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一次降水过程的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32.04 KB
- 文档页数:4
一次超级单体风暴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分析本文利用建阳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7年4月1日下午发生在闽北地区的一次典型的超级单体风暴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
此次风暴完全具有超级单体风暴的几个典型特征,即钩状回波,有界弱回波区以及中气旋结构。
该超级单体风暴历经约1个半小时,其间自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了约80km,其所经地区出现大风、冰雹和强降水天气。
标签:多普勒雷达回波超级单体风暴有界弱回波区中气旋一、引言超级单体风暴是局地对流风暴发展的最强烈的形式,其相应的灾害性天气有冰雹、龙卷、灾害性大风(包括下击暴流)和暴洪。
超级单体风暴作为一个强烈发展的对流单体的特征除了其准稳定状态外,一个重要的雷达回波特征是存在一个弱回波区或有界弱回波区。
有界弱回波区也称为“穹窿。
”超级单体风暴的另一个雷达回波特征是低层的钩状回波。
2007年4月1日下午,在闽北地区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的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在出现的一系列强对流风暴中,有一个经典的超级单体风暴造成了严重的灾害,该超级单体风暴历经约1个半小时,其间自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了约80km,其所经地区出现大风、冰雹和强降水天气。
受灾最严重的建瓯市测站瞬间极大风速达17.8米/秒,多个乡镇遭受冰雹袭击,全市受灾人口1.416万人,损坏房屋6687间,直接经济损失2362万元。
本文利用建阳多普勒雷达产品资料对这次超级单体风暴个例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今后的强对流天气特别是冰雹天气的临近预报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二、天气背景简要分析2007年4月1日08时,500hPa上为两槽一脊位于中高纬度,高压脊位于巴尔喀什湖附近。
850hPa上低涡切变位于苏州-武汉-宜昌-宜宾-昆明-思恩一线。
福建省处于槽前西南气流和切变南侧西南气流控制下。
地面静止锋位于温州-江山-南昌-莲花-衡阳一线,我省处于锋前暖区(图略)。
资料还显示,低层有气旋式环流与切变辐合的存在。
这一切都预示着一场强对流风暴即将到来。
在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中X波段移动雷达与S波段雷达对比分析发布时间:2021-11-29T03:44:37.363Z 来源:《现代电信科技》2021年第14期作者:申天瑶章婉奇余星毅魏雯婷方韵[导读] 为研究X波段移动雷达的实用性,通过对长沙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和莲花X波段移动雷达资料在一次暖区强降水天气过程中的观测资料结合自动站降水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得出:X波段移动雷达在探测降水回波时,衰减严重,探测到的回波强度较S波段多普勒雷达弱;在探测降水回波的强度变化趋势以及移动比变化时,与S波段雷达探测结果基本一致;X波段移动雷达对弱到中等强度降水回波具有更灵敏的探测能力,与S波段雷达相结合使用,能在短临预报预警和人工增雨防雹中发挥重要作用。
(长沙市气象局 410000)摘要:为研究X波段移动雷达的实用性,通过对长沙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和莲花X波段移动雷达资料在一次暖区强降水天气过程中的观测资料结合自动站降水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得出:X波段移动雷达在探测降水回波时,衰减严重,探测到的回波强度较S波段多普勒雷达弱;在探测降水回波的强度变化趋势以及移动比变化时,与S波段雷达探测结果基本一致;X波段移动雷达对弱到中等强度降水回波具有更灵敏的探测能力,与S波段雷达相结合使用,能在短临预报预警和人工增雨防雹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强降水,雷达资料,对比分析1 引言由于多普勒雷达探测“点少面广”,探测盲区和距离衰减不可避免,有时因网络故障或雷达故障,实时探测资料也难以保障。
而X波段移动雷达较S波段多普勒雷达探测距离小,但稳定性及可维护性更好,X波段雷达发射功率低且天线直径小,且短波雷达对弱气象目标物有更灵敏的探测能力,能够有效补充S波段雷达探测的不足[1]。
将X波段雷达和S波段多普勒雷达资料结合起来使用,相互弥补不足,有效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因而将X波段雷达与S波段雷达资料在一次暖区强降水天气过程中进行同步对比观测,有效提高预报预警准确性,在防汛中起到重要作用。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气象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雷达观测技术在降水预报和监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实时降水回波观测是了解降水动态、评估降水强度和分布的关键手段。
本实验旨在通过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对实时降水回波进行观测和分析,为降水预报和气象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目的1. 研究实时降水回波的时空分布特征。
2. 分析降水回波与地面降水的关系。
3. 探讨实时降水回波在降水预报中的应用价值。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自动站数据、气象卫星数据等。
2. 实验方法:(1)选取某地区连续一周的降水过程作为研究对象。
(2)利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实时降水回波,并记录回波强度、移动速度、路径等信息。
(3)收集同期自动站地面降水数据,分析降水回波与地面降水的关系。
(4)结合气象卫星数据,分析降水回波的生成、发展和消散过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时降水回波的时空分布特征(1)观测到实时降水回波主要分布在降水中心附近,与地面降水区域基本一致。
(2)降水回波强度与地面降水强度呈正相关,即回波强度越大,地面降水强度也越大。
(3)降水回波移动速度与降水强度、降水类型等因素有关,如对流性降水回波移动速度较快,层状降水回波移动速度较慢。
2. 降水回波与地面降水的关系(1)降水回波是地面降水的先导,即降水回波出现后,地面降水往往紧随其后。
(2)降水回波强度与地面降水强度呈正相关,回波强度越大,地面降水强度也越大。
(3)降水回波移动速度与地面降水移动速度基本一致,即降水回波移动到哪里,地面降水也相应移动到哪里。
3. 实时降水回波在降水预报中的应用价值(1)实时降水回波可以直观地反映降水区域、强度和移动路径,为降水预报提供重要依据。
(2)结合自动站地面降水数据,可以更准确地评估降水强度和分布。
(3)实时降水回波可以作为降水预警的重要手段,为公众防灾减灾提供及时信息。
五、结论本实验通过对实时降水回波的观测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实时降水回波可以反映降水区域、强度和移动路径,为降水预报提供重要依据。
利用风廓线雷达资料分析一次强降水过程的风垂直切变特征王彦;刘一玮;孙晓磊【摘要】联合应用5部风廓线雷达、多普勒天气雷达组网观测资料,并结合海河流域自动气象站资料详细分析了2012年7月21日海河流域强降水发生、发展过程中温度场、风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这次强降水天气具有明显的中尺度天气特征,强降水主要发生在露点温度梯度区内.低空急流指数变化对短时强降水的峰值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它的快速增加意味着强降水将要开始.垂直风切变对短时强降水的形成具有参考价值:降水开始前,2500—3000 m的风速和风切变首先开始增大,之后大风向1000 m以下扩散,风切变梯度增强预示着短时强降水开始;1000—1500 m风速迅速减小,高层也随之减小,强降水趋于减弱或结束.风廓线雷达中风向风速的变化能够指示系统的过境时间,以上结论对预报强降水的起始及降水的持续时间具有使用价值.%In the article, we analyze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nsive rainfall along Haihe area on 21 July 2012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data from 5 wind profiler radars, Doppler weather radar network and weather data from auto-weather stations along Haihe ar-ea. The study reveals that the intensive rainfall carries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d-range weather systems in which the occurrence of rainfall is often in the gradient zone of the dew point temperature. The low jet index change is indicative to the peak value in the short-term intensive rainfall, i.e., its fast increase means the beginning of the intensive rainfall. The vertical wind shear is of reference value to the short-term intensive rainfall. That is, prior to the rainfall, the wind speed and wind shear begin to increase at middle and low levels (2500—3000 m), followed by the strong wind spread to thelower level (1000 m). The increase of the wind shear gradient predicts the beginning of the short-term intensive rainfall. When the wind speed at low level (1000—1500 m) reduces quickly as that in the higher level, the intensive rainfall weakens till its stop. The above features are applicable in forecasting and decision making for intensive rainfall.【期刊名称】《暴雨灾害》【年(卷),期】2017(036)002【总页数】6页(P171-176)【关键词】风廓线雷达;强降水;预报【作者】王彦;刘一玮;孙晓磊【作者单位】天津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天津300074;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天津市气象台,天津300074;天津市气象台,天津30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15.2风廓线雷达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利用多普勒效应获取其上空高时、空分辨率的水平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随高度的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