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
- 格式:ppt
- 大小:977.50 KB
- 文档页数:34
拨开云雾见彩虹,透过现象见本质——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面对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似是而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甚至出现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的重大失误——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
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方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1.抓关键语句法即抓住所给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正确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关键语句要么是所给材料中议论性的语句,要么是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语句,要么是人与人或物与物之间的对话,要么是转折复句“但是”后面的分句。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 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法国化学博士别涅迪克做实验时,有一个烧瓶掉在地上裂而不碎。
他很好奇,又一时找不到答案,就将烧瓶贴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
一天,他偶然看到报道说,有两辆客车相撞,司机和乘客都被挡风玻璃碎片划伤。
他立刻联想到那个烧瓶,经过化验,发现烧瓶曾盛过硝酸纤维素溶液,这种溶液蒸发后留下一层无色透明的薄膜,牢牢地黏附在瓶壁上起到了保护作用。
“如果将这种溶液用到汽车保护玻璃上,车里的人不是更安全吗?”因为这个意外的发现,别涅迪克博士获得20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
对此,有人评论说,创造需要机遇,更需要执著的追求。
也有人评论说,创造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
所给材料由两部分组成:前为叙事,后为评论。
关键语句是两句评论的话。
审题立意时就要抓住这两句评论的话,正确揣摩其含义,同意其看法就从正面立论,不同意其看法,就从反面立论,将自己的观点亮出来。
所给两句评论,角度不同,这就提醒考生写作该文可以有不同的立意角度:一是强调创造需要机遇,更需要执著的追求;二是要想有创造发明,就要重视细节,多观察多思考,处处留心,时时在意。
诗歌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诗歌作为文化的精华,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审题时,理解材料的内涵和意义,结合自身阅历和情感,以及当前社会背景,能够为作文提供立意与写作方向。
本文通过审题立意指津,介绍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写作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解题和写作。
一、审题:理解材料的核心意义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只有正确理解材料的核心意义,方能准确把握作文方向。
在审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材料主题:材料中所体现的主题是什么,其中的情感和思想内涵是什么?从主题出发,可以引申出丰富的写作内容。
2. 诗歌手法:诗歌通常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这些手法对于翰墨之间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审题时,可以留意诗歌中的特殊表达方式,借鉴到自己的写作中。
3. 当前社会背景:审题时,需要结合当前社会背景,思考材料与社会的联系和影响。
在写作中,可以适当借鉴时事热点或社会现象,增强作文的时代感和社会关联性。
二、立意:从材料中获得灵感审题之后,我们需要根据所理解的材料意义,提炼出可以展开的立意点。
立意是作文的骨架,是写作的灵感源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立意点:1. 情感表达:根据材料中所包含的情感,例如温馨、感动、激励等,可以从自身角度出发,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 人生哲理:从材料中找到蕴含的人生哲理,例如人生短暂、珍惜当下、坚持追求等,可以与自身经历相结合,写出深刻的体悟和智慧。
3. 环境保护:诗歌作为自然和人文的结合,可以引申为环境保护的议题。
结合现实问题,探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呼吁人们共同努力。
4. 时代精神:从诗歌中寻找时代精神的脉络,例如传承中华文化、崇尚科技创新等,以此为引子,写出自己对时代发展的思考和展望。
三、指津:写作技巧和方法在审题立意之后,我们需要将立意点转化为具体的写作内容,并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以下是一些指津:1. 多角度思考:立意之后,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多维度地展开论述。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来凤一中杨学周【试题回放】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你没有理由沮丧﹨为了你是秋日﹨彷惶﹨你也没有理由骄矜﹨为了你是春天﹨把头仰﹨秋色不如春光美﹨春光也不比秋色强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除诗歌外),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含义作文。
【参考立意】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②敬畏生命!③我们(万物),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都是最美最特别的存在,都是不输任何存在的存在。
【学生作文题目】①自信造就精彩人生②我自信,我出色③为自己高歌④为自己喝彩⑤扬起自信的风帆⑥做生活的主角⑦自信活出精彩自我⑧自信,让你活得更精彩⑨做好自己,活出精彩⑩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课堂演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写下自己的立意和标题。
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雷抒雁《星星》最佳立意:最佳拟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写下自己的立意和标题。
光和影杜运燮喜爱并走进阳光的人∕阴影会更引人注目∕但他朝阳的一面∕总在反射着亮光害怕并躲避阳光的人∕阴影会躲过人的眼睛∕但他本人的整个存在∕也裹在一片灰黑色之中最佳立意:最佳拟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诗,写下自己的立意和标题。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泰戈尔《错觉》最佳立意:最佳拟题:4、阅读下面这首诗,写下自己的立意和标题。
世上,好像——只有沙子最不值钱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就在它的里面——苗得雨《沙》最佳立意:最佳拟题:5、阅读下面这首诗,写下自己的立意和标题。
花儿低低的对看花的人说∕“少顾念我罢,我的朋友!让我自己安静着∕开放着∕你们的爱∕是我的烦扰。
”最佳立意:最佳拟题:6、阅读下面这首诗,写下自己的立意和标题。
你知道∕你爱惜∕太阳天天升起;你不知∕你厌恶∕太阳天天升起。
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四攻略”以及作文案例易错题简介易错题型——写作之新材料作文审题新材料作文审题是要求考生阅读材料,然后从对材料的审读中,提炼出题意。
从材料的数目上看,新材料作文可以分为单一材料作文,多则材料作文;从材料的内容上看,新材料作文可以分为名言材料、事例材料(寓言故事、历史故事、当今时代故事等)、图形材料等。
对新材料作文审题,主要是要求从每则材料的关键词中提取观点,从多则材料的关系中求同寻异提取观点。
易错原因——1.不会从单一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中确定立意2.不会从多则材料的求同寻异之比较中确定立意易错题例析(2023新课标1卷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指导】上述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属单一型材料,材料的关键词句主要有三个层面:1.关键词句一:好的故事。
什么是“好的故事”?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的真人真事;富有正义性的神话故事,民间故事。
字典中“故事”意义是死呆的,生活中的故事是灵动的。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自古以来的故事,只要富有教育意义,皆可以纳入此次写作。
好的故事不仅具有可读性,而且需要对听众、读者产生积极影响、共鸣震撼。
好的故事,触动心灵之弦,让我们心情澎湃,有情感渲泄后的释然;好的故事,能够开启智慧的灵光,让我们豁然开朗,有醍醐灌顶的顿悟!好的故事,让我们洗心革面、脱胎换骨,有凤凰涅槃的重生!是的,好的故事,能够给我们以情的感染,智的启发,和美的享受!作文中到底讲什么样的好故事,这个就由考生自主选取。
2.关键词句二:四个“可以……”。
四个“可以”分别从不同方面展示了好故事的作用,“更好地表达和沟通”“触动心灵、启迪智慧”“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命题人在拟题时材料够简,但解读连用四个“可以”,可谓用情颇深,给考生以足够的提示。
新材料作文审题与立意一、什么是审题?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二、怎么样审题?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
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三、材料分析审题步骤:1、整体阅读,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概括主要事件的意义、道理、寓意,提取角度。
2、分层次〔分面画〕阅读,搜索可提取的角度;3、总结其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提取角度。
4、分组分类进行对比、类比,提取角度。
5、转化、解密,化含蓄为具体,提取角度;6、寻因求果关系,追根溯源,提取角度。
四、材料作文提取角度的原那么:1、材料话题作文的材料是为我们写作划定X围,话题作文必须要从材料中提取,我们一定先用以上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多角度提取话题,避免盲目抓住一个角度就作文。
2、选择几个角度后进行比较,选定一个最正确角度〔材料作文提取的是最正确中心〕为话题进行写作;3、选择的角度切入点要小、新颖,但要考虑所写作文的立意要深刻、要有普遍意义;4、话题的材料是为作文提取角度服务的,除议论文外,材料只是引子,提取角度后可不必再用,切忌就事论事,更不能变成对原材料的改写、扩写、补写;5、选好角度后,要结合自己实际,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议论文、记叙文、散文、小小说,想象作文等〕,确立中心,再进行写作。
五、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1、抓对象。
弄清对象的数量、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2、抓真相。
材料以“面〞为内容,分析材料要看“面〞,但又不能仅仅只看“面〞。
从理性追问层面而言,“面〞也是一种符号,一种触发思考的符号。
3、抓倾向。
所给材料并非纯客观的,藏于文字之中的情感倾向是可以体察到的。
4、抓关键词法。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2022高一语文期末作文“诗歌《泥土》《倘若才华得不到承认》”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文题呈现】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泥土鲁藜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倘若才华得不到承认(节选)汪国真飘来的是云飘去的也是云既然今天没人识得星星一颗那么明日何妨做皓月一轮任选一首或者结合两首诗,准确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特征鲜明,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命题说明:本题来自南开中学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检测高一语文试卷。
命题方向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学会学习:勤于反思人文底蕴:人文积淀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审题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
试题材料提供的是诗人鲁藜、汪国真的哲理诗句,鲁藜的诗包含了对比,表达对虚怀若谷、放低姿态、放平心态的推重;汪国真的诗则肯定了默默努力,蓄积力量,厚积薄发的为人、做事方式。
两首诗都在诗句或标题中提供了展开议论的事实前提(情境假设),即才华不被肯定、志未得驰骋的现实;也都表达了作者认可的解决之道,即“把自己当作泥土”和“做皓月一轮”。
两诗意蕴、内涵有一定的相似、相通之处,也提供了统一的议论情境:当才华不被承认,自我期待没能实现时,我们应该如何自处。
考生需要在这一情境下展开讨论,议论面对此境正确的态度及做法。
比较适宜的看法应该是“放低身段,放平心态”,“默默努力,积蓄力量”“如果你是没人识得的星星一颗,就努力让自己明亮起来,成为一轮皓月”……两则材料仅仅是提供的解决问题的角度不同,并非互相对立。
2.典型任务的限制。
“任选一首或者结合两首诗”提醒考生要以其中一首或结合两首诗展开写作。
这就要求考生首先准确、全面理解两首诗的主题、内涵,对于才华的兑现有适宜的理解,表达之于人生、处世的哲理思考。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限定文体为议论文,要求文体特征鲜明,不要写出四不像的文章。
3.价值判断的限制。
“把自己当作泥土”和“做皓月一轮”是两首诗对才华不被肯定、志未得骋者提供的解决之道,价值判断的倾向清晰而具体。