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试题——七颗钻石练习_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3.14 KB
- 文档页数:2
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教案教案标题:《七颗钻石》赏析与写作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七颗钻石》这篇课文,学生能够理解主要内容,把握中心思想。
2. 通过赏析文中的描写和构思,引导学生独立创作一篇简短的故事。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 能够通过赏析课文展示的描写和构思,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黑板2. 学生练习册《七颗钻石》相关练习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通过举例子、图片、视频等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入课文主题。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或见过钻石?你们觉得钻石有什么特点和价值?阅读课文:1. 指导学生先读课文标题,并进行猜测课文内容。
2. 教师朗读全文,学生跟读。
3. 将文中生词和难句进行解释,使学生更好地理解。
4. 通过提问学生,让他们回答课文的中心思想。
赏析课文:1. 使用幻灯片或黑板笔记,将课文中的描写和构思呈现给学生。
2. 请学生思考和回答以下问题:a. 课文中描写了哪些地方和人物?b. 你觉得课文中的描写用了哪些词语和句子?这些描写给你的感觉是什么?c. 课文中的构思有什么特别之处?你觉得这个故事起到了什么作用?3. 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然后汇报他们的观点。
写作活动:1. 基于《七颗钻石》的故事,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自由创作一篇简短的故事。
a.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场景或特定的人物,进行描写和构思。
b. 学生也可以通过改变故事的结局,编写一个不同的故事。
2. 引导学生注意以下要点:a. 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使故事更加有趣。
b. 增加适当的描写和情节,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
c. 结束时要有合适的结尾,让读者有所思考和回味。
3. 分享作品并相互评论。
鼓励学生互相提供反馈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作品。
课堂总结:1. 回顾本课学习的内容和活动,检查学生对于课文和写作的理解情况。
2.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赏析文学作品,我们能够培养和提高哪些能力和素养?3. 鼓励学生总结课堂学习的收获,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意见。
《七颗钻石》教案优秀5篇教学目标1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过程:2一、创设情景,激发阅读兴趣(播放课件)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
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
这些就是旱灾造成的(看幻灯),你们看到了什么?(生: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是啊,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呢?(生: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师: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某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如果你是她,你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启发学生展开各种想象。
如,她会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然后再给自己的亲人喝;她会跑回家去,赶紧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师评价:是的,你已经很渴了;你是个孝顺的孩子;你还不忘他人,为他人着想。
)师:是啊,多么珍贵的一罐水啊!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个童话故事《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二。
自学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拿出放在课桌里的文章,放声地读,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三.交流自学成果1.检查朗读情况师:看大家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我们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自学情况,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4个)我们就请四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是你读得好还是他们读得好。
(师评价:这么短的时间你就能读得这么流利,真能干;知道自己读错了,能及时纠正,你真棒;你读得很投入,大家都被你吸引了;你的声音很响亮,读得真好听。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认读后感个生字,会写出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部分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有爱心对待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1.爱心的神奇力量。
2.丰富的想象。
三、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图形卡片、音乐配乐等四、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激发阅读兴趣1、导入:同学们的童年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童话故事是陪伴我们成长,那你知道有哪些动人的童话故事,能向同学们讲讲吗?(生自由讲)今天老师出为你们带来了一个动人的童话故事,你们想听吗?待会你们认真听后谈谈你对这个故事的感受?这故事正是我们今天所学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板书课题)2、揭题,读题。
3、播放《七颗钻石》课文朗诵。
请同学们在一边听和看的过程中,想想,这个故事讲了谁的故事?(二)初读课文,概括大意。
1、师:欣赏了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你大致了解到了什么?(自己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学生:一位小女孩为母亲找水的故事。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词。
3、自由朗读课文,2、思考:为什么小女孩要去找水呢?在哪个自然段里写了找水的原因?(第一自然段。
)3、出示练习:在括号中选择最恰当的词,填在横线上。
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_______(干涸干燥干旱)了,草木丛林也都_______(打蔫干枯枯竭)了。
许多人及动物都_______(焦虑焦躁焦渴)而死。
4、讨论分析:干涸——干枯两个词的运用5、指导朗读。
小学语文课文《七颗钻石》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1.2理解课文大意,了解故事情节。
1.3学习生字词,掌握字词的音、形、义。
1.4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2.2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2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主旨。
1.3学习生字词,掌握字词的音、形、义。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2感悟文章主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利用图片、视频等手段,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1.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课文朗读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2.3学生齐读,巩固朗读效果。
3.课文解析3.1简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3.2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掌握字词的音、形、义。
3.3讨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课堂讨论4.1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4.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5.情感体验5.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表达,体验文章的情感。
5.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6.作业布置6.1根据课文内容,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
6.2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阅读。
四、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评估1.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1.2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改进2.1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2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目标达成3.1确保学生掌握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2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优秀7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的为您带来的7篇《《七颗钻石》教学设计》,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课时篇一一、设置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播放课件)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
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
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谁来说一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2、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启发学生尽可能地展开各种想象,并说明理由。
如,她会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然后再给自己的亲人喝;她会跑回家去,赶紧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同学们的猜想都有道理,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吧!二、感受缺水。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3、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从哪些词语可以让人感受到这次旱灾之大,画出这些词语。
根据回答,理解:干涸、干枯、焦渴。
4、师述:这三个词,虽然意思相近,但却不可以混淆,干涸是形容河流和水井的这三个词充分说明了当时人、动物、植物都已严重缺水,他们对水是多么的渴望!此时的水就是希望之水、生命之水呀!谁来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要读出旱灾的严重程度,读出地球上万物对水的渴望。
三、体会变化。
1、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一个动人而又神奇的故事发生了,请大家自由读25自然段。
2、读了这部分,觉得最为神奇的是什么?(空木罐的变化)空木罐发生了哪几次变化?请学生把自己的答案依次写在黑板上的方框里,形成板书(见最下面)。
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七颗钻石》,使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情节的趣味性。
2.培养学生朗读、默读、分角色朗读等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故事情节的趣味性;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七颗钻石”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课题《七颗钻石》,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钻石”的印象。
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发音、停顿等。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3.精讲细读(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故事情节的趣味性。
(2)教师引导学生逐段分析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3)讨论:为什么说“七颗钻石”是爱的象征?(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1)学生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收获。
5.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课外阅读《安徒生童话》中的其他故事,分享阅读感受。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充分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在精讲细读环节,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概括的能力。
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到“七颗钻石”的象征意义,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附:教学资源1.课文《七颗钻石》2.生字词卡片3.安徒生童话故事书4.多媒体课件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故事情节的趣味性。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七颗钻石”的象征意义。
(2)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体验故事中的人物情感。
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钻石吗?谁能告诉我钻石是什么样的?学生A:钻石很硬,很闪亮。
教案设计时间:执教人:三年级组第 1 稿教学内容19七颗钻石科目语文执教时间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2.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3.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的一次次变化,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2.学习完这个神奇的爱心故事,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
心对待生活。
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安全提示语下楼考右走不能坐着滑
教学关注点
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的一次次变化,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板书设计
19七颗钻石
教学过程。
2024年人教版《七颗钻石》三年级下册语文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1.3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2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1.2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教学难点:2.1故事中人物情感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出示一颗钻石,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钻石的特点。
1.2学生分享自己对钻石的了解和感受。
2.课文学习2.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学生跟随朗读。
2.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3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让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3.分析课文3.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3.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4.情感体验4.1教师引导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4.2学生分享自己在角色扮演中的感受,讨论故事主题。
5.课堂小结5.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6.课后作业6.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故事,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6.2家长协助孩子完成生字词的复习和巩固。
四、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包含课文朗读音频、生字词学习、故事分析等内容。
2.教学视频:关于钻石的介绍、故事情景再现等。
3.教学图片:故事角色、场景等。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深入理解了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对故事主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3.在生字词学习方面,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生字词。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七颗钻石》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欣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观察、想象,描绘课文中的场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课文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
(2)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感受课文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通过观察、想象,描绘课文中的场景。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图片的感受。
2.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分析其作用。
(2)学生举例说明修辞手法在课文中的体现。
4.情境体验(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课文中的场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想象。
(2)学生描绘课文中的场景,分享自己的感受。
5.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美好情感。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2)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提出疑问。
四、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2.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小作文,描绘课文中的场景。
3.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课堂气氛活跃。
2.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较好,但在实际运用中还需加强。
3.课堂讨论环节,学生能较好地理解修辞手法,但在描绘课文场景时,部分学生还需提高表达能力。
4.作业布置适量,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5.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学期《七颗钻石》教学设计最新13篇《七颗钻石》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让同学们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七颗钻石》第1课时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3、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朗读,了解水罐的一次次的变化及原因,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学会关心别人,学会用爱心对待生活。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看过钻石吗?想看吗?今天呀,老师带来了几张世界上最名贵的钻石图片,我们一起去欣赏欣赏吧!(出示课件)2、解说:这钻石呀,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石,它晶莹剔透,纯洁无暇,象征着高贵、纯洁与永恒。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钻石有关,它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出示课件)二、新授(一)、入情入境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并学习了第一自然段,知道了:“在很久很久以前(教室配乐深情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出示课件)2、此时此刻人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水)(二)、通过神奇,体会变化,感受“爱”1、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她的水罐发生了怎样的神奇变化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3自然段,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出示课件)2、学生汇报,多媒体出示相应的句子。
3、教师贴相应的水罐图:空水罐——满水罐——银的——金的——钻石——水流——星星。
4、分组读。
5、一个普通的水罐发生了那么多的变化,真神奇!那空水罐怎么会装满水呢?快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1)指名回答。
(2)出示句子课件。
(3)问:小姑娘为谁找水?(母亲)她为什么要为妈妈找水?你体会到了什么?(对妈妈的`爱)你觉得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孝顺)小姑娘找到水了吗?(没有)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哪儿也找不到)此时的小姑娘已经非常累了,谁来读读这段话?指导朗读。
三年级语文试题——七颗钻石练习
本文是关于三年级语文试题——七颗钻石练习,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一、读拼音,写词语。
dìqiúzāinàngānhàncónglín
()()()()
gǎnjǐnjícōngcōngxǐchūwàngwài
()()()
二、把字送回家。
颗棵
一()树一()星一()米粒一()松树
到倒
()水回()跌()来()
三、照样子写句子。
例:他看望王伯伯。
他去乡下看望王伯伯。
他去乡下看望管理桃园的王伯伯。
1.同学们参观展览。
2.王明探望爷爷。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一想起病中的妈妈,就赶紧抱着水罐往家跑去。
(1)请读句子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
(2)读这句话时你体会到什么,请写在横线上。
----------------------
2.母亲说反正我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
(1)请为这句话加上标点。
(2)课文中木头做的水罐变成了()、()、
(),你认为每次变化的原因分别是()。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为了妹妹
一位小男孩的妹妹生病需要输血,小男孩在两年前曾得过同样的病,后来被治愈了,而妹妹康复的惟一机会,是获得曾患过同样疾病但后来痊愈的人的血液。
由于两个孩子的血液同属某一特别的血型,小男孩便成了最理想的捐血人选。
“你愿意捐血给玛莉吗?”医生问。
詹尼犹豫着,他的嘴唇开始颤抖,然后微笑说:“没问题,为了妹妹。
”不久,兄妹二人被推进医院的房间。
玛莉瘦弱而苍白,詹尼则强壮而健康。
两个人都没有说话,但当两人四目相投,詹尼露齿而笑。
护士把针头插进他的手臂,詹尼的微笑逐渐消失,他看着血液流过管子。
当可怕的煎熬接近结束时,詹尼有点颤抖的声音打破了寂静。
“医生,我什么时候会死?”
医生此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詹尼起初的犹豫和嘴唇的颤抖,是因为他以为捐血就是牺牲生命,而在那一瞬间,他已做出了重大的决定。
一、“一瞬间”是什么意思?写出它的近义词,至少两个。
二、当医生问詹尼是否愿意捐血给玛莉时,詹尼马上有什么反应?他为什么会有这些反应?
三、在那一瞬间,詹尼做出的重大决定是什么呢?
四、如果你是文中的那个男孩,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第三部分拓展提高
一、超级链接。
外国童话
二、词语库。
(每类至少写三个)
描写人物心情的成语:
描写人物动作的成语:
从每类中各选择一个成语,组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