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与宪法革命的相互推动以及两者对美国种族隔离制度的影响
- 格式:docx
- 大小:34.09 KB
- 文档页数:7
美国种族隔离政策与民权运动的社会影响美国种族隔离政策与民权运动是美国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历史事件,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这个主题,从不同角度分析种族隔离政策和民权运动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谈谈种族隔离政策的起源和演变。
自十七世纪以来,美国就存在着对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的歧视和隔离。
随着南北战争的结束,南方的种植园主们试图通过各种手段维持黑人的地位劣势,从而形成了种族隔离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吉姆·克劳法”(Jim Crow laws)和“大法官法令”(Plessy vs. Ferguson),将黑人与白人分隔开来,剥夺黑人的公民权利和平等地位。
然而,这种种族隔离政策激起了黑人和进步人士的反抗。
民权运动兴起,团结了大批黑人和白人激进分子,积极争取黑人平等权益。
经过数十年的斗争,民权运动取得了重要成就,如《民权法案》(Civil Rights Act)和《选举权法案》(Voting Rights Act)的通过。
这些法案为黑人争取到了法律上的平等地位,为整个社会带来了深远影响。
在社会方面,种族隔离政策使社会深受种族主义和歧视之苦。
黑人被隔离在贫困的社区中,受到教育、就业和医疗资源的极度不平等。
民权运动的兴起打破了这种不公平的现状,让黑人得以融入主流社会。
大量黑人开始进入高等教育,并在各行各业中崭露头角。
这种平等的机会让社会更加多元化,提升了整个社会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同时,民权运动也为其他少数群体争取了更多的权益。
种族隔离政策和歧视不仅影响黑人,也侵犯了其他有色人种、女性和性别认同不确定的人等群体的权益。
民权运动的成功为这些群体争取到了更多的平等权益,推动了性别平等和多元文化的发展。
这种平等的努力不仅改变了美国社会的面貌,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效应。
此外,种族隔离政策的废除带动了更好的国际形象。
长期以来,美国被指责为种族歧视的国家,这对美国的国际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发展与影响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始于20世纪初,经历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斗争,最终在1960年代取得了重大进展,使得黑人在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都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和平等。
本文将从运动发展阶段、领袖人物、成果与影响等多个角度分析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一、运动发展阶段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主要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初到1920年代,主要以非暴力抗议手段为主,反对种族隔离政策;第二阶段从1930年代到1940年代,主要由国际共产主义和美国左翼组织发起的,并在此期间确立了新的战略思想和组织体系;第三阶段从1955年到1964年,以马丁·路德·金为代表的非暴力民权领袖将民权运动推向了高潮,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胜利;第四阶段从1965年到1970年代,主要以黑人权利的自由、民主和维权为主,呼吁政府实现更大的平等和公平。
二、领袖人物1. W·E·B·杜波依斯:黎明时期非暴力抗议的代表人物之一,提出“啥样的自由”和“啥样的平等”的问题,批判了华盛顿“向上爬”的思想。
2. 马库斯·加维:20世纪20年代初期领导了Jamaica UNIA运动,提出了黑人民族主义思想,支持全球黑人团结。
3. 比尔·拉塞尔:1930年代到1950年代左翼组织的领袖,主张通过改变美国经济和政治体制的根基为黑人争取权利。
4. 马丁·路德·金: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是民权运动中的中坚力量,在肯塔基州州议会前的演讲和美国国会的见证中创造了历史,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5. 马尔科姆·X: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黑人强权运动的领袖,提出了“黑人为自己发言”的口号,强调黑人起义和延伸到全球黑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骑士精神。
三、成果与影响1. 消除种族隔离和鼓励多元化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主要成就之一是消除了种族隔离和鼓励了多元文化。
1964年通过的《民权法案》禁止地方性种族隔离和歧视,1968年通过的《公民权法案》加强了政府反歧视的力度。
美国民权运动1960年代,美国经历了一场重大的社会运动——民权运动。
这场运动旨在争取黑人平等的权利和消除种族隔离。
它的兴起和发展是由于个别黑人领袖和广大民众的共同努力,以及他们对美国宪法所明确规定的平等原则的坚持。
1. 背景1.1 种族隔离的存在在二十世纪早期,美国南部的许多州实行了严格的种族隔离政策。
黑人与白人被完全分离,被剥夺了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巴士、学校、餐馆等公共场所都设立了种族隔离的制度,这导致了黑人社区的贫困和不公平待遇。
1.2 马丁·路德·金恩和非暴力抗议马丁·路德·金恩是美国民权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是一位非暴力抗议的倡导者,他通过演讲和抗议行动,呼吁平等和公正。
他的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成为运动的标志,鼓舞了广大黑人民众的斗志。
2. 运动发展2.1 坐式抗议运动的一个重要策略是坐式抗议。
通过在白人专区的巴士上坐下来拒绝让座,黑人民众向整个国家展示了他们的不满和对平等权利的追求。
著名的蒙哥马利公交车抗议事件是这一策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2 学校集会和游行学生和年轻人在民权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组织了学校集会和游行,表达他们对种族歧视的不满和对平等教育权利的渴望。
他们用自己的力量推动了整个运动的发展。
3. 成果和影响3.1 《民权法案》的通过基于民权运动的斗争和压力,美国国会通过了《民权法案》。
该法案废除了各种形式的种族隔离制度,并保障了黑人的投票权和平等受教育权。
这标志着民权运动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3.2 社会变革和意识觉醒民权运动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改变了种族关系的格局,促进了不同种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团结。
它唤醒了公众对种族不平等的意识,推动了其他社会运动的兴起,如女权运动和LGBTQ+权益运动。
4. 结论美国民权运动为黑人争取平等权利和消除种族隔离做出了巨大贡献。
它的兴起改变了美国社会的面貌,既是一场历史性的斗争,也是一次深刻的意识觉醒。
美国民权运动与种族平等自美国建国以来,种族歧视一直是美国社会的一大问题。
然而,在20世纪的民权运动中,人们开始反对不平等待遇,争取种族平等与社会正义。
本文将探讨美国民权运动的起源、领导人物及其对种族平等的影响。
一、起源1. 契机与背景美国民权运动的契机可以追溯到奴隶制时期。
尽管美国在1865年通过了废奴法案,结束了奴隶制度,但黑人在法律上仍然没有平等的地位。
此后,各种法律和制度对黑人进行了种族隔离和歧视,严重损害了他们的权益。
2. 奥斯汀会议(1938)奥斯汀会议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美国民权运动的起步。
会议的组织者是一群激进的黑人学者和政治家,他们在会上谴责了美国现存的种族歧视制度,并提出了平等和正义的理念。
奥斯汀会议为后来的民权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领导人物1. 马丁·路德·金恩马丁·路德·金恩是美国民权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通过和平抗议、非暴力行动来争取平等待遇,而在此过程中,他成为了黑人权益的倡导者和爱与和解的象征。
2. 罗莎·帕克斯罗莎·帕克斯是民权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她因拒绝遵守当时存在的种族隔离法而被捕。
她的行动成为了公民不服从的标志,并激励了更多人参与抗议。
三、对种族平等的影响1. 1964年的《民权法案》《民权法案》是美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立法之一。
该法案废除了公共场所的种族隔离,并禁止各种形式的种族歧视。
通过推动《民权法案》,民权运动为黑人争取到了很多平等和公正的权益。
2. 教育与就业机会平等民权运动的成功帮助改善了黑人的教育和就业机会。
在运动的推动下,法律禁止了在教育领域和职场对黑人的歧视,这为黑人提供了更多获取高等教育和获得公平就业的机会。
3. 种族平等意识的提高民权运动的影响超越了法律层面,还推动了社会对种族平等的意识提高。
运动中的领导人和活动家通过向公众宣传和教育活动,促使更多人关注种族平等,增强了社会的共识。
美国种族隔离政策与民权运动美国种族隔离政策与民权运动是20世纪美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事件,对于理解美国社会、政治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历史角度探讨这一主题,并分析其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20世纪初,美国的种族隔离政策开始酝酿形成。
该政策以白人为主导,通过法律和习惯约束黑人在各个领域的权益。
美国南部地区种植园庄园主为了维持奴隶制度的利益,制定了一系列片面的法律和制度,强制黑人与白人分隔开来。
种族隔离政策终结了废奴后黑人短暂的解放期,使得黑人成为美国社会的边缘人群。
然而,种族隔离政策引发的不平等和不公正引起了社会的不满,并催生了民权运动。
民权运动起初由黑人社区的积极分子和非洲裔美国人组织发起,通过抗议、示威等非暴力手段,争取平等和公正。
著名的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恩是该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通过其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激励了广大美国民众,使得民权运动获得了更广泛的支持。
在民权运动的推动下,美国政府开始重视种族平等的问题,并逐步采取行动。
例如,肯尼迪总统和林登·约翰逊总统相继签署了一系列法案,禁止歧视、推动种族平等。
最具象征意义的是,1964年通过的《民权法案》,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立法之一。
该法案废除了各种形式的种族隔离政策,并保障了每个公民的平等权益。
然而,民权运动的胜利并非一帆风顺。
黑人社区在争取平等权益过程中经历了暴力镇压、社会压力和种族歧视等困难。
著名的非暴力抗议活动,如公交车抵制运动和波士顿茶楼事件,使得黑人社区的声音得到了全国范围的关注。
然而,这些抗议也导致了种族紧张关系的加剧,甚至引发了冲突和血腥事件。
尽管如此,民权运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除了推动法律变革,该运动还促进了美国社会的觉醒,激发了人们对平等和公正的关注。
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仅是黑人社区,也有来自各个人群的支持和参与。
同时,美国媒体的报道和国际社会的压力也在推动民权运动的进展。
种族隔离政策的改变和民权运动的胜利促使美国社会向着更加平等和包容的方向发展。
美国民权运动的历史与影响研究报告概述:美国民权运动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期间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运动之一。
它致力于争取非洲裔美国人和其他少数族裔的平等权益,推动废除种族隔离政策。
本报告将深入探究美国民权运动的历史背景、关键事件和其对美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第一部分:历史背景美国民权运动起源于非洲裔美国人在奴隶制度时代遭受的不公平待遇。
在南北战争后,美国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重建宪法修正案》,为非洲裔美国人争取了一定程度的自由和平等权益。
然而,在20世纪初,南部各州实施了种族隔离政策,对黑人实施了严格的种族歧视制度。
第二部分:关键事件1. 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委员会案(1954年)这一宪法案废除了种族隔离教育政策,裁定“分离但平等”不符合宪法规定的平等原则。
该案对后来的民权运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1955年蒙哥马利公交车抵制运动非洲裔美国人罗莎·帕克斯在公交车上拒绝让座给白人,引发了一场著名的抵制运动。
这次事件为民权运动提供了广泛的曝光度,并成为后续抗议行动的催化剂。
3. 马丁·路德·金恩的抗议行动马丁·路德·金恩是美国民权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他组织了许多和平抗议活动,如1963年的华盛顿示威和著名的“我有一个梦想”演讲。
他的努力推动了通过《民权法案》(1964年)和《选民权法案》(1965年)等立法来消除种族歧视。
第三部分:社会影响1. 种族平等民权运动通过推动立法和社会行动,在美国社会中取得了显著的种族平等进展。
种族隔离政策被废除,非洲裔美国人获得了平等的投票权、教育权和就业机会。
2. 形成新的社会意识民权运动极大地推动了民众对种族平等和社会正义的关注。
它催生并激励了其他社会运动,如女权运动和同性恋权益运动,促进了美国社会的进步和多元化。
3. 统一国家民权运动团结了各个种族和社会阶层,促进了社会的团结与和谐。
虽然仍然存在种族问题,但迈出的步伐为美国建立一个更加包容和平等的社会奠定了基础。
联邦最高法院判例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相互推动以及两者对美国种族隔离制度的影响1863年1月1日,林肯总统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正式废除了叛乱各州的奴隶制,然而几十年过去,在美国“隔离但平等”的原则依然存在,有色人种依然受到来自代表社会主流的白人的歧视,南方开始出现歧视黑人的种族隔离地方法律,1896年最高法院普莱西案的标志性判决使种族隔离合法化后,更使这类地方立法如瘟疫一般,从南向北,从东到西,迅速传遍全美,这就是臭名昭著的①吉姆乌鸦法(Jim Crow laws),这种矛盾的逐渐积累加上黑人民主意识的觉醒,直接造就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1955—1968)的展开。
本文的主要内容即研究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与联邦最高法院(以沃伦法院为代表)的宪法革命的相互推动以及两者对美国种族隔离制度产生的的影响以及分析整个进程中出现的经典案例。
一、普莱西诉弗格森案(Plessy v. Ferguson)1892年6月7日,具有八分之一黑人血统的荷马·普莱西(Homer A. Plessy)故意登上东路易斯安那铁路的一辆专为白人服务的列车,根据路易斯安那州1890年通过的相关法律,白人和有色种族必须乘坐平等但隔离的车厢。
根据该条法律,普莱西被认定为“有色种族”,遭到逮捕和关押。
于是他将路易斯安那州政府告上法庭,指责其侵犯了自己根据美国宪法第13、14两条修正案而享有的权利②。
但是法官约翰·霍华德·弗格森(John Howard Ferguson)裁决州政府有权在州境内执行该法,普莱西最终败诉,以违反隔离法为名被判处罚金300美元。
普莱西接着向路易斯安那州最高法院控告弗格森法官的裁决,但该法院维持了弗格森的原判。
1896年,普莱西上诉至美国最高法院。
5月18日,最高法院在一名法官缺席的情况下,七比一通过了布朗法官主笔的裁定,路易斯安那州的法律并不违反宪法第13和第14修正案。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运动之一,影响深远,它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仍在继续着。
这场运动的发起是黑人民众对于种族歧视和不平等待遇的反抗,它让美国政府和全国人民认识到了美国人权和平等的重要性,促进了黑人民族身份和平等权益的认可和保护。
一、黑人民权运动的起源20世纪50年代,美国黑人民族的权益受到了系统性的压制,面临着诸如种族隔离政策、失业、低收入、严格的选举制度等各种不公正待遇,而这所有的不公正待遇都是建立在种族鄙视和民族歧视的基础上的。
这导致了黑人民族权益的争取和维护成为了刻不容缓的问题。
1955年,在美国南部的蒙哥马利地区,公共汽车公司规定黑人必须在公交车上的座位上让给白人,并且只能坐在公共汽车的后部,这引发了一个名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妇女的反抗。
她坚持不肯让座位给白人,被捕受审后,引发了一系列反抗行动。
这次事件成为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发起,各个地方的黑人民众也开始在各自的场合发起和加入抗议行动,不断推动着这场运动的发展和壮大。
二、马丁·路德·金及其弟子们马丁·路德·金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对于美国平权法案的制定及通过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1955年公共汽车事件之后,金牧师成为了一位非常活跃的公众人物,他的抗议活动也不断加强。
他创立的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更是吸引了无数黑人及白人的加入,在运动中起到重要的指引和鼓舞作用。
1963年,金牧师领导了华盛顿特区著名的“大游行”,在统计数字低调的情况下,参加游行的人数达到二十万之多,成为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权利要求最为鲜明的抗议行动。
在游行的终点,金牧师发表了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该演讲站在了美国宪法和二十世纪民族歧视的伦理沟壑之间,它用强有力的语言和威仪表达了对真正平等的祈求。
九十天后,约翰·肯尼迪总统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宣布美国将拥有一项新的历史遗产,即立法废止种族隔离的政策。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历史背景与影响196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历史性的浪潮,这场运动的重要性与影响持续至今。
这场运动的背景复杂而深远,其经历的曲折与起伏令人震惊。
本文将深入探讨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历史背景,并分析该运动对美国乃至全球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
一. 种族歧视的根源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兴起,源于美国社会种族问题的长期积累。
自奴隶制度时期开始,黑人在美国社会的地位就受到严重压迫。
即使在奴隶制度废除后,种族隔离和歧视依然根深蒂固。
黑人面临着种种压迫,不论是在教育、就业、住房还是投票权等方面,都遭受到系统性的剥夺。
二. 社会不公平与种族隔离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在20世纪60年代真正迸发,当时社会不公平和种族隔离问题愈发突出。
南方各州实行的“种族隔离政策”使黑人被迫与白人分隔开来,被剥夺了享受平等待遇的权利。
黑人被迫居住在贫民窟,无法获得公平的教育和就业机会,生活质量严重受限。
三. 著名领导者马丁·路德·金恩的影响马丁·路德·金恩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他以和平抗议与非暴力直接行动成为运动的灵魂人物。
马丁·路德·金恩的演讲和著作激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反歧视情绪,并促使大批黑人和白人支持者走上街头,呼吁结束种族隔离与歧视。
四. 穆罕默德·阿里与运动的象征在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中,穆罕默德·阿里是一个突出的形象和人物。
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拳击运动员,更是一个积极参与社会运动的人。
阿里通过拳击比赛传达出平等和公正的价值观,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共鸣。
五. 成就与遗产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取得了众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1964年,美国颁布了《民权法案》,该法案禁止种族隔离和歧视,为黑人争取了平等权益。
此外,该运动还加速推动了美国社会的变革,激发了女性、性别中立、同性恋与跨性别等其他社会运动的兴起,拓展了普遍人权的范围。
美国民权运动的历史过程和意义美国民权运动是一场充满斗争和牺牲的历程,它的意义不止是改变了美国黑人的地位,也为整个世界反种族主义斗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从20世纪初开始,黑人就一直处于美国社会的边缘。
在美国南部,种族隔离政策使得黑人被赋予二等公民的待遇,并经历着常常漠视和忽视的历史。
美国民权运动正是由这样的黑人社区的声音催生出来的,他们要求得到平等的权利和对待。
此次运动标志着黑人从被动性的政治参与者变为积极争取自己民权的先锋。
1. 蒙哥马利抗议事件1955年12月1日,一位叫做罗莎·帕克斯的黑人妇女拒绝放弃自己的座位给白人坐,这引起了美国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这次事件成为了美国民权运动的契机,并推动了一场灵魂深处的反歧视斗争。
由于黑人的示威活动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人们开始对种族隔离制度的反感。
在蒙哥马利,公交公司的种族隔离制度最终被废止、彻底地改写了美国历史。
2. 马丁·路德·金马丁·路德·金是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非暴力抗议倡导者之一,他贡献了无数黑人民权运动的胜利。
《梦想在哪里》演讲更是成为了美国民权运动的代表性标志。
马丁·路德·金在他的演讲中提到过“一个人因为自己的肤色而被评价,而非由自己的道德和行为来评价的话,这是一种极端的错。
”这是美国民权运动的真实代表。
3. 罢工运动为了争取应有的权利,工人们不得不采取罢工等方式进行抗议。
罢工运动同样和美国民权运动息息相关。
20世纪60年代,黑人和拉丁裔工人走上了街头。
他们的抗议活动致力于改变黑人在工作场所的地位,同时希望争取更好的工作机会。
美国的罢工运动能够带动社会的巨大变化,彻底重塑了美国社会的面貌。
4. 反种族隔离法案的制定美国民权运动除了促使种族隔离取得重大改变之外,还推动了美国反种族隔离法案的制定。
1964年,美国通过了《民权法案》,禁止在免费公立学校、公共场所和住房市场上进行种族歧视。
联邦最高法院判例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相互推动以及两者对美国种族隔离制度的影响1863年1月1日,林肯总统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正式废除了叛乱各州的奴隶制,然而几十年过去,在美国“隔离但平等”的原则依然存在,有色人种依然受到来自代表社会主流的白人的歧视,南方开始出现歧视黑人的种族隔离地方法律,1896年最高法院普莱西案的标志性判决使种族隔离合法化后,更使这类地方立法如瘟疫一般,从南向北,从东到西,迅速传遍全美,这就是臭名昭著的①吉姆乌鸦法(Jim Crow laws),这种矛盾的逐渐积累加上黑人民主意识的觉醒,直接造就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1955—1968)的展开。
本文的主要内容即研究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与联邦最高法院(以沃伦法院为代表)的宪法革命的相互推动以及两者对美国种族隔离制度产生的的影响以及分析整个进程中出现的经典案例。
一、普莱西诉弗格森案(Plessy v. Ferguson)1892年6月7日,具有八分之一黑人血统的荷马·普莱西(Homer A. Plessy)故意登上东路易斯安那铁路的一辆专为白人服务的列车,根据路易斯安那州1890年通过的相关法律,白人和有色种族必须乘坐平等但隔离的车厢。
根据该条法律,普莱西被认定为“有色种族”,遭到逮捕和关押。
于是他将路易斯安那州政府告上法庭,指责其侵犯了自己根据美国宪法第13、14两条修正案而享有的权利②。
但是法官约翰·霍华德·弗格森(John Howard Ferguson)裁决州政府有权在州境内执行该法,普莱西最终败诉,以违反隔离法为名被判处罚金300美元。
普莱西接着向路易斯安那州最高法院控告弗格森法官的裁决,但该法院维持了弗格森的原判。
1896年,普莱西上诉至美国最高法院。
5月18日,最高法院在一名法官缺席的情况下,七比一通过了布朗法官主笔的裁定,路易斯安那州的法律并不违反宪法第13和第14修正案。
法官J.Brown认为,两个种族相携在社会平等的基础上,这一定是自然亲和的结果,是互相认同的结果,想凭借法律铲除种族本能,废除自然差异造成的区别,法律无能为力。
联邦最高法院作出的判决无疑承认了“隔离但平等”这一原则的合法性,严重阻碍了美国种族隔离的进程,根据美国总统民权委员会1947年的一份报告,普莱西案是导致美国,特别是美国的南方,许多公共和私人机构普遍实行种族隔离,各类种族隔离立法陆续出台的根本依据。
该案在教育领域的影响最为恶劣,其成为南方重建结束到20世纪初期,美国南方地区绝大部分实行黑白分校,不设立黑人高等教育机构、黑人学校教学设施配备差等制度的法律依据。
二、“斯科茨伯勒男孩”事件与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NAACP)1931年3月31日,在阿拉巴马州的斯科茨伯勒,9名非洲裔美国男孩被控在铁路货车上强奸了两名白人女孩。
在指控后,给两名女孩进行体检的医生说,并未发生过强奸。
尽管有这一证据,但9名男孩中还是有8人被州法院定罪并判死刑。
第一个裁决的案件是“鲍威尔诉阿拉巴马州”(Powellv.Alabama,[1932]),这一案件是以9名被告中一人的名字命名的。
美国最高法院认为根据《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的“适当法律程序”的条款,必须为这些面临死刑的贫穷被告提供足够的律师协助,从而推翻了定罪。
紧接着阿拉巴马州又重新就“斯科茨伯勒男孩”案提起公诉,而联邦最高法院再次推翻了“诺里斯诉阿拉巴马州”(Norrisv.Alabama,1935)的死刑判决,美国最高法院认为,“制度化地将非洲裔美国人排除在大陪审团和审判陪审团之外,剥夺了非洲裔美国人被告在(亚拉巴马州)州法院享受第十四条修正案保障的平等法律保护权利。
”美国最高法院的这两项裁决反对阿拉巴马州的起诉,但该州固执己见,1935至1937年间,阿拉巴马州提出进一步起诉。
4人再次被定罪,判处长期监禁。
针对其余5人的指控被撤消了。
20世纪30年代,“斯科茨伯勒男孩”曾得到各种团体的支持,其中就包括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NAACP),协进会的目标是通过改良的道路,使黑人享有完全的公民权、法庭公平裁判权以及经济、社会、教育和政治方面的平等权利。
协进会采用的主要手段是法庭诉讼、争取民主立法和宣传教育。
20世纪60年代以前,协进会主要为黑人争取选举权而斗争。
此外,对居住隔离、改善黑人学校条件和公立学校中的隔离制度方面,曾作出一定的贡献;协进会的一些地方组织也积极参加60年代的民权运动。
历史学家认为,为支持“斯科茨伯勒男孩”举行的示威游行和集会,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现代美国民权运动的重要前兆。
美国最高法院对这一案件的裁决被视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极大地扩展了非洲裔美国人,实际上是所有美国人的权利。
三、沃伦法院及其与黑人民权运动的关系1953年,厄尔·沃伦就任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其组建的沃伦法院通过解释宪法而作出的一系列判决强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社会的民主化,扩大了法律平等保护的范围,强化了对言论和新闻自由的保障,以及使刑事被告人获得了更广泛的宪法保护。
对于这个法院,曾提名沃伦为首席法官的艾森豪威尔总统曾经痛悔道:“这项提名是我一生中所犯的最愚蠢的错误。
”然而在十六年后沃伦卸任时,所有的美国人都记住了这个伟大的名字。
沃伦法院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发动了不断进步的宪法革命,彻底改变了美国的政治、文化以及法律的面貌,其影响不可谓不深远,然而我认为其最突出最有意义的影响在于其成功扩大了黑人的民权,逐步动摇了美国种族隔离制度的法律基础。
说到沃伦法院,就不得不提到1954年的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 of Topeka, 347 U.S. 483,简称布朗案)。
50年代初,堪萨斯州托皮卡的奥利弗·布朗夫妇要求当地学校当局允许他们的孩子在专为白人子弟开办的学校上学,但被拒绝,布朗夫妇遂根据第14第宪法修正案关于平等保护的原则,向地区法院提起诉讼。
结果,地区法院以在1896年的普莱西诉弗格森一案中所确立的“隔离但平等”原则为依据,判决布朗夫妇败诉。
1954年,布朗夫妇仍以同样的理由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控告堪萨斯州托皮卡地方教育委员会在学校中实行公开隔离的种族歧视的做法。
与布朗案件一起,在南卡罗来那州、弗吉尼亚州、特拉华州和哥伦比亚州的一些被拒绝进入白人学校的黑人儿童也通过他们的法律代理人请求法院援助。
③他们的诉讼请求除特拉华州的案件外,均没有获得初审法院的支持。
所以他们也把案件上诉到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而且,特拉华州的格伯哈特诉贝尔顿一案也被移送到了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所有这些案件被最高法院认为涉及到一个普通法上的法律问题因而作为一个集团案件来看待并且进行了审理。
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厄尔·沃伦在完成判决之前基于本案对于美国社会变动可能带来的重要性,积极的协调各个大法官之间的意见,让九位大法官对于本案都达成一致,最后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由沃伦主笔裁定:尽管种族隔离表面上(例如在硬件设施、师资、课程等)的可见因素是平等的,但是有许多无形因素却是不平等的,例如学习的能力,与他人讨论并交换意见的机会等;此外,在中小学更重要的是,隔离教育会使学童对自己形成一种“自己是次等的”的自我认同,这种认同感觉会伤害学童的心灵,同样也会影响他的学习动机以及未来心灵的正常成长。
其实布朗案的判决中还有一些戏剧性的成分在里面。
当时最高法院已有三名法官坚决反对取消种族隔离,其中就包括首席大法官弗雷德·文森,另外两名则态度不明,法院会做出何种判决尚是未知数。
但就在此时文森因心脏病发作猝死,与他对立的菲利克斯·法兰克福特大法官对他的助手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上帝存在的迹象。
”接着厄尔·沃伦接替其位置,于是便有了之后著名的布朗案。
影响布朗案的另一个重要政治因素,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造成的压力。
美国黑人上世纪中期的反歧视、争平等的民权运动,对于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取消美国乌鸦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
布朗案的判决结果对于美国社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震动。
黑人作家拉尔夫·艾利森听说这项判决后曾说:“孩子们面前打开了一个多么美好的充满各种可能的世界!”布朗案直指种族隔离的核心,并成为1950年代后期对于同类案件裁决的伟大先例;同时,黑人民权运动也在布朗案之后以其法律判决为依据正式展开了。
最著名的例子是1955年的联合抵制蒙哥马利公车运动(Montgomery Bus Boycott),黑人妇女罗莎·帕克斯拒绝为白人让座而被捕并判刑两年,在此之后,黑人居民发起了对公共汽车抵制运动并选举马丁·路德·金作为他们的运动领袖。
马丁·路德·金号召蒙哥马利市5万5千多黑人“不与邪恶的规章制度合作,不要给汽车公司经济上的支持”。
公共汽车抵制运动在1956 年持续一年,马丁·路德·金因其领导地位而名声大噪。
1956 年12 月,美国最高法院宣布阿拉巴马州的种族隔离法律违反宪法,蒙哥马利市公车上的种族隔离规定也被废除。
此后,1960-1965年间的民权运动开始以迅猛的力度发展高涨。
民权运动的压力迫使国会通过了1964年的《民权法》和1965年的《投票权法》,这两项法律得到林登·约翰逊总统政府的大力支持,从而将一系列种族歧视的做法完全取缔。
由此看出,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与黑人民权运动实际上是互相推动的关系,这两股力量的推动加上联邦政府的支持,美国种族隔离制度终于走向瓦解。
四、布朗第二案沃伦法院的判决虽然大胆,但其做法无疑是谨慎的,法院为避免给州政府过大压力而规定可以以“十分谨慎的速度”(with all deliberate speed)执行该判决,而这一决定也给了州政府拖延行事的借口。
于是在进行了一年的审议之后,邀请各州的司法部长以及联邦的司法部长讨论如何执行的问题。
最高法院经过多方讨论之后做出判决,决定将所有类似的公立学校种族隔离教育的法律争议案件重新发还各级地方法院,并且指定各级法院必须依照布朗案中所创立的一些原则进行审查,并且依照各地区不同的社会情况做出裁判。
这个判决就是通称的“布朗第二案”(Brown II)。
法庭不只重申布朗案的裁决,表示种族隔离是违宪的,更在一项罕见的措施中宣布一项由全部9位法官签署的意见。
裁决中,法庭重申作为宪法最终阐释者的权威,并提醒阿肯色州与国家自从1803年以来,如首席大法官约翰马歇尔所说,“解释宪法是法庭的职责所在”。
本案为等待时期划下句点,在期间法庭已给予南方各州等待时间接受布朗案并开始废除学校种族隔离政策;现在,法庭已表明对延迟的不耐烦。
法律归并结束种族隔离,而在库伯案之后的一连串案件中,法官宣布一个又一个的决定,下令学校开始执行废除种族隔离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