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药材命名
- 格式:ppt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17
56 | 用药与健康 2016.02Medicine And Health |中医中药中药材来源广泛,品种繁多,它的命名与名称都与医疗应用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它的命名具有一定的意义,有些可以顾名思义,可以帮助了解一些中药的历史和性能。
中药的命名方式极多,有以功效主治、产地分布命名的;有以色泽形态、气味滋味命名的;也有以采收季节及传说中人物命名的。
总的来说,命名倾向偏重于形象化。
中药命名有一定的规律,现将它们的命名一一介绍:以形态命名:如牛膝,因其茎节粗而膨出,状似牛的膝关节而得名;白头翁则以其“近根处有白茸,状似白头老翁”而得名;狗脊的根上有金黄色的茸毛,酷似狗脊而得名;人参形如人体。
另外还有马鞭草、鸡爪黄连、半边莲、乌头、皂角刺、钩藤节、木蝴蝶,凤尾草、罂粟壳、金樱子等。
以气味命名:有酸味的酸枣仁、甜味的甘草、苦味的苦参、辣味的细辛皆以味而得名;五味子因其“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五味俱全故而得名;鱼腥草因其叶具有鱼腥味而得名。
另外还有麝香、沉香、木香、檀香、苏合香、安息香、藿香、香薷、鸡屎藤、臭牡丹等。
以颜色命名:许多中药具有天然的颜色,如红色的有朱砂、红花、赤芍、丹参、鸡血藤等;黄色的有黄柏、中药命名知多少黄连、黄芩、大黄、黄菊花、橙皮等;青色的有青皮、青蒿、大青叶等;白色的有白术、白芷、白芨、白芍、白附子、白花蛇舌草等;紫色的有紫草、紫花地丁等;黑色的有玄参、黑枣等。
以产地命名:如川牛膝、川贝母、川白芷、川木通等,皆因主产于四川而得名;广藿香、广皮、广木香、广防己产于广东;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皆因主产于河南怀庆府而得名;建曲、建泽泻产于福建;云茯苓产于云南;银柴胡产于银川;多伦赤芍产于内蒙古;关防风、关黄柏产于东北地区,因而得名。
还有蜀椒、杭菊、浙贝、阿胶,皆因产地而得名。
还有古代按国名命名的如吴茱萸、秦艽等。
以生长特点命名:如半夏,农历五月间成熟,恰巧是夏季过一半,故得其名;夏枯草因每到夏至便萎谢而得名;忍冬藤因经冬不凋而得名;万年青因四季长青而得名;冬虫夏草因其冬为虫、夏为草,成虫体与菌座相连而得名;冬花因茎叶经冬不凋、花冬季盛开而得名;还有迎春开放的迎春花等等。
中药材商品概述本知识点来源于药学专业大学专业书籍,文中涉及药品知识只做简单分享,切勿自行购买口服使用,具体病情用药请咨询药师或医生。
中药材是未经加工或仅经过简单加工的中药原料,通常分为植物、动物和矿物三大类。
根据治疗疾病的要求,将药材净制、切制或炮炙后入药,药材的加工品称为饮片。
饮片既可供调配中医临床处方,也可作为生产中药制剂的原料药。
(一)中药材的命名中药材的命名方法有多种:①根据药材的产地或集散地命名。
如党参产于山西上党,故称“上党人参”,简称“党参”;又如巴豆产于四川,秦艽产于古代秦国。
药材因产地不同,其质量差异很大,为了强调临床用药佳品,常在药材名前冠以地名,以示优质品,如辽细辛、川贝母、怀地黄等。
②根据药材形状命名。
如钩藤因其茎枝上有弯曲的钩,乌头形如乌鸦头等。
③根据药材的颜色命名。
如丹参因其根及根茎外皮紫红,紫草因其色紫,黄檗因其色黄,玄参因其色黑。
④根据药材的气味命名。
如五味子因其果肉酸、甜,种子苦、辛又有咸味;又如苦参因其味极苦,甘草因其味甜。
⑤根据药用植物的生长特性命名。
如夏枯草因生长到夏至枯萎,款冬花因冬至才开花,半夏因夏至开始生长等。
⑥根据药用部位命名。
如桂枝是桂树的嫩枝,鹿角是鹿骨化的角等。
⑦根据药材的功效命名。
如防风能防治诸风邪,泽泻能渗湿利水,远志能益智强志,伸筋草能舒筋通络等。
⑧根据进口药材名的译音命名。
如诃子原名“诃黎勒”,产印度、缅甸,因音译而来;又如胡黄连、胡椒均原产于印度、尼泊尔等国,其胡字是印度番语之意。
⑨根据人名命名。
如何首乌、刘寄奴、杜仲、徐长卿、使君子等都是因纪念最早发现此药的人而得名。
⑩根据传说故事而命名,如女贞子、相思子、牵牛子等。
(二)中药饮片的命名中药饮片的名称以中药材名为基础,结合加工与炮制方法和炮制后形态命名。
临床上直接使用新鲜药材加工的饮片,常在饮片名称前冠以“鲜”字,如鲜石斛。
一般生用的饮片,使用原药材名称。
具有毒性或不同功效的生熟品,在生品的饮片名称前常加“生”字,以引起注意,如生川乌、生地黄。
.中药通用名称命名细则(一)1.中药材命名中药材系指用于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成药原料的植物、动物和矿物药。
中药材名称应包括中文名(附汉语拼音)和拉丁名。
⑪中药材的中文名①一般应以全国多数地区习用的名称命名;如各地习用名称不一致或难以定出比较合适的名称时,可选用植物名命名。
②增加药用部位的中药材中文名应明确药用部位。
如:白茅根③中药材的人工方法制成品,其中文名称应与天然品的中文名称有所区别。
如:人工麝香、培植牛黄。
⑫中药材的拉丁名①除少数中药材可不标明药用部位外,需要标明药用部位的,其拉丁名先写药名,用第一格,后写药用部位用第二格,如有形容词,则列于最后。
如:远志RADIXPOLYGALAE;苦杏仁SEMENARMENIACAEAMARUM;淡豆豉SEMENSOJAEPREPARATUM。
②一种中药材包括两个不同药用部位时,把主要的或多数地区习用的药用部位列在前面,用“ET”相联接。
如:大黄RADIXETRHIZOMARHEI③一种中药材的来源为不同科、属的两种植(动)物或同一植(动)物的不同药用部位,须列为并列的两个拉丁名。
如:大蓟HERBACIRSIIJAPONICI和RADIXCIRSIIJAPONICI。
④中药材的拉丁名一般采用属名或属种名命名。
⑤以属名命名:在同属中只有一个品种作药用。
或这个属有几个品种来源,但作为一个中药材使用的。
如:白果SEMENGINKGO(一属只一个植物种作药材用),麻黄HERBAEPHEDRAE(一属有几个植物种作同一药材用)。
有些中药材的植(动)物来源虽然同属中有几个植物品种作不同的中药材使用,但习惯已采用属名作拉丁名的,一般不改动。
应将来源为同属其他植物品种的中药材,加上种名,使之区分。
如:细辛HERBAASARI,杜衡HERBAASARIFORBESII,黄精RHIZOMAPOLYGONATI,玉竹RHIZOMAPOLYGONATIODORATI。
⑥以属种名命名:同属中有几个品种来源,分别作为不同中药材使用的,按此法命名如:当归RADIXANGELICAESINENSIS,独活RADIXANGELICAEPUBESCENTIS,白芷RADIXANGELICAEDAHURIOAE。
好听的中药材名字中药材在中医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药性和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中。
中药材的命名历史悠久,其中有许多的名字十分优美动听。
以下是一些好听的中药材名字的介绍,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惊喜和启发。
1. 丹参(Dān Shēn)丹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被人称为"中草药的明珠",拥有活血化瘀、安神定志、养心安神的功效。
丹参的名字独特而吸引人,带有一种宝石般的珍贵感。
2. 黄芪(Huáng Qí)黄芪是一种被普遍称赞的中药材,常被用于补气养血、益气固表的治疗。
黄芪的名字音韵和谐,宛如一首悦耳的音乐,让人心生向往。
3. 淮山药(Huái Shān Yào)淮山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健脾益肺、补肾固精的功效。
淮山药的名字给人一种山清水秀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大自然的美好。
4. 酸枣仁(Suān Zǎo Rén)酸枣仁是一种可以治疗失眠、安定情绪的中药材,也能舒缓焦虑和抑郁症状。
酸枣仁的名字带有一种诗意,仿佛听到了秋天的虫鸣声。
5. 白术(Bái Zhú)白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有健脾和胃、补气安神的功效。
白术的名字简洁明了,充满了纯洁的感觉,它的呼唤让人心旷神怡。
6. 没药(Méi Yào)没药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主要用于活血化瘀和消肿止痛。
没药这个名字散发着古老而神秘的魅力,给人一种安心和宁静的感觉。
7. 防风(Fáng Fēng)防风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常被用于治疗感冒、风热感冒等疾病。
防风的名字形象生动,让人感受到一阵微风拂过的清凉和舒适。
8. 茯苓(Fú Líng)茯苓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常见于中医调理心脾、治疗湿热、利尿等方面。
茯苓的名字如诗如画,带有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氛围。
9. 羚羊角(Líng Yáng Jiǎo)羚羊角是一种罕见但重要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补肾壮阳等症状。
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一)总则1.本命名原则中的“药品”一词包括中药、化学药品、生物药品、放射性药品以及诊断药品等。
2.按本命名原则制订的药品名称为中国药品通用名称(China Approved Drug Names,简称:CADN)。
CADN由药典委员会组织专家讨论制定、上网公示征求意见、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制成册、国家局批准。
药品命名必须遵循一药一名原则。
3.药品名称应科学、明确、简短;词干己确定的译名应尽量采用,使同类药品能体现系统性。
4.药品的命名应避免采用可能给患者以暗示的有关药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或治疗学的药品名称,并不得用代号命名(不包括特殊的复方制剂)。
中药和生物药品中无INN 命名的酌情处理。
5.药品的英文名应尽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编订的国际非专利药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for Pharmaceutica1 Substances,简称INN);INN没有的,可采用其他合适的英文名称。
6.对于沿用已久的药名,如必须改动,可列出其曾用名作为过渡。
7.药名后附注的类别,是根据主要药理作用或药物的作用机理或学科划分的,或者直接从INN划分的类别翻译的,仅供参考。
8. 药品通用名不采用药品的商品名(包括外文名和中文名)。
药品的通用名(包括INN)及其专用词干的英文及中文译名也均不得做为商品名或用以组成商品名,用于商标注册。
(二)中药通用名称命名细则1.中药材命名中药材系指用于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成药原料的植物、动物和矿物药。
中药材名称应包括中文名(附汉语拼音)和拉丁名。
⑪中药材的中文名①一般应以全国多数地区习用的名称命名;如各地习用名称不一致或难以定出比较合适的名称时,可选用植物名命名。
②增加药用部位的中药材中文名应明确药用部位。
如:白茅根③中药材的人工方法制成品,其中文名称应与天然品的中文名称有所区别。
如:人工麝香、培植牛黄。
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一)总则1.本命名原则中的“药品”一词包括中药、化学药品、生物药品、放射性药品以及诊断药品等。
2.按本命名原则制订的药品名称为中国药品通用名称(China Approved Drug Names,简称:CADN)。
CADN由药典委员会负责组织制定。
3.药品名称应科学、明确、简短;词干己确定的译名应尽量采用,使同类药品能体现系统性。
4.药品的命名应避免采用可能给患者以暗示的有关药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或治疗学的药品名称,并不得用代号命名(不包括特殊的复方制剂)。
中药和生物药品中无INN命名的酌情处理。
5.药品的英文名应尽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编订的国际非专利药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for Pharmaceutica1 Substances,简称INN);INN没有的,可采用其他合适的英文名称。
6.对于沿用已久的药名,如必须改动,可列出其曾用名作为过渡。
7.药名后附注的类别,是根据主要药理作用或药物的作用机理或学科划分的,或者直接从INN划分的类别翻译的,仅供参考。
8. 药品通用名不采用药品的商品名(包括外文名和中文名)。
药品的通用名(包括INN)及其专用词干的英文及中文译名也均不得做为商品名或用以组成商品名,用于商标注册。
(二)中药通用名称命名细则1.中药材命名中药材系指用于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成药原料的植物、动物和矿物药。
中药材名称应包括中文名(附汉语拼音)和拉丁名。
⑴ 中药材的中文名① 一般应以全国多数地区习用的名称命名;如各地习用名称不一致或难以定出比较合适的名称时,可选用植物名命名。
② 增加药用部位的中药材中文名应明确药用部位。
如:白茅根③ 中药材的人工方法制成品,其中文名称应与天然品的中文名称有所区别。
如:人工麝香、培植牛黄。
⑵ 中药材的拉丁名① 除少数中药材可不标明药用部位外,需要标明药用部位的,其拉丁名先写药名,用第一格,后写药用部位用第二格,如有形容词,则列于最后。
药品命名原则加入时间:2010/8/30 15:11:30 点击:1567(一)总则1.本命名原则中的“药品”一词包括中药、化学药品、生物药品、放射性药品以及诊断药品等。
2.按本命名原则制订的药品名称为中国药品通用名称(China Approved Drug Names,简称:CADN)。
CADN由药典委员会负责组织制定。
3.药品名称应科学、明确、简短;词干己确定的译名应尽量采用,使同类药品能体现系统性。
4.药品的命名应避免采用可能给患者以暗示的有关药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或治疗学的药品名称,并不得用代号命名(不包括特殊的复方制剂)。
中药和生物药品中无INN命名的酌情处理。
5.药品的英文名应尽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编订的国际非专利药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for Pharmaceutica1 Substances,简称INN);INN没有的,可采用其他合适的英文名称。
6.对于沿用已久的药名,如必须改动,可列出其曾用名作为过渡。
7.药名后附注的类别,是根据主要药理作用或药物的作用机理或学科划分的,或者直接从INN划分的类别翻译的,仅供参考。
8. 药品通用名不采用药品的商品名(包括外文名和中文名)。
药品的通用名(包括INN)及其专用词干的英文及中文译名也均不得做为商品名或用以组成商品名,用于商标注册。
(二)中药通用名称命名细则1.中药材命名中药材系指用于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成药原料的植物、动物和矿物药。
中药材名称应包括中文名(附汉语拼音)和拉丁名。
(1)中药材的中文名①一般应以全国多数地区习用的名称命名;如各地习用名称不一致或难以定出比较合适的名称时,可选用植物名命名。
②增加药用部位的中药材中文名应明确药用部位。
如:白茅根③中药材的人工方法制成品,其中文名称应与天然品的中文名称有所区别。
如:人工麝香、培植牛黄。
(2)中药材的拉丁名①除少数中药材可不标明药用部位外,需要标明药用部位的,其拉丁名先写药名,用第一格,后写药用部位用第二格,如有形容词,则列于最后。
中药材来源广泛,品种繁多,它的命名与名称都与医疗应用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它的命名具有一定的意义,可以顾名义,可以帮助了解一些药物的性能,更重要的是利用药材的形、色、气味来治疗疾病,所以有的药材用它的突出点命名,有药材因为具有特效而流传成故事,因此也用来命名,有的药材是该地道产质量量最好,以产地冠以命名。
更有的是某些药材有生长特性,药用部分,从国外进口、名称译音等,都以此作为药材命名的依据,现将它们的命名分述如下:1、以药材的产地命名例如:川牛膝,川贝母,川白芷,川木通,川芎,巴豆,广防己,广霍香,广豆根,杭麦冬,杭白芷,怀山,怀牛膝,银柴胡(银川),多伦赤芍(内蒙古)。
2、以药材采收季节命名例如,冬桑叶,夏枯草,半夏,冬虫夏草(夏季采收),冬花(茎叶经冬不凋、花冬季盛开)。
3、以药材的形态命名例如,马鞭草,鸡爪黄连,半边莲,乌头,皂角刺,人参,牛膝,木蝴蝶,凤尾草,罂粟壳,金樱子(都有一个“罂”字即大腹小口之瓶)。
4、以药材的颜色命名例如,朱砂(红色),赫石(猪肝色),血竭(血红色),丹参(外皮红色),红花(红色),橙皮(橙黄色),黄连(皮肉俱黄),白芷(断面色白如粉),白术(断面白色),白花蛇舌草(其花色白),玄参(断面黑色),青黛(表蓝色),紫草(内外皆紫色),紫色地丁(其花色紫)。
5、以药材的质地命名例如,沉香,浮石,浮小麦,轻粉,桑螵蛸,海螵蛸等。
6、以药材的气命名例如,麝香,沈香,苏合香,安息香,藿香,木香,香薷,鸡屎藤,臭牡丹等。
7、以药材的味命名例如,细辛之辛,甘草之甘甜,酸枣仁之酸,苦参之苦,咸翻新石之咸,淡竹叶之味淡,五味子具五种不同之味等。
8、以药材的入药部位命名例如,麻黄根,葛根,山豆根,白茅根,杏仁,桃仁,月季花,鸡冠花,金银花,洋金花,桑枝,栀子等。
9、以药材功效命名例如,益母草(专治妇科疾病),防风(能治诸风),远志(益智强志),泽泻(胜湿利水),肉苁蓉(补而不峻),千年健(祛风湿,强筋骨),决明子(清肝明目,治目赤肿毒),大风子(治疗麻风)等。
第三章名法药品拉丁命名法药品拉丁命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主讲:刘伟E-mail: liuwei0711@药物命名原则第一节生物命名法一、药物命名原则1、根据具体情况,尽可能与国际上命名法接轨;2、其名称既科学又简短而不会误解;3、药物命名的文字为汉语、汉语拼音和拉丁语。
如:复方丹参片/Fu fang Dan shen Pian维脑路通片/Tabellae Venorutoni樟脑油/Oleum camphorae/Renshen/Radix Ginseng人参/Renshen/Radix Ginseng()生物的分类等级:(一)生物的分类等级:界/Regnum 门/Phylum 纲/Classis/Regnum/Phylum/Classis/O d/F ili/G目/Ordo科/Familia属/Genus种/Species 亚属/Subgenus 亚种/Subspecies(ssp.)变种/Varietas(var.) 变型/Forma(f.)()生物的命名(二)生物的命名:1、属及属以上分类单位:单名法2、种:双名法3、三名法:对于种以下的植物若还存在较小差异,为避免混淆,就以亚种(ssp.)、变种(Var.)、变型(f.)等表示。
如:蓼属PolygonumP l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g.山杏/Prunus armeniaca L. var. ansu Maxim.(一)植物的学名:1、基本构成:属名种加词命名人名词首字母大写形容词/名词(主、属)全部小写人名缩写首字母大写如:朝鲜天南星/Arisaema Peninsulae Naki 颠茄/Atropa Belaadonna L.龙胆/Gentiana scabra Bge.2、种以下分类单位名称的构成:3、命名人名:◆命名人均应采用缩写形式,词首字母大写:如:L. 为Carl von Linnaeus(瑞典植物学家林奈)◆用ex连接两个命名人时,表示前者是最初定名人,但未正式发表,后者是学名正式发表人:如:羌活/Norop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T. Chang◆用et连接两个命名人时,表示是两人合作命名的:如:芫花p g/Daphne genkwa Sieb. et Zucc.◆父亲和子女均为著者,则儿子在其姓氏后面加“f.”或“fil.”如:Acacia catechu (L. f.) Willd. 儿茶(括号内为林奈的儿子)A i t h(L f)Willd◆某一学名为新组合,引证时将原始发表的著者名加括号放在前面,其后为重新组合的著者名。
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一)总则1.本命名原则中的“药品”一词包括中药、化学药品、生物药品、放射性药品以及诊断药品等。
2.按本命名原则制订的药品名称为中国药品通用名称(China Approved Drug Names,简称:CADN)。
CADN由药典委员会负责组织制定。
3.药品名称应科学、明确、简短;词干己确定的译名应尽量采用,使同类药品能体现系统性。
4.药品的命名应避免采用可能给患者以暗示的有关药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或治疗学的药品名称,并不得用代号命名(不包括特殊的复方制剂)。
中药和生物药品中无INN命名的酌情处理。
5.药品的英文名应尽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编订的国际非专利药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for Pharmaceutica1 Substances,简称INN);INN没有的,可采用其他合适的英文名称。
6.对于沿用已久的药名,如必须改动,可列出其曾用名作为过渡。
7.药名后附注的类别,是根据主要药理作用或药物的作用机理或学科划分的,或者直接从INN划分的类别翻译的,仅供参考。
8. 药品通用名不采用药品的商品名(包括外文名和中文名)。
药品的通用名(包括INN)及其专用词干的英文及中文译名也均不得做为商品名或用以组成商品名,用于商标注册。
(二)中药通用名称命名细则1.中药材命名中药材系指用于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成药原料的植物、动物和矿物药。
中药材名称应包括中文名(附汉语拼音)和拉丁名。
⑴中药材的中文名①一般应以全国多数地区习用的名称命名;如各地习用名称不一致或难以定出比较合适的名称时,可选用植物名命名。
②增加药用部位的中药材中文名应明确药用部位。
如:白茅根③中药材的人工方法制成品,其中文名称应与天然品的中文名称有所区别。
如:人工麝香、培植牛黄。
⑵中药材的拉丁名①除少数中药材可不标明药用部位外,需要标明药用部位的,其拉丁名先写药名,用第一格,后写药用部位用第二格,如有形容词,则列于最后。
中药拉丁语重点第一章拉丁单词读写篇第一节拉丁字母的书写和名称音第二节拉丁字母的分类第三节元音与辅音的发音一、双元音字母发音1.ae:与e同,读[e]2.oe:与e同,读[e]3.au:a重而长,u短而弱,读[a:][u:]4.eu:e重而长,u短而弱,读[e][u:] 二、双辅音字母的发音1.ch:与k同,读[k]2.ph:与f同,读[f]3.rh:与r同,读[r]4.th:与t同,读[t]三、拼音规则与方法1.辅音在前,元音在后,以元音为中心,辅音拼元音。
2.元音在前,辅音在后,以元音为中心,先发元音强而长,后发辅音弱而短。
3.元音字母只与前面的最后一个辅音字母相拼。
4.元音字母先与前面的辅音字母相拼,再读后面辅音。
第四节某些字母和字母组合的特殊发音一、字母cc在e、i、y或ae、oe、eu之前,读[ts]c在a、o、u、au、辅音之前或在词尾,读[k] 二、字母gg在e、i、y或ae、oe、eu之前,读[d ]g在a、o、u、au、辅音之前或在词尾,读[g] 三、字母qu和guqu与gu,读[kw]四、字母titi在元音之前,读[tsi:]ti在辅音之前,读[ti:]若ti前有s或x,读[ti:]五、字母ss一般读[s]s在两元音或元音与m、n之间,读[z] 六、字母scsc后连e、i、y、ae、oe、eu,读[ ]sc后连其他字母,读[sk]七、字母eueu中若e为词干,u为词尾,则不为双元音八、字母hh在元音字母之前一般不发音九、字母gngn连在一起,读[nj]十、字母ae和oe的分音符号有分音符号则不为双元音十一、字母ii在词中,夹在两元音之间,作辅音,读[j] 十二、相同辅音相连发一个加长音第五节音节一、音节的概念含有几个元音就有几个音节二、音节划分原则1.两个元音之间没有辅音,则后一个元音单独构成一个音节2.两个元音之间有一个辅音,则该辅音与后一个元音构成一个音节3.两个元音之间有两个以上辅音,则最后一个辅音与后一个元音构成一个音节4.双元音与双辅音视为一个元音与辅音5.qu、gu、gn、sc、st、sp视为一个辅音6.b、p、d、t、g、c、f、ch、ph、th后连l或r,视为一个辅音注:上面有些特殊符号大家补充下哟,红色字体的地方第二章名词篇1.性属:阳性(m)、阴性(f)、中性(n)2.数:单数(sing)、复数(plur)3.格类型:主格(nom)是名词的原形,在句子中做主语。
中药药引子中药命名概说--------------------------------------------------------------------------------提起中草药,年纪稍大的人们都会想到那一大碗热呼呼的黑呼呼的苦药汤,真难往下咽呀。
现在好了,国外把现代的中药做成了针剂、胶囊,还有甜甜的口服液等,让人们很容易服用,这就叫做‘中医药的国际化’。
其实我们这是跟日本学习的,日本把中药叫‘汉方’药,我们现在大量进口日本、韩国的‘中药’,‘学习人家的长处呀’、‘洋中药好哇’!国外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把传统的中药加工炮制、服用方法彻底更新了,他们制定了各种理化指标和数据,还有大白鼠的临床实验结果,让我们花大钱来买现代中药的制作技术和专利。
我们的国人也认为外国中药很科学、很卫生、很讲究,很高兴地接受了,可我们居然还抱怨药太贵,上千万元高科技设备提纯的药与几元钱的沙锅熬的药相比,贵?值呀!我们为什么会得病?身体会受到外来伤害?病由业造,业由心生。
不深入讲了,这里只讲疑难杂症、慢性病、久治不愈等顽症的治疗理念,也就是那‘一大碗中药汤里的惊人秘密’,是什么呢?我们为什么会得病?身体会受到外来伤害?病由业造,业由心生。
不深入讲了,这里只讲疑难杂症、慢性病、久治不愈等顽症的治疗理念,也就是那‘一大碗中药汤里的惊人秘密’,是什么呢?中医药讲究配伍,一付中药基本上按照君、臣、佐、使来配制,有时会加一些令人神秘的‘药引子’,‘药引子’是将敌方(病灶)引出来,我们有的人批判加‘药引子’是故弄玄虚,是骗人的把戏。
‘药引子’在最早是一些高明的大夫告诉同行加‘药引子’是为了提高药力,普通的大夫也模仿加入‘药引子’,人们后来不明真相加的‘药引子’的确有故弄玄虚的嫌疑,因为不加什么‘药引子’也能治好病,慢慢地我们放弃了‘药引子’。
那当初为什么要加呢?为什么要加一些与要治疗的疾病毫不相干的‘药引子’呢?疑难杂症、慢性病、久治不愈,这些让病人、让现代西医头痛的疾病,太难治愈了,那传统的中医是如何来对付的呢?理念太简单了:偷梁换柱、移花接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