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shop基础教程:细说图层混合模式之叠图篇
- 格式:doc
- 大小:3.65 MB
- 文档页数:19
利用Adobe Photoshop软件进行图片和文字的混合和叠加效果Adobe Photoshop是当前最流行和功能最强大的图像编辑软件之一。
它提供了许多功能和工具,可以实现各种创意效果,其中包括图片和文字的混合和叠加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利用Adobe Photoshop来创建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混合和叠加效果。
首先,我们来看看如何将文字与图片相结合。
在Photoshop中,我们可以使用文字工具来插入文本,并使用图层样式和蒙版等功能进行定制。
要将文字与图片无缝结合,可以考虑使用蒙版来调整文字形状,以使其与图片元素融合得更加自然。
我们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字体、字号和颜色,以及调整文字透明度和阴影等属性,来实现独特的文字效果。
其次,我们可以利用Photoshop的图层功能,将多个图片叠加在一起,创造出更加丰富和有趣的效果。
通过调整不同图层的位置、透明度和混合模式,我们可以创造出复杂的图像叠加效果,如光影效果、镜像效果和半透明效果等。
还可以使用遮罩、筛选器和调整图层属性等工具,进一步增加图像的深度和纹理。
这些功能不仅可以用于图片叠加,还可以与其他创意效果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除了文字和图片的混合和叠加效果,我们还可以考虑利用Photoshop来创造出其他形式的图像效果。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滤镜功能来添加艺术滤镜、模糊效果或扭曲效果等。
同时,还可以使用调整图像色彩和曲线的功能来提升图像的表现力和效果。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绘画工具和形状工具来添加细节和装饰,以及利用图层蒙版和图案填充等功能来创建有趣的图案和背景。
在使用Photoshop进行图片和文字的混合和叠加效果时,除了技术的运用,创意和想象力也非常重要。
可以尝试将不同的元素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效果。
可以尝试运用色彩的对比和搭配,以及形状和线条的组合,来实现独特的创意效果。
同时,还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和艺术作品,来获取灵感和启发,帮助我们创造出更加出色和独特的设计作品。
Photoshop图层混合模式的应用技巧在使用Photoshop进行图像编辑和设计时,图层混合模式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
通过使用不同的图层混合模式,我们可以改变图层间的互动效果,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特殊效果和视觉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图层混合模式以及它们的应用技巧。
1. 正片叠底(Multiply)正片叠底是最常见的图层混合模式之一,用于创建暗影和加深颜色的效果。
通过将一个图层设置为正片叠底模式,上面的图层将与下面的图层混合,颜色会叠加并产生较暗的效果。
这在创建照片效果、加深阴影和增强饱和度时非常有用。
2. 滤色(Screen)滤色模式与正片叠底相反,它会使颜色变亮。
通过将一个图层设置为滤色模式,上面的图层的亮度和颜色将与下面的图层混合,从而创建出高亮和背光效果。
它常用于调整曝光、突出细节和创造光线效果。
3. 叠加(Overlay)叠加模式将会根据上下图层的亮度情况进行混合。
如果上面的图层亮度较高,则会增强对比度和颜色饱和度;如果亮度较低,则会使图像变暗。
这种模式常用于给图像添加纹理、提升细节和增强对比度。
4. 柔光(Soft Light)柔光模式能够根据上下图层的亮度情况进行混合,并同时保留颜色和细节。
这种模式在制作柔和光照和修复照片时特别有用。
可以在柔光模式下使用涂抹工具,有选择性地在图像上添加光照效果。
5. 差值(Difference)差值模式会根据上下图层的亮度差别进行混合,产生出颜色反转的效果。
这种模式常用于创建特殊的效果,例如制作照片底片效果、那些非主流的视觉效果。
6. 颜色加深(Color Burn)颜色加深模式会通过增加对比度和颜色的深度,使图像看起来更加饱和和黑暗。
这种模式通常适用于在绘画或设计中加深色彩和定义细节。
7. 颜色减淡(Color Dodge)颜色减淡模式会使颜色变亮,同时增加图像的对比度。
通过将一个图层设置为颜色减淡模式,可以产生出类似于镜头透视效果的渐变和光晕。
Photoshop图层混合模式详解和应用技巧第一章:图层混合模式的概念和作用图层混合模式是Photoshop中一个重要的功能,它可以改变图层之间的叠加效果,使得图像更加丰富多样。
图层混合模式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图层,如文字、形状、图片等,通过调整不同的混合模式,可以实现多种独特的效果。
在设计和编辑中,理解和熟练使用图层混合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章:常见的图层混合模式分类1. 普通混合模式普通混合模式是最常用的混合模式之一,它包括正常、变暗、变亮、正片叠底、屏幕等模式。
正常模式是默认模式,没有任何修改效果,而变暗模式会使图像变暗,变亮模式则会使图像变亮。
正片叠底模式是常用于图层叠加和颜色调整的模式,屏幕模式则可以增加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
2. 实色混合模式实色混合模式是基于实际颜色而计算的混合模式,例如叠加、柔光、亮光等模式。
叠加模式可以在图像中创造柔和的光线效果,而柔光模式则会产生类似柔和的光线照射的效果。
亮光模式则可以增加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
3. 反色混合模式反色混合模式是通过将颜色进行反转来实现效果的,例如差值、排除、划分等模式。
差值模式可以创建独特的颜色效果,排除模式可以减少图像的对比度,划分模式可以增加图像的纹理和细节。
第三章:图层混合模式的应用技巧1. 调整图像对比度通过选择不同的混合模式,可以增加或减少图像的对比度。
例如,在某个图层上应用正片叠底模式可以增加图像的对比度,而在另一个图层上使用屏幕模式可以减少对比度。
通过调整多个图层的混合模式,可以得到想要的对比度效果。
2. 创建阴影和高光效果通过利用混合模式中的柔光、线性减淡等模式,可以创建出细腻的阴影和高光效果。
例如,在一张图片上应用暗色的图层并选择柔光模式,可以产生出自然而柔和的阴影效果。
3. 添加纹理和图案通过利用混合模式中的叠加、差值、划分等模式,可以添加纹理和图案到图像中。
例如,可以创建一个纹理图层,并在叠加模式下叠加到原始图像上,可以为图像添加细腻的纹理效果。
“颜色叠加”、“渐变叠加”和“图案叠加”样式,可以分别使用颜色、渐变色与图案来填充选定的图层内容。
为图像添加这三种样式效果,犹如在图像上新添加了一个设置了“混合模式”和“不透明度”样式的图层,可以轻松地制造出绚丽的视觉效果。
本节内容将以这3种图层样式为例,精心的为朋友们安排了实例。
在开始教程的学习之前,请先在网站下载配套的练习文件,以便跟随操作步骤学习。
(1)打开素材“音乐播放器.tif”和“图案.tif”文件。
(2)选择“图案”文档,执行“编辑”→“定义图案”命令。
(3)在“音乐播放器”文档中选择“图层 1”,执行“渐变叠加”命令。
(4)设置渐变颜色。
(5)新建图层,并填充白色。
(6)执行“渐变叠加”命令,设置渐变效果。
(7)设置渐变混合模式,并选择“反向”选项。
(8)设置渐变类型为“径向”。
(9)设置“缩放”参数。
(10)通过在视图中拖动,可调整渐变的位置。
(11)调整渐变位置,在“图层样式”对话框中选择“图案叠加”选项并设置。
(12)设置填充图案。
(13)设置“缩放”参数。
(14)在“图层”调板中设置该图层的“填充”度。
(15)显示“图层 2”和“图层 3”,并为“图层 3”中的图像添加图层样式效果。
(16)复制“图层 3”上的图层效果到“图层 4”,并添加“内阴影”效果。
(17)复制“图层 4”上的图层效果到“图层 5”,并修改参数。
(18)显示“图层 6”,为其添加图层样式效果。
(19)继续为图像添加“颜色叠加”样式效果。
(20)复制“图层 6”中的图层效果到“图层 7”和“图层 8”上。
(21)参照以上所学方法,继续显示隐藏图层,添加图层样式效果。
(22)至此,完成本实例的制作,读者可以打开其图层样式效果进行观察并学习制作。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探索Adobe Photoshop软件中的叠加效果Adobe Photoshop作为一款专业级的图片编辑软件,以其强大的功能和丰富的特效工具而备受设计师和摄影师的青睐。
其中,叠加效果作为一种常用的修饰手法,在图片处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索Adobe Photoshop软件中的叠加效果,并介绍其常用技巧和实现方法。
1. 叠加模式的选择在Photoshop中,叠加效果通过叠加模式来实现,叠加模式决定了图层如何与下方图层进行融合。
常用的叠加模式包括正常、滤色、叠加、柔光、强光等。
不同的叠加模式具有不同的效果,能够产生各种不同的视觉效果。
- 正常模式:图层完全覆盖下方图层,保持原有颜色和明暗度。
- 滤色模式:通过增加亮度和饱和度,使图像变得更加明亮。
- 叠加模式:使用下方图层的亮度来产生透明效果,适用于强调高光和阴影的效果。
- 柔光模式:通过使用下方图层的颜色来改变图像的明暗度,使图像看起来柔和而均匀。
- 强光模式:在颜色的基础上增加对比度和亮度,产生更加明亮和饱满的效果。
这只是叠加模式中的几个常用示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图片的需要,选择适合的叠加模式来达到理想的效果。
2. 图层样式的应用叠加效果不仅可以通过叠加模式来实现,还可以通过图层样式来添加各种效果。
在Photoshop中,通过图层样式面板可以对图层应用多个效果,比如倾斜投影、内外发光、混合模式等。
- 倾斜投影:通过调整投影的角度、位置和颜色等参数,可以使图层看起来有立体感,并产生阴影效果。
- 内外发光:通过设置发光的颜色、大小和扩散程度,可以为图层增加光源效果,使图像看起来更加立体和生动。
- 混合模式:与叠加模式类似,通过设置混合模式,可以改变图层与背景的融合方式,实现更加有趣和独特的效果。
通过合理地运用图层样式,可以在图像上添加各种纹理、阴影和效果,使得图像更加有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
3. 混合图层的妙用除了使用叠加模式和图层样式,还可以通过混合图层的方法来实现叠加效果。
Photoshop图层混合模式应用指南第一章:了解图层混合模式的基本概念图层混合模式是Photoshop中一个重要的功能,它能够改变图层之间的混合效果,给图像添加各种效果和特效。
在使用图层混合模式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1.1 图层混合模式的作用图层混合模式能够改变图层之间的颜色和亮度关系,使得不同图层的内容能够以特定的方式进行混合,从而达到各种不同的效果。
1.2 常见的图层混合模式Photoshop中提供了多种不同的混合模式,如正常模式、叠加模式、滤色模式等。
每种模式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场景,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混合模式。
第二章:常用的图层混合模式及其应用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图层混合模式及其应用。
2.1 正常模式正常模式是默认的图层混合模式,它不对图层进行任何混合处理,保留图层原有的颜色和亮度关系。
应用场景:常用于添加文本、形状图层等。
2.2 叠加模式叠加模式是一种通用的混合模式,能够产生明暗对比强烈的效果,常用于增强图像的对比度和饱和度。
应用场景:常用于调整照片的整体色彩和光线效果。
2.3 滤色模式滤色模式能够将图层的颜色与底部图层进行混合,产生较柔和的效果。
它常用于将两幅图像进行融合或者给图像添加一种特定的色彩效果。
应用场景:常用于创建明亮、透明的图层效果,如光晕、光斑等。
2.4 颜色叠加模式颜色叠加模式能够将图层与底部图层的颜色进行混合,并根据混合结果调整亮度和对比度,产生一种明亮的效果。
应用场景:常用于调整整体色彩和明暗效果,如给照片添加暖色调。
2.5 差异模式差异模式能够将图层与底部图层进行比较,并显示两者之间的差异。
它常用于检测图像中的细节和颜色变化,从而进行修复或调整。
应用场景:常用于修复照片中的噪点、斑点等问题。
第三章:图层混合模式的高级应用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图层混合模式的高级应用。
3.1 手绘效果通过图层混合模式,我们可以将一张普通的照片转换为仿手绘效果。
对于很多Photoshop用户来说,图层混合的叠图模式并不陌生,在使用过程中,为了找到最佳的表现效果,我们会不自然的将图层混合模式的选项逐个尝试,随之会反复琢磨得到与之相符的理想效果。
那么,本篇将详尽介绍Photoshop图层混合模式中图层互叠所产生的效果原理。
常见的图层互叠有两个图层或者两个以上的图层,一般来讲,两个图层的互叠比较好控制而且也容易见效果,两个以上的图层就很少在图层模式上相叠了,这样比较难控制效果,确实需要这样做的话也一般会用到另外方法。
接下去对Photoshop图层叠图的混合模式“叠加”、“柔光”、“强光”、“亮光”、“线性光”、“点光”与“实色混合”进行逐一讲解其常用方式。
1.“叠加”模式“叠加”是“正片叠底”和“滤色”的组合模式,Photoshop自动检测红、绿、蓝三种通道的颜色信息,图层中的全部色彩信息都会被背景层颜色所代替,这是会根据图片层次不一而结果色也随之变化,如图1所示。
图1 “叠加”模式的结果色打开一张实景拍摄的人像照片,新建一个图层,填充为蓝色,设置图层的混合模式为“叠加”,即产生混合,照片呈现出明显的蓝调效果,如图2所示。
图2 打开图像文件新建图层填充蓝色并设置为“叠加”模式“叠加”模式对于相同图像之间的互叠会产生直接效果,使得画面暗部越暗,亮部越亮,造成图像明暗对比的较大反差,并会减少层次感。
合理的使用色彩填充叠加于图像之上,调整其不透明度,可得到各种浓淡相宜的色调照片效果。
对素材照片分别“叠加”褐色和橘红色,呈现出两个不同色彩效果,反映出之间的差别,覆盖褐色的图像给人以怀旧感,如同年代久远的古朴老照片,橘红色覆盖的图像展现出浓烈的色彩感,如图3所示。
图3 图像“叠加”模式不同色彩的比较示例2.“柔光”模式使颜色变暗或变亮,具体取决于混合色,此效果与发散聚光灯照在图像上相似。
如果混合色(光源)比50%的灰色亮,则图像变亮,就像被减淡了一样。
如果混合色(光源)比50%的灰色暗,则图像变暗,如同被加深了一样。
对于很多Photoshop用户来说,图层混合的叠图模式并不陌生,在使用过程中,为了找到最佳的表现效果,我们会不自然的将图层混合模式的选项逐个尝试,随之会反复琢磨得到与之相符的理想效果。
那么,本篇将详尽介绍Photoshop图层混合模式中图层互叠所产生的效果原理。
常见的图层互叠有两个图层或者两个以上的图层,一般来讲,两个图层的互叠比较好控制而且也容易见效果,两个以上的图层就很少在图层模式上相叠了,这样比较难控制效果,确实需要这样做的话也一般会用到另外方法。
接下去对Photoshop图层叠图的混合模式“叠加”、“柔光”、“强光”、“亮光”、“线性光”、“点光”与“实色混合”进行逐一讲解其常用方式。
打开Photoshop,新建一个灰度模式的正方形文档。
打开工具箱上的“渐变工具”,在弹出的“渐变编辑器”对话框中,选择“黑白渐变”,设置平滑度值为“0%”,如图1所示。
图1 设置渐变编辑器
在新建文档上从左到右拉伸黑白渐变,并查看直方图,如图2所示。
有兴趣可以比较一下平滑度100%和0%的直方图有什么不同。
图2 黑白渐变效果及直方图显示
打开图层面板,复制“背景”层,得到“背景副本”层,并顺时针旋转90度,如图3所示。
图3 复制图层并旋转方向
在打开的图层面板下方,按“创建新的填充或调整图层”按钮,选择菜单里的“色调分离”命令,在弹出的“色调分离”对话框中设置“色阶”值为“10”,这时便出现了10个色阶条纹,如图4所示。
图4 色调分离灰度图像
依据以上形成的色阶模式而奠定了理解图层混合模式的基础,下面逐步对使底层图像变亮的几种模式进行深入剖析。
1、“叠加”模式
“叠加”是“正片叠底”和“滤色”的组合模式,Photoshop自动检测红、绿、蓝三种通道的颜色信息,图层中的全部色彩信息都会被背景层颜色所代替,这是会根据图片层次不一而结果色也随之变化。
如图5所示。
图5 “叠加”模式的结果色
接着,我们观察“叠加”模式在图像上产生的效果,打开一张实景拍摄的人像照片,新建一个图层,填充为蓝色,设置图层的混合模式为“叠加”,即产生混合,照片呈现出明显的蓝调效果,如图6所示。
图6 打开图像文件新建图层填充蓝色并设置为“叠加”模式
“叠加”模式对于相同图像之间的互叠会产生直接效果,使得画面暗部越暗,亮部越亮,造成图像明暗对比的较大反差,并会减少层次感。
合理的使用色彩填充叠加于图像之上,调整其不透明度,可得到各种浓淡相宜的色调照片效果。
下面的一张外景照片,分别“叠加”了褐色和橘红色,呈现出两个不同色彩效果,反映出之间的差别,左边覆盖褐色的图像给人以怀旧感,如同年代久远的古朴老照片,而右边橘红色覆盖的图像展现出浓烈的色彩感,又是一番风味,如图7所示。
图7 图像“叠加”模式不同色彩的比较示例
2、“柔光”模式
使颜色变暗或变亮,具体取决于混合色,此效果与发散聚光灯照在图像上相似。
如果混合色(光源)比50%的灰色亮,则图像变亮,就像被减淡了一样。
如果混合色(光源)比50%的灰色暗,则图像变暗,如同被加深了一样。
用纯黑色或纯白色绘画会产生明显的较亮或较暗的区域,但不会产生纯黑色或纯白色,如图8所示。
图8 “柔光”模式的结果色
打开一张外景拍摄的照片,新建“图层1”层,并填充为紫色,设置图层的混合模式为“柔光”,将其色融入到画面中,产生紫调色彩效果的照片,如图9所示。
图9 打开图像文件新建图层填充紫色并设置为“叠加”模式
“柔光”模式同样对于相同图像之间的互叠会产生直接效果,其作用是增加图像的对比度,有去灰的功效。
而且,我们可以发现“柔光”是随着复合色的变化,使照片层次趋于柔和,使照片改变原有的色彩层次,靠近复合色的柔和。
下面一张照片的效果是利用原图的复制,进行高斯模糊后加以“柔光”模式透叠于原图之上,产生柔光扩散的图像特效,并增强其对比度,这里要注意,需擦出人物的五官,以免影响人物的清晰度。
之后,以同样的模式赋予色彩的渲染出低婉的暗黄调,滋生怀旧情愫。
那么“柔光”模式的图层予以适当调节不透明度,使之对比效果趋于柔和,画面效果更佳,如图10所示。
图10 图像“柔光”模式的色彩效果
3、“强光”模式
用来复合或过滤颜色,具体取决于混合色。
此效果与耀眼色聚光灯照在图像上相似,如果混合色(光源)比50%的灰色亮,则图像变亮,如同过滤后的效果,这对于向图像添加高光非常有用。
如果混合色(光源)比50%的灰色暗,则图像变暗,如同复合后的效果,这对于向图像添加阴影非常有用。
用纯黑色或纯白色绘图时会产生纯黑色或纯白色,如图11所示。
图11 “强光”模式的结果色
打开一张室内拍摄的人像照片,新建“图层1”层,并填充为青色,设置图层的混合模式为“强光”,该色即融入到画面中,产生浓重的青蓝色调覆盖于照片,如图12所示。
图12 打开图像文件新建图层填充青色并设置为“强光”模式
“强光”模式下的色彩浓度更大,对比更为强烈,观察下图原本已近枯黄的草丛,通过“强光”模式的色彩覆盖焕然一新,就更能体会到该模式对改善画面阴影色调起了很大作用,如图9所示。
不过,需要注意不能单纯的覆盖颜色,设置图层的混合模式,人物和背景色是要分离出来的,所以必须擦除附着在人物身上的颜色,才能得到良好的整体画面效果,如图13所示。
图13 图像在“强光”模式下调整的色彩效果
4、“亮光”模式
“亮光”模式就是通过增加或减少对比度来加深或减淡颜色,具体取决于混合色,如果混合色(光源)比50%的灰色亮,则减小对比度使图像变亮,如果混合色比50%的暗,则增加对比度使图像变暗,如图14所示。
图14 “亮光”模式的结果色
接下来,打开三张外景拍摄的照片,分别覆盖三种不同颜色,观察其在“亮光”模式下产生的图像色彩效果是怎样的。
青色和黄绿色有着提亮画面的效果,而蓝色却降低了高调照片的亮度,由此可见“亮光”模式的运用主要取决于复合色,如图15所示。
图15 打开图像文件新建图层填充三色并设置为“亮光”模式
“亮光”模式对于相同图像之间的互叠会产生极大的对比反差,而色彩的覆盖随着其浓度和明暗而变化,会赋予图像清亮或焦灼与低沉的色调,影响画面的气氛和感觉,如图16所示。
图16 “亮光”模式的色彩效果
5、“线性光”模式
通过减小或增加亮度来加深或减淡颜色,具体取决于混合色,如果混合色比50%的灰色亮,则通过增加亮度使图像变亮,如果混合色比50%的灰色暗,则通过减小亮度使图像变暗,如图17所示。
图17 “线性光”模式的结果色
打开一张外景照片,新建“图层1”层,并填充为浅洋红,设置图层的混合模式为“线性光”,色融画面呈现洋红色调的图像效果,如图18所示。
图18 打开图像文件新建图层填充浅洋红并设置为“线性光”模式
“线性光”模式对于相同图像之间的互叠在中灰层次色调的大部分会被底色(背景色)代替,唯有亮部和暗部不会受到底色的太多影响,造成画面的色彩层次受到很大的影响,并不利于照片的改善效果。
于是,该模式在实际的运用中并不常用,主要是得不到良好效果的实现。
不过,它在图像色彩的铺垫上还是有用武之地的,只需稍为加工即可呈现别样色调,如图19所示。
图19 图像在“线性光”模式下调整的色彩效果
6、“点光”模式
根据混合色替换颜色,如果混合色(光源)比50%的灰色亮,则替换比混合色暗的像素,如果混合色比50%的灰色暗,则替换比灰褐色暗的像素,而比混合色暗的像素则保持不变,这对于图像添加特殊效果非常有用,如图20所示。
图20 “点光”模式的结果色
这里,还是同比比较的手法来了解析“点光”模式,选择两张照片,分别填充四个不同色彩,设置图层的混合模式为“点光”,可以看到画面中除高光部分和阴影部分以外的部分已被填充色所替代了,图像如同剪影的效果一般。
如图21所示。
图21 打开图像文件新建图层填充四色并设置为“点光”模式
“点光”模式对于相同图像之间的互叠不产生直接效果,没有互融性,但是应用于色彩的重叠可得以直观而丰富的变调效果,只需稍加调整人物与背景的色彩对比,即可得到理想的图像色调,如图22所示。
图22 图像在“点光”模式下调整的色彩效果
7、“实色混合”模式
根据使用该图层的填充不透明度设置使下面的图层产生色调分离。
设置填充不透明度高会产生极端的色调分离,而设置填充不透明度低则会产生较光滑的图层。
如果图层的亮度接近50%的灰色,则下面的图像亮度不会改变,如图23所示。
图23 “实色混合”模式结果色
最后,打开一张外景拍摄的照片,新建“图层1”层,并填充为浅暖褐色,设置图层的混合模式为“实色混合”,可以看到这是一种很极端的色彩混合模式,灰度层次的色彩根本不存在了,被取而代之,暗部和亮部的色彩也只剩下黑色和白色,如图24所示。
图24 打开图像文件新建图层填充浅暖褐色并设置为“实色混合”模式
“实色混合”模式对于相同图像之间的互叠会产生与色彩混合一样如同版画的效果,如若不是有特殊的需要,基本不会用到该图层混合模式来体现画面图效。
综上所述,应用图层混合模式中叠图的各种模式时,为了体现更佳的色彩效果,需控制好填充色图层的不透明度,不但要赋于画面异彩纷呈的色彩感觉,还有清透自然的画面效果,并且把握好人物于背景色的关系,控制好各个细节,最终会得到理想的图像画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