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丨明宣宗朱瞻基,与宋徽宗并提的书画皇帝
- 格式:doc
- 大小:17.22 KB
- 文档页数:8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中国历史上真正称得上画家的皇帝宋徽宗赵佶导语:徽宗酷爱艺术,在位时将画家的地位提到在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位置,成立翰林书画院,即当时的宫廷画院。
以画作为科举升官的一种考试方法,每年...徽宗酷爱艺术,在位时将画家的地位提到在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位置,成立翰林书画院,即当时的宫廷画院。
以画作为科举升官的一种考试方法,每年以诗词做题目曾刺激出许多新的创意佳话。
如题目为“山中藏古寺”,许多人画深山寺院飞檐,但得第一名的没有画任何房屋,只画了一个和尚在山溪挑水;另题为“踏花归去马蹄香”,得第一名的没有画任何花卉,只画了一人骑马,有蝴蝶飞绕马蹄间,凡此等等。
这些都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画意境的发展。
他对自然观察入微,曾写到:“孔雀登高,必先举左腿”等有关绘画的理论文章。
广泛搜集历代文物,令下属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录》等著名美术史书籍。
对研究美术史有相当大的贡献。
徽宗还喜爱在自己喜欢的书画上题诗作跋,后人把这种画叫“御题画”。
由于许多画上并没有留下作者的名字,他本人又擅长绘画。
对鉴别这些画是否是赵佶的作品有不小的难度。
有一观点确定他的真迹有《诗帖》《柳鸭图》《池塘晚秋图》《竹禽图》《四禽图》等,而《芙蓉锦鸡图》《腊梅山禽图》是御题画。
另外,徽宗独创的瘦金体书法独步天下,直到今天相信也没有人能够超越。
这种瘦金体书法,挺拔秀丽、飘逸犀利,即便是完全不懂书法的人,看过后也会感觉极佳。
传世不朽的瘦金体书法作品有《瘦金体千字文》、《欲借风霜二诗帖》、《夏日诗帖》、《欧阳询张翰帖跋》等。
此后八百多年来,迄今没有人能够达到他的高度,可称为古今第一人。
生活常识分享。
明宣宗朱瞻基简介 ⼀天夜⾥,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忽然做了⼀个梦,梦见太祖朱元璋授给他⼀个⼤圭,并对他说“传之⼦孙,永世其昌”。
朱棣醒来很是惊奇。
没过⼏天,他的长孙降临⼈间。
满⽉时朱棣见到了婴⼉,他欣喜异常,兴奋地说“⼩⼦英⽓溢⾯,符吾梦矣。
”这个婴⼉就是被朱棣视为掌上明珠,被后⼈称为英明之君的宣宗皇帝朱瞻基。
⼀ 朱瞻基渐渐长⼤了,果然聪颖过⼈,嗜书好学,深得成祖朱棣的喜爱。
有⼀件事充分说明了瞻基在朱棣⼼中的地位。
永乐⼆年(1404),朱棣为⽴长⼦⾼炽还是次⼦⾼煦为太⼦的事犹豫不决,⼤⾂们也是截然相反的两种意见。
⽀持⽴⾼炽的学⼠解缙抓住朱棣喜爱朱瞻基的⼼理,在他⾯前夸赞了⼀句“好圣孙”,从⽽使得朱棣⼼⾥的天秤⼀下⼦倾向瞻基的⽗亲朱⾼炽。
这时的瞻基只有6岁,恰恰是这个6岁的⼉童在为⽗亲赢得太⼦的地位中起了⼗分重要的作⽤。
朱棣常对⼈说“这个孩⼦以后必然会成为太平天⼦”。
因⽽他⼗分重视对朱瞻基的培养。
不仅象其他的皇⼦皇孙们那样从⼩就配有专⼈负责各⽅⾯的教育,⽽且特别嘱咐他所器重的丘福、蹇义、⾦忠、杨⼠奇等⼀班⼤⾂要对瞻基⽤⼼指导。
永乐六年(1408)朱瞻基10岁时,朱棣当着众多⼤⾂的⾯⾃豪地说: “朕长孙天章⽇表,⽟质龙姿,孝友英明,宽仁⼤度。
年未⼀纪,夙夜孜孜不倦,⽇诵万⾔,必领要义,朕⽤事试他,都能恰当地表述、判断,这实在是宗社之灵。
”为了使孙⼦能成为⾃⼰所希望的明君,朱棣⾃⼰对瞻基的成长也倾注了⼤量⼼⾎。
他看到孙⼦长期⽣长在深宫,未接触外界。
便想法让他知道稼穑之艰难,了解民情民风。
永乐⼋年(1410),朱棣要从南京到北京巡视,便带上瞻基同⾏,他让孙⼦体察民情风俗和农桑劳苦之事,告诉他太祖朱元璋开国创业的艰难,向他讲解古代兴亡得失的故事,要他引以为戒。
并以此为主题,专门为瞻基编撰成《务本训》⼀书,要他不断学习,时刻牢记。
永乐九年,13岁的朱瞻基被⽴为皇太孙。
从此,朱棣不论是巡幸北京还是巡边讨伐,都把朱瞻基带在⾝边,随时教诲,或讲经论史,或授知兵法,或体察百姓疾苦,或告知将⼠劳苦征伐不易。
朱瞻基(朱瞻基)带你了解明宣宗2.42万播放 01:02朱瞻基宣德皇帝一般指朱瞻基朱瞻基共2个含义•朱瞻基•电视剧《大明风华》中的角色收起朱瞻基(明宣宗,1399年3月16日-1435年1月31日),出生于北平燕王府,明仁宗朱高炽长子[1],明朝第五位皇帝(在位10年)。
他即位后,亲征平定番王叛乱,并重用“三杨”等贤臣,改组内阁,减免赋税,经济得到空前发展,与其父一起开创了“仁宣之治”。
1435年驾崩,葬景陵,庙号宣宗,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出生日期1399年3月16日出生地北平府大兴县(今北京市东城区)字号号长春真人逝世日期1435年1月31日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庙号宣宗朝代明朝代表作品《御临黄筌花鸟卷》《武侯高卧图》《瓜鼠图》主要成就仁宣之治陵墓位置景陵民族族群汉族本名朱瞻基别名明宣宗、长春真人年号宣德在位时间1425年5月29日-1435年1月31日更多人物生平早期经历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初九日(一说出生于建文元年),是朱高炽(当时是燕王封地的继承人)与其嫡妻张氏所生的长子。
在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皇祖父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曾经作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的父亲洪武帝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在古代,大圭象征着权力,朱元璋将大圭赐给他,并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
朱棣醒来以后正在回忆梦中的情景,觉得十分吉祥。
忽然有人报告说孙子朱瞻基降生了。
朱棣马上意识到难道梦中的情景正映证在孙子的身上。
他马上跑去看孙子,只见小瞻基长得非常像自己,而且脸上一团英气,朱棣看后非常高兴,忙乎:“此乃大明朝之福也”。
这件事对朱棣下决心发动靖难之变有着很大的作用。
朱棣在靖难之役胜利以后,就亲自挑选当时的著名文臣担任朱瞻基的老师,并多次指示,皇孙是个可造之才,你们一定要尽心竭力,同时朱棣也不忘亲自教导,永乐中期以后的远征漠北,朱棣总是将朱瞻基带在身边,让他了解如何带兵打仗,锻炼他的勇气,这对后来朱瞻基的亲征有非常大的帮助,每次远征归来经过农家,朱棣都要带朱瞻基到农家看看,让皇太孙了解农家的艰辛,让他以后作一位爱民的好皇帝,朱棣对朱瞻基的精心教导对朱瞻基以后成为著名的守成之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明朝朱瞻基帝王简历清末民初时期,中国经历了一系列历史性变革,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就是明朝朱瞻基帝王(1627-1661)的统治。
朱瞻基帝王的统治为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使中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出现了重大变化。
下面,我们就以《明朝朱瞻基帝王简历》为题,聚焦于回顾并分析朱瞻基帝王的统治。
朱瞻基帝王于1627年登基。
他的父亲朱由检正式宣布登基后,朱瞻基就把执政权尽快移交给他,使他成为了中国最年轻的帝王。
朱瞻基帝王有着崭新而富有感染力的政治思想,强调“须循国法,增强民生”,着力于建设和实施可持续的政策,加强政府的管理实力。
在他的统治下,中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出现了极大的发展。
首先,朱瞻基帝王加强了中国的政治体系。
他组织了名为“思茅督政省”的新机构,负责监督各个地方政府的行为,维持行政秩序和统一,同时,他还宣布了“吏治法”,制定了官吏们的秩序纪律,加强了统治者对官吏的管理。
其次,他在社会方面进行了比较严格的改革。
他推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政策,如“放松礼仪”,加强了各阶层之间的社会关系,减少了社会政治上的矛盾;他发布了新的“农饮”和“镇守贵子”政策,提高了中国农民的生活水平。
此外,他还发表了《制度与顺序宪章》,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以及倡导“清明正大”的新思想。
朱瞻基帝王的统治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他鼓励和支持以商业为主的生产活动,提高对外贸易的管理水平,并尽可能抓住外国的技术优势来提高中国的经济水平。
同时,他还多次发动殖民运动,不仅扩大了中国的国土,而且还增加了中国的经济财富,并且让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据了主导地位。
朱瞻基帝王的统治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中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朱瞻基帝王的政治理念以及他的改革和发展政策,使中国在经济上有了巨大的发展,并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了主导地位。
因此,朱瞻基帝王一直被中国人民尊敬崇拜,其统治也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转折。
朱瞻基,画出“天下第一扇”政绩卓著的皇帝爱好广泛的玩家人物简介朱瞻基,明朝第五位皇帝。
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明成祖朱棣之孙。
生于1398年,1425年即位,1435年驾崩,终年38岁。
庙号宣宗。
他和其父明仁宗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君臣关系融洽,与其父并称“仁宣之治”。
作为皇帝而在艺术上有造诣的,两千多年的中华帝王史中不过寥寥数位。
明宣宗朱瞻基,算是其中之一。
难得的是,他是一位又能玩又能干的皇帝,并不像南唐后主李煜、宋徽宗赵佶那样迷上艺术就忘了正事,落个亡己亡国的下场。
朱瞻基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富庶,历史学家将他和他父亲统治时期合称为“仁宣之治”。
在艺术方面,朱瞻基擅长丹青,他的绘画被后人称为“随意所至,尤极精妙”,尤其是画出了“天下第一扇”,在文物界他的作品有着特殊的地位。
《环球人物》记者采访了专门研究过朱瞻基绘画艺术的天津财经大学艺术学院教师、画家孟雷,从他的讲述中感受这位大明天子的才华。
自绘《松下读书图》北京故宫博物院中秘宝众多,其中比较特别的有一把大折扇,在故宫养心殿南库藏了数百年,1949年才被发现。
据专家们研究,它可能是传世折扇中形体最大的工艺美术佳作。
这把折扇的主人,就是朱瞻基。
折扇是一种外来品,中国人古代习惯于用纨扇,也称“团扇”。
元代初期时,人们在街头看到外国使者拿着折扇,都觉得滑稽可笑。
但到明朝永乐年间,折扇就成为一种时尚了。
文人墨客不仅喜欢用折扇,并且乐于在扇面上作画赏玩,风雅至极。
唐伯虎、文征明、郑板桥等都有传世的扇面作品,而朱瞻基的这把折扇是目前流传下来最早的扇面作品。
扇面上是朱瞻基自绘的《松下读书图》:画面当中有一棵古松,松叶苍翠、松干遒劲,一位文士衣着随意,盘腿倚于树下,面前是一本摊开的书卷,在他身旁,溪水潺潺流过,幽静中营造出一份惬意。
他的另一侧是一红衣书童,又给作品增添了一抹生动。
据《文物》上一篇文章的记载:“这把扇子共有15骨,即两边各有一大骨,中间13小骨。
朱瞻基的简介
1、朱瞻基去世早因为疾病的原因和过度劳累有关。
朱瞻基去世时年仅38岁,在短暂患病后意外的死在了乾清宫,他尊为章皇帝,庙号宣宗。
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把明朝推向了太平盛世。
2、瞻基,明仁宗朱高炽的长子,明朝第五位皇帝 1425-1435年在位),史称明宣宗。
明宣宗是明朝难得的好皇帝,他继承先祖的事业,励精图治,把明朝推向了太平盛世,他和其父统治的十一年间被史家称为仁宣之治。
3、可惜的是这位好皇帝并长命,三十八岁时便去世了,据史料记载,他是因短期疾病去世的,具体什么病无从考据。
仔细查阅资料,不难发现明朝的十六帝都去世得都比较早,十六位帝王中,论高寿也就明太祖、明成祖两个早期皇帝,他们的寿命皆超过六十岁。
而后,明朝皇帝寿命大幅下滑,多数在四十多岁的时候驾崩。
在明朝历史中,寿命最短的为天启,年仅二十三岁,正德皇帝离世的时候也不过三十一岁。
由此看来,朱瞻基似得比较早很有可能与家族缺陷遗传病有关。
第 1 页共1 页。
明宣宗朱瞻基的十幅画!羊、猴、鸡书画新风景今天这位皇帝很会玩,骑马、射箭、斗蛐蛐可谓样样精通,对书画诗文方面更是有深厚兴趣,每次宫里的画师呈上作品,他都会一一观赏并加以评论,这个举动促进了画院的发展,这时期的宫廷画水平足以与宋徽宗赵佶的宣和画院相媲美。
明宣宗朱瞻基《三阳开泰图》这位皇帝就是明宣宗朱瞻基,明代的第五位皇帝,也是一位成就卓然的艺术皇帝。
他不仅书画水平出类拔萃,还有“仁宣之治”的政治成就。
在这一点上,艺术皇帝宋徽宗比起他来可差远啦!人家明宣宗是书画、江山都大拿!明宣宗朱瞻基《三阳开泰》局部明宣宗朱瞻基《三阳开泰》局部明宣宗朱瞻基《一笑图》在明宣宗的存世作品中,美国纳尔逊美术馆所藏的《一笑图》是最有趣的一幅。
画面十分简单,种着竹子的庭院一角,一只小狗蹲在竹子下面,扭头注视着画外的某处。
明宣宗朱瞻基《一笑图》局部明宣宗朱瞻基画的这只“小狗狗”,不仅是小狗狗,实际上画的是当时的孙皇后。
原来明宣宗有过两位皇后,第一位胡皇后因无子多病被辞位,因此深得张太后怜悯,这就常令第二位孙皇后怏怏不乐。
宣宗知道了,就画了这幅画打算把她逗乐。
明宣宗朱瞻基《一笑图》(局部)这幅《一笑图》的题款也很有意思,当明宣宗御书至“笑”字的“竹”头,有意将“竹字头”下“夭”字上的一撇,点在“大”字的右上边,书为“犬”字。
解开一笑图谜语故事的孙皇后和宴会者,无不乐乎。
此轴可谓:“一朝天子统江山,眷宠益重两宫间。
御笔丹青人鲜知,题款竹犬成笑谈。
”明宣宗朱瞻基《戏猿图》历代以来,猿猴是画家喜爱的绘画题材,古有易元吉,今有张大千。
明宣宗亦然。
宣宗画猿在继承前朝画猿名家经验基础上,得其神韵,处理手法也颇有独到之处。
《戏猿图》现收藏于台北故宫。
明宣宗朱瞻基《戏猿图》局部这幅《戏猿图》,除题材吉祥之外,更能使人感受到一家和乐融融的人伦之意。
石上母猿爱怜地抱幼猿在怀,右上角公猿正攀援在隔溪的树上,摘了一串果子,引逗小猿,生动地描绘了猿的三口之乐。
关于边景昭的介绍边景昭,字文进,明代宫廷花鸟画家。
福建延平府沙县(今福建沙县)人,祖籍陇西(今属甘肃)人,生卒年不详。
永乐年间(1403-1442)任武英殿待诏,至宣德时(1426-1435)仍供奉内廷。
后为翰林待诏,常陪宣宗朱瞻基作画。
他为人旷达洒落,且博学能诗。
他继承南宋“院体”工笔重彩的传统,其作品工整清丽,笔法细谨,赋色浓艳,高雅富贵。
有“花之妖笑,鸟之飞鸣,叶之蕴藉,不但勾勒有笔,其用笔墨无不合宜”之说。
边景昭的墨线气力十足,变化丰富,精谨细微,柔韧相宜。
简介边景昭他精画禽鸟、花果。
深入生活,体察细微,注重物象的形神特征,边景昭笔下的花鸟,花有姿态,鸟有神采。
他画的翎毛与蒋子成的人物、赵廉的虎,曾被称为“禁中三绝”,是明代院体画家中影响较大的工笔花鸟名家。
有《竹鹤图》传世。
子边楚芳、边楚善亦长于花果翎毛,传其父法。
传世作品有《三友百禽图》、《双鹤图》、《春禽花木图》。
绘画风貌传统宋代“院体”边景昭的花鸟画以工笔重彩法见长,传统渊源无疑来自宋代“院体”,如清方薰《山静居画论》评:“边鸾(应作边景昭)、吕纪、林良、戴进,纯以宋院题为法,精工毫素、魄力甚伟,黄(笙)、赵(昌)、崔(白)、徐(熙)之作,犹可想见。
”明李开先《中麓画品》更具体的指出:“边景昭其源出于李安忠。
”清顾复《平生壮观》记边氏《聚禽图》时也指出:“得黄要叔父子遗意。
”黄要叔父子即北宋初黄筌及其子黄居采,所创工笔重彩花鸟画风,成为宋初“院体”标准体制.开创花鸟新风李安忠是宣和朝画院画家,花鸟亦善然而出,边氏出生地的福建,又沿续着南宋院画风格和元代边武、张舜咨传至闽地的文人水墨花鸟画风,趋于粗简劲健,故边氏也受到一定影响。
其成熟的花鸟画法即粗细相兼,妍雅并重。
花鸟主体勾勒设色,工细妍丽,树石北京水墨皴染,简劲清雅,在工致华美中透出雍容浑朴气象,遂自成一格,开创了明代“院体”花鸟新风。
边景昭花鸟画的艺术追求,既承继了宫廷花鸟画的传统特色,又掺入了明代皇室平民化的贵族品味,在取材、立意、构图、笔墨、格调等方面都有所反映。
故宫博物院(010)明宣宗朱瞻基的国宝名画故宫博物院(010)明宣宗朱瞻基的国宝名画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汉族,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安徽凤阳人,仁宗病故后继位,明朝第五代皇帝。
洪熙元年(1425年)六月十二日即皇帝位。
次年改元宣德。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初三日,逝于乾清宫,享年38岁。
谥“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六月二十一日葬于明十三陵之景陵。
宣德皇帝朱瞻基可算是一位称职的皇帝,他对明王朝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他被史学家称之为太平天子、历史上著名的守成之君,他开创了明王朝的“永宣盛世”,这些称号对于宣宗皇帝来讲都并不夸张。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代最具艺术天份和才华的艺术家皇帝,在明代诸帝中宣德皇帝朱瞻基以画闻名,文献中往往将其与北宋徽宗相比较。
明宣宗宣德朱瞻基好书画、促织。
因爱好促织,朱瞻基被后世称作“促织天子”。
“促织”就是斗蟋蟀1 朱瞻基瓜鼠图轴明故宫博物院藏此图画一鼠踞坡石上,石旁野草丛生,坡上瓜藤攀缘竹枝而上,硕果挂枝。
瓜叶、果实用没骨法,小鼠毛不用细笔勾,而用浓墨淡墨涂擦而成,简率之中又见生动秀逸之气。
坡石吸取书法笔意,使该图别开生面,韵味无穷。
画面右上方自题[宣德丁未,御笔戏写],上押朱文[广运之宝]一印。
丁未年,朱氏二十九岁,说明此图为朱瞻基早年佳作。
画中还钤有[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宝笈重编]、[宋荦审定]、[宣统御览之宝]等鉴藏印多方。
曾经清宋荦,清干、嘉、宣内府收藏,《石渠宝笈初编》等明代宣德皇帝朱瞻基的三鼠图轴是很有意趣的写意画,看到图中机敏可爱的老鼠,使人忘记了鼠类可憎可怖的一面。
朱瞻基最早将老鼠作为美好的艺术形象来描绘,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老鼠之美感的艺术家。
由于老鼠一胎多子,苦瓜等果实里面也有很多种子,因此将它们作为繁育能力最强的动物和植物。
宣德二年(1427年),盼望生子多年的朱瞻基终于得了第一个儿子朱祁钰,即后来的明代正统皇帝。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简介他是怎么死的
导语: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洪熙皇帝朱高炽的长子,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年号宣德(1426年~1435年),使用10年,是其代号。
明宣宗又称
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洪熙皇帝朱高炽的长子,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年号宣德(1426年~1435年),使用10年,是其代号。
明宣宗又称宣德皇帝,其文化代表为宣德炉。
在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皇祖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曾经作了一个梦,他梦见太祖皇帝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在古代,大圭象征着权力,朱元璋将大圭赐给他,正说明要将江山送给他。
朱棣醒来以后正在回忆梦中的情景,忽然有人报告说孙子朱瞻基降生了。
朱棣马上意识到难道梦中的情景正映证在孙子的身上?他马上跑去看孙子,只见小瞻基长得非常像自己,而且脸上一团英气,朱棣看后非常高兴,这件事对朱棣下决心发动靖难也有很大的作用。
朱棣靖难之役胜利以后,就亲自挑选当时的著名文臣担任朱瞻基的老师,并多次指示,皇孙是个可造之才,你们一定要尽心竭力,同时朱棣也不忘亲自教导,永乐中期以后的远征漠北,朱棣总是将朱瞻基代在身边,让他了如何解带兵打仗,锻炼他的勇气,这对后来朱瞻基的亲征有非常大的帮助。
每次远征归来经过农家,朱棣都要带朱瞻基到农家看看,让皇孙了解农家的艰辛,让他以后作一位爱民的好皇帝,朱棣对朱瞻基的精心教导对朱瞻以后成为著名的守成之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很大程度上朱高炽被立为太子是沾了儿子的光,因此父子俩就成为了朱高煦等人的眼中钉,青年的朱瞻基也被卷入了这场争斗,但是凭着祖父对他的喜爱,凭着他的勇气与睿智,他总是能够帮助父亲化险为夷,最
生活常识分享。
明代花鸟画阅读答案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明代花鸟画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明代花鸟画阅读答案1明代花鸟画明代初期,因太祖朱元璋对南宋院体画风青睐有加,花鸟画大致延续了宋代院体工笔画风格,没有新突破。
明宣宗朱瞻基同宋徽宗一样,雅号诗文书画,尤好花鸟画。
他在位期间,宫廷画院的花鸟画风格面貌多样,有延续南宋院体花鸟画艳丽典雅风格的工笔重彩画家边文进,有出自北宋徐熙野逸风格的没骨画家孙隆,有笔墨洗练奔放、造型生动的水墨写意画家林良,还有精丽粗健并存、工笔写意兼具的画家吕纪。
不过,这些风格面貌大多沿袭宋代花鸟画,并无根本突破。
从意境与格调方面看,这时期的花鸟画比宋代院体花鸟画略逊一筹。
事实上,明代花鸟画的大突破直到中期以后才出现。
明代中期,文人越来越多地参与花鸟画创作,他们的创作风格一开始就与院体画大相径庭,最有代表性的是吴门画派。
吴门画派的成就主要在花鸟画方面,代表人物有兼擅人物、山水、花鸟的“吴门四家”,即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
沈周与文徵明主要延续宋、元文人画传统,疏简而不放逸;唐寅与仇英主要吸收南宋院体画风,并融入了时代的精神特质,体现了当时的市民趣味。
他们的花鸟画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在美术史上颇有影响。
严格地说,吴门画派的花鸟画是对前代的延续,并没有开宗立派的意义。
然而,到吴门画派的弟子一代,花鸟画在陈淳、陆治、周之冕那里结出了果实。
陈淳早年习元代绘画,后学于文徵明,花鸟、山水兼擅。
他将书法和山水画笔法融入花鸟画,运用水墨的干湿浓淡和渗透,巧妙地表现花叶的形态与阴阳向背,简练放逸又不失法度,开写意花鸟一代新风。
如果说陈淳的大写意花鸟充分表现了笔墨的特征与画面的形式感,那么徐渭的作品泽充分发挥了大写意花鸟托物言志的功能,洗胸中块垒,抒澎湃激情。
朱瞻基的十大经典语录(明宣宗朱瞻基江山美人)《尚食》朱瞻基明宣宗朱瞻基,明王朝的第五位皇帝他是近几年明代古装剧的新宠从2023年的《大明风华》,到如今正在热播的《尚食》都以朱瞻基的成长经历为背景,都把他选定为了男主角《大明风华》朱瞻基在影视剧里,朱瞻基英俊神武、玉树临风。
但实际上,朱瞻基本人又黑又胖,完全不符合偶像剧男主形象而且,朱瞻基是一个“冷门”皇帝,他的历史知名度主要来自蒲松龄创作的短篇文言小说《促织》。
“促织”即蟋蟀,也叫蛐蛐,小说里那个喜欢玩蟋蟀的皇帝就是朱瞻基,他对斗蟋蟀游戏的热爱,导致宦官以寻蟋蟀的名义在民间大肆搜刮。
而这篇小说因为被选入高中课本,因此融入了中国人的文化记忆,人们戏称朱瞻基为“促织天子”。
这么一个没颜值、没名气,却有斗蟋蟀“恶习”的皇帝,为什么还频频被明代古装剧青睐、选为男主呢?或许多了解他一些你会发现,只要在脑海里代入一张英俊的脸,他干的事儿,还是挺符合偶像剧人设的。
“官三代”出身,但个人能力也不弱传说朱瞻基出生那晚,燕王朱棣做了一个梦,梦见朱元璋将一个刻有“传之子孙,永世其昌”的大圭赐给自己。
“大圭”就是皇帝所执的玉质手板,那可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朱棣确实是做梦都希望朱元璋能把皇位传给自己,而长孙朱瞻基的降生,似乎给了他一个好的预兆,所以朱棣格外喜爱这个长孙,还兴奋地说:“小子英气溢面,符吾梦矣。
”后来的历史很多人都知道,虽然朱瞻基出生3个月后,朱元璋驾崩,但皇位传给了朱棣的侄子朱允炆,而野心勃勃的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了侄子的皇位,到底是坐到了皇帝的宝座上。
永乐二年(1404年),朱棣放弃了他更喜欢的次子、汉王朱高煦,而将不太喜欢的长子朱高炽扶上了太子位。
这就像康熙最终选择了雍正一样,其实是希望以后明朝的江山能传到长孙朱瞻基手里。
朱瞻基也的确没辜负朱棣的厚爱,他自幼聪明好学,而朱棣无论是在朝理政、还是在外征战,都尽量把朱瞻基带在身边,随时教导,还册立朱瞻基为皇太孙。
明宣宗朱瞻基作品欣赏我国历史上还有一位艺术家皇帝,他的人生就一直在“道儿”上。
不仅在位期间有“仁宣之治”的成就,其个人艺术水平同样出类拔萃。
这位皇帝就是——明宣宗朱瞻基。
朱瞻基是朱棣的孙子,明代第五位皇帝,年号宣德,庙号宣宗。
朱瞻基这个人很会玩,骑马、射箭、斗蛐蛐可谓样样精通,对书画诗文方面更是有深厚兴趣,每次宫里的画师呈上作品,他都会一一观赏并加以评论,这个举动促进了画院的发展,这时期的宫廷画水平足以与宋徽宗赵佶的宣和画院相媲美。
本幅无画家款识,画幅左方浮贴一行书小签,上书“宣宗行乐”四字。
作品描绘宣宗骑马出猎,臂上架鹰,奔驰于河边,惊起雁群的情景。
图中宣宗面容饱满,须眉浓密,穿着薄底白靴与胸、肩、膝盖处织绣纹饰的交领右衽黄袍。
宣宗朱瞻基的绘画取材偏向花鸟、畜兽、墨竹等带有象征寓意的题材,在风格上明显受到文人画的影响,注重线条和墨韵的表现。
明宣宗朱瞻基《花下狸奴图轴》图中所画狸猫蹲踞于石下,懒散悠闲,双目炯炯有神,猫的可爱与机敏跃然画上。
明宣宗朱瞻基《戏猿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轴是宣德二年(1427年)二十九岁时所作,生动温馨的描绘了猿猴家庭的天伦之乐。
母猿怀抱小猿蹲踞于石上,幼猿左手搂着母亲的脖子,右臂伸向隔溪树上手持果子引逗小猿的父亲。
三猿体态各异,神情生动,皮毛也巧妙运用墨色浓淡干湿表现质感。
衬景的荆棘、竹丛、芦苇、水纹的线条也很自然流利。
明宣宗画三阳开泰图轴本幅作于宣德四年(1429年),浅设色画子母山羊一大二小,衬以竹、石、茶花,以谐音取“三阳开泰”之意。
双犬图瓜鼠图合卷花鸟写生秋塘群鹭图除了花鸟画,宣宗同样擅长山水、人物画,《明画录》称其“尤工绘事,山水人物花鸟草虫并佳”。
后人曾这样评价其绘画成就——“宣宗万机之暇,游艺于翰墨,点染写生遂与宣和(指宋徽宗)争胜。
”此话虽然不无溢美,但至少说明,宣宗的画艺自成一家,技法水平有了和徽宗一较高下的资本。
明宣宗朱瞻基《武侯高卧图》卷纸本墨笔27.7*40.5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绘诸葛亮敞胸露怀,头枕书匣,仰面躺在竹丛下,举止疏狂。
朱瞻基《唐苑嬉春图》我不是艺术的创造者,我只是艺术的搬运工。
今天我们讲一幅手卷,是朱瞻基的《唐苑嬉春图》。
朱瞻基是明朝的一位皇帝,很多人或许并不熟悉。
但是提到宣德炉,想必很多人就知道了。
朱瞻基在文治武功方面,是不输乾隆的。
他是明朝的第五个皇帝,爷爷就是朱棣,在小的时候就被朱棣看重。
可惜的是,朱瞻基英年早逝,38岁就死了。
死了之后,自然其大胆的想法都没有实现。
但是在宣德年间,当时的文化可以说是欣欣尚荣的。
在绘画方面,朱瞻基是很有艺术天赋的一位皇帝,《唐苑嬉春图》就是他的作品。
这个是手卷的包首,是在卷完手卷之后,最外边的那一层。
左上角那里,是题的画卷的名称。
然后往外开,就是画芯的内容了。
更多免费课,关注:艺库提树猫在中国绘画里面,是很常见的一个绘画题材。
特别是到了明清,赋予了猫更多的寓意。
现在喜欢猫狗的人也很多,猫在中国画里面有着特殊的寓意。
比如送老人过寿,年龄大,为了起个很好的寓意,就画猫。
耄耋之年,就可以画个猫,送给老人。
画面上画了五只猫,其动作神情都不一样。
颜色趋于白花的猫。
这种动物类的绘画里,无非就是两种要注意的。
其一是造型。
照猫画虎也行,照虎画猫也行,一定要把它的型抓住,神另说。
这五只猫,每一只猫的形态还是很生动的。
这只叼着鸟的猫,其回身的动作和眼神,都是一致的。
红线就是猫的脊背,连着尾巴。
在这个形态上,猫做了一个回头的姿态。
头下的身子和脚,姿态是很逼真的,至少看不出大的毛病。
然后通过丝毛,把猫丝的很蓬松。
猫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毛炸开之后,不容易找到它的肉。
猫的毛和皮肤是有一段距离的,所以作者在画的时候,其实是先找到猫的结构。
红圈圈出来的地方,一半是猫的毛,一半是它的型,其实就是它的肉。
更多免费课,关注:艺库提树在绿线指的地方,是有一条线的,可以找到猫的轮廓,这就是猫真实的结构。
在染色、平涂颜色、打背衬的时候,这部分是要实一点的,从这个地方开始打。
通过这样一层一层的做之后,最后作者才做了丝毛的动作,丝的很长,把猫的蓬松的结构丝出来了。
人物丨明宣宗朱瞻基,与宋徽宗并提的书画皇帝
说起艺术家皇帝,论诗词有南唐后主李煜,论书画有北宋徽宗赵佶。
不过这两位都是跑偏型的,虽有艺术才华,却荒废了主业。
历史上还有一位艺术家皇帝,他的人生却一直在“正道”上,不仅有“仁宣之治”的政治成就,其书画水平同样出类拔萃。
这位皇帝就是——明宣宗朱瞻基。
《明宣宗坐像》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明成祖长孙,明代第五位皇帝,年号宣德,庙号宣宗。
宣宗爱好翰墨,工于绘事,不但热衷书画创作,更是引领了一代艺术风潮。
论才华,堪与宋徽宗并提
我们都知道,宋徽宗是著名的书画皇帝,他不但自己能书会画,而且大力发展绘画,广集画家,创造了宣和画院,培养了像王希孟、张择端、李唐等一批杰出的画家。
朱瞻基《武侯高卧图》
与宋徽宗相比,明宣宗朱瞻基并不逊色。
正如明《列朝诗集小传》所载:“帝游戏翰墨,点染写生,遂与宣和(指宋徽宗)争胜。
”
明宣宗在绘画上可谓是一个多面手,山水、花果、人物、草虫翎毛,无所不能,随意点染,精妙绝伦。
画风主要取法宋代院体,不失元人意蕴,能自成一格,他尤其擅长意
笔画风,以花鸟草虫、动物居多。
朱瞻基《壶中富贵图》
明宣宗还以恢复北宋徽宗宣和书院为目标,吸收了当时很多名家入宫,在武英殿、仁智殿等供奉待诏,形成了后人所说的“宣德画院”。
朱瞻基《花下狸奴图轴》
明初画家们只是被视为画工,地位并不高。
而明宣宗对他们则很器重,不但赏赐金银金币、衣服,还给他们锦衣卫各级武官的官职。
当画家们犯错时,明宣宗也颇为宽容。
朱瞻基《秋塘群鹭图》
比如画家戴进,在画坛上有“浙派之祖”的称号。
他为朱瞻基画过一幅《秋江独钓图》,上面有个穿着大红朝官品服的人在钓鱼。
于是有人进言,说他失大体,这是很严重的罪。
但戴进也只是被放归,并没有被杀头。
朱瞻基《三阳开泰轴》
在他的亲力亲为下,明代画院达到隆盛,人才济济、群星璀璨,山水、花鸟、人物无所不备。
如浙派绘画之祖戴进、善花果翎毛的边景昭、山水人物名手商喜以及周文靖、谢环、李在等等,都是十分有名的画家。
明代山水人物名手商喜《关羽擒将图》明代画家周文靖《雪夜访戴图》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他的影响之下,随后的宪宗、孝宗
也都颇能书画,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云:“我朝宣庙、宪庙、孝庙皆善画,宸章晖焕,盖皆在能妙之间矣。
”明宪宗《松鹰图》
绘成“天下第一扇”
朱瞻基称帝时,国家政纲松弛,官员日益腐败淫逸,终日纸醉金迷,纵情享乐。
但相较于宋徽宗的轻佻为政、任性享受,明宣宗当政期间,任用贤能,采用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等一系列政策,缔造了史称“仁宣之治”的稳定发展期,是著名的守成之君。
朱瞻基做皇帝出众,在艺术上同样卓越。
北京故宫博物院中秘宝众多,其中有一把大折扇很特别,是传世折扇中形体最大的工艺美术佳作。
这把折扇的主人,正是朱瞻基。
朱瞻基《松下读书图》扇面
古代的文人墨客不仅喜欢用折扇,并且乐于在扇面上作画赏玩,风雅至极。
唐伯虎、文征明、郑板桥等都有传世的扇面作品,而朱瞻基的这把折扇是目前流传下来最早的扇面作品。
因其形体之大、年代之早,堪称“天下第一扇”。
扇面上是朱瞻基自绘的《松下读书图》。
画面当中有一棵古松,松叶苍翠、松干遒劲,一位文士衣着随意,盘腿倚于树下,面前是一本摊开的书卷,在他身旁有一红衣书童。
溪水潺潺流过,幽静中营造出一份惬意。
朱瞻基《松下读书图》扇面(局部)
在这件作品中,朱瞻基不落前人窠臼,没有像其他画家那样为人物设计一个捧书细读的姿态,而只是在文士的面前摆放一张素纸;而文士悠远深邃的目光也没有落在素纸上,而是专心地凝视着崖石旁缓缓流淌着的溪水。
这给观者带来无限遐思:他是在欣赏着涧底的游鱼,还是在推敲刚刚吟成的诗句?抑或是在聆听吹入林间的飒飒风声?
面对亲族相残,作画暗藏期许朱瞻基《戏猿图》
历代以来,猿猴是画家喜爱的绘画题材,古有易元吉,今有张大千,明宣宗亦然。
宣宗画猿在继承前朝画猿名家经验基础上,得其神韵,处理手法也颇有独到之处。
《戏猿图》现收藏于台北故宫,是宣宗可靠的真迹。
朱瞻基《戏猿图》(局部)
全画采用了对角线式的构图方式,左下角母子猿与右上角公猿相对嬉戏,三猿体态各异,神情生动。
如此中正和谐的构图,与明宣宗的雍容大度颇相呼应。
朱瞻基《戏猿图》(局部)
这幅《戏猿图》,除题材吉祥之外,更使人感受到一家和乐融融的人伦之意。
石上母猿爱怜地抱幼猿在怀,右上角公猿正攀援在隔溪的树上,摘了一串果子,引逗小猿,生动地描绘了猿的三口之乐。
此画完成于公元1427年,作画与当时发生的事件有关。
朱瞻基《戏猿图》(局部)
历史记载,明宣宗的叔叔汉王朱高煦对皇位凯觑已久,在1426年起兵反叛,宣宗亲征。
次年,即绘《戏猿图》那年,晋王朱济熿也因勾结朱高煦谋反,被废为庶人。
面对皇室亲族相残,宣宗所作的《戏猿图》或许也从另一个层面反映一丝期望父子君臣相合相亲的心情。
趣味《一笑图》,逗乐了皇后朱瞻基《一笑图》
在明宣宗的存世作品中,美国纳尔逊美术馆所藏的《一笑图》是最有趣的一幅。
画面十分简单,种着竹子的庭院一角,一只小狗蹲在竹子下面,扭头注视着画外的某处。
画面上方有宣德皇帝的鲜红大印“广运之宝” ,以及亲笔落款“宣德二年御笔戏写一笑图”。
朱瞻基《一笑图》(局部)
明宣宗有过两位皇后,第一位胡皇后因无子多病被辞位,因此深得张太后怜悯,这常令第二位孙皇后怏怏不乐。
宣宗视之,打算画画把她逗乐。
《一笑图》提款
明宣宗问:“你瞧朕画的是什么?”孙皇后掩口笑道:“两竿竹下绘一犬,扭首企盼为笑焉。
”于是乎,明宣宗即兴挥毫,竖书楷体题款:“宣德二年,御笔戏写一笑图。
”当御书至“笑”字的“竹”头,有意将下“夭”字上的一撇,点在“大”字的右上边,书为“犬”字。
能书会画,却也是彪悍武夫宋徽宗与明宣宗半身像对比
很难想象的是,这样一位在书画上颇有造诣的皇帝,本人却不是宋徽宗那样儒雅的文士白净之相,而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彪形壮汉。
南薰殿旧藏历代帝王御容中有多幅宣宗肖像,从中可以看到,宣宗面貌轮廓丰肥,肤黑多髯、身材魁梧壮硕。
而他也的确在武功方面颇有成就,非宋徽宗能比。
商喜《宣宗出猎图轴》
明初虽然天下统一,但北部边境不断受到蒙古流散部落的武装骚扰,因此永乐宣德之际,一直很重视武备。
朝廷岁时讲武练兵,形成定制。
宣宗自幼受祖辈影响熏陶,形成英勇尚武的性格,喜爱驰骋骑射,是射击能手。
商喜《宣宗出猎图轴》(局部)——身穿紧身射猎服的宣宗
作为守成的皇帝,明宣宗仍然时刻不忘武备,几乎每年春秋之都会巡视远近郊,阅武射猎,一方面作射猎游戏,主要目的则是巡狩边陲,防御侵扰,有些战役还亲临前线,指挥作战。
当时宫廷画工所留下来的几幅宣宗行乐图像,大都是表现宣宗射击游猎活动。
亲自督造“宣德炉”,传世罕见
宣德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以色泽为亮点,其色内融。
大明宣德炉
明宣宗极爱玩赏香炉,特下令从暹逻国进口一批红铜,责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参照皇府内藏的柴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名瓷器的款式,及
《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设计和监制香炉。
整个过程,他都要亲自参与。
大明宣德炉
这批红铜共铸造出3000座香炉,以后再也没有出品。
明宣宗把绝大部分的香炉陈设在宫廷的各个地方,也有一小部分赏赐和分发给了皇亲国戚,功名显赫的近臣和各个有规模香火旺盛的庙宇。
经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这批铜香炉已极为罕见。
朱瞻基书画作品欣赏
朱瞻基《瓜鼠图》
朱瞻基《五狸奴图卷》(局部)
朱瞻基《双犬图》
朱瞻基《御临黄筌花鸟卷》朱瞻基《寒香疏影图卷》
朱瞻基《寿星图》朱瞻基《嘉禾图》
朱瞻基《花鸟图》
朱瞻基《夏果写生》
朱瞻基《花果都篮》
朱瞻基《演武图》朱瞻基《烟波捕鱼》
朱瞻基《御笔三羊图》朱瞻基《金盆鹁鸽图轴》
朱瞻基《子母鸡图》
朱瞻基《御笔戏作一枝花》
朱瞻基《御制上林冬暖诗》
朱瞻基《雪意歌》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