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操训练计划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3
幼儿园广播体操活动方案一、活动目的1. 增强幼儿体质,促进身体健康发展;2. 提高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和灵活性;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4. 开发幼儿的音乐、节奏感,激发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二、活动准备1. 选取一套简单易学、动作规范的广播体操;2. 准备音响设备,确保音乐清晰响亮;3. 确定活动场地,保证幼儿活动的安全和空间充足;4. 提前邀请幼儿家长到场观摩。
三、活动流程1. 活动前组织幼儿进行热身运动,以避免运动伤害;2. 播放指定的广播体操音乐,进行示范动作;3. 分段进行训练,保证幼儿能够掌握每个动作;4. 进行整体练习,检查幼儿动作的规范程度;5. 进行小组比赛,增加竞争与合作的乐趣;6. 结束活动,进行放松运动。
四、活动要求1. 活动进行时要保证幼儿的安全,有资质的专业老师引导;2.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不强求每个幼儿都做到完美;3. 重视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幼儿发挥自己的特长;4.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注重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5. 师生配合,营造愉快的活动氛围。
五、活动评估1. 收集幼儿和家长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活动方案;2. 对幼儿的动作技能和体能水平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改进计划;3.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以了解他们的发展情况。
六、活动总结1. 活动结束后,组织幼儿进行反思,总结取得的进步和收获;2. 对本次活动进行客观评价,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次活动做好准备;3. 借助家长会或者其他形式,共享活动的成果和收获,提升活动的社会效益。
七、活动效果分析经过以上的幼儿园广播体操活动,我们需要对活动效果进行分析。
首先要评估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动作技能的提高。
借助于专业老师的指导和观察,可以进行全面的评估。
从一开始的动作学习到最后的整体练习和小组比赛,幼儿们是否有明显的进步,是否能够掌握基本的动作技能,是否在团队合作中表现出色,这些都是需要考量的方面。
广播操节奏节拍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广播操的基本概念和动作要领。
2.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3.让学生掌握广播操的节奏和节拍,提高动作的整齐程度和协调性。
二、教学重点。
1.广播操的节奏和节拍。
2.动作的整齐程度和协调性。
三、教学难点。
1.如何让学生掌握广播操的节奏和节拍。
2.如何提高学生动作的整齐程度和协调性。
四、教学准备。
1.音乐播放设备。
2.广播操的教学视频或教学资料。
3.教学场地。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播放广播操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节拍,引导学生进入广播操的氛围。
2.讲解广播操的基本概念和动作要领。
教师向学生讲解广播操的基本概念和动作要领,包括站姿、手势、步伐等。
并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
3.训练节奏和节拍。
教师利用音乐设备,播放广播操的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和节拍进行动作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击鼓、拍手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节奏和节拍。
4.提高动作的整齐程度和协调性。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练习,重点训练动作的整齐程度和协调性。
可以通过分组比赛、互相观摩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作的整齐程度和协调性。
5.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坚持练习广播操,提高动作的水平。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广播操的节奏和节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动作的整齐程度和协调性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是也发现一些学生在节奏和节拍上仍然存在困难,需要加强训练。
下一步需要更加注重学生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广播操的节奏和节拍。
广播操比赛训练方案一、背景介绍广播操比赛是一项旨在展示团队协作和身体素质的竞技活动。
通过精确的动作配合和良好的团队合作,参赛队伍可以展示出他们的协调能力和团结精神。
为了匡助参赛队伍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制定了以下广播操比赛训练方案。
二、训练目标1. 培养参赛队员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灵便性。
2. 提高参赛队员的体能水平和耐力。
3. 培养参赛队员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4. 锻炼参赛队员的节奏感和动作的准确性。
三、训练内容1. 热身运动(10分钟)热身运动对于预防运动伤害和提高身体灵便性非常重要。
可以包括跑步、拉伸、关节活动等动作。
2. 基础动作训练(20分钟)基础动作是广播操比赛中的核心,包括站立、行走、转身、齐步等。
通过反复练习这些动作,参赛队员可以达到动作标准化和准确性的要求。
3. 动作组合训练(30分钟)根据比赛规则和要求,设计不同的动作组合,包括直线行进、转弯、交叉等。
参赛队员需要熟练掌握这些组合,并保持良好的动作协调性和节奏感。
4. 团队合作训练(20分钟)广播操比赛强调团队的合作和协调能力。
通过进行团队合作训练,包括队形调整、队列转换、动作配合等,提高参赛队伍的整体表现和团队意识。
5. 耐力训练(30分钟)广播操比赛需要参赛队员保持较长期的高强度运动,因此耐力训练非常重要。
可以进行长期的有氧运动,如跑步、跳绳等,以提高参赛队员的耐力水平。
6. 考核和反馈(10分钟)定期进行考核,评估参赛队员的训练效果和动作准确性。
根据考核结果提供个别的反馈和指导,匡助队员不断提高。
四、训练计划1. 周一:热身运动+基础动作训练2. 周二:动作组合训练+团队合作训练3. 周三:耐力训练+考核和反馈4. 周四:基础动作训练+动作组合训练5. 周五:团队合作训练+耐力训练6. 周六:考核和反馈+歇息7. 周日:综合训练(包括所有训练内容)五、注意事项1. 参赛队员需要保持良好的体力和健康状态,避免在训练期间过度劳苦或者受伤。
广播操比赛训练方案一、背景介绍广播操比赛是一项集体操练的竞技项目,通过队形变换、动作协调等方式展示团队的整齐划一和默契配合。
为了取得好成绩,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提高队员的技术水平和竞技能力。
二、训练目标1. 提高队员的体能素质:包括力量、耐力、柔韧性等方面的训练,以增强队员的身体素质。
2. 提高队员的技术水平:通过队形变换、动作协调等方面的训练,提高队员的技术水平。
3.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通过集体操练的训练,培养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和团队意识。
三、训练内容1. 热身训练: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如慢跑、拉伸等,以准备身体进行后续的训练。
2. 基础动作训练:a. 行进动作:包括正步、跑步、转身等基本行进动作的训练,以保证队员的步伐整齐划一。
b. 手臂动作:包括挥手、摆手、举手等手臂动作的训练,以保证队员的动作协调一致。
c. 身体动作:包括转体、弯腰、鞠躬等身体动作的训练,以保证队员的动作规范。
3. 队形变换训练:a. 平面队形变换:包括直线、梯形、菱形等平面队形的变换训练,以提高队员的队形转换速度和准确度。
b. 立体队形变换:包括立方体、圆柱体等立体队形的变换训练,以增加队员的队形变换难度。
4. 整体训练:a. 音乐配合:通过与音乐的配合训练,提高队员的节奏感和动作的协调性。
b. 编排演练:根据比赛要求,编排整体动作,进行反复演练,以确保队员的动作规范和默契配合。
c. 考核训练:模拟比赛场景,进行考核训练,以检验队员的训练效果和竞技能力。
四、训练计划1. 周期安排:根据比赛时间,合理安排训练周期,一般建议至少3个月的训练周期。
2. 训练频率:每周进行3-4次的集体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为2-3小时。
3. 训练内容安排:根据训练目标,合理安排每次训练的内容和重点,注意训练的渐进性和循序渐进性。
4. 个人训练:鼓励队员进行个人训练,包括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以提高个人素质。
五、训练评估1. 定期考核:每月进行一次训练考核,评估队员的训练效果和竞技能力,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广播操比赛训练方案一、背景介绍广播操比赛是一项旨在展示团队协作和身体素质的竞技活动。
通过规范的动作、精确的配合和优美的音乐,参赛队伍可以展现出团结协作、纪律性和艺术感。
为了取得好的比赛成绩,需要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案。
二、训练目标1. 提高队员的体能水平:包括耐力、力量、灵敏度和柔韧性。
2.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通过训练,加强队员之间的默契和配合能力。
3. 培养艺术感和表现力:通过音乐和动作的结合,展示出优美的舞蹈效果。
三、训练内容1. 基础体能训练:a. 跑步训练:包括长跑、短跑、间歇跑等,提高耐力和速度。
b. 力量训练:包括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等,增强肌肉力量。
c. 灵敏度训练:包括跳绳、敏捷跑等,提高反应速度和身体协调性。
d. 柔韧性训练:包括拉伸运动、瑜伽等,增加关节灵活性。
2. 动作训练:a. 学习基本动作:如站军姿、齐步走、齐步跑等,要求动作规范、整齐划一。
b. 组合动作训练:将基本动作组合成完整的广播操动作,要求队伍整体配合默契。
c. 音乐节奏感训练:通过听音乐、打拍子等方式,培养队员对音乐的感觉和掌握能力。
3. 团队协作训练:a. 编排训练:由教练或队员自行编排广播操动作,培养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b. 配合训练:通过反复练习,使队员之间的动作配合更加默契,达到整体效果最佳。
四、训练计划1. 基础阶段(2周):a. 每周进行3次体能训练,包括跑步、力量和灵敏度训练。
b. 每周进行2次动作训练,学习基本动作和音乐节奏感训练。
2. 中级阶段(4周):a. 每周进行4次体能训练,增加柔韧性训练。
b. 每周进行3次动作训练,加强组合动作和配合训练。
3. 高级阶段(6周):a. 每周进行5次体能训练,注重力量和耐力的提高。
b. 每周进行4次动作训练,加强团队协作和编排训练。
五、比赛前准备1. 确定比赛动作:根据队伍的实际情况和比赛要求,选择合适的广播操动作。
2. 加强集体训练:在比赛前的2周,增加集体训练的频率和时间,提高整体配合度。
广播操比赛训练方案一、背景介绍广播操比赛是一种集体操表演形式,通过动作编排和音乐配合展示团队的协调性和艺术性。
为了提高广播操比赛的表演水平和团队凝聚力,制定一套训练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标设定1. 提高参赛队伍的整体表演水平,力争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2. 增强队员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默契度,培养团队凝聚力。
3. 培养队员的艺术修养和舞台表演能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三、训练内容1. 动作训练a. 基础动作训练:包括站立、行走、转身等基本动作的规范动作训练,通过反复练习使队员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
b. 动作组合训练:将基础动作进行组合编排,练习队员在不同动作之间的转换和衔接,提高动作的流畅度和美感。
c. 高难度动作训练:根据队员的实际情况,逐步增加难度,如翻腾、跳跃等动作的训练,提高队员的技巧水平。
2. 音乐配合训练a. 音乐感知训练:通过反复听取比赛曲目,让队员熟悉音乐的节奏和情感表达,提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b. 音乐与动作的配合训练: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情感,编排相应的动作,让队员能够准确地表达音乐所要传递的信息。
3. 团队合作训练a. 同步性训练:通过集体练习,让队员在统一指挥下保持高度的同步性,提高整体表演效果。
b. 互动配合训练:通过编排一些互动动作,培养队员之间的默契度,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4. 舞台表演训练a. 舞台形象训练:教授队员正确的站姿、行走姿势等,培养优雅的舞台形象。
b. 表演技巧训练:教授队员一些基本的表演技巧,如表情、手势等,提高个人舞台表演能力。
四、训练计划1. 制定每周训练计划,包括训练时间、内容和目标。
2. 每天进行适量的热身运动,以预防运动伤害。
3. 每次训练前进行动作热身,包括关节活动、拉伸等。
4. 针对不同难度的动作进行分组训练,根据队员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5. 定期进行比赛模拟训练,提高队员在比赛情境下的应变能力。
五、训练评估1. 设立训练考核标准,对队员的动作技巧、音乐配合、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估。
广播操训练计划一、组织形式1、1、训练对象请xx级辅导员老师给15级学生传达广播操比赛的通知,帮助招募人选。
招募要求:以班级为单位报名,自愿报名,每班至少5名(其中女生不少于两名),班级汇总名单(附件二:广播操报名表)于3月13日(本周日)下午五点之前统一发给:李兆琳:@qqZZZ。
1、2训练场地运动会前四周:图书馆地下停车场运动会前第五周:南苑操场1、3训练形式先分训再集训练二、分工安排总负责:学习部部长李兆琳广播操训练指导:李兆琳,刘文青,刘子秋,杨帆,王文豪三、训练时间安排第九套广播体操(又名《大众广播体操》)由8节徒手体操组成,共计4分45秒。
预备节原地踏步(8拍2)第一节伸展运动(8拍4)第二节扩胸运动(8拍4)第三节踢腿运动(8拍4)第四节体侧运动(8拍4)第五节体转运动(8拍4)第六节全身运动(8拍4)第七节跳跃运动(8拍4)第八节整理运动(8拍2)深呼吸(8拍1)表1 前三周训练计划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周一1、广播操粗略讲解2、预备节训练前三节复习体侧运动周二预备节训练踢腿运动体转运动周三周四1、伸展运动2、预备节复习1、踢腿运动2、体转运动1、体侧运动2、体转运动周五周六周日1、扩胸运动2、前三节复习1、体转运动2、前五节复习训练前六节复习训练备注1:第一周结束后筛选人数至50人,第二周结束后筛选人数至45人,并挑选出两名领操员。
第三周结束后,保留一名领操员为预赛领操。
前三个周工作日训练时间:18:30~20:00(约一个半小时训练时间,具体训练时间示训练效果而定)。
周末训练时间:18:00~19:30表2第四周、五周训练计划第四周第五周周一全身运动1、全套训练2、仪容仪表训练周二跳跃运动1、全套训练2、仪容仪表训练周三1、全套训练2、仪容仪表训练周四1、全身运动2、跳跃运动1、全套训练2、仪容仪表训练周五周六1、全套训练2、仪容仪表训练周日1、整理运动2、深呼吸1、全套训练2、仪容仪表训练备注2:运动会前第四周结束后筛选人数至42人(两人为替选),排练预赛队形。
广播操训练计划广播操是一种常见的操练形式,通过广播指导音乐和动作,让参与者在无需视觉指导的情况下进行操练,从而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听觉反应能力。
广播操训练计划是为了帮助参与者更好地掌握广播操的技巧和要领,提高操练效果而设计的一套训练方案。
广播操训练计划需要明确训练目标。
参与者在进行广播操训练时,应该注重全身肌肉的锻炼和拉伸,提高身体柔韧性和力量。
同时,通过广播操训练,还可以培养参与者的节奏感和音乐感,提高听觉反应和协调能力。
广播操训练计划要合理安排时间和频率。
根据参与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可以将广播操训练安排在每天的特定时间段,如早晨起床后、午休前或晚上休息前等。
每次训练的时长可以根据参与者的身体状况和耐力水平而定,一般建议每次训练不超过30分钟。
接下来,广播操训练计划需要设计合适的动作和音乐。
动作的选择应该综合考虑参与者的年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避免过于剧烈的动作造成伤害。
音乐的选择应该符合广播操的节奏和氛围,既能激发参与者的积极性,又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动作和节奏。
广播操训练计划还应该注意呼吸和放松。
在进行广播操训练时,参与者应该注意呼吸的控制,保持均匀深长的呼吸,以帮助身体更好地吸氧和排出二氧化碳,提高身体的耐力和活力。
在操练结束后,参与者应该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如舒展伸展和深呼吸,以缓解肌肉疲劳和紧张情绪。
广播操训练计划的效果评估和调整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定期的评估,可以了解参与者的训练效果和进展情况,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评估的指标可以包括身体素质的提升程度、动作的准确度和协调性、听觉反应和节奏感的改善等。
通过科学合理的广播操训练计划,参与者可以在愉悦的音乐中享受操练的乐趣,提高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
此外,广播操训练还可以培养参与者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广播操训练计划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健康活动,对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广播操比赛训练方案一、引言广播操比赛是一项集体操练的竞技活动,旨在通过队形变换、动作协调等方式展示团队的凝聚力和整体素质。
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在训练过程中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广播操比赛的训练方案,包括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训练方法等。
二、训练目标1. 提高队员的体能水平:通过广播操的训练,增强队员的耐力、力量、灵活性和协调能力。
2.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团队合作的训练,增强队员之间的默契和协作能力。
3. 培养队员的纪律性:通过训练的严格要求,培养队员的纪律性和执行力。
三、训练内容1. 基础训练a. 热身运动: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如慢跑、拉伸等,以准备身体进行后续的训练。
b. 基本动作训练:包括站军姿、立正、齐步走、转身等基本动作的训练,以提高队员的基本动作素质。
c. 队形变换训练:通过不同的队形变换,如梯形、菱形、矩形等,培养队员的队形变换能力。
2. 技术训练a. 动作协调训练:通过练习不同的动作组合,如手臂摆动、腿部动作等,提高队员的动作协调性。
b. 音乐节奏训练:配合音乐的节奏进行训练,以保持队员动作的统一和协调性。
c. 高难度动作训练:逐步增加难度,如高抬腿、俯卧撑等,提高队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
3. 比赛模拟训练a. 比赛队形训练:根据比赛规则,进行队形训练,以确保队员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队形变换。
b. 比赛节奏训练:模拟比赛的音乐节奏,进行比赛节奏训练,以保持队员在比赛中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c. 比赛心理训练:通过模拟比赛场景,让队员适应比赛的紧张氛围,提高比赛时的心理素质。
四、训练方法1. 分阶段训练:根据队员的实际情况,将训练过程划分为不同阶段,逐步提高训练强度和难度。
2. 个别训练与集体训练结合:既要注重个别队员的训练,满足其个人特点和需求,又要注重集体训练,提高整体的协调性和统一性。
3. 比赛模拟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模拟比赛场景,让队员适应比赛的环境和要求,提高比赛时的应变能力。
广播操比赛训练方案引言概述:广播操比赛是一项受欢迎的体育活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为了取得好的成绩,一个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广播操比赛的训练方案,包括热身准备、技术训练、团队协作和比赛策略。
一、热身准备1.1 基本身体热身:进行一系列的拉伸运动,如颈部、肩部、手臂和腿部的旋转,能够有效活动关节,预防受伤。
1.2 心肺功能热身:进行跑步、跳绳等有氧运动,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加体能储备。
1.3 平衡和协调性训练:进行平衡板、单脚站立等训练,以提高身体的平衡和协调性,为后续技术训练做好准备。
二、技术训练2.1 基础动作练习:重点训练广播操的基础动作,如站军姿、立正、齐步走等。
通过反复练习,使队员们熟练掌握每个动作的要领。
2.2 动作组合练习:将基础动作进行组合,形成完整的广播操动作序列。
通过反复排练,提高队员们的协调性和整体性。
2.3 动作细节训练:重点训练广播操动作的细节,如手臂的角度、腿部的力度等。
通过细致的调整和反复训练,使队员们的动作更加标准、优美。
三、团队协作3.1 队形训练:训练队员们在广播操比赛中的队形变换和转场动作,如队列变换、队形调整等。
通过团队合作,提高队伍的整体协作能力。
3.2 集体动作练习:训练队员们在广播操比赛中的集体动作,如同步转身、同步抬腿等。
通过反复排练,使队员们的动作更加整齐、一致。
3.3 指挥与配合:训练队员们与指挥员的配合,通过信号和口令的传达,确保队伍的动作统一和时机准确。
四、比赛策略4.1 考虑比赛规则:了解广播操比赛的规则和评分标准,制定相应的比赛策略。
例如,根据评分标准的要求,注重动作的标准和整齐。
4.2 强调团队合作:在比赛中,注重队员之间的默契和协作,通过团队合作来提高整体的表现水平。
4.3 制定训练计划:根据比赛时间和队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包括每天的训练时间、内容和强度,以达到最佳的比赛状态。
综上所述,广播操比赛训练方案需要从热身准备、技术训练、团队协作和比赛策略四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训练。
东徐小学广播体操比赛工作计划
一、领导小组:
组长:周伟(校长)
副组长:蒋双明
二、指导思想在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下,本学期我校将全面贯彻和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精神, 以学校教育“健康第一”为中心;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为重点;紧紧围绕全校重点工作,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深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提高我校小学广播体操质量,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团队意识和相互协作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强化我校的体育大课间广播体操工作。
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进一步规范广播操动作质量,使学生养成认真做操的好习惯,从而增强学生体质,使我校广播操水平在整体上有更快的提升。
三、训练目标
在基本掌握广播操动作的基础上,通过采取有效的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训练,使教育部颁布的四套广播操能动作规范,为参加广播操评比做好准备
四、工作任务
1、认真抓好广播操和队列的日常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姿态;
2、合理安排好学生的课间活动,保证每个学生每天一小时的在校活动时间;
3、有针对性地开展常见疾病的预防工作,认真上好卫生
保健和健康教育课。
采取多种方法,减少常见病和流动性疾病的发病率;4、对学生进行国防知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敢顽强、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
五、工作措施
1、坚持以体育卫生工作法规为依据、全面加强学校体卫工作管理制度。
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工作。
切实贯彻阳光体育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实践能力。
积极推广“学生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认真落实心理健康讲座,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3、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健康教育成果,加快学校公共卫生体制的建设,全面提升学校卫生保健能力。
重视晨检和体检,不断提高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水平,对学生注重强化食品饮食安全意识,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无重大事故发生。
4、以体育活动为主阵地,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作用,利用各种教研活动,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积极推行阳光体育工程,广泛进行宣传,把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观念落实到学生头脑中去。
同时,导之以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和比赛。
本学年将举办春季广播操比赛、秋季运动会,并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正确的广播操动作,人人都要会跳绳、踢毽。
5、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定期检查,由班主任教师负责做好学生的晨
检和个人卫生抽查工作,做到有督促有检查。
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宣传板、宣传栏等的作用,做好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
改善照明条件、增加照明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减少学生的用眼时间,宣传科学用眼卫生知识。
做好小学新生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严格管理、加强培训,做好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六、训练时间
每天早操、课间操、下午间操全校学生参与训练,体育课上课期间广播操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