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单体对TNF-α诱导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MCP-1和IL-1β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9
丹参酮ⅡA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脑组织IL-1β和TNF-α水平的影响廖瑞雪;刘彦慧;王媛婕;夏庆梅【期刊名称】《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年(卷),期】2014(031)011【摘要】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组织中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7日龄新生SD大鼠60只,分层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n=12),HIBD模型组(n=12),丹参酮治疗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丹参酮治疗组采用经典的Rice-Vannucci 模型制备法,建立HIBD模型.于造模成功后及造模24 h,丹参酮治疗组给予丹参酮高、中、低剂量腹腔注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48 h后,取新生大鼠病变侧脑组织,以酶联免疫法检测脑组织中IL-1β和TNF-α的水平.结果 HIBD模型组及丹参酮高、中、低剂量治疗组脑组织中IL-1β和TNF-α的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丹参酮高、中、低剂量治疗组脑组织中IL-1β和TNF-α的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IIA对新生大鼠脑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下调脑组织中IL-1β和TNF-α的浓度有关.【总页数】3页(P1002-1004)【作者】廖瑞雪;刘彦慧;王媛婕;夏庆梅【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000;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000;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000;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相关文献】1.右美托咪定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组织中TNF-α、IL-1β、NGF、BDNF表达的影响 [J], 李霞;程江霞;鲍磊;秦汉;罗高平;彭晓红2.消栓通络胶囊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TNF-α和IL-1β水平的影响 [J], 严亚锋;白海侠;3.消栓通络胶囊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TNF-α和IL-1β水平的影响 [J], 严亚锋;白海侠4.褪黑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脑中galectin-3、TNF-α、IL-1β水平及长期行为能力的影响 [J], 乔丽丽;沈伟勤5.GSTT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脑组织IL-1、TNF-αmRNA水平的影响 [J], 王梦娇;曹启博;颜嘉仪;辛怡萱;袁琦峰;张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丹参单体对肿瘤坏死因子损伤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炎症介质IL-1β表达的影响聂桂丽;郭茂娟;李燕平;范英昌【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年(卷),期】2007(27)9【摘要】目的探讨丹参主要单体成分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靶点.方法通过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建立肿瘤坏死因子(TNF-α)损伤的细胞模型,并运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上清液中IL-1 β的表达.结果高剂量丹参酮ⅡA对IL-1 β表达抑制作用最强(P<0.01),其余中药组抑制作用次之(P<0.05).结论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均可以通过抑制AS 时炎症介质的表达达到防治AS的目的.【总页数】2页(P823-824)【作者】聂桂丽;郭茂娟;李燕平;范英昌【作者单位】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300222;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300222;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300222;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3002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R96【相关文献】1.丹参和生脉注射液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质素的影响 [J], 黄海球;熊进文;黄勇平2.复方丹参凝胶对感染创面炎症介质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J], 郭颂铭;华斌;柏连松3.丹参酮Ⅱ A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HMGB1、IL-1β表达及SOD水平的影响 [J], 丁华胜; 王永剑; 黄忠毅4.地塞米松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炎症介质/抗炎介质表达的影响 [J], 李洪霞;张进川;赵亚力;郝好杰5.丹参酮ⅡA对TNF-α损伤平滑肌细胞MCP-1、IL-1β表达的影响 [J], 周桂桐;孙连胜;赵桂峰;范英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复方丹参方对TNF-α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影响的蛋白质组学研究马增春;高月;谭洪玲;肖成荣;王杰;张学敏;王升启【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通报》【年(卷),期】2006(22)1【摘要】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方对TNF-α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影响,在分子水平上探讨复方丹参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用TNF-α刺激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来建立体外平滑肌细胞功能失常的细胞模型.用MTT和流式细胞术测定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活力,用双向电泳、图像分析、质谱鉴定等蛋白质组学技术测定复方丹参方对血管平滑肌细胞中有影响的蛋白质.结果复方丹参方抑制了TNF-α引起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TNF-α作用血管平滑肌细胞后有16个蛋白质下调和24个蛋白质上调,复方丹参方作用血管平滑肌细胞后可使这些改变的蛋白质水平有所恢复.复方丹参方可以下调钙调蛋白依赖蛋白激酶、N-ras、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水平,上调p53肿瘤抑制因子、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因子p21的水平.结论复方丹参方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分泌和升高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因子的水平进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是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总页数】7页(P49-55)【作者】马增春;高月;谭洪玲;肖成荣;王杰;张学敏;王升启【作者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0;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0;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0;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0;军事医学科学院仪器测试中心,北京,100850;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0;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71;R322.74;R329.24;R341;R394.2;R543.505;R977【相关文献】1.阿托伐他汀对血管平滑肌细胞中转染的TNF-α启动子活性影响的研究 [J], 程莹;鲁永织;孙敏;张卓琦2.补肾化痰降浊方对高脂血症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 [J], 秦玖刚;周小琳;苑明茹;张晓丽;周新强3.VGX-1027对光滑念珠菌刺激大鼠气道上皮细胞IL-1β和TNF-α表达影响的研究 [J], 王玉春;张雪;骆雪萍4.丹参通脉方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 魏群;曹珊5.复方丹参片对冠心病患者血浆蛋白影响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J], 马增春;高月;谭洪玲;肖成荣;吴红金;王升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TNFα干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ET-1和
ICAM-1基因表达的影响
汪伟;吕清国
【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
【年(卷),期】2012(032)022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各种危险因素引起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作用在内皮细胞上,内皮素(ET)的分泌增加导致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内皮细胞上的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1表达增加,导致单核细胞黏附在血管内皮细胞上,进一步的促使AS发生和发展。
活血化瘀中药具有抗血管内皮损伤、防治AS的作用。
【总页数】2页(P5006-5007)
【作者】汪伟;吕清国
【作者单位】长春大学,吉林长春13002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6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4.1
【相关文献】
1.针药结合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TNF-α、ICAM-1基因表达的影响 [J], 施茵;刘慧荣;龚烨靓;李双;施征
2.疏血通注射液对冠心病糖尿病病人血浆ET-1,ICAM-1,TNF-α和P-选择素水平的研究 [J], 王树国;张艳玲
3.酸味中药复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ET-1、NO及肾脏ICAM-1基因表达的影响[J], 曹玉莉;殷桂香;朱德增
4.p38 MAPK通路在TNF-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ET-1与eNOS中的作用及通心络干预影响 [J], 袁国强;王玲玲;杨海涛;吴士珍;贾振华;李娟;吴以岭
5.尿酸利仙含药血清对TNF-α诱导的人血管内皮细胞ICAM-1基因表达的影响[J], 徐红;杨汝春;王军;朱晓玲;洪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科技之窗・丹参单体对T NF 2α诱导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NF 2κB 和I C A M 21的影响3范英昌1 姜希娟1 赵桂峰2 卢 斌3 杨 琳3 范英昌,男,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3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 .043111211)(1天津中医药大学病理教研室 天津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教学部)摘要:目的 观察丹酚酸B 和丹参酮ⅡA 对肿瘤坏死因子(T NF 2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 MC )核因子κB (NF 2κB )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 CAM 21)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单体抗动脉粥样硬化(AS )的作用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VS MC;RT 2PCR 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VS MCI CAM 21mRNA 和I CAM 21蛋白的表达;细胞EL I S A 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NF 2κB 的表达。
结果 T NF 2α上调VS MC I CAM 21mRNA 和I CAM 21蛋白的表达,提高NF 2κB 水平(P <0.01)。
两种丹参单体都抑制上述因子的表达,以丹酚酸B 效果更佳。
结论 丹参单体抗AS 的机制之一是抑制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丹酚酸B 抗炎效果优于丹参酮ⅡA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21;核因子κB;丹酚酸B;丹参酮ⅡA 中图分类号:R285.5I nfluence of s a lv i a m ilti orrh i za m ono m er on expressi on s of NF 2κB and I CAM 21i n ra t VS M C i n duced by TNF 2αF AN Ying 2chang 1,J I A NG Xi 2juan 1,ZHAO Gui 2feng 2,et al .(1Depart m ent of Pathol ogy,Tianji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0193;2The First Affiliated Hos p 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bstract:O bjecti ve T 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salvianolic acid B and tanshinone ⅡA on theexp ressi ons of nuclear fact or kappa B (NF 2κB )and intercellular adhesi on molecule 21(I CAM 21)in cultured vascular s mooth muscle cells (VS MC )induced by tumor necr osis fact or 2α(T NF 2α),and t o investigate the molecular mechanis m of salvia m ilti orrhiza monomer against ather oscler osis (AS ).M ethods The rat VS MC were cultured in vitr o,the mRNA and p r otein exp ressi on of I CAM 21were observed by RT 2PCR and i m munocyt oche m istry technique res pectively .The NF 2κB exp ressi on wasdetected by both of i m munocyt oche m istry technique and cell E L I S A.Results The mRNA and p r oteinexp ressi on of I CAM 21were up 2regulated and NF 2κB exp ressi on was als o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T NF 2α(P <0.01).T wo kinds of salvia m ilti orrhiza monomer markedly inhibited the exp ressi ons of NF 2κB and I CAM 21.Salvianolic acid B had a better effect than tanshinone ⅡA.Conclusi on One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 m s of salvia m ilti orrhiza monomer against AS is that it can inhibit the exp ressi ons of infla mmati on 2related fact ors in VS MC .Salvianolic Acid B has a better effect in anti 2infla mmati on than tanshinone ⅡA.Key words:tu mor necr osis fact or 2α;intercellular adhesi on molecule 21;nuclear fact or kappa B;salvianolic acid B;tanshinone ⅡA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根,是临床常用抗动脉粥样硬化(AS )药物,但是丹参成分复杂,不同成分抗AS 的机制并未完全阐明。
丹参素对IL-1 β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JNK、NF-κB信号通道的影响吴宗辉;戴立里;余斌斌;李冬【期刊名称】《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9(029)005【摘要】目的观察丹参素对活化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氨基末端蛋白激酶(JNK)以及NF-κBP65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机制.方法分离大鼠原代HSC,MTT法检测丹参素对细胞的生长抑制,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Ⅲ型胶原合成,ELISA法观察Ⅲ型胶原分泌.AO/EB荧光染色观察HSC凋亡形态学变化,Annexin-V-FITC/PI联合流式细胞仪检测HSC的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观察丹参素对IL-1β刺激的HSCs内P-IκBα、NF-κBP65和JNK蛋白的表达.结果和结论丹参素可抑制活化的HSC增殖,降低胶原合成和分泌,促进HSC凋亡,并抑制IL-1β刺激的HSC中JNK的磷酸化及NF-κBp65的表达.【总页数】5页(P914-917,921)【作者】吴宗辉;戴立里;余斌斌;李冬【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医院,重庆,400715;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科,重庆40001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科,重庆40001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科,重庆40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9.2【相关文献】1.鳖甲煎丸对大鼠肝星状细胞中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J], 陈冠新;文彬;孙海涛;孙嘉玲;徐薇;安海燕;贺松其2.葛根素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生长及NF-κb p65和TGF-β1表达的影响 [J], 雷凯雄;周清平;唐武成;杨莉3.JNK信号通路对乙醛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 [J], 钟显飞;蒋明德;马洪德;曾维政;李小安4.JNK信号通路对乙醛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 [J], 钟显飞;蒋明德;马洪德;曾维政;李小安5.丹参素对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肝星状细胞信号传导的影响 [J], 郑磊;戴立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丹参素对IL-1β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JNK信号转导的影
响的开题报告
研究背景:
肝星状细胞是肝脏内的重要细胞类型,具有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调节的功能。
IL-1β是一种典型的炎症因子,能够激活JNK信号通路,引发细胞炎症反应。
丹参素是从丹参中提取出的一种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已被广泛应用于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领域。
本研究旨在探究丹参素对IL-1β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JNK信号转导的影响。
研究内容:
选取健康的大鼠肝星状细胞,以IL-1β刺激细胞后,用Western blot法检测JNK 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包括p-JNK、JNK、c-Jun、c-Fos等。
同时,用MTT 法检测丹参素在不同浓度下的细胞毒性。
在此基础上,选取不同浓度的丹参素预处理细胞,观察其对JNK信号传导的影响。
最后,利用药理学方法对丹参素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预期结果:
预计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IL-1β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中,丹参素可以抑制JNK信号通路的激活,减轻炎症反应的发生。
此外,我们还将研究丹参素对其他信号通路的影响,以更全面地探究丹参素的作用机制。
本研究有望为丹参素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为临床肝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丹参注射液对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大鼠TNF-α、Ⅳ-C水平的影响张小方;云鹰【期刊名称】《中成药》【年(卷),期】2009(031)010【摘要】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模型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Ⅳ型胶原(ⅣC)水平的影响.方法:尾静脉单次注射抗大鼠胸腺细胞血清(ATS)诱发MsPGN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丹高组、丹低组、肝素组,每组9只.各实验组于第14天处死大鼠.放免法测定血清TNF-α、Ⅳ-C的含量,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计算肾小球内系膜细胞(GMC)数及系膜基质(ECM)阳性面积比值.结果:①模型组血清.TNF-α、Ⅳ-C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②丹高组TNF-α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而丹低组、肝素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③丹高组、肝素组血清Ⅳ-C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但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丹高组、肝素组GMC及ECM阳性面积比值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⑤血清TNF-α、Ⅳ-C水平与GMC 数、ECM相对增生面积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高剂量丹参注射液可降低MsPGN模型大鼠血清TNF-α、Ⅳ-C水平,抑制GMC增生,抑制ECM积聚,可能是治疗MsPGN抗凝以外的的作用机制之一.【总页数】3页(P1512-1514)【作者】张小方;云鹰【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北京,1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6【相关文献】1.芩翘四物汤及其拆方对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MIP-1α、TNF-α表达的影响 [J], 张小方;崔怀亮;云鹰2.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TNF-α、IL-6、IL-8和PAF水平的影响[J], 张家墉;贾红英;王少辉3.长期中等强度运动训练及依那普利对Thy-1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肾功能的影响 [J], 吴学敏;谢欲晓;孙启良;上月正博;佐藤德太郎4.丹参注射液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脂质代谢和TNF-α水平的影响 [J], 黄妙珍5.桃红四物汤对急性深静脉血栓模型大鼠血清IL-6和TNF-α 水平的影响 [J], 柳景红;刘登义;陈振中;李乐平;曹建雄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丹参酮保护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进展丹参酮是丹参根中的一种脂溶性化合物,它作为中药中活血化瘀的代表药物,目前已在临床中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的不断增多,近年来关于丹参酮在心血管保护中的作用也逐渐被人们所认知。
研究发现丹参酮在扩张血管,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氧化,抗纤维化及抗心律失常等方面均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丹参酮的认识,本研究主要综述了丹参酮在心血管保护作用方面的机制进展,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中药治疗理论。
标签:丹参酮;心血管;机制进展丹参是唇型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和根茎,味苦,性微寒。
归心、肝经。
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效。
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1-3]。
丹参酮亦称总丹参酮。
是从中药丹参(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根)中提取的具有抑菌作用的脂溶性菲醌化合物,从中分得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异隐丹参酮等10余个丹参酮单体,经临床试用证明其治疗心绞痛效果显著,副作用小,为一治疗冠心病的新药。
现将丹参酮心血管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治疗心血管疾病及丹参药材的开发提供参考。
1 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有学者通过原位杂交技术对丹参酮在血管平滑肌细胞相关的增殖基因c-myc表达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由于巨噬细胞源性生长因子在平滑肌细胞c-myc中出现明显的高表达,且伴有平滑肌细胞的明显增殖,而丹参酮恰恰可以抑制这种高表达现象,使c-myc表达呈现低水平状态,平滑肌细胞增殖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4]。
从此研究中可以推断,丹参酮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阻止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而发挥出来的。
另有报道指出,脂质代谢的异常变化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当血浆中TC、TG、LDL-C升高,HDL-C降低时,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害,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其中LDL-C的升高可以损伤血管内膜,促进血小板聚集,HDL-C的降低能够促进胆固醇逆转运,降低胆固醇在外周组织的沉积[5-7]。
丹参单体对TNF-α诱导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MCP-1和IL-1β的影响(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作者:姜希娟赵桂峰卢斌,杨琳范英昌【摘要】目的观察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SMC)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探讨丹参单体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
方法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SMC;RT-PCR法检测SMC MCP-1 mRNA的表达;放免法检测SMC培养上清IL-1β的水平。
结果 TNF-α促进SMC MCP-1mRNA的表达,提高IL-1β水平(P值均0.01)。
两种丹参单体均抑制上述因子的表达,其中,对于抑制MCP-1mRNA的表达以丹参酮ⅡA效果更佳。
结论丹参单体抗AS作用的机制之一是抑制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丹参酮ⅡA抗炎效果优于丹酚酸B。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白细胞介素-1β;丹酚酸 B;丹参酮ⅡAEffect of salvia miltiorrhiza monomer on expression of 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 and interleukin-1βin cultured rat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induced by tumornecrosis factor α【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salvianolic acid B and tanshinone ⅡA on 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 and interleukin-1β in cultured smooth muscle cells induced by TNF-α and to investigat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salvia miltiorrhiza monomer against atherosclerosis.Methods Rat aortic smooth muscle cells (SMC) were cultured, the mRNA expression of MCP-1 was observed by RT-PCR. Interleukin-1βwas measured by radioimmune assay methods.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MCP-1 mRNA was stimulated by TNF-α and IL-1β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P0. 01). Both of the salvia miltiorrhiza monomer markedly reduced the expression of MCP-1 mRNA and IL-1β,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P0. 01 and P 0.05 respectively ).Tanshinone ⅡA had better effect in the expression of MCP-1 mRNA than salvianolic acid B. Conclusion One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salvia miltiorrhiza monomer resists atherosclerosis was inhibition expression of inflammation-related factor in SMC. Tanshinone ⅡA had better effect in anti-inflammation than salvianolic acid B.【Key words】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 interleukin-1β; salvianolic acid B; tanshinone ⅡA丹参是临床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的常用药物,它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可以通过不同途径达到防治AS的目的。
但是,丹参成分复杂,主要分为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推测不同有效成分的靶点有所不同。
其中丹酚酸B是其主要水溶性成分,而丹参酮ⅡA是其主要脂溶性成分。
为了阐明二者抗AS的作用靶点,我们用体外培养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SMC),观察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对TNF-α诱导的IL-1β和MCP-1的影响,为其抗AS作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1 材料1.1 主要试剂 DMEM/F12培养基(GIBCO)、胎牛血清(GIBCO)、VSMC α-actin单克隆抗体(日本长野癌症研究中心惠赠)。
总RNA提取试剂盒、100bp DNA LADDER(清华天为时代)、MCP-1引物(中科院华大基因公司)、β-actin引物、RT-PCR试剂盒(大连宝生物公司)、IL-1β放免分析试剂盒(北京东亚放免技术研究所)。
1.2 主要仪器和设备超净工作台、CO2恒温培养箱(TC 2323美国SHLAB)、酶标仪(TACAN SPECTRA III)、倒置显微镜(XD-101 98010)、PCR仪(HYBAID)、核酸蛋白分析仪(DU530 BECKMAN)、台式高速离心机(HERAEUS公司biofuge)、电泳仪(DYY-III-8B 北京六一仪器厂)、Bio imaging system(SYNGENE公司)γ放射免疫计数器(GC-400型,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实业总公司中佳光电仪器分公司)等。
1.3 实验用药丹酚酸B、丹参酮ⅡA(标准品,科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大鼠TNF-α(英国PEPROTECH公司)。
2 方法2.1 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培养与鉴定选用清洁级Wistar大鼠,雌雄不限,体重150g左右(购于军事医学科学院四所)。
动物脱臼处死,无菌条件下将主动脉取出,立即放入D-hanks液中,洗去残留血迹,剔除血管外膜纤维脂肪层,刮除内膜,并反复冲洗血管。
将血管剪成1mm2左右小块,均匀接种于25cm2培养瓶内,37℃恒温培养箱内干孵1.5~2h后,每个培养瓶内加入5ml含20%胎牛血清的DMEM/F 12培养液。
培养5天后细胞从组织块内长出,并更换新鲜培养液继续培养,10天后,细胞长成“峰”、“谷”交错的致密细胞层时,进行传代。
实验采用第四代细胞。
鉴定:根据细胞形态(典型的梭形,可重叠生长至多层,高低起伏形成“峰”、“谷”交错状)和VSMC α-actin 免疫组化染色(培养细胞呈明显的胞浆阳性表达)。
2.2 造模及分组方法取生长良好的平滑肌细胞,换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12h,进行同步化后,分别进行如下处理。
2.2.1 正常组(N)采用无血清培养基继续培养8h。
2.2.2 模型组(M)采用无血清培养基继续培养2h后,再加入10ng/ml TNF-α作用6h。
2.2.3 丹酚酸B组(B)加入1mg/L丹酚酸B预处理2h后,再加入10ng/ml TNF-α作用6h。
2.2.4 丹参酮ⅡA组(ⅡA)加入2mg/L丹参酮ⅡA预处理2h后,再加入10ng/ml TNF-α作用6h。
2.3 指标检测2.3.1 RT-PCR法检测动脉平滑肌细胞MCP-1 mRNA的表达2.3.1.1 总RNA提取采用异硫氰酸胍一步法(AGPC),A260/A2801.8,RNA置于-70℃备用。
2.3.1.2 逆转录反应(RT)从-70℃取出RNA进行反应。
参数:42℃、30min,99℃、5min,5℃、5min。
2.3.1.3 PCR反应引物序列,看家基因β-actin,上游引物5′TTGTAACCAACTGGGACGATATGG 3′,下游引物 5 ′GATCTTGATCTTCATGGTGCTAGG 3′;MCP-1,上游引物5′CAGGTCTCTGTCACGCTTCT 3′,下游引物5 ′AGTATTCATGGAAGGGAATAG 3′。
参数:94℃预变性2min, 94℃、30s,55℃、30s,72℃、1min,30次循环。
2.3.1.4 MCP-1mRNA表达分析各样品取10μl PCR扩增产物,进行2%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拍照(图1)保存并在Bioimaging凝胶成像系统上进行吸光度扫描( IOD) 分析,以各样品MCP-1条带IOD 和相应的β-actin 条带的IOD 比值表示MCP-1mRNA 表达的强弱。
2.3.2 培养平滑肌细胞上清IL-1β水平的测定取细胞上清液采用放射免疫平衡法测定IL-1β水平,操作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2.4 统计学方法 SPSS11.0进行方差分析,组间比较,q检验。
3 结果3. 1 丹参单体对TNF-α损伤血管平滑肌细胞MCP-1 mRNA表达的影响通过RT-PCR发现:TNF-α诱导SMC MCP-1 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
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对上述因子的表达存在显著性抑制作用,与模型组相比,P值分别0.05和0.01。
其中,丹参酮ⅡA对MCP-1 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强于丹酚酸B,P0.05(表1,图1)。
图1 各组平滑肌细胞MCP-1 mRNA的表达(由左向右:N、B、M 、ⅡA)表1 丹参单体对TNF-α损伤SMC MCP-1 mRNA表达的影响(略)注:与模型组比较:**P0.01,*P0.05;与丹参酮ⅡA 组比较,★P0.053.2 丹参单体对平滑肌细胞炎症介质IL-1β的影响结果显示,TNF-α诱导SMC IL-1β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
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降低SMC上清IL-1β水平,与模型组相比,P值分别0.05和0.01,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表2)。
表 2 丹参单体对平滑肌细胞炎症介质IL-1β表达的影响(略)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1,*P0.054 讨论AS被视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炎症,单核细胞粘附于血管壁并穿入内皮下形成泡沫细胞是其重要形态学特征。
单核细胞进入血管内膜下是AS早期事件并贯穿其全过程,MCP-1是介导上述过程实现的主要因子[2,3]。
MCP-1 在正常血管壁中几乎未表达,而在AS不同演变时期中MCP-1 表达均有升高。
虽然在正常情况下,SMC不产生MCP-1,但是在AS发展过程中,SMC 不仅可作为MCP-1的效应细胞,而且还可自行合成与分泌MCP-1而影响其他细胞的功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