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县城供水管网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68.50 KB
- 文档页数:42
桑植县城供水管网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作者:————————————————————————————————日期:桑植县城供水管网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工程项目总论1。
1、工程项目的背景、目的、重要性及意义1。
1.1、工程项目的背景1。
1。
2、工程项目的目的1。
1。
3、工程项目的重要性及意义1.2、建设项目的依据1。
3、建设项目原则1。
4、建设项目范围2、城市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1、县城发展概况2.2、供水现状2。
2。
1、自然条件2。
2.2、供水水源2。
2。
3、水价2.2。
4、供水系统2.2.5、管网现状2.3、存在的主要问题2。
4、1999—2004年国债资金实施情况和实施效果2.4。
1、实施情况2.4。
2、实施效果3、供水建设3.1、规划期限3。
2、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
3、建设目标3.3。
1、供水控制目标3.3.2、供水服务目标3。
4、工程建设规模3。
4.1、需水量预测3。
4.2、工程建设规模3.5、实施计划3。
6、工程投资3。
6。
1、工程投资匡算依据3。
6.2、工程投资匡算3.6.3、资金筹措方案3.6.4、年度使用计划3。
7、工程效益分析4、保障措施4。
1、项目建设管理措施4.2、工程建设招标措施4。
3、节能节水措施4.4、环境及劳动安全保护措施4.5、水价改革措施4.6、其他措施5、实施建议可研报告结论概要通过本次可研,可以得出了以下结论:(1)随着张桑公路的开工建设,为了解决县城管网规模明显滞后于城市建设、供水管道材质差,二次污染严重、铺设年代久远,管网老化,漏水严重以及管网建设与城市供水规模不配套的问题。
同时为了节约用水,实现城市扩容提质,加快城市经济建设,改善供水水质,进行城区供水管网工程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2)根据桑植县水厂布局和供水管网现状,结合桑植县城市总体规划,按照城市供水设施适当超前发展的原则,确定城区供水管网改造新建长度为11800m。
供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供水问题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
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基础上,所以供水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通过建设新的供水设施,提高城市供水能力,确保城市居民的用水需求,解决城市供水紧张的问题,同时提高供水效率,保护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内容1. 建设供水设施:包括水库、水厂、管道等供水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2. 供水管网建设:规划和建设城市供水管网,确保供水覆盖面和供水质量。
3. 建立供水管理系统:制定供水管理规定和标准,建立供水监测系统,确保供水质量和供水安全。
四、项目可行性分析1. 市场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供水需求将日益增加,市场需求大。
2. 技术可行性:随着科技的进步,供水技术不断更新,新技术的应用将提高供水效率,降低供水成本。
3. 经济可行性:项目投资大,但是市场需求大,预计投资将在短时间内得到回报,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4. 环境可行性: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较小,采取合理的环保措施,有利于改善环境。
五、项目投资预算1. 建设费用:包括供水设施建设费用、供水管网建设费用和供水管理系统建设费用等,预计总投资为X亿元。
2. 运营费用:包括设备运行费用、人员工资、维护费用等,预计每年运营费用为X亿元。
3. 收益预测:根据市场需求和供水效益预测,预计年收益为X亿元。
4. 资金来源:项目资金来源包括政府拨款、银行贷款和社会资金等。
六、项目风险分析1. 市场风险:由于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市场风险较大。
2. 技术风险:供水技术更新换代速度较快,技术更新换代风险较大。
3. 政策风险:政策环境不稳定,政策风险较大。
4. 环境风险:环境影响因素众多,环境风险较大。
七、项目实施步骤1. 前期准备:确定项目可行性,制定项目建设方案,进行项目融资等。
管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 引言1.1 背景本文档旨在对管网工程进行可行性研究,以评估该工程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管网工程是指建立和维护各种管道系统,包括供水管网、天然气管网、石油管网等。
管网工程在城市和工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确保资源的有效供应和运输。
1.2 目的本研究报告的主要目的如下:•评估管网工程的可行性;•分析管网工程的经济性;•提供决策者关于管网工程的建议。
2. 可行性分析2.1 技术可行性管网工程涉及多个技术领域,包括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
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可以实现管道系统的高效运作。
相关技术包括管道设计软件、材料和设备的改进以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
通过合理的技术选择和创新,可以提高管网工程的可行性。
2.2 经济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是评估管网工程是否具有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对于投资者来说,回报率是决策的关键指标。
要评估经济可行性,需要考虑建设成本、运营成本和收益。
建设成本包括土地购置、设备采购和施工费用等,运营成本包括维护和能源消耗等。
通过综合分析,可以确定工程的投资回报期和年平均收益率,以评估其经济可行性。
2.3 市场可行性市场可行性是指管网工程在市场上是否有需求和潜在客户。
需要对市场需求进行调研,并分析竞争态势和市场规模。
在市场需求存在且竞争压力相对较小的情况下,管网工程具有较好的市场可行性。
2.4 法律可行性法律可行性是指管网工程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土地使用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在合规的前提下,管网工程具备法律可行性。
3. 结果与讨论3.1 技术可行性评估结果通过对技术可行性进行评估,我们得出以下结论:•管道设计软件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能够提高管网工程的效率和安全性;•管道材料和设备的不断创新将进一步推动管网工程的发展。
3.2 经济可行性评估结果经过综合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经济可行性评估结果:•管网工程的投资回报期为5年,年平均收益率为10%;•预计工程建设成本为1000万元,运营成本为200万元/年。
供水管道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概述当前,供水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也是保障城市居民生活正常运行的必需品。
由于市内供水管道老化、跨越和水损等原因,导致管道泄漏、供水不稳定等问题频发,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因此,本项目旨在对供水管道进行维护和更新,提升供水管道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为居民提供更加可靠的供水服务。
二、目标分析1.提高供水管道运行效率:通过对老旧供水管道进行替换和维修,减少泄漏和故障的发生,提高供水管道的流量和运行效率。
2.保障居民供水需求:通过对供水管道进行更新改造,使其能够满足城市不断增长的供水需求,保证居民的正常用水。
3.减少水资源浪费:通过维护和更新供水管道,减少泄漏和损耗,降低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三、可行性研究1.技术可行性目前,供水管道维护和更新的技术手段已经日益成熟,包括管道拆除、更换、修补以及添加新的管道等技术,能够满足管道工程的需求。
2.经济可行性(1)投资收益分析:项目投资主要包括供水管道维护和更新的材料费用、人工费用、设备租赁费用等。
通过提高供水管道运行效率,降低泄漏和损耗,减少维修和运营成本,达到投资回报率。
(2)成本效益分析:项目实施后,供水管道的流量和运行效率将得到提升,将为居民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靠的供水,减少供水事故的发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从而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社会可行性(1)居民需求:居民对于供水的需求非常高,保障供水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将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提升居民满意度。
(2)环保效益:通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项目将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促进可持续发展。
四、项目实施方案1.方案选择综合考虑供水管道维护和更新的需求和资源情况,选择逐段进行管道维修和更新的方案,边维修边投入新的管道,逐步实现供水管道的整体更新。
2.技术措施(1)管道维修:对老旧供水管道进行修补和更新,通过检测和修复漏点、更换老化管道等方式,提高供水管道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供水管道水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一)供水管道水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一、项目背景1.1 项目概述本项目计划在某市扩建新的供水管道水管工程,以满足市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用水需求。
1.2 项目目的本项目旨在改进原有的供水管道水管工程,提高供水质量,减少用水浪费,全面保障市区居民的日常用水需求。
1.3 项目优势本项目具有以下优势:①考虑到市区的水量需求,建设规模大,收益稳定且可持续;②采用先进的供水管道技术,提高供水质量、减少运营成本;③改造现有供水管道,绿化用水量减少。
二、市场分析2.1 市场需求分析随着城市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市区居民的用水需求不断增加。
据市委统计局数据,市区年用水量已达5.3亿吨。
市区水管工程供应态势不乐观,现状上,大量的管网老旧,损耗量大、泄漏率高。
因此,改造或新建供水管道水管工程的需求已变得迫切。
2.2 市场容量分析根据市委统计局数据,市区年用水量预计增长5%至5.6亿吨,年增长率约1%。
据此,市场容量为5.6亿吨,发展空间广阔。
2.3 市场竞争分析目前,市区已有多个供水公司运营供水管道水管工程,其中大企业5家,小企业15家。
但是,部分企业管网仍然存在问题,供水能力不足。
此外,该市区居民市场需求还未被完全满足,市场空间仍然较大。
三、项目资源分析3.1 人力资源本项目需要有专业的水利和工程管理技术人才,从事市区水管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维护等各个环节,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全力支持。
3.2 财务资源本项目预计总投资3亿,初期注册资金1.5亿。
预计开工后各项投资将逐步按计划进行,资金来源主要为银行贷款。
3.3 物资资源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本项目运用优质的建筑材料,应进口材料有关环节进行畅通的审批流程。
四、项目投资效益分析4.1 投资收益本项目计划开发45公里的供水管道水管工程,工程建设后,将实现年供水量的增加,与此同时,市区用水质量和七年贯彻施工后较上年减少等因素相结合,预计峰值收益可高达3000万元。
供水管网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目录第一章总论 (4)第一节概述 (4)第二节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5)第三节可行性研究的编制原则 (7)第四节指导思想 (7)1、科学发展、和谐统一 (7)2、实事求是,适度超前 (8)3、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8)4、全面规划、分类引导 (8)5、整体规划、分期实施 (9)6、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9)第五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9)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11)第一节项目提出背景 (11)第三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2)1.现状供水设施贫乏 (12)2.适应县城发展需求 (12)3.“以人为本”,体现供水企业的社会责任。
(12)第三章项目所在地概况 (14)1.自然条件 (14)1.1地理位置 (14)1.2水文气象 (15)2.社会经济概况 (15)3.城市水资源状况 (16)3.1水库 (17)3.2 河流 (17)3.3 降水 (18)3.4 水资源特点 (19)第三章城市供水现状与评价 (21)1、供水水源 (21)2、供水现状 (23)3、现状评价 (25)第四章供水方案的设计方案 (27)1、规划期限、范围和目标 (27)1.1规划目标 (27)1.2供水水压 (27)1.3供水水质 (27)1.4供水普及率 (28)1.5供水管网产销差率 (28)2、需水量预测 (28)3、供水水源规划 (29)3.1水源保护区范围 (29)3.2各级水源保护区水质管理要求 (30)4、管网规划 (32)4.1管材选择 (32)4.2区域供水管网布置 (34)5、供水科技进步规划 (39)5.1保障供水安全 (39)5.2提高供水水质 (40)5.3优化供水成本 (40)5.4改善供水服务 (40)6、供水应急保障体系规划 (40)6.1目的及工作原则 (40)6.2应急组织保障体系 (41)6.3应急处理措施 (44)第五章工程建设内容 (46)5.1区域管网建设项目 (46)5.2管线设计要点 (47)5.3管线穿越河流 (48)5.4管线基础处理 (48)5.5管线埋深 (48)第六章工程实施 (49)6.1工程建设管理机构 (49)6.2运行管理机构 (50)6.3项目建设进度 (50)6.4工程实施措施 (51)第七章法规与条令 (55)7.1供水设施保护 (55)7.2环境保护 (55)7.3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56)7.4节能技术措施 (56)第八章投资估算及偿债能力分析 (58)第一节投资估算............................................................................................................... ..55 第二节偿债能力分析. (59)第九章工程招投标 (64)第一节编制依据 (64)第二节工程招投标 (64)第三节项目招标目的 (65)第四节招标原则及招标方案 (66)第十章建议 (68)第十一章规划展望 (68)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概述一、项目名称:某某供水管网改造项目二、建设性质:改扩建三、项目建设单位:某某投资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罗某某四、项目主管单位某某县人民政府五、建设地点永阳、和风、洪蓝、白马、晶桥、东屏、石湫七个镇六、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1、编制单位名称某某有限公司2、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编号某某3、资质等级丙级4、发证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二节可行性研究的依据为解决村民用水,根据某某自来水公司的委托书,经县委有关领导对本供水管线工程进行反复研究和论证,确定实施本供水工程,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
管网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管网是城市供水、供气、供热等能源或资源的重要输送通道,对于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管网建设时间较早、技术设施老化、管网设计和规划存在缺陷等原因,管网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漏损严重、安全隐患、供应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管网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需要进行管网改造工程。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对城市管网改造进行可行性分析,确定管网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能面临的困难,为未来管网改造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研究内容1. 已有管网情况分析对现有管网的规模、管线类型、年限、运行状况等进行详细调研和分析,找出管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2. 市场需求分析分析城市居民和企业对供水、供气、供热等资源的需求情况,以确定管网改造后的供应能力和市场前景。
3. 技术分析对现有管网改造技术进行梳理和评估,找出适合本市管网改造的技术方案,确定改造的技术路径。
4. 成本分析对管网改造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进行估算,包括工程建设费用、材料费用、设备投资等,以确定管网改造的经济可行性。
5. 法律法规分析研究管网改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确保管网改造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6. 社会影响分析对管网改造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评估,包括改造过程中的施工影响、改造后的资源供应情况、改善居民生活等方面。
四、研究方法1. 采集资料法通过查阅文献、调查问卷和专家访谈等方式,采集相关的市场、技术、成本、法律法规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资料。
2. 统计分析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对采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相关数据和结论。
3. 实地调研法通过实地走访、现场观察等方式,深入研究管网改造的实际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
4. 专家咨询法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研究,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五、研究结果1. 已有管网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漏损严重、设备老化、供应不足等方面。
2. 市场需求日益增长,对供水、供气、供热等资源的供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自来水管网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一、前言 (2)二、项目背景与意义 (2)三、项目概况 (3)1. 自来水系统现状分析 (4)2. 改造需求与目标设定 (5)四、技术可行性分析 (6)1. 技术原理与方案选择 (7)2. 技术成熟度评估 (9)3. 技术实施难度与风险分析 (10)五、经济可行性分析 (12)1. 项目投资估算 (13)2. 财务效益评价 (14)3. 经济合理性分析 (15)六、社会可行性分析 (16)1. 社会影响评估 (18)2. 公众参与度分析 (19)3. 社会风险及应对措施 (21)七、政策法规与标准支持分析 (22)1. 相关政策法规梳理 (24)2. 标准规范符合性分析 (25)3. 政策支持与激励措施探讨 (26)八、项目实施计划与进度安排 (28)1. 项目组织架构与职责划分 (29)2. 施工方案与工艺流程制定 (30)3. 项目实施时间节点与进度控制 (31)九、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计划 (32)1. 项目总投资预算 (32)2. 资金来源与筹措方式 (33)3. 资金使用计划与监控 (35)十、项目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 (36)1. 风险因素识别与评估 (37)2. 风险防范与控制策略 (39)3. 应急预案与风险管理机制建立 (41)十一、结论与建议 (42)1. 项目可行性总结 (43)2. 建议与展望 (44)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升级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来水管网作为城市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稳定性和供水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企业的正常运营。
当前部分地区的自来水管网存在老化、技术落后、水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
实施自来水管网改造项目,提高供水能力和服务质量,成为当前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旨在深入分析自来水管网改造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供水管道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供水管道项目工程是为了解决现有供水系统的不足而进行的新建项目。
本文详细探讨了该项目的可行性,并对项目的投资效益、技术可行性、社会经济影响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研究结果表明,供水管道项目工程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发展潜力,可以为区域居民提供更好的供水服务。
一、引言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现有供水系统已经达到其设计容量的极限。
因此,为了保障区域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需求,本项目提出了新建供水管道的方案,并进行可行性研究。
二、投资效益分析1.投资预算:通过调研和设计,我们估计新建供水管道项目的投资金额为X万元。
2.收益预测:根据需求分析和市场调查,预测该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年收入可达X万元。
3.投资回收期分析:根据投资金额和年收入预测,计算出该项目的投资回收期为X年,属于可接受范围内。
三、技术可行性分析1.工程技术方案:设计合理、施工可行、操作维护方便。
2.技术设备:采用先进的供水管道技术和设备,保证供水质量和供水量的稳定。
3.工程施工:具备施工条件、施工周期合理。
4.运维保障:设有专门的运维团队,制定完善的运维计划。
四、市场需求分析1.市场需求调查:通过市场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区域居民对供水改善的需求。
2.市场前景分析:考虑到城市发展趋势和人口增长,预测该项目建成后能满足不断增长的供水需求。
五、社会经济影响分析2.经济增长:良好的供水条件可以吸引更多企业投资并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
3.生活改善:供水质量和供水量的提升将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品质。
六、可行性研究结论本项目经过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发展潜力。
投资回报期合理,技术可行性高,市场需求旺盛,社会经济影响积极。
因此,建议继续推进供水管道项目工程的实施,并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和进度安排。
(2023)供水管道水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一)(2023)供水管道水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1. 项目简介•项目名称:供水管道水管项目•项目类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地点:某市区•项目建设规模:10公里2. 建设内容•建设10公里长度的供水管道水管,以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用水需求3. 技术方案•选用最新的钢材制成的渗透性低、耐腐蚀性强的水管,以保证供水质量•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如无缝焊接、管道托架等,以确保水管质量和施工进度4. 经济效益分析•项目投资:5000万元•项目利润:每年预计利润500万元•项目回报期:10年5. 社会效益分析•解决当地居民用水难题,提高生活质量•为当地企业和农村地区提供优质的供水条件,促进经济发展•对于当地环境保护和卫生作出贡献,提高城市形象和文化内涵6. 风险评估•技术风险:采用先进技术,技术难度较大,需加强技术培训和施工管理•资金风险:项目投资金额较大,需确保资金来源可靠,理性安排资金使用•环境风险:对当地环境和卫生产生一定影响,需加强环境保护工作7. 建议和措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扩大投资来源渠道•落实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加强环境保护和监管•完善施工管理体系,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8. 结论•经过调研和分析,供水管道水管项目在技术、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均具备可行性,值得推广和实施。
9. 下一步工作•调查当地市政配套设施,设计合理的供水管道线路和布局•加强技术研发和培训,提高工程质量和进度•制订详细施工计划,落实施工监管和安全管理•完善资金安排和考核机制,合理评估投资利润和风险•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生态文明建设10. 结语供水管道水管项目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整合优势资源,不断完善技术设备,积极推进项目建设,为满足当地居民用水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城市环境作出更多贡献。
桑植县城供水管网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工程项目总论1.1、工程项目的背景、目的、重要性及意义1.1.1、工程项目的背景1.1.2、工程项目的目的1.1.3、工程项目的重要性及意义1.2、建设项目的依据1.3、建设项目原则1.4、建设项目范围2、城市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1、县城发展概况2.2、供水现状2.2.1、自然条件2.2.2、供水水源2.2.3、水价2.2.4、供水系统2.2.5、管网现状2.3、存在的主要问题2.4、1999—2004年国债资金实施情况和实施效果2.4.1、实施情况2.4.2、实施效果3、供水建设3.1、规划期限3.2、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3、建设目标3.3.1、供水控制目标3.3.2、供水服务目标3.4、工程建设规模3.4.1、需水量预测3.4.2、工程建设规模3.5、实施计划3.6、工程投资3.6.1、工程投资匡算依据3.6.2、工程投资匡算3.6.3、资金筹措方案3.6.4、年度使用计划3.7、工程效益分析4、保障措施4.1、项目建设管理措施4.2、工程建设招标措施4.3、节能节水措施4.4、环境及劳动安全保护措施4.5、水价改革措施4.6、其他措施5、实施建议可研报告结论概要通过本次可研,可以得出了以下结论:(1)随着张桑公路的开工建设,为了解决县城管网规模明显滞后于城市建设、供水管道材质差,二次污染严重、铺设年代久远,管网老化,漏水严重以及管网建设与城市供水规模不配套的问题。
同时为了节约用水,实现城市扩容提质,加快城市经济建设,改善供水水质,进行城区供水管网工程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2)根据桑植县水厂布局和供水管网现状,结合桑植县城市总体规划,按照城市供水设施适当超前发展的原则,确定城区供水管网改造新建长度为11800m。
(3)县城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总投资为2240万元。
(4)本项目建设期5年。
(6)县城供水管网改造工程项目社会效益显著,经济效益良好,建设方案稳妥、先进,资金来源可靠,项目具有可行性。
1 总论1.1 工程建设的背景、目的、重要性及意义1.1.1 工程建设的背景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尤其在北方更出突出,缺水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桑植县而言,1999年,通过张计投[1999]70号文件立项,正式实施桑植县二水厂扩建改造工程,并开展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工作。
现在桑植县二水厂改造部分项目完工。
自来水公司供水总规模达4万m3/日,已改造完成供水管网近2公里,完成投资1180万元(其中国债资金450万元,国家基本建设专项基金130万元,地方预算内专项资金200万元,县政府配套资金150万元,单位自筹250万元)。
但是由于客观原因的影响,桑植县城供水管网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桑龙公路蔡家坪段、张桑公路中医院段尚未施工,输水主管还未敷设,再加上张桑二级公路环城绕过,县城规模激剧扩大,沿线村镇饮用自来水条件已经成熟。
急需敷铺供水主管进行规划实施,改变二水厂有水送不出、制约经济发展的局面,同时,为了贯彻落实建设部下发的《关于组织编制全国缺水城市供水项目建设规划的通知》(建办综函[2005]41号)文件精神,结合《桑植县城市(2003—2020年)总体规划》,对桑植县城(2005—2010年)供水管网进行规划。
1.1.2 工程建设的目的本次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核实在新条件下,为适应经济发展自来水公司供水管网对城市供水的保障能力,明确新建、改造管网的规模和投资,保证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力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以按期完成供水管网新建改造任务。
1.1.3 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及意义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桑植县的发展也日新月异,为此,2003年桑植县规划办对原编(1997—2015年)县域规划进行修编,扩大了城市规划范围。
同时由于张桑二级公路的正式开工,桑龙公路的竣工通车,使桑植县由原来交通死角变成川西、渝西通往张家界、广州的必经之路,极大地带动了桑植的发展。
桑植县城规模激剧扩大,供水人口、供水范围剧增,为适应形势的发展,及时对规划进行修编具有重大的意义:一是可以扩大自来水公司的供水规模、供水范围,提高城市供水普及率,促进城市发展。
二是可以解决沿张桑路村镇的人饮问题。
保证饮水卫生,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三是通过科学规划,逐步实施,促进供水事业稳定发展,保障经济建设。
1.2 工程建设依据本次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有以下文件和资料为编制依据:(1)张家界市计委《关于桑植县自来水公司第二水厂扩建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文(张计投[1998]127号)。
(2)《桑植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
(3)桑植县城市管网现状图(4)桑植县规划办关于桑植城市道路交通的规划说明(5)桑植县城市规划办关于桑植县城供水总体规划的说明意见。
(6)《城市供水行业200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
(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8)《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13-86。
(9)《湖南省市政工程单位估价表》。
(10)省物价局、省建设厅(1999)湘价房字第117号《关于贯彻国家计委、建设部<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的通知》及计价格[2002]515号《关于要求进一步推进全国城市供水价格改革工作的通知》。
(11)桑植县自来水公司提供的桑植县城区现状管网统计资料。
(12)桑植县自来水公司提供的历年供水资料、历年供水管网漏渗资料。
(13)《桑植县二水厂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999年)。
1.3 建设原则(1)遵守国家对水源及城市给水处理的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
(2)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原则和要求,发展公共用水,解决规划区张桑公路村镇饮水的质和量的问题,并与城市道路、排水、防洪、环保、电力、电信、近期建设等工程规划相协调。
(3)完善供水管网,提高供水设施利用率,管网建设与给水厂的建设相配合。
(4)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相关的方针政策,精心编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实用,稳妥可靠,提高设施利用率。
(5)根据统一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统筹兼顾近、远期工程内容,以近期建设为主,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合理确定建设规划。
(6)因地制宜地根据客观实施,在保证城市供水规模、压力的前提下,尽量节省工程投资,节省能源,降低运行成本,保障供水安全。
(7)积极稳妥地引进和采用新设备、新材料,提高运行的可靠性,减少日常维护抢修工作等。
(8)加强水源保护,坚持节约用水。
1.4 建设范围建设范围为桑植县规划办(2003—2020年)规划修编中明确的城市规划区范围,着重于管网建设。
主要内容有:①核实原规划供水系统的有效性、可靠性,对新建工程提供实施方案;②重点核实新增管网工程的规模、投资及经济进行分析;③对已实施的管网改造项目评估总结。
2 城市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1 县城发展概况桑植县城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东界慈利、石门县和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南临张家界市永定区,县城距市区71公里,西邻龙山县和永顺县,北与湖北省接壤,距省会长沙800公里,张家界荷花机场84公里。
桑植县于1988年划入新兴旅游城市张家界市,现城区面积10.8平方公里,人口5.8万,近期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人口10万。
桑植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边远山区,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粮食生产以稻谷、玉米、小麦、油菜、土豆、红薯等为主;经济作物有柑桔、五蓓子、木瓜、黄柏等为主;工业主要以卷烟、原煤生产、建材、化肥、电力、金属机械加工、食品加工等为主。
近年来,随着小水电资源、煤矿、铁矿资源的大力开发,使桑植的发展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
桑植的交通以公路和水上交通为主,公路在张家界—桑植,吉首—桑植,鹤峰—桑植,官地坪—桑植四条公路干线贯穿下,形成了覆盖全县的公路网络。
水上运输以澧水和娄水为主,是公路运输的有力补充,有利地缓解了桑植交通相对闭塞的局面,特别是桑龙三级公路的竣工和张桑二级公路的开工,有力地解决了桑植交通闭塞的局面,使桑植成为湘西、川西、渝西通往张家界的交通要道。
桑植的邮电通信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邮电通信必须同走在经济建设的前列”的指导方针,经过几年的努力奋斗,程控电话已可以直拨全球各地,为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根据桑植的建设规划,整个桑植的经济建设布局以县城为中心,官地坪和陈家河的开发为两翼的模式。
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体系以机械和食品加工、农产品和养殖业为主,同时大力推行农产品加工,发展山区小工业,充分发挥本地原材料和劳动力优势,变桑植历史的原材料输出地为农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基地。
桑植县城是桑植政治、金融、商业、通讯、交通和第三产业中心,城区通过几的整治和扩建,一批新兴基础设施和工矿企业相继涌现,城区面积也得到了相应延伸,而一批环境污染较重的工矿企业得到了整治或迁出,基本上形成了分别以朱家台、文昌街、尚家坪为中心的三大区域,其中朱家台以医疗卫生、金属加工、食品加工为主;文昌街则几乎全部的商贸、金融、通信和教育部门;尚家坪则以新兴开发区为主,随着文明路、长征路、环城路三大城内交通干线的相继改造和扩建成功,拥挤的县城交通逐步得到改善。
桑植县城随着张家界市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各项基础设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今日的桑植县正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加快基础建设为先导,以产业结构为重点,致力加强城市建设,打好生态和旅游优势两张牌,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市场、科技、资源、生态一体化,走经济、社会、人口协调发展的路子,向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的道路阔步迈进。
2.2 供水现状2.2.1 自然气象条件桑植县属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湿润气象,据县气象局以及桑植水文站的水文资料,年降雨量为1100—1400mm,汛期(5月—9月)雨量约占全年总雨量的78%,以6月份雨量为最多,占全年的17%,最大一日雨量为237.9毫米。
桑植四季分明,冬夏温差较大,多年平均气温为16.8℃,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0.7℃,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3.7℃,全年无霜期约为270天,多年平均相对温度为77%。
2.2.2 供水水源桑植县城位于澧水河与酉水河交汇处,由于地处澧水上游,水质污染较轻,经国家检测,所取水源符合国家地表二类水质要求。
目前公司一、二水厂均从县城澧水八斗溪水电站水库内取水。
水源较好,水量充足,水源保证率95%。
2.2.3 水价张价字[2004]99号文件对桑植县水价调整作了明确批复:主要有:调整幅度:每吨水费综合上调0.24元(其中内含政府价格调节基金0.02元/吨),具体价格为居民生活用水1.52元,经营服务用水2.60元/吨,特种行业用水3.90元/吨。
根据《湖南省物价局、湖南省财政厅关于核定水资源收费标准的通知》(湘价费[2003]128号)规定,在城市供水中开征水资源费,由县城区供水企业代征,征收标准为销售量0.02元/吨,代征手续费按8%的标准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