
1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
13、《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
14、《预制后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梁简支T梁技术条件》TB/T3043-200515、图纸设计。
三、原材料:1、水泥:省市昌泥建材粤海牌P.O42.5水泥。
2、矿粉:省市昌泥建材矿粉。
3、细骨料:北江水洗河砂。
4、粗骨料:龙归碎石场5—25mm碎石、10—20mm碎石按10:90比例掺配成5-25连续级配碎石。
5、水:红边岭拌合站场区饮用井水。
6、聚羧酸减水剂:诚城LEX-9H聚羧酸减水剂。
四、计算过程:1、基准水胶比W/b=α·ƒce/ƒcu.k+α•╃ce=0.34(对于碎石α=0.46,β=0.07)取W/b=0.31 用水量W取155Kg2、基准胶凝材料用量:b=w/(w/b)=484㎏/m33、基准配合比:矿粉代替水泥用量:20 %采用假定密度法:假定密度ρ= 2500 ㎏/m3砂率βs= 0.40 % , 聚羧酸减水剂=1.0%用水量w= 150 ㎏/m3ρ=m c+m f+m s+m g+m w βs= 40 %得基准配合比:试配拌制50L,各材料用量如下:0Min坍落度195 mm ,30Min坍落度165 mm ,60Min坍落度140mm ;含气量3.5%;粘聚性良好,保水性良好,工作性满足施工要求。
C50钢纤维砼配合比一、设计情况:砼抗压强度等级为C50,使用部位:伸缩缝等。
二、原材料情况:1.水泥所用水泥,采用宾西水泥厂生产的虎鼎牌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工地试验室检验合格。
2.碎石:产地为新华石场,规格5mm-31.5mm,表观密度2.737g/cm3,松装密度为1555kg/m3,空隙率43.2%,针片状含量12.6%,压碎值8.2%,含泥量0.6%。
3.砂:产地为佳木斯港务局,表观密度 2.609g/m3,松装密度1580kg/m3,含泥量1.7%,孔隙率39.4%,细度模数MX=2.74,为Ⅱ区中砂。
三、水泥砼配合比计算按照国家标准JGJ55-2000«普通砼配合设计规程»要求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同时参照JTJ041-2000«桥涵施工技术规程»有关技术要求进行C50砼配合比计算.(一)初步配合比计算:1.配制强度f cuf cu=f cu,k+T.δ=50+1.645×6.0=59.9MPa式中 f cu砼施工中配制强度 MPa.T 置信度界限,P=95%时T=1.645.δ砼强度标准差,当强度等级为C40以上时,δ取6.02.计算水灰比(W/C)根据经验和试配确定水灰比为0.323.确定单位用水量(Mw)。
本设计中的C50砼为纤维砼,碎石最大粒径为31.5mm,施工时要求坍落度为5-7cm,使用的细集料为中砂,故初选用单位用水量:185kg/m3。
由于掺入减水剂后,可以减水18%。
实际用水量为Mw=185×(1-0.18)=152 kg/m3。
4.计算单位水泥用量:按强度要求计算单位用水泥量,由于已经计算出水灰比,并选出单位用水量,所以计算单位水泥用量按下式进行Mc=Mw×C/W=152/0.32=475kg/m3经对比可知该水泥单位用量满足最小水泥用量,所以取Mc=475 kg/m3。
5.选定砂率(βs)按JG55-2000表4.0.2,水灰比及碎石最大粒径,选砂率为34%。
C50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一、设计依据1.施工图纸。
2.招标文件。
3.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4.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JTG E30-20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6.JTJ/T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7.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二、试验材料1.水泥:新乡平原同力水泥有限责任公司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2.砂:选驻马店遂平砂,经试验细度模数M x=2.83属于中砂3.碎石:新乡碎石,筛分。
公称最大粒径19.0,采用4.75~19.0mm连续级配。
4.75~9.5mm:9.5~19mm=30%:70%4.水:生活饮用水5.外加剂:郑州陆阳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L YJ 高效减水剂6.钢纤维每方用量不小于80Kg三、工艺要求试验室拌和,精密电子控制计量。
设计坍落度75-90mm。
四、初步配合比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2.ƒcu.0=ƒcu.k+1.645σ=50+1.645×6=59.87MPa确定水胶比W/B=αaƒb/(ƒcu.o+αaαbƒb)=0.40αa=0.53 αb=0.20 ƒb= 49.3ƒb=γfγsƒce 式中γf γs为粉煤灰影响系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粉煤灰掺量为零,故不计ƒce=γcƒce,g =49.3 ƒce,g=42.5γc=1.16根据经验选择水胶比为0.373.选定单位用水量a)要求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75-90mm,碎石最大粒径为19mm。
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表5.4.2,确定混凝土单位用水量225Kg,采用郑州陆阳生产的LYJ缓凝高效减水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2%时,减水率为18.0%。
故用水量为225×(1-18.0%)=184kg4.计算单位水泥用量混凝土单位用水量m c0=184kg/m3,水胶比W/B=0.37,混凝土单位水泥用量为:Mco=Mwo/W/B=185÷0.37=497kg5.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选择砂率βs=37%6. 计算粗、细集料单位用量采用质量法:假定砼表观密度2450kg/m3由公式:m s0+m g0=m cp-m c0-m w0m s0 /(m s0+m g0)=βs计算得:m s0=655kg m g0=1114kg7.外加剂用量Mad=497×0.012=5.96kg8.确定初步配合比为:水泥:砂:碎石:水:外加剂= 497:655:1114:184:5.96= 1:1.32:2.24:0.37:0.0129.确定钢纤维体积率和单位体积用量Fo=0.0103×7800Kg/m³=80 Kg/m³五、试拌、调整与确定1. 试拌30L各种材料用量(kg)水泥:497×0.03=14.91砂:655×0.03=19.65碎石:1114×0.03=33.42水:184×0.03=5.52外加剂:5.96×0.03=0.1788钢纤维:80×0.03=2.42. 经试拌实测坍落度为80mm,粘聚性、保水性、流动性良好满足设计与施工要求不进行任何调整。
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C50混凝土是指其强度等级为C50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表示混凝土的抗压能力。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需要确定水泥、骨料(粗骨料和细骨料)、水和掺合料的用量比例,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能和耐久性等综合性能。
以下是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相关内容。
1.设计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根据设计要求和使用条件确定的。
在确定C50混凝土的设计配合比时,首先要确定其设计强度等级为C50。
C50强度等级表示混凝土在28天龄期下的标准立方体抗压强度为50 MPa。
2.骨料选用粗骨料一般选择碎石或砾石,细骨料一般选择天然细砂。
在C50混凝土中,骨料的选择应符合设计要求,具有适当的强度和粒径分布。
3.水泥选择C50混凝土中常用的水泥有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水泥等。
水泥的选择应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特性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最佳水泥品种。
4.掺合料的使用在混凝土中常使用的掺合料有矿渣粉、粉煤灰等。
掺合料的适当添加可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热收缩性能。
在C50混凝土中,掺合料的使用量应根据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需求确定。
5.水灰比的确定水灰比是指混凝土中水的质量与水泥的质量之比。
合理的水灰比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
在C50混凝土中,一般采用低水灰比,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
6.配合比的制定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水泥、骨料、水和掺合料的用量比例。
在C50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中,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材料特性确定各成分的用量比例。
配合比的制定应综合考虑工程要求、原材料品质、施工工艺和材料消耗等因素。
7.施工工艺要求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水灰比和拌合时间,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同时,要注意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以促进混凝土强度发展和耐久性提高。
8.质量控制及试验在C50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和试验工作。
包括原材料检测、配合比试验、混凝土强度试验、物理性能测试等,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C50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书一、设计依据1.JGJ 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2.JTG E30-20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3.JTG/T 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4.GB/T50080-2008《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5.GB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6.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二、技术要求1.强度等级:C50;2.坍落度:140~160mm;3.工程部位:桥面伸缩缝。
三、材料1.水泥:重庆拉法基P.042.5;2.砂:泸州,M x=2.74;3.碎石:永川,5mm~20mm连续级配;4.水:饮用水;5.外加剂:YH-A(山西黄恒科技有限公司)缓凝减水剂,掺量1.0%;6.钢纤维:剪切波纹型钢纤维(武汉汉森钢纤维有限责任公司),掺量1.2%;四、配合比计算1、确定混凝土的配制强度:把f cu,k=50Mpa σ=6Mpa 带入公式得f cu,0= f cu,k+1.645σ=50+1.645×6.0=59.9Mpa2、计算水灰比把αa=0.53 αb=0.20 fce=49.3Mpa带入公式得W/C=αa×f ce/( f cu,0+αaαb f ce )=0.53×49.3/(59.9+0.53×0.20×49.3)=0.40根据经验,水灰比取0.32。
3、确定设计坍落度根据JGJ 55-2011规范要求和施工要求,确定混凝土的设计坍落度为140~160mm4、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由碎石最大公称粒径19.0mm和坍落度140~160mm,根据试验选取用水量为m w0,=205 kg/m3减水剂的减水率为25.0%,计算用水量m w0=205×(1-0.25)=154 kg/m35、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根据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和水灰比计算水泥用量为m c0=154/0.32=481kg/m36、根据水泥用量计算减水剂用量为M j0=481×0.01=4.81kg/m37、确定砂率根据JGJ 55-2011规范要求,由水灰比W/C=0.32和碎石最公称大粒径19.0mm查表,根据经验得:βs=38%8、计算砂、石材料用量,采用砼假定容重法,假定砼容重mcp=2450 kg/m3,计算砂(mso)、石(mgo)用量,计算公式如下:mcp=mwo+mso+mco+mgo+mfo=2450βs=mso/(mso+mgo)×100%=38%式中:mco(水泥)=481kg mwo(水)=154g计算得: m s0(砂)=690kg/m3 m g0(石)=1125kg/m39、基准配合比为m c0:m s0:m g0:m w0:m j0=481∶690∶1125∶154∶4.81五、试配与调整经试拌,混凝土和易性良好,实测坍落度为150mm,实测容重为2460kg/m3,满足设计要求,不需调整。
C50钢纤维砼配合比计算说明书一、设计依据1、施工设计图纸要求2、《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20114、《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 55—2011二、设计要求1、设计强度等级 C502、设计坍落度 140mm~180mm三、原材料情况1、水泥:采用华新水泥(赤壁)有限公司华新P.O42.5水泥;2、砂:Ⅱ区中砂,产地为赤壁,各项指标符合JTJ041—2000要求;3、碎石:4.75~19mm合成级配碎石,按两种级配合成(4.75-9.5mm占15%、9.5-19mm占85%),最大粒径dmax=19mm,产地为锣鼓岭碎石加工厂;4、水:生活饮用水;5、外加剂:武汉浩源化学建材有限公司PC-100R高性能减水剂,掺量:1.4%;6、钢纤维:郑州禹建钢纤维有限公司铣销钢纤维,规格型号:0.75*38mm四、确定钢纤维掺量根据图纸要求,选定纤维掺入量T=80kg/m3五、确定水灰比取W/C=0.35六、确定用水量取W=168kg,施工中采用掺用武汉浩源化学建材有限公司PC-100R高性能减水剂,掺量:1.4%;七、计算水泥用量C=W/(W/C)=168/0.35=480kg;八、确定砂率根据试配,取SP=50%九、计算砂石用量假定容重为2400kg/m3,G+S=2400-C-W-T=2400-480-168-80=1690kg,S=1672*SP=1690*50%=836 G=1672-S=1690-845=836,十、初步配合比C:S:G:T:W:外= 480 : 836 :836 :80 : 168 : 6.72 kg/m3= 1: 1.74 : 1.1.74 : 0.17: 0.35 : 1.4% Sp=50%水灰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2后:(1):C:S:G:T:W:外=454:849:849:80:168:6.35=1:1.87:1.87:0.18:0.37:0.014Sp=50%(2):C:S:G:T:W:外=509:822:821:80:168:7.13=1:1.61:1.61:0.16:0.33:0.014 Sp=50% 五、试拌情况及抗压强度情况:根据试拌情况及28天强度选择基准配合比A为最优配合比C5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所用原材料情况1、水泥:采用华新水泥(赤壁)有限公司华新P.O42.5水泥;2、砂:Ⅱ区中砂,产地为赤壁,各项指标符合JTJ041—2000要求;3、碎石:4.75~19mm合成级配碎石,按两种级配合成(4.75-9.5mm占15%、9.5-19mm占85%),最大粒径dmax=19mm,表观密度ρg=2.720 g/cm3,产地为锣鼓岭碎石加工厂;4、水:生活饮用水;5、外加剂:武汉浩源化学建材有限公司PC-100R高性能减水剂,掺量:1.4%;6、钢纤维:郑州禹建钢纤维有限公司铣销钢纤维,规格型号:0.75*38mm后附试验检测报告。
新疆北新四方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
C50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书顺邵高速公路路面B1项目经理部工地试验室
C50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要求
1.砼设计强度等级为C50
2.要求砼和易性好,坍落度140±20mm。
二、设计依据
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 42-2005
4.《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2014
6.设计图纸要求。
三、使用部位
伸缩缝等。
四、选用材料
1.金牛水泥P.O 5
2.5,批号:S185014,试验报告编号:C-2018-009。
2.粗集料:碎石5-20mm连续级配(4.75~1
3.2mm掺量30%,13.2-19mm掺量70%),西芹镇文笔山石料场,试验报告编号:G-2018-004。
3.细集料:中砂,细度模数2.67,将乐第一砂场,试验报告编号:S-2018-004。
4.外加剂:SMS聚羧酸减水剂,山西桑穆斯建材化工有限公司,试验报告编号:FWCCJ17030。
5.饮用水:试验报告编号:SZ170423001。
6.钢纤维:武汉市中鼎经济发展有限公司,钢丝端钩形。
五、设计步骤
1.试配强度:(查表σ值取6.0)
f cu,o=f cu,k+1.645σ=50+1.645×6=59.9(MPa)
2.计算基准水胶比
W/B=αa f b/(f cu,o+αa·αb·f b)
=0.53*52.5/(59.9+0.53*0.20*52.5)=0.43
根据经验选基准水胶比为0.33。
3.用水量确定,查表计算,因设计配合比坍落度为120-160mm,最大粒径为20mm碎石,故用水量W=230kg/m3,掺SMS聚羧酸减水剂1.2%,减水率为26%,则
W0=230×(1-26%)=170kg/m3
依据经验调整用水量W0为159 kg/m3
4.计算水泥用量:m b0=159/0.33=482kg/m3
5.按设计要求,钢纤维混凝土的钢纤维体积率宜为 1.0%, 7800*0.01=78Kg,确定钢纤维为78 kg/m3 。
6.计算砂石料用量(m s0、m g0):
查表并计算S P,取βs为36%,假定砼容重为2500kg/m3
m s0=(2500-159-482-78)×36%=641kg/m
m g0=2500-641-159-482-78=1140kg/m3
6.
7.计算减水剂用量,掺量为1.2%,
J=B×1.2%=482×1.2%=5.78kg/m3
8.综上所述,计算出基准配合比(水胶比W/B=0.33)
水泥:砂:钢纤维:碎石:水:外加剂:=482:641: 78:1140:159:5.78 五、以上述计算的水胶比为基准水胶比,相应增减0.02水胶比,并且相应增或减1%砂率,用水量与基准配合比相同,分别配制两个配合比,计算方法类同上述。
(一)减小0.02水胶比,则W/B=0.31,βs为36%。
外加剂掺量为1.2%,计算结果为:
水泥:砂:钢纤维:碎石:水:外加剂= 513:630: 78:1120:159:6.16
增加0.02水胶比,则W/B=0.35,βs为37%。
外加剂掺量为1.2%,计算结果为:
水泥:砂:钢纤维:碎石:水:外加剂=454 :669 :78:1140:159 :5.45六、混凝土的试配及拌合物性能
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在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的条件下,综合考虑经济、节约的原则,确定选用水胶比为0.33的配合比。
2.水胶比为0.33的砼配合比实测表观密度为2490 kg/m3,假定表观密度2500Kg/m3。
(2500-2490)/2500=0.4%<2%,故该配合比不作调整。
七、工地试验室选择C50混凝土的理论配合比(kg/m3)见下表:①配合比情况如下:
②砼性能情况:
批准:审核: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