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意识的作用 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3
意识的作用课标要求表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
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知识梳理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1)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2)主动创造性①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意识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②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试判断: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
( )提示错误。
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重点突破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特点具体表现事例联系目的性人们在反映客观对象时,总是基于实践的需要带着一定的主观倾向和要求,抱有一定的动机和目的。
而动物的操作则纯粹是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建筑工人建造楼房、制衣工人制造衣服三者都是人们发挥主观努力的过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包含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包含了意识的反作用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
不同时代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反映客观对象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外层空间,人类正积极开展太空研究主动创造性人类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现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柏拉图写《理想国》、西方哲学家心中的乌托邦,马克思想象中的共产主义社会提醒: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1)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任何时代的人对事物的认识,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二是随着实践的发展、事物自身的运动变化发展以及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原来不能认识的事物,现在是可以认识的,现在不能认识的事物,将来是可以认识的。
高中政治:1.2.1《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教案(旧人教版必修2)课题: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目的:理解意识的含义,意识的三种形式;宗教的本质重点:意识的含义教法:边读边议教学建议: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这一部分内容比较多,教师在教学中总体要求是应做到:分清两个层次,突出三个重点问题。
所谓两个层次是把“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分作两层来讲解。
第一个层次是讲人恼在产生意识中的作用。
要明确,只有人脑才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在教学中,可结合“忆一忆”进行,不必花去太多时间。
要强调动物的脑不可能产生意识,但不必细致讲解人的意识与高等动物心理活动的区别。
第二个层次是讲客观事物在产生意识中的作用。
要明确,“有了人脑不等于就有了意识”。
要着力于说明,意识的根源在于客观存在,只有客观事物通过实践作用于人脑,才能在人脑中形成意识。
所谓三个重点是指意识的三组类型。
一、意识的三组类型1、意识的第一组类型: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可由学生举例说明“正确的思想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教师要着力分析错误的思想意识为什么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尤其要重点分析宗教观念。
讲述时,可让学生提出问题,在议论与讲解中明确认识。
要注意,教材仅限于从认识论的一个角度去分析宗教,不是从认识论根源上全面讲述宗教的产生,更不是专门分析宗教,必须注意控制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切不可展开论述。
当然,在有神论影响教大的地区,如何展开论述,则应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2、意识的第二组类型:无论是人的具体感觉还是人的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这里首先涉及到第一组类型和第二组类型的关系问题。
必须明确,无论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还是“错误的思想意识”,它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形式都有“具体感觉”和“抽象思维”的区别。
反过来说,“具体感觉”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抽象思维”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
⾼中思想政治《意识的作⽤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框第1 课时意识的作⽤【⽬标引领】教学⽬标:1.知识和能⼒⽬标:识记意识活动的特征,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作⽤。
理解意识的能动作⽤原理的⽅法论要求。
掌握通过阅读材料提炼哲学观点的能⼒,会列举⽣活实例分析意识的能动作⽤。
2.过程和⽅法⽬标:通过本节课学会⾃主学习和⼩组合作的学习⽅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标:在学习和⽣活中重视意识的作⽤,积极树⽴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学考⽬标:1.理解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明确意识的指导作⽤。
2.列举实例说明⼈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教学重难点: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作⽤及⽅法论要求。
【问题激疑】观看“嫦娥五号”相关视频,思考:从奔⽉神话到探⽉⼯程的实施,科学家们的意识发挥了怎样的作⽤?【⾃主探究】阅读教材38—40 页完成下列填空。
(具体要求:详读教材,理解速记重点原理。
时间7 分钟)意识的作⽤之⼀:⼈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1.意识活动具有⽬的性。
⼈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定的,在⾏动之前还要确定、⾏动⽅式和等。
2.意识活动具有⾃觉选择性。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
3.意识活动还具有主动创造性。
仅能够“复”当前的对象,⽽且能、,能够创造⼀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意识的作⽤之⼆:⼈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们在意识的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2.意识对于⼈体⽣理活动具有作⽤。
意识⼈体的⽣理活动,⼜对⽣理活动有着能动的。
的精神可以催⼈向上,使⼈奋进;的精神则会使⼈悲观、消沉,丧失⽃志。
【合作解疑】(先⾃主思考,写出要点;再⼩组合作讨论,完善要点,达成共识。
)探究⼀:请结合表格所给信息和教材相关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嫦娥五号”关键点意识活动的特征探究⼆:请结合材料思考:意识在⼈类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是怎样发挥作⽤的?从寄托着炎黄⼦孙⼏千年奔⽉梦想的神话到“嫦娥三号”探⽉⼯程成功实施,⽆数默默⽆闻的设计者们发扬艰苦奋⽃、勇于攻坚、开拓创新的航天精神,制定了“嫦娥计划”,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发射了“嫦娥系列”⽉球探测器。
意识的作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3)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4)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理解:(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2)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5)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应注意的问题运用:(1)谈谈人们为什么能够认识世界,论证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得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结论。
(2)分析人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活动改造世界。
(3)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结合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分析生活中的问题(4)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途径2、能力目标:(1)通过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2)通过学习意识作用的原理,使学生对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估计,逐步培养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3)通过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世界客观性的认识,初步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2)思考人们的各种创造活动,深刻体会意识的作用。
(3)通过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辨证关系,使学生明确积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1、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三、教学过程设计课前预习填空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1)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人能够地世界,更表现在人能够地世界。
(2)意识活动具有和(不同于动物的的、活动)(3)意识活动具有和。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不仅能反映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推测。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之物。
就每个人来说,就认识的而言,认识是的;就人类的无限发展和人类认识不断前进的而言,认识又是的。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意识的含义(2)意识的作用◇理解:(1)意识根源于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反映(2)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方法论意义的哲学依据(5)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应注意的问题◇分析:(1)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说明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2)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并联系现实,说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3)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结合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分析说明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4)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2、能力目标:(1)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通过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分清框题中的层次(4)通过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学习,从理论上提高理解能力,从实践上提高分析能力,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提高对哲学的学习运用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世界客观性的认识,初步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世界观(2)思考人类对世界的各种创造活动,深刻体会意识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二、【重点、难点】:1、意识的本质2、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3、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进一步理解意识的基本概念,认识到人不仅能通过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四、【方法点津】:(1)读教材,概括出意识的含义、作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2)深入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3)结合“是先有电脑,还是先有人们关于电脑的设计”的讨论,说明意识能正地认识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4)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说明应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5.2意识的作用【自主学习】一、学习目标1.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结合所学哲学原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初步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重点难点:1.意识的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三、学法指导(一)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1)意识活动具有。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思考:为什么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也要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2)意识活动具有和。
①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
②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3)意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思考:怎样理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二)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作用。
意识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思考:有人说:“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结合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阅读课本P41第一段,找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的行动依据。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具体要求: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要求学生理解“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基本含义,理解“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这一基本观点,理解“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反作用”。
运用意识对客观事物有反作用的原理,并联系现实,说明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能力方面,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
觉悟方面,提高学生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1、“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基本含义。
2、“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法论意义。
教学难点:“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基本含义。
教学设想:重讲解:尤其是把“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基本含义讲清楚;重联系:要求学生对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要有比较全面的认识,要求学生能联系现实实际注强调对知识的运用;巧设疑,调动学生思维;多启发,使学生学有所悟、悟有所得;回忆历史知识,设置课堂情景。
教学方法:阅读教材,讨论与讲解相结合。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一幢大楼是物质的一种具体形态,而这幢大楼的设计图是人脑思维的产物,是意识现象。
根据前面学过的原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那么就应该先有大楼后有设计图。
但是,现实生活中却先有设计图,而后按图施工建大楼。
这不就违反了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第一性原理吗?如何解释这种现象?(这是意识的反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上一框题);二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本框题)。
(新课教学)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板书)1、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基本含义①基本含义: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着就是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图示略)要求学生阅读P24小字材料并提问:如何理解第二段中的“两条道理”?(第一条道理是指意识对实践起指导作用,即意识可以反作用于客观事物;第二条道理是强调意识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而不能把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理解为它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第五课第二框:意识的作用●教学目标分析知识:识记意识活动的特征;意识对于人们改造世界的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
理解意识是怎样指导人们认识世界的;意识是怎样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
列举实例说明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通过对列宁、毛泽东的名人名言以及贝多芬事例,分析意识对于改造世界的作用。
能力: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理解意识活动的特性,增强对事物的分析能力。
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意识对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大意义;树立起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正确处理好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来自生活的报告】多媒体展示:材料一:教材38页探究活动材料。
材料二:这些年,我国国产彩电的产量世界第一,但缺少自主知识产权,截至2002年底,我国内地数字电视技术专利只占世界的不到5%,九成中国彩电到了国外不敢叫真名,必须贴上人家的品牌,导致利润微薄。
面对这种局面,海信集团组织技术力量,制定研发计划,进行技术攻关。
2005年7月2日,中国彩电业终于找回了一项缺失已久的东西。
这一天,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视频芯片装上了海信集团的电视机,这个芯片有一个意味深长的名字――“信芯”。
思考问题:(1)马克思关于蜜蜂筑巢、蜘蛛织网与建筑师活动的对比说明了什么?(2)海信集团关于“信芯”的研发说明意识活动有何特性?【教学互动合作探究】一、人能够能对地认识世界(板书)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思考两则材料的问题,展开讨论,探究意识活动的特性。
学生:就上述两个题目进行讨论,合作探究。
教师:认真听取学生探究的结果,并对“意识活动特性”、“人能够认识世界的根本原因”问题进行归纳。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板书)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板书)3、世界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板书)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根本原因。
《意识的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3)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4)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理解: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
(2)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5)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应注意的问题
运用:
(1)谈谈人们为什么能够认识世界,论证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得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结论。
(2)分析人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活动改造世界。
(3)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结合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分析生活中的问题
(4)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途径
2、能力目标:
(1)通过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意识作用的原理,使学生对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估计,逐步培养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3)通过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世界客观性的认识,初步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2)思考人们的各种创造活动,深刻体会意识的作用。
(3)通过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辨证关系,使学生明确积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二、重点、难点:
1、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三、教学过程
(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课堂探究:为什么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也要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通过问题的了解,使学生明白人和动物是有区别的,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出示幻灯片资料——图片(湖泊湿地)银川湖泊湿地的历史和规划资料,请学生围绕图片资料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进而理解人类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和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这与动物纯粹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2)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只有当人们的实践活动需要时,人们才会去主动地反映它。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出示幻灯片资料——“可笑的预言”,学生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思考明确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2.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对前面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
(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出示幻灯片资料——银川50年代的“湖城梦”、红旗渠桃园渡桥,请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加以引导和总结,使学生明确和理解意识能够能动改造世界(不同性质的意识反作用的结果不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1) 人们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2) 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课堂探究:有人说:“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精神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极大的影响。
探究提示:不是所有的实践都能取得成功,所以精神不是万能的。
但是没有正确的意识指导的实践,也不会取得成功,因此没有精神又是万万不能的。
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精神的作用,用既唯物又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和看待精神在学习和生活、工作中的作用。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引导学生举例分析理解)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积极的反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联系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事例,通过学习和分析,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能够正确认识意识的作用,发挥意识调节和控制方面的积极作用,确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决定是否总结和拓展,如果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决定意识方面内容则进行总结和拓展,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否则就直接跳跃到下面的学习。
)
出示幻灯片资料——“高原湖城”引发的争论(支持和反对意见),或者学生列举事例进行分析,总结出正确的工作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内涵。
其内涵带领学生阅读课本之后,让学生谈理解,并且引导和点拨,使学生初步理解即可,不作深入理解。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
学生对“高原湖城”引发的争论(支持和反对意见)进行分析,理解如何才能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鼓励学生联系本地实际,身边的事例进行讨论分析。
(3)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地位。
出示幻灯片资料——智者的愚昧、温家宝语录,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地位。
出示幻灯片资料——“因湖而兴”、银川国家级湿地公园资料,佐证银川市“高原湖城”规划的合理性。
本课小结:
本课讲解了意识的能动作用问题。
学习哲学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学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但是如果要做到正确认识世界和正确改造世界就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正确认识世界和正确改造世界的基本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