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长城》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7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长城》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长城的形成和长城的地位,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中华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城》一课的文化内涵和语文知识的掌握。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展示长城的图片或模型,让学生对长城有所了解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通过谈论长城的来历、作用等内容,引导学生对长城产生浓厚的爱国情感。
3.阅读《长城》的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长城的相关内容。
2. 阅读课文1.听读教师的示范,学生跟读。
2.理解课文,运用划线法标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难点句子。
3.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3. 分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便于互相讨论。
每组讨论一个问题,最终向全班汇报。
2.分组讨论的问题:1.长城的形成和历史背景。
2.长城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3.学习《长城》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4. 情感教育1.通过展示影片或图片等材料,让学生感受长城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长城不遭破坏,它会成为什么样的文化遗产?5. 课堂总结1.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回顾学生的学习过程。
2.强调学生对文化遗产的认知,要求学生要爱护和保护文化遗产。
3.布置作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长城》的读后感,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长城的形成和长城的地位,并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教师通过导入环节和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长城的相关知识,接着通过分组讨论问题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最后,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感受长城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并引导学生认真保护文化遗产。
篇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3、知道长城,了解长城的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看图,,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 2、通过感知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提高学生分析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造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2、通过感知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了解长城的结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是精神,培养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任务分析: ⒈、起点能力:学生在学习《长城》之前已经学过了《颐和园》、《赵州桥》这两篇同样是描写文化古迹的文章。
三篇文章在写法上具有共同点,因而具备了学习这类课文的基本的方法和能力。
⒉、终点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长城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能和力量。
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以进一步加强,观察和思维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
⒊、教学目标类型:目标1属于陈述性知识学习;目标2、3属于智能技能学习。
▲课前准备: 师:课件。
生:让学生收集关于长城的各种图片和传说故事。
▲学习者特征分析: 1、一般特征: 本课教学对象是大通县元树尔小学四年级学生,学生的求知欲强,学习热情高,对于学习《长城》兴趣极浓。
但由于学生所处环境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缺少课外读物,没有上网收集资料的条件,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较差。
2、学生的入门能力: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阅读能力,能通过朗读课文,并对语文的学习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
3、学习风格: 本课教学设计我是本着以读为主,以练为辅的教学理念进行构思。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长城教案优秀5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长城》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教学重、难点1.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1.出示课题、读题。
初步了解学生对长城的认识程度。
2.播放视频,请学生观看3分钟,请学生自由发言,谈谈看后的感受。
★3.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1、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标自然段、画出课文里带拼音的生字。
2、检查文本中带拼音的生字:齐读、指生读。
3、请同学提出自己读不准或不理解的其他生字、词。
三、学习一自然段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1、指读一自然段。
①说说作者是在哪里观察长城的?长城的特点是什么?远看长(地图)★2、又读一自然段。
①说说书中是用哪些词语来描写的长城的?★崇山峻岭蜿蜒盘旋②理解词语3、再读一自然段,感受长城的长。
(万里长城万里长)四、学习第二自然段1、自由读第二段,①说说作者是在哪里观察长城的?长城的特点是什么?★长城脚下(近处)高大坚固2、指生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3、齐读第二自然段,体会长城的特点。
(万里长城永不倒)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长城→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2.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作者动作的词,体会为什么作者“会很自然地想起”?3.学习重点句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长城》教学设计(精选10篇)《长城》教学设计一、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二、《长城》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城》教学设计(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城》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理念】语文教育,是充满激情如诗样的艺术,教育家皮亚杰认为能创造情境就是发明,发明存在于构建求知情境的过程中。
本教学设计注意创设情境化的教学氛围,围绕“质疑、解难;讨论、交流;读书、感悟”开展教学;通过激情导入、图片展示让学生“乐中求知”;相机点拨、随机评价、有感情诵读,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探究质疑,升华情感,引导学生“实话实说”,最终获得知行教育的“润物细无声”。
【素质教育目标】1、认知目标:⑴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⑵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⑶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技能目标:⑴培养学生默读、感悟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⑵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3、情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教学目标力求体现知识、技能、情感的多元统一,挖掘《长城》这一篇课文中的科学和人文内涵。
)【教法与学法指导】1、教师教法:采用“情景教学法”,三次运用投影和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第一次,课始,定格投影,静态展现长城的远景,整体感知长城全貌。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及象征意义,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情境模拟等多元方式探究文本,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围绕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一文进行,文章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长城的雄伟壮观,让学生了解其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展示长城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制作生词卡片,准备相关历史资料,设计互动问题和小组活动。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长城的基本信息和历史故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长城的纪录片片段,引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
2. 自主阅读:学生默读全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小组内交流解决。
3. 文本解读: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课文,讲解长城的建筑特点、历史作用以及它所象征的民族精神。
4. 互动研讨:组织小组讨论,探讨长城在当今社会的价值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
5. 实践演练: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模拟导游介绍长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 总结归纳:全班共同总结长城的主要特点和象征意义,强化记忆。
五、教学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阅更多关于长城的资料,写一篇小论文或者绘制一幅关于长城的手抄报,进一步深化对长城的认识和理解。
六、教学总结: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学到坚韧不屈、团结一心的精神品质,并积极投入到文化遗产的保护行动中。
七、教学评估: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互动问答及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表现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结果评价:通过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如小论文或手抄报,评估他们对长城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自我探究能力。
《长城》教学设计精选15篇《长城》教学设计精选1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长城》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城》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13个字。
正确读写“蜿蜒、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呼应、肩膀、凝结、奇迹、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图文结合,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其实,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长城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师生交流,导入课题1、同学们,提起长城大家一定不陌生吧。
你去过长城吗?你对长城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依据搜集的资料或见解感受,自由交流。
)2、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灵魂的象征,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一同来感受这伟大的长城。
(齐读课题)二、出示图画,比较观察1、这两幅图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2、观察两幅图画: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景象了吗?(引导生观察和描述图时,要有一定的顺序,由近到远、由主体到周围景物。
)三、图文对照,理清脉络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语句读通顺,想想课文中的哪些内容是图中所描绘的。
(生自读课文找出对应段落。
)四、感悟表达,交流感受1、进行写法上的引导,知道作者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由整体景象到局部描写的方法。
2、首先请同学们自由的放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完以后,试着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你眼中的长城。
(生自由读课文)3、自由交流。
五、图文对照,感悟朗读1、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长”的特点:预设交流一:研读重点句:“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全长13000多里。
《长城》教学设计优秀4篇篇一:《长城》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教学流程:整体阅读本单元:1、这一单元我们重点学习什么,请同学们阅读本单元的学习提示。
2、交流:主题是《我国的世界历史遗产》3、你所知道的我国的世界历史遗产有哪些?4、走进《长城》课后的阅读资料袋。
5、这一单元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其中的三个世界历史遗产,分别是: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这节课让我们先走进伟大的长城。
第一课时一、谈话揭题1、说说你对长城的了解: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被列为世界文物保护遗产之列毛泽东:不到长城非好汉2、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长城,对长城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温馨提醒:这课书的生字挺难的,同学们一定要想办法读准2、交流、反馈出示词语:/蜿蜒盘旋、崇山峻岭(读准音、看课文插图理解词语的意思)垛子、瞭望口、城堡、射口(看图指导他们的位置样子及其作用)屯兵、嘉峪关(简单的介绍一下)气魄雄伟(放在阅读教学是理解)3、指名分读课文,读完一段,简单的说说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使学生初步知道课文主要学了些什么?)三、书写生字,1、同桌检查,互帮互助2、重点指导:旋、隔、嘉四、课堂练习:作业本:1、2、3题第二课时一、导入: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我国世界遗产的第一扇窗口:长城吧。
二、细读,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1、自由读全文,画出最能高度概括长城的一句话。
2、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长城》教案优秀6篇《长城》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难点: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观世界遗产,走进世界之最“墙”(课件播放“世界遗产”图片,老师配乐简介。
)同学们,为了保护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世界最突出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评为“世界遗产”,编成了《世界遗产名录》。
现在看到的是来自不同国家的“世界遗产”。
截至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共21处,自然遗产共4处,自然文化遗产共4处。
在这组单元里,我们将随着课文去观赏我国的“世界遗产”有一个名字被翻译成了英文──thegreatwall。
是的,这就是长城!翻开英语字典,great 的意思是伟大的,那么究竟这令全世界人民叹为观止的长城有何魅力,成为中华民族一颗永远璀璨的明星?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城》。
(板书课题)让我们带着各自不同的情感齐读课题。
(长城)观中国长城,荡起中华儿女情1.温暖课题,以情入文同学们,在奥运会的开幕式上,一轴画卷展开了古老灿烂的中国文化。
那蘸着浓厚香墨的毛笔,仿佛在感怀着古老的中国字源远流长。
今天同学们手里拿着虽然不是毛笔,但不变的是,我们仍是有着悠长文明历史国度下的炎黄子孙!我们是中国人,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翻到83页,在课文的空白处端端正正、恭恭敬敬地写下“长城”这两个字。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长城》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崇、峻”等8个生字,会写“嘉、隔”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盘旋、城砖”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长城的雄伟气魄。
(2)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理解长城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有关长城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
2.提问:同学们,看到这样雄伟的长城,你们有什么感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解决。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1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介绍了长城的哪些方面?(三)精读课文,感受长城的特点1.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长)(2)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长城的“长”?(“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3)指导朗读,读出长城的“长”。
2.学习第二自然段(1)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介绍了长城的哪些部分?它们的作用是什么?(2)结合图片,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如“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3)小组讨论:为什么说长城是个“伟大的奇迹”?3.学习第三自然段(1)指名读,思考:站在长城上,作者想到了什么?(2)引导学生理解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体会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四)总结升华,情感教育1.总结长城的特点和历史价值。
2.让学生谈谈学习这篇课文后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长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新词,对照插图,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陡峭”,“凝结”等字。
教学难点,重点
1.指导看图。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2.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课前准备
1.《长城长》音乐
2.PPT课件
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自学为辅。
教学过程
一.看图,了解图意。
1、介绍长城。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
两千一百多年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抵御外来侵略,下令修筑长城。
现在我们看到的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蜿蜒一万两千余里。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
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
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拉修建。
因此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
资料袋:
八达岭长城建于海拔约六百米高度之处。
城墙的平均高度为约为八米,上宽约六米,下宽近七米,其墙基全由千余公斤重的花岗条石砌成,上部采用大型城砖砌筑,内填泥土和石块,因此墙身高大坚固。
二.认识生字,说一说。
1、说说生字新词。
崇(chong)山峻(jun)岭拍摄(she)嘉(jia)峪(yu)关扶(fu) 智慧(hui)气魄(po)
2、区别形近字
崇→祟嘉→喜
峪→浴砖→传
垛→躲瞭→缭
3、理解字词。
(1)教师讲解
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明初的建筑物,再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嘉峪山东南边脚下,是长城的终点。
八达岭:军都山的一个山峰,在北京市的西北,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全国中点文物保护单位
(2)看图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崇山峻岭:山高而险。
气魄:有精神,有气势。
凝结:结合聚集。
陡峭:山直上直下,很陡很险。
屯兵:聚集士兵。
蜿蜒盘旋:蜿蜒,像蛇爬行的样子。
盘旋,回绕屈曲。
长而曲折地延伸。
3、看地图知道长城的位置以及形势?(位于我国的北方,横跨我国的东西部)
4、展示图片万里长城的风光,图中的长城像什么?
(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蜿蜒盘旋:长而曲折地延伸。
)
三.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想一想,课文各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说说课文各节的内容。
(第一节讲长城的长;第二节讲长城的高大坚固;
第三节讲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第四节讲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
3、说说怎样给各节编一小标题。
(启发学生以课文内容为线索定出小标题:(1)一条“龙”(2)“高
大坚固”;(3)结晶;(4)奇迹。
或启发学生以课文结构为线索列出小标题:总貌;构造;联想;地位)
4、观察彩图。
(1)长城修筑在什么地方?(崇山峻岭之间)
(2)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么特点?(长和高大)
(3)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远,近两个观察点?(不从远处观察,就看不出他的“长”这个雄伟的全貌;不从近处观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坚固的构造特点。
只有从不同的观察点介绍长城,才能更显出其气魄雄伟的特点)
四.长城之旅第一站——“远看长城”
1.从课文中找出体现长的句子?(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
2.看万里长城示意图能体会出长城的什么特点?(长,横跨中国东西部) 3.作者用什么说明方法写出了长城的长?
(打比方和列数字)
4.重点句理解,并从这些句子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长城高大坚固的特点
5、观察远景图。
(打出幻灯。
)
(1).远景怎样?(像一条龙)
(2).课文怎样写长城的(位置、宇航员所拍照片)
(3).蜿蜒盘旋和长龙有什麽内在联系(前者为静,后者为动,
以动喻静)
(4).长字突出怎样的特点
五.长城之旅第二站——“近看长城”
1.从下面句子你能看出长城的什么特点?
体会到长城“高大坚固”的特点
2.看近景图学第二节
(1)读后思考。
课文中的哪句话表现了作者的观察点(来到长城脚下)
(2)这一节有几句话?介绍长城的那些建筑?(六句。
分别写作者来到长城脚下;长城的高大坚固;城墙顶上;外侧的垛子;城台)(3)图文对照,指出图上垛子、射口、了望口、和城台的样子,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4)小节这一节近看长城,先整体后部分,构造科学,利于防守。
3、综合以上。
(1)人民为什么会想起古代修长城的劳动人民?(围绕站、踏、扶、自然)
(2)从那里可以看出修筑长城的艰难?(条石多重)
(3)为什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4)想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发挥自己的智慧完成的。
4、读第四段。
(1)长城为什么在世界上是一个奇迹(从长城的长和大想象到
建筑的困难,表现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所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喜爱、赞美)
你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发挥)
六.长城之旅终点站——“遥想当年”
在那炎炎烈日下,他们——————;
在那雷电交加的风雨中,他们__________;
在那天寒地冻的雪地上,他们__________……
七.名人名言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
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
的奇迹。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它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八、总结全文。
1.画出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一句话。
2.总结谈话:长城建筑规模宏伟,气魄雄伟壮观,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它高大坚固,建筑结构巧妙合理。
它建筑在崇山峻岭,施工环境艰难;它动用的材料重大、数量多;他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
学习《长城》这一课,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感在我们胸中回荡。
九.我们游完了长城,面对如此气魄雄伟,高大坚固的长城,你想写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长城
远景
观察长城
近景
血汗
联想人民
智慧
雄伟
赞美工程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