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红颈天牛发生为害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4
“桃红颈天牛”的发生与防治在田间调查中,“大樱友”公众号发现,“桃红颈天牛”在不少甜樱桃园区,发病严重,尤其是管理粗放的园区,一旦防治不及时,往往会造成小范围流行,已经造成流胶、树势衰弱甚至死树现象。
作为核果类果树的一种重要枝干虫害,桃红颈天牛属于鞘翅目天牛科昆虫。
幼虫蛀食枝干,自虫孔排出大量红褐色木屑状粪便,常造成枝干中空、皮层脱离。
桃红颈天牛成虫体长约28-37mm,体黑色,有光泽,前胸背板棕红色,背面有4个光滑瘤突,具角状侧肢刺;鞘翅翅面光滑,基部较前胸为宽,后端部较狭。
老熟幼虫体长约42-50mm,幼虫低龄时乳白色,老熟时黄白色。
2-3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蛀道内越冬,春季萌芽以后,开始活动为害。
在田间,6-7月份出现成虫,多在树干上栖息,此时注意捕杀。
成虫多将卵产于主干(枝)树皮裂隙中,贴近地面30-40cm范围居多。
幼虫孵化后,先在树皮下蛀食,随虫体增大,逐渐蛀入皮下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为害;并且间隔一定距离向外蛀一通气排粪孔,此时能在地面看到红褐色锯末状粪便。
与其它果树不同,甜樱桃主干(枝)一旦遭遇虫害、机械外伤等,容易继发流胶病,这很容易导致树势衰弱,严重时造成死树现象,因此,对于天牛危害,广大果农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在防治上,首先强调甜樱桃园的精细化管理,均衡施肥,增施有机肥,强壮树势,增强抗性。
其次,在6-7月份,成虫发生期,应该注意集中捕杀,还可以利用糖醋液诱杀。
根据成虫产卵习性,在主干(枝)涂白涂剂,可以有效降低园内虫害基数,白涂剂配方为:生石灰10kg、硫磺1kg、食盐0.2kg、动(植)物油0.2kg、水40kg。
发现排粪孔,可以用铁丝钩刺幼虫,使其死亡。
另外,可以向排粪孔内注射氯菊酯,同时封闭孔口。
桃树虫害桃红颈天牛和桃球坚介壳虫的发生与防治桃树虫害是桃树生长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其中桃红颈天牛和桃球坚介壳虫是常见的害虫之一。
这两种害虫对桃树的危害较大,如果不及时进行防治,将会严重影响桃树的生长和果实的产量。
了解这两种害虫的发生规律和有效的防治方法,对于桃树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一、桃红颈天牛的发生与防治1.发生规律桃红颈天牛是桃树上的一种常见害虫,主要以桃树为寄主,成虫在4-5月份开始活动,5-6月份产卵,卵期为7-10天,幼虫孵化后侵入桃树,造成危害。
桃红颈天牛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叶片被咬食,形成不规则的洞孔,影响光合作用,导致叶片枯黄甚至掉落。
2.防治方法(1)机械防治:可以在桃红颈天牛活动的季节,在桃树干枝上用胶布或胶纸等粘虫材料进行粘虫,及时清除树干上的虫卵和幼虫,减少害虫的繁殖数量。
(2)化学防治:采用适量的农药喷洒桃树,以杀灭桃红颈天牛成虫和幼虫,达到控制害虫数量和防治桃红颈天牛的目的。
需要注意选择安全、有效的农药,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喷洒。
(3)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对桃红颈天牛进行生物防治,如使用蚂蚁来捕食桃红颈天牛幼虫,或者引入寄生性天敌来控制害虫数量。
二、桃球坚介壳虫的发生与防治(1)清除虫源:及时清除桃树上的虫卵和幼虫,减少害虫的繁殖数量,可以采用手工拾掇或者喷洒农药等方法。
桃树虫害的防治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要做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方位保护桃树的健康生长。
定期对桃树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害虫的踪迹,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害虫对桃树的危害。
合理的土壤管理、施肥和灌溉也是重要的措施,保持桃树的健康状态,增强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可以使桃树免受害虫危害,保证桃树的健康生长和丰收。
山西果树 SH A N X I F R U I T S 2013(4) 2 选用高质量的药剂在购买农药时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高质量的农药,千万不要图便宜,购买劣药假药,也不要使用过期农药。
另外在幼果期套袋前不能使用铜、硫、锰类制剂,也不能使用乳油类、颗粒性叶面肥料,使用这些制剂也是果面发生黑点的原因之一。
3 科学喷洒农药花后到套袋前最少要喷3次高质量的农药,不要使用喷枪,要用三眼喷头,而且喷药时要均匀周到,不能漏喷,也不要来回重复喷,所配农药品种也不要太多,喷药7d 后袋未套完需要重喷,喷药后下了大雨也要重喷后才能套袋。
4 套袋前补钙在套袋前要在每次喷洒农药时加入高质量的钙,这样可减少因缺钙所引起的黑点病。
5 选用高质量的果袋纸袋要选用疏水性、遮光性好的纸袋,劣质纸袋由于通风透光能力差,袋内湿度大、温度高,所以黑点病发生就严重;而质量高、开口合适的果袋则发生较轻。
观察还表明:去袋早晚与黑点病发生轻重也有一定关系,去袋稍早一点发生较轻,去袋晚发生较重,所以要掌握好去袋时间。
塑膜袋要选用下边开口稍大一点的,套袋时要把袋子吹大,套上果子后要把袋口绑紧,不让雨水流进去,这样可大大减少黑点病的发生。
山西省襄汾县汾城镇南关科技站(041501)王金元桃树上红颈天牛的发生与防治红颈天牛主要危害桃树,其次还危害杏、李、樱桃等。
砀山地区随着果业结构的调整,桃树面积逐年增加,红颈天牛的发生和为害也越来越严重,造成大量减产,现将其发生与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 危害症状红颈天牛一生绝大多数时间是以幼虫在桃枝干皮层下和木质部为害。
初孵幼虫先在皮层纵横串食,不规则。
多数于第2年蛀入木质部,渐深达主枝、主干中心,向下直至主干基部,有的蛀入地下根际部分。
虫道不规则,每隔一段距离向外蛀咬出一虫孔,从孔中排泄红褐色锯末状虫粪,虫孔处可引起流胶。
随着虫体变大,虫孔距离渐远。
另外,往往多头龄期不同的幼虫可在同一被害处生存,但他们多在各自的隧道内活动,因此为害面积大,树势衰弱,极易造成主干枝枯死,整株死亡。
桃红颈天牛(Aromia bungii )又称铁炮虫,是桃、杏、李等果树的主要蛀干害虫。
其幼虫为害树木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为害部位隐蔽,防治困难。
近年来,桃红颈天牛在保定顺平桃园发生频繁,为害日趋加重,严重影响当地桃果的产量与品质,因此,加强该虫研究刻不容缓。
对桃红颈天牛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综合防治技术等进行总结,旨为相关研究以及生产上高效防治该虫提供参考。
1形态特征与分布桃红颈天牛属鞘翅目(Coleoptera )天牛科(Cerambycidae )颈天牛属(Aromia )。
成虫体长26~38mm ,黑色、光亮,有身体黑色发亮和前胸棕红色的“红颈”和全体黑色发亮的“黑颈”2种色型[1]。
长江以南区域“红颈”和“黑颈”两型个体均有,而长江以北区域如山东、河北等地只有“红颈”个体。
体背面有4个具侧枝刺的光滑疣突。
鞘翅翅面光滑,前宽后窄。
雄性个体比雌性个体小,雌虫触角超过体长1~2节,雄虫触角一般为体长的近2倍;卵乳白色或淡绿色,长6~7mm ,椭圆形[2];老熟幼虫乳白色,体长50mm 左右,扁圆形,体两侧密生黄棕色细毛,有胸足3对;蛹体长30~35mm ,前胸两侧各有一刺突,颜色由最初的乳白色逐渐变为黄褐色。
桃红颈天牛原产于东亚地区,在我国除新疆和西藏等高海拔严寒地区外,其他地区均有分布,其分布范围摘要:桃红颈天牛为害桃、杏、李等核果类果树,是主要的蛀干害虫。
幼虫为害树木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为害部位隐蔽,防治困难。
近年来,桃红颈天牛在保定顺平桃园发生频繁,为害严重,加强该虫研究刻不容缓。
对桃红颈天牛的分布范围、发生为害特点、生活习性和防治技术等进行阐述,旨为相关研究以及生产上高效防治该虫提供参考。
关键词:桃红颈天牛;为害;生活习性;防治技术;生物防治中图分类号:S43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631(2019)01-0047-04收稿日期:2018-12-24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0201400);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HBCT2018100206)作者简介:韩明利(1994-),男,河北衡水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果树害虫防治。
桃树虫害桃红颈天牛和桃球坚介壳虫的发生与防治桃树是我国主要经济林木之一,但是桃树也面临着许多病虫害的侵袭,这些害虫严重影响了桃树的生长和产量。
其中,桃红颈天牛和桃球坚介壳虫是较为常见的两种桃树害虫。
本文将从桃红颈天牛和桃球坚介壳虫的生态特性、发生、危害及防治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桃红颈天牛桃红颈天牛是一种危害桃树的重要害虫,也是害虫中比较难防治的一种。
桃红颈天牛成虫的体长约为2.5cm,外观鲜红色,头部大而扁,触角较长,翅膀呈透明状,优美而繁复。
幼虫体型较大,身体粗壮,表面有黑色的刺毛。
桃红颈天牛主要在桃花开放前10天左右活动,以吸食桃花汁液为生。
成虫飞行力强,移栽的桃树很容易受到侵袭。
桃红颈天牛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桃花蕾、花器官及幼果上。
虫口叮咬植物细胞,使其受到瘤化、死亡等损伤,桃红颈天牛在桃花周期内害虫密度大,严重的会腐烂甚至断口下垂。
当虫量高时,会萎缩花叶,影响桃树正常生长。
防治措施:1.化学防治:桃红颈天牛幼虫比较难防治,成虫需要趁其夜间停歇在枝条之上时喷洒有相应作用的杀虫剂。
2.生物防治:选择受虫害程度不同的苗条,引入害其的天敌如蟾蜍、雉鸟、知了等,对桃红颈天牛进行有效阻挡。
二、桃球坚介壳虫桃球坚介壳虫是主要侵害桃树枝叶的一种介壳虫类,主要的寄生对象是桃树和李树等,全年均可发生,发生的主要高峰期为春季到夏季。
桃球坚介壳虫的外观形态较为小巧,成虫常常黏附在桃树枝干或叶片上。
它还有重要的下列特征:身体圆球形,约2-3mm长,外表有黑褐色盖板;雌蚜体型较大,头部大,颈部短,大小与大小医用棉签相当;雄蚜体型较小,背部线条比较明显。
其越冬轮作为枝条内部环的一部分越过一年后长成出壳的“二龙石”,带有黑色的盖板和盖片。
桃球坚介壳虫寄生在桃树叶片、小枝或树皮上,主要危害是吸取桃树的汁液,导致桃树憔悴、叶片黄化、枝条干枯等各种严重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桃树死亡。
因此,及时发现和防治非常重要。
1.物理防治:在桃球坚介壳虫的高发期用水或钻头刺穿坚介壳类群,然后准备长效松杆,直接将镶板插入进去,并用带线或垫纸绑定。
桃树虫害桃红颈天牛和桃球坚介壳虫的发生与防治
桃树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果树,但是在栽培过程中常常会遭受到各种虫害的侵扰,其中比较常见的有桃红颈天牛和桃球坚介壳虫。
这些虫害对桃树的生长和产量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一、桃红颈天牛
桃红颈天牛是一种常见的桃树害虫,主要危害桃树的幼嫩枝条和叶片。
桃红颈天牛的幼虫在桃树上钻洞为害,会导致桃树的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桃的产量和品质。
发生时期:桃红颈天牛主要在春夏季节发生,成虫在植株上产卵,幼虫在桃树上生长发育,随后蛹化成蛹,再次成虫。
成虫以及蛹都在植株上度过冬期。
防治方法:
1、选择抗病虫害的桃树品种进行种植,提高桃树的抗性。
2、及时清除桃树周围杂草和积水,保持环境卫生。
3、定期检查桃树的枝条和叶片,及时发现并清除桃红颈天牛的卵和幼虫。
4、可以喷洒苏黄粉、硫磷、敌敌畏等农药进行防治,注意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5、在桃树周围设置诱捕器,诱捕成虫,减少其数量。
二、桃球坚介壳虫
2、可以用细毛刷或者棉签蘸取酒精擦拭感染部位,将桃球坚介壳虫清除。
4、合理施肥,增强桃树的抗性,提高桃树的抵抗力。
5、及时修剪桃树,移除枯黄部分,保持树冠通风透光。
桃树害虫的防治需要综合多种措斀,包括加强管理、使用农药、增强桃树的抗性等方面。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桃树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防治,不能盲目使用农药,以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希望广大果农和园林管理者能够根据本文提出的防治方法,科学合理地进行桃树害虫的防治工作,确保桃树的生长和产量。
农W百亊通丨2020/7上丨现代种养桃a颈天牛的麻洽桃红颈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害虫,又名红颈天牛、红脖子天牛、铁炮虫等,主要分布于华北、西北、华东、东北、华中、西南等 地,国外俄罗斯、朝鲜、日本等地 也有分布,主要为害碧桃、山桃、榆叶梅、樱桃、紫叶李、苹果树、梨树、柳树等,是园林植物的重要蛀干害虫之一。
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 为害特点桃红颈天牛以幼虫蛀食树木枝干、皮层和木质部,幼虫在树干&自上而下蛀食,蛀道呈不规则形,道内充塞幼虫啃咬的木屑和虫粪,并向蛀孔外排出大量红褐色虫粪及碎屑,堆于树干基部的地面上。
树 体被害后,造成皮层脱离、树干中 空,影响植株水分和养分的输送,导致树势衰弱,发生严重时可使植株死亡。
二、 发生规律桃红颈天牛一般两年发生1代,少数三年发生1代。
以幼虫和老龄幼虫在枝干皮层或木质部蛀道内越冬。
翌年春幼虫恢复活动,在 皮层下和木质部钻蛀成不规则状的隧道,蛀孔外有虫粪及碎屑,5—6月为害最重,发生严重时植株因树干被蛀空而死亡。
幼虫老熟后黏结粪便和木屑在枝干蛀道内结茧化蛹。
在华北地区,7月中旬至8月中 旬为成虫羽化盛期,应重视防治。
雌成虫遇惊迅速飞翔,雄成虫则多 爬行逃避或脱落,成虫寿命10天左 右。
卵多产在皮缝内及枝杈处,卵 期10 ~ 15天。
初孵幼虫先在皮下蛀食。
蛀道随幼虫生长而逐渐扩大和加深,当年幼虫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虫道内越冬。
翌年4月又开始活 动为害,继续蛀食皮层,至7—8月向木质部蛀食,形成弯曲的隧道,并在其中越冬。
到第三年5—6月,幼虫陆续老熟后化蛹,经20 ~ 25天 羽化为成虫。
三、防治技术1. 加强树木管理,以提高势。
桃红颈天牛喜欢产卵于老树皮上,因此应及时刮除粗糙树皮及翘皮。
2. 每年7 —8月,经常检查干,发现有新鲜虫粪时,可用铁丝 挖掏蛀孔内的幼虫。
3. 成虫羽化时间比较整齐中午从树冠下到树干群集栖息交尾的习性,可采用人工捕杀。
4. 成虫羽化期,可在枝干上8%绿色威雷200 ~ 30〇fg液防治成虫。
桃红颈天牛10月上中旬发生预测的防治2021年9月下旬,采用路线踏查和标准地监测方法,对合肥市城区桃红颈天牛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涉及主要区域包括:塘西河公园、大蜀山、市政务中心、环城公园、庐州公园等,具体发生情况与趋势预测如下:
一、桃红颈天牛的发生与危害
1、寄主植物:为害桃、杏、李、梅、樱桃、苹果、梨等树。
合肥市主要危害紫叶紫、桃树、杏树等。
2、危害部位:干部;幼虫蛀入木质部,在树干内的蛀道极深造成枝干中空,干基堆积虫粪木屑,桃树枝干流胶,树势衰弱,很快导致树木死亡。
3、发生区域危害程度:市区广泛分布(如塘西河公园、大蜀山、市政务中心、环城公园、庐州公园);危害属于中度,局部较重;预计发生较2020年有加重趋势。
二、桃红颈天牛的发生预测
目前9月下旬可见桃红颈天牛幼虫虫粪木屑堆积,进入桃红颈天牛幼虫危害高峰期。
预计10月后幼虫停止蛀食,进入越冬期。
三、桃红颈天牛的防治措施
1、化学防治:
针对幼虫——采用5%吡虫啉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10~20倍液在树干基打孔注药(0.3毫升/厘米胸径)毒杀幼虫。
也可以尝试建议选择市售相关蛀虫类药剂进行防治,例如秀剑、
干虫净等。
2、物理防治:虫孵化后仍在皮层蛀食,可以在危害部位人工挖除、钩杀皮层内的幼虫。
2014.04红颈天牛主要危害桃、杏、李、梅、樱桃等果树,是陕西甘泉县桃园主要害虫。
其幼虫蛀食桃树枝干皮层和木质部,造成树干中空,皮层脱离,树势衰弱,严重时树体成片死亡。
笔者在总结基层果农成功防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生产经验,介绍一下红颈天牛的综合防治技术。
1生活习性与害状桃红颈天牛成虫除前胸、背为酱红色外,其余均为黑色。
体长28~37mm ,雄虫较雌虫小。
幼虫在枝干被害处越冬,老熟幼虫在木质部蛀道中的蛹室内化蛹。
成虫中午栖息于枝干处,卵散产于枝干粗皮内,在流胶病严重的枝干上产卵较多。
一般2~3年完成1代,以幼虫在寄主枝干内越冬,寄主萌动后开始为害。
幼虫蛀食树干,初期在皮下蛀食,后逐渐向木质部深入,钻成纵横虫道,深达树干中心,上下串食,并排出木屑状粪便于虫道外。
受害枝干流胶,生长衰弱。
幼虫在树干虫道内蛀食两三年后老熟,在虫道内作茧化蛹。
老龄幼虫在秋后越第2个冬。
第3年春季继续为害,于4—6月化蛹,蛹期20天左右。
成虫在6月间开始羽化,7月上中旬为成虫盛发期。
中午多静息在枝干上,交尾后产卵于树干或骨干大枝基部缝隙中,卵经10天左右孵化成幼虫,在皮下为害,以后逐渐深入木质部。
初龄幼虫在果树皮层下蛀食为害,幼虫长到3cm 左右,则以蛀食果树木质部为主,并向外咬排粪孔。
桃树红颈天牛主要危害木质部,幼虫孵出后向下蛀食韧皮部,当年不断蛀食到秋后并越冬,次年春天幼虫恢复活动后,继续向下由皮层逐渐蛀食至木质部表层,初期形成短浅的椭圆形蛀道,中部凹陷。
6月份以后由蛀道中部蛀入木质部,蛀道不规则。
随后幼虫由上向下蛀食,在树干中蛀成弯曲无规则的孔道,有的孔道长达50cm 。
2综合防治技术2.1栽植榆树诱杀红颈天牛对榆树有很强的趋性,在果园四周种植榆树,6—8月进行修剪,剪口流胶可诱到大量红颈天牛,人工捕杀,减少虫口密度,减轻危害。
2.2涂刷树干每年4—5月成虫羽化前,在树干和主枝上涂刷涂白剂。
把树皮裂缝、空隙涂实,防止成虫产卵。
【桃树病虫害防治】桃红颈天牛如何防治?附图片桃红颈天牛又叫红颈天牛、铁炮虫、哈虫,是核果类果树的主要害虫,桃红颈天牛对桃树有什么危害?桃红颈天牛发生规律是怎么样?桃红颈天牛如何防治?以下耕种帮就一一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桃红颈天牛对桃树的危害桃红颈天牛的小幼虫在桃树皮层下蛀食,大幼虫钻蛀到木质部内,形成弯曲的蛀道。
在蛀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向外蛀1个排粪孔,从中排出虫粪及木屑,堆积在地面或树干上,虫粪为红褐色。
初夏危害最重,被害果树生长衰弱,严重受害的树干可被蛀空,进而导致整棵桃树死亡。
二、桃红颈天牛发生规律桃红颈天牛2~3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蛀道内越冬。
春季树液流动后,越冬幼虫开始危害。
老熟幼虫于4~6月间在蛀道内结茧化蛹。
蛹期20~30天,6~7月份出现成虫。
成虫羽化后在蛀道的蛹室中停留3~5天后爬出。
桃红颈天牛成虫飞行能力不强,白天活动常静栖在桃树干上,对糖醋液有较强的趋性。
桃红颈天牛产卵于主干、主枝树皮缝隙中,机械伤、流胶和裂皮多的枝干上往往因重复产卵,造成幼虫危害部位集中和发生数量集中,这是红颈天牛幼虫发生的两个最大特点。
卵以近地面35厘米范围内居多。
卵期7~9天,幼虫孵化后先在桃树下蛀食,随虫体增大,蛀入部位逐渐加深。
虫体长到30毫米后,蛀入木质部危害,由上向下蛀食,形成弯曲的蛀室,幼虫期长达23~35个月,经过2~3年才老熟化蛹。
三、桃树防治桃红颈天牛方法1、在桃红颈天牛成虫发生期及时捕杀。
在幼虫发生期,经常检查树干,发现有排粪孔时,用刀挖出其中的幼虫,或用铁丝刺死其中的幼虫,还可以利用成虫对糖醋液的趋性诱杀。
2、在桃红颈天牛成虫产卵前,在桃树干上涂白剂可防止成虫产卵。
白涂剂由硫磺、生石灰和水调制成,比例为1:10:40。
在白涂剂中加少量食盐和动物油能增加黏着性(盐跟动物油增加量为0.2)。
3、发现桃树干上有排粪孔后,应即清除其粪便和木屑。
用注射器注入80%敌敌畏乳油10~20倍液,或塞入蘸有敌敌畏乳油的棉球,塞入后用黄泥封口。
桃红颈天牛(Aromia bungii )又称铁炮虫,是桃、杏、李等果树的主要蛀干害虫。
其幼虫为害树木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为害部位隐蔽,防治困难。
近年来,桃红颈天牛在保定顺平桃园发生频繁,为害日趋加重,严重影响当地桃果的产量与品质,因此,加强该虫研究刻不容缓。
对桃红颈天牛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综合防治技术等进行总结,旨为相关研究以及生产上高效防治该虫提供参考。
1形态特征与分布桃红颈天牛属鞘翅目(Coleoptera )天牛科(Cerambycidae )颈天牛属(Aromia )。
成虫体长26~38mm ,黑色、光亮,有身体黑色发亮和前胸棕红色的“红颈”和全体黑色发亮的“黑颈”2种色型[1]。
长江以南区域“红颈”和“黑颈”两型个体均有,而长江以北区域如山东、河北等地只有“红颈”个体。
体背面有4个具侧枝刺的光滑疣突。
鞘翅翅面光滑,前宽后窄。
雄性个体比雌性个体小,雌虫触角超过体长1~2节,雄虫触角一般为体长的近2倍;卵乳白色或淡绿色,长6~7mm ,椭圆形[2];老熟幼虫乳白色,体长50mm 左右,扁圆形,体两侧密生黄棕色细毛,有胸足3对;蛹体长30~35mm ,前胸两侧各有一刺突,颜色由最初的乳白色逐渐变为黄褐色。
桃红颈天牛原产于东亚地区,在我国除新疆和西藏等高海拔严寒地区外,其他地区均有分布,其分布范围摘要:桃红颈天牛为害桃、杏、李等核果类果树,是主要的蛀干害虫。
幼虫为害树木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为害部位隐蔽,防治困难。
近年来,桃红颈天牛在保定顺平桃园发生频繁,为害严重,加强该虫研究刻不容缓。
对桃红颈天牛的分布范围、发生为害特点、生活习性和防治技术等进行阐述,旨为相关研究以及生产上高效防治该虫提供参考。
关键词:桃红颈天牛;为害;生活习性;防治技术;生物防治中图分类号:S43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631(2019)01-0047-04收稿日期:2018-12-24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0201400);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HBCT2018100206)作者简介:韩明利(1994-),男,河北衡水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果树害虫防治。
E-mail :hanmingli329@126.com 。
通讯作者:冉红凡(1976-),男,河北满城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果树害虫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E -mail :ranhongfan@ 。
Research Progress of Occurrence ,Damage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Aromia bungii FaldermannHAN Ming-li 1,2,MA Ai-hong 1,LU Zi-yun 1,LIU Wen-xu 1,LI Jian-cheng 1,RAN Hong-fan 1*(1.Plant Protection Institute of He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IPM Center of Hebei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on Crops in Northern Region of North China of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Baoding 071000,China ;2.Graduate School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Baoding 071000,China )Abstract :Aromia bungii Faldermann is an important wood borer ,which damages peach ,apricot ,plum andother stone fruit trees seriously.Its larvae endangers the phloem and xylem of these fruit trees ,and it is con-cealed and difficult to be controlled.In recent years ,A.bungii Faldermann occurred frequently in peach or-chards of Shunping ,Baoding and made serious losses.It is imperative to strengthen its research.The distribu-tion range ,occurrence and hazard characteristics ,living habits and control techniques of this pest were re-view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research and effectively controlling this pest.Key words :Aromia bungii Faldermann ;Damage ;Living habits ;Control technology ;Biological control 韩明利1,2,马爱红1,路子云1,刘文旭1,李建成1,冉红凡1*(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华北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河北保定0710001;2.河北农业大学研究生学院,河北保定071000)DOI :10.12148/hbnykx.20190014河北农业科学,2019,23(1):47-50Journal of He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桃红颈天牛发生为害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编辑白瑞霞河北农业科学2019年南至福建、广东、广西,北至辽宁、内蒙古,东面滨海,西达宁夏、陕西、甘肃,折入四川、云南,止于东经102°附近[3]。
国外主要分布于越南、朝鲜半岛等地。
最近几年,有报道指出桃红颈天牛已在欧洲部分国家(英国、德国和意大利)定居为害,美国也曾捕获过该虫[4]。
2发生为害特点桃红颈天牛幼虫开始为害时,蛀食树干基部距离地面3~35cm范围内阴斜面的表皮层。
蛀道向下,宽2cm左右,长12~15cm。
1~2月进入木质部蛀食为害,向蛀孔外排放夹杂碎木屑的褐色虫粪,受害株生长衰弱,严重时可造成树体死亡[5]。
桃红颈天牛的为害程度与品种和树龄有关。
保定顺平地区桃主栽品种为京红、久保和绿化九,其中,成熟期早的京红受害程度高,绿化九受害程度相对较轻。
树龄达到10a时开始受害,平均受害率达90%,表现为树龄愈大,受害愈重。
3生活习性桃红颈天牛通常2a发生1代,少数3a发生1代。
在河北石家庄和唐山,以及山西晋中地区,该虫3a 完成1个世代,1个世代横跨4个年度。
幼虫共5龄,蛀食为害期长达16个月[6]。
成虫从南到北依次于5~8月出现。
在河北地区,成虫羽化出洞的时间为6月下旬,7月上旬为成虫羽化盛期,7月底至8月初为成虫羽化末期。
而南方地区相对较早,5~6月幼虫开始化蛹,6~7月羽化交配[7]。
成虫羽化后在树干蛀道内停留3~5d,之后开始外出觅食交配。
成虫多于晴天中午在主干枝条上交尾与栖息,卵产于老树皮缝隙中,一般在近地面35cm 内的树干上产卵最多,每处1~6粒不等,多数为1粒。
成虫产卵时间多在8:00~18:00,如果产卵期间补充营养,产卵期为4~43d,平均26.3d,产卵高峰出现在开始产卵后的第15天前[8],产卵后不久成虫便死去[9]。
卵期7~8d,幼虫孵化后蛀入韧皮部,当年入冬前体长可达6~10mm,10月停止觅食进入冬眠期。
产卵当年以低龄幼虫在树木皮层蛀道内越冬;翌年2月幼虫开始蛀食为害,当年以中龄幼虫在木质部或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的蛀道内越冬;第3年以老熟幼虫在木质部蛀道内越冬;第4年6~8月成虫羽化出洞。
4防治技术4.1农业防治科学施肥。
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同时增施有机肥。
合理疏花、疏果与修剪。
疏花疏果可减少养分的无效消耗,修剪可改善树体的通风透光条件,进而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逆性。
及时清理果园。
保持树干光洁,刮除老树皮,防止成虫产卵[10]。
剪除为害严重的枝条,对为害严重且失去产果能力的被害树木进行伐除,并及时烧毁,以减少虫源。
4.2植物检疫桃红颈天牛虽然自身扩散能力不强,但其各虫态均可随寄主植物进行远距离传播[11]。
严格检疫制度,苗木入圃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检疫措施,做好寄主植物的除害处理,避免栽植带虫苗木。
4.3物理防治4.3.1人工捕杀人工捕杀可直接有效地防治桃红颈天牛,具体方法包括钩杀或挖除幼虫、刮除卵块、捕捉成虫等。
桃红颈天牛成虫发生期较为集中[12]。
人工捕捉时可利用成虫午间在枝干上静栖和交配的习性,雨后晴天捕捉成虫效果更为显著。
在成虫羽化盛期,经常检查树皮裂缝处,若发现有产卵痕迹,可用锤子等硬物锤击产卵处以杀死卵或初孵幼虫,也可用刀等利器刮除虫卵块[13]。
低龄幼虫在韧皮部为害时在树干及大枝上会有排出的细小红褐色虫粪,可将排粪孔周围树皮用剪枝剪等工具撬开,发现幼虫后将其杀死。
观察发现,幼虫蛀入木质部后,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1个排粪孔,排粪时会夹杂白色木屑一起排出。
发现新鲜虫粪后,先掏出虫粪,然后从排粪孔沿蛀道用带钩针状的钢丝插入并抽动,可将幼虫刺死。
由于排粪时间多集中在上午,所以钩杀尽量在上午进行。
4.3.2树干包扎树干包扎可有效防止桃红颈天牛成虫在树干上产卵。
成虫出洞前,将树干和主枝基部用稻草或塑料薄膜包扎,重点包扎树干粗糙部位,对阻止成虫产卵效果可达到100%。
桃红颈天牛对榆树有较强的趋性,可在果园内种植几株不包扎树干的榆树作为诱饵木,然后对诱饵木进行集中防治或销毁[14]。
4.3.3树干涂白研究表明,桃树连续多年涂白可有效降低树木的被害率,最高可降低30.64%。
涂白每年进行2次,其中,第1次在九十月秋季落叶后土壤冻结前进行,第2次在四五月成虫羽化前进行,能够起到防止桃红颈天牛产卵的作用[15]。
涂白剂要现配现用。
4.3.4诱杀诱杀分为性诱剂诱杀、黑光灯诱杀和食诱剂诱杀。
性诱剂诱杀其他天牛虽已有成功的案例,但桃红颈天牛性诱剂诱杀技术研究尚不够成熟。
因桃红48··第1期颈天牛成虫非夜间活动性昆虫,所以利用黑光灯诱杀效果并不明显[4]。
作者于2018年6~8月用糖醋液进行诱杀试验,结果表明,糖醋液(糖、醋、酒、水按体积比1∶0.5∶1.5∶16配制而成)的诱杀效果较明显,诱杀数量因桃品种成熟期的早晚而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