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11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第三版) (豆瓣)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第三版) (豆瓣)1. 引言1.1. 项目背景1.2. 设计目标1.3. 设计范围2. 建筑特点分析2.1. 地理、气候条件2.2. 地表状况2.3. 建筑用途和功能2.4. 建筑高度和规模3. 结构形式选择3.1. 结构类型比较3.2. 结构形式选择原则3.3. 结构系统分析4. 荷载计算4.1. 人工荷载4.2. 自重荷载4.3. 外载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 4.4. 动力荷载4.5. 季节性影响5. 材料和构件选用5.1. 钢材选型5.2. 混凝土强度等级5.3. 基础材料选用6. 结构分析与设计6.1. 结构计算模型建立6.2. 静力分析6.3. 动力分析6.4. 结构设计参数确定6.5. 结构设计计算7. 基础设计7.1. 基础类型选择7.2. 基础计算及尺寸确定7.3. 地下室结构设计8. 连接与节点设计8.1. 框架连接设计8.2. 钢-混凝土连接设计8.3. 梁柱节点设计9. 结构施工及监理9.1. 结构施工工序9.2. 施工工艺方案9.3. 结构监理要点10. 安全与防护10.1. 结构抗震安全性评定 10.2. 结构防火设计10.3. 结构抗风设计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结构形式选择表附件2:地震分析结果附件3:结构设计计算表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基础设计:根据《建筑设计规范》第3部分的规定,进行基础尺寸、承载力、稳定性等方面的设计。
2. 结构施工工序:指按照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的工序及顺序。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第三版) (豆瓣)1. 简介1.1. 项目背景与目标1.2. 设计范围1.3. 文档编写目的2. 建筑特点与环境分析2.1. 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2.2. 地表状况调查2.3. 建筑用途与功能要求2.4. 建筑高度与规模3. 结构形式选择3.1. 结构类型比较分析3.2. 结构形式选择原则3.3. 结构系统分析4. 荷载计算4.1. 人工荷载4.2. 自重荷载4.3. 外部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 4.4. 动力荷载4.5. 季节性影响5. 材料与构件选用5.1. 钢材选型与规格5.2. 混凝土强度等级与配合比5.3. 基础材料选用6. 结构分析与设计6.1. 结构计算模型建立6.2. 静力分析6.3. 动力分析6.5. 结构设计计算与验算7. 基础设计7.1. 基础类型选择7.2. 基础计算与尺寸确定7.3. 地下室结构设计8. 连接与节点设计8.1. 框架连接设计8.2. 钢-混凝土连接设计8.3. 梁柱节点设计9. 结构施工与监理9.1. 结构施工方案9.2. 施工工序与要点9.3. 结构监理与要求10. 安全保护与防护10.1. 结构抗震安全性评定 10.2. 结构防火设计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结构形式选择模板表附件2:地震分析结果表附件3:结构设计计算表格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基础设计:按照《建筑设计规范》第3部分的规定,进行基础尺寸、承载力、稳定性等方面的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及其体系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包括:
1、建筑结构受限材料: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求使用较轻质而且具有高强度的受限材料,如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等;
2、建筑结构受限条件:高层建筑要满足建筑本身的结构受限条件,特别是地震动力和受力状况;
3、建筑结构受限原则:为了满足建筑的高层结构,应当采用多层次的技术原则,它们分别是力学原理、结构几何原则、计算机技术等;
4、建筑结构体系:建筑结构体系包括主体结构、防火与抗震结构、外墙框架结构等,要充分考虑建筑结构的加固,使结构具有良好的复合性和可靠性,并考虑外部负荷和抗火性能;
5、结构设计思路:在设计高层建筑结构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重量,以及土木与气象等外部负荷,并结合结构的受力特性和性能,制定结构的合理规范。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程简介关键信息1、课程名称:高层建筑结构设计2、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3、学分:具体学分4、学时:具体学时5、授课方式: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6、考核方式:考试/考查(具体方式)7、先修课程:列举相关先修课程8、适用专业:具体专业11 课程概述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是一门涉及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理论、方法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具备独立进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能力,并为今后从事相关工程实践和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11 课程目标1、使学生掌握高层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受力特点和设计原则。
2、让学生熟悉常见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
3、培养学生运用相关设计规范和标准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4、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112 课程内容1、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2、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
3、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的受力分析和设计要点。
4、高层建筑结构的基础设计。
5、结构的抗震设计原理和方法。
6、高层建筑结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
12 教学方法121 课堂讲授通过课堂讲授,系统地传授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理论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讲解过程中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点和难点内容。
12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引导学生从案例中学习设计思路、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123 课程设计安排课程设计环节,让学生在实际设计任务中运用所学知识,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124 实验教学如有条件,可开展相关实验教学,如结构模型试验等,增强学生对结构性能的直观认识。
13 学习资源131 教材选用权威、适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132 参考书籍推荐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和拓展知识面。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后答案 (沈蒲生)(文档1)一:前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是现代建筑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各种工程技术和专业知识,需要设计师在结构力学、材料力学、施工技术等方面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详细指导,以便设计师能够准确、科学地进行设计工作。
二:设计要求1. 建筑结构安全性要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首要是确保建筑安全。
设计师需要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对结构进行合理的安全设计,包括承载能力、抗震性能、防火性能等方面的考虑。
2. 施工工艺要求高层建筑的施工工艺相对复杂,设计师需要考虑到施工的可行性和效率,设计结构时要尽量避免施工过程中的困难和瓶颈。
3. 节能环保要求随着社会对节能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也需要考虑到节能环保的要求。
设计师需要选用合适的材料和结构形式,以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三:设计内容1. 建筑结构形式选择高层建筑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形式,如框架结构、筒体结构、网壳结构等。
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性质和功能要求,选用合适的结构形式。
2. 结构布置设计高层建筑的结构布置需要考虑到空间利用效果和施工工艺要求。
设计师需要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结构布置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3. 结构荷载计算高层建筑的结构荷载计算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设计师需要详细了解建筑的使用情况和荷载特点,根据相关规范进行荷载计算。
4. 结构分析与设计高层建筑的结构分析与设计是设计过程的核心内容。
设计师需要运用结构力学和材料力学的知识,进行结构的全面分析和设计。
四: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1.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图纸;2.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报告;3. 高层建筑结构材料选型表;4. 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工艺流程图等。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 建筑结构安全标准 - 国家标准GB 50010该标准规定了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要求和技术规范。
2. 结构荷载标准 - 国家标准GB 50009该标准规定了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荷载计算方法和荷载数值。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则在当今城市发展的进程中,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高层建筑的出现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还成为了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然而,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又至关重要的工作,需要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以确保建筑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
一、安全性原则安全性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首要原则。
这意味着结构必须能够承受各种可能的荷载,包括自重、活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并且在这些荷载作用下不会发生破坏或倒塌。
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对建筑所在地的地震烈度、风荷载等自然条件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分析。
根据这些数据,合理确定结构的抗震等级和抗风性能要求。
同时,要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以提供足够的承载能力和抗侧力能力。
材料的选择也是确保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高强度、高质量的建筑材料能够提高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此外,结构的连接节点设计也不容忽视,节点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为了验证结构的安全性,还需要进行详细的结构分析和计算。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结构分析提供了强大的工具,但设计师仍需对计算结果进行合理的判断和校核,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得到充分保障。
二、适用性原则适用性原则要求高层建筑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提供舒适、便捷的使用空间。
在平面布局方面,要考虑功能分区的合理性,如办公区、居住区、商业区等的划分。
同时,要保证交通流线的顺畅,避免出现拥堵和不便。
对于竖向布局,要注意层高的设置,既要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又要考虑到建筑的经济性。
此外,还要考虑设备管道的布置,避免对使用空间造成影响。
在结构设计中,要控制结构的变形和振动,以保证建筑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会出现过大的位移和振动,影响使用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感。
例如,对于风荷载较大的地区,要通过优化结构设计来减小风振响应。
三、耐久性原则耐久性是指高层建筑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能够保持其结构性能和外观质量。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论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在城市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高层建筑不仅是城市现代化的象征,更是解决城市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紧张的有效手段。
然而,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其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高层建筑与低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上存在显著差异。
首先,高层建筑所承受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明显增大。
随着高度的增加,风的影响愈发显著,风振效应可能导致结构的疲劳和破坏。
地震作用也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放大,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高层建筑的竖向荷载较大。
由于层数众多,建筑物自重以及活荷载的累积效应不容忽视,这对结构的竖向承载能力和基础设计带来了考验。
再者,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更为复杂。
常见的结构体系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
不同的结构体系在力学性能、适用高度、经济性等方面各有优劣,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优化。
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一)安全性安全性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首要原则。
这包括结构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承载能力、稳定性,以及在极端情况下(如强烈地震、大风)的抗倒塌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依据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详细的力学分析和计算,确保结构能够承受各种可能的荷载组合。
(二)稳定性高层建筑的高宽比通常较大,容易产生失稳现象。
因此,在结构设计中需要通过合理的布置构件、增加抗侧力构件的刚度等措施,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三)经济性在满足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工程造价。
这需要在结构选型、材料选用、构件尺寸优化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达到经济合理的设计目标。
(四)使用功能高层建筑往往具有多种功能,如办公、居住、商业等。
结构设计应满足不同功能区域的使用要求,如大开间的办公区域需要采用较为灵活的结构体系,而住宅区域则更注重房间的规整和隔音效果。
(五)施工可行性设计方案应便于施工,考虑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度、施工周期和成本等因素。
1.(4分)在7度地震区建造一幢高度为70m的高层办公楼,采用较好的结构体系为:( )C.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防烈度为7度,屋面高度为H=40m高层建筑结构,哪种结构类型的防震缝的最小宽度最大。
()A. 框架结构(4分)框架结构中柱抗侧刚度修正系数( )。
A. 小于14.(4分)在设计高层建筑风荷载标准值时,下列何种情况风荷载应乘以大于1的风振系数?( )B. 高度大于30m,且高宽比小于1.5的高层建筑;.(4分)高层建筑顶层取消部分墙、柱形成空旷大房间,底层采用部分框支剪力墙或中部楼层部分剪力墙被取消时,下列符合规定的是。
( )B. 应采取有效构造措施,防止由于刚度突变而产生的不利影响6.(4分)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剪力墙结构应处于( )状态,并且有足够的刚度,避免产生过大的位移而影响结构的承载力、稳定性和使用条件。
C. 弹性(4分)剪力墙高宽比H/B<1.5,墙体易发生( )。
C. 剪切破坏(4分)条形基础梁的内力按连续梁计算后,( )D. 边跨跨中弯矩及第一内支座的弯矩值宜乘以1.2的系数(4分)多遇地震作用下层间弹性变形验算的重要目的是下列所述的哪种?( )C. 防止非结构部分发生过重的破坏;(4分)框架结构中加入少部分剪力墙(例如电梯筒)时,若按纯框架进行力学分析,问下述观点哪个正确的。
( )D. 剪力墙可能不安全(4分)墙肢的轴向变形,随着层数增大,其影响就( )。
A. 越大(4分)某一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为丙类建筑,高度为65m,设防烈度为8度,Ⅰ类场地,其剪力墙抗震等级为( )。
B. 二级(4分)持力层是指:( )A. 与基础底面相接触的第一层土层(4分)在下列地点建造相同的高层建筑,什么地点承受的风力最大?( )A. 建在海岸(4分)在结构平面中布置有钢砼电梯井,按框架计算是否安全?( )C. 偏于不安全16.(4分)对无地下室及抗震设防等级为二级的框架结构,其筏板基础设计时,应将柱根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乘以增大系数:( )B. 1.25(4分)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的高层建筑结构是( )。
D. 、以剪切变形为主且沿竖向质量和刚度分布较均匀的建筑结构(4分)竖向荷载作用下剪力墙内力的计算,不考虑结构的连续性,可近似认为各片剪力墙只承受( )。
A. 轴向力(4分)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下列横向剪力墙布置要求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的规定的是:( )B. 宜均匀对称布置在建筑的端部附近、楼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处及恒载较大的地方框架结构在水平侧向力作用下的侧移曲线以( )变形为主。
A. 剪切型高层结构的概念设计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 )对(2分)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当剪力墙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等于或小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其框架的抗震等级框架部分应按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采用。
( )对(2分)当结构单元内仅有整截面剪力墙时,应按竖向悬臂墙计算风荷载或水平地震作用下各楼层的总剪力和总弯矩。
( )对(2分)高层结构应根据房屋的高度、高宽比、抗震设防类别、场地类别、结构材料、施工技术等因素,选用适当的结构体系。
( )对“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是建筑抗震设计三水准的设防要求。
所谓小震是指50年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大于10%的地震。
( )错(2分)异型柱框架结构和普通框架结构的受力性能和破坏形态是相同的。
( )错7.(2分)没有洞口的实体墙或洞口很小的剪力墙,其受力状态如同竖向悬臂构件。
( )对(2分)有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沿竖向结构的侧向刚度有变化时,下层刚度应不小于相邻的上层刚度的70%,连续三层刚度逐层降低后,不小于降低前刚度的50%。
( )对9.(2分)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的抗震等级划分比纯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低。
( )对(2分)建筑根据其抗震重要性分四类,当为乙类建筑时,可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计算地震作用,按提高l度采取抗震措施。
( )对1.(4分)在7度地震区建造一幢高度为70m的高层办公楼,采用较好的结构体系为:( )C. 框架—剪力墙结构(4分)剪力墙高宽比越大,剪切变形的影响就( )。
C. 越小(4分)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对竖向地震作用的考虑,下列哪项是符合规定的?( )B. 9度设防时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与水平地震作用的不利组合;(4分)在设计高层建筑风荷载标准值时,下列何种情况风荷载应乘以大于1的风振系数?( )B. 高度大于30m,且高宽比小于1.5的高层建筑;.5.(4分)高层建筑顶层取消部分墙、柱形成空旷大房间,底层采用部分框支剪力墙或中部楼层部分剪力墙被取消时,下列符合规定的是。
( )B. 应采取有效构造措施,防止由于刚度突变而产生的不利影响(4分)已经计算完毕的框架结构,后来又加上一些算力墙,是否更安全可靠?( )D. 顶部楼层的框架可能不安全(4分)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的高层建筑结构是( )。
D. 、以剪切变形为主且沿竖向质量和刚度分布较均匀的建筑结构(4分)条形基础梁的内力按连续梁计算后,( )D. 边跨跨中弯矩及第一内支座的弯矩值宜乘以1.2的系数(4分)剪力墙高宽比越大,剪切变形的影响就( )。
C. 越小(4分)基础的埋置深度一般是指:( )C. 自室外地面到基础底面的距离(4分)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时,应具有( )抗震防线。
A. 多道(4分)有设计特别重要和有特殊要求的高层建筑时,标准风压值应取重现期为多少年?( )D. 100年。
(4分)抗震等级为二级的框架结构,框架柱的剪力设计值应如何确定?( )C.(4分)计算高层建筑风荷载标准值时,取风振系数的标准是( )D. 高度大于30m且高宽比大于1.5的建筑15.(4分)条形基础梁的内力按连续梁计算后,( )D. 边跨跨中弯矩及第一内支座的弯矩值宜乘以1.2的系数(4分)某一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为丙类建筑,高度为65m,设防烈度为8度,Ⅰ类场地,其剪力墙抗震等级为( )。
B. 二级(4分)是为了保证剪力墙的截面不宜( )。
A. 过小(4分)两幢相邻建筑,按8度设防,一幢为框架—筒体结构,50m高,另一幢为框架结构,30m 高。
若设沉降缝,需设多大缝宽。
()D. 大于170mm;(4分)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下列横向剪力墙布置要求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的规定的是:( )B. 宜均匀对称布置在建筑的端部附近、楼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处及恒载较大的地方(4分)框架结构中柱抗侧刚度修正系数( )。
A. 小于1为了避免墙肢过弱,要求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不宜小于4。
( )对(2分)高层结构的概念设计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 )对(2分)高层结构应根据房屋的高度、高宽比、抗震设防类别、场地类别、结构材料、施工技术等因素,选用适当的结构体系。
( )对(2分)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布置不宜过分集中,每楼层每道剪力墙承受的水平剪力不宜超过该楼层总剪力的30%。
( )错(2分)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缝宽应按需要较窄的规定采用。
( )错(2分)值越大,说明剪力墙截面削弱的越小。
( )错(2分)剪力墙类型的判断,除了根据剪力墙工作系数判别外,还应判别沿高度方向墙肢弯矩图是否会出现反弯点。
( )对(2分)有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沿竖向结构的侧向刚度有变化时,下层刚度应不小于相邻的上层刚度的70%,连续三层刚度逐层降低后,不小于降低前刚度的50%。
( )对(2分)剪力墙的轴压比限值比柱的要求严格。
( )对(2分)建筑根据其抗震重要性分四类,当为乙类建筑时,可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计算地震作用,按提高l度采取抗震措施。
( )对(4分)框架结构中加入少部分剪力墙(例如电梯筒)时,若按纯框架进行力学分析,问下述观点哪个正确的。
( )D. 剪力墙可能不安全(4分)在高层建筑结构的计算中,下列哪项计算需要采用等效刚度。
( )C. 在进行内力协同计算中(4分)框架结构中柱抗侧刚度修正系数( )。
A. 小于1(4分)整体工作系数愈小,说明剪力墙整体性( )。
B. 弱整体工作系数愈大,说明剪力墙的侧向刚度( ),侧移( )。
A. 增大,减小(4分)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时,应具有( )抗震防线。
A. 多道(4分)剪力墙宜自下而上连续布置,不宜中断,避免( )B. 刚度突变(4分)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相比,下述概念那一个是正确的。
( )A. 框架结构变形大、延性好、抗侧力小,因此考虑经济合理,其建造高度比剪力墙结构低(4分)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房屋在确定抗震等级时,除考虑地震烈度、结构类型外,还应该考虑( )。
A. 房屋高度;(4分)与基础类型的选择无关的因素是:( )B. 相邻建筑物的基础类型(4分)框架结构中加入少部分剪力墙(例如电梯筒)时,若按纯框架进行力学分析,问下述观点哪个正确的。
( )D. 剪力墙可能不安全(4分)墙肢的轴向变形,随着层数增大,其影响就( )。
A. 越大(4分)在下列地点建造相同的高层建筑,什么地点承受的风力最大?( )A. 建在海岸(4分)基础的埋置深度一般是指:( )C. 自室外地面到基础底面的距离(4分)两幢相邻建筑,按8度设防,一幢为框架—筒体结构,50m高,另一幢为框架结构,30m 高。
若设沉降缝,需设多大缝宽。
()D. 大于170mm;(4分)某一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为丙类建筑,高度为65m,设防烈度为8度,Ⅰ类场地,其剪力墙抗震等级为( )。
B. 二级(4分)当( )且时,按壁式框架计算。
C.(4分)剪力墙结构的变形曲线为( )。
A. 弯曲型(4分)两幢相邻建筑,按8度设防,一幢为框架—筒体结构,50m高,另一幢为框架结构,30m 高。
若设沉降缝,需设多大缝宽。
()D. 大于170mm;(4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当任意荷载作用点距近梁端的距离,同时距较远端的距离时,则对该荷载的作用而言,此梁属半无限长梁;(2分)壁式框架的侧移刚度计算可采用D值法进行计算,可以不考虑带刚域杆件的刚域影响。
( )错(2分)壁式框架的特点是墙肢截面的法向应力分布明显出现局部弯矩,在许多楼层内墙肢有反弯点。
( )对(2分)建筑设防烈度为8度时,相应的地震波加速度峰值当量取0.125g(g为重力加速度)。
( )错(2分)为了避免墙肢过弱,要求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不宜小于4。
( )对(2分)当结构单元内仅有整截面剪力墙时,应按竖向悬臂墙计算风荷载或水平地震作用下各楼层的总剪力和总弯矩。
( )对6.(2分)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布置不宜过分集中,每楼层每道剪力墙承受的水平剪力不宜超过该楼层总剪力的30%。
( )错7.(2分)剪力墙整体工作系数越大,说明连梁的相对刚度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