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 课题2 金属材料
- 格式:ppt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13
课题金属材料-人教五四学制版九年级教案
1. 教学目标:
1.了解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及应用范围。
2.能够简单描述金属材料的结构特点。
3.学习掌握金属制品的制作流程和一些常见制品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金属的组织结构和材料特性的关系。
3.理解金属材料的应用范围和制作工艺。
3. 教学过程:
3.1 课前导学
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金属制品,如剪刀、铅笔、铜管等,让学生感受到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2 课堂讲授
3.2.1 金属材料的特点
1.密度大、强度高、延展性好、导电性好、热传导性好。
2.容易加工,可以通过冷加工或热加工得到希望的形状和性能。
3.2.2 金属材料的组织特点和分类
1.金属物质的晶粒结构。
2.晶体缺陷和晶界。
3.单质金属和合金的区别。
3.2.3 金属制品的生产流程
1.原材料的选择。
2.材料处理(熔炼、轧制、拉拔、锻造等)。
3.制品加工。
3.2.4 常见金属制品的应用
1.铜管、铝管、钢管、不锈钢管等。
2.钥匙、锁、铁路轨道、自行车车架等。
3.餐具、厨具、地铁车厢等。
3.3 课后作业
1.利用搜索引擎或图书馆资料,了解一种新的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2.家庭用品和办公用品中可以看到哪些金属制品,写一篇日记。
4. 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互动和作业撰写,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并针对学生的不足给予适当的指导。
课题1 金属材料一、金属材料:纯金属 (90多种) 合金(混合物) (几千种)2、金属使用/出现的先后顺序:铜 → 铁 → 铝 → 钛 (原因:活泼性由强到弱,冶炼难度由易到难) 金属的年产量由大到小:铁>铝>铜 4、金属之最:(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
(3)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
(4)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 银(银>铜>金>铝)。
(5)硬度最高的金属:铬。
(6)熔点最高的金属:钨。
(7)熔点最低的金属:汞。
(8)密度最大的金属:锇。
(9)密度最小的金属:锂。
(10)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钠。
5、物质的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但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
二、合金(混合物):1、概念: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制得的具有金属特征的物质。
提示:①合金是混合物;②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合金中也含有非金属元素; ③ 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是合成材料。
2、合金的性质: ①合金比其组分金属的颜色更鲜艳;②合金的硬度比其组分金属的高; ③合金的熔点比纯金属都低。
④合金的抗腐蚀能力一般强于组成它们的金属。
1、金属材料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金属的化学性质①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反应) 金属 + 氧气 → 金属氧化物注:铝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②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注:(1)氢前金属能反应,氢后金属不反应; (2)控制变量时,金属活动性越好,反应越剧烈。
③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金属单质 + 盐(溶液)→ 新盐 + 新金属 (置换反应)注意在参加置换反应时,生成+2价的亚铁盐二、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高中化学金属材料的教案
目标:了解金属的性质和应用,掌握金属材料的特点和分类。
一、引入问题:你身边有哪些金属制品?金属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内容:
1. 金属的性质: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硬度等性质。
2. 金属的应用:金属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 金属材料的分类:常见的金属元素和合金,如铁、铜、铝等。
三、学习方法:
1. 观察金属制品,了解金属的特点;
2. 实验验证金属的性质,比如金属导电性的实验;
3. 分组研究一个金属元素,了解其性质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2. 教师讲解金属的性质和应用,并举例说明。
3. 实验操作:进行金属导电性实验,观察结果并总结。
4. 小组讨论:分组研究一个金属元素,了解其性质和应用。
5. 总结:学生总结金属的特点和应用,进行讨论。
五、复习和作业:
1. 复习金属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2. 完成金属材料的分类练习。
六、指导建议: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验操作等方式,加深对金属材料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
九年级化学目录(上册)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7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8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8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11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14一、走进化学实验室14二、走进科学探究21◎整理与提升26◎复习与提高27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29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30一、空气的组成30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33三、保护大气环境35课题2 氧气38课题3 制取氧气43◎整理与提升50◎复习与提高50★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52■跨学科实践活动1 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与使用54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55课题1 分子和原子56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56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59课题2 原子结构65一、原子的构成65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66三、相对原子质量68课题3 元素72一、元素72二、元素符号73三、元素周期表简介75◎整理与提升78◎复习与提高79■跨学科实践活动2 制作模型并展示科学家探索物质组成与结构的历程80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81课题1 水资源及其利用82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82二、保护水资源83三、水的净化86课题2 水的组成91课题3 物质组成的表示96一、化学式96二、化合价98三、物质组成的定量认识101◎整理与提升104◎复习与提高105★实验活动2 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107■跨学科实践活动3 水质检测及自制净水器108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109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110课题2 化学方程式117一、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17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18三、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120◎整理与提升123◎复习与提高124■跨学科实践活动4 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126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127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128一、碳的单质128二、碳单质的化学性质132课题2 碳的氧化物136一、二氧化碳136二、一氧化碳141课题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145一、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145二、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146◎整理与提升151◎复习与提高152★实验活动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154■跨学科实践活动5 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行动方案156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157课题1 燃料的燃烧158一、燃烧的条件158二、燃料燃烧的调控160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64四、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65课题2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169一、化石能源的利用169二、降低化石能源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173◎整理与提升178◎复习与提高179★实验活动4 燃烧条件的探究181■跨学科实践活动6 调查家用燃料的变迁与合理使用182附录I 初中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183附录II 相对原子质量表 185附录III 名词索引186元素周期表◎探究●观察与描述蜡烛及其燃烧21●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44●分子运动现象58●水的组成及变化92●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110●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146●燃烧的条件159●简易灭火器的设计与制作162◎方法导引●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10●实验探究的一般思路47● 模型69●分类94●化学反应的定量认识121●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148●控制变量1602024年7月第1版(RJ)186页194千字九年级化学目录(下册)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1课题1 金属材料2一、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2二、合金4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10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0二、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10三、金属活动性顺序12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6一、金属矿物16二、铁的冶炼17三、金属资源保护19◎整理与提升24◎复习与提高25★实验活动5 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7■跨学科实践活动7 垃圾的分类与回收利用28第九单元 溶液29课题1 溶液及其应用30一、溶液的形成30二、溶液的应用33课题2 溶解度37一、饱和溶液37二、溶解度39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46◎整理与提升51◎复习与提高52★实验活动6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55★实验活动7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56■跨学科实践活动8 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制盐58第十单元 常见的酸、碱、盐59课题1 溶液的酸碱性60一、酸碱指示剂60二、溶液酸碱度的表示——pH 61课题2 常见的酸和碱66一、常见的酸66二、常见的碱71三、中和反应74课题3 常见的盐78一、氯化钠78三、复分解反应80四、化肥82◎整理与提升86◎复习与提高88★实验活动8 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90■跨学科实践活动9 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92第十一单元 化学与社会 93课题1 化学与人体健康94一、人体中的元素94二、合理膳食97三、合理用药99课题2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103一、化学与能源利用103二、化学与材料开发105◎整理与提升112◎复习与提高113■跨学科实践活动10 调查我国航天科技领域中新型材料、新型能源的应用115附录I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116附录II 名词索引117元素周期表◎探究●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10●金属活动性顺序12●铁钉生锈的条件19●溶解度曲线40●酸的化学性质69●碱的化学性质72●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和涤纶107◎方法导引●预测14●数据处理42●认识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74。
化学高中金属材料教案
主题:金属材料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金属材料的基本特性、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一、导入
介绍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基本概念
1. 金属的性质:电导率高、导热率高、延展性好、硬度大等。
2. 金属离子的结构和性质。
3. 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
三、金属的制备方法
1. 金属的提炼:介绍熔融还原法、电解法等制备金属的方法。
2. 金属的精炼:介绍物理精炼和化学精炼的方法。
四、金属的应用技术
1. 金属材料在建筑、交通、航空航天等行业的应用。
2. 金属材料的制作工艺和加工技术。
五、实验教学
设计与金属材料相关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金属的一些基本特性和应用。
六、课堂讨论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对金属材料的认识和想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七、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金属材料的理解和掌握。
八、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金属材料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鼓励学生深入了解金属材料。
高中化学教案金属材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和特点;2. 掌握金属材料的常见使用和加工方法;3. 能够区分不同金属材料之间的差异。
教学内容:1. 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分类;2. 金属材料的常见使用和加工方法;3. 不同金属材料之间的比较和应用。
教学准备:1. 课件PPT;2. 实验仪器:金属样品、氧化铁、砂纸等;3. 实验操作指导书;4. 板书和粉笔;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引入金属的日常应用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二、讲解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分类(20分钟)1. 介绍金属的基本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韧性等;2. 分类讲解不同金属材料的特点和用途,如铜、铁、铝等。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 学生按照实验操作指导书的步骤进行金属材料的实验操作;2. 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四、讲解金属加工方法(20分钟)1. 讲解金属的冷加工和热加工方法;2. 分析金属材料的加工技术及其应用领域。
五、课堂讨论(10分钟)学生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讨论不同金属材料的优缺点及使用方法。
六、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金属材料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七、课后拓展(10分钟)学生可自行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金属材料的知识和发展趋势。
教学反馈方式:1. 学生课后完成作业,检查学生对金属材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学生实验报告评分,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和特点,掌握金属材料的常见使用和加工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