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I:河北 河南 山西 广西: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全国1
- 格式:doc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15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全解全析1. 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A.植物体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B.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D.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2.光照条件下,给C3植物和C4植物叶片提供14CO2,然后检测叶片中的14C。
下列有关检测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C3植物的淀粉和C4植物的葡萄糖中可检测到14CB.在C3植物和C4植物呼吸过程产生的中间产物中可检测到14CC.随光照强度增加,从C4植物叶片中可检测到含14C的C4大量积累D.在C3植物叶肉组织和C4植物维管束鞘的C3中可检测到14C3.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右图表示的是A.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含量的变化B.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C.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D.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4. 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B.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0C.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D.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5.右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6.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沸点:333NH PH AsH >> B .熔点:344Si N NaCl SiI >>C .酸性:42434HClO H SO H PO >> C .碱性:()()3NaOH Mg OH Al OH 2>>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Li 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22Li OB .将SO 2通入2BaCl 溶液可生成3BaSO 沉淀C .将CO 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D .将NH 3通入热的CuSO 4溶液中能使Cu 2+还原成Cu8.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 .将铜屑加入3+Fe 溶液中:3+2+2+2Fe +Cu=2Fe +CuB .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3+342Fe O +8H =3Fe +4H OC .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2++332Fe +4H +NO =Fe +2H O+NO -+↑D .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322Fe+6H =2Fe 3H ++↑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在醋酸溶液的pH a =,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 b =,则a b >B .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4NH Cl 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 7<C .31.010mol/L -⨯盐酸的pH 3.0=,81.010mol/L -⨯盐酸的pH 8.0=D .若1mL pH 1=的盐酸与100mL NaOH 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 7=则NaOH 溶液的pH 11=10.右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湖北、江西、河北、河南、山西、广西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 (2010全国理综Ⅰ·14原子核23892U 经放射性衰变①变为原子核23490Th ,继而经放射性衰变②变为原子核23491Pa ,再经放射性衰变③变为原子核23492U 。
放射性衰变①、②和③依次为A .α衰变、β衰变和β衰变B .β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C .β衰变、α衰变和β衰变D .α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答案】A【解析】23892U →23490Th ,质量数少4,电荷数少2,说明①为α衰变238 92U →234 90Th+42He 。
234 90Th →23491Pa ,质子数加1,说明②为β衰变,中子转化成质子23490Th →23491Pa+ 0−1e 。
234 91Pa →23492U ,质子数加1,说明③为β衰变,中子转化成质子234 91Pa →234 92U+ 0−1e 。
【考点】考查根据原子核的衰变反应方程,应用质量数与电荷数的守恒分析解决问题。
15. (2010全国理综Ⅰ·15如右图,轻弹簧上端与一质量为m 的木块1相连,下端与另一质量为M 的木块2相连,整个系统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
现将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木块1、2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a 2。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则有A .a 1=g ,a 2=gB .a 1=0,a 2=gC .a 1=0,a 2=m M M+g D .a 1=g ,a 2=m M M+g【答案】C【解析】在抽出木板的瞬时,弹簧对1的支持力和对2的压力并未改变。
对1物体受重力和支持力,mg=F,a 1=0. 对2物体受重力和压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g Mm M MMg F a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瞬时加速度问题。
绝密★启用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I 卷)(适用地区:河北、河南、山西、广西)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共34题,共300分。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生物部分一、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A .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 B .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C .mRNA 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D .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2.光照条件下,给3C 植物和4C 植物叶片提供142CO ,然后检测叶片中的14C 。
下列有关检测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A .从3C 植物的淀粉和4C 植物的葡萄糖中可检测到14C B .在3C 植物和4C 植物呼吸过程产生的中间产物中可检测到14C C .随光照强度增加,从4C 植物叶片中可检测到含14C 的4C 大量积累D .在3C 植物叶肉组织和4C 植物叶维管束鞘的3C 中可检测到14C 3.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图表示的是A .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B .一个细胞周期中DNA 含量随时间的变化C .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D .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2CO 含量的变化4.下列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 、a 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B .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C .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D .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5.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 .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 .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二、非选择题:6.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自茎段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4处。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全解全析 下列过程中 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植物体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 ❍☠✌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胰岛 细胞分泌胰岛素 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胰岛 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属于外排作用,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属于内吞作用,内吞和外排作用均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直接的关系;而❍☠✌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
【答案】光照条件下,给 植物和 植物叶片提供 ,然后检测叶片中的 。
下列有关检测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从 植物的淀粉和 植物的葡萄糖中可检测到 在 植物和 植物呼吸过程产生的中间产物中可检测到 随光照强度增加,从 植物叶片中可检测到含 的 大量积累在 植物叶肉组织和 植物维管束鞘的 中可检测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 植物和 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同位素标记法,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根据 植物和 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场所、过程[ 植物: ❼ ☎只有两个 ✆❼ ☎ ☟ ✆和 植 植物的光合作用: ❼ ☎只有一个 ✆❼ , ❼ ☎只有两个 ✆❼ ☎ ☟ ✆]和呼吸作用的过程☯ ☟ ☟ ❼☟ 可知,✌、 和三项均正确 途径中的 为中间代谢产物,不可能大量的积累。
【答案】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右图表示的是✌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 含量的变化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一个细胞周期中 ☠✌含量随时间的变化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相关生理过程中的数量变化趋势,涉及到新陈代谢与细胞分裂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l5页。
时量150分钟,满分300分。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 .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楞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C .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D .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洛仑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 15.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1F 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1l;改用大小为2F 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2l。
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A .2121F F l l -- B.2121F F l l ++ C.2121F F l l +- D.2121F F l l -+16.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运动的t υ-图象为正弦曲线。
从图中可以判断 A .在10~t 时间内,外力做正功 B .在10~t 时间内,外力的功率逐渐增大C .在2t 时刻,外力的功率最大D .在13~t t 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17.静电除尘器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高效除尘器。
某除尘器模型的收尘板是很长的条形金属板,图中直线ab 为该收尘板的横截面。
工作时收尘板带正电,其左侧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粉尘带负电,在电场力作用下向收尘板运动,最后落在收尘板上。
若用粗黑曲线表示原来静止于P 点的带电粉尘颗粒的运动轨迹,下列4幅图中可能正确的是(忽略重力和空气阻力)18.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
当用与水平方向成060角的力1F 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030角的力2F 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1/19页绝密★启用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 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2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没有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 第I 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提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H1 C12 O 16 P31 Cl35.5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顾的是 A.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 B.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C.mRNA 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D.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2.光照条件下,给3C 植物和4C 植物叶片提供142CO ,然后检测叶片中的14C 。
下列有关检测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3C 植物的淀粉和4C 植物的葡萄糖中可检测到14CB.从3C 植物和4C 植物呼吸过程产生的中间产物中可检测到14CC.随光照强度增加,从4C 植物叶片中可检测到含14C 的4C 大量积累D.在3C 植物叶肉组织和4C 植物叶维管束鞘的3C 中可检测到14C3.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右图表示的是A.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B.一个细胞周期中DNA 含量随时间的变化第2/19页C.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D.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2CO 含量的变化4.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 、a 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B.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C.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D. 特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5. 右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 .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 .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率6.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熔点:B. 沸点: C .酸性:D. 碱性: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Li 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22Li OB . 将2CO 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C . 将2SO 通入2BaCl 溶液可生成3Ba SO 沉淀D . 将3NH 通入热的4CuSO 溶液中能使2Cu 还原成Cu8.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 . 将铁粉加入稀释硫酸中:第3/19页B . 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C . 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D . 将铜屑加入3+F溶液中:322Cu Cu ++++=+2F2F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某醋酸溶液的PH = a ,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 = b ,则a>bB. 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中,加入NH 4CL 的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PH< 7C. 1.0×10-3mol/L 盐酸的PH=3.0,1.0×10-8mol/L 盐酸PH =8.0D. 若1mL PH=1盐酸与100mL MaOH 溶液混合后,溶液PH=7,则NaOH 溶液的PH=1110.右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全国I)理科综合1. 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A.植物体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B.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D.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属于外排作用,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属于内吞作用,内吞和外排作用均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直接的关系;而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
【答案】B2.光照条件下,给C3植物和C4植物叶片提供14CO2,然后检测叶片中的14C。
下列有关检测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C3植物的淀粉和C4植物的葡萄糖中可检测到14CB.在C3植物和C4植物呼吸过程产生的中间产物中可检测到14CC.随光照强度增加,从C4植物叶片中可检测到含14C的C4大量积累D.在C3植物叶肉组织和C4植物维管束鞘的C3中可检测到14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C3植物和C4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同位素标记法,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根据C3植物和C4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场所、过程[C3植物:C5+14CO2→2C3(只有两个14C)→C5+(14CH2O);和C4植C4植物的光合作用:C3+14CO2→C4(只有一个14C)→C3+14CO2,C5+14CO2→2C3(只有两个14C)→C5+(14CH2O)]和呼吸作用的过程[C6H12O6+6O2+6H2O→6H2O+12CO2]可知,A、B和D三项均正确;C4途径中的C4为中间代谢产物,不可能大量的积累。
【答案】C3.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右图表示的是A.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含量的变化B.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C.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D.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相关生理过程中的数量变化趋势,涉及到新陈代谢与细胞分裂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绝密★启用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语文(河北、河南、山西、广西等地区用)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Ⅱ卷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帖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行.伍(háng)名宿.(sù)恶贯满盈.(yíng)厉兵秣.马(mù)B.倾轧.(zhá)不啻.(chì)补苴罅.漏(xià)荆钗.布裙(chāi)C.巨擘.(bî)河蚌.(bàng)得不偿.失(cháng)莘.莘学子(shēn)D.解剖.(pāo)羁.绊(jī)火中取栗.(1ì)感慨系.之(xì)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美观大气,还可附庸风雅....。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题(课标全国卷Ⅰ,解析版)【名师简评】本套试卷体现了“稳中求新,平稳过渡”的思想,对已实行新课改的地区,如宁夏试题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对新实行课改的地区如黑龙江、吉林则实现了命题的平稳过渡。
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精神,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了综合能力的考查,如第26、30、40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第32题考查了学生的绘图能力。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B.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C.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D.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都具有流动性2.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O的参与。
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C.无氧呼吸不需要2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化释放的能量多3.若要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RNA和脂肪,下列四组材料中应选择的一组是A.水稻胚乳和花生子叶 B.天竺葵叶和水稻胚乳C.紫色洋葱和花生子叶 D.天竺葵叶和紫色洋葱3. 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了细胞的结构与成份及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用水稻胚乳不能观察到壁分离,A、B项错误;天竺葵叶不进行细胞分裂,不能观察到RNA,D项错误;正确选项应为C。
4.水中氧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
生活在寒温带湖泊中的某动物,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其生活的水温有关。
右图中能正确表示一定温度范围内该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随水温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甲 B.乙C.丙 D.丁4.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判断能力。
因为水中含氧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当温度升高时为满足机体对氧的需求血红蛋白含量必须增加,A项正确。
绝密★启用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 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2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没有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 第I 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提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H1 C12 O 16 P31 Cl35.5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 A.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 B.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C.mRNA 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D.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2.光照条件下,给3C 植物和4C 植物叶片提供142CO ,然后检测叶片中的14C 。
下列有关检测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3C 植物的淀粉和4C 植物的葡萄糖中可检测到14CB.从3C 植物和4C 植物呼吸过程产生的中间产物中可检测到14CC.随光照强度增加,从4C 植物叶片中可检测到含14C 的4C 大量积累D.在3C 植物叶肉组织和4C 植物叶维管束鞘的3C 中可检测到14C3.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右图表示的是A.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B.一个细胞周期中DNA 含量随时间的变化C.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D.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2CO 含量的变化4.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 、a 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B.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C.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D. 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5. 右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 .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 .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6.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熔点:Si 3N 4>NaCl >SiI 4 B. 沸点:NH 3>PH 3>As 3C .酸性:HClO 4>H 2SO 4>H 3PO 4 D. 碱性: NaOH>Mg(OH)2>Al(OH)3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Li 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22Li OB . 将2CO 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C . 将2SO 通入2BaCl 溶液可生成3Ba SO 沉淀D . 将3NH 通入热的4CuSO 溶液中能使2Cu +还原成Cu8.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 . 将铁粉加入稀释硫酸中:B . 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C . 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D . 将铜屑加入Fe 3+溶液中: 2 Fe 3++Cu=2 Fe 2+ Cu 2+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某醋酸溶液的PH = a ,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 = b ,则a>bB. 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中,加入NH 4Cl 的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 7C. 1.0×10-3mol/L 盐酸的PH=3.0,1.0×10-8mol/L 盐酸PH =8.0D. 若1mL PH=1盐酸与100mL MaOH 溶液混合后,溶液PH=7,则NaOH 溶液的PH=1110.右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
河北 河南 山西 广西绝密★启用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 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2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没有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 第I 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提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H1 C12 O 16 P31 Cl35.5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顾的是 A.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 B.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 C.mRNA 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 D.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2.光照条件下,给3C 植物和4C 植物叶片提供142C O ,然后检测叶片中的14C 。
下列有关检测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3C 植物的淀粉和4C 植物的葡萄糖中可检测到14CB.从3C 植物和4C 植物呼吸过程产生的中间产物中可检测到14C C.随光照强度增加,从4C 植物叶片中可检测到含14C 的4C 大量积累 D.在3C 植物叶肉组织和4C 植物叶维管束鞘的3C 中可检测到14C 3.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右图表示的是A.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B.一个细胞周期中DNA 含量随时间的变化C.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D.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2C O 含量的变化4.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 、a 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 B.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C.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D. 特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5. 右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 .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 .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6.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熔点: B. 沸点:C .酸性:D. 碱性: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Li 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22L i OB . 将2C O 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 C . 将2S O 通入2B aC l 溶液可生成3B a SO 沉淀D . 将3N H 通入热的4C u S O 溶液中能使2C u还原成C u8.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 . 将铁粉加入稀释硫酸中: B . 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C . 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D . 将铜屑加入3+F溶液中:322C u C u++++=+2F2F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某醋酸溶液的PH = a ,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 = b ,则a>bB. 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中,加入NH 4CL 的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PH< 7C. 1.0×10-3mol/L 盐酸的PH=3.0,1.0×10-8mol/L 盐酸PH =8.0D. 若1mL PH=1盐酸与100mL MaOH 溶液混合后,溶液PH=7,则NaOH 溶液的PH=1110.右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
电池的一个由有机光敏染料(S )涂覆TiO 2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李自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2TiO 2/S ’+3I -→2TiO 2/S + I 3 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A.电池工作时,I -离子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 B.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 -和I-3浓度不会减少D.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11.下图表示4-溴环已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
其中,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A. 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2.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 g磷消耗掉314mL 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A. 3 : 1B. 5 : 3C. 2 : 3D. 1 : 213.下面关于2sio晶体网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最小的环上,有3个si原子和3个o原子B.最小的环上,si和o原子数之比为1:2C.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D.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o处于中心,si处于4个顶角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原子核23892 经放射性衰变①变为原子23490T h,继而经放射性衰变②变为原子核23491P a,再经放射性衰变③变为原子核23492。
放射性衰变①、②和③依次为A.. α衰变、β衷变和β衰变B. β衰变、α衷变和β衰变C. β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D. α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15.如右图,轻弹簧上端与一质量为m的木块1相连,下端与另一质量为M的木块2相连,整个系统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坂上,并处于静止状态。
现将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木块1、2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1a 、2a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有 A. 10a =,2a g = B. 1a g =,2a g = C. 120,m M a a g M+==D. 1a g =,2m M a g M+=16.关于静电场,下列结论普遍成立的是A.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势高,电场强度小的地方电势低B.电场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势差只与这两点的场强有关C.在正电荷或负电荷产生的静电场中,场强方向都指向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D.将正点电荷从场强为零的一点移动到场强为零的另一点,电场力做功这零17.某地的地磁场磁感应强度的竖直分量方向向下,大小为4.5×10-5T 。
一灵敏电压表连接在当地入海河段的两岸,河宽100m ,该河段涨潮和落潮时有海水(视为导体)流过。
设落潮时,海水自西向东流,流速为2m/s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压表记录的电压为5mVB .电压表记录的电压为9mVC .河南岸的电势较高D .河北岩的电势较高18.一水平抛出的小球落到一倾角为θ的斜面上时,其速度方向与斜面垂直,运动轨迹如右图中虚线所示。
小球在竖直方向下落的距离与在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之比为A .tan θB .2tan θC .1tan θD .12tan θ19.右图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p E 与两分子间距离r 的关系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r 大于r 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B .当r 小于r 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C .当r 等于r 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D .当r 由r 1变到r 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20.某人手持边长为6cm 的正方形平面镜测量身后一棵树的高度。
测量时保持镜面与地面垂直,镜子与眼睛的距离为0.4m 。
在某位置时,他在镜中恰好能够看到整棵树的像;然后他向前走了6.0m ,发现用这个镜子长度的5/6就能看到整棵树的像。
这棵树的高度约为A.4.0m B.4.5m C.5.0m D.5.5m21.一简谐振子沿x轴振动,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
t=0时刻振子的位移x=-0.1m;t=4 3 s时刻x=0.1m;t=4s时刻x=0.1m。
该振子的振幅和周期可能为A.0.1m,83s B.0.1m,8s C.0.2m,83s D.0.2m,8s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Ⅱ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第Ⅱ卷共8页,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第Ⅱ卷共13题,共174分。
22.(6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图1是利用激光测转速的原理示意图,图中圆盘可绕固定轴转动,盘边缘侧面上有一小段涂有很薄的反光材料。
当盘转到某一位置时,接收器可以接受到反光涂层所反射的激光束,并将所收到的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在示波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如图2所示)。
(1)若图2中示波器显示屏横向的每大格(5小格)对应的事件为25.0010s -⨯,则圆盘的转速为 转/s 。
(保留3位有效数字)(2)若测得圆盘直径为10.20cm ,则可求得圆盘侧面反光涂层的长度为 cm 。
(保留3位有效数字)23.(12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电流表的量程标定不准确,某同学利用图1所示电路测量该电流表的实际量程mI 所用器材有:量程不准的电流表1A ,内阻1r =10.0Ω,量程标称为5.0m A ;标准电流表A 2,内阻r 2=45,量程为1.0; 标准电阻R ,阻值10;滑动变阻器R ,总电阻约为3000; 电源E ,电动势为3, 内阻不计; 保护电阻R ;开关S ;导线。
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2所示的实物图上画出连线。
(2)开关S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C应滑动至端。
(3)开关S闭合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使电流表A1满偏;若此时电流表A2的读数为I2,则A1的量程I m为。
(4)若测量时,A1未调到满偏,两电流表的示数如图3所示,从图中读出A1的示数I1= ,A2的示数I2= ;由读出的数据计算得I m= 。
(保留3位有效数字)(5)写一条提高测量准确度的建议:。
24.(15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60s 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右图所示。
(1)画出汽车在0~60s 内的v-t 图线; (2)求这60s 内汽车行驶的路程。
25.(18分)(注意:在试卷题上作答无效.........) 如右图,质量分别为m 和M 的两个星球A 和B 在引力作用下都绕O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星球A 和B 两者中心之间的距离为L 。
已知A 、B 的中心和O 三点始终共线,A 和B 分别在O 的两侧。
引力常数为G 。
(1)求两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2)在地月系统中,若忽略其他星球的影响,可以将月球和地球看成上述星球A 和B ,月球绕其轨道中心运行的周期为1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