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做家务的能手》教案及教学反思
- 格式:pdf
- 大小:19.82 KB
- 文档页数:3
《做家务的小能手》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务劳动的意义,培养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2.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家务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做家务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家务劳动中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在家有没有做过家务?都做过哪些家务?”(二)讲解家务劳动的意义1.教师简要介绍家务劳动的意义,如:培养独立生活能力、锻炼身体、增进家庭感情等。
2.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务劳动中的收获。
(三)实践操作1.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家务劳动项目,如:扫地、拖地、洗碗等。
2.各小组讨论如何完成家务劳动项目,并制定操作步骤。
3.各小组展示操作步骤,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四)家务劳动技能培训1.教师针对每个家务劳动项目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如:如何正确扫地、拖地、洗碗等。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实践操作,教师指导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五)团队协作训练1.教师设置一个家务劳动任务,如:整理教室。
2.学生分组完成家务劳动任务,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3.教师观察学生的团队协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学生反思在家务劳动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选择一个家务劳动项目,独立完成,并记录自己的操作过程和感受。
2.家长签字确认,下周课堂上分享。
五、教学评价1.教师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家务劳动技能。
2.学生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家务劳动技能的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家务劳动的重要性,掌握一定的家务劳动技能,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动手能力培养:教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做家务最重要的是什么?”学生:“动手做。
“做家务的小能手”主题班会教案第一章:班会背景与目的一、班会背景1. 当前社会,很多学生过于依赖父母,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2. 家务劳动是培养学生责任感和独立性重要途径。
3. 通过本次班会,让学生认识到做家务的重要性,提高做家务的积极性。
二、班会目的1. 让学生认识到家务劳动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做家务的积极性。
第二章:活动准备一、物质准备1. 班会课件2. 班会素材(家务照片、故事等)3. 调查问卷二、人员准备1. 班主任2. 学生代表第三章: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1. 班主任介绍班会主题和目的。
2. 播放相关视频,引发学生思考。
二、主体活动(20分钟)1. 学生代表分享家务劳动的经历和感悟。
2. 班主任引导学生讨论家务劳动的意义。
3. 分组讨论:如何成为一个做家务的小能手?三、互动环节(15分钟)1. 家务知识问答。
2. 家务技能展示(如整理床铺、洗衣服等)。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班主任总结本次班会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3. 布置课后作业:制定自己的家务计划,坚持执行。
第四章:活动评价一、学生自评1. 评价自己在班会中的表现。
2. 反思自己在做家务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二、同伴评价1. 评价同伴在班会中的表现。
2. 评价同伴在做家务方面的表现。
三、教师评价1. 评价学生在班会中的表现。
2. 评价学生在做家务方面的进步。
第五章:活动延伸一、开展家务劳动竞赛。
1. 班级内组织家务劳动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评选出“家务小能手”,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家庭合作1. 邀请家长参与家务劳动,共同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2. 定期反馈学生在做家务方面的表现,鼓励家长参与评价。
三、持续关注1. 班主任关注学生在做家务方面的长期表现。
第六章:活动案例分享一、成功案例1. 分享学生在做家务方面的成功经历。
2. 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汲取经验,激发做家务的积极性。
家务小能手——班级语言教案家务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家务繁琐,但其重要性却不容忽视。
家庭中就如同公司中员工一样,每个成员都有各自的职责,都要按部就班,才能让整个家庭运转得更加顺畅。
因此,本课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家务能力,为学生未来做好准备。
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务的重要性和家务所涉及的内容。
2.掌握家务的基本技能,如洗衣服、扫地、洗碗等。
3.学会规划时间,合理分配家务任务。
4.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和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家务的涉及范围和重要性。
2.家务的基本技能,如洗衣服、扫地、洗碗等。
3.规划时间和合理分配家务任务。
三、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和协作精神。
2.在分配家务任务时避免因性别而产生歧视。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课和互动交流的方式,学生们需要互相协作,参与家务表的制定和家务任务的分配,从而培养其协同合作能力和责任心。
五、教学过程1.引入:介绍家务的重要性和涉及内容,并提醒学生注意均衡饮食、做好个人卫生等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
2.知识点讲解:介绍家务的基本技能,如洗衣服、扫地、洗碗等,并讲解技能的实现过程。
3.任务分配:让学生们自主制定家务表,合理分配家务任务,尽量避免因性别而产生歧视,增强协作能力和责任心。
4.家务实践:学生们根据分配好的家务任务进行实践操作,了解家务中的细节、注意事项以及方法技巧。
5.经验分享:学生们分析家务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并分享自己掌握的经验技巧。
6.总结: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出总结,分享学生们的收获和成长。
七、教学反思1.鉴于许多家庭中女性负责家务的实际情况,本节课需要尽量避免对学生的性别进行歧视。
2.在任务分配和家务实践时需要注意安全问题,出现意外需要及时处理。
3.鼓励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尤其是家务劳动是每位家庭成员的责任,不应该让女性承担所有的家务工作。
八、教学成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到家务的重要性和涉及内容,掌握了家务的基本技能和规划时间的方法,增强了协作能力和责任心,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为日后的家庭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做家务的小能手”主题班会教案第一章:班会主题导入1.1 教师开场:介绍本次班会的主题“做家务的小能手”,强调家务劳动的重要性。
1.2 学生分享:邀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对家务劳动的看法和经验。
1.3 讨论: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探讨家务劳动对家庭和个人的意义。
第二章:家务劳动的种类和重要性2.1 教师讲解:介绍家务劳动的种类,如打扫卫生、洗衣服、做饭等。
2.2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家务劳动对家庭环境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第三章:培养做家务的习惯3.1 教师讲解:介绍如何培养做家务的习惯,如制定家务计划、设定家务时间等。
3.2 学生分享:邀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如何培养做家务的习惯以及他们的经验和建议。
3.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制定自己的家务计划,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第四章:家务劳动的安全注意事项4.1 教师讲解:介绍家务劳动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如使用家电、接触化学品等。
4.2 安全演示:教师进行一些家务劳动的安全演示,如正确使用家电、正确处理化学品等。
4.3 学生练习:学生进行一些安全的家务劳动实践,如正确打扫卫生、正确洗衣服等。
5.2 学生反思:学生反思自己在家务劳动方面的表现和进步,并设定自己的下一步目标。
5.3 家庭作业:布置一些与家务劳动相关的家庭作业,如回家后帮忙做家务、观察和记录家务劳动的过程和效果等。
第六章:家务劳动的技巧与方法6.1 教师讲解:介绍一些家务劳动的技巧与方法,如高效打扫、快速洗衣服等。
6.2 视频演示:播放一些家务劳动的技巧与方法的示范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
6.3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一些家务劳动的实践,运用所学的技巧与方法。
第七章:家庭成员间的合作与分工7.1 教师讲解:介绍家庭成员间如何合理分工与合作,提高家务劳动的效率。
7.2 角色扮演: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庭成员间的合作与分工情景。
7.3 讨论与分享: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中的分工与合作经验,互相学习与借鉴。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全册)1.课题:做家务的能手教学目的:使学生懂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是一种美德;从小培养爱劳动的好习惯;减轻父母的负担,增强劳动观念。
教学重点: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掌握劳动的技巧。
教学难点:经常做家务教学过程:一、导言同学们这节心理健康教育课,我们共同探讨如何当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二、质疑1.你们在家里做家务吗经常做吗 2.能够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举例说明三、表演具体内容:星期天,小华在家里帮助妈妈擦玻璃,费了很大的劲,才把整个房间的玻璃都擦完了,心里特别高兴,可是妈妈看见了,却责怪她说:“玻璃擦得不干净,不让你做的事,就别做,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
讨论:(1)小华和妈妈的做法对吗(2)不对的地方应怎么做四、小品具体内容:奶奶正在打扫卫生,小刚放学回来了,就喊:“奶奶我渴了,快给我拿饮料。
”奶奶赶紧说:“好好好,我马上给你拿去”。
讨论:小刚的做法对吗他错在哪里,他该怎么做五、幻灯出示判断1.小明帮助爸爸抱柴。
()2.五芳和小朋友玩,奶奶让她去打酱油,她不去。
() 3.妈妈不在家,小红自己做饭。
()4.刘丽高兴时,就帮妈妈做家务,不高兴时,就不做。
() 5.宋佳在班级爱劳动,在家就不干了。
()六、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感受?七、竞赛1.整理书包比赛;2.以小组为单位,选学生参加做菜比赛;一组:做糖拌柿子;二组:黄瓜凉菜;三组:炒鸡蛋。
八、总结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懂得在家里应该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九、教学后记全班同学都能够帮助父母做家务,而且决心经常去做,并且做好。
板书设计:做家务的能手第 1 页共 14 页主动、经常做家务2.课题:不要明日复明日教学目的: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认识拖拉作风的危害,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作风。
教学重点: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作风教学过程:一、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故事吗好,下面教师给大学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寒号鸟》。
小学心理教案做家务的能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做家务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2. 引导学生学会基本的家居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家务的定义和分类2. 家务的重要性3. 基本家务技能的学习4. 家庭分工与协作5. 家务与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家务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
2. 演示法:示范基本家务技能的操作方法。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学习家务技能。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家庭分工与协作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家务的定义、分类、重要性等内容。
2. 家务工具:如扫把、拖把、碗筷等。
3. 实践场地:教室内的模拟家庭环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家务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务的重要性。
2. 基本家务技能的学习:示范讲解并演示基本家务技能,如扫地、拖地、洗碗等,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操作方法。
3. 家庭分工与协作:分组讨论家庭分工与协作的意义,引导学生学会在家庭中互相帮助、共同分担家务。
4. 家务与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讲解家务与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强调学会家务的重要性。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 鼓励学生提问,解答他们在学习家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在家庭分工中学会互相支持、互相帮助。
4. 适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学习家务的积极性。
六、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邀请部分学生的家长来校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家长了解学校教育孩子在做家务方面的理念和方法,让家长分享他们在家庭教育中的经验和心得。
2. 家务竞赛:组织学生进行家务技能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家务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家务日志:鼓励学生回家后记录自己每天做家务的情况,培养他们长期坚持做家务的习惯。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家务技能和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小学心理教案做家务的能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务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提高他们对家庭责任的认识。
3. 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家人共同分担家务。
二、教学内容:1. 家务劳动的种类及意义2. 家务劳动的重要性3. 做家务的方法与技巧4. 合理安排家务时间5. 家庭合作与分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家务时间,提高效率,以及学会家庭合作与分工。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家务劳动的意义、重要性以及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从中吸取经验。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家务分工与合作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做家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家务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2. 讲解家务劳动的种类及意义:讲解不同类型的家务劳动,让学生认识到家务劳动的重要性。
3. 讲解家务劳动的方法与技巧:分享做家务的实用技巧,让学生学会如何高效完成家务。
4. 讲解合理安排家务时间: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做家务的效率。
5. 讲解家庭合作与分工:讲解如何在家庭中进行合理的分工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中吸取经验。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家务分工与合作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8. 课堂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做家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10.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回家尝试独立完成家务,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家务劳动的认识和态度。
2.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家务分工与合作的能力。
3.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独立完成家务的情况及感受。
4. 综合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于做家务的能手这一目标的达成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家务小能手活动反思这次的“家务小能手”活动,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也让我反思了好多事情。
刚开始,我还以为这不过是个简单的活动,大家分下任务,干完活就能拿奖。
谁知道,一做起来,才发现家务活儿远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你说,家务活能简单吗?做起来,才知道没那么轻松,啥“扫地、拖地、擦桌子”,说得容易,做起来却能让你心累到想找个地洞钻进去。
第一天分任务的时候,我挺乐观的,想着反正家里活儿做得多,没啥大问题。
结果,一开始分到的扫地拖地任务,我就傻眼了。
你以为扫地拖地是拿个扫把一刷就行吗?不不不,真的是“从头到尾”都得小心翼翼。
那扫把一弄就飞起一大堆灰尘,看着自己弄得好像和“扫把星”一样,别提多心累。
拖地吧,刚拖过的地,踩上去还得小心翼翼,生怕弄脏了,好像自己在走红地毯似的。
再加上拖把不好用,每拖一步,地板上就像留了个拖把的印记,真是郁闷到极点。
不过也有点小乐趣。
刚开始大家还都特别卖力,各种“呼啦啦”的拖来拖去。
可是拖着拖着,发现好像是越拖越脏,地上全是水渍,连我都开始怀疑这地到底是被拖干净了,还是把它拖成了“湿地”。
旁边的人看着我一副无奈的模样,忍不住笑了。
也许吧,做家务就是要学会放轻松,有时候笑笑也许能让你更有动力。
毕竟,家务虽然辛苦,但做起来能拉近关系,大家一边干活一边聊天,简直就是“玩乐中带着点劳累”的节奏。
说到擦桌子,那个我真是“笑中带泪”。
一开始拿着抹布,以为就是随便一擦就行,谁知道桌上的油污和水渍一点也不愿意消失。
好像桌子和它们有着不解之缘。
擦了半天,结果桌面不但没变干净,反而有点拖泥带水的感觉,恍若没有擦过一样。
看着周围的同学,他们的桌子擦得锃亮,而我这桌子,真是“黯然失色”。
不过好在,大家也没有嘲笑我,反而给了我不少建议,有人教我怎么折叠抹布,怎么用正确的擦拭方式,最后终于让我有了一点小成就感。
做家务也是个学习的过程嘛,谁都不是一开始就能做得完美的。
最让我感触深刻的还是洗碗。
家务小能手作文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家务小能手的概念和意义。
2.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劳动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家务技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家务技能。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家庭、热爱劳动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准备板书、教案、课件等。
2.学生准备,学生自备文具。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家里有没有家务小能手?”“你们是不是也可以成为家务小能手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学习新知识(15分钟)。
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家务小能手,以及家务小能手的意义和作用。
让学生了解到,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家务小能手,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帮助家人,让家庭更加和谐美好。
3.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一下自己在家中可以做的家务事情,以及如何成为一个好的家务小能手。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的讨论成果。
4.展示成果(10分钟)。
请学生代表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论和提问。
教师适时给予点评和引导,鼓励学生们提出更多的家务小能手的做法和建议。
5.课堂练习(10分钟)。
让学生回到座位上,每人写一篇关于自己成为家务小能手的想法和计划,包括自己在家中可以做的家务事情,以及如何做到更好地帮助家人。
鼓励学生们发挥想象力,写出自己的家务小能手计划。
6.课堂展示(10分钟)。
挑选几名学生进行家务小能手计划的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提问。
教师适时给予点评和鼓励,让学生们感受到自己的想法和努力受到了认可。
7.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家务小能手,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帮助家人,让家庭更加和谐美好。
鼓励学生们在家中实践家务小能手的计划,做一个贴心的小家务能手。
五、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后,和家人一起讨论自己的家务小能手计划,并在家中实践起来。
劳动小能手的教案劳动小能手的教案(通用9篇)劳动小能手的教案篇1一、活动目的家庭生活能力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它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劳动观念和习惯,还可以培养一个人的责任心——我爱我家,我是家庭一员,我要为我家出力。
让孩子帮助父母做家务,了解家庭生活的技能和技巧,养成自理、自立的生活习惯。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了解每个成员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习与家人进行交流和沟通,感受亲情的温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长辈、自立自强的品质。
二、活动方式1、每天设置家务作业。
2、开展“我爱劳动”主题班会活动。
三、活动措施1、以班级为阵地,开展“争当家务劳动小能手”的活动。
2、以“家务劳动小能手”评比为动力、为龙头,全面了解学生从事家务劳动的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的办法提高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和劳动技能。
四、时间安排一周。
五、具体安排1、开展“爸爸妈妈真辛苦”调查活动。
让学生调查自己的爸爸妈妈每天工作回家后所做的事情,利用中队活动课进行交流,谈感受,从而调动学生的激情,让他们体会父母的辛苦,下决心为父母分担家务劳动。
2、“家务劳动小能手,我能行!”家务劳动实践活动。
(为时一周)3、让学生每天在家做一些家务劳动,并把当天所做的家务记录下来,让家长对在家的劳动进行评价。
4、评出“家务劳动小能手”。
5、总结。
劳动小能手的教案篇2活动目标1、了解滑雪时所需的运动器具,尝试胆地表现滑雪时人物的各种动态。
2、学习用纸团印画的方法来表现雪景,感受此方法的奇妙效果。
3、乐于参与绘画创作活动,感受滑雪运动的刺激、愉悦,引导幼儿喜欢冬天,不怕冷。
活动准备1、动画片-滑雪。
2、图片-雪景。
3、绘画工具:油画棒、水粉笔、颜料(蓝色、白色)、旧报纸(用来做纸团)。
活动过程一、欣赏动画片-滑雪1、提问:小朋友,雪纷飞是什么季节?(冬天)冬天下了雪以后,我们周围的环境会怎么样?你见过的雪是什么样的?还有什么样的雪?我们以前用什么形式来表现过雪?(撕贴白色小纸片当作雪花、在蓝色彩纸上用白色油画棒或水粉颜料点画雪花……)2、教师: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用另外一种方法作画--纸团印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