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 格式:ppt
- 大小:7.59 MB
- 文档页数:35
优质课《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分析】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解读:以“了解地形对聚落和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为主要教学线索,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资料(如半坡原始村落复原模型图、半坡原始村落功能区示意图、聚落的不同形态特征等),说明“地形是聚落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突出的影响因素”这一重要结论,其中,“不同地形特征对对聚落形态的影响”和“不同地形类型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是分析探究的重点。
由此可以看出,课程标准在试图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来使学生建立自然环境对人类产生影响的概念。
而这一观念也在后续的学习中,不断地被强化。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2、了解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3、能选用一定的资料、图片和相关的案例分析说明“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进一步巩固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文资料的技能,提高从图文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地理性思维,并初步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聚落的特点和类型采用以学生自主交流为主的启发法。
2、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通过图片展示对比、案例分析、小组合作、问题讨论方式加以突破。
3、地形对交通布局、形态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合作、问题讨论方式加以突破。
4、在案例剖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胆表达、交流、反思个人的见解,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好态度;让学生体验学习地理探究世界的成功乐趣,增强地理学习能力。
2、通过对历史上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以及如今“蜀道不再难”原因的分析,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高尚情感。
三、【教学重点】1.不同地形特征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2.不同地形类型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的分类:按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城市和乡村。
2.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中的地形、气候、水文等。
(2)社会经济因素中的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
2.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1)地形影响线路密度:我国东部交通线路分布稠密、西部交通线路分布稀疏。
(2)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的影响(3)(4)科技因素使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限制不断降低。
[点拨] 交通线路选线要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核心考点一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地形是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其对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都具有深刻影响。
[高于洪水位的地方。
[知识拓展] 我国不同地区聚落分布特点核心考点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交通线路选址与地表形态1.平原地区是交通线建设的最理想环境,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稳定。
因此交通线首选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
2.在山区修建公路、铁路线时,要从以下几点考虑:(1)一般要沿等高线修建,这样可以减少工程量,同时道路平坦,利于车辆行驶安全,而且不易造成水土流失。
如图在EF 之间修建公路,应选择EHF ,而不是EGF 。
(2)鞍部相对较低,可修建铁路线;河谷地区海拔较低,修建铁路线工程量比较小,适合修建铁路线。
(3)如果交通线要穿越等高线,要选择比较稀疏的地方,这里坡度较缓,利于建设和安全。
(4)选线时要避开陡崖、地质不稳定的地段。
要尽可能少跨越河流,以减少工程投资和保证工程安全。
(5)如果要修建隧道,应选择背斜部位来进行。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承受垂直压力的能力较强,同时不易积水。
训练一、选择题下图表示我国某乡村聚落地理环境示意图。
据此回答1~2题。
1.该聚落最有可能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 A .青藏高原B.西北地区 C .南方地区D .北方地区2.根据图中信息,该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 .该聚落建在丘陵北坡地带,多地形雨,坡状尖顶利于排水 B .聚落依地势特点修建,便于排水 C .位置临近河流,便于取、排水和出行 D .该聚落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 读某地区地形略图,回答3~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