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达为客户呈现纺纱技术方面的最新发展成果
- 格式:pdf
- 大小:183.08 KB
- 文档页数:2
聚焦短流程纺纱,立达提供高速高效解决方案短流程行业发展趋势“十四五”期间,智能化短流程设备的研发将取得突破,初步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部分智能化的短流程纺纱设备(系统)将更多地应用于市场,部分替代环锭纺的趋势会更加明显。
#自动化#连续化2025年:突破关键技术,完成高速转杯纺纱机和高速喷气涡流纺纱机国产化小批量生产;建成数字化、网络化、部分连续化的短流程纺纱生产线。
2030年:建成全智能无人化的短流程纺纱示范线。
立达:高速全自动转杯纺纱机和喷气纺纱机随着纺织服装市场竞争的全球化、顾客需求的个性化及多样化趋势不断加快,高能效、低成本、短流程的生产方式逐渐受到热捧。
高速高效的生产设备可以帮助生产厂家快速提升反应能力,打造“短交期、高品质、低成本”的供应链,满足市场快速变化的需求。
转杯纺和喷气纺具有纺纱流程短、生产效率高、设备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高、用工省等多方面的优势,因此在降低纺纱成本、减少劳动用工、缓解纺纱企业用工多和招工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国内纺纱企业的青睐。
# 全自动转杯纺纱机R 70立达转杯纺系统的强项始终在于高产能和稳定的纱线质量。
全新的转杯纺短流程进一步显著提高了系统性能和纱线质量,即使是低价原料也能实现这样的效果。
全自动转杯纺纱机R 70为转杯纺纱技术树立了新的标杆。
它使用久经应用验证的立达纺纱技术,断头少、产能高,同时还凭借各个纺纱单元的独立接头实现更高效率。
高速高产采用电磁转杯驱动技术,转杯转速最高可达200,000转/分。
与其它机器相比,它可达到更高的成纱稳定性和纱线强度,这使得每个纺纱箱的产能提高可达7%。
单锭独立控制在各个纺纱单元中配备先进的单独驱动,可缩短断头后接头所需的时间,从而确保机器效率始终保持在高位。
尤其是在频繁换批或者重新启动机器时,这样的配置会带来丰厚的回报。
创新接头技术R 70通过创新的接头技术设定了新标杆。
多个纺纱箱同时进行纱线接头,产能更高。
贴近用户深耕中国立达创新技术落户常州
董奎勇;李波
【期刊名称】《纺织导报》
【年(卷),期】2007(000)007
【摘要】@@ 5月31日,瑞士Rieter(立达)公司举行了其在中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庆典活动--立达创新技术落户常州.
【总页数】2页(P36-37)
【作者】董奎勇;李波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深耕中国立达再铸里程碑--立达中国纺纱应用暨研究中心在常州隆重开业 [J], 李波
2.立达创新技术落户常州承诺产品品质等同欧洲 [J], 唐洁;高继成
3.立达创新技术落户常州承诺产品品质等同欧洲 [J], 唐洁;高继成
4.钵苗插秧机落户常州国产插秧机迎来新技术流 [J], 朱礼好
5.贴近监管贴近职工贴近实际——常州局和谐监管文化建设侧记 [J], 周家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立达R 70 :产量和原料应用的新标杆作者:暂无来源:《中国纺织》 2019年第9期文|本刊记者盖佳新款全自动转杯纺纱机R 70 兼具立达纺纱箱的优势和纺纱单元单独驱动的最优配置。
从而实现产能高、原料成本降幅大、能耗低的特点。
据了解,R 70 的显著特征是其经过优化后的新款纺纱箱,新纺纱箱在原料利用率和产能方面都具有优势。
经过优化的BYpass 旁通实现了更高效的排杂和更高的纱线强度,从而可应用于落棉或杂质含量更高的低价原料。
与其它机器相比,它可达到更高的成纱稳定性和纱线强度。
这使得每个纺纱箱的产能提高可达7%。
这意味着通过产能的提高,即使使用低等级的原料也能生产出符合市场标准的纱线。
能源需求进一步降低在各个纺纱单元中配备先进的单独驱动,可缩短断头后接头所需的时间,从而确保机器效率始终保持在高位。
尤其是在频繁换批或者重新启动机器时,这样的配置会带来丰厚的回报。
R 70 配备极为高效的吸风系统。
节能的自动滤网清洁和最佳气流导向可实现节能达5%。
先进的电控单独驱动极为高效。
因皮带、支撑轮等附加传动元件而产生的摩擦损耗不再是问题。
当纺纱单元不运行时,单独驱动不产生耗电。
VARIOlot 功能支持同时生产不同的纱线。
这是因为机器两侧独立运行,同时两侧均配有纱管装载装置和卷装传送带。
此外也可以选择在每侧加工多个批次。
这使得R 70 的应用非常灵活。
R 70 在降低生产成本方面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潜力。
最经济的转杯纺短流程R 70 可将100% 棉加工成最高纱支达60 英支的纱线。
对于在大多数情况下生产普通纱线并且对人工资源不敏感的客户,半自动转杯纺纱机R37 是一种理想的替代解决方案。
与采用最新技术的全自动转杯纺纱机R70 相比,R 37 的设计主要针对追求经济生产且以人工操作为主的客户。
借助新的落纱小车ROBOdoff,R 37 还可以在不中断纺纱过程的情况下自动换卷。
此外,梳棉机C 80 与自调匀整并条模块RSB-Module 50 相结合,形成高产能组合。
纺纱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摘要探讨纺纱新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分析了近年来环锭纺纱新技术和新型纺纱新技术的发展现状,综述了环锭纺、转杯纺和喷气涡流纺在纺纱方法、自动化智能化以及器材与专件等方面的进展,展望了纺纱新技术在全流程连续化、短流程、节能降耗、提高纺纱速度等方面的发展趋势,介绍了梳并联、细纱自动接头、超大牵伸、节能集聚纺、多级气圈、双分梳转杯纺和离心纺等新技术,并给出了对未来纺纱技术的预期。
认为:加强纺纱理论研究是纺纱新技术发展的基础,多学科特别是信息学科与纺纱结合将为纺织行业进步提供强大动力,螺旋式发展模式是纺纱新技术进步的特征。
关键词纺纱新技术;环锭纺;新型纺纱;智能化;短流程;节能纺纱活动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推进而发展。
回顾纺纱技术的发展历程,离不开开松、梳理、牵伸和加捻四大原理,目前纺纱技术也基本没有完全突破这些原理,只是在实现方式上有所区别或者在细节方面有所丰富。
从动力驱动和控制技术的角度来看,由于蒸汽机、电动机、变频技术和伺服电机等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纺纱效率和成纱质量的稳定性。
当前的纺纱产业界,环锭纺仍占主导地位,而转杯纺和喷气涡流纺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新型纺纱中的主力军。
环锭纺的发展出现了集聚纺、低扭矩纺、全聚纺、聚纤纺、赛络纺和数码纺等,而新型纺纱技术中出现了静电纺、转杯纺、摩擦纺、喷气涡流纺、自捻纺和离心纺等新方法。
本文分别就环锭纺纱与新型纺纱两种体系来分析近年来纺纱新技术的进展,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1纺纱新技术的进展1.1环锭纺纱新技术的发展现状迄今为止,环锭纺依然是纺纱技术应用的主体,其优点和不足均非常明显。
环锭纺的优势体现在成纱结构合理、适纺号数范围广等方面,尤其是在特细号纱领域。
其缺点是工序长、纺纱速度受限、卷装尺寸受限、用工相对较多。
以下从3方面阐述环锭纺新技术的发展。
1.1.1环锭纺的改良技术近年来,集聚纺、低扭矩纺(假捻纺)、柔洁纺、复合纺和数码纺等技术的涌现和应用,使环锭纺纱技术得以进步与改良,成纱质量得到提高与改善。
瑞士立达设备全流程纺纱技术的应用实践石家庄常山恒新纺织有限公司梁著青目前,在全国纺织市场盈利空间越来越小,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的不利情况下,企业要想继续发展,就不能只靠上规模、搞重复、低价格去竞争,企业只有转变增长方式,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纺织产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并占有一席之地。
产品只有走高精尖道路,提高技术含量和档次,向高品质,高附加值,高难度,多元化纤维方向努力,才能不断扩大盈利空间,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
而达到以上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是否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地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是否能够针对市场的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因此产品的升级很大部分来源于先进设备的质量保证。
石家庄常山恒新纺织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7月,现拥有纱锭20万枚。
其中,包括一条由瑞士立达纺纱设备为主的紧密纺全流程生产线。
经过几年的运转实践证明瑞士立达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维护保养简便,设备故障率低,安全装置作用可靠。
并且集机、电、气于一体,工艺调整简单、灵活、方便,产量高,适纺范围广,质量水平稳定。
一、瑞士立达纺纱主要设备的应用分析:生产线主要工艺流程:A11 自动抓棉机→B11 开棉机→B70 混棉机→B60 清棉机→A21 除尘机→Direct twin 异纤检除机→A70 喂棉机→C51 梳棉机→FA306A 并条机→E32 条并卷联合机→E62 精梳机→D35C 并条机→FA426A 粗纱机→K44 紧密纺纱机→萨维奥ORION E 自动络筒机1、立达清梳联合机:1)设备特点:立达清梳联流程相对较短,握持点少,除杂点分配科学合理。
3个打击点对原棉实施有效的开松、除杂,由于单单台开清棉设备的效率高,使得在整个流程既保证了对原棉的开松、除杂,又对纤维进行柔性打击,减少了过程中棉结、短绒的产生,最大程度的保护纤维的机械性能,当使用成熟度、强力较差的棉纤维时其制成率也能得到保证。
立达:全球实现“立达制造”标准佚名【期刊名称】《中国纺织(英文版)》【年(卷),期】2018(000)010【总页数】1页(P56)【正文语种】中文力推数字化本届展会上,立达主推数字化、智能化产品,全新数字化平台-数字纺纱套装、四种新型环锭细纱机和紧密纺纱机进一步扩展产品线、自调匀整并条机等设备将强势亮相。
其中,自调匀整并条机RSB-D 26等将首秀展会。
全新数字化平台-数字纺纱套装立达推出全新数字纺纱套装平台,在纺纱厂数字化领域书写了新篇章。
通过点击操作便可完成对纺纱厂的运营和控制,这一平台使之成为了可能,平台将整个纺纱工序的提升潜力进行可视化转换,一目了然。
而且,与目前所有其他方案相比,数字纺纱套装灵活性更高,功能更为精准,并可以兼容第三方应用。
在本届展会上,展示了适用于立达转杯纺纱系统的全新数字化平台。
2019年,这一平台将全面覆盖包括环锭纺、紧密纺和喷气纺的所有系统。
在2019年中,目前立达的数字化系统UPtime和SPIDERweb蛛网也将集成到数字纺纱套装中。
UPtime系统为纺纱厂设备维护保养增添了智能化元素,基于实时监测的参数和大数据分析,系统提取影响设备性能的数据,识别差异和产生的原因,并提示由此未来会出现的潜在问题甚至设备故障。
通过这种预见性维护,UPtime优化了纺纱厂设备维护保养工作。
四种新型纺纱机进一步扩展产品线本届展会上,立达还会发布环锭细纱机G 37、G 38以及紧密纺纱机K 47、K 48等新机,并继续保留G 32和K 42两种机型。
针对用工紧缺、灵活排产、成纱质量极高的细分市场用户,“8”系列机型是非常理想的一个选择,该系列提供全方位配置,基于电子牵伸系统、ISM premium单锭监测、集成式竹节纱装置,实现了高度自动化、最佳运行状态、高度灵活生产常规和特殊纱线,确保客户获益。
“7”系列机型面向用工不紧缺、但灵活排产和成纱质量要求高的用户,该系列为用户提供了高度的灵活性,适纺范围包括特种纱线的生产不受机身长度影响,覆盖最长锭位机器。
纺纱机械设备的技术进步Technological Progress on Spinning MachineryReview文 | 董奎勇作者单位:中国纺织信息中心。
ITMA 2011是全球纺机业最重要的国际展会,国际著名的纺纱机械设备制造商悉数亮相,Oerlikon Schlafhorst (欧瑞康赐来福)、Rieter (立达)、Trützschler (特吕茨勒)、Savio (萨维奥)、Muratec (村田)、Uster Technologies (乌斯特技术)等知名公司均展出了各自的最新产品和技术。
在这些展品当中,更多的是对原有产品系列的进一步改良或升级,从而推出新的机器版本,但也有公司首次展出新机器,例如立达公司首次展出了喷气涡流纺纱机J 20,成为全球唯一能够提供全流程环锭纺纱系统、紧密纺纱系统、转杯纺纱系统和喷气纺纱系统的设备供应商,具有里程碑意义。
1 技术发展总趋势国际先进的纺织机械制造商都把目前市场上最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放在技术开发的核心位置,即:原材料、能源、用工以及效率和灵活性。
1.1 应对原料价格问题如今的纺织行业,原材料价格在不断上涨或剧烈震荡,这使各种纤维都变得更加昂贵。
但利用先进的纺织机器设备,可以明显地提高制成率,原料可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例如,欧瑞康赐来福的ImpactFX紧密纺生产技术就可以确保原材料的高利用率和工艺稳定性;特吕茨勒推出的清花线确保了极小的落棉量,由此带来最大的原料使用率。
1.2 应对能源问题能源问题永远是企业直接面对的问题。
有调研显示,棉纺织企业能源成本所占比重在 10% 左右。
能源在不断涨价,节能型机械设备可以明显地降低能耗,是发展方向。
例如,瑞士Rotorcraft (罗托卡夫特)公司推出的节能锭子RoleC,可使其能源消耗降低 10% ~ 15%。
1.3 应对人力成本问题人力成本上升是各种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对劳动密集型的纺织行业来说,形势更为严峻。
B U SIN ESS想要不依赖人工实现全天候的 高产能和机器利用率?想要用更少 的员工来高效生产纱线或是将现有 的员工投入到更重要和有趣的任务 中?实现这些愿望的唯一途径就是 对机器上或机器间的流程进行自动 化改造。
立达依托自身的产品和系 统,以及与E le c tro -Jet 等公司的合作,可为整个纺纱过程提供单一 来源的客户定制自动化解决方案。
立达通过一家生产精梳紧密纱 且产能接近53000锭的纺纱厂,对 各类自动化解决方案的效果进行了 对比和评估。
从清花到纱线卷装打 包完毕,选用自动化解决方案后, 每班所需的操作工从54人降至30 人,人工需求降幅44% (图1)。
下文将详细地介绍各类自动化解决 方案。
B 动化的伏势M 惶》分_全自劝《«运耱系ttS£RV 自动裱«和棵卷《头•ttROBOUp•系細 R VOlrtU Direct :雖t t f i 漏系动rt2白》化(1-4)級®2.粗妙管》&繪系鲼3. 环锭细《机:離K 头机械手R 080sp *n .4. 托耋肇运机■I 通过在各轉机■上和机藝之间实I t 自动化解决方窗.可大糴减少格车工人ft *图1:通过在各种机器上和机器之 间进行自动化改造,可大幅减少操 作员人数。
80图2接头机械手ROBOspin 可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环锭纺正在变得更具吸引力环锭细纱机和紧密纺纱机的三 种自动化解决方案包括接头机械手R O B O s p in 、单锭监控系统(IS M )以及Link 接口。
这些解决方案可使这家生产紧密纱的53000锭纺纱 厂操作员数量减少10%。
在纺纱厂,没有工人喜欢从事 断纱接头的工作,很多市场都存在 招工难的问题,而现在自动化接头机械手R O B O s p in 则可自动完成这项工作(图2)。
R O B O s p in 可24小时持续作业,接好在机器运行 或落纱过程中出现的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